為什麼很多人對自己的職業認同感很低?
12-03
經常聽到很多人,說下輩子,再也不幹現在的職業了,或者誰不好好學習,長大來當XXX,等等,貌似所有職業都包括了,比如IT行業,老師,醫生,警察,甚至包括公務員,而國外的很多人都是很熱愛自己的工作,這是什麼原因?
國內很多人不喜歡自己的職業而國外很多人似乎都很熱愛自己的工作……這點我覺得值得商榷,況且這對比的「很多人」可能完全不是一群「很多人」嘛。
而且我國做過一個職業聲望調查(上課講的,來源我忘了),其實你所說的那幾個行業(除了IT= =)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聲望還都還不錯……
- 一旦什麼東西成為你要靠之賺錢養家糊口的「職業」,愛啊興趣啊什麼的過不了多久就會煙消雲散了。我們採訪過一個獨立書店的店主,在他經營書店之前的確很愛書,不過開了書店要以後他再看書就覺得有點噁心了……
- 一個職業所擁有的社會地位和一個從業者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是不一樣的。光鮮也許人人都能看到,但是辛酸黑幕什麼都只有真正去做了才會知道吧,對比之下生抱怨……
- 其實大家都只是愛抱怨拉,說IT不好醫生不好警察不好公務員不好,你讓他去當農民當工人他願意嗎?現在浮躁,人人傲嬌,都覺得自己才是受害者。
其實不是對自己的工作認同感不高,更多的可能是你周圍的人對你的工作的認同感不高
就比如樓上那個說公務員認同感低的,我爹媽覺得公務員nb,這些都是圍城
還有的理由是,「階級固化」,跟對老大比較重要
在說簡單一點,生活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
在低俗一點,用自己的良心沒有辦法掙到足夠的錢
這些都是造成認同感的問題
跟大多數國人現階段所處的境遇有關吧。
發達國家的老百姓可能更多的是在「生活」,而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大多數都還在求「生存」。
這種區別反應在工作上就是發達國家的老百姓可能更多會選擇「我喜歡干,然後有錢」,而我們更多想的是「有錢,然後才是我喜歡干」,更多人可能只要「有工資可領,有活可干」,然後考慮「穩定、福利、發展,社會地位」,很少人會計較「我認同這個職業,我喜歡它,我為它驕傲」吧。
社會文明發展的高低會影響很多事情,最大的可能就是這個吧,然後會帶來很多副作用,譬如創造力低下,長期處於價值鏈的底層等等。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 工作輕鬆點的,工資低
- 工資高點的,時間少壓力大
- 工資高壓力少的,怕被人說閑話
......
如此類推,每個行業每個職位都是一樣的。
除非你認可,工作就是在實現你的價值。
看過一個說法:物質獎勵破壞內部動機。剛就業的人可能剛開始會對某個行業、崗位非常感興趣,但是在接受物質獎勵,或者過於看重物質報酬的時候,往往會逐漸喪失掉最初這種興趣。
馬斯洛需求層次把人的需求分為多個級別層次,當最低層次物質需求滿足到一定程度,可能需求層次會上升,但是就我們目前程度非常低的社會福利和生活保障,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可能代價會非常高(物質可能都保障不了了)。
還有企業、組織的管理文化吧,大部分組織還是效益導向的,以人力資源管理為導向的比例較小。
以上拙見
真的是除了 IT
個人以為這個跟教育也有很大關係。國內的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對於將來直接會從事職業的定位以及社會總體需求都存在偏差。學生在高考時真正明確自己喜歡什麼,將來想做什麼的沒有多少。在選擇專業時候都會直接考慮到將來就業或者薪水高低。這種不以個人興趣愛好或者適合做什麼為前提的專業選擇也會導致將來就業時候的迷茫和無所適從。為了生存先尋找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然後再逐漸像小馬過河一樣逐漸尋找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我想這是包括我在內不少人的共同體會。
當你慢慢發現自己喜歡什麼的時候,也許就總會羨慕那些做著你以為自己很合適做的東西,但卻不知道有時候興趣與職業發展有時候未必就一定能直接掛鉤的。
一點點個人看法,見笑
很多人只認同錢,但是很多崗位賺的不多,所有很難得到認同。
另外有很多老闆利用新人或者有理想的人的熱情,讓他們干著牛馬活,吃著豬狗食,憧憬著大好未來,忍受著窘迫現實,這種行為讓很多打工者對理想主義絲毫不信任,更加重了唯利是圖、短視浮躁的傾向。
我的職業認同感比較低,公務員聽著好聽,正經幹活的話,就那點工資,待遇一般,戶口比較困難。
我對自己職業認同感不錯,我喜歡我現在的工作。
這未必是真話,或許是牢騷。這問題並沒有經過嚴謹的群眾調查。人如果不認可自己的職業,後果估計很嚴重,也會不認同自己的價值。在工作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長遠目標我想比賺錢來得重要。
選擇職業的時候沒有按照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職業去選。導致日後興趣缺失
推薦閱讀:
※INTJ 類型的人在互聯網適合干哪一類的工作?
※23歲女生沒特長,學東西快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如何找到適合自己奮鬥一輩子的職業?
※怎麼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這是一個個人問題,關乎職業、興趣、人生?
※什麼職業可以造福同性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