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的小說《惡意》中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站的住腳嗎?

野野口修因為被寬容而產生了自卑感,進而升級為怨恨,最後動了殺機!這種不可思議的心理變化是否真的存在,如何解釋


在你看來這是不可思議,恭喜你,你還是一個有著「正常心態」的21世紀大好青年,私以為這種心態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沒有放大到書中所描述的程度。

想想為什麼很多人都會恨「鄰居家的孩子」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惡魔,我不想說什麼人性本惡之類的,但就如同有光明就有黑暗一樣,不要輕易的否認任何一種事物的存在性

真要解釋的話,我覺得應該是一種落差感吧,站在野野口修的角度想想,

為什麼你日高邦彥這麼有骨氣,這麼善良,而我面對暴力這麼容易屈服;
為什麼你這麼快實現當作家的理想,而我一直渾渾噩噩只能當一個教師;
為什麼你的生活如此優越有佳人相伴,而我卻病痛纏身還得了癌症;
我當初對你如此不屑,但你居然有了比我還光明的前途,我這個將死之人咽不下這口氣,不僅要讓你死而且還要你身敗名裂!

一直覺得東野圭吾後來的作品特別善於寫人性,有好的,光明的,也有壞的,黑暗的,而這部《惡意》,正好是描述人性黑暗面不可多得的作品之一,撕開了人們那一塊布,將人們不願承認的黑暗面曝光於白日之下,有關嫉妒,有關毀滅,只有敢於正視,才能更好的面對,而不是一味壓抑等待爆發。

另外,如果你身邊有一些不優秀內向甚至有些自卑但又自尊感極強的孩子,不要在他面前表現的太搶眼,因為你所認為的幫助在他眼裡很可能就是一種施捨,很容易讓他反感,要真正的理解一個人,要知道他的所有經歷以及過去,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


有句話叫「久負大恩必成仇」,我覺得特別有道理。你考慮一下看看。


《惡意》這本小說是既放學後/幻夜/分身這三本我讀過的之外的第四本東野圭吾的作品,當然我看過根據他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還有一些。單就讀小說這部分,我覺得這部惡意是比其他三本更具有套路的。這部作品的特別之處在於,不是手法高明,不是道具牛逼,不是社會關係複雜,而是把簡單的一件事描寫的不簡單。兇手的特別之處在於,第一,他故意讓警察懷疑他,第二,他高明的演出了一場牽著警察鼻子走的故事,警察的偵察和推理,完全都是他設的套,真正的犯罪過程是截然不同的,第三,他大膽的利用了犯罪給他帶來的名譽好處,當然,這需要被他的套路唬住的警察來幫他實現,第四,他的犯罪動機最平淡,但卻讓我感覺平淡的可怕,那就是他的犯罪動機就是來源於單純的看誰不爽,他要害的那個人,不僅沒有傷害過他,反而對他還不錯,但是,人往往就是對看起來沒什麼污點的人抱有不滿的情緒。這裡我要展開說說,仔細想想,如果你身邊有一個性格和善,價值觀特別聖母,總愛幫助你,給你出主意的人,是不是應該感到開心?或許大部分時間你會說你感到開心。但是,可能一個人在夜裡的時候,你想起他,他確實善良,確實對你好,但你會反而討厭他這些優點。曾經看過一個什麼電視劇忘了,裡面一個女的就害了另外一個女的,為什麼,因為她說:「我就是討厭她那麼單純善良,她越善良對我越好,我就越感到自己心靈的醜陋,就越怨恨她」聽來覺得牽強,彷彿並不是什麼深仇大恨,犯不上害別人吧,但是這種「小情緒」往往是最強大的力量,就像毒液一點點蔓延在自己身體里一樣,神不知鬼不覺,莫名其妙地就會討厭那個善良的朋友了,莫名奇妙就會怨恨那個善良的朋友了。你說這種心態沒有過嗎?少見嗎?這和妒忌還稍微有點差別,妒忌往往都是因為物質上的差別/名譽上的高下之分產生的,但這種惡意貌似不需要這些就能產生,就是僅僅因為對方單純/善良/聖母/有愛心/對任何人都和睦的好性格。為什麼呢?我覺得是這樣的:每個人心裡都有那麼點不太陽光的小心思,小小的陰暗,但它就像原癌基因一樣,如果沒有外界的刺激,一般不會被激活導致細胞癌變和擴散(這裡要說明一下,原癌基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攜帶一點,根據家族遺傳,有的人可能更容易被激活這些基因,有的人可能不太容易被激活,但是就算幾率大一些的人,只要生活作息良好,比如不抽煙不喝酒少吃油炸,他的原癌基因就不會被輕易刺激的)。那麼如果你的朋友,他總是特別善良的對待人世間,他總是一副上帝視角,或者是聖母心態,對你來說,或許就是在刺激你的原癌基因啊。刺激一次兩次肯定沒事,頂多你就是覺得自己的陰暗小心思有點不好,但如果你總是和這樣的人為伴呢?長期你可能就會懷疑自己,還可能就對他產生了敵意。如果說一個人不喜歡另一個人的缺點而遠離他,這還說得過去。但是如果一個人因為不喜歡另一個人的優秀品質而遠離他,讓別人怎麼理解呢?別人會覺得是這個人有問題。所以,跟這樣善良的人為伴,即使心裡不爽他,也難以解除這份關係,同時,你心裡的苦楚無法訴說,往往一般人也意識不到自己的癥結在這裡。於是這份敵意只能越積越大。

這個時候,如果你敵對的那個人再有點物質成就名譽成就,對你的刺激那是成倍成倍的增加啊!說不恨那絕對不可能。心裡是一定希望他失敗的,沒錯,希望自己善良的朋友失敗,即使這份心意幾乎沒多少人敢於說出口。敵意,往往產生在朋友間/身邊的同事/曾經的同學/鄰居家的同齡人。說起來,不僅孩子容易這樣,大人也一樣。比如家庭不景氣的主婦,一定不會喜歡鄰居家善良和藹總是笑意盈盈還有小女人撒嬌樣子的主婦,這兩家就算表面上來往密切,但是這個家庭不景氣的主婦心裡很可能並不喜歡這份情誼。電視劇里也有,歡樂頌,樊勝美為什麼不接受安迪一開始的援助?安迪性格挺好啊,善良啊,也熱心幫助別人啊。可是這恰恰就是對樊勝美這個心理有點小扭曲的人的刺激,樊勝美在辦公室內鬥中混過來,肯定小陰暗啊,樊勝美家庭條件不好又渴望過上好日子,肯定處心積慮啊。與其說樊勝美嫉妒安迪有錢,嫉妒安迪日子過得舒心,不如說樊勝美真正不喜歡安迪的是她的善良熱心。因為樊勝美和安迪本來就不是一個階級,構不成嫉妒,但是性格的心態這件事可不是全由家庭出身說了算的(當然也有影響),但是安迪善良啊,人好啊,讓樊勝美覺得自己心裡好狹隘、好扭曲,這也是說的通的。總結一句:我們會誇白蓮花好,但是不一定真正喜歡一朵白蓮花在身邊。

對了,忘了補充一個論點:人無癖不可交。古話的力量就是這麼大!

最後,這是一篇認真的讀書感想,這也是對自己的一次反思,感謝有這麼一本書能寫出來這麼真實的心理,也感謝不知道是誰的網友一句簡單的提及和評論讓我知道這本書並買回來讀了。這本書還告訴了我一個道理,文字也是一個強大的武器,嘆服野野口,更嘆服東野圭吾。請以後的自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就一輩子,真實做自己吧!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他像太陽一樣,時刻照耀出我的陰暗」


任何一個人都能對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個春風得意的朋友則需要非常優雅的天性_王爾德


野野口修的人生太單薄了,父母已逝,沒有愛人,不愛教學工作。唯一所想便是能夠妙筆生花,能像日高邦彥一樣寫暢銷書,坐擁名與利。可惜他離職後,也只能屈就於兒童文學,這還倚仗了日高的提攜。日高是陽光 ,他卻只是影子。日高越積極,心胸開闊襯得他野野口越消極,心胸狹窄。以及國中的校園凌霸事件,再加母親對周遭的厭惡潛移默化到他身上,早已扭曲了他。又得知自己患癌,日高若因《禁獵場》與對方對簿公堂,名譽可能受損,更何況日高手上還握有野野口不想被人發現的,象徵自己學生時代懦弱屈服的照片。種種累加最後一觸即發。光腳不怕穿鞋的,反正我一無所有,我也希望你身敗名裂。誰讓「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畢竟小說,殺說得過去,不殺也說得過去。


我覺得是站得住腳的,小說里描述的是沒有原因阿,我就是看你不爽,我就是恨你,恨到骨子裡所以我要殺你。
我以我自己感覺可能直接的點有兩個,一是因為《禁獵地》這本書馬上面臨對簿公堂,而那中間有野野口不願回憶起的幫凶經歷。二是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得了癌症面臨複發,即使治療也可能命不久矣,將死之人的憤恨無處發泄,而他從小一直拿來拚命比較、嫉妒的日高家庭幸福還完成了小時候寫作的夢想,那可是我的夢想阿,為什麼你擁有了一切我卻只能悲傷的死去!所以他用他可能是生命中最後的時間完成一場他心裡的陰暗的「逆襲」,他需要一個發泄的點,他把他所有的不順都強加在倒霉的日高身上。
一口氣看完這本書簡直渾身毛的不行,能體會到人性的醜陋,不僅僅體現在修對日高的嫉妒方面,其實還有修的媽媽,一個終日抱怨消極生活的母親骨子裡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瞧不起孩子的學校瞧不起居住的環境,所以不足為奇養育出的兒子故意避開日高所在的高中,甚至辱罵詆毀日高的高中生源素質低。很多人感覺是嫉妒心自卑在作祟,我感覺還有更多一部分是遺傳了母親的愛抱怨和自以為是。正是這種驕傲的優越感和面對善良的日高產生的一種自卑感不斷的纏繞交織才讓設計這麼一個彌天大局。


談論殺人動機的合理性,這在小說里應該是最不合理的。


首先是一本小說要獲得讀者在閱讀上愉悅的體驗,勢必要在情節的婉轉上下功夫。倘若是平平如流水般地敘述,估計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這種境遇就導致大量的作者追求情節的出奇為首要目的,怎麼去圓這個出奇的情節那就是各家的本事了。

對於推理小說而言,最重要的無非是手法和動機。要讓讀者信服,就必須讓手法出彩、動機合理。但是合理的標準卻是因人而異的,能解釋得通、能接受即便是合理。如此模糊的標準若是想征服全場,估計最後可能是眾口難調結局。

就東野圭吾而言,他常勝在敘述手法和框架建構上面,而推理小說所應有的無懈可擊的推理過程倒是次要的。個人認為這本《惡意》便是勝在框架建構上面。通過兩人的筆記來談論這個虛虛實實的殺人事件。他努力地給讀者營造一種反轉的樂趣,從小事情上的反轉到最後殺人動機的反轉,讀來暢快淋漓,但小說的成功也取決於最後反轉的合理性。所以他增加了很多籌碼來達到讀者心目中模糊的合理性標準,比如命途多舛的人生經歷、難以得償所願的理想抱負、被人抓住所謂少時黑暗歷史的把柄,等等這些籌碼一步步贏得讀者的認可,最後試圖把一種抽象的因嫉妒而報復的心態牽引到人性的高度,逐步使讀者信服。但這種推理過程並不是解答數學題目,數學解題每一步的推理都是以必然性為依據的,而心理上的推理每一步都是以可能性為依據。所以這便存在我們現在說的合理性的問題了。


其次,合理性是讀者心目中的一盞天平,即一邊放著生命,另一邊則放著他們認為能等價的東西。那麼這個等價物關乎的東西就很多了,可能是法律條文上的代價,也可能是道德標尺上的懲罰。所以認為不合理也無非是認為這個天平是不平衡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很多的推理小說在殺人動機上面是不合理的了。比如《名偵探柯南》,大多數的案子中的殺人如同兒戲,為了那些甚至是不足掛齒的理由而隨隨便便地殺一個人,其在動機上實在是無法讓人信服。再比如東野圭吾的其他作品也依舊存在這樣的問題。其成名作《放學後》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兇手殺人的原因竟然只是因為老師可能看到她自慰而無法忍受老師莫名的眼光。雖然在動機的解釋中說到兇手感受到的老師異樣的眼光是一種極大的痛苦和壓力,但這種略為牽強的解釋始終都無法使我信服。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誰殺了她》這部作品裡,最後雖然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並沒有直接說明兇手是潤一,但經過推理分析兇手只能是他。那麼讀者之所以存在分歧和疑惑,就是在殺人動機上面。因為相比較而言,佳世子的殺人動機更大,而潤一的理由似乎完全不能讓人接受,但就是這種不合理的動機讓他殺了人。但東野的《嫌疑人X的獻身》和《白夜行》的殺人動機讀者幾乎都能接受,是因為這些動機都具有極端性,被殺者的所作所為都超出了正常人類的容忍程度,而後的繼續殺人都是掩蓋第一次殺人。


從小你媽嘴裡「別人家的孩子」,你都受不了,別提長大以後照樣甩你條街了


還有一個關鍵啊,《禁獵地》的官司可能會讓野野口當時的幫凶行為公之於眾,這也是他下殺心的原因


東野圭吾《惡意》我就是看你不爽!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東野圭吾《惡意》與《白夜行》恰似雙生花同享光輝,同樣的手記體敘事,抽絲剝繭的人性刻畫,顛覆反轉,探索殺人動機,直至人性的罪惡,令人不寒而慄,倒吸一口涼氣。

小說一開始便進入很快的節奏,暢銷作家日高出國前被殺,野野口修成為警察的懷疑對象。讀至三分之一處便將兇手逮捕,真兇就是日高熱心幫忙提攜的好友野野口修。野野口修之前的手記不過是蒙蔽警察的手段,手記里一開始就讓日高的殘酷形象根植在警方的心裡,而設想好的橋段就是貓被毒害的事件。

如此快節奏的暴露真相不禁令讀者疑惑,好奇作者接下來想幹嘛,殊不知正兒八經的好戲才剛剛開始,野野口修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卻遲遲不肯說出殺人動機。類似的作品殺人動機往往一筆帶過,發揮空間有限,東野圭吾卻借加賀的一探究竟大篇幅闡述殺人動機。

一開始野野口修坦誠昔日好友日高手握自己的把柄,為了不連累初美,只能成為他的影子作家,任他擺布,大家以為這就是真相了。然而東野圭吾峰迴路轉,又一次顛覆了真相,衝擊著讀者的閱讀感官,隨著對殺人動機的一直深入,真相遠不是這樣,之前大篇幅的解釋被粉碎的七零八落。一切回歸原點,同一細節反覆重新解讀,一個謊言推翻另一個謊言,讀者一次次深陷作者埋伏的圈套,推測被一次次修正。

而當虛妄的表象被一層層剝開之時,萬劫不復,扭曲了的人性惡意,看似不可思議,卻直面人性的複雜。看你不爽就要弄死你,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負面能量,讓人寒毛凜凜!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那麼,在我死之前,殺了你。讓你帶著世人的罵名下地獄。在你死了以後,我再繼續恨你。

究竟什麼樣的惡意竟要把對方置於死地,無論你多好就是看你不順眼,看不慣你的善良,看不慣你替我保守齷齪的秘密,看不慣你總是微笑著面對破敗的生活,從不怨恨。你日高憑什麼總是拉著我一起上學一起玩,難道不知道我有多討厭你嗎;你憑什麼那麼驕傲,憑什麼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和那些霸凌對抗?你永遠那麼高尚,熠熠生輝,而我只能躲在你的影子下看著你發光。絕望自卑懦弱,一無所有,對你的恨意與日劇增,反覆練習,除了殺你別無他法。

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

在這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究其惡意之源,校園暴力受害者轉變為施暴參與者,成為一生抹不去的心理陰影,另外野野口修母親對當時所處環境人們的醜惡偏見,也影響著兒時的野野口修。

《白夜行》為了愛粉身碎骨,《惡意》因為恨萬劫不復。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最美的愛情。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原罪被放大,總有一角照出自己。

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紙影』,有閑有書有電影,無羈無囿天地寬。


從小在數學課上學 歸因法,難道世事的一切都有個具體的原因?世人總是太過正直,也就導致了對原因的定義太過狹隘。
我恨你,我要破壞這一切。因為我在正義面前焦慮不安,在美好面前手足無措。你給我的恩惠和幫助像一根根利劍斬斷了我的自尊,你渾身的正能量像太陽的光芒刺痛我的雙眼。你對我越好,我越恨你,恨你人格的高尚襯托出的我的猥瑣齷齪,你的寬恕和包容在我看來都是施捨和諷刺。每時每刻,每分每秒。
這樣的一個人從我生命的開始到終結一直活在我身邊,想想就讓人崩潰。難道這不足以,讓我殺掉你?


這世間,
有人因你的弱小,給予善意。
有人因你的強大,給予惡意。

不需理由。


看似荒誕無比 實則無比合理

轉自豆瓣 我認為比較好的短評


被自己一直瞧不起、嫉妒的人超越,被他寬恕 甚至受他恩惠,想想都要讓人發瘋


殺人只不過是野野口讓日高身敗名裂的一個開始步驟而已 至於站不站得住腳 人的嫉妒有時來的毫無理由卻又十分可怕


人是矛盾的產物,情緒化也好,情感也好,只要是人都會有這方面情緒的產生。不滿而爆發的殺人動機只需要一個契機就有了相應行為,說真的現實里這樣的例子不是也有么?


存在的。
私以為人生活在這世界上,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陰暗面。
而有些人的存在會不斷放大這一點。
『那個人真牛逼。
他對我真好。
可憑什麼是他這麼牛逼?
為什麼牛逼的不能是我?』
或許題主沒有過這種念頭,但我相信應該很多人都曾這麼想過。
野野口的惡意最開始來自於家庭的培植,後來慢慢演變成偏激的陰暗。
但沒人替他化解這一切。
私以為,日高越是對他好,越是會加重野野口的心理負擔。
『為什麼偏偏要向這種人低頭。』
最後的導火索大概還是因為野野口的病吧。
反正他也命不久矣。
『死也要拉著你死。
因為我恨你。』

-寫於剛剛拜讀完惡意。
-by 東野圭吾野生小迷妹


我認為是合理的。
人的情緒與情感是最難描述 也同樣是最難理解的。
即使是小小的不滿也有可能發展為殺人動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到深夜就覺得感情很敏感,很脆弱?
「和愛的人談戀愛,和合適的人結婚」,這話怎麼聽起來那麼殘酷?
考試拿不準的題要相信第一直覺嗎?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喜歡卻假裝不在意?
當一個人買了東西後不允許別人說不好,這種行為怎麼理解?

TAG:心理學 | 心理 | 東野圭吾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