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使自己變得不過分為他人著想?

本人感覺自己過於善良,總是替他人考慮太多,總是吃虧,容易受傷,不易混,我想請教各位如何才能使自己變的自私自利不為他人著想,而且是那種從骨子裡的自私,潛意識下的,而不是裝出來的?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請樓主對號入座。
1、自我缺失。
很多時候你的生活方式不是內在的秩序決定的,而是被周圍的環境所改變。說白了,就是被干預得太多,已經很難覺察到自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所以你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得安全感,你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要想找回這種內在的秩序感,可以先從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始著手培養,豐富自己的內涵,培養自我的優勢,當你獲得這種優勢的時候,你就掌握了這一方面的話語權,你就會成為這一方面的主導,你的自我就會慢慢復甦。
2、沒有目標。
這是很多人都面臨的問題,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不知道當下的努力是不是有意義,總是懷疑人生的價值。為了轉移自己的不安,他們總是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別人身上,根據馬斯諾的需求層次論來說,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如果你連目標都沒有,這種需求只能轉化成一種病態的心理,希望通過幫助別人實現某種價值而達到自己的滿足,沒有目標的童鞋,建議你們去(大芝麻 - 記錄、分享和交流你的目標)沒準會有收穫。
3、完美主義
完美主意者,他們希望在別人的心目中是高尚的,善良的,樂善好施的;其實他們有時候很清楚自己的表現可能是違心的,但是他們還是忍不住去成全別人,當自己的利益收到損害的時候,他們又開始覺得委屈,覺得自己真心待人,卻沒有人為他著想。追求完美是好事,但是不能苛求,你在有些人心裡可能是善的,你在另一些人心裡可能就是惡的。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就算別人怨恨你,那也不是因為你本生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怨恨你,也會怨恨其他的人,既然你改變不什麼,那就由他去吧!
4、缺心眼
這種人我就不說,其實我很喜歡他們,他們幫別人完全是因為自己沒吃過虧或者沒搞清楚這件事情的邏輯,例如給室友帶了飯哪裡想到他們不給錢啊!借錢給別人,哪裡知道催債這麼難啊!給他們傳小抄,哪裡知道被逮到了要滾粗啊!他們就是單純,各種世故在他們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出離了他們的正常邏輯。沒什麼法子,只能叫他們多歷練幾次了。


女生這樣的我不清楚 但男生,對,身邊有無數符合你說法的小男生,其實這叫「想!太!多!」,不叫為他人著想,潛在有一種覺得自己是小大人,在事情發生之前,能把所有方面都考慮到,覺得自個兒可全能啦,然後沮喪地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人家根本沒在意,甚至會說出「你要是覺得如何如何就按你想的做好了,何必這麼顧慮我的想法,我又不需要」,那個時候會覺得人家不懂事了對不對,覺得人家沒有體會到你的良苦用心了對不對,我時常告訴他們,請分清楚,善良不去做猶豫不敢做的區別,我說嘛,男生到男人,變化有一個過程,不要老是想太多,覺得自己能掌控全世界,在你沒有足夠閱歷之前,請不要靠著那些傻逼網路小說的yy經驗來一臉認真的闡述你的人生哲學,真的,率真直接的展現你的真實一面,遠比裝成熟來的讓人喜歡。哦,還有,別老覺得自己受傷了,作為一個男人你老憂傷來憂愁去你哪來時間做正經事


你的問題不在善良,在蠢和不懂自我保護。善良是個好品質,別糟蹋了這個好詞。

——————不是想變成骨子裡的自私么?我就給你看看什麼叫骨子裡的自私啊。你來求幫助,求答案,我不但不幫你,我還罵你,幸災樂禍嘲笑你。這就是你要的骨子裡的自私,學會了嗎?好受嗎?


替他人考慮太多並不一定要吃虧。前面有人說了,在不傷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對其他人做到最好。為他人著想,有時候是種心安理得,讓自己過的舒服。如果LZ真的是個善良的人,不去幫助別人,反而心裡會被譴責、會難過。
個人認為,沒有人是無私的。每個人做任何事,最根本的目的,還是源於自己。你有時候會施捨給路邊的乞丐一些零錢,你真的指望這些零錢能幫助到他嗎?你沒有懷疑過他可能是職業乞討者嗎?不過只是當下,你給了他你能給的,你覺得自己很高尚,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已,這難道不是為自己著想么?
永遠不要為他人付出後,期望對等的回報,希望越多失望越多,就會受傷。為他人付出,只是你安於自己的良心。然後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包括每一個選擇,去承擔該有的後果。
人活著,一個人來,一個人走,你只能依賴你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變強大了,別人自然會被你的自信與氣場所吸引。你要拚命擠進別人的圈子去混嗎?還是自己創造一個,邀請別人進來?
另外,不要想著怎麼讓自己變得自私自利,和所謂的別人一樣。如果你覺得和自私的人相處不來,你可以選擇不自私的環境。互相為對方著想、互相照顧豈不是很好?
善良很好,尤其是當下這個社會環境,請珍惜,並去感染他人。


我也是這種情況,但是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變得自私自利,那樣也沒有人願意跟你真心交朋友,大家不是傻子。
我以前總是為了別人考慮結果自己吃了很多很多虧,但是我覺得我生性就是這樣,絕對不會壞到什麼地方去。所以我現在慢慢改變的就是在保證自己利益得當的前提下,給予他人最大的幫助。而不是自己都沒有弄轉就去幫別人。


竊以為這一類人的情商普遍偏低,在外處處為他人著想,反而對自己身邊的至親和愛人疏於交流,冷漠自私。看似崇尚"吃虧是福",奴性教育的衍生品。


我沒有學過心理學,不知自己說的是不是題主的情況,如果言語冒犯請多加見諒,我絕沒有半點說風涼話的意思,是認真地在回答您。
首先,我見過一些朋友,很容易就自我剖析:我就是心太軟了,我這人就是太正直了,我最隨和了,我一點都不計較,我這人最怕麻煩別人了。。等等。實際上,lamentably......我覺得這些嘴上說的人往往並沒有達到自己說的程度。而且很多時候恰恰是越說自己什麼越缺什麼。有時候一聽有人一開口就說,我就怕麻煩別人啦,我就怕了= = 心想莫非這又是個事兒多的。但願我的看法是個別現象。相反,真正任勞任怨的人,真正心裡想著別人的人,很少把自己的這些特點掛在嘴上。善良隱忍、虛懷若谷的品質,往往是旁人看得真切,因為這對於他們本人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所以題主不妨先不要介懷自己太過善良、為他人著想,可以等周圍人都這麼說的時候再考慮。
其次,如果確實有無私奉獻、推己及人的好品質,我覺得是好事啊,我要向題主學習。可能自己會因為心善暫時吃眼前虧,但長遠看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應該是混的最開的人。
最後,即使不願處處為別人著想,也不用刻意變得自私自利嘛。我覺得自私是人的天性,無私才是修養水平的體現,所以如果真有天生毫不為自己利慾所趨的人我一方面很佩服,一方面也好奇他是怎麼活下來的。。為他人著想沒錯,但要堅持原則,分清輕重緩急。搞不清利害關係就著眼大局。這樣就有一套比較客觀的標準指導自己了,也不會猶猶豫豫。
補充一點,要獨立啊!


自私自利顯然是個好品質,需要大力提倡,但前提是必須不能侵犯他人利益,很多人便是在這裡翻了船,或者說有意翻了船。


其實不用那樣的,你應該提升的是你善良的層次和技術。
就算你勉強自己換個自私的思路,因為不符合你的天賦,你也還是玩不過天生自私的人。
【ps:我覺得自私是個中性詞。】
你有付出愛和幫助的需要。但是,為了你周圍的人好,不可以放縱滿足這種需要。
因為人都有S和M兩面的需要——他們不單止需要溫柔照顧、體貼尊重、犧牲和服從,還需要在恰當的時候被鞭笞、被拒絕、被批評和被放置。
你問一下自己,有沒有照顧到他們M面的需求呢?沒有的話,就要再接再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哦。對人好這個事是無止境的,我們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你問一下自己,自己的幫助有沒有讓對方變更好的人呢?還是僅僅是助長了對方的懶惰、愚蠢、膚淺,還有自私?
這可不行啊,這不是在為他們,是在害他們啊!
總之,記得剋制自己付出的衝動——因為那是你的需要,而且衝動之下,你往往有欠周詳。
先分析一下狀況,洞察他們的需求,考慮對他來說,必要的是鞭子還是糖,再理智地幫助他們。
他們可能會有偶爾點不爽。但沒辦法啦,溫柔的人總是難免要背負點誤解的,這是為善之路上必經的荊棘嘛。
加油,我看好你哦。【拍肩


會回答問題主要是因為有人說了「是處處為人著想還是想討好所有人?」,還有其他「處處為人著想在我看來也是一種社交障礙」不一一列舉的答案


先說說我自己


我父母是小商人。母親比較市儈精明,父親是一個儒商,他認為做生意的第一點就是先做人,同時他對賺錢的理解是錢不可賺的太狠,讓別人無利可圖,自己勢必也會走上末途。

我從小是母親在身邊教育多,耳濡目染,得出來的觀念是沒有無緣無故的對人好,也沒有不計回報的生意。所以我讀書的時候雖然不會去惡意中傷別人,或者貪圖小便宜,但是我總是覺得我要是對一個人好就是要有回報的,否則我就會覺得這個人不懂得感恩圖報,不是一個好朋友,不值得我以後再對他好了。

但是我也後來不知道自己受什麼影響,我慢慢改變觀念了,尤其是最近在父親身邊的日子多,越發能感受父親的理念,對幫助和回報有新的認識,現在雖然工作緊張有壓力,但是情感上輕鬆且愉快。


再談談問題


1.為他人著想是什麼心態


其實大部分人中,多會或多或少的為他人著想,在不同的事情為別人著想都往往混雜著不同的心態,有因為親情愛情,有為利益,還有是獲得認同感,也有發自內心。

我這裡說幾種比較普遍的且分明的心態


第一種心態自然是前面答題者說的想討好所有人。


因為我自己也經歷過這個階段,也就是那個時候我練就了差強人意的講話水平,在眾多人的場合講話也能做個面面俱到。當時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覺得一個人活著需要自尊自信自豪,而能給自己帶來這種感覺就是被別人認可和稱讚,所以我就費盡心思讓每一個人喜歡我。

我覺得我之所以之前會有這個心態是因為自己不夠了解自己,不夠自信,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其實打不垮、摧不倒,也不需要用別人的眼光去衡量自己。當要去做一個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應該努力去做,而不是別人說你做的好,你才算做的好。


第二種心態是有利可圖。


其一是目標明確型,當知道哪個人在將來有可能幫助我提攜我的時候,我就會費盡心思討好他,希望哪一天他會順勢提拉我一把。這種心態我就前段時間經歷了一把,碰到一個土豪,真正有錢有勢的大土豪,聊過幾次天,那段時間他手裡有筆超乎我驚喜範圍的賺錢的生意,那時我天天想著怎麼讓他了解我、認可我、做個朋友,呵呵,為了跟土豪成為好朋友,我還費盡心思想了好幾天,(這讓我想起知乎有個問題「怎麼跟土豪交朋友」,然後有一回答說「我們土豪不需要朋友」),不過最後我決定都沒做,很簡單,我對朋友還是很真誠的,我如果出於目的跟他交朋友,這個友誼必定是個失敗品,當然合作還在談,僅以生意人的角度;

其二是漫天撒網型,每個人身邊都存在著未知的未來土豪,說不定我就是那個曾經在土豪最艱難的時候提供過一碗高湯的人,這種心思說實話我還偶爾有,但很多時候會為此愧疚和矛盾,目前還在努力升華中。


第三種心態可能是聖人心態了。


這種人真的是發自內心,他能從幫助別人中感覺到滿足和快樂。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是我相信,這種人真的會存在,只是可能純粹的比較少。其實在知乎中那麼多有營養的回答,出於發自內心的想幫助別人的並不少吧

我現在可不是聖人,但是我可以描述一下當我為他人著想時候我的感覺。在我力所能及加上心情與眾不同時期(就是特別好心情或者特別特別壞的心情),我喜歡體貼別人的感覺,也喜歡觀察別人的需求,同時也會考慮自己的一些擁有,比如財物、精力、智慧等等都算啦,然後做一點點付出。然後我大部分時間會感覺到一種莫名的輕鬆和愉快。偶爾也會這麼想,現在這個社會環境這麼差,會不會因為我曾經幫助他,他就會對這個社會多一點點信心,然後一代又一代的影響更多人,終究有一天世界會變成友愛美好的社會。很悲催,我對這個社會其實是悲觀的。


2.需不需要為處處為他人著想


首先,我認為他人著想是必須的。


其一、人不能脫離群體而存在,無論生存還是發展都需要合作。能更好合作的一個基礎就是彼此理解和幫助,彼此理解和幫助一個很重要的組成就是為他人著想。當然,可能在為他人著想的心態上,各有不同。

其二、我們需要他人回報更需要朋友。大部分情況下有付出就有回報的,譬如題主所說他人不知道感恩、貪圖小便宜、不認賬,這種人的確有存在,舉個俗一點的例子,就像花有開的香的也有開的臭的,但是大部分情況下,花還是開的香的比較多啊。我不信題主處處為他人著想後,身邊就沒有一個不為你著想過的朋友,而且我更不信,題主在其他人心中的地位跟那些自私自利、不顧他人的那些人是一樣的。如果題主真的有處處為他人著想,還是覺得身邊都是這種人,那要麼就是題主對別人要求太高,看不到別人的回報點,要麼就是題主太悲哀了,一直被包圍在黑暗的環境里,沒有陽光,不過這也難得題主出淤泥而不染啊,呵呵。


但是,需不需要「處處」都為他人著想


如果你能以助人為樂,那麼,「處處」都為他人著想是能讓你感覺到愉快和滿足的,那麼,我想這個情況下,誰都會鼓勵你「處處」為他人著想,說不定世界就因為你多了一大把的愛。

如果你僅僅不折損自己的情況下願意幫助他人,或者其他心態下為他人著想,那麼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吧。畢竟勉強想做到「處處」終究會委屈了你自己,也許你會質疑自己、質疑朋友、質疑社會,然後影響生活、影響工作、影響朋友,說不定還心結解不開,給自己帶來的心理傷害其實可能比給別人帶來的幫助還大,說到底你也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你的快樂和友愛也是這個美好社會的一部分。傷害了自己奉獻了他人不見得總體價值有增加啊。


3.當得不到認同和回報的時候我該怎麼做


先要看清楚是不是真的沒有認同和回報


雖然前面我說題主是看不到別人的回報或者身邊的人個個都差,其實我覺得更多是題主太過於在乎。還是說我以前吧,當我對別人好的時候,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對我也很好的,可是那些對我好的我總是以為理所當然,並不覺得是收穫,反而那些不對我好的,我老是心理記掛著,想著怎樣去改變他們,當改變不了的時候,就採取極端手段,指責他們,還要發起眾人一同來指責他們。呵呵


應該明確自己想怎麼做而不是想著別人應該怎麼做。


不管出於什麼心態為他人著想,先問清楚自己為什麼能做到為他人著想,然後再想想,想不想成為一個不再為別人想那麼多的人,接著再想想,如果付出沒有回報是一時沒有回報還是一世都沒有回報,最後再想想如果什麼都得不到,自己能不能繼續做到。想完了吧,我想你的答案也就出來了。總之,別人為不為我著想是我不可控,該想的是自己可控的事情。畢竟我們不能因為別人想殺人我也要放火。


我對題主的想法和建議


我還是覺得題主可能心思比較敏感,在意了每一個人的反應,受不了就算做到再好也得不到某些人認同的那種感覺。可惜,沒有辦法,山不過來,我自過去。題主要放寬心,萬千社會,自然什麼形態的人都有,如果我們希望「友愛互助」精神占社會主流,那就努力去做甚至去改變,抱怨和指責對於我們想要得到的沒有幫助。

另外,我也鼓勵題主力所能及的處處為人著想,不能從大的社會需要這些大話扯,就從簡單的自我著想,你能從前一直做到,說明題主本身喜歡助人的感覺,如果你放棄了你喜歡的品質,我覺得日後回憶你會後悔。另外,請相信具備友愛品質的人會吸引有友愛品質的朋友,題主,你會有得到的。


此處毫無理由的引用「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每當回首往事,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最後


我回答這個問題有著美好的心態,我希望大家不要誤會為每一個人對別人好都是別有用心的,我也希望其他人無需去質疑、計較題主以及很多像題主這樣的人,出於什麼心態處處為別人著想。如果一個人的付出得不到讚許和認同,反遭質疑,確實會讓更多原本願意真心付出的人不再付出。

我是俗人,但是我也希望這個世界更美好一點。


選擇匿名,不言自明


回答完這個問題,我的悲觀思想又發作了,我覺得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依然會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不願意過多付出還是不會付出的。我改變不了任何人。


你需要一次徹頭徹尾的傷害吶!!!


欠受傷!!


怎麼變不知道,分析一些可能的原因

心理防衛機制之
反作用形成(英文術語Reaction formation)也稱反向,或者矯枉過正,指意識性的採取某種與潛意識所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動,因為真實意識表現出來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或引起內心焦慮,故朝相反的途徑釋放。
例如:對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懷有敵意的繼母,往往特別溺愛孩子,企圖證明她沒有敵視孩子。
再如,過分熱情或自我吹噓的行為是對被壓抑在無意識中的那種不好與人交往或自卑的強烈衝動的一種反應。當某人希望照顧自己卻明顯地照顧別人、「恨」自己真正喜歡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愛」自己所恨的競爭對手或所不喜愛的職務。


利他(英文術語Altruism):替代性而建設性為他人服務,並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滿足。它包括良性的建設的反向形成、慈善行為,以及對別人的報答性服務。利他與投射及發泄的區別在於,它為別人提供的是真的而不是想像的好處。它與反向的區別是,它讓應用者至少部分地得滿足。
這種利他也許可以深究到這裡:補償(英文術語Compensation):指個人因心身某個方面有缺陷不能達到某種目標時,有意識地採取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活動來代償某種能力缺陷而彌補因失敗造成的自卑感。
例如:某女子因身體發育有缺陷而努力學習,以卓越成績贏得別人的尊崇。

以上
不要過分相信任何理論,停止逃避,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它或許會回答你


不一定是善良,也有可能是懦弱

不說你變的多麼自私自利,你試問一下自己,你有勇氣嗎?你敢於承擔責任嗎?你會一個人承擔起事件後果嗎?再反過來,你會批評對方的不對嗎?你會對於對方的錯誤行為視而不見嗎?你敢一直保持自我的獨立想法嗎?



要對值得的人做對的事,對不值得的人不屑一顧


說實在的,這真的是病。源於極度缺乏自我存在感。。我也想知道怎麼治。。。


同樣我也有這樣的問題,但是漸漸地我在慢慢改變,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方法,希望可以提供幫助:
1.放棄考慮太多,要果斷。
很多時候我們這樣的性格會受到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父母嚴厲的批評總是叫我們在選出一些選擇時考慮諸多方面,不能夠根據直覺或者相信自己是正確的,於是在徘徊猶豫間錯過了一件件,日積月累,性格愈加地「善良」,言談舉止就會考慮是否傷害了他人,是否會引起別人的嘲笑等等等等,所以,這種「善良」也可以謂之「懦弱」「膽小」,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所以,放棄這些阻礙你真實內心想法的顧慮,要果斷,敢說敢做,慢慢地,就積累了信心。
2.認真對待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雖然很多時候都說「一認真就輸了」,但認真起來也會贏來他人的尊重。比如你認真地去對待你同事託付給你的事情,認真地去撿起地上的一片紙,認真地傾聽別人的話語,換言之,你的這些認真也是一種「善良」,以後你託付給同事他不敢怠慢,環衛工人會投來讚許的眼光,他人也會認真傾聽你的訴求,力是相互的,對物質如此,對人也是這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態度足夠認真,也許有人不會在意,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會尊重你,也是對「善良」行為的最佳回報。
3.最後一點就是說的自重。
愛情容易叫人卑微,相信這樣的性格在愛情里也是個loser,嘿嘿,我就是。所以,多嘗試談幾次戀愛吧,在一次次的付出沒有回報之後,反而傷痕纍纍之際,自己就會懂得,唯有自愛才有人愛。多讀書,多看報,多鍛煉,多社交,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嘗試狠心。兩次自己的無回報付出讓我漸漸明白,愛情里有個天平,那麼社會中也有個天平,只有保持平衡的天平才會換來同等的尊重與愛。狠心不說話,狠心不約會,狠心不去思念,狠心不去關心,一點點的狠心對於善良之人必定如刀割般疼痛,但也只有經歷了此般疼痛,才懂得自愛。很多時候,社會太刻薄,我也不喜歡,但是我們也要懂得如何運用社會中的各種法則去愛護自己,去愛惜自己。也許,在經歷了時間的沉澱之後,我們就會明白自愛的重要性。
我在改變,也希望你在改變。


感同身受,我想說的是其實是因為我們對自己不夠肯定,我們在不停尋求他人的認可,相信自己足夠優秀就好了,儘管自己眼中不是。


說明傷的還不夠重 不夠多


推薦閱讀:

抑鬱發作時,看書看不進去,學習學不進去,玩遊戲玩不進去,運動也沒精神,躺著又覺得虛度時光,該做點什麼?
會幻想自己被囚禁?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閨蜜出現精神分裂的跡象,我該怎麼辦?
外甥性格扭曲行為暴力,該去看心理醫生還是精神科醫生?

TAG:心理 | 心理諮詢 | 心理調節 | 自私 | 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