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怎麼才能保持體力?
逛大型博物館和美術館常常需要一整天,我也算常鍛煉(每周跑20公里),通常大半天逛下來會腰酸背疼,極大地影響觀賞心情。
到底怎麼參觀才能優雅地逛完全程?或者平時該怎麼鍛煉?
逛博物館的確需要體力,儘管大部分時候的疲憊感是來源於精神和心理——還有好多沒看,這個展廳好大,覺得有點沒勁了……如果排除掉這些因素,其實越是讓你感興趣的展覽就越是消耗你的體力,因為在不知不覺中你為了看到你想看的部分已經走了好遠沒休息,又或是把身體扭曲成一個相當不自然的姿勢,那都是極有可能發生的,而這才是讓你腰酸背痛的真正原因,如果你平時堅持跑步的話走這麼一點路應該不算什麼,而且這樣的腰背痛一下真的沒什麼壞處,去逛美術館是對頸椎病最好的治療。
我的建議是,一進博物館就拿把那種摺椅,不會太重——國外的大博物館基本上都會有,不知道國內的情況。尤其是參觀美術館,我基本都會拿一張,因為館裡的凳子畢竟有限,自己拿著能適應自己參觀的節奏,而看畫通常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個人覺得站著比走著要累,美術館空間足夠大的話,只要坐遠一點,視野範圍還是夠大,能看到全圖的。
(不過我這方法就不太能滿足樓主想「優雅逛完全程」的心愿了……)
但就像開頭說的,博物館看不完不全是體力的原因,疲勞感更多來自精神上的因素,所以避免疲勞感還是需要博物館人員從陳展的設計方面解決。我同意樓上幾位的說法,按照興趣、跟隨自己的節奏參觀,至於那些沒體力心力去看的,其實對你來說也就是不重要的。要是能讓你一次全部看完的博物館,那多沒意思啊。1.自身裝備優化:譬如,穿舒適的鞋子、衣服不要穿得太厚重、少帶隨身物品。
2.跟著展覽的節奏:一般在展覽的設計時,是注意到節奏問題的,哪裡是展覽的華彩部分、哪裡是過渡、哪裡緊湊、哪裡舒緩,都有考慮。順從這種節奏的話,一張一弛,就不會太累。
3.興趣的自我激發:興趣是戰勝疲勞的最好武器。我自己的私人調查,以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覽為例,興趣缺缺的走到秦就累了,最感興趣的人則一口氣走到宋還不累。
4.段落間的休憩:好一些的博物館,會在展覽較大的段落間設置休息區,抓緊時間好好休息吧!不過時常遇到的杯具是休息區的座椅總是滿滿當當的。
5.預習:參觀之前做功課的話,可以綜合提高和展覽的契合度,少了些不安定的心情,也有利於對抗疲勞。
教大家一個很好的鍛煉方法--逛街。
瘋狂地快速逛街,最好提前設定好,一整天多少小時,要逛哪些地方(儘可能多而且每個下一個目的地不遠不近剛好步行的距離),想像逛街就是你的工作,期間除了吃飯時間盡量不要坐下來悠閑地喝咖啡吃點心連接公共wifi.......
長久下來不僅體力(特別是腳力)會有改善,更能總結到適合自己的長時間慢走的鞋包類型、如何著裝既時髦優雅又便於行動(而且要能應付從早上出門到晚上回家的氣溫變化還不會造成累贅)、隨身物品如何能既盡量滿足當天各種可能出現的各種需求又輕便,輕!便!....等各種有用情報。
而且逛街本身就是一件很能啟發人生的事情(誤
本人逛街專業出身(略誤, 保證有效!
(特別提示是逛街不是無止盡亂買東西www
鍛煉的事,我這種胖子是幫不上忙了。
至於逛美術館,如果美術館有折頁,就按照上面導覽路線走,省時省力,看展覽的節奏也對。
要是沒有,就問問工作人員有哪些展,把感興趣的先看完。
主要還是看展覽不是體力活,看到喜歡的就多停一會兒,許許多多作品其實和你也沒啥緣分的。
逛博物館和美術館就是個體力活。我曾經有一天被派去切爾西(紐約藝術區,聚集了差不多100家大大小小的畫廊)寫當月概覽,早上10點多開始一直掃蕩到下午6點,最後也就走了四條街,回去癱坐在沙發上覺得腳都不是自己的了。。。還有個小長假去華盛頓掃博物館,花了三天時間,接著很久都不想再去DC,哪怕各種朋友都約我看櫻花,我還是覺得已經逛夠了。。。
所以既想多逛又想優雅,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些穿著整齊,氣質高貴逛藝術館的人,一般要麼已經不是第一次來,要麼是正好路過。
1. 不要帶著任務去逛
很多人都會給自己下個任務,例如「我要今天逛完Moma」,這樣不但工程浩大,還容易逛不仔細。雖然時間利用率很高,但是未必效果好。所以還不如改成「我今天要去逛Moma」,不要強迫自己非要看完所有的東西,有時候留一點也挺好,下次還可以繼續。
如果是旅遊,那就做好抓大放小的準備,沒人盯著你,少看點不丟人,沒必要累死人。
2. 準備工作做好
比如前一天睡個好覺,出門前不要餓著肚子,挑一雙好走的鞋子。有人說要拿摺椅,我之前沒有注意過,但是就我個人而言,不大喜歡手裡拿東西。而且很多藝術館本身是有可以坐的地方的,累了就正好坐一會兒。
如果真的特別喜歡逛的話,最好辦個會員,這樣一年就可以經常去,也省了票錢。
最好不要扎堆,節假日一般人多,如果平時有空的話,盡量找工作日去逛,人比較少。
3. 心中有數
如果是特地去逛,最好能提前有個計劃。想好哪些是一定要看的,哪些不看也沒關係(比如一些常展,什麼時候去看都有,而有些展錯過了下一次可能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還比如某些鎮館之寶,不看肯定會遺憾)同意樓上有人說的,從上往下逛,拿張地圖。
現在大多數知名藝術館都有app,去之前先下載一個看介紹。像一些特展,最好提前知道日程,趕早不趕晚,這樣第一天看不完,以後還能再去,別趕在最後一天的最後幾個小時,急匆匆的走馬觀花,看得急走得也累。
基本就是這些建議。但是最重要的,我還是覺得別把逛藝術館當做負擔,就跟吃飯吃七分飽一樣,像盧浮宮這種地方,去多少次都不夠。逛藝術館的目的就是欣賞,然後可能引發某些思考,如果你看一件作品,能想到很多東西,我覺得就很值得了。逛了多少個,逛了多久,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而且如果真心喜歡的,細水長流總能走遍,不著急的。
看了幾個回答,覺得並不是很完美,首先參觀博物館絕對不是體力的問題,而是腦力的問題!,,,,,,,,,,,,,,,,,,,,,,,,,,,,,,,,,,,,,,,,,,,,,,,,,,,,,,,,,,,,,,,,,,,,,,,,,,,,,,,,,,,,,,,,,,,,,,,,,,,,,,,,,,,,,,,,,,,,,,,,,,,,,,,,,,,,,,,,,,,,,,,,,,,,,,,
東尼博贊和巴利博贊合著的書籍《思維導圖》中分析人腦的思考過程,人腦具有五大功能:接收、保持、分析、輸出和控制,詳情如下:
·接收:任何感覺器官所感覺到的任何東西。
·保持:你的記憶,包括記憶能力(存儲信息的能力)和回憶能力(可以調取被存儲信息的能力)。
·分析:模式辨認和信息處理。
·輸出:任何形式的聯繫或者創造性行為,包括思維在內。
·控制:指所有的精神和身體的功能(這才是重點!!!!)大腦對精神和身體功能具有監控功能,包括你的健康狀況,態度,身體體力,而在這個基礎上,接受,保持,分析和輸出就可以發揮各自最大的潛力。
然而我們又是如何感到體力不支,疲憊的?
在這裡,我想講一個大眾效應:圖書館效應,我們只需要去看看大中小學和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就會知道,圖書館裡有一半人都在睡覺,供人們學習的地方居然成了公共卧室,包括我們自己,為什麼拿起書本就感覺的「睏倦」,這是因為在讀書時,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書本(書本內容冗長且字體顏色統一黑色)在接收、保持、分析、輸出到大腦的都是非常「單調,無趣」的信息,讓大腦感知的時無聊!我們一直再給大腦傳遞「這是我不想做的事情,但是又必須做!」這對大腦來說就是一種負擔,然後大腦出於自我保護,就會讓你感知睏倦,體力不支,想昏昏欲睡!想要讓自己在參觀博物館時保持體力,其實你更需要在參觀的時候,不斷地讓你的大腦感受到刺激,感受到愉悅的狀態!就像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很久都不會感覺到疲憊!
本人至今看過的展覽已經不下五百場,大展小展,大館小館!最大的經驗就是,千萬別停下來,你一停下來就會看不完!
看展時我們在自己比較喜歡的作品前會停下來仔細欣賞下,然而就是這種走走停停會讓你感覺肌肉和關節受力不均,讓人感受到體力不支!
帶一本導覽手冊
你觀看的每場展覽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導覽手冊,你可以在服務台索取,花三分鐘的時間讀讀手冊,你會看到展覽的重點在哪裡!當你知道以後,你就會有一個觀展目標,目標感會讓你合理分配時間在重點和非重點的作品之間,作出權衡!
看一下展館地圖
應該合理分配你的體力的前提就是明確環境因素會導致你的體力花費在哪裡!有些展館會有樓梯也會有電梯,不熟悉展館環境的人可能會因此多繞路,所以你最好熟悉一下展館地圖~不懂的地方可以詢問工作人員。
請你多喝點水
重要的展館,重要的展品基本上不會讓你帶水進去,但是水又是補充能量的必需品,我們的體細胞中,80%的化學反應是需要水來參與的,水是生命之源,也可以認為水是能量之源,所以記住,你要多喝水!
別留戀,但是可以留念
藝術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會使你覺察,美,悲傷,驚訝等,這也會使你在情緒波瀾之中,讓大腦不停在各個維度周旋,如果你對藝術作品十分熱愛,在藝術館,你千萬別留戀,但是在允許拍照的情況下可以「拍照留念」等以後再看!
相機千萬別帶大單反,這會讓你感覺到累,讓別人感覺到「傻」
你想去看展覽,又想去拍點照片,但是,你必須知道的是你帶著單反相機過去,這已經是讓你身體透支的信號。佳能尼康的單反說什麼也有幾斤重,博物館藝術館走一圈下來,舉起相機,然後放下這樣的動作會讓你手臂沒力氣的,常去博物館藝術館看展的人,我們一般劃分成尋覓著,輔助者,遊覽者,專業人士,探索者,在專業人士和探索者眼裡,帶單反相機觀展的人,基本上是奶油小生而已!
以下是欣賞時間:
拍攝於巴黎高等美術學院:
拍攝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攝於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KAWAS
攝於中央美術學院
攝於上海國際展覽中心
蓬皮杜藝術大展
攝於中華藝術宮
攝故宮博物館
攝於上海外灘美術館
攝於民生美術館
拍攝於龍美術館
K11ART SPACE
原來發現手機裡面保留著這麼多照片,,,,,,,,,,,,,,,,,,,,,,,,,,,,,,,,,,,,,,,,,,,,,,,,,,
照片全部本人拍攝,禁止轉載
有些博物館,本身就不可指望一次性「逛完全程」。如盧浮宮,逛得再怎麼有效率,全館看一遍下來仍需一星期。
因此,我的心得是「隨波逐流」。除非是要掌握全貌或考察某個展覽本身,如果只是一般欣賞性質的參觀,就不以「逛完全程」為目的,而以「內在影響最大化」為目的。有興趣、被吸引的駐足欣賞,沒興趣、沒感覺的快步走過。想停便停,想走便走。累了、沒心情好好欣賞了就走人喝咖啡吃大餐回家睡覺。不管看了多少,看沒看完。
一般來說,有你很感興趣的內容時不會容易覺得累。覺得累的時候,一般來說就是你在繼續要求自己「逛完全程」的時候。
而展覽就像人生一樣,那麼多好東西,豈能一一盡收囊中?留下能留下的,留不下的就隨它去吧。
就算目的就是「逛完全程」時,保持節奏感也是很重要的。總體來說要有點勞逸結合。要知道,你在博物館美術館覺得的累不是單純體力上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大腦接收了大量新信息帶來的。要給自己休息和消化的時間和空間。坐一坐,發發獃,或去館裡的咖啡館喝杯東西。另外,一雙舒適的鞋子、輕便的衣物、一點飲用水和一點點補充體力的小零食(如果讓帶進去的話)也會幫助很大。LS各種帶乾糧帶水什麼的不現實啊,一般博物館都是不讓外帶食物的(就算是你買的咖啡館裡面的食物也要求你在就餐區域吃完,不能帶出,怕你一口咖啡噴在什麼世界名畫上面啊).NGA會查包如果有水和食物會讓你存包的。
在高大上的博物館cafe歇腳喝咖啡(那些高大上的博物館的咖啡館都很高大上的啊!!),然後想著最後能犒勞自己gift shop裡面的世界名畫啊。。。。一天下來很高興的啊~~~
另外要有目的性,如果是常住城市的博物館,完全可以只看特展,普展可以留著慢慢看。
非常住城市的博物館,可以照導遊圖裡面的high light 路線去走。像我大DC的National Gallery of Art,就有一個大概40分鐘highlight路線,包含了鎮館之寶和高端世界名畫, 像這樣的。。。。http://www.nga.gov/content/dam/ngaweb/visit/pdf/wbhighlights.pdf
如果想了解的更多,又沒時間做功課,NGA還有自己的app, 幾乎所有高端世界名畫都有一個編號,到時候輸入編號就能知道畫作更多的信息了。
暫時就這麼多。。
ps.NGA的gift shop有sale區喲~~~就是特展撤了之後的所有紀念品都會在sale區粗線喲~~~不要過分強迫自己,這樣會讓逛博物館變成一項任務,而不是享受。建議有:
1. 舒適的鞋。少穿衣服,大衣很重的。美國一些博物館門口可以存包、存大衣,全都存了。
2. 不帶包或者帶很輕的包。相機也別帶了,帶單反會死人的。
3. 穿帶口袋的衣服,博物館地圖可以放到口袋裡,走路時手可以插在口袋裡,一來減輕體力消耗,二來減輕由於長時間手臂下垂導致的肩膀疼痛。
4. 保持正確走姿,累了及時坐下。有時累了,看到長椅就把持不住自己了。
5. 若館內沒有飲水設施,及時買礦泉水。博物館裡為了保護展品,一般比較乾燥,容易口渴。
6. 可帶一塊士力架,中午肯定會餓,補充體力之後又是一條好漢。
7. 做好功課。博物館門口的地圖一般會提示重點展品。如果你想細逛,那麼就計劃成多天。如果時間不夠,就挑喜歡的展廳或展品來看(比如美國的博物館總會有塊區域是美國藝術,但其實基本就是一些家飾傢具,領袖畫像,也沒什麼名家作品。還比如中世紀歐洲區基本就是宗教繪畫,重複度比較高,可以不細看)。
由於逛博物館不像走遠路,逛博物館很長時間是慢走或站立。長時間站立本來就對身體不好。如果背痛,可通過加強腰背肌肉的力量緩解。但是長時間站立導致的腳部疼痛、小腿酸脹是沒有辦法的。小腿部位穿緊身襪可以促進血液迴流,具體會不會有效果還請專業人士分析。
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強求自己,按照自己舒服的節奏來,等到覺得累時就停止。我曾經用「精疲力竭時也要死撐下去」的信念用這幾年的時間逛了兩次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故宮,天津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費城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的史密斯學會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美術館,museum of crime and punishment,波士頓的museum of fine arts,科學博物館。以及紐約的bronx zoo,central park zoo,華盛頓的國家動物園,波士頓的水族館。。。要說美國人是有錢啊,博物館都特別大,展品還特別密集,國博完全比不上。。。。
然後。。。你猜現在怎麼著。。。我現在已經不太想去博物館了。。。不是不想看,只是一想到又要精疲力盡腰酸背痛一天,就害怕得不得了。。。所以,題主既然已經覺得影響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趕快回家睡覺。。。。
我的一些經驗:
1 有電梯直奔電梯直接坐到頂層由上而下參觀,缺點是打亂了展覽的既定順序,但如果大博物館分展廳的話根本無所謂;
2 三明治充饑,一般選擇帶雞蛋的,水的話博物館一般有直飲水,免去一些重量;
3 存掉一切多餘的裝備;
4 如果有條件的話用google貼心的博物館分層地圖 很多大牌博物館都有支持,實時定位防止走彎路;
5 如果前期有時間可以去可以在街景地圖裡面尋好大致的路線,譬如例如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東京的日本未來科學館,加利福尼亞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基本可以虛擬瀏覽
逛博物館絕非純粹一走一停的體力消耗,越是你感興趣的主題,能帶給你啟發的作品,展品傑出的展覽越是如此。在這些展品前,你會經歷觀察,思考,體會,領悟的過程,如果能激起你的共鳴,你便會開始又一輪更為細緻的觀察,思考,體會,並獲得更深層次的領悟。這些無疑是極其佔用腦力並消耗精力的。與之相比,停停走走對體能的消耗,反倒落到了次位。
這就是為什麼有機會細細參觀過法國盧浮宮的人都會描述一種共同的感受:來自大腦的暈眩感。越是有良好藝術修養的人,這種暈眩感越是體會得強烈。所以,參觀真正優秀的博物館,最好的辦法還是留出寬鬆的時間,看累了便出門喝一杯,吃吃飯,聊聊天,如果當天仍意猶未盡,重新折返看至閉館即可。晚上好好睡一覺,第二天早上博物館自然又會準點開放的。(住在華盛頓特區附近,一直都喜歡去各種館各種園各種廣場逛,反正很多都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水準也很高。)
那麼怎樣逛才比較不會累呢?多年的經驗就是別著急,坐著慢慢看,仔細看,看過癮了再起身去看下一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很爽,然而記憶里除了「到此一游」,再不會有其他印象。對了,還有覺得很累…哈哈。外地遊客逛博物館先要了解好是否能預約,當天有哪些展,哪些有解說及解說的時間,按自己的興趣大概的安排一下路線,進館先了解好各個展的位置以及解說是否有變動。想聽解說的就先按安排好的時間跟著解說跑,至少能聽一些精品文物的故事。以國博為例,一天最多能聽兩場,因為時間會撞在一起,沒有講解的時間就休息拍照和逛沒有解說的廳。如果喜歡自己逛的話,建議先逛臨展,或是先逛感興趣的部分,再逛固定的展廳,因為固定的展廳大多不會變動,下次再來還可以逛,即使當天逛累了沒看完也不會太遺憾。從頭走到尾的話到後面太累了基本就沒力氣看了
少看點不丟人,沒必要累死人。
我也和題主有一樣的困擾,我的夢想是:買個電動輪椅進去逛!
為什麼女生逛街一整天也不累啊?
因為喜歡唄。
為什麼有的小男生可以打魔獸,守望,農藥連續十幾小時連水都不喝呢?
我就是一個奇怪的,喜歡逛博物館的人,我在博物館從來都沒有覺得累,就是總覺得時間不夠。逛3天。
有沒有覺得國內的博物館是因為空氣不好,才讓人特別容易感到疲憊
我是在盧浮宮睡了一小會兒再接著逛的~
找個輪椅,我沒開玩笑的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