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別人無意的話都能耿耿於懷很久,如何調解改善?


玻璃心,往往來自於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對他人看法的太過在乎。
我不清楚題主的所謂的小事往心裡去具體指什麼,我就講講自己的情況,我曾經對別人的話和舉動很敏感,如果別人在言語和舉動間表現出對我的不滿,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我就會焦慮和不安,總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當然,這也和我自己的性格有關,我本是一個比較敏感和在乎別人看法的的人。
後來,我慢慢考慮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這樣擔心自己做錯,因為我想儘力保持在別人眼中的好形象,為什麼想保持好形象,因為我需要別人的認同和肯定,為什麼我需要別人的認同與肯定,因為這會讓我感覺良好。而事實卻是,我經常因為這樣讓自己感覺很糟。
認識到這樣不好,並不代表我就能改變什麼,儘管有意識地去調控,然而這種思維習慣仍然會困擾著我,該鬱悶時還是鬱悶,我曾經試過一碰到這種事就看看關於不要在乎他人想法的名人名言,有一點效果,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後來,我用了一個方法——「自暴自棄」,我開始想像自己是個壞人,壞人是不需要在乎許多事的,不是叫你真正去當一個壞人,而是慢慢變得不要那麼敏感。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方法叫系統脫敏法,就是慢慢增加你對某事的承載力度,直到你適應他。我慢慢也從一個「小壞人」成為一個「大壞人」,慢慢不會去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
舉個例子,你朋友叫你幫忙,你答應了,然而由於客觀條件你沒幫上。以前我會愧疚很久,一直想自己是不是太不守信用了,答應幫忙卻沒幫上。。。後來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就會想,反正我是個壞人,要講什麼信用,這樣過一會就好。當然,僅限事情發生後這樣想,該幫忙時還得盡心儘力的幫忙。
說的文藝一點,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在別人心中的不完美形象。


2013年年底的某一天,我要去醫院看病。一個經驗豐富的病人,大概都知道醫院是看書的最佳場合。一大早,我揣一本書從家裡出發,擁堵的地鐵早高峰,緊張的排隊挂號,漫長的門診叫號,等待時間裡,我手裡的那本書,已經被翻過了一大半。

這書是我出門時隨意拿的一本,買後在家裡放了有段時間,一直沒打開過,這次翻看,突然,勒口上印的一個名字迸入我的眼中,頓有恍然大悟之感。

那是這本書的策劃編輯的名字。就是這個名字,與我小心靈里埋藏許久的一個微博的名字相同。

有分教,近幾年來,我注意到這個微博,總是時不時地批評我們幾句,不是說讀庫做的書華而不實根本就不叫書,就是說這麼好的選題讓讀庫來做真是瞎了,或語帶譏諷,或義憤填膺。但博主並不透露自己的身份,微博里也少見能顯示其職業屬性的動態,讓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一直想搞清楚此人是誰。最想不開的時候,還一度懷疑是陳曉卿的馬甲,表面上與俺們吃肉喝酒,背後卻躲在黑漆漆的地方施放冷箭。

看到書上的這個名字,以及介紹他做的系列書目,我突然想起,正是這個名字,幾年前,我曾經讀過他的這個系列裡的一本,當時還撰文批評過其編輯不當之處。

事情到這裡,似乎已經真相大白。我那顆小心靈也解開了多年謎團,頓時覺得他所發的那些難聽難看的微博也算不了什麼了,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嘛,便可視之如浮雲。

鬱結多年的那口悶氣吐到半截,我突然停住。且慢,小張,懷恨在心,冤冤相報,你腫么知道人家是出於如斯動機呢?然後還如釋重負洋洋自得,是不是只有這麼推斷,你才能抗得住那些難聽的話兒?

心理活動發展到這一地步,用句標題黨的說法:我被我的猥瑣驚呆了。

是不是一直以為自己完美得無懈可擊,那些人都是懷著不可告人的動機和目的惡毒攻擊?想到這裡,我陷入了嬸嬸的羞愧中。不管對方確否是因為我的批評才轉而回擊,至少我如今是以惡意度人,還覺得自己人格閃亮。想這些年來,隔三差五就去那哥們的微博看看,惹一肚子氣再暗暗咬牙切齒,費盡心機揣測,展開無限遐想,還差點冤枉了陳曉卿老師。真是無聊透頂,沒品之極。

感慨至此,我用手機發了一條微博:「在一個普遍沒有雅量的環境里,盡量避免褒貶別人,因為彼此都不配。踐行這個道理後,你就可以享受因此而節省出來的大量時間和精力了。」

微博發出後,一些人又紛紛揣測我發這條微博的動機:是不是在影射南方周末的什麼事兒,或是想勸馮小剛老師什麼話?

那些天,我已經進入緊張的年底總結階段,與讀庫小團隊開各種會。其間又習慣性地問道:最近有沒有什麼噩夢?

有分教,噩夢指的是讀庫網店那類噩夢級的買家。他們有著千姿百態的表現,令我們的小六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有的對品相要求極為嚴格,連發七八次貨依然被挑出瑕疵要求重發;有的打電話催問貨單後,又要求我們返還剛才打長途電話的費用……但大家開會,也最愛檢視這些千奇百怪的要求,想方設法改進,極大地促進了我們配送品質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不得不說,擁有這樣挑剔苛刻的用戶,是我們的福分。就包括那個屢次對我們實施氣質型侮辱的微博,靜下心來想想,對方的批評也是有道理的,幾年來,我們做的一些改進,與對方也不是沒有關係的。

當我們在會議上這樣討論的時候,上一條微博已經被轉發許多次,成為我們成交量最高的微博。

瞧瞧,微博害人不淺。「在一個普遍沒有雅量的環境里,盡量避免褒貶別人,因為彼此都不配」,與「擁有這樣挑剔苛刻的用戶,是我們的福分」,都宛若格言,誰聽誰有理,轉發很多次,點醒夢中人。

但生活畢竟不是道理,我們也並不是聖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可以根除掉那些驢脾氣和小性子。還是隨遇而安的好,不再難為自己,遇到想不開的事兒,就生會兒悶氣;碰見想鄙視的人,哪怕嘴上不說,心裡也可以爆幾句粗口——誰讓我們是容易記仇的天蠍座呢。心氣平和下來,再想想對方說的有沒有可吸取的道理,如果說不服自己改正,那就去他娘的。

人生的意義,不是為了被格言操縱。

瞧瞧,又一條格言。

讀庫微信號:dukubook


美麗的人被說「醜八怪」並不會難過,因為他自知並不是。
學富五車的人被說「沒文化」並不會難過,因為他自知並不是。
幽默機靈的人被說「書獃子」並不會難過,因為他自知並不是。
他們或許會一笑而過,或許會憤怒還擊,但絕對不會難過。

而你會難過,是因為,你認為他們說的沒錯。

其實,你和那些口出惡言的人是一夥兒的,你深深瞧不起著你自己,討厭著你自己。
唯一的區別是,你為了照顧本體的感受會選擇逃避,而其他人並不會。

看到你的描述,我就想起一個網友,她非常反感和男人相處,誓死捍衛不婚主義。但是有次群里談到處女話題時,她卻生氣了,她認為自己都這個年紀了還沒被男人碰過非常可恥,請我們不要再開這種玩笑侮辱她。我們都驚呆了。

從那天起,我便知道,她並不是不婚主義,相反,她是一個擁有非常傳統的婚姻觀的女性。只是她不敢面對自己沒人愛這個事實,因為不敢,就選擇逃避,因為逃避,就永不進步,因為沒進步,就永遠沒有機會去得到愛。

其實這妹子不醜,臉上確實有點瑕疵,但唇紅齒白,皮膚光潔,整體很清爽。但她就是不願接受我們的客觀讚美與中肯建議,始終是一個極易受傷的玻璃心。

我想說,題主,你先不要去計較別人對你的惡言,你現在最該做的,是和自己和解。

每個人都有局限,有人生來技能樹就已點滿,有人到死都還沒點到一半,可是,並沒有人規定,點滿就是對的,點不滿是錯的。

請不要遵循這條規則,對,說的就是你,不是別人,請你不要遵循這條規則。

再醜陋的人都能通過努力讓自己起碼看起來清爽,再肥胖的人都能儘力保持住目前的體型不再繼續變胖,再不會安慰別人的人都能在關鍵時刻給人一個擁抱。這一生只願只要平凡快樂誰說這樣不偉大呢。

寬容自己,原諒自己,愛上自己。當你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去抵抗那些惡言時,你會發現,它們根本傷害不了你半分。加油。


一些小夥伴對那麼低俗粗暴的原答案竟然還拍手叫好,真是世風日下啊!
道德淪喪啊,我看這知乎藥丸啊!
幸好有知乎的良心用戶存在,即便看到了後面的內容,還是毅然決然的點了舉報,
我為這樣的良心用戶鼓掌!!
以下是經過一定修飾的原答案~以示區區不才對於友善度系統和最高指示的高度尊重~
——————————————————————————————————————
題主我【不友善內容】的,你提的是什麼【和平萬歲】問題,看都看不懂,你媽生你的時候是不是把【謹孝悌】【明廉恥】了把【恤鄉黨】【睦鄰里】了,你【披荊斬棘】的從哪來【繼續前進】哪去別在這【萬姓臚歡】行么?

如果有朝一日,題主你再次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如果這樣修改過你還看得懂的話……)能一笑而過,發自內心地說一句「就讓他圖個嘴爽吧」,然後該幹嘛幹嘛,那你就成功了;
這就是趙本山老師向范偉先生傳授的絕學——
崩潰療法。

真到了社會上,比我第一段這種直來直去的辱罵更鬼蜮伎倆更包藏禍心的,多的是,題主,慢慢來吧,如果感覺太快太難承受,就想想下面這句話——

玻璃心是用來感受到美好的,
不是用來屈服於醜陋的。


情緒成熟之路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事可在微博上找我@慕陽Sermon 或微信公眾號:mypsych

一、什麼是情緒成熟Emotional Maturity?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人,他們總是那個麻煩製造者,他們時常使用責備式的語氣,充滿攻擊性的語言風格,然而另一方面又極度脆弱和需要別人的關愛,生活中遇到的一點點小事在他們心理都會掀起驚濤駭浪,這些負面情緒久久不能在其心裡消失。
筆者打算在這裡試著說明,「情緒不成熟」從哪裡來,如何甄別一個人是否情緒成熟,其對人一生當中的影響,及如何改變自己,走出這種困境。
情緒成熟的定義:情緒成熟是一種獨立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包括好與不好的)問題的能力。
這關係到停止責備他人,擔負起責任,積極地面對生活,勇於表現出自己的正義感。
情緒的發展階段:
Stage 1 :嬰兒期------"Am I getting enough?"
Stage 2 :少兒期------"Am I good enough?"
Stage 3 :青春期------"Am I being, doing, having, learning, growing enough?"
Stage 4 :成人-----"I am enough."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從
Stage 1:totally dependent 嬰兒期,生活無法自理,完全依賴照顧者
--&> Stage 2:gradual breaking of that dependency 少兒期,逐漸脫離依賴
--&> Stage 3:a sense of autonomous independence 青春期,開始發展獨立性
--&> Stage 4:inclusive interdependence 成年期,相互依賴
其中任何一個階段的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個體情緒發展就會停留在那個階段。反過來說,當一個階段的需求被充分滿足後,孩子自然會成長,尋求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有時父母會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前期待並要求孩子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出於他們自己不成熟的心理狀態)。一個常見的結果就是:在孩子成年後會隱約覺得自己是需要被保護的小孩,卻需要無時無刻不把自己掩飾成已然長大的樣子。
然而成人的世界裡已經不再允許兒童行為了 。可以想像一個年滿18周歲且情緒不成熟的「孩子」在面
對一個比童年環境複雜得多的成人世界有多麼可怕!
他們可能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迅速表現出像被寵壞的兒童或青春期少年一般的行為,情緒失控,敵對,需要被關懷和理解。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來自一個網友的個人陳述:
例一、今天一個人來到你在的城市,來到你宿舍樓下,本想給你一個驚喜,沒想到收到的卻是一條讓人心灰意冷的簡訊。"又殺來了,不好意思,我正在廣州面試,讓你撲了個空"。
2015年,我們在一起六年了,可是2014年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個劫,這一年你先是突然不理我,我的驕傲指使我等你主動聯繫,於是我就錯過了新年的祝福和生日的祝福,實在沉不住氣的我還是先給你打了電話,你說之所以不聯繫我是因為那晚你主動掛了電話後怕我生氣,之後就不敢打了。你知道我是如何度日如年地在等你電話么?之後我到你家大鬧了一場,很抱歉又在你父母面前讓你難堪了,可是如果我不聯繫你你就真的會因為主動掛了電話這件事放棄我們的感情么?3月份的時候我跑到北京來找你,我求了你一整天說我們和好吧,最終我們和好了,前提是我要對你說的話言聽計從。雖然我心裡也有委屈,覺得明明是你主動放棄這份感情的,卻要我委曲求全來挽回,也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我們複合後你把之前每天不記次的電話縮減到了每晚十點後,每次都只是說一兩分鐘…… 9月30日,又是異地戀衝突的慣用模式,我們簡短的通話,你讓我睡覺,我掛了電話後給你發簡訊說我等你,等你忙完睡覺前在說兩句,但是我卻不知道你已經關機了,臨近凌晨一打電話我崩潰了,誤會你是為了逃避我才關的手機。於是我又傻傻地撥了一夜電話,聽了一夜移動關機的特質錄音。第二天,我給你發了簡訊說去北京,剛到高鐵站接到你的電話,我知道是我誤會了,心裡一下子覺得很愧疚,但是自尊心還是強迫自己跟你吵了幾句,你賠禮道歉說忘記了我們之間的約定討論怎麼樣晚上都不關機,你讓我乖乖的回家,就當這次不愉快沒有發生過,我也知道自己錯了,不該不相信你,最終我當天沒有去北京,那天晚上我早早躺在床上準備為前一晚的不愉快道歉時,手機響了,你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分手吧。你知道么,聽到你這句話時我的嘴角都還掛著笑,而那笑容本來是用來跟你撒嬌的,於是表情僵在那裡……見面後你沒有讓我留下,而且把我攔在了北京西站,你說你今天的任務就是把我再安全送上回去的車。我聽話回家了,聽話的結果是再沒有了和你通話的權力。十月以來,我每天都跟你發簡訊道晚安,你偶爾會回條簡短的簡訊,內容僅限於你睡了幾個字。從那之後……我只是喜歡一個人,我只是想看看你,我有什麼錯。

責備是一種過度的防禦反應,當人們抱怨或責備時,其實是在說:「不關我的事,別怪我,不是我的責任。」 「我受到了虐待。」我們責備時,是在拒絕某事,並失掉了我們的正義感,流失了力量。
這種以自己為中心、自戀,通常來講是兒童時期的特點,他們總抱怨生活沒有讓他們滿足,他們需要特殊的照料,度過這種心態是長大的一個重要部分。
女主角強烈的需要男朋友無時無刻的呵護,她很幸運,擁有了這樣一個人,可以呵護和包容自己,在戀愛開始時是非常幸福的。
女主角在戀愛中非常驕傲,享受自己被男朋友像公主一樣寵愛和呵護的感覺。
半夜給男朋友打電話沒打通,她感到強烈的不安。但我們不妨推想一下,接下來打通電話時的開場白必然又把男朋友責備數落一番。當感情遇到麻煩時,男朋友開始逃避這段感情,有時候處理與對方的關係時需要一定的空間,然而這段空間給女主角帶來了巨大的不安,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對對方的控制。女主角先是驕傲等待男主角向往常一樣來主動討好她,可是這一次男主角沒有。女主角在陌生的城市裡沒有朋友,孤單一人更加需要對男朋友依賴。在向男主角道歉時消耗了女主角巨大的心靈能量,她體會到一個人如何「低到塵埃里」。
需要提示的是,在感情很好時,不成熟並無大礙,而當感情遇到麻煩時,來自一方甚至雙方的不成熟可能使這段關係崩潰。
他們總是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受害一方,而不能意識到自己對別人造成何種傷害。所以他們在向別人哭訴自己的經歷時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同情。

情緒不成熟的標誌
1.很少真誠地讚美別人。
2.經常能感受到恨意,難以原諒別人。
3.易受周圍人的影響。
4.不能獨立,渴望有人無時無刻地陪在身邊。
5.更需要別人的關注與稱讚,甚至花費大量精力引起他人的注意,獲得滿足。
6.極度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法真正扛起自己的責任。
7.對於他人對自己做了什麼高度敏感,卻看不到自己對他人做過什麼。如果他們認為你對他們做了錯事,會施以報復。然而卻期待你去寬容和接納他們的無理行為。
8.像是陷入泥潭一般,無法擺脫不良情緒。
9.對生活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或他人的愚鈍行為有被迫害感。
10.會控制自己周圍的世界,包括人和物,使一切都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樣子,而不會接受現實並用自己的努力積極改變現實。
11.經常為自己辯護。
12.在未了解某人之前已給對方下了判斷。
13.看待他人時善惡分明。
14.無法容忍別人的錯誤。當他們認定自己是正確的時,是無法容忍別人的任何意見的。
15.經常被情緒控制,而非控制自己的情緒。
16....

例二、小P,53歲,已退休賦閑在家。是個大家眼中所謂的「情商」低的人。
她的朋友W想和她一起租下一處店鋪開服裝店,由於缺人手遂想拉她一起合夥幫忙,她從心裡不願意,可是又不敢直接拒絕,於是應付著答應下來。後來店鋪開張,由於小P已經與W承諾在先,經常不去擔心暴露自己,去的次數太多她又著實不願。只好敷衍每周去店裡幫忙一次。小P與家人談起這件事時只說:「我這是情商高,不得罪人也不委屈自己。」後來店裡逐漸忙了起來,W經常叫小P來幫忙,小P偶爾以借口不去,後來沒有借口可尋只好不接電話。由於店裡缺乏人手,W的生意很快開始賠錢,W開始怪罪小P沒有履行承諾。隨著生意失敗,友情也隨之破裂。從此兩人再也不相來往。
這個例子中的女主角害怕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小P由於害怕暴露自己的本性做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自我保護。這些行為並不是她們內心愿做的。不成熟的人可能經常需要靠撒謊來維持一種表面和諧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禮貌地拒絕別人並不會傷害友誼,可以拒絕別人的人內心非常自由。而「禮貌地拒絕」顯然不在小P的技能列表裡。出於這種錯誤的自我保護策略,小P難以拒絕而不得不委和別人,靠此來維繫脆弱的友誼。後來隨著W越來越頻繁地叫小P去幫忙,小P終於無法對付自己的承諾了。顯然小P並沒有在問題最初產生時將之解決,只是把今天的風險推給了明天,讓風險放大了。

情緒不成熟的人可能每天都要執行大量無效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表演自己的強大。這種自我保護策略帶來的後果非常糟糕,這更像是把自己的心靈囚禁在一個籠子里來阻止外界的傷害,但同時也把你與周圍世界割裂開了。
在過度保護自己的同時,缺乏安全感和不成熟的人可能也會欺侮和貶低他人。因為他們經常感受到自己被欺侮或迫害,儘管這種感覺往往並不是真實的,他們會表現出相似的行為。欺凌和厭煩是一個少年和兒童階段具有的特徵,突然被激怒,欺騙,撒謊,熟練的偽裝來避免暴露自己的本性,逃避責任。他們逃避和壓抑負面刺激,不選擇承擔和接受它們。
他們錯誤地認為成熟和承擔是一種需要逃避的負擔。拒絕承擔任何責任阻止了自己向建設性方向的改變,使他們總是在難過和氣憤中徘徊。
不成熟的人傾向於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環境,「現實就是這樣,我只能這麼做。」「你不能改變環境,只
能適應它」這正是他們經常說的話。

情緒成熟的標誌
1.給予別人愛,同時也能收穫愛
2.具備獨立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3.能正確地處理不良情緒並從經驗中反思與進步
4.情緒相對平和,沒有大起與大落
5.更善於處理情緒,顯得有彈性,能很快讓不良情緒過去,並用積極地視角解讀,面對下一次挑戰。
6.對待他人的錯誤和瑕疵能採取開放態度,能夠原諒別人,不會記恨在心。
7....
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他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把人
的需求按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雖然現在很多實驗表明這種分類並不準確,但本文暫且引之一用。
書中談到:人的自我發展程度越高,就越能輕鬆地駕馭那些低級的需求,如安全感,歸屬感。他們把這些需求看做生命的一部分,但不會深陷其中。過分地強調那些低級需求,排斥和輕視他人,將使我們的生命失衡。長期的失衡狀態,比如說一個逃避,拒絕,壓抑的工作狂,他們表現出的行為像是一種強迫性的補償。

另摘錄一段馬斯洛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譯本(注1)書中的話:「...不會經常體驗
到敵對,仇恨,暴力,惡意和破壞性攻擊。他們並沒有失去他們的憤怒或攻擊性,但這種憤怒或攻擊的性質卻常常轉化成了義憤、自我肯定、對被剝削利用的抵抗和對非正義的憤怒,也就是說從不健康的攻擊轉化成了健康的攻擊;比較健康的人似乎都遠遠不是那麼害怕自己的憤怒和攻擊性,因此當他們表現自己的憤怒和攻擊的時候,就會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完全的成熟在於喜怒哀樂都僅取決於自身的態度而不依賴於別人和環境。他們並不是失去了感覺,他們的感受更加緩和且準確,很少因強烈的情緒而失去自己的正常的判斷。他們在多數時間裡都處於一種鬆弛而有彈性的狀態,不會被不良事件激起防禦式的反應,並能很快讓不良情緒消失,專註於當下的問題。他們在行為上顯得更加誠實與真摯,不以自己為中心,他們不羞於或恥於暴露自己的內心,那正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不成熟的人呢?如果仔細審視她們的心靈,更像是一個受害者,一隻驚弓之鳥。他們在遇到外部刺激時,會表現出應激式的防禦反應,以責備來逃避可能帶來的傷害,他們的行為和成長都趨於靜止,很少達成任何自我突破和改變。
一個人越健康,就越能體會到別人的處境和情緒,併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健康的人會為朋友的成功而高興,對野牛衝來恐懼,對不公正而憤怒,為心愛的人離去而悲傷。
他們接受並承認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情緒,並採取積極的回應。他們可以看到自己對他人的影響。他們可能也會失去自己重要的東西,但不會被這種不良情緒所消耗,他們繼續前進,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序列個人自主選擇的結果,把生命看成充滿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不成熟的人不願經歷所有的情緒,他們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
成熟的人並非不會憤怒,他們不懼怕自己的攻擊行為,因此一但表現時也更加酣暢淋漓。與之相對的是

不成熟的人,雖然常常表現出哀鳴式的攻擊行為,比如責備,但是他們心裡卻對憤怒和攻擊無比恐懼。
成熟的人不需要像兒童一樣獲得立即的表揚,他們看待事物不會非黑即白,非對既錯,非好即壞。看待人時不會非陌生即摯交。
二、為什麼我情緒不成熟?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都處在一個不成熟的情緒階段內,請看下例:
例四、Selma,一位中年母親,在國有企業工作,她的丈夫J是一名當過8年兵後退伍轉業的軍人。她有一個5歲的孩子小L,還需要貼身照顧,但由於家裡經濟不允許,她只能帶著孩子上班。工作當中的人際關係複雜而充滿惡意,Selma經常會感受到同事排擠她,她沒有知心朋友,丈夫也並不能理解她的內心,對她不聞不問。每天下班回到家中時,她心裡充滿了空虛感,平時乖巧可愛的孩子也顯得可恨起來。Selma甚至有時覺得是孩子拖累了她,在廚房做飯的時候看到孩子進來找媽媽,她恨意頓時湧上心頭,大聲呵斥孩子:「出去!!」。孩子頓了頓轉身走了出去,過了一會看到孩子又進來Selma勃然大怒把他呵斥出去並把廚房門鎖住。
Selma對孩子的任何一點「不懂事」的行為都施以懲罰。
因為丈夫不能理解她,Selma對丈夫也吹毛求疵,並經常惡言相向。丈夫犯了小錯也橫加指責且不讓丈夫還嘴「犯了錯還不讓人說!?說說你,教育教育你不對!?」丈夫無法忍受,回家越來越晚,在家裡時也總是想「躲避」到外邊,Selma認為丈夫自私且不負責任,甚至懷疑丈夫在外面已經有了外遇。他們每天都會吵架,吵架時Selma為了不影響孩子,把孩子鎖到另外一個屋子裡。孩子覺得是自己犯的錯讓父母不高興,感到難過和內疚。
孩子小L進入青春期後顯得孤僻而野心勃勃,時常有不滿足感,且經常感到來自周圍的敵意。
小L在高中時交了一個女朋友,可是3個月後就分手了。他不能主動給予愛,希望女生主動,女朋友犯了小錯就懷恨在心,不能原諒。
小L沒有和人溝通解決問題的潛意識工作模型。在兩人產生隔閡後,小L心裡一直在生女朋友的氣,沒有第一個去道歉也沒有給女朋友一個台階下。冷戰後感情變得越來越沉重,直到雙方都變得冷漠起來。
小L在進入二十歲後感覺自己還沒有長大,需要粉飾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假扮自己已是成人。小L與母親Selma和父親的關係都比較淡薄。對建立家庭和即將來臨的責任感到恐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方面:
(1) 父母(基於自己不成熟的心理)期待或要求孩子
如果小時候父母當中一方是一個情緒不成熟的人,你很可能不會有健康與和諧的成長環境。中國的父母都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不要像個小孩一樣!」而忽略了他們本身就是個小孩子,為什麼要要求他們像成年人一樣呢?
(2) 孩子缺乏一個成熟的行為模型來模仿
這個例子里小L與女朋友交往時,其潛意識工作如下:
我需要被關心,被給予;(無法關心,給予他人)
不安全感,我不能向對方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只有故作堅強,若我有了權力才能讓她不離開我。
這種令人窒息般的自我發展經歷部分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自我障礙和自私的行為。有些個體在長大後,這些在童年時未被滿足的基本安全需求被一些無止境的需求替代符號作為補償,如金錢,地位,權力,控制,名望,讚揚聲,被接納。
然而在這個涉及到兩代人的例子中我們並不能把後果全部指向Selma的不成熟,大部分的婚姻問題都來自雙方。丈夫J是個「大老粗」式的軍事迷和政治迷,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只熟悉男性世界的規則,不能讀懂妻子的心思。J很難與Selma進行有效的談話溝通,因為她經常被情緒控制,很難去和一個被情緒操控的人去講道理,Selma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世界在敵對她。她時常有受迫害感,責備別人,越責備別人其力量就越流失,使自己的內心更加敏感脆弱。
她嫉妒別人擁有快樂,而她的內心孤獨而困苦不堪。於是變得性情乖戾,充滿仇恨,懲罰自己周圍的人。
因為Selma的寂寞,她的生活滋長出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充實自己。

三、如何變得情緒成熟?
雖然這種不健康的情緒狀態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毀滅般的打擊,但幸運的是改變並不困難。
在這之前我還想理清一個重要的問題,即成熟的人到底是不是一定是好人呢?
答案是不一定。我們已經談到,情緒成熟的人更擅於處理不良情緒,更少焦慮,更容易改變自己,改變的方向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騙財的商人,騙色的男人,他們對自己的情緒把握地太嫻熟了,有些女孩喜歡溫柔顧家的男人,他們下一秒就變身成一個溫柔顧家的男人,有些女孩喜歡哄她開心的人,他們可以毫無自尊地把女孩哄得如天仙一般,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像是一條無所不能的變形蟲。

情緒不成熟者雖然不會是一個徹底的好人,但也做不成技術嫻熟的奸商,油嘴滑舌的說客,良心泯滅的無良中介,人前人後的小人。
我記得中學時老師經常說,社會是個大染缸,而在高度文明的發達國家裡,這個染缸會把我們每個人都染成善良,正義的人,在當下中國的社會現狀下,這個染缸會不會把我們染成品行不端的壞人呢?是否可以說,情緒不成熟恰恰也是一道屏障,它限制了人身上的正義,也保護了人們在這樣的社會壞境下不會變得「那麼壞」。

其次,我們的責備行為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應激式的行為。比較焦慮的人往往記不住對方的名字,因為化解焦慮佔用了絕大部分大腦能量。當我們遭遇不良事件時,強烈的侵入式的情緒使我們大腦部分功能失效,無法適當地回應對方。事後反覆琢磨才慢慢意識到剛才自己的失禮。同時因為我們處於妄想中,我們的精力被錯誤地集中在解決本不存在的問題上。這一過程損害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自己從前不曾注意到的無禮行為。

下面一些行動或因素可以幫助你, 這裡按重要性從大到小排列:
1.自己願意在多大程度上變得成熟
願望越強烈,變化就越徹底越快速。我們越願意在更大程度上改變自己,就會越來越多地看到之前我們無法看到的,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有時甚至讓自己震驚。
2.試著減慢自己說話的節奏
3.謙卑待人
4.找到一個積極的對象,模仿其行為
留心觀察一下自己身邊那些朋友最多的人,他們和你的行為有何不同之處?他們是不是每天都保持著開放態度,是不是經常被激怒?他們發簡訊聊天時是不是經常開你玩笑還帶著^_^(笑臉)的表情符號?是不是經常主動稱讚別人?是不是主動光顧你的個人主頁和你打招呼?
找到一個你一直真正欽佩與欣賞的人,他/她的行為舉止可能總是溫潤有禮,尊重他人的自尊,賦有同情心。尋找和他/她共處的機會,模仿會自然發生的。
如何找到一個情緒成熟的可模仿並受益的對象呢?
一、去附近的教堂。西方國家已經有了上千年的基督教歷史,自從基督教在西方社會傳播開來,它給西方社會帶來了高度的文明。耶穌是好的,光芒萬丈的,但並不是每一所教堂都發揮出了其全部能量。你要找到一個讓你神往的教堂。如果會基本的英語,最好選擇英文團契,唱英文讚美詩。通過禱告,讚美上帝來化解自己的憤怒與仇恨。
二、社會工作者。
如果你身處小城市,可能周圍既沒有英文堂也沒有西方國家的牧師或社工,那麼唯一可行的就是上網看美劇或英劇了。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日常對話和行為方式了解一套先進的生活規範,糾正自己舊有的模式。
5.找到一個消極的對象
把Ta作為鏡子,從Ta的身上識別出自己類似的行為模式與局限,反思自己什麼時候會表現出情緒失控行為。我們越焦慮,就越難以認識到自己當下的攻擊行為,但隨著進步,這會變得容易。認識到的越多,改變就越廣泛。當別人冒犯了我們時,思考一下我們是否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當我們意識到後,難過的感覺馬上降低了。
6.擴展你的社交圈,找到那些你願意獻出最好的自己的人與之度過
在鄉村長大的人不會學習到在下車時為女士開門,你的社交圈就是你行為和語言的課本,你應該經常逛書店使之更加豐富。如何讓改變變得簡單?找到你想成為的那個人,與之一起生活。
7.簡化你的生活
扔掉那些每天佔據你全部時間的東西,認真想一想你的每一天應該如何度過,和誰度過。不要讓社交網路和互聯網上數不盡的信息淹沒你的生活,忙碌或許已經像新式的酒精一樣,可以暫時麻痹我們的空虛感,但這對於長遠目標是不利的。你可以為自己的改變畫一條起跑線,以整理自己房間開始,然後去換個新髮型,換上乾淨的新衣服,把自己重新打扮漂亮一點,得體的外表會讓自己變得更有禮節。
任何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改變在其開始階段都會產生困惑,懷疑與恐懼。
可能會覺得「如果我的手長為另一個樣子,那就不再是我自己了。」
我們甚至抵抗任何試圖打破舊有模式的改變。這時不要懷疑自己,繼續進行下去。改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與其讓環境和大腦改變我們,不如讓自己的理智做主,改變我們的大腦。
驕傲的公主們,與其等待自己的白馬王子的到來,不如先播種自己的莊園。

注1:《動機與人格》第三版,亞伯拉罕-馬斯洛,許金聲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97頁

有事可在微博上找我@慕陽Sermon 或微信公眾號:mypsych


我原來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癥狀,今天看到這篇貼子,我才感覺終於找到了一個詞來形容我自己,就是玻璃心。我很脆弱,很敏感。其實別人給我的評價並不是這樣的,大部分的人認為我性格豪爽,說話幽默,開得起玩笑。只有我自己知道,很多時候,我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句玩笑話,而自己治癒自己半天的時間,自己安慰自己,自己來說服自己。
我不僅有玻璃心,而且有強迫症,我如果想到一句話,一件事,想讓別人說出來或者做出來,我就會用盡辦法來讓那人做到。而且會要求完美,比如,別人誇我一句,好美。我會強迫症似的,用一句玩笑話來讓那人說出,XX你好美這樣完美的字眼。
耿耿於懷,這個詞用得太好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太在乎還是太敏感了,一句無心的話,我都會耿耿於懷好久好久,飯吃不好,覺睡不好,走路也在想,不知道怎麼才能讓自己坦然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
有時候,我會在床上蹦來蹦去,抓狂,但是大部分的時候,給別人的感覺,我都是理性大方的,可是我真的不想這樣子被糾結下去。
這種感覺很操蛋。


想寫這個話題很久了,因為我就擁有一顆玻璃心,曾經飽受其苦。時間長了,談不上久病成醫,但也嘗試過不少方法,想說說自己的體會。


所謂玻璃心,我想大抵是這種感覺:敏感脆弱,常常不自信,害怕丟臉,對自己的表現有較高的期待,對於犯過的錯、出過的糗耿耿於懷,情緒起伏大。由於非常在意關鍵他人的看法,時刻期盼對方能給予積極的評價和反饋,往往會給對方造成壓迫感。當感到自己表現不好時,玻璃心的主人又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惡性循環。


這個過程相當煎熬,甚至會讓人懷疑自己有強迫思維的傾向。產生的原因除了每個人天生的氣質問題,比如有些人就是抑鬱質,還可能與成長時期的經歷有關。那些曾經受到的傷害,羞愧的體驗,未完成事件在心中留下的陰影,都有可能讓一個人在面對特定的場景時,變得比常人更加敏感與脆弱。比較嚴重的是,當這種思維方式泛化後,可能會影響個人對自己的整體評價,產生習得性無助感,對生活失去控制。


天生的氣質和過去的經歷已然無法改變,不妨換個思路,用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來看,所謂的玻璃心,是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在作祟。這些信念有三個共同的特點,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應該怎樣』『必須怎樣』,很多想法本身就是過分的要求,而當事人渾然不知。人與人之間,更是沒有所謂的天經地義,別人也不是理所應當要圍著自己轉。另外,玻璃心的人容易產生以偏概全,極端的想法,別人或許根本不在意的事情,而本人卻難以釋懷,並且覺得這個事情非常的糟糕。


在人際交往中,玻璃心的人也更容易犯歸因錯誤。有時候往往是出於特定情境,他人產生了某種行為,而個人卻認為,是對方本身對自己有什麼看法和偏見,才如此行事。


對待玻璃心的方法,首先可以在自己糾結的時候,仔細想想自己的想法本身是不是屬於不合理的信念,多問自己幾個問題:『他必須喜歡我么?』『一定全都是這樣么,還是其實本身並沒有這麼糟糕?』『哪怕到了最差的那一步,那又怎樣呢?』……分析之後,再想想什麼樣的想法可能才是正確的。這個方法並不容易,根深蒂固的想法,反反覆復的出現,也實屬正常。


所以說了這麼多,那些方法可能都還只是治標不治本,最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是去無條件的接納自己,愛自己。我是玻璃心,我在乎別人的看法,我不太自信,但我都願意接受這樣的自己。能做到這一點,或許,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吧。


玻璃心你好。

我有一個朋友也隸屬於玻璃心一類,癥狀主要體現在網路或簡訊聊天這類。
他沒辦法忍受和他聊天時對方突然消失,不回復以及不理他這種事兒,這種情況他心脆的要死,特別容易跟人賭氣。
恰巧的是,我和我另一個朋友都屬於那種經常不回復消息不理人以及說著說著就消失不見的那類人。
所以我那個玻璃心朋友被我們這樣連環虐了好幾年。他也告訴過我他玻璃心每次都相當煩之類的,更不幸的是我和另一個朋友絲毫沒有任何改變,依然是各種不搭理各種消失。
玻璃心的他表示很氣憤,然而並沒有什麼辦法,所以他轉移了目標,在他玻璃心最脆的時候他勾搭了一些可以不讓他那麼玻璃心的妹子,沒錯是一些妹子,並且構建了屬於他的強大的戀愛網。(他長相偏凸)
題主你看,這是不是一個因為玻璃心而成功的故事?從一個沒人理的傢伙變成了眾多妹子環繞的小公舉,夠不夠勵志?
接下來故事就到了結局,在經歷了這麼多波折之後,也許你想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了。
他現在已經變的和我們一樣面對別人發消息不理不回復,以及各種消失了。理所當然他的戀愛網也崩塌了。
也就是,他已經從玻璃心畢業了,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到這裡題主是否明白了些什麼呢?


玻璃心的原因無非是你的心靈不夠強大,胸懷不夠廣闊,只是一味的被孤獨與脆弱壓迫侵蝕,自身傲慢卻對別人偏見,所謂玻璃心,不過是一種自私的表現罷了。

打碎玻璃心最好的兩種辦法,讀書和苦難。

你自己加油。

(另外,並不提倡那種不理人的行為,在不禮貌的同時可能會丟失朋友。)

想了半天還是不匿了 反正那貨不玩知乎,當然如果不小心被看到了……


你來咬我呀~


我們每顆心都是敏感易碎的,宛如玻璃一樣。不過不同的人,他將破碎玻璃拼好的能力是不同的。客體關係取向的諮詢師尤其強調我們整合內心碎片的能力,這種能力又根源於撫養人與嬰孩的關係。你說別人無意中說的話你都耿耿於懷,那提示著在你內心中的小孩對這些無意中說的話感到害怕了,她想保護你,所以就會牢牢記住。你可以觀察自己對那些無心之話敏感,看看其中的主題是什麼。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自己和內心小孩對這些主題進行對話,看看她到底想告訴你什麼,然後溫柔地告訴她,有你在這裡,她不必害怕。經常內視自己的內心,慢慢修復自己的不安全感。這需要時間和耐心。如果你覺得自己做很困難,可以找專業心理諮詢師。


大概就是…其實內心裡明白自己沒那麼好,所以覺得別人損你的話都很對…


所以現在我覺得,玻璃心不是心理問題,是因為個人能力不足。


以上是我很久以後重新看這道題的想法。


--------------------------------------------------

哎呦我也這樣!

不管別人給出多少正面評價,只要有一個說不好的就會很難過。

比如老師們都誇我聰明,一道題做不出來就會很挫敗,家長們都說我漂亮,一有人說我皮膚不好鼻子不好看不夠瘦我就自卑。

其實是沒有經歷過太多挫折,所以承受不了打擊,總要求自己完美,希望得到每個人的肯定,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學會對自己寬容,接受自己的不足,這樣才有精力發揚自己的長處。

我現在沒事閑的想東想西就看看書睡睡覺,可以變的釋懷很多,自信很多。

其實主要是要找到一個自己特別擅長的領域,這樣的特長能給人一種類似底牌的安全感,就不會對自己別的短板太過介懷,每個人都有一個努力充實自己、包容自己的過程。

祝好,共勉。

--------------------------------------------------

過了這麼久再看這個題目,我覺得,一個人之所以玻璃心,是因為內心裡脆弱敏感,我們無法很快堅強起來,除非我們完全接受自己,寬容自己的一切缺點,也肯定自己的一切優點。

柔軟的內心讓我們更容易被感動,比如,最近的兩部喜劇《港囧》和《夏洛特煩惱》我看到最後電影散場了都哭到停不下來。所以惡語才會傷害我們至深,因為我們從心裡相信別人的話,相信別人對你的評價都是發自內心,因為沒有惡意去揣摩,或者就算髮覺了對方的敵意,也會覺得是自己惹人討厭了,所以我們總是太敏感,很容易就被傷害,卻永遠堅硬不起來。

然而我不想治癒這種脆弱,因為我不想失去和枕邊的布偶熊道晚安的心情,也不想失去給每棵植物起名字的衝動,更不想丟掉和小孩子認真討論問題的感覺。

但我們也不能總是被輕易傷到,不能放任心存惡意的人踐踏你柔軟的心靈,所以我們要學會看淡,從心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但也不要因此忘記考慮他人的感受,也許這樣會讓你對大多數人很冷淡,但也能讓我們學會把笑臉和樂觀留給最親近的人。

不知道這樣說對大家有沒有幫助,也許沒有什麼具體的措施可以說,因為我總覺得,大多問題都是心態的問題。


同病相憐。。。痛定思痛


圈子太窄,熟慣的朋友幾個,成天廝混在一起,是因為我們太在乎所以導致,太在乎朋友,太在乎感情,想要一份滴水不漏的感情?不管是跟男性還是女性朋友,容不得半點瑕疵,總覺得自己付出了卻得不到回報,總覺得他們不如自己這樣更在乎感情,久而久之甚至於會去試探朋友,有時候會忍不住多想,糾結很久的事情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一場誤會,自己卻因為這件事情心痛不已,其實有時候不論什麼感情都像手中的沙子,用力了會握不住的。

要求完美的強迫症,在工作中表現為要求完美,因為一些小錯誤對自己大發雷霆,甚至想痛打自己,我曾經因為一個後來才發現的已經無關痛癢的工作失誤罵了自己好久,想不通怎麼能犯這種低級錯誤,簡直要喪失掉了自信力

時間長了,會演變為逃避,逃避感情,逃避工作,變得懦弱,變得自卑,變得神經兮兮,周圍的朋友越來越發現我的毛病。玻璃心,太脆弱,心眼小,是我的標籤。

但所幸我有幾個好的朋友,他們沒有嫌棄我,而是開導我,盡量不刺激我,他們用詼諧的語氣,用善意的話語來告訴我哪裡做的不對,不會用嘲笑的口吻,我很感激

很慶幸的是,我有個極其了解我,並且能幫助我走出困境的媽媽,媽媽知道我本性不壞,有些事太過執著,我有些苦惱經常跟她述說,她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有時候發生的事情,我時候覺得自己錯了,對別人的評價耿耿於懷,或者覺得自己做的事說的話傷害了別人,不合適,事後想起來,擔心受怕,心裡難受的要命。

媽媽教了我一個很好的辦法,她說:如果有些問題,別人當面指出來,你確實做錯了,就加緊改正,有些問題,如果別人沒說,你自己就沒必要覺得做錯了,沒必要因為別人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就不安,跟人爭論時,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說的對了自己舒服,說的不對了,大不了讓別人罵,不要事後才抱怨自己那個地方沒有說好,遇到事情衝動一點,抓住機遇,不要事後才抱怨自己退縮了,年輕的時候錯了不要緊,改了就好。

媽媽教的方法是一種偏向虎山行的辦法,通過強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來扭轉內心的頹勢,的確很不錯。另一種說法就是,我們經常說的:never mind。

我們有時候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而讓自己變得成為了別人的附屬品,喪失了自我,不敢表達,不敢發泄,這樣的無論男女,在別人眼裡都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

過得舒服的人都是自私的,不要說什麼整天做好事,發善心的人過得舒服,這種人跟咱們一樣,生怕對誰不到位了,其心裡也是痛苦的,自私的人,在圈子裡吸引足夠的眼球,飯局上總是成為中心,各種活動中無往不利,即便是輸了,也是那種拼搏之後的輸,而不是咱們這種不敢嘗試的輸。

當然我所說的自私並不是廣泛意義的自私,而是那麼一點點一往直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自私。。太過顧及別人想法的我們,已經被自己束縛住了奔跑的步伐。。。

加油吧,我的兄弟姐妹們!


玻璃心不需要調解和改善,玻璃心需要的是保護。
由誰來保護?
沒錯就是你自己

是誰讓玻璃心受傷?
不是外界的誰誰誰,
依然是,你自己

------------*我是講故事分割線*————————————————————————

樓主的一個好朋友,特別善良認真的那種人,最近她在學習考駕照。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她經常向我訴苦,說她遇到了特別沒有耐心的教練和居高臨下的同學。

「你說那個教練怎麼總是發火,我明明剛開始學習,很多不熟練的地方,他的語氣就不能溫和一點嗎?」

「還有那個誰誰誰,也才開始學,就胡亂指點我,我明明能開好的,被他打亂了真可惡!」
「我偶爾熄火或者上坡的時候沒定點停好的時候,那個誰誰誰就把不滿掛在臉上,用教練一樣損人的口氣朝我抱怨。」

「然後呢?」我問。
「.......然後,然後我只得忍著開完啊,有時候也急躁,越開越爛......"
"我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反應太慢,太笨了......." 她回答到。

「看來你被他們傷到了,還朝自己的傷口撒鹽呢」 我對她說。

「自己對自己的傷口撒鹽?」 她有些疑惑。

「對啊,那些人對你的打擊和抱怨還有臉色,不都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你兩件事,一是你不行,二是因為你我很不爽。」 我解釋道。

當別人告訴你你不行的時候,你的玻璃心受傷了。當你發現因為你別人不爽的時候,你的玻璃心又受傷了所謂的玻璃心啊,其實就是不想受傷害,也不想傷害別人。」 我繼續對她說。

「......."

"不過這兩次受傷還不一樣。第一個玻璃心傷是你缺少點信心,第二個玻璃心傷是因為你善良,但是你沒必要因為這種善良而委屈甚至否認自己。」

「可是我真的沒有信心啊,從小體育都不好,反應有點慢,還經常被嘲笑......" 她的聲音有點抖動。

「親愛的,信心這種東西啊,不是來自過去,而是來自於未來啊。對現在的自己沒有信心沒關係,關鍵是對未來的自己有信心啊。」 我打斷了她。

「你才剛開始學習,你有那麼長時間繼續學,你有那麼多時間找出錯誤做得更好,怎麼會沒有信心呢。」 我繼續說道。

「但是我感覺學的好慢,他們都好快的。我是不是比別人笨啊。」 她說。

「果然,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在你的內心深處,不僅有玻璃心,還有對於無能的憤怒之心。是那個對自己的憤怒之心,允許了別人對你的傷害啊。」 我答道。

let it go, do something.

未完待續

記住,玻璃心是一份最純凈的溫柔,
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想被傷害。


有一天在樓下的超市取代收的快遞時,收銀員阿姨的一句閑聊猛地一下刺中了我。哦,不就是一句閑聊而已,我微微愣一下,日子照常過,柴米油鹽醬醋茶,說過要照顧好自己的。
可是那句話我怎麼就忘不掉呢?一周之後跟朋友聚會時,我又提起那件事,可是說完好像感覺更不好了。夜裡,躺在床上睜著眼睛,突然想起了什麼,然後隔著黑暗對天花板說:「哦,我受傷了,那句話讓我受傷了。」
我習慣於堵住那些不太好的感覺,一如用堤壩擋住洶湧的洪水一樣。那一晚,我告訴自己:「受傷是被允許的,感受到被傷害是允許的,受傷了痛苦難過都是被允許的。」 然後,我才得以像個膽小的孩子一樣,一點一點地去觸碰那種感覺。哦,原來一個人的心靈受了傷,就如同軀體的傷害一樣,會痛。我們的語言里所用的種種描述,都是如此精確而真實,那就是一種心痛的感覺。它伴隨著惶恐、悲傷、無助、自我懷疑,那麼多豐富的情感,曾經都被我隔絕在外。我一遍遍告訴自己,這些都是被允許的,然後把門打開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地讓它們進來,小心翼翼地去體會。我有點怕,怕它們把我淹沒。我也有羞恥的感覺,好像亞當和夏娃偷嘗了禁果。如果曾經被告知上帝不允許情緒的流動,那一定是我會錯了意,抑或天使傳錯了訊息。不然,怎麼會有天氣的風雲變幻,又怎麼會有歲月的四季流轉?

以上是我前幾天在地鐵上記錄下來的。我想說的是,承認自己是玻璃心,受傷的時候承認自己受傷了,讓那種感覺流動起來。不要和真實的自己對抗,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受傷了,那就療愈好自己,再去坦然面對生活。嗯,就醬


玻璃心基本上是缺愛的一種表現,極其可怕。多讀點書,像權利遊戲中的小惡魔學習吧。不要想太多,想的越多自己也不開心


有沒有特長 , 沒有就養一兩個 , 特長特長, 沒時間理別人 有人圍觀秀一個震死她 , 再也沒人說酸話了 。
其實玻璃心,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還怕人說……
沒啥, 變好 ……
麻溜去吧 !


她最後還是得了精神分裂症住了院。

半年前我還在她店裡買過飲料,她一個人忙前忙後,卻依舊笑臉相迎的對待每位客人,生意自然是這條街最好的,但到底還是沒有抵得過這街坊四鄰的流言蜚語。

所謂生死,才是大事。別人的隻言片語,你卻不依不饒的耿耿於懷,說到底還是你太敏感。

人吶,這輩子,不就是圖個安心嗎。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兒女,無愧於天地。

你倒好,張家長,李家短,別人跟你說你臉上長了個痘,呵,你受不了了,非得去把這痘給遮住,好像長了痘就沒臉見人似的;

別人跟你說你衣服穿的丑,你立馬情緒低落,回家換了身衣服,好像你這條命不是你自己的,必須得聽人家的安排;

別人說你長得丑,好嘛,直接哭著回家了。那鳳姐和隔壁毀容的劉二狗都沒法活在這世上了?

你是獨一無二存在的,你活是為了自己而活,幹嘛在意別人的話語,落得自己狼狽不堪呢。


玻璃心如果外加話再很多,那就是一個必殺技了,一個讓朋友遠離自己的必殺技。人的玻璃心是因為不確定自己內心需要什麼造成的,錢有時候給了一點安全感,但是不要以為有錢你玻璃心嘴巴碎的業力就能改變。如果你沒有強大到可以顧及別人,最好少為別人出什麼主意,否則你的玻璃心又經不起別人的一點反對意見的話,那最後不就變成了一場無謂的鬧騰了,做人啊情商高的人才懂得適時的閉嘴,給人家空間其實就是給自己空間。


也許因為玻璃心,我能更敏銳捕捉別人的瞬間表情和情緒,一眼判斷別人是什麼貨,情商不算低,會耍小心機,當然,不是損人不利己的。而且,經常被領導誇獎很能明白他的工作指令的意圖!一把年紀,玻璃心就玻璃心吧,別老想著避短,盡量去揚長


玻璃心其實是優秀的品質。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迅速發現別人的惡意。

你需要做的,不是讓自己遲鈍,而是鍛鍊出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演技。
日後有緣再來報復。

既然是玻璃心,不如索性就告訴別人,你碰不得。


習慣就好了,小時候我覺得自己好看,唱歌還好聽,哪都好,上了小學很多人說我不漂亮,有人說我唱歌不好聽,後來我就這麼覺得,自卑很多年,後來看到其他人,也是唱歌不好,長的不好,學習不好,家境不好,身高矮,長的黑,,,,很多不好綜合在一起的也有很多,但是後來,我看到他們過的也挺開心,也不會自卑,哪怕當眾出醜,只要大方的嘿嘿一笑就好了啊。慢慢的我才會變得在突髮狀況里鎮定,我覺得曾經年幼有過自卑也是好事,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更堅強,能受的起別人的讚美,也能經的住風雨。


推薦閱讀:

未成年人受到家暴可以尋求哪些援助?
為什麼總是習慣性的讓自己不快樂?
做錯事無法原諒自己該怎麼辦?
如果慾望過度滿足會怎麼樣?
重度抑鬱症患者,醫生開了來士普,吃來士普感受力會變差嗎?

TAG:心理 | 情緒 | 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