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上外等英語專業學生都是怎麼學習才能做到在短短四年之間水平大幅提高的?

我是普通一本學校的大四學生 很遺憾 我 到了大四了 英語水平還是不好。比如單詞量感覺比高三好不了多少,比如現在寫作文還是要背一些所謂的「好詞好句」,比如專八閱讀錯一半。我好的地方也有,比如口語還行,不會太磕巴。也得過省級冠軍。但是我很不滿意自己的英文水平,覺得很丟臉。

另外我發現,在上外,北外等學校的英專生,英語水平很高,我也有認識的人在讀書,以前沒覺得他們英語多好,但是四年後一接觸 發現很不錯。我想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又在普通學校,比別人差是正常的。但我很好奇:

1. 上外北外這些學校的英專生英語都在什麼水平?能否舉例說明?
2.因為感覺語言這個東西,還是要靠個人努力。不知道我想的對不對。這些學校的學生,平時都是怎麼學習?能否描述大致的情況。比如看原著?背單詞?考級來提高?
3. 是否有適合半吊子沒學好的英專生洗心革面,好好學習的書,即不至於初級,但是又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的。

如果我的問題有任何不妥,歡迎指正。謝謝。


沒有謬言、沒有妄言、沒有謊言


我2008-2012年北外英院本科,2012-2014年北外英院MTI碩士,已經工作兩年多。


大體看了其他同學的回答,學弟學妹真多,對於北外的教學方法和特色都提到了。尤其是精讀課將語言學習和人文、思辨結合起來,也是讓我受益最多的。


現在高校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就連小城鎮的都很少,而其中北外似乎還更「貴族化」一些。我入學的時候,老師問有沒有農村的,我們班上只有兩個人舉手,而且我和那個同學都知道自己只是出生在農村,後來已經搬到縣城了。而其他同學都是二三線城市、更多是省會城市來的。


年級中絕對不乏入學時英語水平已經好過大四時的我的(不單是口條好,是真的語言功底好)。他們來自哪裡,其他回答也都說了——出身好不是人家的錯,而且我們把他們的優秀歸結於出身和成長環境,對他們也不公平。

我入學時的情況:山東某地小縣城,純高考,因為愛英語報考北外。英語語法基礎好(高考146),發音和口語為0(沒誇張)。


本科期間精讀、泛讀、寫作等都是班上很不錯的。發音問題大、口語差,開口就錯。各種不懈努力,口語課和辯論課積極磨鍊,到了大三下的時候,發音基本沒問題了,口語也好了。(見下文關於發音部分)


英語學院的學生手冊前面有個文學作品書單,我會找看上去有意思的去圖書館借,每學期讀一些,而且每個寒假或者暑假都會借五六本帶回家讀完。那個時候讀的比較痛苦,但還是硬著頭皮讀。


記得大二整年,我每天中午不午休,聽一個小時的聽力,做聽寫等,因為中學的時候這個也比較缺。


精讀課文大聲朗讀,每篇都背誦。(見下文關於精讀部分)


還有就是經常和老師討論各種問題,每個疑問都不放過。


此外想不出還有什麼特別努力之處了,真的是很久遠之前的事兒了。


大二專四優秀,大四專八優秀(時間沒安排好,作文沒寫完)。


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開的辯論課,記不清了。當時有一團美國的學生來我們學校參加辯論交流賽,每班選出一名同學和美國同學配組。我和班上另一同學報了名,分別抽取老師給的題目做陳述,然後班上同學打分決定誰可以和美國同學配組。另一名報名的同學是北京的,非常優秀,口語特別好,準備的也很充分,但是辯論的時候剛好把題目說反了,可能是因為這個,雖然我發音不好,但是也邏輯清楚、觀點明確,因此分數多了一點點。這是我想起來比專四專八都覺得自豪的一個小成就,因為口語是我的最短板。


大三有了口筆譯課,開始熱愛翻譯。保送了英院MTI,保送考試成績第一。研一去考了CATTI二級的口譯和筆譯。口譯發揮的很爛,竟然也過了。

現在工作中遇到外商,他們說我"speak with a nice accent",公司的老人和我一起參會,會後見到我會說「這個姑娘厲害」,說的「正宗」……他們說的可能就是本科時老師們有時開玩笑說的北外學生的非美非英的「國際標準音」吧。


補充一點,我本科就做翻譯兼職,研一考了CATTI二級口筆,但是研二才對中譯英和英文寫作開了竅。所謂開竅——就是在中譯英和英文寫作時可做到99%心中有譜——保證沒有錯(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其實並不容易,我想把這種感覺叫做「軟語法」——很多人的寫作雖說在「硬語法」上沒錯,但是其實是錯的)、別人問我任何一句為什麼這麼寫我都可以說出理由。那之前,雖然寫過很多英語作文、新聞稿、論文,做過不少中譯英,但是其實心裡都蒙著一層含糊的東西,不太敢說自己筆下的都是對的,相信大家也有這種感受。


自己竟然本科的時候就跑去做翻譯,想想也是不應該。專八過了,哪怕優秀,也不代表能正兒八經用英語寫點好東西。


最感謝潘XX老師把我們折磨死的議論文寫作:您說的都對,文章就是要那麼寫,每兩句間都要有邏輯銜接,每個觀點都要有出處——那不是變態的要求,我們當時是蝸牛,所以不理解馬兒為什麼那麼跑。


筆譯、口譯不說了,語言功力到了,水到渠成。


PS:我不是那種不跟同學交流只知道學習的自卑暗黑系——當班幹部、參加學校活動、極為熱心的一個人兒~——點沒有為自己的發音和口語感到自卑,同學們也都會幫我糾音,不明白有什麼好自卑的,可能我自帶自信基因吧。


-----------------------------------------


寫給本科學弟學妹


想對和我一樣出身小城鎮普通家庭、沒多少錢的學弟學妹們講一點感想。


先聲明:我不是理想主義瘋子,也不是現實主義油子,介於兩者之間。

之前有人天真發問「不出國如何練就一口流利口語」,我傲慢回答,「您出國就一定能練就流利口語么」。


借用李長栓老師曾經的一句調侃:「多少留學生在國外待幾年,回來桌上放著《英語口語九百句》。」(書名大致如此,不知道有沒有這書,但總之是這意思。)


現在,幫在國外念書的中國留學生寫作業、寫論文,在國內已經形成產業


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沒有偏見,我自己就認識很多在國外省吃儉用、非常努力的同學,而且這種代寫作業、代寫論文,在國內也常見得很。


我經常說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品質是理性的樂觀和強大的行動力。這是我個人最標榜的品質。我們要理性、不要自認傻叉;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要平和、不要動輒冒火;要包容、不要動輒鄙視。


但是可以鄙視那些自以為是和歧視別人的人。心中默默一笑即可。


因此,不是鄙視留學生群體,只是說確實有這種現象存在。我個人就多次遇到有人推薦這種活兒。我心胸不夠開闊,在某種程度上不適應社會,因此會對對方說:「我不幫人寫作業,以後別推薦這種工作。」


那個時候我在上學,總想著法子打點工、做點兼職,可我從感情上不願意給人寫作業,原因很簡單:「你爸媽花錢讓你出去讀書,你作業都不自己寫,對得起你爸媽的辛苦錢么。」所以一篇作業給一萬我也不會寫。


但是現在一想,這違背了我理性的原則。


1. 本來知識就是可以販賣的,何況寫個作業拼湊個東西,可能根本沒太多創造性成分,你只是花了功夫,又不是賣給他一個專利或者把相對論賣給他。

2. 他是個成年人,和你素昧謀面,他對不對得起爸媽的辛苦錢用不著你來管。

3. 他作為一個成年人做出了這個決定,他雇你幹活、你賺你的錢,符合我所標榜的「體面地賺錢是最有尊嚴的生活方式」。

4. 這樣的孩子,出國大都為了混個學位、鍍層金,家裡應該不差,可能啊,我只是說可能,爸媽是同意並且讚許他們這麼做的——咱家有錢讓你上學,能拿到學位就行,學習不要累著,以後也不愁生活。


可能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那麼多人非常自然地、心裡一點鼓都沒打,就投身了這個生產作業和論文的產業,並且每天若無其事地招攬人才加入其中,一篇作業得A多少錢,得B多少錢,價格分明。


可是我還是覺得不對勁、覺得彆扭。想想為什麼,因為這裡面有欺騙的成分?你幫他寫了作業,他畢了業、拿了學位,但是他其實不值得拿那個學位。可是,這樣的學生去的應該是只要花錢就能去的學校,這樣的學校可能學位也不太值錢。而且你不幫他寫,總有別人幫他寫,甚至沒人幫他寫,他也能畢業拿到學位。


現在我已經不是學生了,也明白了這所有的道理,可我還是覺得心裡彆扭,還是覺得不願幫人寫作業。為什麼?


如果你們大學期間,想做兼職賺點錢,發現代寫作業比自己做翻譯或者當家教更賺錢,會投身這個工作么?


有的人會——這麼早就比我更適應社會了,給你一個贊。


有的人不會。通常這個時候,會有人臉上掛一副看到了真理的樣子告訴你:「哎呀你太天真了,這社會就是這樣,有什麼辦法。」


你會心慌,會覺得:「我是不是太書呆了。」

我也心慌過,可我現在不心慌了,我會對那人說:「我就是很天真,這是我的選擇,你想代寫作業還沒那水平呢。」


你要相信,很多人以為自己看到了100,其實他只看到了1,他嘲笑面露疑惑的另一個人「這麼簡單都不懂」,卻不知道那個人看到了99,只是在思考還不知道的那個1。希望你做第二個人。


而且我明白了我為什麼不願意給他們寫作業(這裡我100%真誠了,which必然帶來一些黑暗話語和負面情緒):我這麼努力可是沒錢去留學,憑什麼你們有錢去留學還不自己寫作業!


哈哈。高考完的同學們,在你們著急挑學校、報志願的時候,會有很多「過來人」在你旁邊憋著這樣一些話,但可能不會說出來:其實不管你上什麼學、學的好不好,以後都是那樣,和有錢、有關係、有背景的人沒法比。


他們說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實。現在的大學,農村和小城鎮學生越來越少(最起碼感覺北京的大學如此),大多學生是省會城市或者二三線城市來的(這在小城鎮和農村學生看來已經很fancy了)。但是在學校期間,大家都是一樣學習、一樣討論問題,沒有太大差別。等到找工作、謀生活的時候,你就看到現實:你得什麼都盡全力、什麼都做到第一、辛苦努力20年,或許才能得到別人一出生就有的東西,而還有一些別人一出生就有的東西,你辛苦努力50年也沒有。


可你若信了這個、並放棄努力,那就太悲哀了。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只能跟和自己一樣出身的人去比,拿一個努力的自己的將來和一個不努力的自己的將來去比。不說什麼打破階級壁壘這樣的大詞兒,只是在自己原來基礎上儘力做到更好,給自己更好的生活而已;而別人生在有錢家庭,和自己沒關係。


往往說那些喪氣話的人,他們沒有什麼都盡全力,他們沒有什麼都做到第一,所以他們連本來可以得到的一些東西也沒有得到,他們看到自己不如意的生活,看到你前方還有無限可能,就給你潑些冷水,告訴你這社會的不公,好讓自己心裡好過。


所以,不要相信他們。也不要讓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徹底摧毀你學習的動力。很多同學大學四年稀里糊塗就晃蕩過去了,真是可惜,可能很多人入學的時候就沒把大學當作學習的地方。


提醒:現在碩士、博士一抓一大把,不要覺得自己有個學歷就如何,上了大學就如何。不好好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歷毛都不是,管你這個華那個大,這個碩那個博。


相信大學期間的可能性,不要浪費那些日子。無論你學什麼專業,大學四年都是你進入社會前打造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唯一機會。具體如何打造有機會再論。當然,我說了,這篇文兒寫給除了愛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天分一無所有的弟弟妹妹們,不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生活無憂的人另論。

我們追求的是啥?當你不願意給人寫作業,你就可以不去寫,因為你有這個選擇的能力——你可以做自己願意做的、不做自己不願意做的,還能有好的生活,這就是了不起。你可以不聽那些「女生嫁人才有生活保障」的論調,因為你會明白,她們不是因為相信這個論調而去嫁人,而是多半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嫁人然後這麼說;而你,既可以選擇一個人活得很好,也可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並且不必把自己的幸福全部賭在一個男人的任何品質或能力上。


提升自己的能力,自己想得到的儘力去得到,別人犧牲了一些你不願意犧牲的東西、做了你不願意做的選擇而得到的,你也不羨慕,你就自由並快樂了。


自由就是自己做出選擇,自己承擔後果。你的努力就是為了讓自己有選擇權,讓自己自由。多麼cliché的一句話,但是還是要說:「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哪二者來著……)。


以上。


---------------------------------------------------


關於說和寫——「啞巴英語」也要學好


大家都非常關注口語這回事,似乎對於學英語來說能流利地說才是最酷的,同時也是最難的。


先聲明,此文不是從語言的實用角度來說的,而是從一個語言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素質出發做的探討。也可以說有實用的考慮——現實生活中讀英語文本或者處理英文郵件靠猜反而經常談啞巴英語之害的人不在少數,想對他們說:「且慢!書面英語您能處理好,就算一句說不出來,咱也服啊」。


抱怨啞巴英語的時候,停下來問一下自己,一般英文報刊雜誌,你能看懂多少?寫一篇英文小文,能真正做到語法正確、邏輯嚴謹、語意連貫么?甚至換成漢語你能做到後者么?難道這些真比開口說英語簡單?


這麼說不算較真,在通過模仿習得語言的過程中,也就是自然的母語學習狀態下,讀寫比聽說要難,所謂需要「學習」的部分其實就是讀寫,我們語文課不學聽說吧。

英語國家的六七歲小孩看不懂報紙、寫不出文章,但是說起來很流利。就像我們小時候學母語,不認字、不會寫,可是會說。語言本身是只有聲音的,不需要文字而存在。但語言發展到現在,大都有了文字,而且最美、最經典的語言大都固化成了文字流傳。書面的比口頭的似乎更「高級」一些,不可否認這是一種普遍的感受。


現有條件下,我們學習英語沒有像學習母語一樣的環境。當然,如果從小就有好的外語環境或者教學方法,能說很好的口語,在此基礎上學習讀寫、提高文字素養,也就是按照學習母語的方式來學,肯定是好的。無奈的是,我們大都沒有這種條件,是按照啞巴英語的方式學的。


但我想說,只有有了好的書面功底,你才可能學著不啞巴。如果書面素養缺失,就算不啞巴,不也就是英語國家六七歲孩子說話的水平?


母語是通過模仿習得的,外語學習沒有這樣的環境,在這種條件下,搞明白語法是一種可行、甚至必要的學習方式,不應該一味排斥。沒有人模仿,就總得有個系統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哪怕是口語也要語法正確,不然人家聽不懂。


我總是聽到「人家能聽懂就行了」的說法,為錯誤連篇的口語開脫。說一句語法錯誤的話,對方根據環境加上猜測,或許能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如果大段大段地說,語法錯誤造成的干擾太大,光為了聽懂就能累死人,所以對方會選擇皺著眉頭納悶。去聽一下漢語歪七倒八的外國人說漢語,就知道這種所謂的「能聽懂就行」的發言簡直是折磨聽者。說話要讓人聽懂,也得讓人聽著舒服,聽著太累對方或許根本不會聽,也就無所謂聽懂,而語言正確是這兩者的基礎。


就我自己學習英語的經驗來看,書面功夫遠難於口頭功夫。這裡的書面功夫是指寫出有理有據、邏輯清晰、語意連貫、經得起論證反駁的文章,口頭功夫是指說得清晰、明白、流利(「出口成章」水平的另說)。


我之前一直都是啞巴英語,山東臨沂某縣,高考英語146分,進了大學發現自己發音一塌糊塗,老師都聽不懂,更別說口語了。但是我書面基礎好,通過一段時間的糾音,加上辯論課的練習,口語就進步很快。這個時候,當有人聽你說的內容,而不只是很流利的表象之後,好的書面基礎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夸夸其談但言之無物的比比皆是——口語的提高(其實書面也是)不僅在於外語本身,它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思維和邏輯是否清晰。


梅仁毅老師一次開學典禮還是什麼場合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得,他說:一個人的外語水平最準確的體現形式,是給他時間思考、查證之後他能寫出來的文章的水平。我很認同這一點。


語言學習的目標:寫出來的讓人讀著賞心悅目,說出來的讓人聽著輕鬆明白。這都需要不斷提高。本文只想強調,在書面學習為主導的現實外語學習狀況下,不要一提英語學習就大談啞巴英語之害。練習口語很重要,但是書面英語不耽誤你提高口語,啞巴英語你也未必能老老實實學好。


我沒上國際學校,大學之前沒有口語教學,受啞巴英語「之害」多年,知道說不出話的痛苦,但我還是認為——說只是雕蟲小技,外語的「啞巴」部分才不容小覷。

------------------------------------------


關於發音

之前聊過口頭英語只是雕蟲小技的觀點。但是雕蟲小技也需要練習不是,因而專門寫一篇小文談所謂的「如何練習口語」。


首先,在你是為了交流而非播音或者表演的前提下,我不同意要麼英音要麼美音的說法。印度和澳大利亞也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加之現在英語成為國際語言,很多不同國家操不同母語的人以英語為第二語言,他們的口音更是五花八門、千差萬別。就算是為了與這些人交流,你也要接受並且習慣這些口音。


我個人極討厭聽到印度口音、中東口音、愛爾蘭口音等就默默在心中嘲笑、似乎人家有些「土」的做法。尤其是經常聽到一些人說「你不知道今天公司一客戶,說的那英語呀……」如何如何,似乎人家口音特別你就有權利聽不懂。請注意:語言無所謂「正統」,口音不應是判斷語言好壞的準則,能否處理所有這些口音也是你英語素養和能力的一部分。


我個人的觀點是,你可以對著英音或者美音去模仿、去練習,但是沒有必要追求一定說成那樣。模仿時最應該注重的是節奏和語調,而非單個單詞的發音甚至每個母音、輔音的發音習慣——前者是讓人聽著舒服連貫的關鍵,而後者只要正確即可。


今天先說後者:單個音和單個單詞的發音要正確。(受過比較像樣的英語教育因而單個單詞發音沒有問題的請繞過此文。)


我是北外英院的學生,我們大一有一個學期的「語音課」,這門課上老師帶我們把所有的母音和輔音過一遍而已。


我們發音很差的同學說這門課效果不如預期的好,還說怎麼只有一個學期,但是我現在覺得就這一個學期的課其實學院都不願意教——首先,很多同學的發音很好、沒有問題,不需要這門課;其次,你是大學生了、是成年人了,發音這回事,還要老師專門課上教?


話雖如此,我們這些從小受啞巴英語之害、十個單詞讀錯九個還不自知的同學們,壓力還是很大的。

首先是看著單詞不查音標「妄讀」導致讀錯。我讀錯引起過誤解的有green讀成grain的音,noun讀成none的音,等等。都是我在大一課堂上犯的錯,老師同學搞半天才知道我說的啥,我也才知道自己原來一直都讀錯。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回到我之前說過的——你還沒到看到單詞就能讀對的水平,那你就去查音標。我整個大一都在查音標,遇到哪個單詞懷疑自己以前讀錯就去查音標。


更要命的是看著音標也不確定怎麼讀。我的問題極其嚴重,說起來我都不記得高中的時候到底是怎麼說英語的,嘩啦嘩啦讀半天、背半天都讀的啥、背的啥,真是哭笑不得。要問以前音標學沒學,也學了呀,可見這就是雖然「學了」但根本沒有「學到」。就像我一直糾結有些/n/和/l/不分的南方同學小時候漢語拼音里的/l/和/n/應該學了呀,那怎麼沒意識到這倆不一樣呢。問了很多人他們都稀里糊塗,同理,我這大學以前的音標也是稀里糊塗,教的稀里糊塗、學的稀里糊塗。


大一入學由於我們有些同學的發音錯誤過於嚴重,幾個老師輪流用中午半小時的時間幫我們糾音。隨便讀一段課文,基本上所有的發音問題就暴露了,老師給指出來,我們回去注意練、注意改。這是很有效的方法,比自己一直模仿奏效的多,因為自己讀不對,也就聽不出差別和對錯,因而需要有人指點,剩下的就靠自己了。


我當時的問題,嚴重的有單詞末加[?]、[?] 發音不飽滿、[au] 和[?]分不清且發不飽滿,等等。最最嚴重的是[s]和[∫]分不清楚。老師問我:那「show」這個單詞你以前怎麼讀。我就蒙圈了,想想說「應該就是讀成/s?u/吧……」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高中以前真是這麼讀的,而且還變來變去,從來不想對錯。


我的發音問題很多都是受山東方言的影響,我們那兒的話就是漢語拼音的[s]和[sh]不分,加上後鼻音嚴重,「幹什麼」會讀成「gan seng me」。總之別的發音問題我意識到了之後都慢慢改正了,大二的時候還被糾過「man」裡面的[?],但[s]和[∫]不分是困擾我最久的,雖然我意識到了、也每次注意,但是還是會隨口說錯。我的記憶中一直到大四這才基本上擺脫了這個口誤,自那之後我的發音也只能說是沒什麼大錯了。


說這麼多,都是我的親身經歷。我覺得像我發音問題這麼多的就能改過來,別人肯定也沒問題。說發音是雕蟲小技是因為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一個機械的模仿改正的過程,但是沒有技術含量不代表不費時費力。


想想也是挺心酸的,為啥沒從小把我教好,讓我費了這麼大的功夫糾正。


需要改正發音的同學,一開始還是要有一個老師或者發音好的同學幫你,因為在你自己讀不對的時候你也聽不出來自己的錯誤。要放下面子,錯了就錯了,那就改唄。我當時就讓周圍同學聽到我哪個詞讀錯了就告訴我,如此一來,長時間習慣了正確的發音之後,就改好了。


而且改好之後你就明白了這裡面的緣由和門道,就知道了為什麼會如此,會更明白方言對自己普通話的影響以及對英語的影響,會更有意識地把三種話都說對,甚至可以去學習、模仿別的語言和口音。

總之糾音的過程讓你把發音這個無意識的自然形成的過程提升到有意識的層面,讓你對自己為什麼這麼說話、應該怎麼說地更好以及如何改正更加明白。


---------------------------------------------------


關於背單詞和單詞書


有人問「每天學英語還是學不好怎麼辦」這等界定不明確的Non-question。回答者紛紛列出自己讀過的各路圖書,詩詞歌賦、古典文學,就差直接《尤利西斯》和法語原文《追憶逝水年華》了,甚至搬出小時候看到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舊詞典和英文版《毛澤東選集》。且不說看透了多少,這一副出身書香世家的高端路線就想讓人幾個耳光扇過去大吼一聲:


問問題的同學得搞明白自己為什麼學英語,著重想在哪方面提高,只做交流之用還是做語言工作者?這兩者差別很大。「每天學」是怎麼學的?學了多久?在您心中如何算「學好」?

如何學英語這個問題能說的東西太多——閱讀、聽力、發音、口語、寫作,這些是語言技能,同時也是學習方法,每一項都可以寫無數篇文章。但是拆開看就兩個問題,一是學習方式、二是學習素材。 如要推薦學習素材,那可以寫一車文章了,但是方法更有討論的價值,因為素材和個人興趣關係很大,再說只要是好的語言,什麼素材都可以用,最好是學習者自己感興趣的。 我的感覺是:用原文讀物比用專門為語言培訓撰寫的讀物好,根據自己的興趣一點點閱讀積累比功利地記、背有效。


我以下對學習方式中的辭彙這一塊寫一點心得。


個人經驗:山東高考146,大學之前啞巴英語,大一入學時發音、口語一塌糊塗。自認目前發音和口語已經不太差。專四、專八優秀,除了考學、專四、專八、課業考試外,沒參加過其他英語考試。


關於單詞書:我個人一本沒有用過。只有在考專八前翻過幾頁那個星火的什麼,發現書中錯誤不少,於是沒有再看。後來我從這些書編者的角度做了一下思考,他們迎合的是讀者的什麼需求?比如某人要考專八或者GRE或者托福,憂慮自己的辭彙量不夠,於是買來一本所謂專八單詞、GRE辭彙或者托福辭彙,對著一條一條看自己認識多少,不認識的就去所謂「背」。

下面分析一下這裡面扯的地方。首先,比如「專八單詞」這個概念,本身就不符合基本常識和邏輯。有一群單詞叫「專八單詞」?真讓人哭笑不得。如果,僅僅是如果,這些考試的命題者真有一個詞庫,規定題目不可超出這個詞庫,那這些所謂的「專八辭彙」和「托福辭彙」還有其道理。但根據常識就可以知道不太可能有這樣一個具體詞庫存在。考試中總會出現一些很罕見的詞是你不需要認識也能答對題目的,這些詞是否存在於這詞庫中?如果有這樣的詞庫,閱讀理解命題者如何選文?一篇難度適合專八考試的文章可能因為有幾個單詞太罕見而不被選入?

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一個人掌握的辭彙量有passive vocabulary和active vocabulary之分,前者是能夠看懂、聽懂的,後者是能夠正確運用(口頭、書面)的。考試對這兩者都會考察,但考察的辭彙範圍大有不同,也就是說有大量的詞要求考生能夠認識詞義、做簡單處理,還有一些詞要求考生能準確的運用。如果只是為了應試,對於這兩種辭彙也應做區分,但大部分辭彙書都沒有這樣的區分。

我個人不知道這些考試的命題是如何運作的,但是從常識上判斷,所謂的辭彙書只是編者自己列出的詞單,就是說根據他們的估計,掌握了這些單詞(且不說掌握到什麼程度)就基本夠能夠通過那個相應的考試。如果他們的估計是準的,那這些書的參考性還是有的。

英語語言到底有多少單詞幾乎不可能統計。The Oxford Dictionarie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a quarter of a million distinct English words (Wikipedia)。這大約25萬辭彙按照被使用的頻率是有梯度的,可以區分出最常用的幾千詞、幾萬詞。或許可以大體估測一下要通過某個考試大體需要掌握頻率最高的前多少詞,而這就是這些辭彙書的唯一意義,這一點他們做的准不准我無法判斷。你若相信,可以用他們的詞單,畢竟單詞量還是越大越好,但是不推薦使用他們的解析和例句。我並不反對這些書,如果有質量高的自然是好,但是我所見過的對詞的釋義方式和給出的例句都不太好,因此我的建議還是對著高質量的英文素材和詞典學單詞、學英語。

推薦的詞典:


建議全英或者雙語的高階牛津、朗文、柯林斯、美國傳統詞典,等等。這些都很好,越多越好,你會發現對同一個詞的同一個義項他們都有不同的解釋方法,有可以互相補充的地方。之前推薦過靈格斯,把這些都下載下來,你可以查到同一個詞在各大詞典中的釋義。比較有特色的是柯林斯,非常適合用於寫作,因為它的釋義方式是將單詞或者短語放在句子中,你讀了釋義也就知道如何使用了:

比如對comprise這個詞的釋義:


com|prise /k?mpr"a?z/ (comprises
comprising comprised)

1 [VERB] V n, be V-ed of n, V-ed

If you say that something comprises or is comprised of a
number of things or people, you mean it has them as its parts or members.
(FORMAL)
The special cabinet committee comprises Mr
Brown, Mr Mandelson, and Mr Straw...

The task force is comprised of congressional leaders, cabinet heads and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A crowd comprised of the wives and children of scientists staged a
demonstration.

2 [VERB] V n

The things or people that comprise something are the parts or
members that form it. (FORMAL)
Women comprise 44% of hospital medical staff.

= form, make up


對於剛接觸這個詞的同學,可能會比較困惑,因為這個詞確實很調皮——它的主語和賓語可以顛倒,它既有「由什麼組成」的意思,也有「組成什麼」的意思,而且表示前者的時候既可以直接接賓語,又可以用「be comprised of」。柯林斯詞典對這個單詞的釋義把這些用法說的一目了然。這是它的一個特色。

還有一個叫做「牛津學生搭配詞典」的,很適合用於寫作或者翻譯。


關於「背單詞」:


我不相信要專門去「背單詞」,但是如果你要背的話,以下:

「背」哪些單詞

1、詞典里的辭彙,一頁頁翻過去,找那些你覺得眼熟但只是眼熟的詞兒。

2、你所信奉的辭彙書里的詞兒。

3、你在閱讀、看劇、聽聽力時覺得感興趣的詞兒,它可能讓你覺得似乎老見到但是一直沒搞明白,它可能讓你覺得是這個句子的關鍵(不認識它就看不懂這一段),它可能是你知道其他意思但是不明白為啥用到這兒的那種,這就靠你跟單詞的緣分了。

如果說我記過單詞,就只根據第三種記過(課本上的單詞表除外)。

「背」單詞的啥

發音、詞形、詞義、用法。僅僅一個詞的後兩者可能在詞典上就整整半頁、一頁、甚至兩三頁,你最好著重記在你遇到它的那個地方它所使用的那個詞義和用法,其他的也順便看看。

怎麼「背」

找一個小本子,把遇到的有緣詞記下來,簡單記一點詞義以及遇見它時它所在的句子。沒事兒拿出來翻翻,發現忘了的再去詞典上熟悉熟悉。

要根據學英語的目的有針對性的提高:


我本身是英語專業,學英語不僅僅是為了學業和交流,它是我安身立命的工具,所以要追求相對較大的active vocabulary。辭彙不僅僅追求認識,要掌握如何使用、用在什麼語境中。遇到生詞,不僅追求搞明白,還要學習是用在哪兒、如何用的,爭取自己以後在寫作或者翻譯的時候能用上。

此外,較好的英語讓你可以直接閱讀原文、觀看原文影視劇,直接欣賞英語語言之美。這是學習英語最大的perk了。

學習語言是細水長流的過程,我從心底覺得,要如何學好,其實大家都明白。關鍵是開始學,一個詞一個詞,一句話一句話,一本書一本書。


------------------------------------


哪些人該學英語


之前跟人聊公眾號的營銷,我說我要是發點標題黨或者噱頭,好歹點擊量還多點,要是就發實實在在學英語的內容,點擊量就少。別人會說些喪氣話:「哎呀,事實就是大家都不愛學英語,只愛玩。」


我哭笑不得,都不學英語我還做什麼。我說:一萬個人裡面可能有1000個想學點英語的,這裡面有100個真的會去學,有10個適合我所寫內容的難度,而其中只有一個人喜歡我的風格——我就是要找到那一個。


於是問題來了:那個人會在哪兒。


群體1:工作白領


除非你的職業特別需要英語,或者你想從事很需要英語的職業,否則不建議你花大量時間去學。


原因:英語是可以自學的,但無論自學還是在校學習,都需要長時間持續輸入,每天花一定時間做精讀、精聽。上班階層一般沒有這個時間。再者,英語若只學皮毛,達不到順利輸出(包括筆頭和口頭)的水平,在實戰中的作用基本為零,因而對你的職業發展也沒有太大作用,除非你下定了決心就是要學到能說能寫的程度。插一句,花大筆錢上那種所謂口語速成班,每周去和外教瞎聊兩三小時,像是一個笑話,我不認為真能有什麼幫助。一門語言的習得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所以,對上班階層的建議還是專註於自己的職業所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


此外,還有一部分人群是工作中要用到英語的,外貿人員、職業翻譯人員、英語教育人員,但是這些人大都有了一定的英語水平,如果覺得我的公眾號可以幫助提高,也歡迎關注。


群體2:大學生


這是最應該學習英語的一群。大學期間是你唯一可以自由學習同時又有大量時間的人生階段。不要聽「學英語以後沒用」的論調。事實是,說這些話的人,英語沒學好,因而只能選擇不需要英語的工作,所以英語對他們來說肯定沒用。是不是很好笑的邏輯。


是有很多工作不需要英語,但是我眼見到各種工作中會用到英語的地方越來越多。把英語學好,你在找工作的時候會多很多選擇、增添很多競爭力,何樂而不為?


大學四級和六級是很簡單的東西(雖然我沒考過),絕不應該是英語學習的目標。要學,就要學到說能說溜、寫能寫對,這才是你的競爭力所在,別小看這一點,很多英語專業的畢業生都做不到。


群體3:英語專業在校生


相比其他專業的大學生來問「怎麼準備四六級」這種問題,你們更不應該只知道問「怎麼準備專四專八」,引用侯毅凌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咱們是科班出身,要有科班出身的樣子


專四專八是很簡單的東西,但也不是就靠所謂的專門準備就能過的。考試之前做些真題、適應下題型和時間是合理也是必須的,但是你學英語的目的不是過這兩個考試。


事實:每年很多人說著如何準備專四專八、花大量時間備考,可該通過多少還是通過多少。決定你能否通過的不是你的準備,而是你整體的語言和思維能力。(金句預警)學英語其實就是在學一樣東西:能夠辨識何種語言為對、為好、為美,並且去吸收學習,能在輸出時做到對、盡量好、追求美——這是你的實戰能力。把這種能力提高了,什麼考試也不成問題。


------------


英語精讀和精聽的量


主要適用於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想真正花時間、下功夫學英語的非學生人群。

而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主張,要做到的不能僅限於我今天說的。之前說過:「科班出身就要有科班出身的樣子」。


從一位用戶的以下問題開始談:


讀英語原作材料的過程中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以小說為例,該抱什麼心態去讀?是了解情節,自己開心就好,還是在讀的過程中記一些相關表達?但若顧及背誦語彙的話,整個閱讀速度減慢,初衷也似乎會變得功利,若因為這樣的原因而變得不想閱讀怎麼辦?


其實看英文影視劇也是這樣,有些人覺得抱著學英語的目的就不想看了,與以上用戶的體驗類似。

閱讀過程中追求的是什麼應該問自己,也只有自己知道。我相信大多數人讀外文作品或者看外文影視劇是帶著雙重目的的,一是娛樂欣賞、二是學習外語(即所謂「功利」的那部分)。


這問題其實就是問欣賞、娛樂和學習之間有沒有矛盾。


關注情節、欣賞文學作品/影視劇和外語學習之間並不矛盾,且後者是前者的基礎。


事實1: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或者娛樂,並無外語學習需求,請去看翻譯本、去看譯製片或者帶中文字幕的。


事實2:如果想把書或者影視劇作為外語學習材料,或者讀的部分初衷就是為了學外語,那必然是功利的、枯燥的、讓人難受的,因為外語學習本身就是個功利的、枯燥的、讓人難受的體驗(大部分時候)相比用你不感興趣的材料來學,用你本身就感興趣的小說或者影視劇,還能好歹減輕一下痛苦。事實就是這麼讓人難過。


事實3: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的藝術性很多在於其語言,既然你來挑戰原文作品,就是為了欣賞其原文之美、之有趣,如果不分析語言、不讀透讀懂,有很多精妙之處都會錯過。所以你學習語彙的過程也在幫助你更深層次地欣賞原文。


事實4:在語言基礎還沒打好的時候,如果所有語料都只是泛泛地讀一遍或者聽一遍,對於自己不懂和沒掌握的部分不管不顧,無論看過的總量有多大,對於語言輸出水平的幫助也不會很大,因為你根本沒搞懂,還談什麼吸收。語言學習需要泛讀,但最主要的還是精讀、精聽。


但確實,如果忙著查詞典或者背誦語彙,就沒法閱讀了。我的做法和建議:


第一遍看的時候就是去「盲目」欣賞,無論是你在乎的是情節、人物、還是幽默元素,先一口氣讀完、看完。(注意所讀素材難度要適合自己當下英語水平,這個問題我們還會講。)


之後找台詞密集的、精彩的、自己喜歡的片段做精讀、精聽,也就是將其作為語言學習的材料去研究透徹,做到100%理解。


100%理解的標準:別人問你任何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和前後句什麼關係、某個詞為什麼這麼用、為什麼用在這兒、各個代詞指代的是什麼、各個動詞的主語/邏輯主語是誰,你全都能夠答出來。

精讀的量:一部小說如果從頭到尾精讀,耗時巨大且不太實際。


北外本科大一、大二的精讀課,一個星期也只學一篇課文而已,但是這篇課文要從裡到外全方位學爛。所以我覺得,對於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一個星期研究透徹約1000詞的文本即可,這個文本難度最好在你能看懂70%的程度(我知道這相當於沒說,70%是什麼難度,靠大家自己體會了),並且包含一定量的生詞。


精聽的量:一次研究幾分鐘的聽力片段,一周聽透兩三段即可。不要以為少,我做過很長時間的字幕,知道一段五六分鐘的新聞,語速不用很快,就近千詞,加上這是聽、不是讀,夠你忙活了。


能夠讀英文原版書籍證明已經有較好的語言基礎,且有時間去做泛讀,這是非常好的。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一定要有一定的泛讀量,本科期間總要完整的讀至少二三十本原版書籍,這是至少。

而對於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和已經上班的人群,我相信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做泛讀的,在這種情況下,每周堅持少量的精讀、精聽,在提高英語實戰能力方面,強於花同樣的時間做泛讀。這一點請相信我。


學有餘力自然可以泛讀,如果沒有時間,那就只做精讀就好。就算是有泛讀,也不要企圖一部小說的所有生詞都去查,有我上面說的精讀量就夠了。


我所說的精讀、精聽量看起來不多,但要一直堅持下去。


--------------------------------


別老拽複雜句,拽不好不如不拽

我回憶自己剛高中畢業時的英語水平是什麼樣、本科階段英語學習中有什麼困惑、以及我後來對於英語學習的幾次重大領悟。


我們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注重被動應用,考題大多是選擇題。單選題和完形填空要求我們識別語法錯誤、知道哪些用法是正確的。閱讀理解考察我們能否看懂,對於輸出能力的考察近乎沒有。只有很少的分數需要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寫作。而回答問題也大多都是從閱讀材料中找答案。唯一真正考察輸出能力的寫作,對文章的要求止於「對」,即無硬性語法錯誤;而所謂「好」,我記得老師教給我們一句箴言——「能用片語就不用單詞,能用複雜句就不用簡單句」——認為這是多得分的法寶。


我當時對這法寶深信不疑,也在寫作文時積極踐行。老師說這樣能加分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們也不能說閱卷老師不知道何為好的英語因而荒謬地將以上信條作為好文章的標準。事實是,那個時候我們掌握的語彙量少,決定了我們能用英語表達的思想很有限,能準確運用的「短語」、「複雜句」本就不多,所以有這些元素也就似乎顯得高人一籌。


當時老師還強調,當不確定的時候不要亂用複雜句,如果用錯了會扣分。可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你能100%準確判斷么?


請看下例:

1、他來自美國,人很好。Coming from the US, he is a nice man.

2、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有著悠久的歷史。Standing in the East of the world,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語法正確么?很難說錯。現在分詞結構的邏輯主語確實是主句的主語。可我看到這樣的句子,雖不能直接打上×,可是會覺得彆扭。

現在分詞結構不是一個孤立的語法成分,可以任人擺布、隨便使用——不是每個「A does X and Y」都可以換算成「Doing X, A does Y」。現在分詞結構的形式本身是有意義的,它蘊含著某種因果或時間關係。


例如:

3、Having slain the dragon, the knight took his rest. 終於殺死了巨龍,騎士可以休息了。

4、Seeing her son was sound and safe, she was relieved. 看到兒子無恙,她鬆了一口氣。


而上面兩句,「他來自美國」和「他人很好」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係,「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和「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也沒有明顯的邏輯關係。使用了現在分詞,句1給人的感覺是「美國人都很nice?」;句2給人的感覺是「東方的國度都很古老?」


這時你會說,我們還學過,分詞結構可以表示「伴隨」。 確實是,例子有很多:


4、Carrying a blue parcel, the boy crossed the street.男孩帶著一藍色包裹穿過了馬路。

5、She lay in her bed, weeping bitter tears. 她躺在床上悲傷地哭泣。

6、She stood at the corner talking to her friends.她站在街角和朋友們聊天。

7、He looked everywhere in the room trying to find the piece of paper. 他找遍了房間想找到那片紙。


句1和句2不也是表示「伴隨」?

不是,也不能。 以上4、5、6、7不讓人覺得彆扭,1、2就彆扭。為什麼,比較一下就知道了:當現在分詞和主句都是描述一個正在發生的具體動作的時候,就不會彆扭,這是嚴格意義上的「伴隨」——同時做兩個動作。但是「he is nice」和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是一種狀態,不是動作。 同理,如果把句4改為「Carrying a blue parcel, the boy is tall」,就立馬彆扭了,你不會覺得這是伴隨(即「男孩拿著包裹,同時個子很高」),你只會覺得納悶「他拿著包裹就高了?」 總結一下:現在分詞表示「伴隨」,需要句子主語同時在做兩個具體動作。除這種情況外,現在分詞的使用要表示某種明確的邏輯關係。


一不小心說太多了。下面開始說主題。


以上只是拿現在分詞舉例子,同樣的還有過去分詞、獨立主格結構等「花樣兒」,他們都不是可以隨便拿來用的。


但是很多學生的作文和翻譯中充滿了這樣的句子,幾乎每句話的開頭都要來一個現在分詞或者過去分詞,獨立主格更是用的鋪天蓋地。


其實,很多地方沒有必要使用這些結構,還有很多地方使用了這些結構就……說不上錯,但是彆扭。說到底,你要表達的意思本無需用這些結構,用了反而不合適,所以幹嘛拽這些?


其實:He is from the US and is a nice man.China is in the East of the world. It has a long history. 這就得了。本來就這麼點事兒,也不是什麼縝密思辨或者宏大思想,非得用複雜句作甚。用了複雜句,說的還是這麼點事兒。


再其實,如果你去讀一些原文書籍或者外文報道,會發現這些「花樣兒」在英語中用的根本不是那麼頻繁。用得其所,合適、簡潔,表達出想表達的邏輯關係,自然是好,但是沒有必要刻意去用。


而且行文精不精彩的根本不在於是不是使用這些花樣。這些花樣是語法手段,本身沒有太大的表現力。想想漢語中,我們會說某篇文章寫得好是因為其「語法正確,句式複雜而準確」么?為什麼英語寫作中會強調這個?因為是外語,所以語法基礎沒打牢的時候喜歡炫語法,似乎寫出了長難句就顯示了自己語言功底好。往往結果是語法基礎還是沒打牢,寫出的「長難句」邏輯混亂,看不出裡面誰跟誰幹嘛,像是堵住的水管,根本不流淌,看半天也不明白。


我沒有反對長句,長句寫好了很見功底。反對的是認為句式複雜、花樣多就是好文章的觀點。

一篇文寫的好,當然要思路清晰、有思想、有新意、可以啟發人,按下這些先不說,光說語言層面,關鍵在於用詞。


一個個辭彙,尤其是動詞,才是文章中充滿生命力、會閃光的那部分,而語法結構只是把它們粘連在一起的手段。語法手段用得好,給了文章邏輯,讓它流淌起來;而辭彙用得好,才讓它灼灼生輝。


先說本人情況,北外英專在讀,水平中等,保送生,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一直有這樣一種觀點,別人學得好一定是比我努力比我花了更多的時間,這樣一種想法能讓自己快樂很多,彷彿人家學的好是應該的。如果你知道其實就沒有那麼累,大家都是每天很愉快地玩耍,是不是就覺得上天不公呢= 。=就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班級里像題主以及奶爸和有些答主說的那些課外天天看原著,背單詞的人有但是不多。也就是那一百個人中的十多個(誒好像也挺多)。讀書無數被稱為學神頂禮膜拜的也只有兩三個。還有調劑到英語專業,或者一開始選擇了英專但是後來發現志在新聞或者經濟等等其他專業,於是不鑽研課內,活躍於學生會實習等等的同學,這樣的人大概在一百個人里有二三十個(我也沒統計過就是大約)。剩下的大約一半人,就是學渣。。。說是學渣,其實也就只是沒有像大家說的那樣天天學習,只是該上課上課,拖到DDL交作業,考前複習的普通人罷了。專四專八考前考完也會狂刷完了要掛了的普通人罷了(當然最後都過了。。。裸考優秀的還是很少的好嗎大多數都是裸考78或者79想撞牆的人TAT)
那為什麼會有像題主一樣的疑問說為什麼在這裡四年英語水平突飛猛進呢?(支持奶爸觀點,這個分人,不一定上了的就會有很大的改變。)以下是來自試圖成為學霸但還在努力中的我能想到的可能答案們。
1. 學習氛圍
生源方面,有入學前就很厲害的英語苗子,也有後來居上的普通同學(看了學姐的回答過來修改)。同樣沒有具體統計,但是應該是一半甚至於更多的同學是外國語學校保送生。本來中學就重視英語,來北外還選英語的對英語肯定也是有興趣的,加上通過了專四難度的保送考試和面試進來,這樣的生源怎麼會差。高考進來的同學水平就差異比較大了,有很厲害的也有一般的。例如有些省份不考聽力口語,他們中學都不學。他們中很多人構成了大家說的努力學習的那部分人(對的很多保送生都是學渣一直玩耍,當然也有學神不過不多),知道自己基礎不如保送生,在這個環境下不斷讀書背單詞(很像大家描述的那樣的學習方式)。最後英語水平超過保送生的比比皆是。
我更傾向於用學習氛圍這個詞而不是生源是因為我不覺得進來什麼樣是決定我們出去什麼樣的最主要因素。這裡指的學習不是背單詞更多是看書,很多時候還不是英語書o(╯□╰)o,這是一種驅使你不斷提升自己的氛圍。
2. 課程設置
說實話好多北外的同學覺得我們的課程太水,水是指我們課上比較少講授知識的課。只有大一的時候比較集中地有精讀、聽力、語音等等課,但大多都是教我們學習方法,畢竟技能不是你上完幾門課之後就能夠培養好的東西。下面以聽力和精讀為例說為什麼我一直覺得我們好特別。。。知識形課程除了大水課是老師純講課後沒有什麼作業,其他課還是有一堆reading課上會討論的。
聽力課,老師上課就是給我們聽各種各樣的有趣的東西。有趣地上完課。。。就沒了。你測試出來聽力不好?自己去聽唄。。。只有一位聽力老師很敬業給了一堆作業,其他老師啊,我覺得都是給了一堆美劇英劇聽力資源推薦2333333
精讀課,我們只必修到3哦親~這門課是集中體現北外特色的課:我們不是學英語,我們是拿英語當工具學人文。幾乎所有課程都把critical thinking作為最重要的提升目標,英語水平寫在最後一個目標,前面還有類似於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你的英語口語及寫作能力會得到提升這樣的字眼,聽起來就很順便好嗎= = 恩回到正題,其他學院的英語課不是英院老師上的,他們的精讀課和高中英語課比較類似,講單詞,句子,練習等等。我們的精讀課,老師是按照話題選了幾個我們不得不說的XXXX,例如環保,兩性= =,種族歧視等等。上課就問你怎麼理解這段話的,很經常是我們跟老師辯論兩個小時到底是男主人公錯了還是女主人公錯了(恩老師是男的,我們。。。大多是女的,聽起來好心塞)。和這個類似的課還有寫作(老師就把你的錯誤改出來,更多時候是嫌棄你論據不夠,邏輯不好,至於語法用詞什麼的告訴你哪兒錯了你自己積累去吧,一小時講評作文和所謂不好的地方,一小時pre以及大家來就這個話題討論吧我們應不應該在大學談戀愛呢),口語(告訴你哪幾個語音不好,然後我們還是來討論你是不是應該多看點課外書吧,你的論據不足以支撐論點,你的某個論點太小),更不用說討(bian)論(lun)型課程了。很多老師喜歡把事情怎麼樣告訴你,然後我們來聊(bian)天(lun)吧。
當然我沒有上過所有課程,所以沒有辦法說都是這樣的,但是大多數吧。總結起來就是教你方法,然後我們來談人生談理想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吧。在我看來,這種把語言當工具來發掘你興趣的做法簡直是。。。。太棒了!!!英語系是課程最少的課,基本上每天1-2門,有時候還空一天,但是作業可不少的(如果你認真做的話。。。想水過去也不難)。大二是最水深火熱的時候,選課「好」的孩子每周閱讀量100頁+(文學作品?你在逗我嗎?政治經濟社會學語言學什麼都有好嗎?不了解背景知識你怎麼去發表你的觀點?恩讓我們無視掉選到好課,一門課就要看七八十頁的可憐同學們),基本上每周1-2個pre (當然給你個題目你不能直接百度吧,不看幾篇文章幾本書這個pre能做?不多看點東西QA被老師同學問倒了怎麼辦?),還有辯論課演講課,你不寫好辯論稿演講稿背熟嗎(恩我還真沒寫但是東西是看了的,沒時間寫就寫個outline上台直接說)?期末考試大部分不是論文就是主觀題考試,判斷分數的標準大多是it makes sense.
這樣做法帶來的結果就是熬過痛苦的大二,大三覺得誒這門課周閱讀量好少哦就二三十頁結果發現是哲學啊哲學,那就...看唄╮(╯_╰)╭漸漸地你發現了你的真愛,你開始自己有意識地去看那個方面的東西。你心裡有了「沒有正確答案,只要你能證明你的觀點」這樣的想法。你會去注意每個人的說話的邏輯和表達(對不起我一直改不了我的話癆TAT)就算是學渣也會在看到一個感興趣的經濟學現象的時候,去搜跟這個有關的英文文章看到半夜(恩作業還是沒有做所以還算是學渣行為吧,此人為我舍友非單身不要問我聯繫方式,我喜歡語言學~單身不單身不告訴你口亨)
總結一下,北外給我帶來的英語提升更多地是給了我一個英語環境,在表達自己的時候,我發現我背景知識不足,那就去看相關文章。覺得自己需要看書了,就來知乎搜推薦書籍,收藏了一堆原著准(hai)備(mei)看。對的這是我註冊知乎的原因,我一開始就關注了奶爸一個人,我能艾特你一下表達崇敬嗎,知乎第一次回答獻給你 @惡魔的奶爸。我會克服懶癌晚期開始看的!待我看完這幾本語言學和課內的理論們以及考完研。。。

恩前面那一大堆是對優秀就是因為生源好這樣的觀點一記話癆的回擊QAQ。生源好不是一切,這裡的氛圍老師都很好,重點是它讓你知道你的興趣在哪裡。我很慶幸我當初做了這樣一個選擇,這也讓我還想在這裡繼續研究生學業。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覺得北外在我心中是一個種下了種子的園丁,每個人帶著在自己心中開出的特別花朵離去。(好三俗的比喻= =)

-------------------------------最後開始回答題主的問題-----------------------------------------------
1. 上外北外這些學校的英專生英語都在什麼水平?能否舉例說明?
還真不能= =每個人水平都不一樣,大家也不把專業排名當回事(除非你是前十幾)。大約就是專四專八裸考七八十,雅思裸考7.5-8,托福我也不了解一百多總有吧的程度。但我覺得這得看你想做什麼,我們有上大學之前就二口二筆的牛人,也有啃完了一大堆海明威小說的牛人還有kindle小說不離手的牛人,他們有時候分數並不高,但她們才是我們心目中的學神,因為思想深,他們的水平沒有辦法用分數來代表。

2.因為感覺語言這個東西,還是要靠個人努力。不知道我想的對不對。這些學校的學生,平時都是怎麼學習?能否描述大致的情況。比如看原著?背單詞?考級來提高?
對的呀。有一句話叫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我非常不同意題主說的「我想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又在普通學校,比別人差是正常的。」 也有二本學校申到巴斯大學翻譯的別人家的牛氣表姐。學校的差別大約就是你做同樣的事因為有些也在做而容易一些,還是只有幾個人在做你堅持得難一些的差別。
平時怎麼學習的,學神們都看自己感興趣的書,學霸們都背單詞。考級其實只是給自己點push。重點是浸泡在英語里吧,變成我們這樣打字的時候不知道除了用push還能用什麼中文單詞的半英文思維吧。其實學渣們都看美劇英劇各種劇,也不記用法單詞,就是刷來娛樂。我真心覺得我英語水平不怎麼樣也沒怎麼學= =但是還是覺得四六級專四能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BTW,如果要考級了的話,大家也會去背單詞刷題的。所以千萬先把考級和提高英文水平這兩件事分開。考級只是為了提高學習積極性以及拿張證書方便找工作。如果真想提高水平還是看書吧。
我的建議是,先找到你想達到的具體目標。提高英語水平實在是個很宏觀的問題。如果你說你要做一個翻譯,那麼二口二筆過了吧,然後瘋狂刷熱點事件新聞背單詞用法。如果你想和外國人流利交流,多看點國外的節目,看人家怎麼說話的(英劇美劇那都是台詞,很多其實人家正常不那麼說話,你會跟李雲龍一個口語表達嗎)。然後找語伴找英語角吧。
題主說的「單詞量感覺比高三好不了多少,比如現在寫作文還是要背一些所謂的「好詞好句」,比如專八閱讀錯一半」這樣的狀況,如果你以後工作用不到英語,就是單純想提升,你就找你感興趣的英文書多看多記吧~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找入門書籍(推薦朗文通識系列讀本)看看,然後由淺入深,看多了就好了。因為你不是應試,就是想提升英語水平。作為英專的學生,我想你知道歸根結底還是得多看書的吧。。。我原來也吐槽過這個,無論去問老師什麼怎麼提升,老師都說你去看,多聽吧。就像是去校醫院醫生總讓我喝水一樣。但最後你還是會發現,學語言真的就是無外乎就是多輸入,多輸出。

3. 是否有適合半吊子沒學好的英專生洗心革面,好好學習的書,即不至於初級,但是又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的。
首先,我想向題主獻出我的膝蓋。「口語還行,不會太磕巴。也得過省級冠軍。」這樣很厲害了呀!真的真的很厲害!【獻花】
然後,我覺得還是去找自己感興趣的書吧。英語如果你想作為專業研究,歡迎你入語言學的大坑,如果只是工具,就把它當做通往世界大門的鑰匙吧~它只是讓你能夠和外面的世界更親密地接觸。
下面複製幾個奶爸的神級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在辭彙量並不是特別高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閱讀原版書? - 惡魔的奶爸的回答
有哪些易讀的英文原版書? - 文學
除了英語經典名著,有什麼當今的原版書推薦? - 惡魔的奶爸的回答
有哪些值得看一百遍的英文電影和英文原著書籍? - 惡魔的奶爸的回答
有哪些高質量的英文有聲小說? - 惡魔的奶爸的回答
有哪些比較適合模仿的英文材料? - 惡魔的奶爸的回答
再艾特一次奶爸,版權很重要 @惡魔的奶爸 建議題主關注把他的回答都看一遍我想你會有你自己的收穫和方法噠~
祝你達到你想要的目標水平。千言萬語不如三個字,去!做!吧!懶癌是最厲害的絕症= =
我還是滾回去寫我的每周論文吧TAT,學習就不應該開網看到忍不住話癆想回答。求大家不要把我個人對於學校的看法片面理解進而黑我最愛的北外。我不愛她我不會想繼續在這裡學習對吧。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以及我等學渣不代表精英Top階層學習狀態畢竟她們是不會沒事幹花兩個小時打一篇長回答的,她們在看書。。。
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答主您好,我是北外英語學院的學生。 關於英語學習,我列個書單吧。

不過首先,我想說點題外話。在這個問題之下,底下好像並沒有多少真正來自北外的同學。好吧,那就算我一個。我是北外英語學院的在讀學生,準確地說,是翻譯系。關於翻譯系姑且說上兩句:在北外,翻譯專業既不屬於外語類專業,也不屬於非外語類的專業,於是乎處於不倫不類的狀態。然而和英語系實別無二致。據說領導們也覺得翻譯系獨立出來是個雞肋,於是乎有消息傳16級起咱們這個專業算是要併入英語系,與語言學,文學,國別研究並立為其所統領之方向。在回答此問的開頭講講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好像有點文不對題,不過,我只是想說,翻譯和翻譯學,語言學,文學是密不可分的,明明宛如一完人之手腳,偏偏要解其肢,分庭抗禮,實在是不明智之舉。
因此,我的回答也和通識學習有關。答主或許想知道北外英語學院用的是什麼教材,施行的是何種教法。這不是我想說的,英院官網上,知乎上各種回答浩如煙淼,汗牛充棟,固不待贅述。既是英語學習,我大膽地列出自今年開年以來至今的閱讀書單吧。鑒於問題問的是如何學習語言,因而挑出點文史類和語言專業類相關的書籍以饗讀者。
以下的書,我大部分都讀完了,未敢恬然列出所未讀的書目。

1. 國故論衡與經史百家
雖然答主問的是如何學習英語,但是,我頑固地認為,英語和漢語雖形不同實則無大異,語言能力是相通的,熟稔漢語,英語也就不過是a piece of cake。現在學界人為地把語言學文學和翻譯學拆開,甚至漢語與外國語學界互相瞧不起,互相不通氣,漢語言專業的不熟英語,四六級掛科,中文系的懶得讀外國文學原著,英語系的不能斐然成章,不知之乎者也,更不知漢語語法幾何,甚至認為漢語沒有語法,此等四十年之怪狀,丑莫大焉。至於我個人,初高中埋頭於理工科推理演算(雖然我是個文科生),沒有好好閱讀文史百家,至今仍覺是人生的大遺憾。先前大二之時,襎然醒悟,遂發奮苦讀。現在愈發覺得,紮實的古文基礎,深厚的國學素養,是成為出色譯者的必備當然,有人會說,哎呀那麼多考高翻的學生不也是做做題目也就考進了嘛,何必浪費經年累月皓首窮經呢?我的回答是: 1. 高翻畢業,畢業後工作優渥,這和優秀譯者能划上等號嗎?什麼是優秀?如何定義優秀?2. 逍遙遊中說得很明白,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具備優良的國學涵養,英語素養不過是移花接木。高翻不過是水到渠成。千萬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近世碩學鴻儒,如辜鴻銘林琴南胡適等,皆是中西融貫的大家。鄧雲鄉在文化古城舊事中有寫到,即便是李四光等格物致知的科學家,也是先在國內接受了完備的國文教育,然後留洋海外學得一技之長。他們中很多人寫得一手好文章,甚至能賦詩。可惜,民國時小初高學生所接受的國文教育,早已是歷史舊聞了(於是乎我就成了「三不像」,古文不知,今文不熟,西文不諳)

國故論衡 章太炎
目錄學發微 余嘉錫
經史百家雜鈔(上)
經史百家雜鈔(下)(正在看)
世說新語(正在慢慢看看,個人覺得,品以上五書不能像攻克下列專著那樣「爭分奪秒」)
中國古代史 夏曾佑
秦漢史 呂思勉
秦漢史十五講 翦伯贊
西洋史 陳衡哲
中國史綱 張蔭麟
中國近代史 蔣廷黻
明史清史 孟森
當代中國史學 顧頡剛
中國佛教史籍概論 陳垣
印度哲學史略 湯用彤
中國哲學史 張岱年 (胡適和馮友蘭的我已經看過了,各有千秋)
中西交通史 方豪
中國文化史 柳詒徵
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雷海宗
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 曹聚仁
中國古代思想史 李澤厚
中國近代思想史李澤厚 (現在正在看,接下來打算看李的現代思想史論)
流年碎影 張中行 緣緣堂隨筆
朝花夕拾 且介亭雜文 魯迅(不知道是第幾遍看了,百讀不厭)
楚圖南文集
文化古城舊事 鄧雲鄉
燕京鄉土記 鄧雲鄉
燕山夜話 馬南邨
樂黛雲散文
隨想錄 巴金

好吧,畢竟是文科生,至今難以割捨對史海鉤沉的喜愛。雖然,作為女生,對大多數史書中充溢
的男性中心視角感到很不滿(因此我極為崇拜陳衡哲,近現代中國史學界一抹斑斕的身影)不過,也沒辦法,我還是挺相信馬恩學說的,社會歷史規律的演進,非吾等卑渺眾生所能言說。嘀嗒一聲,你我得以降生在而今這個時代,歷史洪流的浪花恰好拍打在菲勒斯的基石上。奧林匹斯山的眾神恰讓男性盤踞歷史的要津,迫近的,遙遠的未來又將會如何呢?自沃氏之世迄今,女權主義思潮的勃興舉世可鑒,其深入人心,固然大有裨益,然思想者,亦生產力之所孕育也。是故在實現男女平等這一宏偉目標的進程中,執牛耳者仍唯生產力及生產關係。吾幼時耳聞鄧氏語,社會主義之本質乃促生產力之自由勃發,當時概不以為意。今審視華夏及泰西諸邦歷史,吾始參悟其妙處。
------------------------------------------------------------------------------
時間久了,回過頭來想補充一下,我對文史的看法。好像我在這裡文不對題,提高漢語素養似乎更應飽讀文學經典,而我卻偏偏讀了一籮筐史書。其實吧,文史哲自古是不分家的。如論語孟子莊子之屬,我是很難區分誰家是文誰家是哲,即便是太史公的史記,不也被魯迅贊為「無韻之離騷」?古來文史哲融合貫通的優良傳統直至民國依舊蔚然成風,民國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從紮實的國文教育里長大的,所以無論寫什麼教科書,大都秉承文白混搭,文筆雅緻之風。以上我所閱讀的史書,亦不例外。民國時期的史書,如夏曾佑何炳松向達鄭天挺雷海宗張蔭麟等人的著作,文史水平皆非後世史家所能及。比較一下陳衡哲《西洋史》和馬克垚吳於廑齊世榮劉北成等人所編的世界史,大家不難發現,現代漢語雖然清晰易懂,然而語言文字本身卻已不復當年之風韻了,不像蔣廷黻的近代史,其本身讀起來就是一種曼妙的享受。如今,閱讀純粹的文言文已經是很困難,即便是清民之交嚴復的天演論,群己權界論,文言之豐沛已經足以使非文史哲專業的我感到彷徨。而五四以降的民國,一邊文言傳統尚未式微,另一邊白話文廣為新文化運動者所提倡,因此,從至少語言上講,和使用現代漢語的我們更為親近,更易於理解,同時也得以汲取古漢語的風韻雅緻,不失為學習文史的極佳材料。
此外,民國的史書提供給我們以一種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之外的解讀方法,對於開拓視野也大有裨益。

2. 專業書籍
我在這裡囊括了,我所認為,英專學生學好英語,翻譯學生學好翻譯,多多少少需要涉獵的漢語和英語學術書籍。我不是非外語院校的,我固然知道很多人學習英語不是為了學術研究,而只是應付考試或者提高實踐應用能力,關於這些,其他回答皆已具體而微,我無需贅述。我只是就專業的角度談談我所已經閱讀的一些專業書籍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Quirk 這本書厚的驚人,從元月啃到現在,配合陸儉明老師和章振邦老師的語法教材一起讀,大師面前誠惶誠恐,結果磨蹭至今。大師之作,窺一眼勝讀十年張道真薄冰。竊以為,每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最好都在大學四年間讀一讀這本書,可以不用讀完,但至少要讀上幾章吧。外交部男神翻譯孫寧大二可就讀完了!再不濟,好歹知道這本書吧.......現在太多英專生視語法為敝屣,而不知語法之於語言,正如筋骨之於全身。欲剔其筋骨而使喚全身,不可得也。無怪乎學英語者眾,善英語者卻不足盈室。同時,太多的人覺得自己知道點語法規矩,知道點搭配,說話寫文章grammatically correct,專四語法題作對,好像語法就搞定過關,可以扔在一邊了。語法理論,語法哲學,語法XX,這些你都知道嗎?不知道,好意思大言不慚說自己是科班出生的嗎?

首先是語言學概論,語言學入門之作。雖然大二時學過一學期的語言學,那時老師用的是Yule的概論,不過至今仍然覺得不紮實。索緒爾的語言學尚未有時間拜讀。
論語法 韓禮德
功能語法入門 外研社的當代語言學書庫
功能語法導論 同樣上面這個書庫
轉換生成語法導論 上面這個書庫
系統功能語法 胡壯麟李戰子寫的
新編語用學概論 何自然寫的這本
現代英語辭彙學 上外的外教社出版
現代漢語辭彙 符淮青
現代漢語 北京大學現代漢語教研室編寫
語音學教程 林燾 王理嘉
西方語言學史 姚小平
西方修辭學史 劉亞猛
修辭學九講 周振甫
現代句法學 梅德明
中國語法理論
詩詞格律概要 詩詞格律十講
西方文論經典 張中載 趙國新
英國經典文論選讀 同樣是上面兩位,趙國新教授是我的老師
當代翻譯理論 根茨勒的版本
當代西方翻譯理論選讀 武大出的一本厚書,花去了我很多時間,不過真的學到了好多好多
同時我看完了馬會娟教授編的,更薄些,簡明扼要。
通天塔 翻譯與語言面面觀
變換術語----後殖民時代的翻譯
蘇聯翻譯理論
翻譯思考錄 許鈞
翻譯的甘苦 董樂山
文體與翻譯 劉宓慶
當代翻譯理論 劉宓慶
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 連淑能
漢英對比語言學 陳德彰
英漢比較與翻譯 王克非 秦洪武
跨文化交際理論 戴曉東
跨文化交際 Samovar, Porter and Stefani 外研社出的當代語言學書庫

3. 英美百家
我不多說了,時候不早了誒,居然一口氣寫到深夜了。
自從大一大二上完精讀1-4(楊立民老師編的版本),再無硬性的精讀課,我閑的慌,又不願去另找教材,乾脆增加小說閱讀量,把小說當做精讀來學習。
勃朗特三姐妹的名著終於在今年上半年看完了
狄更斯的小說,Bleak House, Great Expectations,Oliver Twist, David Copperfield
至於美國的作品,去年郭棲慶老師推薦了許多佳作,我很懶,挑三揀四,只讀了喧嘩與騷動 流動的盛宴 嘉莉妹妹 喪鐘 永別了武器。還好我沒有選課,不然又要噩夢般寫論文。
現在在看the remains of the day. 以及不務正業,心血來潮借來的英文War and peace

文學代表了人類一個時代之中最高的想像力,此言不虛。閨密是西語的,在她影響之下讀了不少和南美洲政治,經濟,歷史的書,因此得以有緣接觸社科院的蘇振興等幾位專家,墨西哥的帕斯,佩德羅巴拉莫,聶魯達,鍊金術士,城市與狗,以及霍亂時期的愛情等等。拉丁美洲血腥滄桑的百年孤獨,非馬氏洋洋洒洒一篇演講所能描摹,霍恩迪亞家族的生離死別,歷歷在目:從殖民主義的皮鞭和考迪羅的屠刀,到皮諾切特暴虐的子彈,拉美的血淚史,被切開的血管,一汪殷紅的海洋。看似微微馬孔多,實則巍巍馬孔多。馬爾克斯的驚人想像力闡釋力恐怕也是無出其右。開春以來巴西羅氏深陷於政治的勾心鬥角,前途未卜,夏秋將是南美近50年來的首等盛事,吾等拭目以待。

上面高票回答里人大英語系學姐推薦的小說,竊以為極好極好,諸公不妨一閱你最喜歡的英文原版小說是什麼?為什麼? - 文學.

我是怎麼看這麼多書呢?
我仔細一回想,寫出開年以來我讀的書,乍一眼也挺多的,(其實真的來講並不多,學校圖書館年年放出年度借閱榜單,高居榜首的牛人幾乎都是三四百冊的水平)從去年12月底到現在,16年4月底,差不多五個月的時間,我是如何閱讀完這些書的呢?
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只是每天往返於寢室食堂教室圖書館,隔三差五去趟體育館健身房,僅此而已。 熬過了前兩年,專業課數量變少,想必是個很重要的原因,以前雖人懶,然則實在沒有如此多的空閑時間。除此之外,沒有社團沒有部門,無紛繁人事的干擾。其他的話,不喜歡看美劇,美劇雖好,不是我所要發展的方向,英語系有電影傳媒研究的方向,很多同學畢業論文寫這些,或許可以考慮。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千萬不要覺得每天晚上抱杯奶茶看美劇就是一種高效率的學習方式,這是低效的得不償失的。除非你願意每看到俚語生詞熟語就停下來,記下來,像對待精讀一樣學習script,或許有點用,不然跟著flow看下去,充其量只能是自欺欺人的消遣。如果有同學想練口語,個人認為跟著錄音,模仿錄音的「怪腔怪調」背誦新概念課文3-4冊是不二法門,跟美劇學口語也可以,不過也要竭力背誦,去模仿,僅僅聽著看著是絕對不夠的。

我除了看以上這些書還在做什麼呢?
我:仍是看書。我已經看完的書不止上面這些,還有好些哲學,法律理論,政治理論,社會學,人類學的書,當然沒有看的像上面這些書那麼精,只是泛泛涉獵,開拓自己的興趣吧。以上這些學科對語言專業學生來說,精通可能要求太高,但多多少少總要知道點吧。西方文論其實質和西方哲學一脈相承,沒有哲學素養談論西方文論,尤其是近現代西方文論,恐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如存在主義哲學和存在主義文論,不了解海德格爾和薩特,文論根本讀不懂,像我這樣哲學基礎薄弱的小白,自然是暈頭轉向,不知東西。

我為什麼要看這麼多書呢?
不知道,人間萬事萬物皆有時,然不一定事事皆有其存在之緣由。書史淫是天生的,華佗扁鵲再世恐怕也難以治好。憂愁苦悶之時,讀書寫作便是最佳的解脫,好像吳魯芹在他的隨筆里引用過伍爾芙類似的話。
Knowledge is power. 這裡的power不僅僅作通常的力量解,而且,自我眼中,也是權力的代名詞。哈哈,大家是不是想起了福柯?好吧,我承認有點曲解福氏本意。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那種蕩氣迴腸的磅礴氣概,也只有會當凌絕頂才能感受得到。不要說半山腰-----我恐怕只是半隻腳踏入紅門了吧。
-----------------------------------------------------------------------------------------日記增補
王畿久旱,久盼的五一假期在雷聲大雨點小的霧霾天中,緩緩地滑入,裹挾著你我走向未知的明天。本周遇上點煩心事,難念的經縈迴於心,老臘肉的斷腸愁情噬咬心房的椽柱。心中有所鬱結不得抒發,洋洋洒洒寫了點謅語聊以慰藉,不曾想藏之名山,傳之其人,以思來者。要說炫耀優越的心理,多多少少有一點。因此本來不打算寫,畏清議的指摘,人言可畏。後來又覺得心中放不下。設若我的文字能讓更多的同仁漸染書史的熏陶,我心中一顆傳教士的使命心便能有所寬慰了。現在的中學教育體系不培養學人讀書之嗜好,大學亦無所增色,讀書的重擔便結結實實地落在了我們自己的肩上。我們是否挑起它,維繫著國家民族之命運昌亡。世紀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玉淵潭的花,想必已經謝了許多吧。惜未能葬汝於春泥,來年更育奼紫嫣紅。
------------------------------------------------------------------------------------------日記增補

讀書的樂趣不僅僅在於思想熏陶,文字激揚的快感。閱讀蕭氏皇皇政治思想史,你的辛勤努力以一磚一瓦構築國家民族之大廈,修齊治平不再惟王謝門閥所獨事,出身編伍,居於府學便可縱橫四海。世事白雲蒼狗,雲譎波詭,然若探賾索微,便能窺測歷史運動規律之雪泥鴻爪。放翁有詩言,蒼顏白髮入衰境,黃卷青燈空苦心。誰言讀書人遺世獨立,自我驅逐於紅塵之外?不,恰恰是讀書人最牽掛社稷安危,只是形式各異,姿態萬千,異代俗人尚未能參透,故以為其遊離於世界之外,殊知放翁尾句便是「消磨未盡胸中事,梁甫時時尚一吟」。胸中事是什麼呢?驅除韃虜,匡扶漢室矣。閱讀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回首往溯二十多個世紀,青燈黃卷下的宿儒集周秦漢魏學術之大成,熔古鑄今,遨遊天人之際,你的魂魄脫離現實世界有我之境的藩籬,得以遨遊於另一個與之平行的無我之境。青燈古佛,閱史治學,確是構建自我精神家園的旅程,在這個精神家園中,棲息著古往今來震古爍今的偉大靈魂。這場旅程是孤獨的,四目漆黑慘寂。我擎起肋骨作我的火把,在古墓的斑駁的牆壁上,搜尋那一絲絲指引我通向未來之境的圖騰,暗示與符咒。掘地三尺,九泉之下,便是古來賢哲睿智的遺骸,得以管窺乃三生有幸。

我素來對家園有種渴望。翻譯固然是我自願選擇的專業,不曾後悔,然區區譯學不足遺我以精神歸宿,對家園的渴望最終使我找到了語言這個家。蝸居於七寸之室,心卻是寥廓而滿足。

語言是存在的家,余皆身外之物。余深以為然。

末了,貼一個北大南亞研究學長曾經的回答,其於身毒之熱情,且精且誠且久,余崇之為余之楷模在北大南亞學系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 X 是種怎樣的體驗


利益相關:上外金融專業,未輔修院內英語雙學位,但是英語課仍然比一般學校多。
實不相瞞,剛來的時候被身邊的同學的英語水平嚇到了。我高中尤其是高二高三幾乎沒學過英語,老師發的卷子練習題和英語報紙從來不做,因為我覺得我的英語水平足以應付高考,所以基本不在英語上花時間。來到上外就傻眼了:多數同學的水平在開學時大概就達到大學六級了,一些比較優秀的同學在高中甚至初中就考過了高級口譯證書、達到雅思8.5、上過英語培訓班的最高級課程……痛定思變嘛,開學後就開始刷單詞看英文小說,經常聽BBC和VOA(大一期末考試居然直接考了這個難度我們都很懵逼),半學期就覺得英語提高了不少。
但是現在大二,回過頭看,大一的英語學習實在是太輕鬆了,同學們在大一的水平也都顯得一般了。現在辭彙量上去了,便覺得很多其他問題更為嚴峻。
大二都要換英語老師,現在的老師非常嚴格,每周做一張語法的handout,看完一章《新編語法簡明教程》並做習題,做一篇專四完形填空和語言運用,寫一篇journal,做一個dictation,每三周輪一遍presentation,再加上平時的單詞預習、課文預習、課後習題、翻譯題,課下用於英語的時間真的很多。我不是英語專業尚且如此,更不用提語言專業的學生了。我們專業輔修英語的同學每周多了兩三節課,作業非常多。高級英語閱讀課的老師要求每個月看一本原版書並且寫book review,還有一門課的老師要求每周兩篇journal,平時亂七八糟的作業就不提了。

我的情況是,每周除了上課、輔修、學生工作、志願者活動、社團活動、課外培訓班,再加上這麼多作業,真的非常累非常忙。平時還抽時間看英文小說,一周可能有一兩次忙裡偷閒看美劇或者電影來聽聽力提高口語。但是在可怕的peer pressure和老師的嚴厲目光之下,只能咬牙堅持,才不至於落下。所以我覺得,語言學好,真的是要靠大量努力、持續積累的。像我在上外屬於英語基礎一般的,更要多付出多學習,一點一點提高。
學語言沒有什麼捷徑,也沒有什麼方法,就是一點一點磨,見效都不快。最近覺得自己語法問題很大,聽說讀寫哪個都不太行,很是迷茫。寫下這個回答也是對自己的激勵和安慰:通往卓越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啊!哪有不付出就比別人優秀的道理?


上外寶寶飄過。
別指望三年從渣渣變成大神。
上外的牛人們初高中的時候就比你大三牛。

渣渣們怎麼辦?
如果你一心向學,
每天去圖文,
沒有娛樂活動。

你還是比不過大神。

好了。
作為學渣沒有建議可言,
但身邊確實有那些一開始一句話說不完整,但三年過後敢在人群中舉手發言的人。
也有從小鄉村來,但是對英語擁有極高熱忱的人。
有大一時找不到方向很自卑,但大二開始就開始變成學霸,每一天都能看到她的進步的人。
這樣的人不多,但是有。
你要相信,英語是一個靠積累的語言。
一天吃不成個胖子。
別說我複習個兩個月專四考了個良好就怎麼怎麼了。
這是一條長線。是一生的事業。
可能需要你每天背單詞、做閱讀理解,
可能需要你每周都有固定的閱讀、寫作時間,
可能需要你敢於去發言去表現自己,
可能需要你永遠都不放棄。

學習英語可能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希望題主加油!


本文轉自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在上外,北外等學校的英專生,英語水平很高,我也有認識的人在讀書,以前沒覺得他們英語多好


這個絕對是題主的誤解,上外我不清楚,我高中畢業時候報考過北外,僅以那時候的招生條件來看,也不得不說是極為苛刻的,而且還需要蠻難的口試(當時覺得很困難),以四五線小城市的教學水平,根本不可能有人能考得上,我們那個地方每年考上南大的有很多,偶爾還有上清華復旦的,但是能在上外北外讀英專的,據我所知,一個也沒有,注意,是一個也沒有

如果題主說的是北外上外的其它專業,比如國貿法律之類的,可能對語言一開始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像英文專業這種專業,不可能出現說英文沒多好的人進去的情況,絕對是一等一的雄厚基礎和好苗子,暫且不說北上廣之類的地方人,僅僅是我遇到的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的英文系入學生,很多人高三畢業就可以操一口流利的英文

而只看英專學生,普通院校的學生自我要求是極低的,就滿足過個專八,考前突擊下混混日子就惶然了,平時就逛逛街找找吃食尋尋好看電影之類,不要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了,甚至專四專八考試都抱僥倖心理,很多人不過就完全傻眼,根本不知道像 @ALEX所在的中大外院這類學校,整個院參加專八考試者眾多,每一期不通過的人數也就在兩三左右,完全就是平時學習極度不用功到令人髮指老師同學都唾棄的墊底差生才可能不過,類似 @ALEX這類學生還根本算不上是中大外院的佼佼者,她本人專八考試純裸考,只靠平時的語言功底積累,分數都快接近80了,更不要說這些院校里怪物級別的優等生了

另外說到自我要求低的問題,我遇到的學生,姑且不說上外北外的,只說南師大這種學校,全班級的人不論男女,都極其看重閱讀,有人能中午啃著饅頭和涼水在圖書館津津有味的閱讀麥克白和1984,類似毛姆丘吉爾之類的著作就更不用說了,我當時有個朋友在南師大讀書,大一的寒假為了打好基礎,把新概念英語234逐字逐句的先翻譯成中文再翻譯成英文,記錄了厚厚一本筆記和表達法以及相關的同義反義表達,據她說這樣她還不算是班裡最刻苦最努力最優秀的,有的男生大二大三就直接拿著經濟學人做paraphrase,托福雅思寫作都是滿分。每個學期老師的reading list都開的嚇人的長,她的回憶就是大學幾乎是沒日沒夜的在看原著,寫論文。甚至連中大的 @ALEX這種懶漢學生,畢業後出於工作需要,仍然能堅持每天背100個醫學單詞,熟讀各類醫療器械說明書並且勤快的維基,時不時的還經常跟我切磋英文的閱讀和寫作心得

我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過類似北語,北師大,廣外,中大這些地方的學生,共同點都是原著讀的多,辭彙量很大,下筆都很能顯基礎,看得出基本功極為紮實

連專八都頭疼的英專生,再怎麼看上外北外的培養機制也是沒用的,根源就在自己身上,全國英專的課本其實都差不多,但一個學生連基本的高級英語,精讀課都不上,高級英語課本都沒怎麼讀通讀透,你怎麼能指望他還去讀諾頓集,你怎麼能指望他去讀麥克白,你怎麼能指望他熱愛奧威爾呢?

希望各位學弟學妹能引以為戒,全國的英專,不論培養機制如何,都存在這種自我要求極低整天懶散混日子的惡劣現象,而且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級問題,真的讓人感到憂心忡忡

另:對時間充裕的英專生的建議,如果學校真的師資太弱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百度飽和英語學習法,那個是易上手成系統操作性極強的辦法,先閱讀一本語法書,然後慢慢積累用法表達和句式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 「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利益相關:人大英語系大四

我寫的其他相關答案。

大一雅思7,大三雅思8.5申請碩士:雅思考試考到8.0到底有多難,需要怎麼付出才可以達到目標? - 知乎

這是我校本科課程要讀的部分書單:你最喜歡的英文原版小說是什麼?為什麼? - 知乎


多看。多讀。多模仿。多說。多寫。
看,包括美劇英劇.
讀,以原著為主。
模仿包括說和寫,口音、語調、語氣、情感、遣詞造句、修辭等。
模仿多了就獨立地說和寫。


題主提到的考級的問題,臉紅,感覺我們班。。。。。對專四專八很不care,也沒有人拿考試當成學習的動力,無非就是刷刷題拿個自己覺得能接受的理想成績罷了。考前大家每天都在朋友圈吐槽中國人考中國人英語就是要繞死人云雲。考專四貌似還買了一套真題,考專八的時候,大家2、3月份忙著寫交畢業論文,拿offer的拿offer,旅行的旅行,木有人,木有人,真的木有人理專八這個cao蛋貨,全系裸考。。。

題主所問的,那些英語專業學生怎麼做的英語大幅提高的?有人說是因為學校好,算是半同意吧。我誠心講一句,學校/學院 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力很強。班裡學神遍地,學弱學酥確實不敢放鬆,讀文學、寫paper、report、考GT、寫PS氛圍不能更濃。每天有神一般的老師督促我讀Moby Dick, James Joyce,Woolf,Thomas Pynchon,Faulkner,Alice Munro,真是不敢不學,的確比別人多讀了些英文。當精讀泛讀、語言學文學成了日常的專業課的時候,其實我並不覺得我是刻意地在「學英語」,而是在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有人說是因為英專每天接觸英語,每天上專業的課程,用英語上課、討論、發郵件、寫作業。的確,天然優勢是有。比如托福雅思聽力不用專門複習,寫CV和Cover letter有專門的外教課教過。可是如何解釋班裡學了四年英專英語還是不好的呢。所以我肯定環境的作用但從不迷信環境。英語水平在四年內提升,靠的不是環境,而是環境下的自己。我覺得這個邏輯應該是這樣,人大已經給大家創造了利好的環境,努不努力自己決定。另,資源條件這麼好的網路時代,怎麼利用是自己的事。

關於具體怎麼提高語言水平,我就說一點,不要意思,而要理解搭配和用法。對題主說的「背好詞好句」這一點我先持保留意見吧,因為我個人沒有所謂背誦記憶提高英語的學習經歷,也不會準備什麼積累本之類的,如果有朋友有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希望你們留言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我個人而言覺得走心更重要。就是說,讀到和聽到新的短語和表達的時候要有一個腦內的awareness raising的瞬間,哦,原來中文裡這句話用英文這麼說。那一瞬間的awareness可以給我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比傳統意義的「背誦」記得更牢。比如說,分享一個高中時候的事,當時迪奧新推出了一款某某粉底,我腦子裡一直想的是Dior is promoting a new foundation they just created, 或者Dior just created/ produced a new foundation... 但是不是,偶然看到了英文廣告視頻,說的是They recently came out with this new foundation. 當時我腦內就是一陣「叮」,哦,最近新推出了xxx用英文就是recently came out with xxx. 今後我再在口語里用到這句話的時候,什麼選動詞、用哪個時態,根本不用推理,就是按照意思直接出口。所以說不要被動地一個字一個字讀和背,要記整體的表達,記用法。能有觀察語言用法的意識很重要。

語言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靠的還是長期的contextualized的語言用法的積累,短時間真的見不了效。我六歲學英語,到現在也二十年了,標準化考試下的那幾年應試英語其實不算使用英語,所以比較大面積接觸和使用英語大概有十一年,也僅僅能剛剛做到在美國無障礙地基本交流、上課討論和寫論文,雖然能做到流利無障礙,乍一聽聽不出是外國人,但跟母語者比還是有不擅長的語域(register)、語體(stylistics),還有語用(pragmatics)方面的不足。

至於英專都什麼水平嘛,其實挺參差不齊的。可以說,整體不錯但個體差異巨大。舉例:在另一個答案里提過,班裡有托福117+的,沒怎麼準備雅思8和8.5好幾個,同一個人常青藤牛劍offer拿十幾個的,在英語文學專業世界第一的伯克利交換期間paper和exam拿全A的,室友在英劇字幕組,還有口語大神驚人流利的表達和語速語調,後來保送上外高翻的。但同時還有跟外教無法對話的,口語寫作很捉急,一本完整的原著都沒讀下來過的。啥都有。是因為基礎不好嗎?人大文科分數線高,保送選拔也嚴,所以這些同學基礎都很好。相信題主說的上外北外的同學肯定從高中起就很牛了,外語類院校選拔還是挺嚴格的。所以主要還是看四年有沒有走心吧。題主說的對,靠自己。


只感謝不點贊的都是在欺負我,哼

並沒有廣外,長嘆一口氣。

呼。。。

作為南外保送廣外,覺得稍有資格答題。剛進學校的時候大家水平層次不齊很正常,畢竟全國各個地方考來的嘛。

說起大家都是如何學英語的:好吧,記得大一的時候許多人噩夢一般的CECL課的老師讓我們早讀(對你沒看錯,廣外大一大二還有早讀和早聽)的時候背新概念3的課文,我當時就開心的要死,哈哈哈從高一開始就把新3當課本天天上課天天去辦公室背書這種事情我會拿出來炫耀?然後從大一開始聽說讀寫基礎課大規模向你襲來,作業量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糊弄過去的。雖然很多東西對於保送生來說都過於基礎過於簡單,但是畢竟是作業,還是得老老實實的寫(真的不是炫耀,實在是外校六年的青蔥歲月每天2節有時候調課一調就是4節英語課不是白混的,數學好的請走開)。大二的CECL老師是我大學裡最感謝的老師,畢竟CECL這門高大全的課不是每個老師都能上的這麼好的。

(但是百度百科你的資料要update了!我們已經改名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了!好吧,whatever啦,畢竟我大學的名字連我爸媽都叫不準確的,到底什麼鬼野雞大學啊摔!)好了繼續,CECL包羅萬象,從你拿的餐具叫什麼到你家房子是哪種型號水管暖氣片熒光燈怎麼說宗教也來了水果蔬菜名就不說了來給我們用英文說一下怎麼做宮保雞丁呀還有各種運動blablabla,反正就是大雜燴什麼都有,可想這門課多可怕。最最關鍵,考試呀,考試完全無法複習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考什麼怎麼考,都隨機隨意就是這麼任性,這是各界師兄師姐們說的,本來不信的我出了考場就呵呵了,let it go吧。

然後呢,有了輸入還得有輸出是不是,廣外別稱CPU(Crazy Presentation University)。不誇張,大三上一學期我做了4個presentation,而且因為我的partner實在大學霸,搞的我每次都要提前一個月開始準備,不過不提前準備也是根本不行的,那些理論看了簡直讓人心碎。Queer Theory的presentation我們準備了一個半月,天天盯著老師問問題,打電話發郵件,看了很多書中文的英文的,生怕自己理解有誤害了一班人。還有傳媒專業課的presentation,女王大人要我們不查任何資料自己寫一個保時捷新車在中國發布的PR proposal,醉了,一組人忙活大半個月,還寫出來presentation逐字稿,選了presenter上台展示(好吧這似乎跟學英語沒太大關係了。但是演講技巧真的很重要啊!學英語的同學們千萬不能忽視。不然大概就會像我一樣,在哥大上Media課的時候跟一組美國人做project,自己默默的舉手做了那個幕後的數據統計員,哭哭)。然後寫論文,我只能說還好有國內的底子,不然在哥大的半年讓我寫9個大paper無數response paper加起來一萬七八千字我也不知道要怎麼活了。

這是一學期兩門課要讀的論文。

這是要讀的書,當然莎士比亞只要讀13部劇@而已」!!!

這是我期末在圖書館發瘋的狀態,為了把豆子平均分開我弄了好久,不過小夥伴們都對這個表示強烈的喜愛及深深的贊同哈哈哈哈!

但有學英語一點好啊,借著學英語的名義看各種美劇英劇電影,都是為了學習對不對!我們看的也很辛苦啊,每周都要記更新時間,上網下載也很煩的好不啦。因為我總是不記得自己劇看到那一集,有的時候他不更新我也不知道,於是總是出現我會去點開網頁上那個劇的最後面的一集看看是不是我已經看過的這種情況。2 Broke Girls有一次大概4、5周沒更,然後我就看了4、5遍Caroline大喊「Max the mailman came」,Max回答「Where? Your hair? Your chest? Give me a hint.」然後就一整個月頭腦放空的時候都會回放這對話要怎麼辦。我喜歡New Yorker 的發音,於是反覆看gossip girl 學她們倆講話,但是真到了紐約發現呵呵劇里的人都太文雅了,紐約人講話超級髒了,宿舍里整天瀰漫著WTF,the fucking prof asked us to read the fucking book in 2 fucking weeks類似。不過呢,大學最大遺憾大概就是沒能加入一個字幕組吧,因為從大三開始就一直忙著考試出國等等,真心向字幕組致敬,還有你們等著我,有一天我會回來的,請不要拒絕我這麼玻璃心的人嚶嚶嚶。

實話,我是一個學渣,GRE把我虐的慘的不是一點點。記得跟琦叔面基的時候他跟我說:幾乎沒有一個英語專業的GRE能考的好,這是一場邏輯考試。你要是考得好,一定要告訴我。於是,我是不是要默默的取關琦叔呢。。。

我的建議:老一套,多讀原著,讀不下去的話可以去SAGE類似的資料庫里找自己喜歡的領域的論文來讀,雖然可能更讀不下去,但是卻更有挑戰不過也能進步更快。多看劇看到吐大概就能脫口而出。多說。多寫。還有我推薦微博「文冤閣大學士」,本人好像就是復旦英語系教授,對大學英語學習有非常好的建議,記得是有篇文章叫做英語系怎麼辦類似吧,如果有大神照做了真的小妹我給你跪下了。

就醬。

我都是瞎說的,大家別當真。

我寫的另一個哥大體驗的鏈接如下:在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 蛋泥呀的回答

(睡不著純手機打,好累,求贊!)


本科北外小語種畢業。並非英語專業,但想藉此貼分享一下學習經歷。

語言雖不同,但學習語言的經驗是相通的。

從零開始學習一門完全沒有接觸過的語言,4年時間精通聽說讀寫譯,這裡面要付出多少誰學誰知道。當年我們語種是2年招一屆,19個人。學習氛圍大概是我從身邊聽說的,看見的班級中學習氛圍極好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一些基本的老生常談的比如多說多聽多讀之類的廢話我就不多說了哈,分享一些個人認為除此之外比較重要的點。

  • 從來沒有人蹺課,早上8點上課,幾乎沒人會遲到

大學時期能堅持這一點真的很難。
大一時候大家就很努力,因為大二時期的語言水平測試如果不過,將面臨直接退學。沒有補考,沒有重修,沒有復讀,沒有機會,因為兩年一屆的學科,根本沒有人會等你。更何況很多都是4年一屆的學科。所以,堅持上好每一節課每一分鐘都很重要,你蹺課的那一天,你都不知道你比別人落後了哪些東西,誰都不敢往後想。
所以請珍惜你課程的每一分鐘。

  • 課前預習很重要,課後複習很重要

這都不是什麼新鮮的點,大家從小學語文學英語都是這個套路。然而大學課程的不同在於,沒有人關心這篇文章分幾個段,這個段分幾個層。課上隨時就點名抽查你是否能流利的讀出某一段;是否能流利的口譯出某一句的意思,其他人是否有不同的譯法,大家交流;對文章的理解,對作者的理解,你對整個的背景的理解,你拓展的知識面...這些只有在你的預複習中才能體現出來。

  • 每天課上前15分鐘的實事播報和presentation的準備

不同的教授有不同的授課習慣。
我們有一位教授每節課前會聽大家主動分享你所了解的國內外大事,任何類型的都可以,時事政治時尚藝術搞笑奇葩,只要你覺得有價值的都可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討論,有時甚至可以爭論起來,然而這種爭論很促進語言學習和思維方式的成長。

另一位教授要求每節課前安排一位同學做5-10分鐘左右的presentation。從學期第一天起我們就會自動排列好時間表,每個人按時間表自己準備演講,如此循環。然後大家提問,教授再做點評。
這些習慣都是無形中逼迫你幫助你克服一些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障礙,比如不願意開口、害怕交流、反應遲鈍、怯場,等等。
所以即使你的老師沒有要求你做這些,你和你的同學們是完全可以自行完成presentation練習的,在人多的公眾場合才更有效。

  • 儘可能多的只用學科語言交流

走在北外的校園裡,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景是,一堆人走過人,各自大聲說著自己的學科語言,大家有說有笑,旁人卻一頭霧水。以前我們最愛乾的事是大家走在一塊就大聲給路人的衣著打分作點評毫無顧忌,雖然這確實挺欠抽的,但確實培養了大家無時無刻不在語境中的習慣。

  • 和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

這一點很多人都做不到。
我們班同學都親切的稱我們的外交為奶奶,就真的好像自己的奶奶一樣。

每天晚上外教奶奶會安排兩位同學到她宿舍親自輔導口語發音,周而復始。不要以為北外畢業的學生口語天生標準,一對一的每天用晚上額外的時間逐詞逐句糾正口語發音,不是每個老師能做到,也不是每個學生願意堅持的。
畢業論文從開始動筆開始,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進度主動和外教奶奶階段性地約時間,每一章節外教奶奶都會親自一個字一個字過目修改,告訴你邏輯性、連貫性、什麼詞該怎麼用,等等等等。當然你也可以不去,沒有人逼你一定得怎麼寫論文,但是沒有人會放棄每一個和外教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久而久之,我們有事沒事都會去奶奶宿舍做客,甚至打電話,聊天,講些天南地北,就好像她真的是我們的奶奶一樣。

  • 多看多讀多了解

學語言不僅僅是學習怎麼聽說讀寫譯,你要了解這個語種這個國家的文化、歷史、政治、習性、人...你不懂的東西除了語言還有很多。這些能夠幫助你滲透語言學習,而這些東西課本上是極其有限的,老師能教給你的也是有限的。不要只局限於課本,你需要額外拓展的東西太多了,所以老師推薦的書目、期刊、節目等等,千萬不要直接忽略。

  • 擺正態度,語言只是一門工具

學久了就會明白,語言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工具。
每個人的追求都不同,也許你想進外交部,也許你想做外企高管,也許你想做駐外記者,也許你想做文化大使,也許你想做語言老師,想做翻譯,想做導遊,也許你想做個藝術家,自由職業者,文化傳播者...
精通一門語言也許是你進入某個行業的敲門磚,也許是語言專業的局限性而使你不得不進入了某個領域,但千萬不要滿足於此或止步於此,語言只是一門工具,而你在語言優勢的基礎上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太多太多了。


(p.s.其實我們特別感激我們的幾位教授,我很想多寫一些他們的授課習慣和教書理念:) )


看到好多校友啊好親切~上外高翻第一屆翻譯碩士畢業,本科非外語院校但也是英專~想說說在上外讀研的兩年感受:想在高翻渾渾噩噩遊手好閒地混個文憑,門都沒有。

各種專業課,每門節課後都是實打實的翻譯/寫作作業,感覺自己像小學生。。。別的同學問我們在幹嘛,答 做作業…下節課上老師一字一句講解翻譯要點難點技巧以及策略等等。

高強度的訓練下來最大的感受是,給我什麼文體姐都能給你翻。Just bring it.

於是研二過了人事部筆譯二級應該也是意料之中吧。。。當然 上外翻譯碩士專業是免考綜合一科的,只需過翻譯實務即可。

貌似跑題了…抱歉…簡單粗暴點講,不管在哪個學校,英語專業也好翻譯專業也好,語言真的沒什麼捷徑,練吧。學吧。只要沒學死,就往死里學。。。

我也並非絕對意義上的學霸,本科也不是北外上外,但為了考上上外考研期間真心拚命,考研結束就是專八,當時還處於學霸模式開啟的狀態,就是「老娘不過誰能過」的狀態…輕鬆過關 嘿嘿…

最後,題主加油。

最後的最後,在上外度過的兩年真的是人生中超級幸福的兩年,感謝上外。感謝高翻學院所有教過我的老師。


短短四年?四年短嗎?足夠你把一門外語掌握甚至精通了好不好。
學阿語的表示三百年的阿拉伯語我們真正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多,而畢業之後就要去做各種與阿語有關的工作,所以我們前兩年就要把一門從未接觸過的語言學的很好用的很流利,而我們從小學到大的英語大學四年的時光難道不夠你把它學到很好甚至精通?
四年真的足夠了,央視阿語大賽上我還見過僅僅大二就可以站上擂台與大四,研究生對決而並不遜色的神人。也知道有大四畢業了水平甚至不如大一大二的人。
關於努力什麼的雞湯不必說那麼多,只想告訴題主,四年時間,真的不短。


答個題,利益相關,上外法學院。
首先是基礎好,有兩點:一是上海同學比例高,他們高中畢業普遍英語已經基礎很好。就我那一屆,當時就有同學高中已經雅思7.5或者去考托福的。有些爸媽平時工作就是用英語掙錢養家的。二是哪怕是非上海同學基本進來的時候也是本身高中英語就好且有興趣繼續學下去的。我們那年江蘇就招了60個人,可想而知進的難度也不小。答主高中英語比較弱,後來高三補習過後高考總算是有129,腦子一抽進了上外。進去上完第一次英語課後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單獨測試我的水平,原因是覺得我底子實在太差以為我是大山裡來的……

其次,用功。那時候還沒有奶爸的英語教室這種走實力派的學習方法,要麼就是按部就班跟著老師上基英,泛讀,口語之類,要麼就是新東方。但是無論那種方法的,大清早在校園裡,記得英院的花園裡,真的是有晨讀的同學的,各個專業的都有。英院花園因為偏僻,所以我這種學渣就只敢去那裡念。但是我也堅持了大半個學期直到有一次基英課老師問讀書的感受答主用王國維的三個層次把一幫男生嚇傻逼,女生都驚艷了才沒有繼續。

其實語言真的沒那麼複雜,就是敢說,多練。很簡單的道理國外傻子也是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跟智力之類沒有關係,除非是要搞文學創作……
以上,向奶爸致敬。雖然我英語還是很爛,美劇之類還是聽不懂,但是寫個論文,寫個法律意見之類也能唬人了。


這是個偽命題,作為一個本科碩士工作都在上外的人來說,進上外的門檻基本就是高考英語130+全省錢前600(文科),論生源質量一般985是比不過的。你覺得這樣的生源水平下提高英語很難么……


北外英專飄過,很高興看到校友。我們那屆專四專八通過率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幾,不知道怎麼算出來的,總之整個年級300人也許有一,兩個沒過的吧。而我記得貌似那年不過專八是不給畢業的。
不贊同「 北外英語系學生入學前就全都英語一流好苗子」 的說法。我個人就不是,我身邊好多同學也不是。我來自北方某少數民族地區,是當年我們自治區唯一一個上北外英專的學生。上學之後發現自己英語水平low到地心,比起南方洋氣外校的同學差十萬八千里。
我的同學,不論高起點外校生還是我這樣的統招普通學生,都挺用功的。大一大二大家要面對精讀課一周一次的quiz,每周幾乎都有很多材料要讀,presentation要做,書面作業要交,還要上課發言。真的很忙。上了大三大四,大家又要天天掛著耳機練口譯,練筆譯,寫論文,看文獻…… 其實我覺得北外的教學體系很好,相當完備,而且基本不給你什麼離開英語的空間和時間,四年來浸淫英語當中,我這樣的後進生竟然也慢慢開竅了。
離開北外四五年了。回憶起當年感慨萬千。誠然在那裡讀書的四年辛苦又辛苦,但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這所小小學校。


多看書。大概是在4年之內看完一個 閱讀總量,即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外國成年人24年內看過的書。只要你的閱讀量和一個外國人的閱讀量一樣,那麼你(和你的英語水平、文學素養、世界見識)就相當於一個外國人咯。
(其實不多啦,阻礙閱讀量的只有時間,用在看書的時間多就看的多唄。
花時間就行了,絕對物超所值啊。單詞關反倒是最容易過的,保證閱讀時間卻不容易。
不過不要灰心,外國人的閱讀總量也不是天生的)。


雖然我不是以上幾個學校畢業的。但是對於提高英語水平來說,我還是有一點點經驗的哈。我不是英語專業,語法渣。幾年前出國的時候什麼都聽不懂,雅思5.5水平你們懂得。。我還是學藝術的。。。然後第一年開始每天聽劇,英文字幕,把市面上所有的劇都看了一遍,晚上不關就放著,早上起來就聽BBC.沒背過單詞,看過很多漫畫和小說。後來發展到吃飯也看,上廁所也看洗澡也看,走路時還要聽小說,反反覆復的這樣,變成了我的一個戒不掉的壞習慣。
快畢業的時候再去考雅思,沒複習就7分了(七分不高,不是來炫耀的,就是想說我也很驚訝)然後我就沒再考了。距今兩年。看電影無需字幕,手機也里沒有詞典。工作中沒有遇到過語言障礙。


我覺得語言最重要的不是你用多麼高大上的詞兒,你說的詞再高端,一口不標準的英文別人也聽不懂。所以著力在聽力和口語上。聽劇之類的連續三個月就有效果了。
多聽多練,因為沒有語言環境,你需要給自己創造語言環境。不要去和別人攀比然後覺得不平衡,因為他們流利的英語是花費的每一分鐘積攢起來的。
我個人覺得學習沒有什麼捷徑,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罷了。
而且名校也不是英文都好,我們專業有個本科是北大畢業的,成績好能力強,但是研究生快畢業了雅思也沒過四個七呢。工作時遇到上外的一個學姐,專業知識學也很紮實,英文就那樣。所以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你只是需要多一點點時間,堅持下去就可以了。
至於書,我自己是看不進去語法書的,所以我的語法還停留在高中畢業的階段。。如果有閑暇時間不妨從你最喜歡的英文小說看起,雖然開始蠻辛苦的,但是一本書看下來你積累的單詞不比你背的少,因為背單詞難以堅持和聯想,書就不一樣了。
希望能幫到你。


我作為上外英專先馬克一下…但是我大二 所以可能不太有說服力 先馬 回家再寫
抓緊時間先寫一丟丟
我是上外英專【準確地說是英語學院翻譯專業】的大二學生 廣東考生

首先先說一下地方優勢吧 廣東考生我覺得有一個優勢就是英語口語。我們的高考英語是有15分分出來專門的口試,要上機錄音啊什麼的,而很多別的地區是沒有這一項的。我們高二就開始操練這個口試,相對來說算是個小小優勢。
另外,廣東和上海都屬於比較發達的地方,尤其是上海,國際化程度之高,處處都是提高英語的機會。這個雖說不會對人產生決定性影響,但是也是有影響的。大家都明白就不贅述。

說一下上外的情況吧,上外有複合型專業,也有各種語言專業,但是全部的專業都有英語水平要求,具體我也不太記得。。。正在等待日語小夥伴回復【雖然別的語種學生平時不怎麼有英語的課程,但是也要考的】 英專只是整體水平會比別的專業的英語水平高,但是真的到個人是很難說的,也有學國際金融的出來當翻譯大牛,英專也有人很爛,都是看個人努力。

授課方面,也不是全部全英教學,但是大部分是。我覺得最得益的,一是語法,二是閱讀。語法是有專門的語法課【大二才開始】,詳細講語法。閱讀是各科都可能有的,大量的材料要讀,要賞析,要寫報告,還有各種presentation/duty report 算是把學生的閱讀量逼上去了 再加上各種選修課,會涉及不同領域的閱讀,但是量都是相對來說非常大的。像西方古代文明、長篇賞析之類的課,一周讀個一百多頁英文材料是正常的。

而且我們有專門的語音課,英音美音;聽力課、寫作。。。基本上就是把英語細分到各種課程吧,我覺得難度都是挺大的,如果能在聽力考試考到高分,基本上雅思聽力、平時聽各種新聞屬於沒什麼壓力的。

至於自主學習,這個很看個人。我屬於大二才開始努力。。。所以。。。也不知道怎麼說。現在每天至少一個小時聽力,聽經濟學人/bbc 1.5倍速 閱讀就課內的,有興趣的原版書和雜誌吧...最近在刷雅思所以基本上都是看劍橋

總的來說,英專的英語水平肯定總體會比別的專業好,要不然怎麼能叫英專?至於個體水平,看個人努力。

最後補充,上外很多學生是保送進來的,就是那種外國語高中出來的,也有高考進去的。基本上總體水平而言保送學生的水平會高些,我們英語學院還有一個神奇的班叫國公班,全部是保送生,要求畢業英語和第二外語都要專業八級的... 怎麼說呢,作為一個高考生,一開始會覺得和保送生一起有壓力,各種碾壓,但是還是那句話,看個人努力吧。到大二也很難說高考生還是保送生誰更厲害,基本上是看誰有心學。有心學,就不會差。

英語水平的話,拿個人來說,我在學院的綜合績點排名前十,專四還沒考不好說,四級裸考是685,雅思清明後考所以也不好說。。。但是還是被前面各種大神碾壓...

回答一下第三個問題吧 首先我不明白半吊子具體到什麼水平…最好能給出量化的參考 還有就是你想提高英語 主要什麼用途 如果單純生活用 看莎士比亞啥的就沒太大必要…如果是文學素養 讀經典 逐個單詞地去推敲賞析 不過最基礎的語法 辭彙量 發音什麼的是逃不過的 我覺得能提高的書太多了啊 怎麼會找不到呢?


上外非語言類專業畢業,勉強答一答。

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高考能考進我外,英語肯定至少不會拖後腿吧。當年抱著複合型專業能學到專業知識還能學到語言的目的選的本專業,後來發現大學四年根本就是在學!英!語!

大一新生每天晨讀,教材是老師們自己選的英語美文,一大本。我,一個江蘇高考高分且我外自主招生進的少女,高中時的英語課代表,經常因為背不出書被當成傻逼掛出。

是的,之前一直對英語很有自信的我,就這麼被碾壓到了大學畢業(專八考試除外)。

一個非英語專業的英語課,被拆成精讀、泛讀、聽力、寫作、口語等一系列課程,佔據了課表很大一部分時間。英文考試的難度,班裡的留學生大概勉強能及格的程度。但是學霸們依舊可以考很高啦,我呢一直做社團忙實習所以也就一直墊著底。多少付出多少回報嘛。

沒考過CET 4,大二時候開始考TEM 4,大三考CET 6,大四考TEM 8,經濟類專業課英文教材,還有很多交流交換的機會。同學們真的是各種努力,我的小室友一直都會去聽英院交傳的課,隔壁寢室的姑娘後來還考上了上外高翻的研究生。

我外給大家提供了學語言的氛圍和最好的師資,但是更多的也是小夥伴們的人努力啊,光泡在那樣的環境不學習也是沒有用的呀。大四那年TEM 8掛掉的也大有人在啊。

答主因為大學期間學習著實不是很努力,除了出現過背不出書被罰站的場景,當然還有很多例如回答問題發音模稜兩可被全班嘲笑,口語課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英語精讀考試一直在拖績點這種事情啦,但是我的不努力其實也是相對於大學霸們天天泡圖書館,我把更多時間放在了實習和社團,所以大學期間裸考著過了CET 6,TEM 4,BEC高級,TEM 8甚至還考了良好。

後來畢業出來才發現,我的英文根本不差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前一份工作總在國外,不僅很好滴生存了下來還習慣了各種神奇的口音。還記得第一次一個人出國出差前擔心地聽了好幾天英語新聞呢。

現在的工作雖然在國內但是會遇見很多歪果仁,經常會有操著奇怪口音的人問我,你在美國生活過嘛,想想也是有點點開心的。

大學學的專業課基本都忘記乾淨了,也沒有從事和專業相關的職業,但是大一那年背過的Gettysburg Address卻一直記得清清楚楚呢。

不管畢業多久走了多遠,都會一直愛我外。

大四畢業前的最後一天拍的一套證書。


利益相關 北外英語系在讀
水平 英語系學渣 雅思半裸考7.5吧 這是平均水平……對……
我覺得除了系統化的教學 以及自身的努力
還有一群學霸學神老師的影響
有能夠安心讀書的日子 真的hin寶貴


我覺得有個很簡單的方法,每天都和英語打交道。

感謝大家對北外上外畢業生的讚許,我們中大部分人擔得起這樣的評價。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說一句,樓主大可不必認為北外上外的學生有什麼超乎常人的地方,我們只是唯手熟爾。

北外也有怠於學業者,也有不虛度四年光陰者,與別處並無兩樣,關鍵在於你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期許你自己的。


推薦閱讀:

我是一名程序員,一直想學好英語,但是就是堅持不下來,去英孚諮詢過,可是要三萬多太貴了,該怎麼辦?
有哪些比較不錯的英文原版非小說類書籍?
學習英語如何獲取成就感?
哪些關於單詞的記憶方法比較有效?
為什麼學英語總感覺沒有時間?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英語專業 | 上海外國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