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習慣性的讓自己不快樂?

本人女,今年28,已婚。過著外人看來平凡又順遂的小日子,老公待我好,工作也算不錯,雙方父母通情達理又很支持我們。夫妻二人相愛又有相同的奮鬥目標。可是,我的性格總是讓日子過起來不容易,簡而言之,就是習慣性的讓自己不快樂,沒事也要找點事情出來糾結一番。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從小母親對我嚴厲,曾經對我的打罵讓我一度懷疑她是否愛我。父親比較不管我,但是他們覺得都對我寄予厚望。我沒有什麼愛好,也不知道除了好好讀書別的事情有什麼意義,整個童年是壓抑的,孤單的,內心極度自卑和脆弱,考出好成績是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現在想想當年那個又瘦又黑的小女孩,我都好想去抱抱她。但是成績好仍然內心孤獨迷茫,高考失利,懷疑自己的能力。後來一段時間鬱鬱寡歡,父母才覺得我快樂就好。
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穩定又充實。領導也很照顧我。談戀愛的時候完全沒有自我,就怕別人不喜歡我,瞧不起我,內心敏感又脆弱,男方要是和年輕漂亮的女孩關係近一點就會不安。好在我先生很疼我,照顧我,包容我的各種情緒,但是,我為什麼不快樂呢?具體表現在:
1、時常充滿焦慮,不是擔心這個就是擔心那個。擔心自己開車被人撞了,擔心老公背叛,擔心將來失業,擔心有人陷害等等,被這種焦慮困擾地時常睡不好,苦不堪言。
2、敏感。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尋找對蛛絲馬跡來證明對自己不利。別人說的話,我總是猜測背後有什麼意義,是不是討厭我?看不起我?害怕被人背後議論,被人陷害,導致沒什麼朋友。
3、自尊心強又容易情緒失控。有時候和老公或者媽媽聊天,講到一句話戳到了痛點,馬上反彈,要麼哭要麼口不擇言反駁,經常看著老公無奈的樣子。情緒過後自己又後悔,可是下次還是這樣。
4、習慣性地自卑,不喜歡我自己。拿自己的弱勢和別人的強勢比。越比越自卑,自卑了還是要比。好像潛意識在告訴自己,這樣才能進步。
5、裝老好人。對於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敢說不,寧願委屈死自己也要裝出很好相處的樣子,其實心裏面憋的不行。但就是不敢拒絕。
我想要過幸福快樂的日子,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28歲不年輕了,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努力工作,讀書,培養興趣,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老公一起規劃未來,試著對童年的遭遇釋懷。所有這些努力,都有可能被一個情緒點所擊碎,讓我覺得生活無意義,未來無盼頭,隨之而來的是對自己的失望,然後委屈地發泄,哭著想:「反正我已經這麼糟了,更糟一點又怎麼樣呢?」「像我這樣的人不配得到幸福的吧。」之後通過自我調整能好個幾天,但是一旦沒有什麼事情讓我焦慮擔心,讓我生氣,我就會想法子找點事情出來焦慮然後無法入眠,然後生氣發脾氣。「無憂無慮」似乎是讓我很不安的狀態。這樣的反覆真的太累人了,生命就這樣被浪費了。我為什麼習慣性的不讓自己快樂?我應該怎麼做?


謝邀~

你所描述的所有癥狀都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自我毀滅傾向。幸運的是,你的癥狀還沒有我嚴重。

所有的心理問題都離不開兩個基本因素:焦慮,以及為此而形成的心理防禦機制

我們這類人由於成長經歷的原因,已經在潛意識裡形成一種對於整個外界世界的、強烈的基本焦慮。與那種因為明顯跡象而形成的焦慮不同,基本焦慮即使沒有任何的原因和外界因素,也會始終陰魂不散地潛伏在我們的意識里,讓我們處於一種莫名的不安狀態之中。而自我毀滅傾向就是我們為自己建立的心理防禦機制。

也就是說,對於正常人而言,擁有、被肯定、被認可等等讓人獲得滿足感的過程是完全讓人開心的。但對於我們這些習慣了失去、被否定和剝削感的人而言,在面對美好的事物時,除了滿足感,同時還會伴生更加強烈的焦慮感,因為我們的潛意識非常確定:那些美好的事物和感覺終究還是要被毀滅的。

既然早晚都要毀滅,與其在那裡忐忑不安地等著調皮的上帝出其不意地奪走我們的快樂,那還不如自己動手毀掉它。早死早超生啊,哈哈。所以,自我毀滅就成了我們應對基本焦慮的心理防禦機制。

要命的是,我們的潛意識還十分的享受這種過程呢。比如你說的,「沒事也要找事讓自己糾結一番。」

這是因為痛苦就像是一個泥沼,對於正常人而言,爬出泥沼登上陸地才能讓自己得到安全感。而對於我們而言,基本焦慮讓我們以為泥沼才是最終的歸宿,妄想呆在陸地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使是我們這些人也需要動力和安全感才有生活的勇氣啊,那怎麼辦呢?我們的潛意識非常「聰明」,它操縱我們一次次爬到陸地上,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成就感和安全感之後,再跳進另一個泥沼。

正常人享受的是呆在陸地上的結果,而我們則只能享受往陸地上爬的過程。

所以,我們不停地折騰著自己,並且從這種折騰中找到快感,建立生活的動力和勇氣。想想還真是有點可憐呢。不過,也能感受到一些正常人無法體會的好處,這裡暫且不提。

以上都是我自我剖析的結論。也許並不完全和你吻合,但我想大體上應該是這個道理。下面說說我的建議吧。

第一個建議雖然治標不治本,但是操作性比較強。現在你已經了解了自己的「自我毀滅傾向」了,接下來你可以系統的回顧下自己過去的經歷,包括工作、愛情、人際關係啊等等,想想自己都是怎麼「花樣毀滅自己」的,等下次再出現類似的情況時,你就可以提前發現並抓住那個潛意識裡的兇手。簡單的說就是「打預防針」。拿我來說,我發現自己以前總是喜歡默默地對心儀的姑娘好,一旦人家開始對我示好了,我反而會擺出一副高冷的面孔把人家弄失望;努力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然後又辭掉......總結出自己的病態表現,以後再出現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再折磨自己了。

但是,這樣的方式終究只能算是解決燃眉之急而已。

第二個建議是從根源上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時間的沉澱。
首先,遠離病態的環境,塑造健康的環境。努力去感受被肯定、被認可和擁有的感覺,遠離那些讓你焦慮和不安的壓力源。你很幸運,有一個愛你的丈夫,這也需要他的努力。
再者,經常去做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情。這樣可以增強你對於生活的掌控感,因為過去的那些經曆本質上是讓我們對生活產生無力感。剛開始可以從簡單的小事做起,長此以往,你會發現自己變得自信了。
最後,塑造屬於自己的理性思維。我們對世界的不安很多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無知,不確定表象背後的本質,所以只能跟從別人的想法和選擇,或者被某些權威玩弄於股掌之中,對於未來始終感到焦慮。多讀書,多思考,這裡我所說的書不是《每天學點心理學》《秘密》之類毫無營養甚至滿口胡言的暢銷書,而是那些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經典。當你發現對世界理解的越深,內心也會越來越平靜了。

啊,一不小心說了這麼多,感覺就像是理性的我在給感性的我寫肺腑之言。就說這些吧,希望我的這點想法能給你一些幫助,也希望我們這些喜歡折磨自己的傻瓜都能夠學會善待自己。

加油~


感覺像是穿越時空來回答這個問題

腦袋裡出現一個場景:媽媽和孩子。有一天媽媽帶著孩子到一個地方玩,那兒有很多玩具,小孩兒玩得很開心。

但一會兒他發現媽媽不見了,然後四處找,陷入焦躁,不安,悲傷,痛苦中。

一段時間後,他變得很警覺,他在害怕,焦慮和擔心,同時他在恐懼,會不會不要我了。

直到,媽媽再次回來。但他會表現得猶豫不前,他渴望回到媽媽懷抱,但他同時擔心,媽媽會不會再次消失......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題主的問題,前面知友的回答也很精彩,學習到了。但我還是建議題主進行一段時間的諮詢

就如前面知友所說一切都是假設,也許你需要一個諮詢師陪伴你去探索自己的問題,需要給自己一段時間,一段旅程去成長

畢竟諮詢師懂了明了,不及來訪者自己的探索,祝好!


淚奔~康復患者,傳授一下我的絕學~哈哈……自己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敢於把自己血淋淋的剖開放在陽光下~那就得恭喜一下,勇氣可嘉,有木有,給自己一個大大的吻~成功的邁出了一大步,當然這種性格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人生在世不受點傷都不好意思出來混~~~自己別沒事老是看自己不順眼,照照鏡子也是一如花似玉大姑娘,整天哭哈哈的多不好,open your heart!open your heart!open your heart!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好的壞的都努力去接受,到死的那天回頭看都會豐富你的記憶,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哈哈哈,心態要好,來點乾貨要接住啊!
多運動。 相信我,運動絕對會帶給人正面向上的力量
約起來。 約街、約飯、約跑、約電影都ok,不給自己花樣作死的機會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現在就特別喜歡旅遊,心情煩躁的時候就練練瑜伽
都說孤獨是人生的底色,難免有一個人的時候,這時候千萬管理好情緒,不能太down,接受他,自己也可以好好安排嘛
沒事就逗自己開心,包攬各種綜藝節目,保證笑到抽
維繫好親情。 多些時間陪家人
最近的感觸,你喜歡什麼樣,首先讓自己變成那個模樣,不要只是伸手去要,除了先改變自己,神都救不了你,心上有窟窿只能自己補
一定要想盡辦法讓自己開心哦!


寶寶餓了要哭,冷了熱了要哭,想要玩具了要哭.....他知道他的哭能夠得到他想要的,從小缺少愛(或者得到適中的愛)的孩子他的成長生活是很少有眼淚的,他也不會擅用自己的情緒來博取別人的關注和同求。那麼反過來呢?

動輒暴露情緒,其實是一種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感謝你如此真實詳盡的描述,這為我回答你的問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我感到你身上有一種不斷完善自己的強烈願望,它表現在:你能對自己的童年經歷做出認真的反思,對自己的情緒有及時的覺察,並且已經做出了許多改進的嘗試,等等。我最欣賞的是你說自己「努力工作,讀書,培養興趣,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老公一起規劃未來,試著對童年的遭遇釋懷」。多麼令人欽佩的自我完善的行為!

當你說「現在想想當年那個又瘦又黑的小女孩,我都好想去抱抱她」時,我由衷地表示理解。是的,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需要照顧的、曾經遭受過傷害的小孩,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內心的小孩」也在變化,卻一直活著,陪伴著我們。關於此,露易絲·海曾在《生命的重建·問答篇》一書中專門辟有一章「內心的小孩」。她說:
「無論一個人多大年齡,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需要關愛和信任的小孩。

「我發現,與內心深處的小孩一起努力最有助於治癒舊日留下的傷痕。

「無論我們孩提時代曾經遭受多大的痛苦,現在,愛我們內心的小孩會幫助我們治癒傷痛。」

——該書P2,【美】露易絲·海 著,唐志紅 譯,中國宇航出版社,2012


至於你說「有時候和老公或者媽媽聊天,講到一句話戳到了痛點,馬上反彈,要麼哭要麼口不擇言反駁」,這個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按鈕」。一般來說,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特定的「心理按鈕」。一旦被激發,我們容易產生比較激烈的情緒反應(通常是憤怒或巨大的受挫感)。而一個人的心理按鈕越少,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對較高。

你說自己習慣性地自卑、習慣性地不快樂,看來,你已經注意到自卑和不快樂在你的情緒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這不是你所期望的)——現在,你努力想要掙脫它們的糾纏——要做到這一點,成為一個快樂長駐的人,當然是可能的;當我們的心靈足夠健全、心智足夠成熟時,我們就能做到這一點。

在此提出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凝聚在兩本書中:

一本是《生命的重建》(【美】露易絲·海 著,徐克茹 譯,中國宇航出版社,2008),上述《生命的重建·問答篇》為該書的姊妹篇;

另一本是《幸福的方法》(【美】泰勒·本—沙哈爾 著,汪冰 劉駿傑 譯,中信出版社,2013)。

在你未讀完這兩本書之前,我請你不要發表任何評論。

在第一本書中,主要是引導我們如何摒棄陳舊的觀念,用全新的信念來構築我們全新的世界。比如《我所相信的》——我手頭有這個資料,在此分享給你——


·生命非常簡單,我們所付出的,轉眼就能將它們收回來。

·所有我們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別忽略我們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那些我們所思所想,所說所做的,都在創造我們的將來。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偏執的思想、錯誤甚至愚蠢的信念。

·如果你與整天悶悶不樂的人、易受驚嚇的人、罪惡的人或是易怒的人一起生活,那麼你將學到很多關於自己、關於生活的消極的東西。

·如果你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去愛他們自己,那麼他們就不可能懂得如何教你去愛自己。因為任何人不可能教會別人他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你生命中經歷的所有事件,都是由你過去的思想和信念造成的。它們由你過去的想法,你在昨天、上星期、上個月、去年、10年前、20年前、30年前、40年前(這取決於你的年齡)所說的話決定的。

·你的力量的源泉來自「當下」,它正在形成明天的、下星期的、下個月的、明年的以及以後的經歷。

·過去的事情沒有力量戰勝我們。「當下」的生活才是我們需要把握的,我們的力量存在於此時此刻。認識到這一點是多麼了不起!

·我們擁有的自卑和內疚越多,我們的生活就越糟。我們具有的自卑和內疚越少,我們的生活就越好。不管我們處於哪種生活水平,情況都是這樣。

·怨恨、批評、內疚、恐懼,是我們生活中四種最壞的習慣。

·如果我們敢於對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負責,那麼就不會責怪任何人。

·別人會以某種方式對待我們,因為正是我們自己的信念吸引別人以那種方式對待我們;我這麼說,並不是要為別人的行為開脫。

·因為很久以前有人傷害了我們,而直到現在我們還在懲罰自己,這是多麼愚蠢!

·人要想化解怨恨心,先要消除恐懼心,因為當我們恐懼的時候,很難把心中的意念集中。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把恐懼化解,凡事從從容容,自然能夠產生力量幫助我們自己。

·「化干戈為玉帛」是世界上所有的好事之一,非常重要。寬恕就是給人機會,給自己機會。

·那個最難讓你寬恕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寬恕的人。寬恕意味著不再去做什麼,把整個事情丟棄就是了。我們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願意寬恕。

·我發現當我們真正去愛,按照我們原本的樣子來接受自己、贊同自己時,生活中的一切就恢復正常了,到處都會出現小小的奇蹟。

·我們的健康狀況正在好轉,我們有了更多的錢,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和諧。我們開始用一種創造性的方式表達自己。

在第二本書中,主要是用積極心理學的思想來充實和引領自己的生活,提高我們活得幸福的能力。

當然,需要提醒的一點是: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人們總是習慣於熟悉的東西(哪怕它是有害的思想、食物或行為方式等)。有心理學家認為,這某種程度上源於我們大腦的神經機制。但是,一個人如果有足夠的決心和努力,就能不斷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走向持續更新的自我。

請相信,你值得擁有當下的幸福,而且你將擁有更多、更大的幸福!當我們的心靈不斷拓展時,我們體驗到和實際享受到的幸福就越多。


我相信每個人來這個世界都是投生的,不是投死的。所以我相信每個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有 「離苦得樂」 的根本願望,或稱之為:基本動機、本能。那,一定要給自己找苦惱,就有些令人費解了。不過我相信每件事情都有他自己的原因。絕不會有一個人不求生的,本能是不會變的;來求死,一定有他的原因——求死很可能是在表達著求生。

題主自己寫道:
努力工作,讀書,培養興趣,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老公一起規劃未來,試著對童年的遭遇釋懷。所有這些努力,都有可能被一個情緒點所擊碎,讓我覺得生活無意義,未來無盼頭,隨之而來的是對自己的失望,然後委屈地發泄,哭著想:「反正我已經這麼糟了,更糟一點又怎麼樣呢?」「像我這樣的人不配得到幸福的吧。」之後通過自我調整能好個幾天,但是一旦沒有什麼事情讓我焦慮擔心,讓我生氣,我就會想法子找點事情出來焦慮然後無法入眠,然後生氣發脾氣。「無憂無慮」似乎是讓我很不安的狀態。

也許,題主的人生劇本是:
我很糟糕,我不配得到幸福。我需要努力。要是沒有「力」讓我「努」,那我豈不是沒法改變自己糟糕的狀態,沒辦法好好的生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呀!

以上只是個假設。
但如果一個人內心裡就是認定自己很糟糕的話,在「求生」基本設定的推動下,這個人一定會不自覺的找自己麻煩——既不自知,也無法停止,因為他要活下去呀!他內心的設定是:我這樣糟糕得死!
我們怎麼能攔得住一個為了求生而找自己麻煩的人呢?畢竟求生是人最大、最執著的本能。

說來可笑,人生的基本設定中還有一個:我很好
「我很好」 是另一個人能心安理得活下去的堅強支撐。
這一下子可糟糕了。為了活下去,這個人得找自己麻煩。但找到了麻煩,又會證明 「我很不好」。心理建設弱一點的人,很可能會被這種 「不斷地證明我很不好」 打垮。

這下子麻煩了,進入了死循環:
為了活下去,必須找自己麻煩。
找到了麻煩就證明自己很不好,恨不得去死。
再來一遍。。。
再來一遍。。。
再來一遍。。。

對於這一類的同學,我建議首先要解決 「我很好」 的問題,首先避免 「恨不得去死」 的趨勢。
首先可以多做一些現實檢驗,自己究竟有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糕。自己正處在年富力強的年紀,家人很愛自己,自己工作環境里老闆也很照顧,這些都是寶貴的人生財富,不是人人都能輕易獲得的。單從這一點看,就可能打敗了60%的用戶。

在做現實檢驗的時候,切忌 「偷換概念」。比如,當發現自己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可能的時候,不要把這個現實檢驗偷換成 「我為什麼不能年輕有為」 的批判。這樣的偷換概念本身,就不是現實檢驗,而是自我批判。

其次,可以多多體會家人對自己的愛。此類問題背後的根源,很可能是對 「不被愛、會被拋棄」 的擔心,只是在本案例中還沒有表現出來。不論如何,去體會家人對自己的愛,能讓此類同學增加底氣。愛,不愧是 「元氣大補丸」,不信你試試。

最後,做好前兩步工作之後,試著接納自己。這個世界上,確實人無完人。抱著 「寧為玉碎」 的心,這世界只能全是死人,寧為瓦全,才讓這個世界充滿生機——玉才有可能從瓦礫中誕生。


直接說四個解決辦法吧:
1.轉變固有觀念
2.接受生活的不適感
3.學會享受點滴幸福

4.有一個生活的支點


完整回答在此:你為什麼不快樂? - 吳寒笛的回答

摘錄部分如下:「轉變觀念」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你可能恰恰沒領會到其精髓。比如看待工作。如果你是把它簡單的看成「拿一份錢,出一份力」,工作可能就是一個麻煩製造機。它拋給你一個麻煩的任務,你就去解決它。它沒事找你,你就萬事大吉。如果工作強度比較大,事兒比較多,那麼你就會感覺麻煩不斷,疲於應付而心累。如果你換一個角度想,把工作當成一個積累能力、經驗和資源的平台,工作的意義是為將來做更大的事情做鋪墊,那麼更多的工作內容嘗試,更大的挑戰性,更高的強度,是不是恰恰讓你能力提升更快,經驗更豐富,分分鐘積累大量行業資源。這麼一想是不是心裡的「不快樂」會少很多。
其實有時候是需要一點「阿Q精神」,只是在魯迅筆下,「阿Q精神」作為「國民軟骨病」的同義詞被戲劇化的放大和批判了。實際上「阿Q精神」是能夠調試個體在環境下面的不適感的。很多心理學的書籍都會談到一個比較生僻的觀點——內心的比喻。比如你把生活比作一個 「禮物盒」,你就會潛意識的更多感知生活的驚喜,你把生活比作「旅行」,那些不適合不快更多的會被潛意識當做「旅程風景」的一部分而被合理化和接受。反之,如果你把生活當成不好的東西,你可能就會更多感知一些負面的情緒。

關注原創作者「吳寒笛可愛多」--奇葩內容保證你從未讀過,讀完分分鐘功力大增
每周一定期更新,篇篇原創,分享對每個人都超級有用的乾貨文章。


以前有一階段和題主類似。不過後來是好像大了忽然就明白了,我的焦慮來自我覺得每天應該很快樂,然而快樂著東西的作用和做菜里的雞精一個道理,沒它不好,但是也不能一道菜全加雞精。以前也特別看重成功不想失敗,後來也想明白了失敗是正常的,成功才是比較偶然的事件,以前焦慮,後來明白焦慮是前兩種我不知道怎麼處理的狀況,而明白了前兩個問題,我焦慮也好多了,沒有因為這個就消滅了焦慮,也沒因此減少對快樂的追求和對更好生活努力鬥志,實際上心態好了一點後做事成果也更好更多了。
不知道題主是否也是如此,希望能幫到你。


題主其實和我很像,敏感自卑,總是一副老好人,怕得罪別人,怕說錯話。
後來我改變了一些想法,做好你自己,人都應該有脾氣,對自己不好的人或者事,說不!堅持自己應該堅持的,不需要刻意去對誰好,不要去討好別人,做好自己就夠了。去糟粕留精華。
我是一個社交恐懼特別嚴重的人,不愛和人瞎solo,但是我卻有幾個知心朋友。吧自己的精力放在你值得的事情上


寫的就像是我生活的翻版,連內心的想法都是一樣的,本來一直覺的為什麼就是開心不起來,原來是習慣性不開心,已經是一種習慣了,就像每天要刷牙吃飯一樣,實在是太難改變了,但至少我知道的我的癥結,然後可以接受了之後再慢慢改變這個不好的習慣


人覺得煩躁焦慮,事事不順心,幹啥都不快樂,八成是因為你自己:

缺錢花了。

這是實在一點的回答,畢竟你說的各方面不開心都是表層次的,只要你一點點剝開來,分析其中根本的原因,我想你應該會覺得其實這些問題沒有那麼讓人煩躁。

所以我自己總結下來,人總要搞的自己不快樂是因為我們搞不清楚導致焦慮不開心的事到底是什麼,以及這類事情產生的原因。


和你差不多,雖然我是男的。 感覺經歷和你基本一樣,從小就活在別人目光里,父母管教稍微苛刻,或許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指望我能出人頭地吧。我其實學習一直也不錯,但卻不那麼自信,尤其從高中開始。第一次高考實力,復讀一年考上了一本。大學可以算半讀半混吧,找了一個女朋友,沒多喜歡她,只是她喜歡我,追的我,沒想多少就答應了,或許當時覺得應該有個女朋友吧。沒想到,居然結婚了,相處多年後,因為性格不好工作上並不順利,負面影響就是家庭生活也如意,我越來越她並不適合我。生活一團糟,心情一直很低落。


我好像之前就是如此 不過我未婚
沒有在做事情的時候人就容易發空 隨即而來的落寞 大面積鋪在我的心上
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 只有一個陌生的初戀 已前任 工作之餘會去跑步打羽毛球 自己一個人悶的慌也會好好去吃個飯 看場電影 接下來學游泳要提上日程了
我也曾覺得這個城市真符合我的胃口 一碗面加上醋 許久都不膩 可最近我也膩了 開始自己動手做
現在情緒低落沒有以前那麼反覆 好像只會在生理期前有異常 女生敏感好像都這麼說 說到自卑 我真是有歷史的 那種矮小到把自己放在塵埃里的感覺 不敢在公眾的場合說話 不太喜歡接電話 不過現在不是呢 分手之後剪了短髮 露出了我的大頭大臉粗脖子 他們都說不適合我 那我就深思了適合的定義 我一定要如此來修飾所謂缺點嗎 我就不能滿足一下自己念了許久的短髮 當我把自己以前覺得需要遮掩的東西放開來 我就覺得這是成長 我不會為我的樣貌覺得自卑 我是敏感又大條的性格 我經常為一些事兒心裡過意不去很久 常常覺得自己做錯了 內疚的很 情緒過了頭 之前很容易悲觀 我是一個淚腺很發達的人 當然這個和悲觀沒有什麼聯繫 悲觀就容易情緒低落 當然我有朋友說我的笑聲很迷人 哈哈哈哈哈哈 你們聽不到
我現在的生活除了有點拮据 哈哈哈 不是有點 是很有 以外 還挺不錯 七月開始了 月跑量一定要上一百公里 夜班上的人迷離啊 根本跑不了 很難過 不過都是可以克服的 我的下一個半馬啊啊啊 放馬過來吧 然後呢 我是大專學歷 再學習是我提高生活品質的基礎 就是自考本科選專業 定下來 就著手準備開始啦 啦啦啦
其實你很幸福噠 老公對你那麼好 生活可以再充實點 動起來 我覺得跑步會讓人變得積極向上 消極的情緒會跑光光哦 加油
我的想法就是靜不下心來看書 那就動起來 但是不要停在那裡


我認為是這種不快樂不會讓自己處於「忘形」狀態,時刻保持警惕,是一種代價很大的自我保護的途徑,全天候監控所處環境。


同樣的。。在頹廢和奮鬥之間循環,頹廢的時候總覺得別人都不喜歡自己,奮鬥的時候就是給自己找苦吃讓自己很受罪,還不滿足…


我也有這樣的問題。我的成長經歷並不快樂,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總覺得自己不會幸福。即使自己找到了,也覺得不會長久。會放大生活中的不快樂,總覺得這才是生活。
諮詢過心理醫生,她說的有點道理。人總是有自我保護意識,覺得曾經經歷過的是安全的,所以就無意識的回到過去。這是心理暗示。想要戰勝自己,首先得明白這是自己的心理作祟,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慢慢的,自己就會有改善。至少我現在好轉很多。加油吧


說一下個人的看法。

先說結論,童年的嚴苛教育和題主要強的性格,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兩個原因。

第一點
題主說自己沒事找事,什麼人喜歡沒事找事呢,一般會認為是一個關注度需求比較高的人。因為關注度需求高,所以就會沒事找事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就像是一個比較作的女朋友形象,女朋友總是喜歡問,這件衣服漂不漂亮啊這類問題。

可是題主不像這樣的形象,我認為這和父母從小的嚴苛教育是非常相關的。

我認為題主這樣的性格,表揚才會有積極作用,批判只會打擊題主的自信,長時間的批評,就會導致習慣性的自卑。

我認為關鍵在於,題主需要肯定,自己無法對自己肯定,那就需要別人的肯定,當題主能夠肯定自己,那麼別人的肯定就不那麼重要了。

第二點
焦慮與自卑不同(題主兩者都有)。自卑是消極的。而焦慮,我認為,它的潛台詞是要變強,自卑沒有這樣的潛台詞。

題主說自己被戳中痛點時,會情緒失控,攻擊別人(不是指打人,就是會有一種敵對心態),這裡的潛台詞也是,我是一個強者,不要惹我,惹我就加倍奉還。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注意到,題主是有一點進攻性的。因為進攻性,所以人際關係不會太好,而題主又是很在乎別人的感受,所以這也導致了題主可能感受不太好。


想抱抱你。

你列舉的每一條情緒特徵我都有,也有和你類似的童年經歷。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慢慢調整回來的。我的調整方法就是:每當產生這種負面感覺的時候,就不要再往下想了,不要指望通過說服自己找安全感。放空自己,很多時候事情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學著「就事論事」。比如和別人吵架了,你很難過,但不要去想「都是因為我以前的經歷所以我沒有安全感,為什麼要讓我這麼敏感」,這就是「上升高度」了,把過去的痛苦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最後壓垮的是自己。要明白,生活就是由這樣那樣舒心或不舒心的事構成的(而且通常不舒心的事更多),只要我們還活著,事件就會一直發生。而我們都生而為人,本能地會因為這些事產生情緒。學著和讓你不舒服的感覺打交道,不要把它們想得太可怕,慢慢地你就能處理負面情緒了。

說著很簡單,做起來沒那麼容易。就我自身來看吧,雖然我現在可以很理智地說出這番話,但當每次自己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的時候也是不停掙扎。而且就算學會了這樣的思考方式,也還是會時不時被打回原形。但不要灰心,人生就是這樣反反覆復。我們一起加油。


可以習慣讓自己不快樂就也可以習慣讓自己快樂,習慣是養成的。


當你看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時,表示你有改變的意願,是朝好的方面發展的跡象。
要知道,很多人自己感覺糟糕卻不能像你這樣客觀的分析自己。
直面問題,就有改觀。
推薦露易絲海和克里希那穆提的書。


推薦閱讀:

做錯事無法原諒自己該怎麼辦?
如果慾望過度滿足會怎麼樣?
重度抑鬱症患者,醫生開了來士普,吃來士普感受力會變差嗎?
為什麼越是認真做題的時候心理越會不由自主的想其他事情 好奇怪?一邊做題心理還一邊在說話之類的?
知乎是一個憤青集中營嗎?

TAG:心理治療 | 心理 | 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