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只有18個月」,是男女適用還是只適用於男人?
起因是看了這個紀錄片:【NHK紀錄片】【字幕】新科學解讀的性(1):男女關係的秘密。片中說,原始人類嬰兒3歲就能獨立了,進化上來看,愛情也就沒必要維持。但又提及,男愛女,主要是相貌(判斷生育能力),女愛男,主要看是否願意對她付出(資源的獨佔)。
進化心理學認為通常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情只有1.5-3年,因為和不同女人生育利益能最大化。但女人對男人的愛情呢?是否也是如此?我有很大的疑惑,既然獨佔男方的資源是符合女性利益的,那麼如果男人如同剛開始戀愛那樣對她和孩子付出,一輩子如此,那不是更符合女方利益嗎?如果有這樣的男人,應該女人對他的愛情,不會只有3年吧?只不過現實中男人幾乎都會在3年後減少對她的付出,導致現實中女性的愛情也不能維持超過3年。所以我猜,其實女性對男性愛情的減弱,主要原因是男性付出意願的減少,而並非和男人一樣主要是看膩了?
不知道我的猜測有沒有科學依據?希望能有人能解惑。
~~~~~~~~~~~~~~~~~~~~~~~~~~~~~~~~~~~~~~~~~~~~~~~~~~~~~~~~~~~~~~~~~~~~
補充:
雖然問題描述是從進化心理學角度說的,但不一定要從這個角度回答,自己的經驗,其他方面的分析都可以作答的。關聯提問:
如果男朋友/老公,能夠一直對你如剛戀愛時那樣好,你能維持有愛情的感覺這種心理狀態多長時間? - 戀愛心理
如果女朋友/妻子,外貌、聲音能一直保持剛戀愛時那樣,你能維持有愛情的感覺這種心理狀態多長時間? - 戀愛心理在視頻中截一下圖,文獻的出處是:Fisher, H. (2006). The drive to love: The neural mechanism
for mate selection. In R. J. Sternberg K. Weis (Eds.), The new
psychology of love (pp. 87–115).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另外感謝該回答如果男朋友/老公,能夠一直對你如剛戀愛時那樣好,你能維持有愛情的感覺這種心理狀態多長時間? - 王瑞的回答的答主提供截圖論文的作者Helen Fisher的介紹,該作者在TED上有兩個不錯的演講:
墜入愛河的大腦
心理學:探究幸福
大家可以去看看,對愛情的生物學機製做了很不錯的科普。特別是裡面提到有些情侶戀愛25年後,通過核磁共振發現,她們還保持著剛戀愛時的大腦活動狀態,也就是說他們的愛情還沒有消失,真是出乎意料的正能量發現。
瀉藥。。。
哥倫布日,整個人依然各種懶煩萌,大姨夫,於是繼續隨機瞎說。
不管是個人經歷,還是N多年的各種觀察和聆聽傾訴,都讓我堅信所謂「真正的愛情必須經過四個階段」理論 -- 共存、反依賴、獨立、共生
如果用我能理解的人話去描述,大體是如此:
共存:生理性熱戀(這裡的「生理性」並不是指純肉體關係,而是指生物激素本能的自然親密驅使)
反依賴:生理性熱戀膩了。潮水退去,亂石浮現,開始各種爭吵
獨立:爭吵變得理智,兩人保持合適的空間,減少爭吵,增進了解,進行長期磨合
共生:矛盾和磨合進入長期持續穩定期,同時那種帶著過去幾個階段的「男女故事」的時間磨練,凝聚成一種被稱為「親情」但又不同於親情的情緒,長期維持著兩個人的穩定關係
而基於對這一「四階段理論」的認可,個人總結出男女能長久在一起的四個決定性因素 -- 開始的方式,各自的不安全感、雙方的三觀,生活的趣味。具體描述如下:
開始的方式:我稱之為「共存期的浪漫印記重要性」。假設其他情況全部一致,那麼,男女以純粹感性爆棚的crush走在了一起,比兩個人中的一方或雙方太過理性地套用「我要找一個什麼什麼樣的人」,對感情的長期維繫,要靠譜得多。
各自的不安全感:心心向善的男女,哪怕是用最理性的方式走在了一起,也必然會經歷一段「生理性熱戀」。這種「生理性熱戀」雖然較純crush走在一起後的「生理性熱戀」要淡定得多,但「膩了」之後的心理落差依然巨大。此時,能維繫兩個人平安度過「反依賴」期的最重要因素,恐怕就是雙方是否都能最大程度地限制自己的不安全感,去理智地看待「膩了」的必然性,認清楚感情不是「生理性熱戀」,而是一個「長期鬥爭」。
雙方的三觀:這個很容易理解,直接對應「獨立」這個階段。三觀差異過大,了解和磨合的壁壘也會過大,是否能在「獨立」期最終達到「接受並欣賞差異殘留」,存疑 -- 無法磨合掉且無法被接受的三觀差異,對兩個人的感情,是一個永久存在的磨損項。
生活的趣味:這個直接對應「共生」期及以後,甚至貫穿婚後的生活。簡單說來,缺乏生活趣味 (共同愛好,定期的新鮮活動,時不時的儀式感表達等等),對兩個人的感情,也是一個永久存在的磨損項。與此相反,很強的生活趣味,對兩個人的感情,也會是一個永久的增強項(而「更合的三觀」,卻並不是兩個人感情的永久增強項)。引申的效果是,如果兩個人的生活趣味性很強,對兩個人「三觀合」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因為增強項和磨損項抵消了。
--------------------------------------------------------------------------------------------------------------------------------------------
以上都是鋪墊,但我依然覺得是必要的鋪墊。
鋪墊後,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我默認題主所說的「愛情」,指的是「共存 -- 生理性熱戀」期間的狀態。那麼,這種狀態確實並不長久,且根據本人的觀察了解,
18個月絕對是說得太長久了。3-6個月大體是現代年輕人的中位數。更寬泛一些,「1個月-1年」應該是能涵蓋大多數人的範圍。
同時,本人並不認為這一事實有性別差異,因為其背後對應的本能就是「對於持續性刺激的迅速厭煩」,類似於讓你吃同一款美食,你也很快會厭煩一樣。這一本能並不是男人本能或女人本能,而是人之本能,且是讓人得以繁衍發展的重要本能。
而如果題主所說的「愛情」,指的是男女之間的各階段複雜情感統稱,那麼其持續時間,主要靠的就是上述四個決定性因素對應感情的四個階段的匹配程度。範圍?1個月 -- 一生。
描述性的總結歸納:
最有可能長期成功的感情:兩人因熱烈的吸引走到了一起,同時都是獨立有安全感的理性人,同時三觀很合,且都很有生活的趣味
最不可能長期成功的感情:兩人因套用理性框架走到了一起 (主要是現實需求考量,而缺乏太多三觀考量,同時完全沒有本能吸引),同時一方或雙方不是獨立有安全感的人,同時三觀差異較大,且都沒有什麼生活趣味 (除非雙方都對生活趣味沒有任何期待)
--------------------------------------------------------------------------------------------------------------------------------------------
而從那麼多種「決定性因素組合」中挑出幾種現代年輕人常見的感情失敗模式,大體如下:
1,兩個人因熱烈吸引走到一起,同時一方或雙方缺乏安全感和理性力量,從而無法應對必然會到來的「反依賴」期間。
2,兩個人因熱烈吸引走到一起,但完全缺乏對三觀和現實利益的理性考量,從而無法在「獨立」期完成磨合,或兩個人根本上缺乏維繫關係的現實基礎。
3,兩個人因套用理性框架走到了一起。之後的典型表現為「生理性熱戀」雖然存在,但短暫且不濃烈。甚至兩個人完全沒有一段並非由純性慾驅使的多巴胺依戀期,而直接跨過「共存」和「反依賴」期,進入了彷彿的「獨立」期。
4,雙方中的一方或雙方對生活趣味有較高要求,但另一方很無趣。
5,在「共存 - 生理性熱戀」期間就閃婚了。就讓那些從未找到幸福愛情的人,
不斷去說世上沒有這種東西,
這信念會讓他們活的較輕鬆死的較無憾。
——辛波斯卡 《幸福的愛情》
不管這世上的愛情的標準有多少,我倆的一定是其中之一。
記得有人說過真正的愛情是別人覺得吃虧,自己覺得佔便宜,我深有同感,每當看到妻,我總是覺得我何德何能有此幸運能遇到這樣一個女人,愛我,懂我。雖然在外人眼裡我倆很般配甚至岳父母在多年以後曾經跟我說第一次看到我覺得僅從外部條件上老婆還有些許配不上我。但是就像那首歌詞說的,關於我們的事,他們統統都猜錯,我是如此虔誠和卑微的愛著她,總覺得為了她和我們共同的生活我一定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剛才我倆攜手散步,偶然談到了這些年各自的成長,我說你要感謝我改變了你的身體,讓你變成了一個更強壯的女人,當年你是那麼弱不禁風,我也要感謝你改變了我的靈魂,改變了我的冷眼旁觀,我的暴戾乖張。妻說,愛情不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嗎,愛情的目的不就是讓兩個人變得更好嗎。
我真是個幸運的男人,我的老婆和紅顏知己是同一個人,我只能珍惜眼前的一切,讓這樣的生活過得盡量長久些。
謝邀。
進化心理學是建立在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基礎之上的。進化論認為所有的生物之所以是現在的樣子,首先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其次,是性選擇的結果。什麼是性選擇呢,就是異性喜歡的特徵。比如公孔雀美麗的尾巴,這個尾巴對自然選擇來說是百害無一利的,這麼引人注目,很容易吸引捕食者。那麼公孔雀為什麼還要長這種羽毛呢。因為雌孔雀喜歡。越鮮艷的羽毛預示著公孔雀抵禦寄生蟲的免疫能力越強。
進化心理學的一個基本的假設是:我們之所以表現出現在的行為特徵,是因為這種行為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效的解決了所有遇到的類似的情況,這使得人類得以繁衍與生存(Tooby,1992)。
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大部分的問題,雖然在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中沒有經歷像精神分析與行為主義那樣輝煌的時期。但這三個理論同時犯了一個錯誤。試圖解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理論都是有適應性的,所有的科學理論更加是具有適應性的。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是這個樣子的,但是其他的情況呢。比如,我們舉例物理學。牛頓的經典力學只適用與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可能量子物理學更有用。愛因斯坦證明牛頓錯了,也不是說牛頓真的錯了,我們高中物理還是會學習牛頓力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牛頓是對的,蘋果確實是會落到地面上的。但是更細微的分子結構上,牛頓力學卻不能夠解釋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所以愛因斯坦說,牛頓錯了。
愛情,確實是短暫的。不光是男人的愛情,女人的愛情也一樣短暫。短暫到,幾千年前的人們根本就不相信愛情。古羅馬人歧視愛情,覺得愛情讓人迷失心智,愛情與婚姻是兩回事情(Ackerman,1994)。古代的中國人,相對於愛情,我們更重視的是婚姻的禮儀與道德(Santangelo,1999)。
我們從生活中統計出了愛情短暫的現象,我們從神經圖示上發現了進一步的證據證明愛情短暫的現象。但是為什麼愛情這麼短暫呢?
我們還不能解釋。
所以,我們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識推測。
進化心理學家們,比如Fisher,就會覺得是因為「原始人類嬰兒3歲就能獨立了,進化上來看,愛情也就沒必要維持。」根據進化心理學的親代投資理論,那些為後代投資較多的一方在選擇配偶時較為挑剔,而那些為後代投資較少的一方在選擇配偶時更具有競爭性。所以同樣是一夜情,男性更偏愛,女性更謹慎。因為男生穿上褲子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了,而女性需要承擔受孕懷孕甚至母乳餵養的風險。哈特菲爾德甚至在大學裡做實驗驗證了這條理論,實驗結果顯示,75%的男性不會拒絕一夜情,而100%的女性會拒絕一夜情。而拒絕一夜情的那些男性大多數都是因為有事而無法赴約,比如第二天要考試。
不光是Fisher。斯騰伯格也解釋過為什麼愛情那麼的短暫。騰騰伯格認為,愛情=親密+激情+忠誠。因為激情如此的容易逝去,所以愛情便會那樣的短暫。
這些理論都從自己的角度很好的解釋了愛情為什麼如此的短暫。
但是Walster有不同的看法,他也觀察到了愛情的短暫,他沒有試圖用任何一個自己熟悉的理論去解釋。
他去研究愛情的本質,並且試圖得出結論。
Walster發現,浪漫的愛情包含了三個要素。幻想,新奇和喚起。
我們會美化我們剛認識的另一半,這是幻想,這種幻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的靠近現實。
北美所有的心理諮詢師們在解決那些性生活中遇到問題的夫妻的時候,這些諮詢師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夫妻的問題就是操膩了,換個人就可以完美的解決,但是我們的文化與社會規範不允許我們這麼去做。新伴侶總是能夠讓我們更激動,愛情的第一個親吻總是浪漫過之後的所有親吻。
喚起便是腦科學觀測到的現象,我們身體的激素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退去。當我們開始一段感情的時候,我們會分泌多巴胺,會分泌內啡肽,會分泌後葉催產素,這讓我們對我們的伴侶著迷,而這些激素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退去。
愛情,竟然這麼短暫。那我們為何不效仿我們的古人摒棄愛情呢。這要看你是如何定義愛情的了。如果你的愛情是激情,那這種激情終將失去,我們總有一天不會再為我們的伴侶瘋狂。但是如果你的愛情,是像大多數人的父母一樣,他們無話不說,他們攜手度過每一個人生的艱難時期,他們會因為對方生病而擔心著急,那麼愛情就是永恆的。不是嗎?以下為進化心理學的觀點如何使用教程。
-關於這篇文獻的作者Helen Fisher
特別找到了這個作者,竟然還有個人網站,http://www.helenfisher.com/,感興趣去看看。大概瀏覽了一下發現,Fisher真是窮盡一生致力於愛情和性的研究,文章,著作,視頻材料一大堆,光TED就請她去講了兩回(The brain in love Biology of the mind,感興趣的可以到Youtube看看)。她是一個生物人類學家,身兼機構和大學的多項研究,她的興趣點集中在幾個方面:性,愛情和婚姻的進化和未來發展;不同性別的大腦差異和人格是怎麼影響你和你的愛情的,都是聽起來非常關心人性的課題。最有意思的是...Fisher還是美國最大的婚戀網Match.com的科學顧問!這也是我比較欣賞國外研究者的地方,研究的東西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被後人作文獻引用的。
(上圖為Fisher本尊,圖片來自Youtube截圖)
(另:題主幫找到了國內的版本,鏈接如下:墜入愛河的大腦
心理學:探究幸福)-相關文獻的要點和解讀
1 由於Fisher是人類學家,所以她研究的一個基礎觀點是建立在進化心理學角度上,也就是:吸引機制進化到可以讓個體把他們的能量集中在少數的其他個體,從而能夠將能量傳遞並進行交配行為,而這是繁衍最重要的方面。
首先,我是比較認同進化心理學的觀點的,但要注意的是,進化論一定是建立在「大多數」生物都怎麼樣的基礎上,也就是「鍾型曲線」的中間的波峰,可是隨著人類發展的社會化,文明化,cultural化,獨立化...,越來越多的人是處在波谷的,也就是所謂的少數群體。大數據的價值是給大家一個參考,整個人類在一個什麼樣的進程中,將何去何從,但是具體到個人的話,這個數據的參考價值是不高的。尤其是心理方面,每個個體可能都遵從大數據的「傾向性」,但傾向並不等同於結果。
2 fMRI(腦成像)結果表明,愛情主要是動機系統,而非情緒系統。這二者的區分是:動機系統是能夠激發和指導行為來獲得一種特殊的生理需求來實現生存或者繁衍的目的,這個過程與多巴胺通路的活動聯繫甚密;而情緒系統就是一種感覺的狀態。
(在被試被測試看到另外一半的圖片時,這兩部分區域被激活,分別是the right ventral tegmental areathe right caudate nucleus,大量數據表明這些區域是作用於獎賞和動機過程的。)
結合上邊的大數據參考繼續講。那大數據的參考沒有實際作用么?當然有。只是你需要做的僅僅是參考而已,具體要如何實現是各有各的不同。好了,研究者告訴大家愛情的本質了,那我們是可以參考一下的。我們學習到的地方是,愛情的本質是一個,通俗點說,可通過獎懲機制(多巴胺分泌)來實現的過程。幸福的情侶或者夫妻一定是願意在這段感情中花心思的,而花心思這個過程就是在促進雙方多巴胺分泌的過程。比如男生經常在意女生的需求(別想歪。。),在適當的時候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滿足了這種需求,女生的需求得到滿足,多巴胺分泌,會給予男生非常愉悅的反饋,這就會促進男生這種行為的再次發生。愛情就是在這一來一往之間保持熱度的,一旦建立情侶關係就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了,不去為多巴胺的持續分泌花心思,愛情冷卻下來不是很正常么?
3 Fisher指出男女差異還有待研究,目前得到的一些結果已經老生常談:在出示異性性感部位的時候,男性顯示出更強的腦部活動;而在注意力,記憶和情緒這些方面,女性顯示出更強的腦部活動。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常說的,男性是視覺動物,女性是感性動物。
對於這個差異,我認為一定是存在的,但更需要討論的是我們怎麼去看待的問題。因為同時也存在女性更在意視覺刺激,而男性更忠於承諾和長相廝守。所以並非只要是對男朋友,就用視覺引誘這套,只要是對女朋友,就開啟甜言蜜語模式。而是說,你對於你和伴侶之間的差異有沒有足夠的意識和敏感度,這些數據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不要被所謂的規律,法則所束縛,不然你最終一定會成為這條進化規則中的犧牲品。
-真的有這樣的調查數據2012年,發表在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由 Stony Brook University and Harvey Mudd College的社會心理學家發起的調查研究表明,已婚的美國人中,有40%在結婚至少十年之後還與另一半處於熱戀中。即便是度過金婚的那些老年夫婦們,也仍有40%的女人和35%的男人的原話是「我們仍舊瘋狂地愛著」。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本來預期的是,長久的浪漫愛情只是少見的情況,但是他們驚訝地發現結果竟然是相反的。大家實在是聽多了狗血的愛情故事,所以對於愛情的預期都沒那麼有信心了。但大家看看身邊的人,那些已經穩定下來的,各有各的美好,但他們在找到the one之前肯定都是經歷了不少曲折,可這並不意味著愛情的定義應該被大打折扣了。說實話,沒有過去的經歷,好也好,壞也罷,哪能塑造成現在的你呢?
所以啊,研究結果歸研究結果,你參考下就好,自己的故事能有多長還是自己花心思好好寫吧。
「更多心理學解讀,多一點掌控感的人生,歡迎關注公眾號:Clarifymind」
參考文獻:Many married couples still "intensely in love", survey finds, NBC news.
Fisher, H. (2006). Romantic love: a mammalian brain system for mate choi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361, 2173–2186.
Fisher, H. (2005). Romantic love: an fMRI study of a neural mechanism for mate choice. 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493:58-62.
是時候獻上這篇文章了
--------------------------------------------------------------------------分割線
標題:「哦,醒醒吧姑娘,那隻不過是個crush。」——論英語文化中的"crush"
作者:劉瑜
英文里有個詞,叫crush。如果查字典,它會告訴你,這是「壓碎、碾碎、壓垮」的意思。後來我到了美國,才知道它作為名詞,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短暫地、熱烈地但又是羞澀地愛戀」。比如,「I had a crush on him」,就是「我曾經短暫地、熱烈地、但又羞澀地喜歡過他」。
Crush的意思,這麼長,這麼微妙,我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中文詞來翻譯。「心動」似乎是一個很接近的譯法,但是「心動」與「crush」相比,在感情烈度上更微弱、在時間上更持久,而且有點朝戀愛、婚姻那個方面夠的雄心。Crush則不同,它曇花一現,但是讓你神魂顛倒。
我覺得Crush是一個特別實用的辭彙。它之所以特別實用,是因為我意識到,其實人生體驗中的大多數「愛情」,是以「crush」的形式存在的。如果讓我掰著指頭數,我這30年來到底真正「愛」過多少個人,那恐怕也就是一……二……絕對不超過三個。但是如果讓我想想,自己曾經對多少人有過crush,那就多得,哎呀,反正我都不好意思數了。
愛情是一場肺結核,crush則是一場感冒。肺結核讓人元氣大傷,死裡逃生,感冒則只是讓你咳點嗽、打點噴嚏,但是它時不時就發作一次。
Crush一般來勢迅猛。初來乍到的時候,會讓你誤以為那就是愛情。它的爆發,一般是受了某個因素的突然蠱惑,導致你開始鬼迷心竅。比如,你就是喜歡某個人長得好看,帥得讓你流口水。比如某個人說話的方式讓你特別舒服。比如你在網上看了某個人的一篇文章,你覺得,寫得真好啊,我必須認識他,我們之間必須發生點什麼。有的時候,crush的原因小到莫名其妙。可能僅僅因為一個男人的手長得特別好看,而那天他用那雙手給你夾菜來著,你就會喜歡他三天。還可能因為一個男人笑起來的神態特別孩子氣,你整整一個星期都無法忘記那個表情。
但是開始時,你不知道那只是三天、一個星期的crush,你捧著自己「怦怦」跳動的心,想,他真好,真是無與倫比,真是我找了一輩子的人啊。
然後你開始幻想。有那麼一段時間,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星期,你活得騰雲駕霧。你幻想他來看你。你幻想你們走在大街上,過馬路的時候,他拉住你的手,然後不肯放開。你幻想你們呆在房間里,換了三百八十種擁抱的姿勢,卻還是沒有把要跟對方講的話說完。
等你把該幻想的幻想完畢之後,這個crush的也就燃油耗盡了。
Crush和愛的區別就在於,那份幻想還來不及變成行動,它就已經煙消雲散。它之所以沒有轉化成行動,也許是因為你很羞澀,不好意思表達,然後一不小心就錯過了這個人。也許是因為你們沒有「發展」的機會,時間或者空間的距離,讓那份「心動」慢慢因為缺氧而窒息。也許是因為等到對方走得更近,你看清他的全部,他身上那個「亮點」慢慢被他的其他缺點稀釋,以至於那份感情還來不及升華,就已經腐朽了下去。
愛情它是個小動物,要撫養它長大,需要每天給它好吃好喝,沒有點點滴滴行動的「餵養」,crush就那麼曇花一現,然後凋零了下去。
對方可能甚至不知道你曾經「短暫、熱烈而羞澀地愛戀」過他,你自己事後可能都不承認或者不相信自己曾經「短暫、熱烈而羞澀地愛戀」過他,但是,的確有過那麼一小段時間,因為這個人,你心花怒放。你七竅生煙六親不認五迷三倒。你擺脫了地球吸引力而在幻覺里展翅翱翔。
Crush是速朽的。它的殘酷和優美,都在於此。
當crush試圖從一個火花變成一個種子,在現實中生根發芽時,種種「計較」開始出現:哎呀,其實他好像挺尖刻的……「事業」不怎麼樣……他還挺花心的……長得也不是那麼好……然後「責任」啊、「道德」啊、「家庭」啊,世俗的一切噪音,開始打著「愛情」的名義,潛入crush,把它從一聲明亮的口哨腐蝕成一個拖沓的肥皂劇。
糟糕的是,人們總是把crush誤以為是愛情,敗壞那份幻想的輕盈。人們迫不及待地要從那瞬間的光亮中,拉扯出一大段沉重的故事,最後被這沉重淹沒,深陷泥沼、積重難返。
然而閃電怎麼可能被固定住呢?C說,面對有些可能性,轉過身去,是個美麗的錯誤,但是迎上前去,則是一個愚蠢的錯誤。
所以當crush來臨的時候,放縱它,但無需試圖抓住它,把它的頭強行按到愛情的糧草當中去。你可以托著下巴,設計那些明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的每一個細節:與自己辯論下一次見到他時該穿的衣服、該說的話、該問的問題、該有的眼神,與此同時,你深深地知道其實下個月,你就會將他忘記。你迷戀這份幻想,但也停留在這份幻想。你看著手中的那根火柴,那麼短,慢慢地燒到了指尖,然後熄滅。熄滅之後,你心存感激,為無邊黑暗裡短暫然而鮮艷的那點火焰。
---------------------------------------------------------------------分割線
有時候你以為是愛情來臨,其實不過是一瞬間的crush。
如果僅僅靠新鮮感維持,有的人只能維持一到兩年,有的三個月,甚至更短,一個星期。
所以當你問我「愛情只有18個月」這個理論適用於男生還是女生,我想說那可能並不是愛情,只是你以為那是愛情而已。
再次謝邀請。我拖延症犯了,今天才來好好寫,雖然這個話題關注度不高,但是我還是很願意寫一下,也是給自己一點提醒。
我認為愛情無非是化學反應。
而所謂化學反應,就是你自身分泌的一些激素。
首先,苯基乙胺(phenylethylamine), 一種神經興奮劑,讓你來電的感覺,臉紅出汗。
再來,多巴胺(dopamine),它讓你有歡喜感,有緩解緊張抑鬱作用。一般認為擁抱時那種安全感滿足感就是和他相關。
又要心跳了,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會引起血壓心率和血糖增高,所謂心跳的感覺就是它起作用。這是愛情很重要的一部分,讓你意亂情迷哈哈。但是我們的身體是很牛的,身體會檢測發現這個激素水平太高,然後幫你調節到正常水平。那個時候,你就「不愛了」。這個過程要視個體和環境差別,這些愛情激素濃度高峰可以持續6個月到4年左右,平均不到30個月(2.5年)。
為什麼會有男人無法3年都一如既往對女伴好這種說法?其實女人也沒有辦法一成不變的。分泌那些激素的時候人是盲目的,所以總說愛情使人傻,很多「對你好」並不是他的一貫習慣,而是愛的傻了想要表現自己,表達更多愛。但是一旦激素褪去,人會恢復理智,恢復正常習慣,並且根據對對方的了解做出調整。比如說,我和男朋友剛在一起那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主動幫他熨燙襯衫,時間久了我發現他穿上襯衫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袖子摞起來,我便開始偷懶,只熨燙除袖子的其他部位,還教會了他自己熨燙,哈哈。這麼說我也是沒有以前那樣對他好了呢。
那麼,是不是愛情都熬不過時間?
其實是。
但是,愛情過後我們需要內啡肽(endorphin)來填補激情。它可以降低焦慮,讓我們有安逸溫暖親密平靜的感覺。這種溫馨的感覺是會讓人上癮的。通常這個情況下就是步入婚姻了。所謂愛情的長久就是在以上那些愛情激情激素消退前分泌出了足夠多的內啡肽。
有些人沒有辦法得到充分的內啡肽讓自己安定下來,所以要愛了分分了愛,結婚了也要婚外戀。這些人,其實是病了,呵呵。
還有一種是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vasopressin),是對忠心和貞操產生作用的物質。就如同注射了它的動物會更對伴侶有佔有慾,尤指sex方面。人類需要它,需要安全可靠的伴侶,可能是因為懷胎過程過長,子女成長過慢,穩定的關係才有助於人類的安全成長和延續。我曾經說愛情是化學反應和倫理道德的結合,現在想來似乎忠誠也不盡然是倫理道德。
總之呢,苯基乙胺讓我們墜入愛河,多巴胺傳遞歡愉,去甲腎上腺素讓戀愛的人心動,內啡肽讓雙方持久安穩快樂,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控制愛情忠誠度。
我覺得最好的愛情就是每一步都不錯過,每個激素都分泌了,並且雙方基本同步。升華至親情後偶爾一些愛情激素又被激發,這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戀愛25年後還未泯滅的愛情。
題主說的男女差異我能理解,但是我覺得愛情這事兒不分男女,都長不了,關鍵在於能否分泌穩定激素。男人對女人的「好」讓女人有安穩依附感,女人保持提升自己本身,讓男人多一點心動,雙方保持親密關係以達到快樂和忠誠。
Reference
Moon 2011, "五種愛情的激素:多巴胺、內啡肽等", 心靈咖啡,assessed 08/2015
——————————————————分————裂————了——————————————
謝邀。
我留個坑這周末好好寫。
愛情,你把它當成生理現象還是哲學問題
圖為今年參加朋友婚禮時拍的桌上的花,當時我就在想,在一起六七年決定結婚,愛情因素佔多少比重。
謝邀,這個問題我還是蠻感興趣的。讀研的時候研究擇偶,看了不少進化心理學的文獻,不得不說進化心理學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的視角去解讀人類的行為。從進化視角出發,愛情只是維繫種族延續的同盟產生的「附屬產品」,當下一代長成,盟約就可能失效。現實中確實還有這樣的婚姻,但是還有許多婚姻並非如此,丁克家庭就是一個可以證偽的例子。進化心理學的研究越來越多,卻依然有很多人類特有的行為無法解釋,所以進化理論只是一種嘗試解釋人類行為的假說,與其他學科一樣為我們提供多樣化的視角來研究人類。
關於愛情,這個詞各個學科都可能會有一個基於自己學科的操作定義,所以愛情究竟能持續多久還得看你是如何定義愛情的。我簡單看了一遍上面的視頻,觀察到視頻中的文獻提到了5羥色胺和腦電激活的部位,可見研究中對「愛情」的操作定義是藉助於生理指標的。所以即便研究結果能反覆被證實,也只能說明愛情經過「三年」後雙方的某些生理指標與最初墜入愛河的時候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愛情究竟能持續多久,想要進行論證除了操作定義之外恐怕還需要界定許多其他的變數。最近剛好在看依戀與親密關係的一些研究,這就又是心理學界研究愛情的另一個視角了。所以,究竟哪一種視角和解釋更吸引你呢?這可能與你當下的狀態有些關聯。
借用我喜歡的一位進化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David Buss的一本書上一句話(這本書剛好在手邊,容我翻一翻),「當兩個人初墜愛河時,他們的心中愛火正燃,激情奔放。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依然愛著對方,但卻是以另外一種方式——溫情款款且相互信賴。」 當然,這也是與我自己當下狀態比較契合的一種解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我真是作死,搜了Marazziti的文章,就是題主提到的圖片中的那位
MARAZZITI, H., S., ROSSI, CASSANO, G., B. (2000). Alteration of the platelet serotonin transporter in romantic lov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30(1), 241-2.
注意,雖然百度學術顯示是2000年的,但是文獻本身的頁眉標記著1999(貌似是百度學術的問題
結論是戀愛的人的血小板5-HT載體(platelet 5-HT transporter)和強迫症患者類似
而且,研究中戀愛的人群是17女3男
哎呦好像有點不正確了
再來:強迫症問卷上戀愛的人得分8,強迫症的人得分19,一般單身狗(?)得分2
順著這篇還有:
De, B. A., van Buel, E. M., Ter Horst, G. J. (2012). Love is more than just a kiss: a neurob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ove and affection. Neuroscience, 201(1), 114.
Schneiderman, I., Zagoorysharon, O., Leckman, J. F., Feldman, R. (2012). Oxytocin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romantic attachment: relations to couples』 interactive reciprocity.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37(8), 1277-1285.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你哪隻眼睛看到愛情時間在18個月?
難道說,我看了假文獻?!
我又去找了一下:
Sprecher, S., Regan, P. C. (1998). Passionate and companionate love in courting and young married couples. Sociological Inquiry, 68(68), 163-185.
此文講述了性和愛的故事
Passionate love,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companionate love, was hypothesized (1) to be sexualized, (2)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ten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3) to declin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se hypotheses were tested 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197 coupl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ourtship process and transition to marriage. Suppor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and third hypotheses; however, little support was found for the second. The degree to which passionate and companionate love were related to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were also examined. Passionate and companionate love were associated with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although companionate love was more highly associated than passionate love with satisfaction
具體點:女性的激情隨時間減少,r=-0.19;男性是-0.13
嗯,不錯不錯,女性的達到顯著性水平了,可以拿去發表
好了,時間?作者丟了一句話:
couples had been together for an average of 32 months (median of 22 months
哎,不是18個月,報道有問題啊
那麼,這個結果是穩定的嗎?
Graham, J. M. (2011). Measuring lov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8(6), 748-771.
元分析來了——
元分析按照1515人(加權後)來估計相關係數,平均時長6年(SD=6),比題目中的一兩個研究應該更可信
作者借用了一個概念: romantic obsession 強迫性的愛戀?(貌似有點矯情?
看:
romantic obsession,和時間的相關是-0.278,符合預期的方向
注意,這不是追蹤研究,所以你不知道是人和人的差異,還是時間改變從而隨機的影響這些關係
不過也是有用的
拿來預測一下滿意度
哦?romantic obsession和滿意度是負相關?
我本以為,激情淡了,滿意度也會減少
現在你告訴我,變淡的不是激情,是強迫性成分
還沒有完,你還跟我說強迫性成分對於滿意度是有負面作用的
如此說來,不是越來越沒有激情了,而是越來越不zuo了
你們又會反駁:不對啊
好吧,其實上一則已經達到了我的目的:即想用進化心理學解釋6年之內的關係是很難的
你要是把時間拉得無限長,當然可以找到下降的時候咯
2791人調查
Adolescents (12–17 years) reported lower levels of all love components compared to young adults (18–30 years). Late adults (50+) reported lower levels of passion and intimacy
Sumter, S. R., Valkenburg, P. M., Peter, J. (2013). Perceptions of love across the lifespan: differences in passion, intimacy, and commi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37(5), 417-427.
激情的性別差異效應量在0.007,你想看就去看好了;只有這種超大樣本的研究,才會把小於0.01的效應量放上來,放在其他地方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
ps 這些研究都不談收入,有意義嗎?
斯騰博格提出了愛情三元論,題主的那本參考資料就是他寫的,他當然要為自己辯護,把一個觀點一站到底也是種業內規則嘛,雖然我認為他並沒有看懂Marazziti(1999)的時間
以上
只適用於別人。
雖然理科生思維的確讓我一直以來都對進化心理學的推理十分欽佩,並且其他答主的分析也都足夠詳盡(沒能堅持看完不好意思),但是進化心理學也只是提出了戀愛愛情心理上的現象的一些解釋和可能。
但是心理是十分複雜的,愛情更加是,實際情況下社會環境,文化熏陶,家庭教育,宗教信仰等等,都會有十分巨大的影響。我覺得只能說,我們能用進化心理學來分析一些人的行為,給予解釋。但是什麼「男愛女,主要是相貌(判斷生育能力),女愛男,主要看是否願意對她付出(資源的獨佔)。」「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愛情只有1.5-3年」,這些完全無視文化教育信仰的結論,堅決反對。
而我更加擔心的是,許多人由於進化心理學,給了自己理由借口,或者說分析愛情的學科,由於其廣泛傳播,會不會影響了許多人的愛情觀。我還是相信,有人是對這樣不浪漫現實的結論答案表示不服的,而心中有信仰至少能更接近心理更加美好的景象吧。
所以無法說適用於男還是女,可能只適用於愛情真的只有18個月的人的自我安慰吧。祝福大家都別覺得適用於自己。
以上謝邀,不知道,我從來沒談過那麼久(嚴肅臉)。。。
最近好忙,所以先不翻以前的筆記或者查新文獻了。。。似乎之前有人做過情侶的催產素水平隨著關係延續所發生的變化,應該就是前兩年還有文章提過。雖然具體結果不記得了,但是似乎也就是這個數量級(大霧,就是說反正也就是一年半載啥的)。。。不過催產素這個東西性別差異有點兒明顯(即使被試內前後測匹配一下啥的),把單獨這玩意的變化推廣成愛情也不大妥當,算是一點佐證吧。。。
最後其實我真的不知道愛情是個啥,maybe it"s just your illusion。。。
BBC紀錄片性別的秘密是這麼解釋的:當男女陷入熱戀時,大腦中用來進行可靠評價的區域就自動停止活動了,在這段時期的他們眼中自己的伴侶是完美的。然而這的確最多只能持續兩到三年。
與題主所提到的紀錄片不同的是,這部紀錄片中的科學家稱這段時期為迷戀期,而真愛恰恰是在迷戀結束後才開始的。
那麼擺脫迷戀的真愛是什麼樣子的呢?
專註狗糧三百年(??ω??)??
早就過了18個月 感覺比以前好啊
謝邀~第一次被人邀請回答問題,對於我這種在知乎里的沙子來說,受寵若驚!
很抱歉,本人迄今為止沒有完整的戀愛經驗(通俗的說就是沒有過女朋友)
所以以下回答,純屬本人臆測而已!
個人認為18個月,失去的只是新鮮感而已,新鮮感並不等於愛情。
先表明立場:我不相信愛情會存在很久,因為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吸引兩個人在一起的動力,本質上是對方的某個特質對你充滿吸引力,或者是才氣,或者是處事過程中的那種從容,又或是面對變故時的冷靜等等。
兩個人因為某種原因走到一起,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原本在你眼中閃著光的他也有讓你難以接受的一面!此時,也許有的人會選擇離開,有的人會選擇堅持去接受,無論那種他們的選擇並無過錯。
兩個人走下去更多的是責任與習慣,也許身邊人有你難以忍受的惡習,但是很不幸的是,小孩子才會分對錯,大人只會權衡利弊。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權衡走下去的利弊得失,說到這一點不是我冷血、現實,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而已。
兩個人從相遇到相知是個不太的過程,這一點答主切身體會,也許遇到一個人,這個人可能是你擦肩而過的路人,也許是茫茫網路的一個ID,也許是同窗好友,也許是同事。。。總之,生活中肯定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帶給你不同的生活方式,讓你認識不同的生活狀態,讓你得到啟發,讓你領悟不同的人生。但是,他們中99.99%的人不適合相守一生。
支撐兩個人相守一生的是彼此的責任心與習慣!
因為責任心,認真對彼此的今天,謹慎思考兩個人的明天,一起攜手創造你我的未來!
因為責任心,我要對這個願意在美好年華對我不離不棄的女人負責,她將最美好的時光放在我身上,我就有責任讓她的美好時光更長久。這無關愛情。說了很久,好像沒說到正題,其實我想說:依我愚見,我不相信也不憧憬愛情,我只願意在有生之年認認真真的對待那個願意跟我相守的女人。
謝邀。在之前的一個回答中用生物學角度來說,為什麼女生身高平均低於男生?謝謝 - 回眸一笑的回答,提到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這個和愛情的產生有一些關聯,可以參考。
首先再要強調一下,用進化心理學的方法去解釋很多現象,更多的是抓住一些主幹來進行推導,因為各種現象的產生都可能由多種原因產生,甚至很多可能只是一些偶然因素造成了進化路上的蝴蝶效應,什麼事情都要用進化來解釋,也難免有很多漏洞,這也是達爾文的進化論至今還有不少人反對的原因了。
那麼試著回答一些愛情為什麼只有18個月這個問題,那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分解成幾步來看,為什麼人類會產生愛情,有愛情到底比沒有愛情有什麼優勢,這個問題能夠說清楚的話,那麼下一步再是這個愛情為什麼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百度上是這麼解釋愛情的:生物學的解釋:通過進化的力量主導,通過激素起作用,伴隨「愛情激素」的分泌產生性慾和一系列化學反應的生物程序。
讓我們假設到了愛情出現前後的那個階段,我們通常認為人類是從猴子變來,那人類擺脫猴子猩猩的生活方式選擇了一條新的進化線路,那我們看看目前猴子猩猩這種小群落生活的方式,似乎看起來應該沒有什麼愛情存在吧(沒去考證過,或許有新的證據證明有),但從實際情況分析,猩猩猴子在叢林中生活,最關鍵的吃吃喝喝都是直接採摘就完成了,而且沒有太大的壓力,單個個體似乎就能完成,愛情的產生配對的產生似乎對個體更好的生存下來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愛情或者說一對一的穩定配偶關係作用不是特別大。
當原始人類告別叢林走向開闊地帶,開始直立行走解放雙手開始,我們的祖先進入了新的時代,開始利用工具,積累知識,慢慢開始群落中有分工,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作用越來越弱化了,集體的優勢在生存中在和不同部落的競爭中體現了優勢,而要保證集體的團隊保證每個個體基本的生存權生育權都很重要,所以一對一的配對結構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單位基礎,對於沒有法律強制措施的基礎的情況下,只能靠腦子的自我約束了,所以如果那個群落出現了類似愛情的東西能夠保證部落里的一個一個小家的穩定,這個優勢還是非常大的。另外人類由於走得是少而精的路線,每個子女的成長從弱小到強大從無法獨立到成熟這個過程是所有生物中最長的,有個穩定的家庭基礎對於子女更健康成長過去經驗的傳承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穩定的家庭結構下的後代會更有競爭力,就這樣長久的歷史把這一點點的優勢一點點的積累一點點把愛情的種子刻在了人類的DNA序列中了。
至於愛情為什麼會只有很短的時間,題目里提到了一個解釋,原始人類的嬰兒3歲就能獨立了,這個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解釋了,在愛情的保質期內,已經能夠產生後代並且讓後代能夠獨立生存下去,3年的愛情的基因已經足夠了,原始人類平均壽命大概也只有10幾歲,所以有可能愛情的壽命真的只要3年就足夠了。換一種情況來看,因為原始社會環境惡劣,人類的生存能力並不是那麼強,男性外出狩獵或者和其他部落鬥爭或者一些疾病夭折的概率是很高的,所以如果愛情一旦產生就是終身的話,這樣配偶中少了一個另一個沉迷其中,顯然對尋找新的配偶是非常不利的,愛情只存在一段時期對於這種家庭重組是有好處的,對於整個群體的繁衍自然也是非常大的好處。這種長情的基因有可能因為配偶死亡之後無法釋懷接下去就不可能有新的配偶,如果在這之前沒有後代那這種基因就無法傳承下去,所以漫漫歷史長河總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讓這種長情基因失去傳下去的機會,相對來說短情基因比長情基因就有優勢了,會有更大的概率傳承下去。
解釋了以上愛情為什麼產生的,長情和短情想比的劣勢,就能比較好的解釋問題了,當然所有的一切都也只是基於進化理論的一種解釋,不完全代表個人立場,大家看看了解下即可~~謝邀!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愛情確實是短暫的。只是要維持這個愛的感覺,需要雙方一起去努力。隨著生活的變化,生子,家庭變遷,社會變遷等,我們的關注點也會有變化。特別是生了孩子後,我們的注意力又會移出很多,這個時候也是很多人鬧矛盾的時候。那麼如何維持這個愛的感覺,確實需要彼此的努力。
就如同你說的付出,這個付出也是大家期望獲得的。 如果生活中沒有情感,實際上也是很難維持的,人類必竟是以情感為基礎的,而不僅僅是繁育後代。
這也許只是我的個人認為,也可能不太詳盡。對不起啊,這個邀請我看到很久了,可惜我不會。
我看的積極心理學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
18個月就是愛情的保質期,其實我不認同的,可是也沒啥有力的證據反駁,好吧其實有的,就是我懶得翻筆記了。謝邀!
愛情的最大敵人是懷孕。
不信的話,假裝懷孕,試探一下你男朋友的反應就知道了。
所謂愛情,在我們搞動物研究的人來看,就是發情期時,交配的前戲。
求愛即:請求性交的儀式/遊戲。
愛情的本質在於相互不了解時的想像;一旦現實性的長期相處,就無法存在。
很多動物是要經過如複雜的舞蹈儀式,還有追逐嬉戲才能刺激雌性排卵,進入正常的交配與受孕。
雌性動物一旦受孕,興趣會立即由雄性轉入自己腹內的小BABY.
人類也不例外。
越是對浪漫愛情充滿追求的純情男,也往往是潔癖強大,對女性氣味的一絲一毫的變化都非常敏感。
婚姻女人不注意打扮,比如有體臭或口臭;或者因性交不潔,下體有異味;還有懷孕時特有的體味,都會導致追求愛情的純潔男在婚後痛苦到心碎,哭暈在廁所。
為了追求愛情,唯一的途徑是出軌,找小三了~~
人類女性一旦受孕,受本能驅使會關注胎兒→嬰兒,遠遠多於男性。無論圍產期,還是產仔之後,有相當數量的女性會拒絕男性的求愛。
而且孕婦還會發胖,臉上長斑,身上有異味,生活變邋遢,再加上內分泌的劇烈變化,性情變得愈發喜怒無常,再加上婆媳矛盾加劇之類,很容易極劇增加老公的惡感〖婚前愈浪漫,惡感越強烈〗,導致婚姻生活不僅變成愛情の墳墓,還是人間の活地獄,令人生不如死。
總之,
懷孕、哺乳是愛情最大的敵人。
這就是為什麼在婚後前兩年,婚姻特別容易出問題。
因此,
〖愛情只有十八個月〗的真實意思是——在性不滿的前提下,人類,尤其是人類的雄性,對雌性最多只能維持一年半的忠貞度。
傳統上,在女性懷孕、哺乳的這段日子裡,女性傾向於拒絕男性的求愛,大多數 男性只好跑到廁所一邊哭著愛情的幻滅,一邊打手槍到手軟;
以因為目前即時通訊過於發達,婚外的愛情更容易獲取,
因此,
更多的或越來越多的男性,在這段時間會外出尋找更多的慰籍。
導致現代婚姻越發不穩定。
這個問題在我身上來說是適合男人的哦,和男朋友各種好,見了家長,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準備結婚了,然後突然分了手。分手的時候後,剛剛好一年半。
我覺得很奇怪。雖然視頻里的節目演的言之鑿鑿。但是那都是已經所謂「愛上的」的狀態,然後才有的推測。而不是解釋「愛上的」的哪種狀態。
所以,其實愛情這件事情本身就很神奇。。。
男人是一灘肉,女人是一灘肉,相互就愛上了,他們只是互相愛上了一塊肉而已。
假如只是身材相愛的話,那未成年人之間的早戀呢?
謝邀@了釕
您的提問不屬於我的專業領域,我僅憑經驗之談做不到給您提供科學可信的答案,對我所擁有的朋友圈樣本數總和來言,也不符合求得科學結論的要求。只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僅提供個人經驗以供參考。
括弧外為關係持續時間,括弧內為女方愛情持續時間,標註「男方結束」說明戀情被迫中止,女方愛情仍有發展潛力。
1. 16(15)女方結束
2. 15(15)男方結束
3. 19(15)女方結束
4. 4(4) 男方結束
事實上,朋友中將女方愛情持續時間持續得比男方更長的大有人在,而部分男方(例如ex)平均愛情時間只在三個月左右。
年齡段不同,財富狀況不同,數據也一定不同,還是需要大數據的研究和分析。
推薦閱讀:
※男女交談中發生爭執,被女生說「幼稚」,如何處理最為妥當?
※為什麼有些女生從未談過戀愛?
※女生怎樣由丑變美?
※男人真的喜歡一個姑娘,自己已婚不能給她未來,還會非常想佔有她的第一次嗎?
※當一個女生回答說「隨便」的時候,她其實是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