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沒有經典的雙贏的案例?


額,謝邀。
「雙贏」應該是博弈論裡面的辭彙吧,在博弈論中,雙贏屬於」非零和博弈」,而其相反方向「零和博弈」代表就是」囚徒困境"了,但是「非零和博弈」屬於「非合作博弈論」的範疇,在這個範疇中,博弈雙方不共通信息,沒有協調合作,所以「雙贏」局面並不一定出現。
但是在歷史上,雙贏局面是非常常見的,可以說,所有穩定的秩序,制度,規則,以及非單方面的協議,貿易,外交行為,都是多方共同得利的條件,都可以說雙贏局面,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歷史上,大家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還是主流,雖然戰爭和對抗貫徹歷史的全過程吧,但是在雙方可以合作的時候很多人還是願意合作的,而且願意妥協以獲得共贏局面,因為長期的戰爭、對抗,如果不是一方絕對優勢壓倒對方能夠快速取得勝利,其付出與回報在短時間內還是不成正比的,這點古人並不比我們笨。

2,歷史中很多趨勢並非一次就能顯現出來的,大多數的秩序、制度、規則是在長時間的嘗試中一點點的成型並且改進的,在這個過程中,參與這各方都在努力的尋求自己的利益,而最終得到的一個較為穩定的結果其實就是各方合作與妥協的產物,必然是一個共贏的結果。

如果以典型的歷史事件來說,我覺得春秋和漢末兩次「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算是了,雖然在表面上,是一個強大的諸侯控制了天子,似乎是諸侯得利,但是就當是局勢而言,天子也是有好處的。
比如齊侯挾持周天子,以當是周天子的勢力,如果不依附於齊侯,不但沒有人把他放在眼裡,恐怕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照料,乞食於諸侯在春秋也不是沒有。
而漢獻帝時則更明顯,曹操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個絕對是有道理的。


澶淵之盟。

時遼軍南下,宋庭危急。起初雖互有勝負,但形勢於宋不利。在宋軍射殺遼先鋒、真宗督戰後,兩軍士氣出現逆轉。隨後雙方干戈化玉帛,經談判,結為兄弟之國,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永息刀兵。此後一個多世紀,南北之間交流頻繁、幾無戰事。

至於宋輸的歲幣,其一,實際數量極少(不抵用兵費用的百分之一二),其二,實現和平後,大都在遼宋邊境貿易中又重歸於宋。(本段可參見維基百科--澶淵之盟)

擯棄傳統中原王朝「大一統」觀念,從現代國際政治角度觀察,這份條約顯然是一個雙贏的典範之作。因為,實力上看,雙方均無完勝把握,戰爭發生並持續,於民心、軍事、經濟等方面均是百害而無一利。

突然想到,900年後,西太后向全世界宣戰。。。。終落得偷雞蝕米身死國滅


儒家與皇權。


杯酒釋兵權


雙贏肯定是有的,比如戰國時的「將相和」,比如北宋時的「澶淵之盟」,再比如明朝時與蒙古的「俺答封貢」~~


佛教的進入中國就完全是個雙贏的結局:不管是和儒、道或者是皇權
看看同樣進入中國的景教、拜火教等


中國的雙贏基本上是指A和B聯合起來把C幹掉了,我們說a和b雙贏了。比如前面說的儒家和皇權雙贏了,把老百姓幹掉了


蘋果和富士康


赤壁之戰、


姜子牙釣魚。和周文王


宋江算嗎


我很想說信託和地產公司

很客觀沒有黑的意思。至於怎麼理解我就沒辦法了。


推薦閱讀:

身邊的人要不嫁了有錢人,要不本身就有錢,而自己老公卻是窮小子,如何使自己不受影響,安心過自己小日子?
明明有實力,可是一到重要的比賽或考試往往會發揮失常,這種心態要怎麼調整?
阿宅怎麼接受自己年齡的增大?
我沒法去尊重我的上司,我要怎麼辦?
為什麼我聽得懂數學課 考試卻那麼差?

TAG:價值觀 | 社會學 | 心態 | 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