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則上說,富人為什麼要幫助窮人?

各國都有各種各樣的扶貧政策與慈善,有的是一國之內的,有的是跨國之間的。從原則上說,為什麼要這麼做?是因為如果窮人過不好,富人也過不好,所以為了活得更好,所以富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錢來補貼窮人?還是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富人們良心發現,因此他們覺得應該幫助窮人過上和自己一樣的生活?


很簡單,如果國家政策和富人不幫助窮人,窮人窘迫到某個地步之後只會做一件事——革命


貧富差距有兩種
1)有產者和更有產者,
2)無產者和有產者。

另外財富的本質不是黃金、也不是紙幣,財富的本質是社會活動產岀的所有權。

「金礦」的故事和社會革命,,貨幣與財富的關係,以及財富的本質。
對現代社會而言沒有無用之人,即便是一個乞丐也會對經濟有其貢獻。


原題似乎問的是原則上....? 但目前答案貌似沒說到原則...?

原則上,在無知之幕下,社會會選擇一個幸運者向不幸者分享財富的制度,因為這樣無可避免的經濟和社會的不平等才具有合理性(justified)。
我們先看這個原則是如何產生的。根據john rawl的《正義論》,社會選擇正義原則的程序是這樣的:首先有個初始狀態,在初始狀態下大家會根據自己的利益討論並達成一致,選出公認的正義原則。這個初始狀態就是無知之幕,即在初始狀態下,每個人都不知道在社會中他/她的位置以及他/她本身的才幹,因為這樣才可以保證選擇是不具有偏見的。這些原則可分為很多類,而題目中出現的屬於社會資源分配的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由於每個人在無知之幕下都不清楚自己是百萬富翁還是流浪漢,大家指望的都是正義中的公平 (justice as fairness)。在正義論中,john rawl說資源的不平等只有當大家都從中受益時才有合理性。因為一個百萬富翁的錢並不是完全和他自己相關(通過奮鬥得成),而很多和他的智商,整個社會背景等等相關,而天才和這些社會背景其實都是理應公有的,所以這種不平等其實是不正義的。但這種不平等又肯定存在,那讓他合理的方式就是讓幸運的少數人把一部分財富給不幸者分享。這樣實現了正義,因為在初始狀態的無知之幕下,大家會自然地選擇這種正義地原則。

相關鏈接:
Distributive justice

鄙人語文太渣。。。貌似說的不是很清楚...?


貼一篇《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的文字,私以為還是有些道理的。
——————————————————————————————————————————————————————————————————————————————
1. 一個人幫你的前提是,他在心理上要幫自己
要獲得某個具有一定權力或資源的人相助,找准他過去的自我和他對自我的態度非常關鍵!
有位美國資深勵志達人編了這樣一個老套得讓人想嘔吐的故事。
三個人一起去一家公司應聘一個高薪崗位。我們姑且叫他們為A,B,C。這三位哥們躊躇滿志,志在必得。這能夠理解,作為資本主義的忠實粉絲,獲得了這麼一個管理職位,中產階級的幸福生活離他們就不遠了。
當然,以作者有限的想像能力,絕對不會說,這家公司像我國福建某縣財政局那樣,在招聘中天才地提出了「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畢業生,獲得國外學士學位」這樣的條件限制。面試是老總親自出馬,並最終拍板敲定。這什麼意思?完全是在強烈地暗示:老總不僅僅是公司老闆這樣的角色,他還是一個有私人情感、私人偏好的人,所以,你在他的私人情感、私人偏好上搞定他,職位也就搞定了。
老總出馬,當然不會玩那些摔一張紙在地面上,看應聘者有沒有撿起來這類勵志達人們已經編濫、編臭的小伎倆,更沒有考應聘者的性能力,以防他們在以後包二奶、養情婦,或染指老闆辦公室里穿著西裝套裙進進出出的秘書。他是嚴肅的。但是,他有一個怪毛病,沒有出一堆問題去考應聘者,而是請他們陳述,他們有何德何能可以勝任那個崗位。
書里說,A和B在老總面前,滔滔不絕地論證自己的學歷、職業經驗、智力、性格等,完全符合職位要求,似乎這個職位天生就是為他們的存在而設的,老總不給他們,簡直沒有天理。
而C則不一樣。一開始,他並沒有大談特談自己在能力上是多麼厲害,而是痛陳無產階級子女的苦難史,尤其是他沒錢讀大學,在餐館裡一邊打工一邊自學的經歷。他就差背出孟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這篇經典勵志文了。隨後,他話鋒一轉,變得無比自信,向老總表明,把這個職位拿給他,絕對沒錯。
你能想像職位最後是誰摘到手嗎?從以上描述中,你馬上就會想到,是C!
故事的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在能力難較高下的情況下,一個人在競爭中有利的武器就是刺激起對方的情感。他說,C早有預謀,他早就打探聽清楚了老總原來的經歷,也是曾經苦大仇深,在餐館裡刷過盤子。自然,C的遭遇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讓老總看到了當年自己的影子,產生了好感,於是決定幫他。而A和B說的都是任何一個人可能都具有的東西,看不出他們獨特的「自我」在哪兒,既然如此,他們怎麼可能讓人印象深刻?
我佩服這位勵志達人,真會編故事。不過,我要糾正他的觀點,老總絕對不是幫C,而是在幫自己!
作為補充對照,下面我要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年我有一個朋友,雖然學的是理工科,但非常熱愛哲學。放在今天,可以稱之為「民間哲學家」了。你可以想像,在一個全民淺薄、極度拜金的時代,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被俗人們羞辱?嘲弄圍攻有點思想的人,從來就是某些人民群眾的「光榮傳統」。
不過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進了一家公司,在同事面前毫無顧忌地聊哲學。
虛榮心會害人的。不久他就發現,曾經對他很欣賞的老總開始變了臉色,偶爾還有語言上的攻擊,比如嘲笑他是「哲學家」。最後,最具優勢的他在技術主管職位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我朋友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沮喪地向我求教。
搞清楚他的老總當年是學哲學的之後,我沉痛地向他正式宣告:只要你還待在這家公司,只要這個老總還在一天,你的發展就死定了。你的確沒有得罪過他,但你熱愛哲學的自我本身就是在得罪老總,這是最大的得罪!
我猜都猜得到,他老總當年在學哲學時,一定狂熱過,完全以哲學中的那種思維和價值理念來看待現實世界。但是,很快栽了跟頭。於是,為了爬上去,他必須信奉利益追逐的那一套(好像人們也叫它「哲學」),並以全盤否定那個「哲學」的自我,罵它「傻叉」作為利益爭奪的資格許可。
時隔多年後,當我的朋友以一副「哲學」的樣子出現時,無異於當年的老總的復活。老總一眼就從我朋友身上認出了當年的自己,正如在勵志達人編的那個故事中,面試的老總從C身上認出了當年的自己一樣!
但是,C可以藉助這一點,進入中產階級的美麗新世界,而我的朋友卻完全是在找死。
為什麼?
原因在於,我朋友的那個老總為了利益而殺死當年的自我時,會有一種負罪感。為了消除這種負罪感,他就必須恨當年的自我,以此在心理上說服自己,這樣選擇是正確的。但同時,在心理上,既然利益的獲得只有殺死當年的自我才能得到,那麼「他」的復活對於他的利益就始終是一個噩夢般的威脅,他對「他」又非常害怕。
他的心理邏輯是:有過去的自我,就沒有今天!一推,在心理上就變成:如果過去的自我還干擾我,我今天的一切就會受到威脅!
所以,我朋友不會有什麼活路。在職場上,隱藏真實的自己乃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職場只是一種角色關係,與人格無關。遺憾的是,他沒有。
而C之所以讓老闆錄用,原因就在於,老闆並沒有忘記和否定當年苦難的自我;相反,他把當初的那個自我看成了自己寶貴的一部分。幫助C,是在向當年的自己「鳴禮致謝」。他的心理邏輯是:沒有過去的自我,就沒有今天。
要獲得某個具有一定權力或資源的人相助,找准他過去的自我,以及他對這個當年自我的態度非常關鍵!在我朋友的老總和C的老闆這兩個極端之外,還有一種人,處於中間狀態,需要仔細識別。
這種人當年也好某一口,比如,具有理想主義氣質、熱愛文學、熱愛哲學等等。但是,為了生存,為了發展之類,他們看起來不玩,也不談這些東西了。但是,他們並沒有否定當年的自我,而只是把那個自我收藏起來、隱匿起來,不讓外人看見,把理想無限推遲。在內心深處,他們只是留下了遺憾,還有對自己不能一直堅持的自責。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假如你讓他看到當年的影子,他一定會幫你!因為,他們沒有殺死當年的自我,你的出現不會威脅到他們。相反,他們的自責和遺憾,一直需要得到補償和消除。而你的出現,恰恰讓他們尋找到了一個替身。通過幫你,他們在心理上也幫到了自己!
什麼叫貴人?C的老闆和上述這類人就是貴人!
對於某些成功人士來說,如果他說自己當年是如何悲慘,那只是他拿來炫耀的道具!
我還要為你解密以下這些現象。
有一些「成功人士」,從來不忌諱在「粉絲」面前(注意,絕不是在他的官員、富人朋友面前!)談論自己曾經的貧窮寒酸,比如對一塊餅流口水但沒有錢買,一雙破鞋穿幾年。像革命領袖李自成同志一樣,能美美地吃上一頓饃,簡直就是最大的奢望。
這麼做是因為,痛陳自己曾經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已經不是一件丟人的事,他們現在有一個牛叉的「自我」支撐著呢;相反,這成了反襯現在自己的牛叉,說明自己現在牛叉是靠能力打拚出來的道德光環!
他的潛台詞是:你們就崇拜我吧!
如果面對這種「成功人士」,你也拿那個苦難的自我去和他套近乎,你就等著被鄙視吧。他和C的老闆、我朋友的老總都不一樣,對當初的那個窮小子已經沒有任何感情,既不愛,也不恨!他在說出當年的那個窮小子時,在心理上早拉開了距離,完全像是在說一個陌生人,那個窮小子只是他拿來炫耀現在的自己的道具!
這種人,如果在他還未開始成功,或者雖然已經成功,但卻顯得缺乏「合法性」時,絕不會提到當年的苦難或無恥的自己,而且也最恨別人提到。他所要做的,就是把過去的自己完全忘記,彷彿自己天生龍種。如果你了解他的過去,非要不識時務地提起,那你就死定了。
在他心理上,你這是在進行要挾,威脅他現在的一切,這樣的後果可想而知!
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大澤鄉起義的領導人陳勝的一個窮朋友可以作為鏡鑒。
當年,被秦帝國主義殘酷壓榨,沒有革命意識的人曾經嘲笑陳勝同志的偉大抱負,陳勝同志笑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傳為千古名言。為了團結革命群眾走武裝鬥爭的道路,陳勝同志還許下過革命諾言,說:「苟富貴,毋相忘。」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建立了張楚蘇維埃政權(大楚,「大楚興,陳勝王」)後,作為主席的陳勝同志對原來和自己一起「佣耕」賣苦力的窮哥們就翻臉不認人。當一位窮哥們找上門的時候,就算給不了處長、科長當,當個普通的公務員也沒問題嘛。問題在於,那哥們對陳勝同志實在太不尊重。
上帝只救自救的人。如果一個人太傻叉,沒人救得了他。
他先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陳勝的大名「涉」。這怎麼行?像我前面講的,我原來工作的那家單位,頭兒一定要我們叫他「×書記」,當然我們也可以不叫,如果我們想找死的話。陳勝同志早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窮小子了,而是革命政權的主席,身份地位變了,就獲得了新的「自我」,別人就要按這個新的「自我」來認同他,而這首先就要改變稱呼。直呼其名,置陳勝同志作為革命政權主席的權威於何地?
多年前,我發現過一件難堪的事:我們單位有個辦公室主任,作為老職員,大家都習慣了叫他「劉主任」,一說「劉主任」,大家就知道是某某,也就是說,「劉主任」不僅與職務,而且與某個具體的人扯在一起了。
但後來他當了副處長。問題就來了,不能叫「劉主任」,而是應該改口叫「劉處長」了。但很多人都持續了一小段時間叫「劉處長」才不覺得彆扭。因為改變稱呼容易,但適應一個人以他稱呼的改變來象徵身份的「改變」,並不太容易。好在這位劉主任,哦,不,劉處長,大人有大量,沒有計較。
陳勝同志當然也有寬闊的革命胸襟,忍了。往好的方面想,這不就是這位窮哥們太拿當初的自己當哥們了,到現在還表現得這麼親切嘛;往壞處想,這也無非是一個博弈手段,窮哥們要在我面前要挾我:我掌握你的秘密,手一抖就可以抖出你最想忘記的過去!在我的「馬仔」面前哄抬身價,老子和你們老大當年是兄弟!
誰知這窮哥們真是給臉不要臉。念在一起做過無產階級兄弟的份上,陳勝同志在豪華賓館裡好酒好肉地招待他時,不知道是住慣了破土房還是神經有問題,他竟然義正辭嚴地批評陳勝同志奢侈浪費。這就過分了,簡直就是在說,陳勝同志經不住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的誘惑,已經脫離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本色。
想一下,當你好心好意地在一家餐廳里招待一個所謂的朋友,吃飽喝足的他嘴一抹,居然扳起臉來教育你應少花點錢,說你的生活態度有問題,對於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一點不懂人情世故的傢伙,你是不是想抽他?
但陳勝同志還是忍了。
沒想到,這位窮哥們還長了臉,得寸進尺了,還要和陳勝同志敘舊,痛說當年大家一起給地主階級賣苦力的悲慘故事。他要幹什麼?在一個講究尊卑、獲取政權講究出身的社會,這不等於揭發陳勝同志沒有資格當張楚蘇維埃共和國的主席嘛!
在發動大澤鄉起義前,陳勝同志和忠實的革命戰友吳廣同志為什麼要演一出「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的戲?就是要為革命賦予一種天意的合法性。
沒有請出老天來幫忙,相信老天站在自己一邊,人民群眾哪有膽起來反抗武裝到牙齒的秦帝國主義?如果不是老天的意思和安排,陳勝這樣的「窮N代」哪有稱王稱帝的資格?
所以,在我國歷史上,某些人在當皇帝後,必須要考慮的一件事情就是編一個神話故事,證明自己不同於一般人,出生時有什麼神奇異相,比如天象異常、神龍出現,和這些神秘事物有關,絕不是像大家一樣是肉體凡胎(他的兒子就不必浪費腦細胞再編了,因為已經是「龍種」)。比如,劉邦同志就指揮人編造了一個故事,說自己的媽媽某一天在湖邊休息,突然一條龍從天而降,媽媽就懷上了他,從而暗示自己是「龍仔」。當然,這也等於說,他老爸一直戴著綠帽子,一直幫別人養兒子。
可惜,那時沒有DNA鑒定。做男人做到這份上,也真難為他老爸的。
邦哥都把江山給搞到手了,對包裝出身還不能掉以輕心,何況只是建立了一個小小的革命根據地的陳勝同志?窮哥們這麼揭老底,無異於對陳勝同志釜底抽薪,顛覆陳勝同志當主席的合法性,不是找死又是什麼?


有的富人幫助窮人是為了讓世界變地更好;

有的富人幫助窮人是為了滿足心中求善的慾望;

有的富人幫助窮人是為了慕名以獲更大利益;

有的富人幫助窮人是為了社會的穩定,避免窮人聯合起來奪走富人的財產。

富人作為一個群體,但群體仍由個體構成,不同個體的原則不一樣,做某一件事情的原因也可能有很多。但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最後的結果都有助於保護富人自己的財產。


誰都不是一座孤島。


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創造一種環境,不至於使貧富差距太大,如果太大,社會就會不穩定,吃不上飯的窮人可能就會搶劫偷盜,而對象必然是富人,那麼富人的致富環境和享受財富的環境就會變壞,這不是富人想看到的,所以他會捐出一部分,又不能太多,這就有個比例的問題。當然,很多人不捐,他們選擇了移民。


首先我想說的是富人沒有承擔幫助窮人的責任或者義務,如果硬要說有,那麼稅收是唯一的一種。其他的都是自動自發,那麼為什麼會有很多富人樂此不疲的在做慈善呢?

因為

1、心靈的救贖。

看過《辛德勒的名單》的人知道,辛德勒之前就是大發國難財,窮人只是他的發財工具,他的金錢都用來買通軍官和自己享樂了,那為什麼最後不惜動用所有資產去救助窮人呢?因為他目睹了很多人的無辜死亡(尤其是黑白片中唯一紅色衣服小女孩的死亡)。人性的善良戰勝了他的私慾,所以他願意用所有的財富去盡量的救助每一個能救的人。他是在做慈善,也是在贖自己的良心債。很多大惡之人最後痛改前非都是如此。

2、需求升華

根據人性的需求理論,在個人滿足了安全、物質等需求後,開始需求自我價值的體現,那麼幫助更多的人很容易滿足這種需求感。(1990年增加了第八層:transcendence 超越: 指幫助他人的需要)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就是這種,很多人面對乞丐願意實施也是這種。

3、投資角度

富人對兒子說,我現在有錢,我去幫助100個窮人,這裡面只要5~6個有出息,然後只要有1~2個感恩回報就行了,有他們以後對你的幫助我就放心了。同樣的,現在很多風投、徐小平、雷軍等他們在幫助窮人的同時(創業者沒錢只有想法和能力也算窮人)其實就是一種投資,投資100個項目,裡面5個上市,其中1~2個有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回報就賺翻了。

4、同理心及對未來的恐懼

很多人願意對微信里天天轉發的「輕鬆籌」買單,那是因為有同理心的存在,因為他是我朋友、同事的父母,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忙。還有就是以後我家出事了也可以用這種辦法湊錢,所以我會根據自己能力去救助。

除了以上幾種,千萬別試圖用道德綁架去要挾富人幫助窮人,明白救急不救窮你能理解他們了。 :)

本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窮人可以殺死富人


你可以不關心別人 別人會來關心你


為了一個穩定可控的社會秩序!
要不然只能花錢向無處不在的土匪們付出贖身費。你以為沒有貧民的土壤土匪能存在?!
你看,國際中有些國家總是輸出恐怖、毒品等等!


如果不懂得操縱窮人是不會長久的富下去的


沒有所謂真正的道義,而是在更高層面上強者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存條件的體現。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能富一輩子。
(為自己做打算)


廣而告之。


22


.....良心發現,說得有錢人都是壞人。人家有錢是人家奮鬥或者人家祖宗奮鬥的結果,分享給你是出於善心,什麼窮人革命啥的,那是國家的問題!!


因為無產階級具有革命性,如果沒外力幫助,窮人很容易成為無產階級然後革命。


富人幫助窮人才不是為了慈善,虛名,而是不至於讓窮人窮凶極惡跳出來燒殺搶掠,製造不和諧,看似犧牲一部分利益,實際上最大程度維護自己利益。


利益最大化


推薦閱讀:

是不是窮人更傾向於尖酸刻薄?如果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做窮人好還是做富人好?
富人節約對窮人有好處嗎?

TAG:社會學 | 窮人 | 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