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和編曲有什麼區別?
在學術作曲(或稱藝術作曲)中,凡是進行音樂創作的過程都包含其內。一般作曲家自己完成音樂的所有創作工作。
編曲是一個一般出現在商業音樂里的概念。在音樂產業化的環境下,為了便於流水作業,音樂工作者有時把音樂創作分成若干環節,比如作曲,編曲(配器),樂譜準備,演奏,錄音,音樂工程製作,混音,母帶處理……編曲就是其中一個。作曲的工作有時僅限於構思音樂結構和部分線條。把編曲理解為「配器」其實也可以,因為這就是編曲的主要工作。有的時候,編曲還要負責為音樂寫作多聲部織體(配和聲、寫對位),現在很多時候還包括電腦音樂工程製作。總而言之,就是將作曲未完成的工作完成。具體分工模式因人而異(有的作曲家比如John Williams會寫出樂曲的所有內容和詳細的縮譜及配器指示,編曲只需要整理成總譜即可;也有的作曲家只寫一個單旋律,甚至一個動機,把剩下的工作交給編曲)。
編曲(Arrange)一詞更多出現在歌曲領域。在影視、遊戲音樂等其他商業音樂行業一般說配器(Orchestrate)。雖然二者工作內容實際類似。
「作曲」這個詞被大眾曲解過,許多人認為只要會寫作人聲演唱部分的旋律就是作曲。
「編曲」的意思其實就是學術界說的「作曲」,即整首樂曲中每一個音符的寫作。音樂學院出來的所有「作曲系」的學生都是會編曲的。當然,也有很多編曲人是拿到別人的人聲旋律之後,負責其他樂器部分的作曲,這是商業音樂的分工需要,便於讓不會編曲的人打出「原創歌手」的招牌。
之所以發明「編曲」這個詞,是因為「作曲」這個詞的曲解已經難以改正,便於區分。
在國外要好理解得多,只會寫作人聲演唱旋律的人叫做「song writer」,而可以寫作所有樂器部分的人叫做「composer」。
我們說的「作曲家」,一般是指composer,國內某些亂標榜的情況除外。
「編曲」這個詞在中文語境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原載於微博
黑格爾有這麼句話
Was vernünftig ist , das ist wirklich , und was wirklich ist , das ist vernünftig .
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這句話被斷章取義的曲解為「存在即合理」,迅速成為詭辯者鼓吹一些謬誤的武器。而它原本的意思,入鄉隨俗的說也得是「存在即有因」。
日本在譯書這塊領先我國太多,現代漢語的大量學術辭彙是由日本通過翻譯創造出來的。這些外來語在文化交流上的重大意義我想不用多講,這篇知乎論答如何看待《駁所謂〈離開了日本外來詞,中國人無法說話〉的言論》?已足夠解釋,對此我也無需對外來語的使用作任何批判。
本文所要系統講解的【編曲】一詞,是由於兩國符號系統和語境的差異造成的一系列愚蠢的翻譯事故,這個謬誤已經入侵到了專業音樂研究者的領域。
曾經我的中學物理教師強調浮力公式要寫成【 F = ρ液·V排·g 】而不是常見的「 ρ液·g·V排 」理由是,按照順序/鄰近關係 ρ·V 之後才有意義而後者意義不明。或許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語義有了些許的興趣。
~~~~~~~~~~~~~~~~~~~~~~~~~~~~~~~~~~~~~~~~~~~~~~~~~~~~~~
11月12日修正:關於浮力公式 @黃稻穀 提出ρ·g代表容重,此處僅作為事例不作為觀點陳述,感謝。
當然,對於非從業者的圈外大眾來講,不要求專業素養,可當我看到職業的音樂人,甚至專業的音樂人也在使用【編曲】這個詞的時候,當部分嚴肅音樂作曲理論出身的dalao們還在儘力為大家科普【作曲與編曲的區別】【其實作編不分家】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個翻譯事故究竟嚴重到了什麼地步。 很多關於作曲與編曲的解釋,悲催的是他們只是按照「編曲」這個詞是合理存在的情況下儘可能去解釋它們的含義,無異於隔靴搔癢。
【編曲】這個詞本來是不應該存在於中文語境里的一個外來詞,不僅沒必要,也不合理。
這裡稍作解釋,符號學的社會共有性:要求雙方必須對某一個符號的基本指代關係有【共同】的認識,才能順利展開和交流。同時在傳播(交流)過程中,若雙方沒有【共同】的符號系統和經驗系統的話,受者是不能保證【還原】傳者的信息的。
儘管有人可以說語言文字作為符號傳播到了異國含義會發生改變,就連本國語言的意義也會隨著時間改變,例如【國家】【名字】在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中的指代完全不同,但這和「編曲」這個詞的情況截然不同,前者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所造成的符號意義改變,和【翻譯事故】是兩個概念。
為了避免本人寫作邏輯太亂我先把屬於【太長不看】的結論寫一下吧。以下比較有代表性的謬誤
並且在文章的末尾我會給出建議性的名詞翻譯
Q1. 作曲是寫主旋律的,編曲是做伴奏的。
Q2. 作曲一詞被大眾曲解,很多流行歌手的所謂只寫人聲旋律的作曲並不是真正的作曲。
Q3. 編曲是一個商業音樂/流行音樂領域發明的概念。我國專業術語一般沒有這個詞
Q4. 編曲是由於日本商業音樂領域用詞不嚴謹,我國盲目效仿的結果。
筆者的觀點
1.廣義來說作曲的確不止是人聲主旋律。器樂作曲往往需要具備很高級的樂理知識,傳統作曲技法的和聲,曲式,復調,配器,一個作曲家需要具備能完整寫出一首樂曲全部音樂元素的能力,只能寫出一條人聲旋律的確不能稱為作曲家而已。但是,在日本,【編曲家】的確是職業化做伴奏的。
2.否認。人聲作為唯一的樂器進行的音樂創作過程,的確可以被稱為作曲。歌手在創作過程中可能能只用一把吉他甚至任何樂器伴奏。這之後或委託他人進行的「樂器」部分的或創作或改編就算在古典音樂領域也最多只冠共同作曲人。「作曲」並未被曲解,真正被曲解的是「編曲」一詞。
3.否認,編曲在日本的古典音樂領域也大量使用,編曲這個詞也不是完全對應中英文翻譯的。是日本特有的詞。我國專業領域不是少見,而是不存在。
4.否認,用歐美或者中國語境來看待編曲一詞才會產生所謂的不嚴謹。編曲這個詞在日本本來就有具體指代的範圍。
於是,倘若讀者和我針對以上四個刻板印象持有任何不同的觀點,那麼你就有看下去的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聊聊詞語本身究竟是什麼意思吧。
【編曲】的具體所指
首先來看一下日語的wiki關於編曲和編曲家的定義
日本における編曲家(musicarrangers)
日本のポピュラー音楽における編曲とは、作曲家の旋律(メロディー)に対して伴奏をつける作業を指す。
編曲(へんきょく、英語: arrangement)は、既存の楽曲において主旋律をそのままに、それ以外の部分に手を加えて、楽曲に幅を持たせる作業の事である。主旋律に手を加える場合は、変奏と呼ぶ。英語表記では「arrangement」「transcription」の2つが用いられるが、「arrangement」の場合は主に、演奏(あるいは音源化)の際に、本來の楽曲のイメージとは異なるイメージを喚起させる目的による改題、編曲を指す。
在日語wiki對【編曲】的定義中包括對現存音樂作品的改編,還提到了變奏一詞。這個和arrangement的本意【編配】【改編】基本沒有什麼出入
而隨著電子音樂的發展而誕生的職業的【編曲家】一詞就很針對了,是【伴奏】的作者。
日本的商業歌曲是如下格式: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在日本流行音樂圈(乃至受其影響中國流行音樂)的領域,作曲 =【人聲旋律】而編曲 =【伴奏】
然而它又不只是伴奏的意思
(這是我手頭的一本央院版考級教程)
你可以看到,在古典音樂領域也有編曲這個詞,它的含義對應Orchestration管弦樂配器
這是第一個也是最本質的問題所在
因為日語中,沒有日文漢字配器這個詞
—————————————————————————————————————
11月修正
by 流行追夢人陳文戈
並非日語中不存在配器這個詞,而是不存在「配器」這個日文漢字構成的詞,和母帶工程混音師一樣是假名翻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語的作曲條目中,作曲理論所包含的和聲,對位法,復調,曲式(日本為楽式)等均可以找到對應的詞語,唯獨沒有能對應【instrusmention配器】和【Orchestration管弦樂配器】的詞。代替的全都是【編曲】一詞。
那麼歐美較之日本更發達的音樂產業世界,在描述商業歌曲的製作過程都用哪些名詞呢?
不包含MV舞台表演的音頻上來說,創作過程只有兩個【作曲】【作詞】,隨後進入製作過程,有三個【錄音】【混音】【母帶工程】這是最主要的五個步驟。
在這首歌里
ladygaga主要做了什麼呢?
lead vocals 主唱
songwriter,有兩個含義,歌詞的作者和人聲旋律的作者
A songwriter is a professional who is paid to write lyrics and melodies for songs
vocal arrangement:人聲編配
RedOne負責了什麼呢?
除了參與詞曲人聲部分的製作,還負責了配器instrumentation,錄音recording與最主要的音頻製作audio engineeringprogramming。
作曲人————————songwriter(旋律作者)+instrumentation(樂器部分)
作詞人————————songwriter(歌詞作者)
錄音/錄音工程師————————Recording
混音(師)————————audio mixing
母帶工程(師)——————audio mastering
至於為什麼配器是用instrumentation,因為orchestration是管弦樂配器,並不適合用於大量使用虛擬樂器與合成器音色的電子音樂領域
那麼arrangement一般是出現在什麼場合呢?
出自著名音樂表演家組合ThePianoGuys改編的冰雪奇緣主題曲Let It Go的土鱉視頻介紹。
arrangement的中文音樂術語對應的是【改編】和【編配】,改編是在一首已經完成的作品基礎上的二次創作。編配則可以涵蓋更廣義的幾乎所有音樂(狹隘一點就是譜面)元素上面的設計。
關於arrangement在流行音樂中的解釋
Popular music
Popular music recordings often include parts for brass, string, and other instruments which were added by arrangers and not composed by the original songwriters. Popular music arrangements may also be considered to include new releases of existing songs with a new musical treatment.
These changes can include alterations to tempo, meter, key, instrumentation, and other musical elements.
Well-known examples include Joe Cocker"s version of the Beatles"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Cream"s Crossroads, and Ike And Tina Turner"s version of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s "Proud Mary". The American group Vanilla Fudge and British group Yes based their early careers on radical re-arrangements of contemporary hits.[6][7] Bonnie Pointer performed disco and Motown-themed versions of "Heaven Must Have Sent You."[8]Remixes, such as in dance music,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rrangements.[9]
Though arrangers may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finished musical products, for copyright and royalty purposes, they usually hold no legal claim to their work.[10]
在功能上,經常要幫助歌手完成配器,有實力的還會擔當錄混一體的工作。但含義更傾向於改編而且也很少會在personnel中作為一個職能出現。
注意,這是第二個問題所在,編曲人並不是嚴格對應Arranger
日語裡面的編曲人(music arranger)和歐美的arranger(編配者/改編者)是有交織也有區別的一個職業。
A music arranger, also commonly known as a composer, creates musical compositions based on his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of music theory. The music may be strictly instrumental or have lyrics composed by the arranger or outside sources. He may work alone or with a partner or group of musicians.
這裡隨便截取兩段,arranger除了會為歌手製作伴奏,更主要的還是擔當「作曲家」的職能,會幫助管弦樂隊指揮,音樂製作人,音響導演等【編配】出他們所需要的樂曲和音效等。
同時,日本也意識到本國特有的【編曲家】和歐美的arranger有一定的差別,在日語wiki-編曲家的條目下也明確解釋了arranger應該被翻譯為【編配師】更合適一些。
しかし、英語で「arranger」といえば、「手配師」を指す言葉である。
日本のポピュラー音楽における特有の職業とも言える。
(編曲家是日本特有的職業)
在電子音樂這塊,一個卓越的音樂製作人往往同時具備作曲理論(包含和聲配器這些完整的能力),還具備錄音工程師(recording engineer )混音(mixing)甚至母帶工程(mastering)的技能。
An audio engineer (also sometimes recording engineer or a vocal engineer) works on the recording, manipulating the record using equalization and electronic effects, mixing, reproduc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sound.
Many music arrangers today have their own music studios equipped with necessary tools of the trade including various musical instruments, synthesizers, computers, plug-ins, software, mixers, and microphones. The equipment used usually depends on the arranger"s forte and clientele.
而且日本其實是擁有音樂製作人(音楽プロデューサー),錄音工程師(レコーディング?エンジニア)和母帶工程師(マスタリング?エンジニア)的,只是混音的工作一般分給編曲家或者錄音工程師,大多不作為單獨的職業列出。甚至連錄音和母帶都直接省略只寫一個編曲:而它指代的含義可以涵蓋【配器,編配,錄音(包含虛擬樂器和音效的設計),混音】
在國內絕大部分的「編曲」實際上只擔當的是配器(即使不實用樂器實錄也應該稱呼為編配),錄音,混音和母帶交由他人負責。
這裡拿一宇宙第一帥的呆月月的新碟為例
(圖沒了)
這個【編曲】如果按照中文語境使用【配器】和是最合適的,也正好對應了樂器部分的instrumentation和電子音樂部分的arrangment。
日本的職業編曲家或多或少有完整的工作室,而且藝多不壓身,作為經常被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的文化工業之中的商業音樂產業,作為一種「產品」而非「藝術品」和學術研究的對象,從業者會為了方便記憶和推廣而忽略用語的嚴謹性。編曲家和音樂製作人啊,錄音工程師啊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接近的。
說到這裡已經全部講完了,下面可以完全不看。純粹是私貨。
關於這點,我有一些說法。
我不認為音樂從業者放任編曲一詞被濫用的事實不管,不會對整個音樂行業有什麼影響。
有相當多的例子,國內外的部分碩博論文所引用的文獻,在艱難的追溯之後發現來源竟然可能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街頭小報杜撰出來的。
倘若九大院的作曲,音工,錄音系的學生不嚴謹,那麼連帶一些音樂學者也會把這個詞合理化,結果則是他們的學生和他們的聽眾都會把這個詞合理化,大眾媒介則聽從專業人士的說法,就像本文開頭黑格爾的那句哲學話語一樣,再想勘誤就很難了。
而且,對於傳統作曲理論的學習者和管弦樂學習者來講,術語的濫用本文擔心會加深所謂「學院派」與職業音樂人的認知不協調,無論是對於挽救岌岌可危的古典音樂,還是像傳統媒體向自媒體轉型那樣為在年青一代中傳播更好的音樂教育幫助古典音樂更好的適應當下的音樂產業,我覺得術語的嚴謹性都是有益處的。
寫在最後
職業的音樂人不一定專業, 專業也未必能成為專家,外加術業有專攻, 我在這裡無意批判當年的音樂人是怎樣把「編曲」一詞曲解到今天這個地步的,想要在翻譯上面做到準確無誤是很難的,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這點可以理解。但新聞傳播領域向來對詞語錙銖必較,筆者也深知傳播過程中詞語使用不準確,語境不合會導致什麼樣的災難。
在訊息傳播過程中,解碼者已經曲解了「編曲」的意義,如果專業的音樂人作為信源都無法儘力做到用語準確,那麼就是在縱容這個行業所要面對的一切曲解與刻板印象。
ps.第一版立場其實是和現在不一樣的,之前我並未意識到日語缺失了配器這一詞,這點連不少專業的音樂人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通過和唱功非常卓越的羅大根老濕激情似火(沒有,沒有)的交流之後,才搞清了矛盾的主要對象。這篇文章更傾向於是【解釋】而不是【批判】。
不指望能改善整個業界的環境,只是希望對讀者能有任何一點的幫助。
2017.8.4
我感覺作曲就像原作者,而編曲更像導演一樣,貼一個視頻你就知道差別了
小星星-兩分鐘教你學會編曲
作曲的工作是創作歌手演唱部分的曲調(也就是主旋律的調子,唱KTV時你自己唱的調子),編曲的工作是創作器樂伴奏的部分的曲調(各種樂器,唱KTV時喇叭播放的伴奏的聲音)。
當你打開一張流行歌曲CD的內頁,你會看到,一首歌的作詞和作曲往往寫在歌名下面的顯眼處。
(這口氣好像喬納森艾維在介紹蘋果產品&>_&<)
這裡的作曲指的是「寫作這首歌曲的演唱旋律」
而編曲往往會寫在一首歌歌詞的下面,在樂手之前。
這裡的編曲指的是「編寫和製作這首歌除演唱旋律外的所有音樂」
以電影來比喻:作曲類似編劇,而編曲更像導演。(僅以華語流行音樂而言。)
一般來說,流行歌曲的編曲所需要的音樂素養要比單純寫作演唱旋律多得多。
「作曲」需要的主要是想像力和能夠辨別旋律好壞的審美。
而「編曲」在此二者之外,還要求對和聲的了解,對各類樂器音色和演奏的掌握等更多的素質。
以我自己而言,往往寫歌如山倒,編曲如抽絲。在製作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大約70%以上的時間是用在編曲製作上。
編曲能夠給一首流行歌曲帶來的變化是非常驚人的,僅僅是簡單的一個和弦的變化,就能讓同一個旋律表達截然不同的意味。陳綺貞寫歌當然人聲旋律很好聽,但她的專輯更多仰賴鍾成虎和陳建騏才華洋溢的編曲製作。
當然無論是作曲或是編曲、都屬於唱片工業中的技術工種。在一張唱片中,他們或許都比歌手具有更高的音樂素養,但都很難比歌手更著名。
而在古典音樂領域,通常並沒有編曲的概念。作曲家通常包辦一部作品所有聲部的完整編寫。所以他們的名字都寫在封面上。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但讓你親眼看一樣估計一下就理解了。
梁歡導演《音樂的秘密》紀錄片電影—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看完自解。
作曲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就是創作主旋律,主音色、節拍等基本元素在此時確定下來。
編曲是「從簡入繁」的過程,也就是在作曲的基礎上因應情感表達需要而添加和絃、裝飾音等,多種其他樂器。
作曲應該是指把曲子作出來,也就是歌曲的主旋律的創作者
由於流行音樂的簡單性決定的,其實寫一首流行歌的曲還真不難``````
編曲大概就是指把伴奏創作出來,怎麼編排,什麼位置用什麼樂器都有各種講究
就拿常聽的流行歌舉例,比如周杰倫寫了一首《可愛女人》,最初只有一個唱的旋律甚至連歌詞都沒有,這就是作曲。
而最終當這首歌完成,我們購買了專輯在CD里會聽到的配器豐富飽滿的伴奏,比如架子鼓、吉他、貝斯、弦樂、和聲等等。而設計這些樂器如何演奏、需要有哪些樂器、和聲怎麼安排、段落如何設計,包括起伏、推進、高潮、再高潮、結束等等,這樣的過程統稱為: 編曲
作曲是骨架,編曲是肉身。
或者作曲是施工圖,編曲是建築物。
最簡單的理解,作曲就是你所知道的作曲。編曲,就是做伴奏的。
首先妳要明白,song writer和composer的區別。
作曲是曲調、編曲才是最後聽到的東西
種菜和做飯的區別。
作曲需要精通古今中外樂理機器古典流行和旋走向,和古典音樂歷史等相關,
編曲目前一般的科遠很少見,但是國內的編曲需要精通樂理,和聲,配器,後期縮混,因為你怎麼知道不是一個小學生哼哼上一段旋律就說自己作曲然後讓你給他做出一首能火的歌?咔咔咔
嚴格來說,編曲是作曲的一部分。作曲的本意是創作出一首音樂作品所有聲部的完整樂譜,下一步就可以直接演奏或製作。但目前行業中對作曲的定義基本就只是主旋律的創作,剩下的和聲、和弦、節奏、配器甚至是樂句順序,都是編曲的內容。為什麼多此一舉把編曲單獨分離出來定義?行業需要,點到即止。
打個比方 你心裡有個旋律 你把它用簡譜或者五線譜寫了下來 這個就可以叫作曲了 而編曲則是 把你的作曲 想辦法怎麼用不同的樂器 確定怎樣的節奏 表現不同的聲部 如何串聯 在曲子的什麼時段 用什麼樂器 如何更能表達整首曲子的內涵和情緒等等 上面有人說編曲是伴奏 其實不能準確表達出編曲的創作意義 用不同樂器 不同的和聲 來演繹同一個曲子 風格可以完全不同
作曲是編劇,編曲是導演。
所以說為什麼編曲需要更多費用呢..
好的編曲絕對將一般般的作曲改頭換面,浴火重生。
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張亞東的編曲,比如王菲那張《寓言》,很多歌曲的編曲都很驚艷,尤其裡面的《再見螢火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