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號診室真的可以讓網癮少年脫胎換骨嗎?

今天下午看了一部影片叫《13號診室》,內容就是在講楊永信網戒中心的故事,看完之後感觸頗深,從08年的楊永信事件到最近阜陽男孩被送戒網癮學校後死亡事件,好像解決網癮的辦法就是往醫院,往診療室送,難道真的就只有這個辦法了嗎?


有人做了個實驗,把蜘蛛放在桌子上,一聲大吼,蜘蛛跑了。抓回來切掉腿,大吼一聲,蜘蛛不跑了,得出結論:蜘蛛聽覺器官在腿上。還有人做了個實驗,把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綁在床上,用很久以前廢棄的治療精神病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孩子聽話了,得出結論:不聽話是種病,可以治,綁在床上電就好了。
-----------------------------分割線-----------------------------
感謝這麼多贊,知乎小透明第一次被贊超過300。電擊確實以前用作治療精神類疾病,但是更普及的方式是……訓狗。當然已經被禁止了


你家孩子睡覺蹬被子,連續幾次都因此晚上著涼得感冒進醫院了,你找到據說對此很在行的楊教授,楊教授從一個電工工具箱里拿出來一把刀,聽他說叫什麼奧卡姆剃刀,挺洋氣的,肯定是高新技術。楊教授自信地執刀,把你家孩子腰以下無用的部分一刀切了。從此你家孩子再也沒有因為蹬被子而住院了,你高興地送了楊教授一面錦旗,並將楊教授的微信公眾號推到朋友圈,在飯局裡大談特談,朋友們無一不贊同你的明智選擇。


反對所有提議如何治療網癮的回答,當然也反對題主和楊叔那種電擊治療的方式。
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既然是精神疾病,那麼自然要送去精神病院。
楊叔的方法很是幼稚,根本不可能根治。你能砸壞所有的電腦嗎?能徹底消滅網路與遊戲嗎?
那麼只電擊有什麼用呢?
孩子出去之後不還得上網?
你不是照樣管不著嗎?
這就跟噶韭菜一樣,根還在,就不可能根治。
而且電人不浪費電嗎?不浪費時間嗎?不浪費精力嗎?不浪費空間嗎?不浪費金錢嗎?
而且電了也不一定好,實在是麻煩。

我們要明白人生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人之所以會生病,那就是因為人活著。
人活著,就一定會生病,這是沒辦法避免的啊。

根治網癮的辦法,就是把孩子殺掉。

死去的人,自然就不會上網玩遊戲。


什麼網戒中心?還會死人?
往我這裡送,保證不會死。
而且全國正牌網戒中心僅我院一家,其他都是假冒,請認準山東臨沂第二人民醫院!

抖機靈完畢。
網癮戒治遠沒有那麼簡單,需要給他們找到在生活中找到網遊的快感的途徑,而這點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努力。
可是我們看到的是,被送去網戒中心的孩子的家長反而對此不作為,不認為是自己的責任。
所以我覺得,應該把家長進去電一電,才能根治網癮問題。


網癮少年們變得聽話,不是因為網癮是病,被電擊治好了,而是他們在卧薪嘗膽。
電擊的痛苦是一般人難以完全想見的,你觸過一次電你才能真正知道它的感覺。而楊永信的電擊治療長達40分鐘及以上,你們可以自行感受。
受到這麼大的傷害,為了早日脫離痛苦,只能先忍辱負重。


能是能, 就是脫胎換骨成一個廢人而已吧, 基本上.


讓我想起了《1984》里的101號房。
奧勃良舉起他的左手,手背朝著溫斯頓,大拇指縮在後面,四個手指伸開。 「我舉的是幾個手指,溫斯頓?」
「四個。」
「如果黨說不是四個而是五個——那麼你說是多少?」
「四個。」 話還沒有說完就是一陣劇痛。儀錶上的指針轉到了五十五。溫斯頓全身汗如雨下。他的肺部吸進呼出空氣都引起大聲呻吟,即使咬緊牙關也壓不住。奧勃良看著他,四個手指仍伸在那裡。他把槓桿拉回來。不過劇痛只稍微減輕一些。
「幾個手指,溫斯頓?」
「四個。」 指針到了六十。
「幾個手指,溫斯頓?」
「四個!四個!我還能說什麼?四個!」 指針一定又上升了,但是他沒有去看它。他的眼前只見到那張粗獷的嚴厲的臉和四個手指。四個手指在他眼前象四根大柱,粗大,模糊,彷彿要抖動起來,但是毫無疑向地是四個。
「多少手指,溫斯頓?」
「四個!快停下來,快停下來!你怎麼能夠這樣繼續下去?四個!四個!」
「多少手指,溫斯頓?」
「五個!五個!五個!」
「不,溫斯頓,這沒有用。你在說謊。你仍認為是四個,到底多少?」
「四個!五個!四個!你愛說幾個就是幾個。只求你馬上停下來,別再教我痛了!」

-----------補充一個聯想到的東西-----------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引用自百度百科):
巴甫洛夫為了計量狗在實驗期間分泌唾液的量,他為每一隻實驗的狗做了一個小手術,即改變了一條唾腺導管的路線,唾液通常是通過一條唾腺經過導管流入狗的口腔的,巴甫洛夫改變了這條導管的線路,使它通到體外。這樣,就可以接取和計量由導管滴出的唾液。待狗的手術口癒合後,巴甫洛夫便開始實驗,他每次給狗吃肉的時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這說明狗是健康的,具有流涎反應。此後,巴甫洛夫每次給狗吃肉之前總是按蜂鳴器。於是,這聲音就如同讓狗看到肉一樣,也會使他們流下口水,即使蜂鳴器響過後沒有食物,亦如此。不過,巴甫洛夫發現,他不能無休止的連續欺騙這些狗。如果蜂鳴器響過後不給食物,狗對該聲音的反應就會愈來愈弱,分泌的唾液一次比一次少。但是,假如不是連續數天的試驗,他們還會對蜂鳴器的聲音作出流涎的反應,然而已經不像先前得那麼多了。

最常見的條件反射是食物唾液分泌條件反射。給狗進食會引起唾液分泌,這是非條件反射;食物是非條件刺激。給狗聽鈴聲不會引起唾液分泌,鈴聲與唾液分泌無關,稱為無關刺激。但是,如在每次給狗進食之前,先給聽鈴聲,這樣經多次結合後,當鈴聲一出現,狗就有唾液分泌。這時,鈴聲已成為進食(非條件刺激)的信號,稱為信號刺激或條件刺激。由條件刺激(鈴聲)的單獨出現所引起的唾液分泌,稱為食物唾液分泌條件反射。可見,條件反射是後天獲得的。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是非條件刺激與無關刺激在時間上的結合,這個過程稱為強化。任何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刺激多次結合後,當無關刺激轉化為條件刺激時,條件反射也就形成。


我想楊教授之流大概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讓人一想上網就電擊他,從而強制讓人不敢去想上網。

不好,突然覺得好像這方法好像有一些道理。所以好好回答一下題主吧:
第一,的確有效果,和爸媽的棍棒教育道理相似,不過電擊的持續性要高得多,可能會在生理上改變一個人對上網的看法(建立條件反射)。
第二,這絕對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也不是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可能是現階段性價比很高的一個方法,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家長把孩子往裡送。
第三,中國現階段是高速發展中的,經濟,也就是錢的地位被大大拔高,人有被物化的危險。所以產生了許多看起來很荒謬的做法(其實就是讓人明顯感覺到反人類的做法),它們的產生是有合理性的,所以不要想著打倒一個楊教授就能萬事大吉了,想要杜絕這種現象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換骨不知道,但脫胎是肯定的,有時候還能直接投胎。。。。


另外這裡的脫胎換骨不是一個褒義詞


很難,這種在軍事化強制戒癮行為下的妥協,只是暫時的。

在答題主問題前特意去看了這部電影,受害者用平靜的語調講述了自己在網戒中心的7天經歷,卻讓觀看者從內心深處感覺到震撼,感受到受害者的無助與內心的吶喊。看完之後,這就是活脫脫楊永信的故事嘛!

引申一下,從楊永信事件來看,那些受害者或歸所謂的「正途」,或至今仍拚命逃離,或以生命為代價反抗,最終,很少有人願意去重新再談那場非人的經歷。如果真的有用,暫且不說那些極端的反對者或支持者,在這件事中受益,為這件事正名的人有多少?如果,真的有用,口誅筆伐之聲怎麼能蓋過支持之音?

其實,在我看來,要想使網癮少年脫胎換骨,家庭溝通更為重要。

那麼,家庭溝通是怎麼影響網癮少年的呢?

就從最近特別火的Jasper說起吧!

因兒子Jasper玩喇叭而黑臉的陳小春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很兇地催促Jasper快點,本以為在這麼緊張的氛圍下,Jasper即使不哭也會不知所措,然而一句奶聲奶氣的
「can you stop angry?」 ,瞬間讓人覺得這個孩子的「強大心理素質」,連生氣的「大哥」也敢回應?更讓人意外地是,陳小春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隨即就跟Jasper道歉。

在這場對話中,圈粉的不是Jasper軟萌萌的對話,而是他認為自己在父親面前是平等的這種自信。之所以他能說出這句話,是因為他知道,爸爸錯了,我說出來不會被揍,而是被道歉,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可見,在陳小春的家庭教育里,以身作則是前提,在錯誤面前沒有年齡身份之分,錯了就要承認錯誤。

即使是處於憤怒邊緣的父親,Jasper都敢指出錯誤。這樣的相處模式讓多少家庭值得反思呀!

然而,我們身邊大多數的家庭中,很難出現這樣平等的對話,有的只是家長絕對的權威。

在對待網癮問題上,母親固執的認為兒子是有病需要治療的,以謊言欺騙自己的兒子進行治療,而且一句「我還不是為你好」將一切可能的對話都扼殺在搖籃之中。

稍有所意見,不止家長,連旁人的都會指責自己的不是。

尤其是在集體環境中,以他人的表現跟自己孩子做對比,企圖以「優秀」例子「激勵」孩子要好好表現,實則是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

類似這樣的對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吧,家長永遠是對的,家長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不允許出現不一樣的聲音,否則就是叛逆,就是不孝順。

如果,作為父母,能平等的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就會發現,其實孩子去網吧可能不是為了玩遊戲,只是看電影;如果父母能平等的跟自己的孩子交流,就會發現,在飽受折磨之下的身體其實是出現了問題的;如果父母能平等的跟自己的孩子交流,就會發現,其實生理上的傷害遠不及心理上創傷,不是治療網癮造成的,而是父母造成的。

如果,能在孩子出現網癮問題之初,與之平等交流,或許網癮不會是問題;如果,父母能與孩子一直保持溝通,或許,連網癮這個問題都不會出現……

在這個角度上講,其實我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相處的影子。從小我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父母說什麼,我就做什麼,以至於到現在,我仍在父母的指示下生活。開玩笑的說,我父母該慶幸有一個從小沒有反抗精神的孩子嗎?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僅他,我,甚至身邊大部分家庭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算起來,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就是絕對的家長權威,不管怎麼樣都是孩子的錯,不能聽到辯解,也不願意聽到辯解。或許,我們應該轉變思路,轉變一些教育理念,不管是誰,總是希望自己能得到尊重,得到理解。

在《13號診室》這部電影里,不管是預防還是正在經歷這些問題的家庭,或許都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提醒自己不要去犯/再犯這種錯誤。

最後感慨一句,網癮不是病,發作起來,會要全家的命!

(隨手附鏈接,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 13號診室)


當然能
畢竟都快給電出別的心理疾病了
就像給一個快餓死了的流浪狗吃了一罐狗糧就能獲得它的信任一樣
13號室就是把你餓著的地方,出來之後你的爸媽再給你一點所謂的「關懷」
怕不是比流浪狗還聽話
(沒有罵人的意思)
所以說13號室可以治療的不只是網癮呢,什麼叛逆什麼學習不好都能往裡送,啥都能治,包治包好,反正會把孩子往裡送的家長真的會在意這些東西嗎
′&<_`

不是專業人士,只是猜測:

網癮並不是一種病,它只是一種癥狀。類似於發燒不是一種病,它只是或感冒,或肺炎,或其他疾病的一種癥狀而已。

我們治療發燒,不能只是降溫,要去找真實的病因。而楊永信的做法,就類似於你感冒發燒了,就把你泡在冰堆里,然後告訴家長退燒了。

最後,自由的吐下槽:

現在教育學如果和醫學類比的話,可能還處在三國時代。

有些疾病我們是註定治不好,這是時代制約的。

這些網癮少年,很大一部分應該在學業上有「習得性無助」,不知道現在心理學對這方面的干預有多大的效果。

但,有些病我們雖然治不好,也請不要病急亂投醫,反而是病情惡化。


那些家長要的根本不是脫胎換骨的孩子,他們要的只是聽話的孩子
而恐怖統治和殺威棒法是讓人聽話的最低成本的辦法

說得簡單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答主真想知道的話,可以看看惡靈附身這個遊戲的主人公在升級自己時那個椅子
13號房間的那個只不過是把它變成了床而已
高壓電不能讓人回心轉意
但是痛苦可以讓人選擇撒謊


片子看到一半不敢看了,太恐怖太黑暗了,yang那裡已經不只是治療網癮了,我覺得只要是孩子不聽話,都可以送進去被治一治,這些爸媽是心理扭曲么?為什麼非要讓孩子「聽話」?!!!不聽話家裡人會主動打孩子的小報告,讓帶進去被「治療」,他們要的到底是一個健康的孩子還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明明那麼多人舉證、揭發 yang,但是他還什麼事都沒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助紂為虐!!!!!!知識和認知的淺薄讓他們覺得被電一下不會造成任何身體的傷害,心理陰影會被說成記仇、矯情;自私的心理讓他們一味的想要一個好孩子,天哪,居然還有父母不是希望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而且僅僅想要他們聽話?

即便是這樣,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你憑什麼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並且允許他人隨意損傷?!!!嗯?!!!!那是你買的一塊豬肉么,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哎喲,看完片子氣死我了,看的我周末都會被陰影覆蓋休息不好了。


最近在首頁看到一個帖子——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都有哪些後續發展?裡面有一篇帖子讓我想起了楊永信電擊治療網癮這件當時轟轟烈烈,現在卻像什麼都沒發生過的事

所以隨手搜了搜,發現了這個問題,沒什麼人,所以來說幾句

電擊治療網癮這件事,從始至終,我最好奇的一個點就是「網癮從什麼時候就是病了呢?」如果說他們有病,那我愛吃肉,可能有肉癮,是不是就需要電擊治療?愛喝酒,愛抽煙,追星的人呢?這些都可以冠以「癮」,那是不是都有病?

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於「網癮」是否成為一種病的界定標準,原來不是對人身體產生不好影響,也不是可能存在危害社會和傷害他人的潛在可能。而變成了——是否聽話?

是不是所有不聽話的人都該被電?

關於楊永信網上說的已經很多了,所以在這裡不想再多說了,不如今天就從科普的角度說的別的

比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這種所謂的治療方法——電擊

電擊療法,全名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又稱為改良電痙攣治療、無痙攣電痙攣治療,是在通電治療前,先注射適量的肌肉鬆弛劑,然後利用一定量的電流刺激大腦,引起患者意識喪失,從而達到無抽搐發作而治療精神病的一種方法。除普通電痙攣治療的適應證外,對年老體弱,骨折,骨質疏鬆和伴有軀體疾病的患者均可酌情施治。這是百科詞條對電擊療法給出的解釋https://baike.so.com/doc/6272885-6486310.html

電擊療法對於治療精神疾病而言無疑是救贖般的出現,因為在電擊療法被應用於治療精神病之前,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經過了邪魔入侵——放血——吸食鴉片(包括束縛或是使用鎮靜劑等)——催眠治療等階段,在1945年,美國一個醫生甚至發明了一種「冰錐療法」,醫生直接用鎚子將一根大概筷子粗的鋼針從病人的眼球上方鑿入腦內,而後徒手攪動那根鋼針以摧毀病人前腦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搜圖

初期,電擊療法主要應用於對抑鬱症的治療上,原理簡單說來其實就是通過簡短的電刺激在控制炎症。電擊療法最被人熟知的還是應用於抑鬱症的治療。有關這些方面,網上有很多相關資料,這裡也就不多說了。感興趣的同學還請移步度娘。

前面說那麼多的意義在於告訴大家——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是完全合法的,至少在探索和治療抑鬱症和癲癇等精神疾病的治療上都是合法且合規的。上圖就是國外現在的一款通過釋放大概一毫安組脈衝電流刺激迷走神經治療的植入設備。一毫安的電流是什麼意思呢?就和門衛大爺戴的助聽器一樣。也就意味著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劃重點,對人體產生的傷害不是看電壓,是看電流!不是看電壓,是看電流!不是看電壓,是看電流!)

而新聞中楊永信給孩子們「治療」的時候電流是多少呢?即使照楊永信的說法最少也有3毫安,更不要說從中心出來的孩子們提到的10毫安、20毫安等更驚人的數字了。

請各位自行腦補一群孩子被人綁在治療床上,咬著防咬塞忍受著冰涼的儀器划過眉心,直抵太陽穴,那種感覺應該比被人用槍指著更恐慌吧,因為知道還會有下一次。

更讓人難過和絕望的是,是他們的父母親手把他們送到了這裡,並關上了回家的每一扇門。從來到網癮治療中心的那天開始,他們就不再是無憂無慮的天真的少年而是彼此防備時刻提心弔膽的「病人」。

真正讓我覺得可怕的就在這裡,所有的喜好到了最後被人說成是病,都要治。

最後說一句,這個片子,我去看了看,怎麼說呢,結局還是悲劇,但是如果不明確好存在的問題,明天影片中的悲劇就還會變成新聞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從前有人號稱能治駝背,一駝子慕名而來。方法果然直截了當,使兩塊木板夾住,踏頓之下,背是直了,人也死了。


我覺得網癮是不是也有家庭的原因呢。。。


能脫胎換骨,還能提神醒腦,清除雜念,讓孩子變得聽話。
以後還可能會換抑鬱症,和父母反目成仇,可能犯罪,也可能產生心理陰影。
如果綁在床上挨電能讓人脫胎換骨,
那拷問室豈不是變成了教育聖地?
你生孩子不如造個機器。


因為那些家長是善於自我欺騙的,13號只不過是個包裝盒罷了。


推薦閱讀:

南昌豫章書院的學生怎麼看待這個學校?
朋友被騙到戒網中心了怎麼辦?
如何看待豫章書院事件中知乎大V陳蘭香和混沌椰子王對於爆料者「溫柔」的質疑?

TAG:電擊 | 教育 | 網癮 | 楊永信 | 戒網癮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