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得更多「被認同感」,使自己更有努力的動力?

很多人在獲得大家的「認同感」之後,會變得非常努力。

比如在總體成績較為普通的班級中,有個同學成績很拔尖,被其他同學和老師公認為「學霸」,那麼這個同學在感受到大家的正反饋後,就極可能會非常勤奮的學習。

而如果這位同學在一個總體成績普遍非常好的「學霸班」,以至於他的成績在這個班級里難以出眾,收到的表揚與讚賞就少了許多,那麼他就極可能由於缺少「被認同感」所帶來的正反饋,學習止步不前,甚至無心學習,成績還會下降。

因此被認同感的多少,對人的影響非常大。那麼如何獲得更多的被認同感,使我們能更有動力地努力學習和工作呢?


當我們身處高手如林的環境中,時常感覺自己的努力被淹沒,無法收到來自環境的正面反饋,這時候應該如何重建自我價值?

1. 考察小環境的評價體統,看與自己是否匹配

什麼是小環境?

小到一個同桌,一個班級,大到一個學校,一個單位,都算是「小環境」。

小環境對人的評價標準,則是千差萬別的。不同的體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政治目標/經濟目標,甚至領導者的性格,都有可能影響小環境對人的評價標準。

當你身處於一個小環境中,時常收到負面反饋,甚至覺得自己被淹沒時,有兩種可能:
一是你的能力確實不夠,還沒有達到這個小環境要求的標準;二是你的小環境選錯了,入錯圈子了。

舉個例子,

這裡有兩所高中,一所是著名重點高中,彙集了本省最牛的理科老師,也彙集了全省最強的理科尖子生,在這個學校里,大家都在拼理科競賽,以及各種自主招生。

另一所高中,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中學,但是這個學校的辦學特色是和各大藝術類高校有合作,非常注重發掘學生的藝術特長,給學生提供去中戲北影等藝術高校交流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報考藝術類院校。

假如你是一個熱愛表演的中學生,你會選擇哪個學校?
假如你是一個熱愛數學的中學生,你會選擇哪個學校?

不同的小環境,對人的評價體系可謂天差地別。同樣一個人,放在這個環境下,可能是環境的寵兒,放在另一個環境下,可能會成為環境的棄兒。

天生該吃藝術飯的,就別去求功名;
天生該進體制內的,也別嫌不自由。
不要太在乎小環境的名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 當環境無法給你正向激勵的時候,可以自己建立一個「正向激勵的小環境」。

我們大部分人建立自信的方法,來自於環境對我們的正向激勵。

而假如現在你身處一個高手如林的環境之中,你的進步完全淹沒在環境當中,這個環境的評價者,如老師,完全看不到你的進步,你的努力完全得不到正向反饋,該怎麼辦?

我們可以自己建立一個小環境,保證我們的努力和進步可以被看到,被肯定,被認同。

比如,和爸爸媽媽結盟,讓他們當你的小環境。

你可以對他們說:

「爸爸媽媽,我現在經常感到很挫敗,我的努力和進步常常得不到老師的肯定。
我需要被肯定,我需要被鼓勵,這樣我才能確定自己還是有能力的。
我想變得自信,變得堅強,我希望你們可以幫助我。
今後我每天晚上跟你們打一個電話,告訴你們我今天有什麼進步,完成了什麼計劃,我希望這時候能聽到你們說一句「湯湯真棒」!你們一定一定要幫我!」

約好之後,你就每天給自己設定目標,完成目標,晚上就在電話里自豪地告訴爸爸媽媽,
「今天我成功地做到了沒有在課堂上睡覺!」
「今天我沒哭!」
「今天我解出來了一道難題!」
「今天我運動了!」

爸爸媽媽,
我也可以很厲害的!
我也可以很爭氣的!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你會慢慢平靜下來,你會逐漸恢復對自己肯定的感覺。

如果你跟父母的關係不太好,那也不一定非要找父母做自己的小環境。咱們還有很多其他方法。

比如,你可以讓知乎網友做你的小環境,來知乎開一個帖子,每天彙報你的進步,只要進步了,完成計划了,就邀請大家為你說一聲「湯湯你真棒!」——據我了解,以知友們的平均素質,大家會很願意為你送出鼓勵的。

比如,你可以讓你的好朋友做你的小環境,你們也可以互相做對方的小環境。

比如,你可以寫日記,自己做自己的小環境。

對了,自己做自己的小環境,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在我們沒有成長到足夠強大之前,暫時拉著爸爸媽媽同桌網友做自己的小環境,只是一種治標之法。我們最終還是要學會自己建立起穩定的自我價值感,學會客觀地認識自己,最終成為一個不太被外界評價影響的人。

不過對於面對高強度考試壓力的年青人來說,暫時藉助外力的方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祝大家成功減壓。

【end】
(註:微信公眾號【巴赫愛喝胡辣湯】,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情緒管理文章。為避免版權問題,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轉發和轉載,望見諒,謝謝。)


題主要相信,你不是特殊的那一個,你只是沒有遇到和你頻率一樣的人。想要得到認同感跟你刻意的去努力根本不相聯繫,如果你仍然思考認同感這麼一回事,只能說明你還沒學會專註,一個專註如一的人不會考慮認同感,當你的專註已經有了成果顯現輪廓時,周圍的,都是認同感。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了最喜歡的一部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窮盡一生都在追求被認同,做所有的事情取悅別人,卻忘記了被認同感來源於對自身的認同。對自己充滿否定的人是無法接收到別人認同的信號的,需要被認同感的人也許自身是敏感而自卑的,被認同會帶給人安全感,別人的肯定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將認同感寄托在別人身上,多數時間會感到不被認同


個人認為沒有必要非常刻意地追求他人的認同。認同感這件事吧,有點像「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根據我的經驗,讓別人看到你真實自然的一面(當然前提是你真實的那面不至於太讓他人難以接受),畢竟每個人都有判斷力,潛移默化所謂的認同感自然就有了。


推薦閱讀:

如何緩解強迫思維,每天三小時以上時間陷入其中,深感痛苦?
什麼是情商?情商高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不忍心砍價算不算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關於:「看出31個正方形人才,35個天才,44個鬼才(說謊沒意義) 」這個題的分析?
感覺長的像自己的人並不好看?

TAG:學習 | 心理學 | 人生 | 心理 | 認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