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不甘於現狀而又不思進取的狀態?
初中學歷,今年 25,在家附近一個酒店做 DBA。 想學英語,背了兩晚單詞。然後撐不下去了,一打開 App 開始背就犯困。 想多看看書,學點新技能,Kindle 買回來了。倒是把以前看的小說都過了一遍。囧。 有一段時間,狠下心來,抱著筆記本和 Kindle 就回老家。沒網嘛,應該安心下來學習了吧。 可是當我打開筆記本,開 Chrome……然後玩 Chrome 無法聯網那個小恐龍的遊戲玩到天黑!!! 我真是服了自己了…
我有個主意。
拿出一張紙,列出來你現在擁有的東西,時間,健康,學歷,技術,設備...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每個一行,不用分類,不用排序,列出來就行。
再拿出一張紙,列出你想要的。事業,家庭,金錢,運動,大的,小的,長的,短的,都可以,越具體越好,每個一行,不用分類,不用排序,列出來就行。
把它們貼到你每天都會看到的地方,左邊貼有的,右邊貼要的,中間有點距離。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
左邊,是你的技能樹,右邊,是一群大Boss,玩法很簡單,你不斷的豐富你的技能樹,直到有一天,你能打敗右邊的某一個Boss,然後就把它劃掉。技能可以不斷增加,Boss也可以加新的進去。
右邊是努力的方向,左邊是前進的腳步,有的目標太遠,boss太大,任何努力都顯得微不足道,於事無補,這正是我們不願動手的原因。Boss 打不過,怎麼辦?
練級!
豐富左邊的技能樹,這才是你真正的目標,先別管右邊的怪物們啦,它們只是方向,你去練你的級,跑你的步,背你的詞,進步了,就記下來,時候到了,功夫深了,自然就把右邊的怪物幹掉了!
這個遊戲的名字叫《Life》我有個辦法。。。
每當我遇到自己不敢直面的困難時,我就會閉上雙眼,想像自己已是一個80歲的老人,因為人生中曾放棄和逃避過的無數困難而懊悔不已,當我進入到那個老人的心態之後,我會對自己說:「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可以再年輕一次。」然後我睜開雙眼……砰!我已經再一次年輕了。剛上大學,好像很自由。
手機、電腦,看劇,逛街,隨便你。
只要不被點到名,期末抱抱佛腳,誰管你平時在幹什麼。
但其實什麼都會忽悠你,只有自己很難欺騙自己。
由於iPhone的功能還不錯,漸漸養成什麼時候都不忘記拿出來的習慣,也不知道在玩什麼。
半夜看小說,周末逛一天。
很累,超級累。
眼睛疼,腳酸,沒精神。
身體開始不好了。
於是,想改變。
有一天,我把手機鎖柜子里了,早上出門都不帶。
我把QQ群都屏蔽了。
筆記本桌面上的圖標都刪的差不多了。
我的世界一下子就安靜了。
然後我就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了。
平時聯繫不方便,最後手機還是帶上了。但是那段時間,身體好,事情也蠻順。
如果自己很難上進,就把最干擾你視線的東西都quit掉吧。
人,還是應該關注現實的。我之前跟你一樣,想做什麼事總有各種理由做不成,比如周末計劃吃完飯之後看會兒書,可是吃完飯我就困了,一下午就這麼睡過去了。再比如,我想著趁著暑假學習英語什麼的,可是我的暑假是在《甄嬛傳》裡面度過的......
直到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我才真正地想要去改變。嘗試了很多方法,學習時間管理或者給自己制定嚴格的計劃,都不管用。今年過完年後,整個人很喪,完全不想動,每天胡思亂想, 問題越想越多。已經窮了很久,我的潛意識中告訴我,這樣的狀態並不樂觀,於是我開始認真地思考了下人生。
我真的只是在胡思亂想嗎?如果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非常滿意,我還會想這麼多問題嗎?答案是明顯的,並不會!我懂了,我應該把重點放在生活狀態上,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狀態,上面的問題才會被一一解決掉。
然後呢,我拿出一張空白紙,在紙張寫我現在的生活狀態,以及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我明白了:想要改變自己的話,首先得從改變生活狀態開始。
1、你的日常行為正在摧毀你的意志
你的一天如何度過,那麼你的一生就會如何度過。想要改變生活的狀態,首先需要改變的是生活中的某些行為。就拿我過去的生活行為來說,隨時都在看手機,過年和家人坐在一起聊天時,我也會時不時地看下手機,刷微信朋友圈,刷微博,接打電話,看看誰給我點贊了,哪個朋友去外國玩耍了,檢查有沒有新的提醒。不難發現,我生活中的很多時間都被牢牢黏在了小小的屏幕上面,手裡的手機看似在娛樂著我們,其實它也在奴役著我們。
《慢思考》一書建議我們離線思考,因為隨時在線的話,你會接受許多信息,其中30%~90%的內容都與你毫無關係,這些信息擠佔了思考腦的空間,一旦思考腦被抑制,你就很難進行深入、廣泛、超前的思考。而且,在線時間越久,處理持續信息流的效率就越低,由此會帶來持續的低水平壓力,因為失控的信息洪流很容易讓我們感覺壓力失衡。
如果不會深入思考,早晚有一天你會被信息洪流淹死。從過完年上班到現在,為了放下手機,我給自己找了很多事去做,比如下班後玩手機的時間,我用來收拾家務和健身。當我忍不住去碰手機的時候,我會問自己這麼一個問題:它是浪費時間無價值的行為嗎?認清了這一點,我會更有效地去管理時間。還有,我給自己準備了一個本子,當我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我就打開電腦,學習新的知識,一邊看一邊記到本子上,讓自己保持學習的狀態。
2、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過完年,姐姐要離家去成都工作了,我問她:「你想回去上班嗎?」我姐姐說:「想啊!我從來都沒有厭倦過我的工作。」我愛人也是這種人,每天早上起來,唱兩句,看他一副十分高興的樣子,晚上回來的很晚,簡單收拾一下,就得休息了,這周而復始的循環,他依然對工作充滿激情。於是,我忍不住會問自己:為什麼他們都好好的,而我卻遇到了工作疲倦?
人啊,一疲倦就玩完了!怎麼睡都睡不夠,吃一點就飽了,一顆去公園散步的心,腿腳卻怎麼都邁不動,只想無所事事,哪還有心思工作啊。
當上班成為了一種折磨,我下意識里提醒自己不要著急換工作,獲取新鮮感。也不要遲到、不好好乾活什麼的。只有正視工作疲倦,才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導致工作疲倦的原因,可以歸為這三個:1)、工作枯燥乏味沒意思,閉上眼睛,也能把手中的活兒幹完,給人的感覺是停滯不前;2)、快節奏的工作,讓自己試圖用工作疲倦換回安全感。3)、在工作中沒有取得成就感,也沒有實現自我而產生的挫敗感。
知道了自己工作疲倦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這一難題。把手中的活兒做好,多認識一些圈內的朋友,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提高對工作的見解,或者去一個能讓你成長的公司,這才是突破工作瓶頸的最好方法。
3、你想要變成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運用上面所說的兩種方法,可以把生活的心態調整過來,以百分之百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
書籍《築巢記》的作者岩崎朋子用8年的時間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然後著手把愛好變成了工作。沒有誰的生活是風平浪靜的,所有的心愿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只有少數人才會輕輕鬆鬆地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在改變自己的這段時間,我經常閱讀這本《築巢記》,在書中我們會看到岩崎朋子的執著,看她如何跟隨著內心去實現夢想,看她遇到了困難時怎麼辦,看她如何把生活修正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本書為疲倦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模本。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希望自己的生活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狀態。每天都有小收穫,工作中進步一點點,不斷地突破突破再突破,用岩崎朋子身上的匠人精神,去把生活這塊兒粗糙的石頭打磨地更有光澤和圓潤。那麼,我就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實踐,才能夠取得進步。其次,我還希望自己的生活是健康的、美好的,那麼我就要去運動和旅行。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會做一些計劃,明確工作中的優先順序,在工作、家庭和自我之間達到更好的平衡。
無論你想過哪一種生活,想把自己的生活狀態變成什麼模樣,都離不開對未來的把控力。思考自己在未來想要做的事,需要做的事,幾乎相當於是在考慮別人的事。這個觀點是我在《暢銷的原理》一書中看到的,我們要鼓勵一種在未來而非現在獲得利益的行為,它可以縮小現在和未來的差距,規正我們前進的大方向,過上與現在不一樣的生活。這要比我們選擇與不同的人相處,過上不一樣的生活,靠譜的多。
總結:當你發現自己拖延、不思進取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你現在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你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你的工作令你感到充實嗎?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再來談執行力和時間管理吧。
謝邀
我們所做的一切,從某種角度講都太微小不過了,所以結果是什麼真的不重要。時間和空間在每個人而言是重要的或者漫長的,但是放大到宇宙的角度,我們的時間和空間都如同微塵一般。我們認為地球很大,但是太陽裡面可以塞100萬個地球,我們發現的最大恆星的半徑是太陽的1400倍,坐上超音速飛機圍著它飛要飛9000年,我們距離據我們最近的可能存在生命的另一個太陽系20光年。我們認為1年很長,可是地球已經存在了45億年,而這45億年又只是銀河系存在的1/3那麼長。說這些的意義在於,人生並不是個結果,因為太渺小了、太短暫了、太微不足道了,人生最重要的是一種感受,感受自己,感受周圍的環境,體驗生活中出現的種種美妙、種種困難。
當你放下了結果,也許你就會輕鬆很多,也許你就願意隨著你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界施加的某一種價值去生活了。進取心不是為了獲取結果,而是為了讓過程變得美好。如果學習單詞讓你覺得快樂充實,何不馬上開始呢?讓你覺得不快樂的東西,何不抓緊丟下呢?所有的結果,其實都是人世間自己為難自己罷了。
我在一個月之前,和你一樣。
待業在家,不思進取,不滿足家中的網速,利用上一份工作的積蓄成天成夜,通宵達旦在網吧打dota。 一周洗一次澡,一切都看不到盡頭。那應該是我人生里狀態最糟糕的一段時間之一。
不可否認,人是有習慣的,當每到一個時間段你會不由自主的出門進網吧打開dota,不由自主的回到家就刷微博。一切都是習慣作祟,壓力和碎語你只要聽不見就可以當作不存在,哪怕你心裡知道,這不是你要的生活。
我不想和你談太多理論的玩意,你我都知道那聽不進去,道理都懂,但我們就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給你的建議是,換一個城市,無論是工作,生活,學習,你都會直接面對壓力。當你意識到你並沒努力時不會再有家庭或是外力幫你擋著【反饋】,你會被生活狠狠的抽嘴巴子,房屋,水電,飲食,日用,網費,朋友圈結婚生子的同學。 你不會再想「為什麼我要過和他們一樣的世俗」,你會迫不及待得加入。 但是你不能,因為你沒有實力。
我現在在北京,每天早上如果沒有按照自己規定的時間起床,我就會暗自告訴自己配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借用一句話
當你的每個毛細孔里開始意識到,你不能依靠任何其他人,不能總把希望寄託於外界。只有自己強大才能保護自己和心愛的人,你才算得上是個成年人。
您很厲害,作為學生的我一直很想要一台筆記本電腦以便更好地上網學習。
可惜過去我從來都沒攢到錢,還因為不懂管理經濟,經常陷入沒錢又不太想問家人要要但又找不到合適打零工掙錢的境地。
之前我用生活費攢錢買了一套《賴世雄美語全套》,200元八本呢。用2G的小手機儲存卡一本一本往裡面弄影音。因為害羞,所以只在每天下午抽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自己在教室里充電加學習,節假日就適量放假。學得還很開心,我知道自己很想聽懂沒有字幕的美劇,大家都不能通讀的資料甚至廣告我能很標準得流暢讀出來,還有唱那些節奏很棒的英文歌,保證唱的high起來的時候不卡殼。
可是我第一本《音標》才剛學到81頁,能拼湊簡單的句子,但是還是不能達到我的目標。
我是初中畢業,現在職校,18歲,農村,沒筆記本,沒很多錢。家裡欠別人一些錢不過爸媽給的錢正常適用。家人不支持學英語覺得對我來說沒用,買教材的時候還是我偷著買了然後申報跟哄騙的,因為教材200太貴了。感覺很悲催,但想到以後可能可以做翻譯工作掙錢買衣服零食什麼的就開心了又。並且因為害羞所以時間安排上也不自由。還很怕逼得自己太緊了逼出逆反心理。
沒關係題主,未來你回首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現在能學多少對以後來說都是賺的。.
很多人都提到了,題主你的問題在於「沒有目標」。
但在努力之前,得先弄明白你是真的想學英文,還是僅僅趕個流行?你的目標真的是想學英文嗎?是對工作上有幫助呢?還是大家都說學英文好,所以我也來努力一把?先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若是前者,就開始擬定計劃,每天抽出固定時間進修;若是後者,不如再找些別的事來干,也省得這樣煎熬。
其實我下面想講的,跟 @mu peng 差不多,都是方法論,若你真的不安於現狀、想改變自己,不管你是想學英文還是幹什麼別的,相信能帶給你一點助益。
首先,我覺得你的目標不夠明晰,只有「想學英文」這四字,所以之後的學習也完全沒有方向,就算你耐著性子背下更多單詞,也不見得就能熟練地使用英文。設定目標,能大也能小,較小的目標可以是你通往最終目標的一道里程碑。
比較大的目標可以是「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個領域中,都能像原生使用者一樣熟練運用。」,較小的目標可以像是「重新熟悉掌握初中英語課程。」顯然後者較為容易,花費的時間也少,目標達成了,就重新找個進階的新目標。等到初中高中的英語課程都結束,建議你花時間讀一下 @惡魔的奶爸 的文章,再度建立新的計劃。
決定目標就能安排具體計劃,訂定計劃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調研
2.規劃
3.執行與追蹤
調研就是先瞭解你的目標領域,是你的計劃依據,包括了方法論、參考資料、他人經驗……等。當然,如果對此領域已經非常熟悉,那可以跳過此階段。若目標先限於初中英語,那除了初中英語課程以外,可能還得準備一些參考書以及復慣用的試卷,讀書的方式與經驗,可以先用網路或是書籍先收集資料,挑出一套覺得適合自己的,若題主初中英語已經很熟練,直接開始高中英語課程也行。
規劃階段,就是依照具體情況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別人的計劃就算很好,也不見得適合自己。例如說其他人的學習計劃是照每天兩小時來安排,但你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空閑時間,照著學習想必會相當吃力,甚至過沒幾天就想放棄。
這裡有個管理學的概念,可以讓規劃與執行變得更加容易,那就是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結構)。這個理論的原理是把複雜龐大的工作計劃,分解為較為簡單輕型的任務,逐層往下分割,直到任務可以輕鬆完成為止。這理論不只在書本學習上可以發揮作用,在其他領域中也具備很好的效果。
計劃的分解,只要自覺最末端的任務難度不高即可,無論是層數或是拆分方式都可以隨自己喜歡。若不管怎麼分割,都找不到可以輕鬆完成的部份,那多半是缺乏足夠的前置知識——就像想學樂器卻看不懂任何一種譜——這種情況要檢查一下是否在調研階段有所遺漏,必要時得重新考慮目標。
初中課程,可以先照課本的章節先分割一次,接著把章節中的課文、單詞、句型文法……每一塊再分開成為末端任務,若覺得數量多了點,可以再把每項一分為二或一分為三。除了讀教材外,也可以幫自己安排考試,確認學習成果。
任務劃分完畢後,開始考慮你每天可以花多少時間在這個目標,當然花費的時間越多,達成目標的時間就越短,但也要小心給原本的生活節奏帶來過大的負擔。一開始制定時間計劃時,不需要非常精確——因為主客觀條件不會一成不變,本來很合適的計劃,也許因為你有一陣子頻繁加班,可用時間從三小時變成半小時,或是交了(新的)女朋友,講電話的時間得從學習時間裡摳出來……
所以計劃並非神聖不可侵犯,它是我們完善目標的工具,而非枷鎖,每日任務隨時可以變動。除了時間外,還必須安排合適學習的地點與環境、排除可能的干擾等工作——也許你坐在書桌前得把手機調成靜音?
執行與追蹤階段,執行階段該做什麼,在調研與規劃階段結束後,你應該已經瞭若指掌,每天該做的事,就是從任務池裡按次序挑選任務,決定今天該做的事,可以幫自己訂個規則,某一階的任務完成特定數量後,可以給自己一點小犒賞作為正向激勵。
但這一階段追蹤才是精華。
在你向目標大步邁進時,不管目標為何,都隨時可能有來自內部或外部的阻礙。也許是你的惰性、也許是朋友的邀約、也許是剛出生的孩子、也許是你的女朋友……。我的意思不是指你該像個苦行僧一樣斷情絕欲,除書之外、再無他物,而是必須隨時對自己在道路上的里程數有清晰的認知。
這時候,一份每天記錄的日誌就很重要。內容不需冗長,一天花三五分鐘寫幾個字就行,稍微寫一下今天的進度到哪、有沒有專心念、沒讀書是什麼原因、打算什麼時候彌補,任務的份量會不會過輕或過重……
日誌可以讓你瞭解自己學習的軌跡、提高學習品質以及對未來充滿信心,而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警惕「脫離期」。就像養成好習慣一樣,我們離開長期的計劃表,不會是在某一天忽然結束。一天、三天、五天……每日計劃無法執行的日子越來越多、學習的間隔越來越長,終至完全離開。在這段似斷非斷的時間我稱之為脫離期。
當然,目標管理不是黑社會,真的覺得其他事比原本的目標重要,原本的計劃作廢也行,但若是無意識的分心,仔細思考覺得划不來,那麼每日日誌可以作一個有效的提醒。
而這一系列完整的計劃,不見得一次只能執行一套,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有複數的目標——如果時間精力照顧得過來。例如說想創業也想減肥,兩者完全可以並行,沒道理事業有成後才能減肥;或是體重標準才能創業。
關於目標管理,還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1.別一知半解: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產生疑惑或遇上困難非常自然,而且是好事,如果英文字母一個都不認識,有可能遇上困難嗎XD 但每次產生的問題,可以先記下來,但不能永久跳過,得在計劃里安排時間解決,一開始可能先看看書或查一下網路,難度太高就找人求教。有時候前面的困難不解決,會在後期意想不到時遇上麻煩,例如說一項語法不懂,若硬背不理解,以後閱讀碰到就會產生障礙。
2.協作:若有同好,可以在商議後一起執行同一份計劃,若有疑惑也可以互相解決,類似讀書會的形式會很有效果。若好友不想學習,讓他監督你也未嘗不可,讓對方能隨時讀到你的日誌,太混電話馬上就過來了XD
那麼,題主祝你好運!
另外,你的正題結束了,我的正題才開始……
=硬廣時間=
關於目標管理的工具,強烈推薦的我們公司的Weavi (Weavi),足以涵蓋目標管理的所有流程,尤其記事可以添加子記事,不限數量、不限層級,這點和WBS非常契合,再加上強大的協作功能,只要開放許可權,陌生用戶無須登錄亦可參加協作。若腦中已經出現了值得奮戰的目標,趕快試試吧!
.
個人經驗:
這個問題我老嚴重了,都說要勤勞,積極,不拖延,不要懶。
可是臣妾做不到阿!
為什麼?
因為學習不爽阿,看書不爽阿,幹活不爽阿。
那幹什麼爽?
吃肉爽阿,上床爽阿,跟人裝B爽阿。
等等,我好像發現了什麼!
怎麼辦?
我最喜歡跟人裝B了,在人面前說個啥的1,2,3,指點江山阿,科學阿曉得嘛!老爽了!
但是我最不喜歡被打臉,當面被打臉是最不爽的事!老疼了!
於是我每學習一會,就幻想一下這些知識拿來裝B的情況,反覆演練,鞏固知識,以防打臉!有時為了定向裝B,還回去查資料,熬夜,然後故作輕鬆的上網回答幾個專業問題,好像很牛B的樣子,老爽了!
所以曾子說的好:裝的B多了,也變成了牛B。古人誠不我欺!(你看我這成語用的!)
少年,要不要一起來爽一下?
Btw: 其實很多知乎優秀答案都是這麼來,不信你問去!但他們肯定不承認,你看裝的多好,心裡肯定都爽翻了!
btw=by the way (爽阿)上面的真的有好好回答么,要麼說別人懶,沒自制力,要麼說別人人生沒目標,這TM不是廢話么,人有幾個不懶的,人都天生來的人生目標啊,各種計劃論,人生逼迫論,我相信題主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情況吧,但是學習的時候卻感覺到有很大的阻力才是問題的關鍵啊!
學習的時候感覺到有很大的阻力才是問題的關鍵啊!!!!!最討厭喝雞湯不給勺子的人了!!!
題主初中學歷,已經十幾年沒有泡在課本里了,經過了十幾年浮躁的信息爆炸的洗禮對於學究性強的書籍沉不下心思考是正常的情況,因為學曆本身不高,對於"學習"本身應該也沒有傳統學生披荊斬棘一路考下來的學習能力強,創新能力暫且不論,現在題主的問題應該專註在如何學習上.
一個初中生再怎麼對英語有興趣拿著紅寶書也是看不起來的.對於看不懂的知識,學習毫無反饋,自身動力會越來越衰弱.
這是學習不得法,據我的經驗試圖用意志力走向成功的成功率十萬里挑一啊,你在用最笨的方法學習知識啊,想到英語就是背單詞,想到看書就是寫筆記,最低的效率,最低的興趣,最低的動力,本身也沒有一定要學的決心.
在任何一個領域,最初開始學習時進步的動力永遠來自於興趣,沒有興趣,學習是舉步維艱的,正是對於未知領域的興趣,才能踏出第一步,構成一個領域知識最雛形的框架,對該領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來的知識才能對應的梳理並綜合到成熟的體系之中,題主現在甚至還處於構建框架的過程當中,但是卻沒有任何興趣作為動力,甚至以背單詞的方法走出學習英語第一步,是很難有所獲益的.
一個正常的大學生說他能靜下心來背誦單詞,我覺得毫無問題,因為他本身就有足夠的辭彙量作為基礎,後來的單詞也會相應穿插入自身的體系當中,但是在最初的過程中,對於題主,單詞就是一堆亂碼而已,如何解決亂碼問題,才是題主問題的解決方法
個人的看法是,放棄掉背單詞的方法,以情景練習來積累最初的那一部分辭彙量
找一些中英文互譯教材,最簡單的,比如賴世雄的美語從頭學之類的,剛開始的非常簡單,簡單到沒有英語基礎應該也能耐心學下去,以情景練習的方式,應當比單純背誦單詞效果要好很多,還有類似english through picture類的書籍,也應當有不錯的效果,在積累一定的辭彙量之後,不要很多,就兩三千應該差不多了,再進入之後的階段,語法啊,什麼的,題主現在的問題應該就在難以起步上面了,不要試圖跳過起點,直接試圖積累硬知識,多關注學習方法論(不是做計劃表什麼的),應該可以幫到樓主
有本書,少的力量,講關於改變,關於如何循序漸進的改變,有一些方式方法可以去嘗試一下。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852697
改變首先來自於內心,有一種想要改變眼前狀態的慾望,然後去搜尋,去閱讀一切能讓你改變的各種方法,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你看到了,閱讀了,收藏了這方面的方法技巧,如果不去在現實生活中去運用,其實只會讓你產生一種虛假的牛逼幻覺,事實就是你原來什麼樣子現在還是一樣的狀態。只有第三步你去在現實生活中去運用實踐你看到的各種方式方法,然後思考那裡有不足之處,再去對照方法去改進去查漏補缺,這樣你最終才會有所改變
所有的道理歸根結底還要化為兩個字,去做!去行動,就像如果你想減肥,就先去網路上搜索如何減肥,你會看到各種方法,會看到節食,看到跑步,游泳,或者各種有氧運動,無氧運動,然後你選擇一項例如跑步,然後開始跑步,結果發現跑了幾天膝蓋疼,然後搜索發現,哦,原來太胖的人剛開始不能跑步,對膝蓋有損傷,然後果斷放棄,選擇游泳,或者橢圓儀,做了一段時間發現有效果,但是不理想,又繼續搜索,哦,原來要在運動的基礎上改變飲食習慣,要選擇性的吃,不能什麼都吃,要選擇多吃蔬菜,多吃高蛋白少脂肪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要適量,這樣一點一點的改變,最終達到理想體重。
這就是一個改變的過程:學習——實踐——思考需要改進的地方——再學習——實踐
姑妄言之。
在自制能力低的時候。請花大把的錢去學習。
比如:報補習班興趣班輔導班!(有學生類的。成年人應該也有對應的。)遲到了會挨罵那種。
買死貴死貴的書,不看都覺得肉疼!
辦健身卡!我拿了一個月的生活費去辦了張,成功解決了自己不愛動的問題。
將自己學習的成本都強行變成固定成本,如果不去學習就無法收回成本。這個時候,你的自制能力就會:被迫——養成習慣——自覺。
卸載掉所有遊戲,是的,所有。
威逼利誘威逼利誘,威逼完了,再說利誘。
制定計劃表的同時,用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做給自己的獎勵。比如我喜歡吃東西。今天完成任務一,就可以給自己買芒果乾~今天完成任務二,就可以吃大餐。又或者完成第一階段,獎勵自己去旅遊三天。
另外mu總的答案很棒。不過自制力差的人,還是得逼出來。(?Д?)?血淚啊。。。。我來到這裡已經半年有餘了,這裡是科學家的搖籃,頂尖人才的天地,在這裡,你可以獲得最頂尖的教育資源和信息,可以享受非常優越的生活環境,教室裡面永遠明亮著,開放著,你住著單間,物業盡一切可能輔佐你,換算起來,你在這裡每呆一個小時,可能就是普通勞動人民打工者要付出工作量的多少倍。這個資源並不均等的社會裡,你得到了少數人擁有的社會資源,然而現在想起來,這半年來的我竟配不上這份給予。
我的」配不上」,不吹不黑。下面就來對比一下我和別人不同的人生。
在我的身邊,存在著許多優秀的人們。這點大家有目共睹。可能每個人對優秀的定義不相同,我僅代表身為學渣總是臨淵羨魚的自己,描述一下我眼中的優秀,我眼中的他們。
他們往往是本科985或者211院校的,而我只是本科二批的。
他們往往是天賦異稟的(比如語言/思維),而我只是考試分數還過得去。
他們往往是在某一方面頗有造詣的,而我興趣愛好有一百個,卻哪個都不算強項。
他們往往眼光高遠,思想深刻,而我是今天舒服了最重要,」那個女人怎麼化妝的這麼好看」。
他們往往各不相同,但是卻有著相似的努力程度,相似的行動力,相似的執著于堅持。
這就是我跟他們的差距。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接下來我換一種描述方法。
專業方面,他們本身就基礎較為紮實,可能是本科或者更早以前的積澱了吧。此外,他們還具有強烈的求知若渴的心,他們會經常光臨講座,他們會時刻關注科學前沿的動態,並且會因為看到一篇構思新奇的文章而感到興奮,他們會啃最晦澀難懂的學術書籍,只為揭開心中的疑問和對世界的好奇。(我是最近才讀到文章里說年輕的時候該去讀最難啃的書這句忠告的,然而他們已經早在這麼做了,我不可遏制的懷疑自己覺悟是否較為低下。)
愛好方面,剛才說了他們都頗有造詣,他們不是過去傳說中的獃頭獃腦,他們有著各自的興趣點,各自明媚成一朵彩色的雲,他們是活力的,青春洋溢的。他們有的喜歡打遊戲,往往打得還不錯。有的喜歡畫畫,經常看到他們曬出自己引以為傲艷羨眾人的即興小作有的喜歡唱歌跳舞,他們的表現並不因為搞科研而顯得笨拙和業餘。還有喜歡寫作的,小清新的,老練而收斂的,邏輯至上的,段子手潛質的,從此我再不自詡文藝青年。
そうして,你認為他們是無法靠顏值而只能靠智力來生存的嗎?Na?ve。
這裡並不乏外形好的。可能你前排寫作業的是個黑長直,可能你後排看書的是個空氣劉海的萌妹子,可能你突然抬頭髮現一個帥T形狀的人物正推門進教室,單手挎包,插著入耳式耳機,無表情,眼神看地面而不是看你。總的來說,那種「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女子」就在你身邊。說起理工男,你以為都是【掛著厚厚眼鏡片,頭髮亂而油膩,穿著搭配讓你無法評價這個不存在的東西】的樣子嗎?並不,其實,半年了,我了解的真相是,【歐巴和兒子就潛伏在我的同學中】,在食堂內,在石板路上,在走廊里,跟你擦身而過,跟基友興奮地談論進化與遺傳,人類的命運與未來,為什麼這一輪互聯網熱潮只發生在中國和美國,政治,地理,氣候,癌症,天罡,地煞,36,72,108。。。。。。那清澈的眼神里閃著微亮的光芒,彷彿夜空中最亮的星,是他,我愛的少年。
我以上所講,並不沒有為了感染力和文章效果而使用誇張的手法,我所見所聞,還並不僅僅是這些。
再描述下去,會覺得自己渺小得近乎塵埃,平庸得如同行走的背景板,落後得似乎再上三圈發條都不能變成脫韁的野馬追上他們遠去的步伐(原創的比喻,自己贊)。
(贊是因為以下是引用加改寫)
我感到害怕。就像我們不知道冬天從哪天開始,只會感覺夜的黑越來越漫長。
我害怕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盪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但閱讀的人在知識里遨遊,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八卦周刊講到社會趨勢,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築防震理論侃侃而談。相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錄音機,過氣、無法調整。我最引以為傲的論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書架上某本書里的某段文字,而且,還是不被熒光筆畫線註記的那一段。
我害怕,當他們讀書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了,那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我害怕,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願都沒有。我如此害怕,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我害怕,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我害怕,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人。我害怕,他們能避免我要經歷的失敗。我害怕,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我害怕,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尤其是,還在努力的人。
(作者:月光碎片Y;鏈接:哪個瞬間讓你突然覺得讀書真有用? - 月光碎片Y 的回答;來源:知乎)
我與他們存在於相同的時間,不同的時代。我與他們在一起,卻從未屬於他們中的一員。
如今,他們閃閃發光,我是無名氏,好一點是甲乙丙。
多年後,他們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人,我將淹沒在歲月的河流中。
大浪過後,他們是被淘洗出來的珍珠和貝殼,我是被沖刷而去的沙子和小蝦,甚至不能像海帶,好歹扎了個根。
鏡子里的我,是過去那個迷之自戀的我,在無知和淺薄中自我催眠。
而現在,真的需要醒來。
很遺憾,24歲的你,並沒有如你年少時期想像得」搖身一變」成了渴望的樣子,你還是那個廢柴一樣的阿斗,走到這步,莫非是花光了往後幾十年的好運氣了吧。你曾許願的『未來』,它就是活生生的『現在』,它就是日復一日的『你的日常』。你總不能再許願下一個五年計劃吧,你哪來那麼久的青春?
等你三十歲了,你才讀夠該讀的書?
等你三十歲了,你才穿得下小號衣服?
等你三十歲了,你才英語水平成為社交意義上的還可以?還是interesting呢?
等你三十歲了,你才把你現在就想學的軟體學會?
等你三十歲了,你再說I
will be a character in next five years,嗎?
抓緊你的每一分,放下手機,拿起筆。
抓緊你的每一天,放棄高糖,邁開腿。
停止不安的心跳,去做事。
再見廢柴,再見死宅,再見沙發土豆,再見網癮少年,再見道理都懂,再見光說不練。
最後還是想用AKB紀錄片的一句話結束:有一次我給前田敦子當伴舞,當我看到她在前排跳舞唱歌的樣子,她確實非常閃閃發光。那時候我就想,既然有一個Center,那為什麼不能是我呢?
安。
這隻能證明你並不是真的不安於現狀。
甚至是太安於現狀。
你們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我見過。
這句話耳熟能詳吧。這個短片相信不少人看過。
這個視頻裡面有句話很打動我。
記住溺水拚命掙扎為了獲得一口氧氣的感覺。
如果你對成功的渴望大於對呼吸的渴望,你能不成功嗎。
為什麼不思進取,那是因為你對改變的渴望遠遠小於對現狀的依賴。
說白了,題主對改變現狀的渴望小於睡覺,小於小說,小於遊戲。
不甘於現狀這個念頭對你的最大鞭策僅止於你來知乎上問了這個問題。
對信息的貪婪和依賴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絆腳石。
相信我,如果你從渴望改變現狀進化到不得不改變、必須改變這個程度。
你就不會來問這個問題。
你根本無暇顧及別人在做什麼,哪個明星又出軌,最新的網路段子是什麼。下次聚會穿什麼,電視有什麼節目。
你根本不在乎特么睡覺多爽,特么小說多好看,特么遊戲多好玩。
因為你要呼吸,你眼前只有一件事,就是呼吸。
稍有閃失便萬劫不復。
如果你沒有這個渴望,給你介紹一萬種奮鬥的方法,你也能找到十萬個懶惰的理由。
成功的路途艱辛且孤獨。
請你認真對待,請你不要兒戲。
什麼也不用帶,什麼也不用說,離開,上路。
bytheway,短片貼上來:【NBA勵志短片《你究竟有多想成功》】
注意力不夠集中,精神容易飄浮,最適合去做銷售。別去學習什麼技能。
從陌生拜訪開始。
其實更多的是,你自己不了解你自己。自己誤解了你自己的人生方向。用世俗的成功標準來套用在你身上。
當然,我也不了解你。所以,只能簡單憑感覺給你一點點建議。說實話,樓上各位在這種問題下灌雞湯對題主來說真的有用么?!
情況擺明了是題主想努力又找不到動力,說白了就是懶。
對於這種情況,樓上所有答案除了讓題主重新找回三分鐘熱度之外,不會有任何根本性的改變。
常言道,你無非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但你可以試著去踢他兩腳。
題主現在「不思進取」,是因為生活還有退路,他還可以繼續裝睡;
等到有一天生活狠狠地打題主兩巴掌,讓他明白再不努力這輩子就完了,他自然會努力。
所以題主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一是自己打自己兩巴掌,想想如果自己再不努力的話,生活會是什麼樣子?自己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二是等生活來打你兩巴掌,告訴你房價有多貴!物價有多貴!將來娶妻生子養家的壓力有多大!
如果上面的話中有冒犯題主的地方,請原諒~題主你好,我是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發展的在讀碩士生,專門研究成人發展,題主的問題正好是我一次工作坊的主題。
題主說的這個問題,不僅在個人身上,在企業中更是非常常見。心理學家不止一次的發現,很多人即使是在有充分的手段,才幹,決心的情況下,也不會做出改變。
我們先來花兩分鐘時間來分析一下這是為什麼:(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到方法論)
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不思進取,並不是決心不夠,或者懶惰這麼簡單。而是有一種與改變相對立的隱形「決心」有關,而找到這種對立的思維,就成了促成改變的關鍵。
(上圖為一篇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研究文章,作者為Robert Kegan與Laskow Lahey,本文的方法論根據這篇文章改編)
那麼,我們該如何找到這種隱蔽的思維,並且擊敗它呢?
下面我介紹一個親測可用,口碑極好,並且價值不菲的方法(阿三師兄靠這個創業發家了我會說嗎...):
整個流程只需要一張A4紙和一支筆,流程非常明了,傻子也能學會,大約需要十分鐘。
首先,做一個簡單的5*2表格,像這樣:
然後,在最左邊的一欄,填寫你的改變目標,比如:
我想把英語學得更好;我想要變的更健康;我想在會議上更主動的說出我的想法;
(下面我以「我想要變的更健康」作為舉例)
然後,在第二列,填出你做了些什麼阻止你達成目標的事,又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幫你達成目標,而你沒做的;
比如:
第三步,分析一下,你為什麼會做和沒做那些事情?你的借口是什麼?(嗯一說到借口就滔滔不絕了)
第四步,根據前面的借口,分析一下,這些借口背後,我的心裡到底默默下了怎樣的決心?
第五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即分析這種決心背後有哪些假設,它是怎樣形成的?它還適用嗎?在目前的場合下合理嗎?(括弧里可以寫對這個假設的評價)
相信跟我一樣寫到這一步的人,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半年前,我就是因為這樣一場工作坊,改掉了自己不愛出門的習慣,也沒再吃過垃圾零食。現在北京的天即時零下好幾度,我都會保證每天至少出門一次,有運動量。
因為我明白,我已經不是高三那樣的機器人怪胎,我現在沒必要刻意寵愛自己,我對自己已經很人性化了;我也知道,環境不一定會限制我的心情,恰恰相反,我發現我是個很容易從環境中找到歡樂的人。
這樣的一種方式,讓我覺得做之前想做的事情,非常自然,沒有「逼著自己」的感覺,而且維持的也很輕鬆。所以今天廢了這麼多功夫,推薦給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做成自己想做的自己。
現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似乎在倡導一種觀念:如果你安於現狀,不願意改變自己求得進步,混得名頭,那麼你就是個不思進取的懶惰的「屌絲」。
所以現在人人都想改變自己,完善自己,看各種各樣的書,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講座和培訓,目的就是為了改變自己,增強智力和能力還有創造力,然後做著當上CEO,贏娶白富美or高富帥,走上人生巔峰的美夢。傻笑完之後,看看手頭還有沒處理完的各種報表和文案,一瞬間回到解放前,嘆息著啥時候才能實現夢想呢?
然後在日復一日的繁瑣乏味的工作中熬盡了心力,「真TMD難,老子不幹了,愛咋咋地?」
懷著滿腔熱血的改變初心,最後卻在冷冰冰的現實面前低頭認慫,一聲長嘆:改變自己太難了。為啥改變自己這麼難呢?今天我們就從【選擇的困惑】這個角度來談談這個很多人困惑已久的問題。
2
「我是選擇安於現狀呢,還是選擇刻苦努力求得進步呢?」,大多數人會說「廢話,當然是選擇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如果你以為人類從古代一直以來都是這麼想的,要改變自己尋求上進,那你就錯了。現代科學誕生前的西方文化是不主張什麼自由探索,開拓進取的,那時候創造創新被認為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當時的人們認為,世界全部的知識都已經被祖先和上帝完全掌握,你要做的就是去看《聖經》和先人們的著作,那裡面有你想要的一切。
中國封建時代也是不鼓勵改變、創新、開拓、進取的,皇帝們的政策就是「愚民」,你們最好啥都不懂,好便於他們管理,那個時候的思想進步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你看看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最後悲慘的下場你就明白個中危險了。
其實,鼓勵改變,鼓勵進取,還有現在中國特別熱的創新創業新潮,都是近現代以來才形成的社會文化氛圍。
如果人人都懂得進取,上進,時刻想著提升自己會發生什麼事情?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國家經濟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清末民國初期,所有中國人都意識到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進步,我們要強大。從那時起,求進步的觀念種子才深深地種在每個人的心裡。
有人說這不是好事兒嗎,這樣每個人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都會提高,是有利於民的呀!這話說的不錯,不過經濟的發展只是帶給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對於提升幸福感的效用不大。也許你在選擇改變自己,上進進取時所體驗到的困惑、痛苦、焦慮甚至是抑鬱可以輕而易舉地抹去物質豐盛帶給你的一時滿足。
這就是為啥社會越發展,有心理問題的人反而越多,焦慮、抑鬱甚至各種神經症大批量的向每個人襲來,讓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是選擇內心的安寧還是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物質條件而弄得萬分焦慮與不安呢?說實話,我也正在面臨其中的困擾,小心的保持著很容易就被打破的平衡。
經濟的長足發展是不會考慮人們的幸福感水平的,這就是為啥不丹王國已經將GNH(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作為衡量國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不僅僅只考慮GDP(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經濟發展指標,GNH則是心理幸福的指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想想看一個人擁有滿屋的金銀珠寶,但十分焦慮、痛苦,沒有幸福快樂可言,你會覺得他的生活質量很高嗎?
3
你是否要選擇改變自己,積極進取以迎合社會主流價值觀,這是你個人的選擇。
我常常意識到我們這個時代同時存在著自由和不自由。
自由是指你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你可以選擇安於現狀,讀讀書,逛逛街,做著安分守己的工作,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陪在身邊。
假如你是這樣的選擇,國家不會因為你安於現狀、不思進步、不能給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力量而把你抓進監獄,你也不用像哥白尼那樣因為懼怕宗教的迫害而在臨死的時候才敢將自己的《天體運行論》手稿交給出版社,你大可自在的在朋友圈、微博、知乎等社交網路中發表自己個性的看法。這是這個時代的自由之處。
不自由的地方在於假設你選擇了安逸的生活,常年住著租來的房子,三四十歲了出門還是擠公交搭地鐵,也不炒股也不去投資理財,周圍的人會向你投來異樣的眼光,雖然他們自己也是半斤八兩。這些人可能是你的同事,可能是你的朋友,甚至還可能是你的父母以及你最親密的愛人孩子。他們會心說:這個XXX太懶了,沒啥上進心,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這樣的選擇就會給你帶來這樣的干擾和困惑,來自周圍人的干擾和不理解,甚至是嘲諷與譏笑。這是這個時代的不自由之處。
人人都被文化價值觀洗腦,不上進不進取雖然沒罪,但是總是好像犯了什麼錯誤一樣,總好像有一句話縈繞耳邊:你不好好奮鬥,對得起自己的父母嗎;不好好努力,怎麼能讓自己的家人過得更好。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也是每個時代都面臨的不自由處境,不然伽利略也不會因為反對教會的那些陳俗陋規而被判終身監禁。
如此這般不自由,怎麼做才好呢?好在我們還有上面提到的自由的權利。任何選擇都沒有罪,任何選擇也都沒有錯。你自己去選擇過你想過的生活,並承擔其代價和成本。因為任何選擇都是有成本的,都是要承擔其代價的。
我也時常困惑該如何選擇,至今還未確定哪一種生活更適合我,只是不斷地穿梭於自由和不自由之間,我無法全然抽身於周圍人改變進步的觀念洪流,也無法全部放棄自己想要獲得的內心平靜和喜悅幸福。我的策略是在「兩種生活」里保持動態的切換,根據自己的需要,小心拿捏著微妙的動態平衡。
我經常安慰自己說:平衡被打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時刻在變化,我也應該隨變而變。
能夠平衡好不斷變化的生活,真的是一門很深的藝術。
下篇預告:02 改變的代價有多大? | 改變為什麼那麼難?本文原發表於公眾號【悅康心理】,歡迎大家關注?
你之所以做不下來,是因為你並不真正想做,你並不明白做了究竟為了什麼。
也許你在精神上可以強迫自己,但你的身體永遠是真實的,它會用各種方式阻止你,那其實是它給你的信號。懶。
眼高手低,自以為是。
過度自信與過度自卑中徘徊---------------我說自己那。
推薦閱讀:
※性格浮躁,惹周圍人討厭而不覺,怎麼破?
※怎麼改掉優柔寡斷不果決的性格缺陷?
※什麼樣的人才算有深度?
※面對自己的劣勢怎樣保持自信?
※怎麼脫離低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