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識字,四五歲讀書看報」是種怎樣的體驗?


謝邀。

我記得,自己應該是四歲識字,到六歲上幼兒園時,可以讀「字書」了——有別於連環畫,小學一年級看《書劍恩仇錄》和《水滸傳》,《三國演義》反而難一點,因為有些假文言。

四歲吧,我媽教我識了一些基本的字,可以磕磕巴巴讀連環畫。《三國演義》、《楊家將》等。連圖帶解說,能懞懂。

後來聽評書,聽故事磁帶——我小時候有各類朗讀故事的磁帶——然後知道了許多辭彙。
然後知道了形聲字。這點太重要了。

比如,認識了狼這個字,看見「浪花」,雖然只認識「花」,但猜到了:哦,這個字就讀lang。
比如,認識了清這個字,看見「柔情」,雖然只認識「柔」,但猜到了:哦,這個字就讀qing。
以此類推,「讀半邊」。
就能讀書了。

我小時候讀評書多。劉蘭芳老師的《楊家將》、《說岳全傳》。其他《薛剛反唐》、《薛家將》、《羅通掃北》,後來就發展到三國了。
讀不懂的,問我爸媽。評書的好處是,口語化,不會有太繁難的字。
到小學,能讀金庸和四大名著了——最晚讀通的是三國,因為有點假文言——就都好了。

讀半邊也有壞處。《書劍恩仇錄》開場就是李沅芷和陸菲青師徒。我一直把沅這個字讀成阮,因為那時看《水滸》,對三阮印象很深,錯了很久。後來看《神鵰俠侶》,還把何沅君讀成了何阮君,被我外公糾正了,才知道的。
還有,我小時候看《黑貓警長》第二集,總覺得那是石猴鷹,想,跟孫悟空有什麼關係呢?後來看書,才知道是食猴鷹。
類似如此。


早識字早讀書的好處是,我小時候爸媽單點陣圖書館還很開放,我可以進去坐在地板上讀,讀一整天,特別開心。長輩也很喜歡有個肯讀書的孩子,偶爾還吹噓。跟父母要買別的,總會愣一下神,買書,根本不會遲誤。當然,後期我爸媽也開始用「這次期中考試雙百的話給你買一套《鹿鼎記》之類」。
壞處是,許多書讀早了,會不明白,許多年後再讀才明白微言大義。比如,我三年級讀《天龍八部》,裡面白世鏡跟馬夫人說「你身上有些東西,比月亮更白更圓」、「你身上的月餅,自是賽過了蜜糖。」我看時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在說啥;許多年後想起來,才覺得好像不大對勁……

還有,許多知識,我是倒著知道的。比如,我知道年羹堯,不是因為史書,而是梁羽生《江湖三女俠》。我知道路易十三,不是因為酒,是因為《三個火槍手》。我知道鐵木真、拖雷和窩闊台甚至花刺子模,是因為《射鵰英雄傳》。我看《鹿鼎記》時,根本不知道陳近南和顧炎武是歷史人物。這些人,我都是當做虛構人物去了解的,現在想起來,感覺也不大對……


我家住報社大院,我從三歲半搬來開始,每天早上負責在經濟中心門口負責給大家念人民光明經濟日報。從八五計划到拉賓遇刺,捂臉。
沒誰系統的教過我認字看書,當年我爸媽都忙於上班,我因拒不睡午覺被幼兒園清退後,一直混在姥姥家裡,處在大家誰有空誰就來念幾篇故事的情況下。
在我最初的記憶里,看的便是這本書:

大32K,約8cm厚,馬糞紙無插圖,超級好看,牆裂推薦。個人最高紀錄是半夜起來假借坐痰盂之名看書,從十點半坐到三點。三歲開始練琴,四五歲開始背書,女詩詞女四書到古文觀止,到上小學的時候基本已經打遍全院無敵手了(雙重意義上)。
上學第一周跟同學聊天時,不知為何說了一番:「地球壽命還是64億年」之類的話。90年代的少兒科普讀物中,這本就是最主流的觀點。第二天有個同學雙親專門在放學時候堵到我,把我拎進辦公室,怒斥幾小時,不許胡說。

不過,憑良心說,我的童年確實比較煩人,被排斥也能理解。我小學最喜歡的書是《老新聞 1949-1979》、《清宮秘史》跟《農業技術員基礎手冊》,大家興趣完全不一致,如何做朋友?何況那會兒還不會裝,小學一年級寫作文就敢寫「人生的味道是淡」。(出自蔡志忠漫畫《菜根譚》)
童年時代的「超脫」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知識面狹窄情商過低,無法和大部分的同齡人進行合時宜的交流——我小學三年級就把觀無量壽佛經看了,五年級就看過秘戲圖考了,新華文摘從八一年到零三年的看的滾瓜爛熟,就這個興趣跟知識結構,請問有幾個同齡人肯跟我交流。
之前說知識面狹窄,並沒有錯。時至今日我已經很努力地在補了……
但依然無法跟大部分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去KTV,周杰倫孫燕姿還勉強聽過,但叮噹鄧紫棋什麼的求你快點饒了我,各種快男超女除了李宇春根本就搞不清。去了也只能專心自助餐,還不如乾脆點直接去金錢豹。
沒辦法和大多數同齡人進行八卦之外的愉快聊天,你在看巨流河同宿舍女生在看康熙,有本事你給我安利一個,根本安利不起來。
現實生活的中小學裡絕不存在什麼歐洲鄙視美國、美國鄙視日本、日本鄙視韓國的生態圈,誰人多誰就是爺,大家都是過來人大家都清楚。很不幸,我們永遠都是小眾。
小眾的下場么,輕則孤獨,重則欺凌。
這種情況到大學才有所改善,不過並不是大部分人接納你允許你的存在,只是人家忙著學生會社團談戀愛沒空搭理你這個「知道挺多的」而已。枉你看過八重錦九尾龜十全美事又能怎樣,嘻嘻嘻嘻。

到工作之後,事實證明除了情商問題之外還是我贏,不過這是後話了。


評論區總結出的精華:
如果你是一個nerd,那就趁早找個打手抱大腿。


看了半天別人的回答,要麼是說最後泯然於眾人,要麼是說讀書早妨礙了情商。看到大家多少帶一點讀書無用論的腔調我就不能忍了。
讀書早有什麼體驗?就三點。優越感。
優越感。
優越感。
讀書早就好像先天科技樹就比別人高一檔,幹什麼都比別人早一步。
三歲別人啥都不懂的時候我看機器貓。
上了小學別人開始看漫畫的時候我看魯迅。
上了初中大家看魯迅的時候我看大外交。
上了高中大家開始看各種書裝逼的時候我已經把大學裡面大家能拿來撕逼的書看完了。
到了大學進辯論隊,討論任何問題從來不用查資料,想說什麼想裝什麼全在腦子裡。
沒人能跟我裝逼,也沒人能跟我撕逼。
本科受家裡影響選了經濟,碩士想讀歷史,就準備了仨月憑著多年積累的常識輕鬆考上。
後來自己還是想搞學術,就得出國讀個博士,於是現在領了國家獎學金公派去美國讀政治學。
知道的多,就什麼事情都很輕鬆,從小到大從來沒有為自己的能力發愁過。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知識總是有用的。去實習的時候寫報告,碰到個新領域同事都得自己現學,我就可以直接上。去考托福GRE的時候,裡面那堆物理化學歷史社會的閱讀題我經常不用讀題直接就知道答案。有人任性是因為有錢,但我可以因為有才。
有人說一開頭的領先不會保持下去,我是完全不同意的。人活著就那麼多年,如果大家每年學知識的時間都差不多,你早一年讀書,多學到的東西別人怎麼趕的上?只要你跟同齡人保持一樣的努力,他們永遠也趕不上。不管你是去應付無聊的應試教育還是去積累點真正的能力都是如此。當然,如果從小就一直被逼著只能看教材,那可能是有些困難了。

至於有人說讀書導致孤僻導致情商低,說的好像不讀書就會變成萬人迷似的。內向本來就是性格所致,跟讀書有毛關係,應該反過來說,本來就不善與人相處的話,更是應該靠讀書來排解寂寞。再說了,書裡面那麼多人情世故世間百態,你還學不會做人的道理人生的經驗?三歲就讀書,那必須從小就和周圍的男女老少都談笑風生啊。
如果非要說讀書早有什麼不好,那大概就是比較容易為周圍人類的愚蠢而操心,感覺什麼事情都得自己幫自己教不然帶不動隊友。當然,如果我能夠學會沒心沒肺不管不顧的話,大概這點煩惱也都會沒有了。
最後,我裝逼了這麼久,無非是想讓那些早讀書早明事理的孩子們找回當初的傲氣。知識就是力量,如果你感覺沒有力量,那隻可能是知識不夠。絕大部分人讀的書還沒多到可以嫌棄讀書的級別。
愚蠢的不是你,是世界。


跟同齡人差出很遠導致無法交流。
具體認字年齡記不住了。推算一下4-5歲就可以讀百科全書了(是出聲的讀)。
一年級老師要我們交作文。我交上去的作文老師沒批分,底下寫了四個字:你是抄的。
二年級嫌運動會無聊自己帶了本新華字典(就11塊一本的那種)看,四年級換成紅樓夢。
罵人習慣用諷刺方式,同齡人根本聽不懂。需要我解釋一下才能知道我在罵他。
同齡人在看電視的時候我覺得無聊,沒事就看看奇怪的書,小時候跟同學完全4沒有共同話題大學被同寢評價為沒有童年。
小時候交不到朋友,處事方式一直無法提高,情商一直是硬傷。
現已泯然眾人矣,感覺鬆了口氣。
教訓:你若真是這樣的人,千萬不要太聽話。錯的可能是這個世界而不是你,你需要一個更大的世界。
不匿,手機手敲,使用請通知我。
12.8更新
更新主要原因是致歉補充以及吐槽,原因是有所感。
@喻忘憂在評論中以電影名評論,我不知道這個電影,有不當評論,致歉。
我在答案中所寫的「讀百科全書」指讀完並理解。書名為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事實上我大概3歲的時候就可以讀《365個夜》(?書名存疑)了。具體識字原因不明,父母上班,平時接觸爺爺奶奶一個文盲一個半文盲。因為記憶不清的原因並未直接寫出。
一年級帶字典原因為老師不讓帶課外讀物。四年級時已跳級第一次換了個老師(五年級第二次)。
至今認為第二次跳級是最失敗的一次決斷。因為別人會把你當成怪物。
其他人的答案我看過。覺得羨慕嫉妒恨。因為我沒有像各位一樣有個靠譜的母親或者父親的引導。具體事情我就不回憶了。總之大學時找到我們學校心理老師詢問,她給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看關於父母,教育以及童年影響的書,你越看越意識到自己遭遇了什麼。學校在北京學院路,成績太渣有愧母校匿了。
罵人別人都聽不懂,試體會平時如何溝通。
「情商一直是硬傷」,到了大學,發現智商跟情商沒有絕對界限。
「感覺鬆了口氣」。寫了這麼多,就是為了寫這樣一句話。
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而為人師表者,亦猶父母也。教禮儀以辨夷夏,謹庠序以分妍媸。處事寬仁以順天道,遇難智勇以逆潮流。置則以信任,郭橐蒔樹:謀則以長久,觸龍折天。非不能利誘,實不堪爾:非不能威逼,實不屑爾。
上面那段話是我胡謅的,見笑了。


好多字都按偏旁部首念。
很久以後才發現是錯的。


抓周,姥姥把我抱到大書架前,我抓的是一本最大的綠皮縮印本《辭海》(很多人家都有的那版),姥姥很高興,但舅舅表示這孩子沒希望了,因為那是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

三歲,姥姥開始教我讀書寫字,從自己的名字開始學起,因為我的名字非常難寫,加在一起將近四十畫。第四個字開始學習人、口、手……用了一年的時間學會了據說是當時小學三年級語文課里的所有一類、二類生字(姥姥是教師);

四歲,幼兒園,我的簡筆畫繪本和日記本被同學競相撕毀,生氣再也不去幼兒園,在家開始看小人書。姥姥床下六大鞋盒的小人書,反覆看了多遍,後來媽媽又給買了《小精靈畫傳》,童年認識了黑白線條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偷摸在書架上找到一本繁體線裝豎排本《西遊記》,讀完,感覺很過癮很刺激很好玩;看的第二本是《牛虻》,感覺好無趣,棄之;讓姥姥推薦給我書看,她推薦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悲慘世界》兩本,每天她做飯的時候我在灶台邊念書給她聽;

五歲,學會據說是當時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要求的三千常用字,已經從給我媽媽開始寫信(父母在外地)、寫日記開始觸摸寫作;上學前班,成績突出,老師多次公開表揚我是班上用鉛筆最快的人,之後繪本跟日記被同學競相撕毀,鉛筆盒內所有文具屢次被偷。

六歲,小學一年級,因為基本上所有常用字我都認識,成了學霸、學委、班長;我的畫冊和日記繼續被莫名的人撕毀;

七歲,小學二年級,一篇600字作文(當時只要求100字以內短文寫作)震驚全校,老師勒令我抄錄在掛曆紙後面貼成牆報,牆報在張貼三日後被無名氏撕毀;

八歲,開始跟隨某師學習書法,期間背會《蘭亭序》《聖教序》《出師表》、《將進酒》、全套《毛澤東詩詞》;弟弟來家看到我寫的書法作品,將其盡數撕毀;

九歲-十歲,繼續全校聞名的學霸模式。某天突然發覺數學極度無聊,放棄,專攻語文,上課課餘畫漫畫、續寫《足球小將》TV版未結局的故事,給同學看,被傳看到異次元空間,無尋;

十一-十二歲,一次年組作文大賽脫穎冠軍、硬筆書法大賽冠軍、簡筆繪畫冠軍,「李體」被全班競相學習,我使用的某品牌、某型號、某顏色鋼筆在學校周圍所有文具店賣到脫銷;

十三-十五歲,初中,作文被全年組競相傳看,書法作品被國家收藏,從此以後被班上語文課代表每天圍追堵截冷嘲熱諷,被所有班幹部排擠,鬱悶畢業;

十六-十八歲,高中,住校,在宿舍熬夜寫小說,寢室老三屢次勸我放棄,認為我什麼都寫不成。三年三部長篇,累計四十二萬字。語文課被老師特批可以不上,躲到最後一排寫小說,每次考試語文必定年組冠軍,被語文老師視作至寶,作文本被同學討去收藏;參加硬筆書法大賽,同班同學趁我不備,將我準備丟掉的練習稿揀去偷寄給組委會,僅獲第三;次年,同校有書法男,屢次勸我不要再參加比賽;同年被勒令加入某區級作協常務理事;

十九-二十三歲,本科,五年六部長篇共計一百二十萬字,送去出版社,編輯引誘我參加某四團隊,2000元/部企圖買斷我所有作品版權,拒之;畢業當年省tuan委發起舉行我個人書法、攝影、文學作品展,為期一月。後作品存於組委會悉數消失,次年接到一粉絲女電郵,承認我的作品都在她處,求婚,拒之,理由:我已經認識了我男友一周了,我們決定在一起了;

二十四-三十四歲,某國家級出版社就業,與男友共度十年生活,鋪路十年,雙方父母已不是障礙。男友父母為我們在京買車買房。四年寫就一部330萬字同志長篇,講述我和他一路走來的故事,毫無情色描寫,仍能保持火爆連載。網站字數榜第一、推薦榜第一、收藏量第五、VIP付費章節購買量第四,稿費滿足日常支出。多次收到站內其他作者勒令我滾出網站的匿名恐嚇共計四十六次。故事仍在連載中。


回到題目:「三歲識字,四五歲讀書看報」的人生體驗就是 備——受——嫉——妒——

如是。


我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認字了。起源是我媽看了一本書,書上說兒童應該早早地做智力開發。於是我在2歲的時候就可以讀我爸給我寫的信了。

我兩歲的時候去上幼兒園小班,阿姨教兒歌。我媽把兒歌寫下來塞在我的口袋裡。上課的時候阿姨讓我背兒歌,我背不出來,就掏口袋,把我媽的字條翻出來,看一遍又繼續背。

阿姨驚呆了。就讓我跳級。

然後我就一直跳一直跳。

我記憶里有很多故事。比如我6歲的時候跳去小學四年級。我還沒有什麼性別概念。我記得當時我的同桌叫李斌,是個臉上長雀斑的男孩子。第一天見他,我伸手去摸他的臉,說:「你的臉長得好像葫蘆啊」(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做!那時候我才6歲!)結果他的臉唰地就紅了,然後周圍的小朋友們都起鬨,說,她摸李斌的臉啦!她摸李斌的臉啦!

這件事情在我記憶里是如此深刻,我甚至還記得我視野範圍裡面的黑板,教室門口的長廊,同學們悉悉碎碎黑色的身影。我那一刻忽然意識到,原來在他們眼睛裡面男孩子和女孩子是有界限的。

後來學習發展心理學,看兒童發展部分。我想,我不記得這些漫長的過程,好像我的一切都是發生在某個忽然的時刻。你意識到周圍的人有一個你不熟悉的世界,你於是奮力地向上蹦一下,跳到他們的板子上。

你的過去就掉在下面某處空蕩蕩的位置上,再也看不見。


前段時間我忽然想起這麼個事,我問我身邊好幾個朋友,你記得你爸媽小時候給你講故事嗎?因為我不大記得了,我只能記得我和我媽媽坐在被窩裡面,一起看拼音,讀故事書。

我的幼兒生活就是認字認字認字。我記得我爸有一次跟我媽說,她現在會讀書,等到上學之後,大家都會讀書,結果都一樣。

事實是這樣,也不全是這樣。

因為認字這件事情你慢慢泯然眾人,可是你終究是個「異類」。「異類」這件事情我一直到碩士畢業都未曾感覺到,但是它就在那裡,像豌豆公主十幾床被子下面那顆豌豆。你皮糙肉厚也好,你嬌嫩如玉也好,它就在那裡。甚至多年過去,它還是那麼堅挺地亘在那裡。

這對我的一切都有影響。我沒什麼同齡的朋友——因為我和比我年長几歲的一群人一起長大。我對時間的概念一直有疑惑,我在20歲的時候以為自己24歲了,26歲的時候以為自己已經30歲了,可在紛亂雜事中轉念想一想……等等,我好像總有那麼些時間和心態,都無聲無息地沒有了?

於是我又從三十歲向回走。我的朋友們都紛紛結婚,生子,我看著他們變成年輕的中年人,我的人生又像無數小學四年級那個時刻一樣,周圍所有的一切都停下來,我轉身,縱身一躍。

我好像歸屬於很多個群體,但又不歸屬於任何一個群體。我似乎也無法從時間這個橫軸上面,找到一個確切的位置,來指出我站立的位置。

溫尼科特說,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你追求「成熟化」這個過程,你試著和周圍的一切建立連結。你在這些連結之中確認自己的存在。

而終有一日,你能夠看到這一切所謂發生的「連結」,不過是層層幻象。你能夠看見自己的孤獨,也接納自己的孤獨。

反正孤獨這個位置,我還滿熟悉的。


------------------
簡單心理
http://jiandanxinli.com
找到適合你的心理幫助


其實也沒那麼了不起,只能說是人先天素質的一部分,玩遊戲的都知道,當你的角色被系統隨機生成之後,總會有那麼幾個人物屬性非常屌的,但與此同時你肯定也有不少特別弱的屬性,如果屬性全都很弱……那就重建個帳號唄。
說說我的體驗,我完全符合題目要求,上幼兒園之前,就被家裡大人當成炫耀工具,每當有客人的時候,就讓我拿著報紙讀一段,然後他們就紛紛像圍觀外星人一樣圍觀我,不過那時我自己沒什麼虛榮的感覺,經常覺得大人們很煩。
順便說一句我記事非常早,我還記得不會走路的時候我爹抱著我哄睡覺的情形,那時我甚至能說的話都不多。
然後走大街上會看見什麼招牌都讀出來,雖然可以自己讀故事書(全是字的那種,那時我對帶圖的書已經沒多大興趣了),但還是喜歡拿著書讓爹媽念給我聽。
我爹媽其實很煩給我念書,因為我明明自己能讀,經常是我和他們一起看著書,然後他讀著我看著,但他們其實都不愛念字(我其實也不愛念字,但喜歡聽別人念字),念一會就打瞌睡,甚至念的過程中還總是被我糾正讀錯的字,這讓他們很有挫折感。所以後來他們都不給我念了。
鬱悶的是,那時家人不懂得挑選,給我買的童話書都是寫給大人的,像安徒生童話,還有國內一些傳統作家的童話,要麼蘊含深刻哲理,要麼是個悲慘結局,看的我各種不爽,我還是喜歡像格林童話,鄭淵潔童話,過程有趣,結局是大團圓的這種。
後來上幼兒園,當然也是被當作全園聞名的奇人,在老師們中間也是外號無數,經常被老師喊出來給班裡念故事(其實就是她們偷懶),我倒是沒什麼感覺,因為都是畫比字多,念完一本總共字數還沒兩頁紙。
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很不理解身邊的同齡人甚至高年級的怎麼都那麼喜歡讀出聲,因為明顯看書比念書要快的多,當然我也是忘了當初我剛識字的時候,也是看見個啥字都想讀出來的感覺。這種奇怪的感覺直到上了初中才消失,因為那時的小孩子已經從識字的新奇中退出來了,都對看書沒什麼興趣了。
然後另一個點滿的天賦點就是看書超級快,看過速讀訓練相關的一些數據,感覺我看書的速度差不多就是那個水平,不過這個只是感覺,如果真測試起來可能就發揮不出來了,另外誰比誰更有水分也說不好。我覺得漢字天然適合速讀,因為辨認形狀比逐個辨認字母要快的多
跟人合看一本書的時候就總是等對方看完翻頁。
金庸的14部小說大部分都是我在書店站著看完的,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最後結局不是大團圓我不喜歡,所以沒看。古龍小說太多了可能沒看完,不過也都是站著看完大部分。
西遊記也是我在書店裡用了一天看完的,看完離書店下班還有段距離。
看網路小說,24小時坐那沒動,不吃不睡,只喝水,看完三四百萬字吧。往少了估計,平均每秒鐘看30多個字(其實應該會更快,可能是體力不支,偶爾上廁所,以及網頁打開太慢而拖慢了平均值)。
看書快的一個附加好處是:能快速找到H文中的性描寫部分,一篇四五萬到十幾萬字的H文,滑鼠點著滑塊勻速下拖,或嘩嘩嘩的不停滾動滾輪,就可以快速捕捉到關鍵字。這一技能在看知乎長答案的時候也很有幫助。
因為看書快,所以知識面經常碾壓同齡人和非同齡人,並且我也沒有什麼逼格情結,鳳凰傳奇和風求凰都能哼。不過缺點是興趣容易轉移,導致啥都不深入。
哎要不要匿名呢?
哎又看了一下,發現貌似跟我一樣的同類也很多嘛,大家感受也都差不多啊,那就不匿了,順便求個同類妹子來談談人生理想什麼的。


我四五歲的時候沒報紙看,不過我爸當時已經教我認完了識字課本

就是這貨。。

五歲就把我送去上一年級,學習上倒還沒什麼,就是上廁所是個大問題,學校沒有專門的廁所,下課學生們就去操場邊一戶人家的茅坑。。害羞的我不好意思跟別人一起光天化日之下往那坑裡尿。。於是每天就拚命憋。。然後么結果你懂的。。

↑ 一年級時候廁所示意圖

一年級留給我的印象就是憋尿。。憋不住。。尿褲子。。。
不過升級期末考語文還是考了91。。不過數學只有17分。。於是就留級再讀一個一年級咯。。
這一留不要緊,五年制小學結束,第二個一年級就是六年制小學了。。
好像跑題有點厲害。。咱回到讀書看報上。。

一二年級雖然我認字能比別人多,但是沒什麼用。。因為沒多的書看,那時候我就得偷偷的趁我爺爺出去的時候進他的廂房看書,我六叔七叔他們的五六年級的課本都在一個抽屜里,我每次偷偷進去,搬個凳子墊著,把抽屜拉開,翻裡面的書看,那時候最喜歡看語文課本和歷史課本。印象深刻的就是四個字 -- 不求甚解。很多字認不全,但是也不敢把書拿出去問別人,那時候我爺爺給我的威懾實在太大了。。偷進廂房都是鼓了非常大的勇氣。。而且在我偷進廂房的那個時間段,識字的都下地了。。我就是家裡面識字最多的人了,也找不到人可以問。。我曾經跟小夥伴講故事的時候把「欺壓」讀成「siya」,而且認為反對=造反,進而引申為投敵,記得看到有個插圖下的字好像是「義和團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心裡理解為「義和團投靠了帝國主義」。。然後心塞了好久。。

↑ 大概是這幅吧 實在找不到歷史課本的圖了

就這樣偷偷摸摸看完了叔叔們的課本,不甘寂寞的我又從另外一個抽屜里找到一本厚厚的中篇小說選刊,好像是個合集本,印象最深刻是馮驥才的《三寸金蓮》,還有個《夢斷君子蘭》。。其他的就不記得名字了,好像還有個梁曉聲寫的故事,當中還寫了他偷看自己檔案袋的事兒。。這本書因為太厚,無法偷偷摸摸讀完。。所以後來某次我就狠狠心偷走了,不過得藏在自己席子地下,趁家裡沒人的時候才能偷偷看。。於是就迷上小說了。。某次無意中發現酸菜罈子口壓的就是一本武俠。。沒有封面封底。。只有大約0.375本。。為什麼是0.375呢。。因為那書是這樣的。。

只有一半,而且這一半被斜著撕掉了一個角。。但是我居然還是把這本書刷完了。。。直到今天,我才根據當初書脊上看來的書名,知道這本書本來面目是這樣的。。

這時候我也已經三年級了,我們也已經搬進了新的教學樓,學校有自己的廁所,男女廁所分開了,而且蹲位中間還有隔板。。在這美好的季節里。。不再尿褲子的我通過這0.375本書,迷上了武俠小說。。

但是書實在太難找了。。武俠小說更難找。。於是我認識了村裡的兩位年輕人,他們那時候已經是大人啦,當然不願意把書借給我一個小屁孩咯。。但是經不住我天天去軟磨硬泡,其中一個很勉強的借了我一本《血海飄香》。。太激動了。。頭天傍晚拿到書,看到天黑,第二天直接刷完。。然後接下來又是無盡的空虛。。因為我沒有書可以交換。。他們都不願意繼續借書給我了。。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好運很快就降臨了 -- 我幺舅出嫁了!他居然有十多本武俠小說!!!都出嫁的人了,武俠小說也就不用一直藏在箱子里了。。一股腦送給了我!!

於是那段時間我就不斷刷武俠小說,然後不斷跟大人們進行交換。。

當然,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在我某次給我爸寫信的時候沾沾自喜地炫耀我最近讀過的武俠小說書單後。。被老爸寫信臭罵了一頓。。後來過年回家的時候,他給我帶了一本《平凡的世界》。。
然後平凡的世界就成了迄今為止我重刷次數最多的一本書。。我後來經常能從這本書里翻出飯粒、辣椒水的印跡。。孫少平孫少安。。金波金秀。。潤葉潤生田曉霞。。我不斷的刷著這本書,並不斷的把這些人的名字在心中安在周圍人的身上。。。

我慢慢的長大,慢慢的經過了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然後就上初中了。。上了初中要上晚自習。。第一個晚自習我就發現自己悲劇了 -- 即使坐在第一排,我還是看不清黑板上寫的是啥!!於是才開始後悔。。那時候不應該邊走路邊看武俠的。。不應該在太陽底下還繼續看的。。不應該邊吃飯邊看的。。不應該天都快黑盡了還看小說的。。

。。。。。。

不知不覺就這麼長了。。該總結一下吃飯了。。

體驗就是:書實在是太少!識字越來越多,三四年級就完爆周圍的很多大人,語文成績一直很好,還有就是在小夥伴中很受歡迎,他們會纏著我給他們講故事。。當然還有就是。。高度近視。。那時候好多鄰居什麼的向我媽反映我不怎麼跟他們打招呼。。實際上是我怕認錯人哇。。我媽還解釋說我比較害羞。。。


到十二三歲有一種恐懼感,覺得自己知道的大家都開始知道了= =

人生那麼長,如果不能保持,早領先兩三年並沒有什麼意義。

————不想寫paper於是來修改答案的分界線——————————————————————

首先,這個問題說得是「三歲識字,四五歲讀書看報」。這強調的是一種早期的童年狀態,以及一種今天的普及技能,「識字讀書看報」。

對這種早於同齡人的狀態,樓上很多長答案說得已經非常詳細了。雖然各自的情況不同,但我看到不少答主都有自嘲「仲永」,「如今泯然眾人矣」。

那麼,究竟是什麼把我們從別人家的孩子變成了普通的孩子呢?

我認為是童年早期家庭教育、智力開發上方向性的誤區。

目測大家基本上都是我的同代人,85-95年間生人。而我們的父母,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約出生在60年代左右。這一代人親身經歷了知識改變命運,相信甚至迷信教育,但是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放養長大的,很少有家庭能對他們的學業進行有效的、方向性的指導,更罔論成體系的早期啟蒙教育了。我們父輩之中的大多數人,如果有幸能躋身所謂「知識分子」的階層,憑得是自己的天資才智和刻苦努力——關於家庭教育,他們一定也有反思,反思的結論實踐到我們自己身上,就是「早期開發很重要,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用他們的人生經驗,為我們找到的起跑線是「識字讀書看報」。這是非常非常傳統的,古中國式的早期教育,在幾千年有關教育,有關神童,有關含辛茹苦的父母的正傳軼事里,我們能找到非常多相似的故事。古人的思路完全沒有問題,在識字讀書幾乎是特權的時代,早點識字,早點科舉,早點做官。目標就是科舉,科舉幾乎只考作文。四書五經越早背背得越快,記得越牢,越容易融會貫通。

但是這樣的教育思路在我們身上遇到了問題,首先就是我們都要上學,要和其他40-80個同班小朋友一起循序漸進識字讀書看報,要和他們交流相處成為小夥伴好朋友;而且識字已經不是特權了,你四歲會讀書,我八歲才會,當時看固然雲泥之別,可是在漫長的一生里,簡直不值一提。

而我們對教育的追求,不是當時,而是一生。

我對我個人早期教育的反思是,用2-5歲這麼寶貴的啟蒙時期去識字寫字,背乘法口訣百位數加減法真是太浪費生命了。學校遲早都要教的,總有一天是要學會的;四歲學會和八歲學會是平等的,除非父母鐵了心要讓孩子真的跳級做神童,就算五歲能算乘除法不一樣要手背後在一種緩慢的進度里念到三年級?還不是該抄的生字一個都不能少?有評論說可以研究更多地東西,可是反正我小學上課並不怎麼敢看課外書........

我想雖然我們,絕大多數在這個話題下回憶和反思的朋友們都還年輕,但是家庭教育是一個我們終將面對的問題。至於小朋友學齡前的時間應如何有意義的利用,根據我這幾年觀察,80後父母們顯然也實踐了對自身早教的反思。重語言能力、藝術能力、動手能力,輕知識技能已經成為趨勢,教育的進步總是需要實踐的,10後小朋友們長大後肯定也有自己的反思。

————————應對提問(雖然還沒人問)的分割線———————————————————

早點識字讀書當然是很有意義的,它能讓我們在小學低年級非常輕鬆的領先;這種最開始的領先能給我們自己和周圍人強烈地暗示,在這種暗示下很多人做了半輩子的好學生。但是這種領先的代價是在學習能力最強的年紀重複學習,比如我就覺得如果有抄生字抄乘法表的功夫聽聽英語多好;而且這群很早識字的人本來就享受了當時相對比較好的家庭教育,他們的父母多少都算有點文化對孩子上心的那類人了。拿他們今天相對有所成就(名校好工作有思想)來論證這個早期教育的合理性本身就不合理,他們本來可以更棒的~

知識這個東西有一個特點,你所能理解的高度跟了解的時間並不成正比。提前知道能早點達到平均水平,但不意味著頂尖水平。

學校教育重複家庭教育是有問題的,比如我,至今不太愛聽課,受害無窮,主要就是小學沒有聽課的習慣規矩沒養好。╮(╯▽╰)╭想想就好心塞,完全就是我半生悲劇的根源。

就這樣吧,寫paper去了TwT


難道大家不都是這樣?


妹妹四歲了。
有一天我教她寫名字,我寫一筆她寫一筆。我左手她右手。

寫完後發現她還不會控筆,寫成了一坨毛線。。
但是為了表示鼓勵,我裝作很高興的樣子說:「耶!好棒哦!」
小姑娘一點沒被騙到,說:「明明就很亂嘛」,然後雙手捂臉,走開了。
後來發現她跑到媽媽那裡,帶著哭腔說,「我還是小孩子嘛,就要讓我寫字,我寫不好嘛。嚶嚶嚶」

太可憐了,寫字在我看來這麼簡單的事,卻是她那個年紀覺得為難的。
我也變成了把自己意願強加給小孩的人了嗎?心裡怕怕的,再也不敢教她寫字了。

附小姑娘照片:

這三五太難了,一點也不簡單。:)


那啥,這麼老的問題你們邀請我干熟么!!!

身邊小學和初中同學都知道,我曾經是我們那一片的小學霸。。。就是他們爸媽口中的別人家孩子

我們那嘎達有讓新生兒百天抓鬮的【奇怪傳統】,圍著我擺了一圈的書、鋼筆、人民幣、我媽的唇膏、小板凳(恩,我媽說確實有板凳,可能為了測試我以後會不會當木工吧,淚目)、鎚子(shenmegui),等等等等,我媽媽也想不起來的東西,我一邊爬來爬去一邊咯咯笑著拿起了書……

好吧,我剛會說話大概是一歲出頭兒,姑娘家家的會說話早倒也不足為奇,據我媽說,2歲那年讀唐詩三百首,差不多能背下來100多首。然後把我媽媽嚇到了,不敢給我買書讀了,怕我把腦袋燒壞了……然後我就在家找各種能看的書,那時候好喜歡神曲啊山海經啊這一類我奶奶的書,因為沒有什麼字

事迹一:
3歲的時候,曾經在回老家的火車上因為沒有座,給一個有座的蜀黍讀了一段報紙,他就把座位讓給我了。。。哈哈,對此表懷疑,畢竟不太記事

事迹二:
別的小朋友在踢毽子跳皮筋,我搬個小板凳在樓下看書,然後差點被一個騎大二八自行車的人拐跑

事迹三:
那會的圖畫書實在是少的不行,4歲的某一天我去書報亭買了一本標價3塊8 的漫畫書,給人家5塊錢,非要讓人家找我2塊2 !!!因為我的概念里只有3+2=5!!!! (原來數學渣是寫在骨子裡的……)

媽了個J 怎麼匿名!!!


一直覺得這很正常,看到這個問題還特意去查了一下手頭的發展心理學的書,發現以平均水平來看,似乎3歲左右的兒童「說話」的能力已經相當不錯了,但識字寫字方面還有所不足。

奶奶是小學教師,個人經歷是從兩三歲起奶奶就會拿一本那種小的新華字典從頭到尾教我認字,並且會設置一些500字、1000字、2000字的目標給我,因此我在3歲多的時候識字量已經不少了,具體數字記憶有些模糊記不清了,但日常的簡單閱讀已經不是問題(會有一些詞不知道意思,但能讀)。

該上幼兒園的時候,小班上了一個星期,每去便哭鬧不止,隨即被奶奶找了個感冒的由頭請了假,以後就再也沒去過。過了一段時間換了一家幼兒園,按年齡應當是繼續上小班或中班,但我身高比較高,大概已經有大班的平均水平了,在小班顯得有些突兀,因此父母都希望我直接進大班,園長不同意,怕我跟不上進度。

然後我媽拿起園長辦公桌上的一張報紙讓我給他念,我就念了一段,後來就直接進了大班,年齡小,總被欺負。

小學時候的語文課都是洒洒水,印象中老師經常提問某個字怎麼寫怎麼讀,我就是班裡唯一自如作答的。

家在小城,父母雖算開化但畢竟不能跟大城市的中產比,能提供給孩子的信息其實是不多的,個人感覺識字早的好處在於能更早的進行閱讀,接觸到更多的外界信息,這對兒童的認知發展是相當有幫助的。當時我閱讀的量雖然與一些80、90後文人諸如韓寒、蔣方舟一類比不了,但涉獵較廣,從人文歷史到科學哲學都有,算是啟蒙了我的理性思維和人文思維,培養了我的閱讀習慣。這要感謝我的母親。

當然也由於同樣的原因,我三年級時就野得不行了,跟著大孩子們上網吧、「混社會」,倒是沒起到前面答主所說的「省心」,雖說省了教認字管學習的心,但也費了別處的心力。好在小時候的底子還有些用,高中以後慢慢回到正軌,閱讀和寫作也都回來一些,保持了一些思考的習慣,能一直堅持到大學四年,這在我們那個為了高考「窮兵黷武」的山東縣城的中學同學中還是不多的。高中時作文好的同學多數不再寫作,少數停留在作文階段,前幾天讀了一篇高中同學的日誌,高考作文的脈絡清晰可見,結尾不出意外長吁短嘆,我看了還挺難過的。

不過倒是也沒有前面答主的「不能與同齡人交流的問題」,因為接觸得多,從小就是三教九流都能混的圓融,校門口的痞子和全年級第一的學霸都是我的朋友,情緒智力發展還不錯,現在做夢去做心理諮詢師,也不知能不能成。

大概就是這樣。


幼兒園在上課時讀《第三帝國的興亡》被老師批評不好好聽課,小學一年級要跳級拿著人民日報讀了一遍社論就通過了。要說最大的感覺其實是幼兒園和學前班宅著看了太多書導致戶外運動少,也變得很內向,日後花了很多時間才改過來。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心情異常的複雜。這複雜里包含了自豪、驕傲、慚愧、嘆息、悔恨等一系列感情色彩並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卻鋪滿我成長之路的形容詞。

大約1、2歲識字,3、4歲可熟背數十首古詩詞(包含《長恨歌》這類長詩),4、5歲時一周消滅2-4本200頁左右的童話故事書(此時已學會使用字典),報紙類更不在話下。

據母親回憶,學齡前我求知慾極強,任何糖紙、包裝、說明書上不認識的字都不會放過,當然她也樂意不厭其煩地為我解答。與此同時母親開始系統地教我認字,當我第一次在短時間內(一個晚上)學完幾十個漢字時,我媽驚訝到不敢相信,畢竟只有一兩歲,她覺得我可能是記的位置,於是把順序打亂,還是能認,再打亂,還是能認……

經多次考察,我娘判定我的識字能力確實不錯,於是開始根據她的個人喜好教我背誦古詩(此時約3,4歲),包括《蜀道難》《長恨歌》《春江花月夜》等長詩均能背誦,而且自我要求極高,中途停頓了還會主動要求重來,要一口氣背完自己才滿意。當然,此時並不了解這些詩詞的內涵,僅停留在認得字+能背誦的層面。

背古詩的同時就開始看書了,家裡的比較通俗易懂的書都被啃過一遍,如報紙、雜誌、故事書……包括《黨員文摘》什麼的都會看,現在都記得有個叫「峰迴路轉」的欄目我比較愛看,專門講創業成功的故事,由此可見雞湯的受眾竟然是不分年齡層的。

要說這有什麼感受和體驗,於我而言大概分兩種。

一種是小時候的感受。
說實話那會兒沒覺得自己很特殊(或者說我這方面的感覺比較遲鈍),只是喜歡讀而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記得那時常去一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姐姐家借書,系列的童話故事書。有時姐姐的同學在,他們就會圍過來拿一些書上的字考我,一邊聽我回答一邊發出驚嘆聲。別人的溢美之詞可能會讓我感到開心,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會過去,之後繼續投入到書海之中。

然後就是長大後的感覺。
於我而言,有點傷懷吧。從初中高中到大學,我的閱讀能力呈現出一個日漸式微的走向。原因有很多,叛逆期、貪玩、自控力差等,再加上互聯網的強勢「入侵」,我的閱讀能力開始被碎片信息瓦解,和很多人一樣,有一段時間我連超過2000字的文章讀著都難受。

然而,時至今日雖有悔意,卻並未覺得失去過多,這種感覺類似於「愛過」。我想那段幼年的經歷帶給我的最大好處莫過於,即使在自己最平庸普通甚至潦倒失意的時候,我也不會忘記那個曾經明亮過的自己,那個稚嫩的她彷彿穿過時光在向我大聲呼喊:你可以的,你不是做到過嗎?


每每此時心底就會燃起希望,在現實面前重新拾起夢想的光。

-END-


這個年齡,帶孩子多在田野轉轉,認識花草蟲魚,養養貓狗鴨鵝,其實更好。


講講我的體驗吧。
根據大人的轉述,我學會認字是在16個月。當時我還不會走路,每天在學步車裡看電視。有一天,家裡人正在外間吃飯,留我一個在房裡。突然,他們聽到我在說"北京"、"南京"等等的城市名字。進了房間,發現我正在看天氣預報。
觀察幾天之後,我爸覺得我好像不是跟著念,而是確實認識字。於是他在幾張白紙上寫了城市的名字,發現我都能讀出來。

現在想想,不排除當時的這種情況不過是條件反射而已。但之後,至少我爸媽覺得我是一代奇才。
於是,兩歲的時候他們給我看有圖有字的小人書,三歲的時候我開始看沒圖的書,四歲的時候我就可以不藉助大人幫助基本看懂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本,五歲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讀新民晚報了。
這個階段,我很享受被當成天才誇獎的感覺——爸爸媽媽,他們的朋友,以及幼兒園的老師與同學。因為早慧的關係,我剛進幼兒園就讀了大班(上海的幼兒園當時都是小中大三個年級。至於我後來為什麼連續讀了三年大班,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當時的我在幼兒園裡風頭一時無兩,幾乎每個班級的老師都認識我,偶爾帶著我去別的班級讀《小青蛙報》,總是會成為焦點。

也是因為這樣,我會特別認真地學認字,對文字也有特別的喜好。每個孩子都會虛榮,而我的虛榮因此得到了最大的滿足。我記得我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甚至會在街上專找錯別字,然後在腦子裡計數,可見當時對方塊字的痴迷。

對我的小學生活來說,這種早慧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我幾乎不用聽課就可以搞定小學前三年級的課業。小學一年級,我就開始讀原本的《西遊記》、《封神演義》。三國與紅樓限於閱歷完全讀不懂,但光是西遊記里的詩詞,和那些半文不白的古話,就讓我對古漢語產生了親切感。直到高中,我的現代文閱讀一塌糊塗,但古文從來都是全對。

事實上,我不認為我當年真的有多少文字天賦。雖然吃了好幾年賣字的飯,但我知道我的文字並不怎麼樣。但至少,當年的這種早慧,讓我很有自信,也很早就確定了我未來的方向。

也就是腦子進水做了文科生的方向。


曾經在某個問題下回答過這個,又複製了一遍… 好吧你說我是無聊吧

一個很親密的朋友,性別男,愛好廣泛。

八個月會說話,兩歲能讀報紙,鄉親們奔走相告,譽為神童。

小學前已經讀完姐姐的課本,熟讀百科全書,故事會,爸爸的駕駛員路考培訓文件等等等等,還收集了一大箱模型車。

於是在七歲那年,被政府分配到家附近的流氓小學。在那學會了罵各種各樣的髒話,學會了抽煙,學會了看成人電影。但是學前的知識儲備還是足夠他學業上各種風騷,考到省重點中學,小學老師奔走相告,獎金有望。

雖然中學已經明顯跟常人無異,所幸家長領悟較早,第一年就退學送去新加坡。得老師評語,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可喜可賀,又遇到了一流氓中學,從此天高皇帝遠,美酒加咖啡,他學會了泡吧,泡妞,每日與香煙作伴,活的瀟瀟洒灑。幸好他打了會籃球,才沒讓自己在畢業前就頹廢死。

終於,在畢業時候考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分數後,他迷茫了,於是他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書,認過的字,還有玩過的模型車。

於是他選了大專裡面的航空專業,新加坡機務培養的溫床。他一點興趣也沒有,如果不逃課,一定是去睡覺,而且煙沒戒掉,籃球也荒廢了。

一直到了畢業,他都沒有認真學習過一天。他在新加坡隨便找了份工作,每天迷茫著不知道怎麼過這一天,晚飯跟誰吃去哪吃都不重要,周末跟誰喝去哪喝也不在乎。直到有一天,他在網上視頻遇到了之前的一個小學同學,他跟那個同學面對面抽著煙,訴說這十年來的遭遇,他看到了對面話語中的惋惜。

說到這裡,已經是故事的五分之一。

之後他決定,要重回學校,把錯過的青春補回來,但是他已經不年輕了,他選擇了讀夜校。報名的路上他認識到了一個女孩子,他沒想到她最後會是他的同學,也沒想到她會改變了他人生的五分之四。

他對她提起了童年時讀過的書,認識的字,還有…他用模型車擺出的道路模型。於是他們選擇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工業系統工程,於是第一次他想到了未來,第一次他開始認真學習與工作,在她的鼓勵下,他越發努力。終於在畢業前他的努力被認可,升了職做了經理,而且也被國大工業系統工程碩士錄取,他們正計劃著…(對不起我答應他們這段不能說)

對了,他和她在畢業前交換了戒指與誓言,並且在十幾年的飄蕩後終於在國外有了自己的家。而他們也正在生活中實習著他們共同的主修 - continuous improvement,

切個題

這世界有太多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但是與此同時,也有更多的屌絲逆襲,有人一夜暴富有人禍不單行。但是正是這樣,有著各種可能的人生才精彩。

畢竟故事還沒結束,不是嗎


6歲之前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因為爺爺算是老一輩的知識分子,所以從小就教我認字。基本可以滿足,三歲認字,四歲讀書看報的條件。不過因為小,閱讀速度不會太快,所以我很長時間都只是在看這個:

相信這個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吧。
這對我以後的成長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從小就很酷愛科學,小學以內的知識量遠遠超出同齡人。由於對理科的濃厚興趣,導致初中高中的理科學習好像在學常識一樣,基本隨便聽一聽課就能考個高分。但是由於貪玩,初高中課餘時間也沒有對理科進行深入的學習。大學也沒有選擇基礎學科。畢業之後成為了一名程序員。
所以我的體驗就是:啟蒙再早,天賦再高,要是不進取的話,還是白瞎。o(╯□╰)o


推薦閱讀:

大家都說我看起來很高冷,但實際上我是逗比!怎麼改變這個第一印象?
如何改掉女朋友愛抱怨的毛病?
性格容易原諒別人 想改 怎麼改?
從自卑內向,害怕交際到接人待物大方得體,自信從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過程是不是特別困難?
女生最想收到女性朋友送的什麼生日禮物?

TAG:兒童教育 | 智商 | 發展心理學 | 性格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