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心是孤獨的獵手》一書「曾被評為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之一」,這種說法?
近期看了這本書,讀後覺得作者想要表達的孤獨,愛(異性,同性,不同年齡)更多一些,穿插其中的是黑人的自我解放與鬥爭意識。
歡迎看過或進行過相關研究的大神前來解答。
麥卡勒斯本人是雙性戀,但這並不是一本同性戀小說,作者想表達的是:在不同的親密關係中,人都是無法真正溝通的,而孤獨永存。
根本沒有把這本小說當做是同性小說。全書的主題是孤獨,不要以為你能夠拯救誰,也不要以為誰能夠拯救你。
因為一直是最鍾愛的書之一,所以想說兩句。僅僅把它羅列為同性戀文學確實有些想當然了~
書中主角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中心人物)辛格愛慕的確實是個希臘男性,但是在「人類孤獨」這一母題下,作者所討論的明顯要比同性愛寬廣深刻得多,角度也更加多元。
書中其他幾個主要角色還包括缺乏身份認同的青春期少女、反對種族歧視的黑人醫生、找不到出路的工人運動者等等階級、性別、身份各異的人。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書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些角色往往都試圖以溝通的方式打破自己孤立的狀態,渴望向他人傾訴,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最根本原因在於人的孤獨本性)導致他們的【對話】被割裂,被誤解,成為一種單向的發聲,他者的理解最終也不過是自我的一廂情願,所以越溝通反而越孤獨。用作者的話來說「愛的本質就是孤獨」。
然而,整個小說文本其實算得上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似乎暗示著我們可能還有得救。即使這種孤獨狀態無法被打破,我們仍不能放棄尚存的可能性,仍需要努力嘗試去愛去溝通,我想這才體現了作者麥卡勒斯的人文關照之所在,也給這個作品整體壓抑陰暗的基調帶來一絲暖色。
雖然我是一個資深腐女,對酷兒文學也一直很感興趣,但是這樣的一本書如果僅僅被視作同性戀文學,無論對作者還是讀者來說都未免有些不公平呀~
讀這本書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翻了翻網盤 找到當時一邊讀一邊手寫的人物關係圖 還有一些特別感動或者無助的故事情節的頁碼 第一次讀完是12年1月份 現在都記得當時看完後淚情不自禁的流
麥卡勒斯筆下的孤獨感跟卡夫卡 村上春樹不一樣
就好比你身處廣場的咖啡館上 有絢麗陽光灑下 藝人拉著歡快的曲子 坐在周圍的人愉快的交流著 你卻格格不入的孤獨著
不可否認人是以群體的大環境下生活 維繫個人可大可小的圈子
但當你讀完「心是孤獨的獵手」我會感到毫無保留的孤獨感
每個人潛意識裡都是自己一個人 就好比小鎮上來來往往的人 大家都熟悉 但又都孤獨著
如果你說這本小說是一本同性戀小說 好吧 我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讀的 但讀到一半你會感覺主人公辛格毫無保留的愛 時時刻刻都牽連著小town里所有的人 所以很大程度是一部無微不致描寫生活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也許是寄託 也許是渴望被理解 被愛 但每一個人又時時刻刻偽裝著自己
所以對我來說 這本小說讓我體會到的是絕望的孤獨 渴望著的被愛
辛格雖然是啞巴 向他訴說什麼都不會反駁 不管多麼破天荒的語言 他都點點頭 默默接受所有人向他傾訴的一切 才讓表面來來往往的小town有了那麼一點人情味 但有誰真正關心辛格? 胖子比爾嗎?或者整個小town上有這樣的人嗎? 如果說從一開始就註定辛格會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一生 是因為辛格對胖子希臘人「不挑剔」的愛 但對辛格來說僅僅試圖維持著的與比爾平平淡淡的生活 他只是一味付出這種「不挑剔」的愛
這樣的結局對辛格來說 『 他不能繼續傾訴的眾人絕望憤怒傷心』 也許是一個好結局
是的 辛格解脫了
小鎮又回到「表面」的平靜
-----------------26 OCT 2016----------------
字很難看 不要噴 而且小說4年半看的 本人茫茫人海的普通人 如果你感覺我理解的不透徹 或者因為同樣喜歡這部小說 都歡迎交流
還有 誠心推薦如果你喜歡這本小說 還沒有看過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請一定有時間去看
謝謝
Elva
我覺得不能完全歸於同性戀
安東尼對於辛格來說是孤獨的出口
辛格去瘋人院看望安東尼時的節選:
「對辛格來說,他們曾經的日子幾乎是恍如隔世了。有太多的話要說,他手語的速度趕不上他的腦子。綠色的眼睛在燃燒,額頭的汗閃閃發亮。曾有過的快樂和喜悅馬上就回來了,他簡直無法自控。」
他想對著安東尼傾訴
太孤獨了所以好像對著安東尼說說就會不那麼孤獨
哪怕安東尼聽不懂
小說里的人物好像都在說話 都在單向傾訴
米克 黑人醫生 布朗特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
一本不停在說話的書 嗡嗡嗡
他們喜歡對著辛格傾訴 而辛格卻喜歡對著安東尼傾訴
所以奠定了孤獨的基調
越傾訴越孤獨 越說話越孤獨
這是一本會讓人憂鬱的小說
因為太像我們的內心了
我們都有愛的人啊 可是我們還是孤獨
人類的本質就是孤獨不是嗎?
這書根本就沒啥同性戀的描寫,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評選,感覺可能是個噱頭
讀著讀著有點讀不懂了,似乎是想展現每個人在外忙忙碌碌內心卻一片空虛而且浮躁得難以寧靜,直到遇見啞巴,人們似乎找到了有共鳴的傾訴對象。
最喜歡的讀本之一,來來回回讀了五六遍,仍然不知道要怎麼評價。
有同性感情在裡面(辛格對安東尼的殷勤可見一斑,包括最後辛格自殺都是因為安東尼死了的緣故)但我並不認為這就是一本同性戀小說。
咖啡店老闆比夫思考過為什麼之前沒有注意到辛格和安東尼,那時的辛格還總是屁顛屁顛跟在胖安東尼身後。而在安東尼走後整個小鎮的人竟然都把辛格當成了交流傾訴的對象,因為人們期望的所有的好的品質都能主觀的強加到這個啞巴身上。但是但是啞巴他不知道傑克、米克和其他人找他不停的說話到底要表達什麼,並且從不對胖子安東尼以外的人傾訴什麼。
通篇的孤獨掙扎匯聚到啞巴辛格這裡,直到他往自己胸口開了一槍。人們四散開來尋找下一個傾訴點。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讀過這本書,有點久了,有些記不清了勿怪。
讀完了這本書,整個人都震撼了,就是在那一段時間,不敢再讀其它的書了。
入木三分,把孤獨寫的那麼讓人感覺深刻。
那種感覺,像是,孤獨本是水,而你是魚,無時無刻不在被孤獨籠罩,令人感到壓抑,除非遇到了另一個人-主人公的」男朋友」,才得以在水面之外,享受自由,快樂,愉悅等。
反正就是特好,哪怕那個」男朋友」他不搭理主人公,發脾氣,反正就是高興,無由來的願意付出,願意高興。
主人公設定是個啞巴,對他周遭許多人,一個女孩,一個醫生,一個酒鬼,一個店掌柜,耐心的聽他們訴說,平靜的過自己的日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行。
多麼像我們浮世中的有些人,內向,靦腆,不善交際,跟誰見面都被動的打招呼,對自己深愛的人寄託情感,不顧一切。
說真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到了深深的孤獨,在一個人的時候,在吵鬧的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個gay,結果發現不是,有特聊的來的、內心完全敞開的朋友,明白不是那種情感。另外,我有喜歡的女生。
額……感覺不是同性戀小說,辛格和安東尼帕羅斯更多的是勝過愛情的親情,兩個啞巴的惺惺相惜,辛格和安東尼意料之中的死亡,但是到辛格的時候還是忍不住了,因好友的離去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整本書就是一個悲劇,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好久沒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了,剛上大學,晚上舍友都睡後來看這本書,總能感覺被孤獨包圍了,一本戳淚點的書。
學識淺薄,以下純屬個人觀點,望見仁見智。
辛格在安東尼走之前是不被小鎮的人所關注的,只有比爾隱約想起了辛格的從前。
而在安東尼走了之後,辛格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小鎮的「名人」。
鎮子里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秘密或者說不能被理解認同的理想言論,再加上他們對孤獨的恐懼與窒息促使他們去尋求一位可以傾訴的對象,而啞巴辛格就這樣理所當然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他是彬彬有禮衣著體面的,他成為每人個人心目中理想的聆聽者的模樣。因為尋求認同理解,所以每個人都認為辛格明白了他們所說的話,理解了他們所想表達的意思,其實不然。或許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辛格是否聽懂,而是他是否在聽,辛格總是溫和平靜的讓他們每個人都得到了發泄與傾訴,就像女朋友無理取鬧的時候,重要的不是你與她講理,而是讓她發泄,然後再去哄她。辛格其實擔任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是他們都找到了傾訴的對象。而辛格在安東尼走了之後也沒有再像以往一樣「與世隔絕」。辛格也是孤獨的,沒有了安東尼的他感覺自己一刻都難以忍受,或許這就是他為什麼選擇當一個聆聽者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孤獨吧。
其實辛格才是最孤獨的,他沒有辦法同別人傾訴,除了安東尼,即使他已經瘋了不可以每時每刻在他身旁同他交流,即使他已經瘋了已經不會在認真看辛格打的手語,但他還是安東尼,辛格的安東尼。對於辛格來說,安東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也許對他來說甘願當傾聽者也只是為了能夠在下一次去見安東尼的假期這段時間裡好受些。他唯一能夠傾訴的人就是安東尼,所以安東尼受傷了他裝若瘋狂,安東尼死了,他也不會獨活。因為他在也沒有別人能夠訴說。別的人沒有了辛格,可是他們還有家人,有事業,有理想,而辛格只有安東尼。
人在孤獨的時候往往心裡還會有期盼,還會有信念。當信念與期盼都沒有了的時候。也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什麼也不重要了,包括生命。
推薦一部中篇小說《琴聲何來》裘山山
其中提到了這本書
從書名就可以看出孤獨是貫穿全書的主題,同性之愛、無法實現的美國夢還有種族歧視以及黑人醫生的反種族歧視都是導致他們孤獨的原因。所以我覺得說這是一部同性戀小說有點兒牽強畢竟孤獨才是這本小說的主旨。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可能是覺得這樣說比較特別和標新立異吧。
正在看,還剩下八十來頁。因為似懂非懂,特地來看一看有沒有同道中人。
我覺得卡森·麥卡勒斯的眼神很有一種透視人心的力量。文中的人物似乎都在尋找認同感,找尋與自己的感受相通的知音。或許有時候語言的表述遠不如一言不發的眼神溝通?所以每個人在與啞巴交流時才能從他看著自己的眼神中解讀出自己想要聽到的訊息,也因此,對於啞巴的身份才有了多重猜測。
至於題主提到的同性之愛,倒是沒有特別覺得。只是,辛格先生也很孤獨吧。所以,他也需要一個用眼神表達情感的伯樂。儘管我看到現在,也不太懂得他們成為知己的原因。
但朋友么,聊的來是一種相處模式,而一人愛說一人聆聽也是一種相處模式啊。
(不知道有沒有偏題,這些話卻是我現在想表達的。)
突然想起這麼一句歌詞:每個人,生來孤獨。
推薦閱讀:
※你怎麼看「恐同皆深櫃」這句話?
※國內底層(貧困、文盲、殘疾、老齡)同性戀者的生活情況是怎樣的?
※同性戀領養孩子是否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如何訓練一個男人的gentle的氣質但避免對事物太過細微與敏感 ?
※如何評價同濟大學軍訓動員大會的艾滋病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