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市二中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看到朋友圈的分享,上来答下题。
先上个图吧

呼市二中,很久不提这个名字了。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看到又一批高三孩子们“百日誓师”的照片,才想起自己也曾在东校区的报告厅里那样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许给自己一个诺言。

我本来是上不了二中的。
当年中考填志愿的时候,本已经填了一中,符合实力,离家也近。早上交志愿表上去,下了两节课,心有不甘,又去找老师要回来改成了二中。最终中考成绩加上民族加分过二中分数线2分,心有余悸,皆大欢喜,也算和二中有缘份。

很庆幸,自己在西校区和东校区都上过课。在西校区时是高一,那时西校区的为公楼还没拆,但已经没人上课了。

明德楼前面,经常有人在课间踢毽子。

明德楼后面有一条很长的林荫道,我记得我经常在那里值日,摆车子。

夏天的时候,爬山虎会布满学校后墙的墙壁和靠近操场的一条小长廊,藤曼十分浓密,使得小长廊格外僻静。但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在里面做羞羞的事情。

傅作义校长的雕像曾是无数毕业生合影的校园景观。这让我搬到东校区后看到只有图书馆有一座毛泽东的雕像不禁有些呵呵。而傅作义是谁,做了什么,则是我毕业很长时间后才去认真了解过的,我很敬佩他。

我在二中不算学习好的,甚至算是学渣,还好当年好像没有这个词形容我这种人。60多人的班,高一基本上都是倒数。高二学了文科,也基本万年在四十多名徘徊,但是也没有太大被碾压和吊打的感觉,有些科目有时候也能排个十来名,作文也偶尔被老师当范文念念,高考二模之后排过二十多名,基本算是人生巅峰了。

高一印象最深的一门课是电工课。我想一般高中好像是没有这种课的,甚至是占正课时间上的。我记得这门课,是发给每个人一堆电子元器件,然后两三人一组按图纸焊成一个声控开关的电路板,再安装成一个声控插座。有一个蓝色的小气囊,一捏气囊,插在上面的电器就开了,再一捏就关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电笔,焊枪,锡条这类东西。第一次照着图纸焊接元器件,那也可能是一个后来的文科狗最接近实验的时刻。期末检查的时候,就是老师一个个试验看能不能运行,很幸运的,我一次成功,拿回家跟我妈炫耀,就好像是我的发明。
后来,当时和我一组共用一把焊枪的男生去北航学了工科,我去南方读了文科,彼此没有了更多交集,只是他耐心教我看电路图的样子,仍然记忆犹新,十分温暖。

高二去了东校,相比呼市其他中学的学生,又多了一种住校的体验吧。那种拿盏忽明忽暗小台灯在床上写作业,几个男生一起倒拉(呼市方言,聊天)班上女生,一起拿个诺基亚的小手机挤在一起看片儿(你懂),各种黑宿管人员的经历,后来都不曾有过。也有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书到深夜两三点,第二天还叫你起床的兄弟,有集体睡过头飞奔到教学楼的窘迫,也有晚上没睡好,早自习补觉一下补了两节课的无奈。

我想,大多数二中人并非人们所想的那般坚强无畏和勇敢,在无数考试中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最终收获名校录取,与众人艳羡的目光。其实,他们也只是一些普通的18.9岁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种种烦恼与不安,彷徨与迷茫。也会想方设法修剪发型,逃避检查;裁改校服,显出个性。

但是我想,二中人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在于,正如二中的前身奋斗中学的名字那样,二中人始终是在奋斗的。当看到身边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还在奋斗时,我总想着,至少不要被他们甩开太远,至少给自己一个变得优秀的机会,至少再坚持一下。

老师们亦是如此,他们大多为学生的梦想而奋斗。
很感谢那些曾当我跌落谷底时,仍能发现我优点的老师。那个时隔几年,收到我教师节祝福短信时,仍能记起我名字的老师,尽管当年我完全不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名字。那些被我们记录了大段语录,却依旧创造着新语录的老师。那些被亲切冠以某妈,某哥,某姐,某爷的老师。

万米接力,合唱节,运动会,艺术节,拔河比赛,升旗仪式。。。在那些单调而反复的日子里,每一抹色彩都令人怀念和感动。那年新年合唱节,内大体育馆,灯光关闭后,星星点点的手机闪烁下,张威老师和大家一起倒计时。“五~四~三~二~一,新年好!”那是2008年12月31日。距今六年有余,每每想来,仍然温馨。

这是二中的文化,也是一所优秀高中所应有的底蕴与坚持。
这也是我关于二中的记忆与体验,可能不同的人在二中的收获也不尽相同,可是我想,那才是二中的意义所在。
唯一遗憾的是,偌大的图书馆,却没有认认真真的读几本书;毕业的下午,没有找最喜欢的老师聊聊未来;临走的时候,没有给那些可能再不会相遇的同学一个大大的拥抱。

奋斗依旧
二中依然

大致如此。


不知道在知乎回答“体验体”问题应该是个什么规则。也早就忘了究竟该怎么写一长段流畅的有逻辑的字。但是因为想念和感动总想说两句。
二中似乎是个能把那个年纪你所需要的一切都给你的地方。而且他装得下一个十几岁青年的那些该有和不该有的中二和浪漫。
在二中,我人生中的第一次“night out”是去城郊的“昭君墓”看流星雨。和保持联系到现在的小伙伴花一周的时间筹备班级话剧。也第一次在论坛里给校长写信,并且在一天内得到校长和老师的答复。和主动用一堂课征求教学意见的年轻语文老师在自习课讨论“残雪”这样的“先锋作家”。也曾经小小的追求过“离经叛道”的“青春日子”,还办过一本应该没什么人看过的“电子杂志”试图为自己发声。在高二理科生的政治课上,用40分钟展示了关于“安乐死立法”的议题,竟然只留给老师5分钟的时间,而且她居然用这五分钟为我的展示作了总结。诸多的社团和课余时间,开放甚至有点“中二”的老师们,包容和自由的理念,让生活在二中的孩子们能稍微做一点自己想做的梦。
二中的氛围很平和,至少始终处于“绝对后段”的我从没觉得自己和那些大神有什么不同。在二中,老师会让同学们在“校训”时间“违反校规”拿着小纸条备考。有的老师会让“孩子们”在冬天“违反校规”披上外套。也有的老师会默许班级里的“小情侣”。只要别太出格,二中盛得下你中二的心。
毕业之后不仅会在各个大学遇到那个和你“相似”的二中同学,我甚至通过“人人”找到一个仅从老师口中听到名字的学长,而他给我发的好多Email鼓励了在大学里晕头转向的我。而至今我们都还没见过面。
想起二中,最想念的还是因为迟到能独享明德楼背后飞满柳絮美景的那三分钟。用泡面把情侣赶走,霸占透过红色爬墙虎泛着暖光的“面廊”。下午自习课后飞奔着去拿一袋“北京”,在大雪天里吃着雪糕绕着操场散步。和同学在没什么人的夜里骑着自行车谈论未来和高考。
想念那个在进高考考场前给我一个拥抱,悄悄地嘱咐我不要做听力的英语老师。也想念那个怀着感动依旧把听力做完的我。
二中给我美好回忆的同时也留给我一个持久的压力。我不知道在二中读书的当时的我看到现在的这个我会有什么感觉,所以我只能想办法把自己变得哪怕能好那么一丁点儿。二中也留给我一个可以中二泛滥的朋友圈。当大家从祖国各地,全球各地回到二中对面的那个麦当劳再次坐在一起,从早餐的芝士堡喝着咖啡一直吃到夜宵,聊着小时候谁和谁说不清楚的暗恋,聊着初进职场和继续学术各自的心酸,聊着中国IT行业的发展,聊世界战局,甚至聊灵修宗教和宇宙的明天。大家都变了,但好像还都在一个方向上往前发展。就好像只要你愿意,隔着大洋的你们还能像当初骑着单车一样:你打个招呼说,“好像迟到了”,而她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你明白她的意思,“我知道,不着急,反正都迟到了,不如舒舒服服慢慢地走。”


提起母校总是满满的自豪与感恩,因为这里的教学理念、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是那么的卓越,我们周围的同学也是那么的出色,周围优秀的一切都在熏陶并鞭策着我们愈发积极向上。
二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份自豪——当上大学后别人问起母校是哪里,我说“呼市二中”,对方会一脸赞许地说“哦,呼市二中,名校啊”;也不仅仅是让我们从德智体美劳成长蜕变得更为美好的感谢;我觉得二中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记便是步入社会后,我们对于“二中人”产生的共鸣感和认同感。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在他人听来或许也些许空洞和做作,他人恐怕很难理解我们提到二中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激动的心情,但是在这里的三年,我们的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对于身上刻着的“二中人”的烙印而引以为豪。
回忆起母校,总是有很复杂的情绪喷薄而出,正如张校所说的“母校情怀”,本校的人可以百般嫌弃,也可容他人羡慕质疑,但绝不容他人诋毁指摘——这种心情,正如你对你的母校一样。


看这个帖子很久了,看到有人提到毕业典礼,提到运动会,提到被拆了的“为公”“明德”,提到我,提到大肥,提到心仪的“他”或“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也发一下当做回帖吧。谢谢你们留给母校的点点滴滴,更要感谢你们给了我惦记的缘由,时常出现在梦里。

母校的气质——写给每一个与二中结缘的人

我是二中的学生。从1979年在这所学校读初中开始,到现在依然是。中学时代,虽然没有太多机会评价自己的学校,但二中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睿智、成熟的文人,在不经意间展示出他的魅力。二中的气质,影响了像我一样一批一批的孩子。

二中,具有一种民主、平等、谦和的气质。学生和学生平等,学生和老师也相对平等,大家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一致的教育观点。

二中的气质从何而来?在我心里,二中就是那些活泼向上、精神饱满、健康阳光的青年学子;二中就是那些和蔼可亲、饱读诗书、身怀绝技的老师;是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求必应的教辅人员。伴随着岁月的更迭,校园中的每个人在变化着,但是踏着匆匆脚步来来往往的人群却没有变,二中的气质也就在这人群中一代代传承和积累下来。

很多家长说,二中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不一样,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学生,也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除了学习上的差距在缩短,孩子的精神面貌会发生变化,说起来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用心去总结一下,变化最明显的应该只有一点,就是孩子自信了,或者说变得比以前更自信了。

二中的老师有一个多年的经验:要想让孩子学好,就要为他们创造轻松和睦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孩子有“幸福感”。每位老师都能利用自己的魅力,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老师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或者牵连起一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争论,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不仅会学习,也能把原本枯燥的课程演绎得有血有肉、生动鲜活。老师教得专业,学生学得轻松,这种和谐的氛围在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转变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标、陶冶了学习情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常听一些专家讲,最有益的教育是“对学生一生负责而非一时负责”。优质教育一定是既让学生考上理想大学,又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和谐、有个性地持续发展。一所好的学校,教师与学生总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反,在落寞的环境里,人就会显得死气沉沉,疲惫而倦怠。

母校近70年的经历,给她的孩子们一种气质,一种生活方式,一个铭刻一生的标志!2002年,作为筹备60年校庆的工作人员,我在和二中校友接触过程中,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二中的气质就是“奋斗”,几十代二中人传承的是一种“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独特精神。


得到了诸多同学的谬赞,我就再扯几句......
之前看到有些同学对二中也颇有些负面情绪(怨气)?主要还是认为二中是各种二代的聚集地。此话不假,但是我以为即便我们的身边充满了二代,也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生活。
有些人会感觉到无助,不满,甚至于有一些些小小的嫉妒。为什么?为什么他们有家庭背景,有钱,学习成绩还不错,为人也很低调!他们甚至比我更加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其实低调,平易近人不好么......我曾经见过一次真正的官二代,是真正的(也就是说和我不在一个年龄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普通官二代。我终于懂了什么叫颐指气使,而且这种状态是他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他从小就知道什么是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差距。而这样的人,在呼市二中,是没有的。
对此我想说的是,心态要摆正。人家好是人家的....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出众,或者在各个方面吧,有亮眼的表现,你也一样会是众人的焦点啊!二中虽然是二代的集中地,可它也同样是公平的,如果你出色,你一样会熠熠生辉。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天资不高,考上二中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我也没有一技之长。对啊,这才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真是写照啊!我在高中就是这样的啊,我既没有家庭背景,也不是富二代,我的成绩也就在中等稍稍靠上,高考考到一个南方的三流985,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人生,可是我很快乐。为什么?因为在高中有许多真挚的朋友,朋友里有普通人,也有所谓的二代。大家拥有的是青葱的岁月,是共同的回忆,而不是所谓的阶层之分。当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你的生活走向悬崖边的时候,说不定,就是你年少时所嫉妒之人,伸出手,把你拉了回来。
是的,我很快乐,起早贪黑的学习是很疲倦,可是回头想想,累了一天,中午和夜自习光一样的吃完饭,骑着自行车,到最近的小网吧去打一两局游戏,那种快乐,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
二中的集体活动也是满满的回忆啊。各个班的团组织生活会,我觉得简直是用生命在准备啊!当然功夫也没有白费,我看过好多个班的表演,精彩,真是精彩!上了大学之后每每有组织的稀烂的班级活动,我都不禁感叹道:呼市二中的班级活动,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你们还是要提高姿势水平啊!naive!(我甚至都觉得我们三年团组织生活会演唱的歌曲,都能出一张唱片了哈哈哈)
更不必说,大冬天,大家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在操场上为万米接力的同学加油助威,纵然那时已经是高三的冲刺阶段了。
很是喜欢另一名同学回答里的一句话,在这里也就盗用一下吧! @Matccccch
只要别太出格,二中盛得下你中二的心。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语言能力也有限,说了半天感觉也是在胡言乱语~。~
就这样吧!
谢谢观看!

机智的分割线
~~~~~~~~~~~~~~~~~~~~~~~~~~~~~~~~~~~~~~~~~~~~~~~~~~~~~~~~~~~~~~~~~~~

呼市二中,其实无外乎两个方面,即自由与近似性
一.自由:
呼市二中的自由体现的无处不在,没有其他高中强制的晚自习,没有所谓的老师的权威性,有的只是自由的思想,平等的交流,甚至有些不羁的行为。呼市二中的学生,也将自由二字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雷厉风行却不显得粗鲁,礼数周正却不冗杂。记得运动会开幕时,照例又是领导冗长的讲话,可这次讲到一半,却被台下学生们如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打断。学生们有这种略带戏谑的方式“完成”了讲话,而领导也识趣的微笑着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估计也只有在呼市二中,大家才能做到在不影响成绩的情况下,逃课打球。也许平凡的我们无法获得顶尖的成绩,但在这里我们却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了归属感。在呼市二中,我已经忘却了那一句句空泛的、高调的口号,我能切实感受到的,是如同大江大河般的,奔涌在呼市二中和他每一位学生身上的自由之血。
二.近似性:
在呼市二中一起上过学的人,其感情往往是最好的。为什么单单是高中?说白了就是大家的近似性,由近似性产生了凝聚力。相近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文化修养等等,铸就了相近的人生轨迹。我大学还没毕业,我的小学同学已经有了孩子,当我们聚会的时候,谈论的话题自然无法统一,久而久之,必定会疏远。而大学同学虽然在同一所学校,但因为大学的班级管理本来就比较松散,加之同学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习惯、家庭背景等存在诸多差异,亦不能达到高中同学如此深厚的感情。由于横向,纵向的学生都具有相似性,所以也就诞生了一笔有时大家根本意识不到的财富:人脉。呼市二中的学生工作之后即使称不上人中龙凤,也必定会在自己的行业中大展拳脚,而由于深厚的感情基础,使得每一位二中人互相都有强烈的亲切感,基于此,若是有需要帮忙之时,同学们必定会大力帮衬,尽力提携,而这种行为又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而这种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相似性
情怀这个词,逼格太高,我还没到谈论它的年纪,但是有时候想想高中的事还挺有意思的,我想,这大概也就是我那稚嫩的情怀了吧......


曾挣扎在爱与恨的边缘

看到网上大部分的二中人都在说母校给了他们怎样的收获与感动,不可否认,二中对我影响也是终身的,就像张校说的那样,给我们每个人都打下了烙印,而且印在灵魂上。可要问我在二中就读是一种什么感受,我只能说是曾挣扎在爱与恨的边缘。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深爱二中,作为一个二中人我觉得十分幸运,以免有人看了我的标题“不明觉厉”!所以在前面加了个“曾”字,是仅代表我在中学时代的感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在二中曾有过这种挣扎在爱与恨的边缘的感受。但我相信有这种感觉的并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我曾亲耳听见高考过后的学姐特意跑回学校“横眉冷对”宿管阿姨……

就我觉得能到二中高中部读书是几乎所有区内学生的梦想,至少是我的梦想。初中时就读二中分校,经常可以接触到高中部学长学姐,我总觉得他们头上都带着光环,个个与众不同,我羡慕他们,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初高中部一起举办运动会时,我觉得他们简直太牛了,什么都做得好(后来等我上了高中才发现,高中的运动会,只是每个班几个人的运动会,远没有初中时有趣,认真,你们懂得……),我偷偷望着他们,心底虔诚的膜拜。这种感觉充斥了我初中三年,敬畏又向往,带给我中考无边的压力,内心尽是煎熬。

没有人知道在中考前几个月压力大到吃不下饭的时候我有多痛恨二中。

初中就读于二中分校使我比大部分二中人多了三年在二中精神熏陶下的经历,我记得乔守玮校长说“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二中人”的时候我有多激动,身体似乎有电流通过,酥酥麻麻。二中让我知道“奋斗”二字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即使你没背景、没后台依然有梦可做!

中考以四分之差没有进入平行班,当时只觉得努力真的不是一定有结果。我不知道该怎么责备自己,满心的不痛快都归结于二中这个罪魁祸首。可我却逃不开二中,我越想证明自己就必须和二中死磕!后来上了高中,可中考的阴影还是笼罩着我,我越来越压抑,越来越不快乐,成绩也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小姨电话中一句“我还记得你以前多快乐”让我嚎啕大哭,我真的恨透了当时的自己,一张嘴都是抱怨,好像自己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生活除了成绩已没有其他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于二中,我认为它是我噩梦的根源。我的生活就像一滩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现实的种种给我一种无力感,虽然当时我的世界是那么狭隘。

我不知该怎么倾诉,向谁倾诉,青春期的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理解我们,而我又不想他们担心。于是我有了一个知心的好朋友,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二中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他曾陪我哭,听我发似乎没有终点的牢骚。我万分感谢二中带给我这个天使,即使在我曾最痛恨二中的时候。

高二到新校区住校,我发誓所有住校生都痛恨跑早操和XXX老师。冬天的清晨冷的让人想骂娘,跑步时吸入的冷冽的空气就像刀子一样凌迟着气管,duang duang duang的脚步似乎要将人震出脑震荡。即使我清楚地知道从不生病和晨跑脱不了干系,我也曾不止一次咒骂过在学生眼里毫无人性的晨跑。

看书的习惯是在高中养成的,再没有什么时候能像那时渴望读一读书了,金庸的侠肝义胆、江湖情仇,三毛的恣意洒脱,快意人生,张恨水的儿女情长,家族兴衰……不管学业多紧都会充满负罪感抽空看书。当时想着等到高考结束我要天天都徜徉在书海里。

二中学子最忘不了的就是高考的紧张与压力,我忘不了高考倒计时三个月里的感觉,真的是以信念在支撑,弦每天都绷得紧紧的,恨不得马上高考结束这难熬的日子。那种独一无二的感觉这辈子我们都不会再经历第二次了。毕业典礼时,我们欢呼雀跃,我们“喜大普奔”,张校说那天教室桌椅凌乱,就像逃难一般,教训我们,可是张校我们并不是不爱二中,而是经过高考前几个月的折磨,我们真的很需要放肆一下,就让我们肆无忌惮一下。我觉得很幸运,张校的微博有当年为2013级写的三十几句话,张校的微博已经不用了,所以我们是唯一一级张校写过毕业感言的学生,那里曾记录过我的那个时代。

在二中就读是一种什么感觉?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或许我们曾咒骂过她,可她却影响我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二中精神将成为我们共同的标志。我曾挣扎在爱与恨的边缘,可是我将用人生的后几十年深深的爱她,直至我生命的终止!


【多图预警】看到有关母校的问题,作为2014年刚从二中毕业学生,有必要答一下,看到各位答主满满的回忆,我就以图片为主吧。。。

她,

亦静,

亦动,

时庄,

时雅,

或节奏紧凑,

或优雅淡然,

初夏,

她芬芳妩媚,

双眸明丽,动人,

冬至,

她素雅淡然,

怀抱温暖,踏实,

她看似铁面,严厉,

孩子们也老抱怨她,

但她确是我们内心可以说千万次,

也不允许别人胡说一句的地方,

因为我们在那生活,

我们在那欢笑,

我们在那等待,

我们在那扎根,

我们在那生长,

我们在那仰望,

我们在那并肩。

多少人,曾在她生命中来了又换,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虽然我是学渣 忍不住想回答一下
我就代表广大 哦不对 是小部分学渣发表一下感受吧!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并不是正常考上的孩子,是所谓的“条子生”。 从小学习成绩一般,也不懂的学习也不要求进步,是二中之前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学渣”。一开始上二中很不习惯,因为自卑吧...毕竟不是考上的和同桌中考差了150分,一开始各种厌学逃课离家出走。。给父母也带来了很大困扰,我爸还给我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最重要是生活的开心,觉得压力大不开心我们就转学吧!

铛铛铛经过各种心理挣扎后来还是留下来了 事实证明这是最正确的选择。来二中之前对好学生的印象就是书呆子,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至少大部分不是。印象很深我们一直到高三都有体育课,每天下午还有一小时活动时间,各种社团啊,讲座啊~每天很欢乐的,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从身边人身上学到的受益终生的东西(都是毕业以后才想到的 还好也不晚 ) 比如说善于找规律啦(做事情跟做题一样,找到规律都不难);还有思维方式呀,不要把一个事情想的很难,给自己设障碍(我数学高考前一个学期从20分到120 );做事情的时候要专注啊(集中注意力学习一小时好过边玩边学一天,长大了也一样受用的,工作可以变得高效)在二中受周围人的影响我对很多东西逐渐产生了兴趣,哲学天文历史地理物理。。。现在沉迷于知乎果壳 挣得钱尽买书了 咳咳咳 跑题了。。。

我很幸运遇到一个火箭班学霸好朋友,高三下学期每天下课她来我们班给我把一天当中不会的题教会了然后我们再一起骑车回家,有时候还会躺在操场上看星星,啥时候回想都觉得特美好!

很感谢我的老师还有同学们,真后悔当时太年轻不懂的怎么与你们好好相处,叛逆不合群。现在毕业8年了,还没去回过学校,也没去看看老师,不知道老师还记得我吗?下次回呼市一定要回学校看看。。。

毕业后还认识了几个二中的师哥,都很自信有活力(而且他们也都认为高中对自己的影响比大学大)

感谢二中 让我们在那么年轻的时候能有那么棒的土壤 让待放的花蕾 在这里吸收营养 然后在经后的人生盛开

半夜答题 手机码字 想起来啥写啥啦 不要要求逻辑性 我是学渣嘻嘻  


混乱博物馆馆长刘大可先生是我的同学@刘意达,天文八卦学家刘博洋@刘博洋是我的学弟。帅气的军医哥哥@小葵是我的同班同学!学霸@Yan Zou也是当年我校传奇人物。

哈哈哈,大家感受一下。

欢迎各位校友继续认亲:)


我是高策 也是二中人
二中让我成长了很多 也教会了我成熟 教会了我宽容 更教会了我沟通 最主要的 二中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感恩 我永远都会感谢我在二中的校长 老师 同学 在二中 我要感谢得人太多
偶然在朋友圈看到威叔分享了在知乎的文章 看了以后感触很多 不由得手痒痒想写点什么 说说二中带给我的改变 文采不好 多多包含
二中 对于呼市的孩子们来说 那是多么向往的地方 当然我也不例外 对于我来讲 二中是神一样的地方 是高高在上的学校 而我 压根没想过会有机会到二中读书 中考时考场分在了二中 位置在我们这届25班靠窗前数第三排 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当时想着 能进一次二中考试也无憾了 我学习不好 压根也没想我能进二中 后来误打误撞的幸运的进入了二中 成为了一名二中人
高一刚进二中 实话是有些恐惧 毕竟全市甚至全自治区的优秀学生都汇集在这里 高手云集各有千秋一点不夸张 而我只是不起眼的一个 可能人就是这样 其实周围人对你很友好 可是你却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关起来 和火箭班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一些误会 当时注册了贴吧账号 仗着自己什么都不懂 开始在二中吧里横冲直撞 好在后来通过沟通 还有紧接的辩论赛 化解了矛盾 还和好多火箭班的同学成为了朋友 至今还有联系
说起辩论赛 这就是我开始改变的源头 参加了辩论赛 靠着语速快接话快 前后拿了两次最佳辩手 最后一次和火箭班对决 自身实力不够 差三分输了 虽然输了 但那一次也让我看到了二中的氛围和二中人的态度 原来在二中 不光看成绩 你有其他闪光点 同样会得到赞许 虽然我这个也不算什么闪光点 但也得到了很多鼓励和加油 我一直提着的心 放下了
高一的班主任 董老师 很谢谢她 真的是一个好老师 我第一次见到真的能把一个班全部团结起来的老师 对我也很照顾 高一下学期我犯了点错误 当时我觉的完了 父母知道后很生气 而董老师却在帮我和我母亲沟通 那一次 我没挨父母骂 我理科很差 但董老师的物理课 我一直努力在听 会为班里学生的事情流眼泪 会担心 甚至会对班里在一起的男女生之间发生的矛盾进行调节 可惜高二分班后换了班主任 离开了负责任的好老师
当时明德楼还在 考过试 实验楼还在 还用显微镜看过头发
转眼高二 到了东校区

开学不久 抽烟被威叔发现了 我想完了 副校长抓住了 肯定记过了 没想到威叔很和蔼 简单的几句话 真的让一个学生暖暖的 原来二中的校长是这个样子的 对学生是沟通的而不是命令的 后来确实也证实了当时我这个想法 有机会慢慢结识了威叔 甚至加了微信 二中每一届那么多学生 副校长居然可以记住一个普通学生 还和这个学生沟通 从那时开始 我觉得二中已经脱离了普通高中的样子 更像一所完善的大学 开放 包容 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同学 都是这样
时间很快 高三了

很感谢这个时候我们有了新的班主任 刚哥 我们之间师生相处的时间不是很多 因为我参加了艺术培训
其实高三了 加上我在学校的时间不多 说实话 老师完全可以对你不闻不问 但是刚哥没有 刚哥会在微信和当时还很盛行的人人网上对我进行鼓励 让我好好学习 别迷失了自己的目标 甚至在我当时极力不想高考想用出国来逃避的时候 刚哥和我母亲对于我到底应该在哪里上学对我更有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件事在我知道后很感动 真的
直到现在 和威叔 刚哥还保持着联系 威叔还会在我最欣赏的歌手出现的时候提醒我看 每一次 我都在想 不要问我为什么对二中感情深 这就是原因
而对于二中这所学校 我们有校猫 那时候我们的校猫叫大肥 真的很肥 而且我严重怀疑这只猫已经具备了人的智商 它会固定在活动课的时候出现在超市门口 过往的学生会分它一点好吃的 而它也从不拒绝 也不怕人 有时候还会撒娇蹭你裤腿
甚至有一次一觉醒来 在去往班级的路上 我发现了一对小鸭子

胖胖的特别亲
二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照顾 想起来总是感觉萌萌的

这是毕业典礼结束后我拍的 当时正在拆LED大屏幕和舞台的架子 真的很感动 有几所高中能花这么多钱为学生办一场铺着红毯特别隆重的毕业典礼 虽然这些钱对每所学校来说 基本都不会承受不起 但这背后更多的 是要花费的心血 要策划要准备要组织 学校不做这些 毕业生一样毕业 但是二中做了 因为二中不想让我们的高三存在遗憾

在二中的遗憾 就是没有利用好这三四层楼高的图书馆 那么多的书 甚至图书馆里还有能上网的电脑 真的想劝告学弟学妹 在你的高中 一定要享受这样的资源 这种资源 甚至不比大学差
二中教会我很多 而我却没有什么能回报二中的
感谢我可以在我人生学习生涯中可能最重要的三年在二中度过 感谢在别人压力山大的高三二中却没有让我们沉浸在油墨味中度过 感谢档案上高中那一栏赫然写着呼市二中四个字 让我可以骄傲的说一句 我是二中人
二中 希望你越来越好 希望我们都越来越好

照片都是我拍的 不打水印了 有喜欢的可以拿走


不知是谁提出这个问题,总之很感激,一直想写一些关于二中的东西,却无从下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走出二中的我们只能称之为"母校",殊不知母校这个词承载着多么深重的情感和绵长的回忆。张校曾经说过:"母校是那个你可能会在心中骂千遍却不允许别人骂一遍的地方",我想每一个人对母校的情感,大抵皆如此,所以刚才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把知乎上的这个问题转到微信朋友圈里,可能在别人看来这只是每个人对母校应该有的感情,你只是一厢情愿地回忆着自己回不去的曾经,甚至略带矫情,别人可能只是打开略扫一眼就关闭了,就像第一个回答,第一句会戳中所有人,但剩下的句子无论哪一个人用在自己学校身上我们都无可诟病(当然静待学姐晚上的大文哦~提前附上窝的膝盖(≧?≦)),所以并不能奢求他们能产生什么样的共鸣,但是我在写这段话的时候想着还是要发出去,不管别人怎么理解,呼市二中,这个对我一生影响重大的地方,我还是要给它留一席之地,哪怕只是夜深人静时淡淡回想,感动的永远是自己。
在二中的体验么,呵呵,大概从踏进校园的第一步起,就注定会被铭刻上"二中人"这三个字,一直觉得,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给予它的学生"XX人"的称谓,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配得上"XX人"这样的"荣光",可能我的大学可以,但是以我目前的接触感受到的是,二中同样可以,当之无愧。
前几天和舍友一起聊天,她说对初中高中都没有什么回忆和感觉了,通常我们的三观是基本求同存异的,可这次我却无论如何"嗯"不出来;另一个朋友写信说说最欣赏的一点就是我对母校一如既往的热爱,还有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对二中抱有这么浓烈的感情。其实这种事情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包括这个问题在知乎上出现,其实也就是给离开二中的或者现在二中就读的学生提供一个回忆感叹的平台,没有人会因为这些回答就对二中产生别样的看法和讚赏,同样,也没有人能做到看到这些回答就感同身受,理解二中的气质和情怀,所以最后感动的一定是自己和同在二中下感受一片气息的伙伴们。
我想谈到二中,还是得从三方面来说:
第一就是二中本身,再简单一点就是那八个字"中国灵魂 世界眼光",这样的口号更像是一个大学的情怀与胸襟。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每一个二中人都会记住这八个字,但那时或许根本不能理解,在每个人的眼光都盯着三年后的独木桥,当每个人凭借成绩的优势进入二中,她却突然告诉你"你要有别的眼光",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很搞笑的一件事,后来的三年让我明白还是当初的自己naive 二中真的可以赋予每一个人灵魂,可能她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经验倾囊相授,让你在毕业时背着越来越沉重的口袋"得意"地离开,却会在你生活的每一天将她的精神与灵魂渗入你的思想,让你明白将来应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也就是最重要的——思想。高考完回二中做报告,介绍完学习经验之后,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说张载,说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地命海心"(地沟油的命,中南海的心)不知学弟学妹们会不会觉得可笑和奇怪,怎么学姐介绍着学习经验还说起了这个,只是因为,我觉得身为二中人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和抱负,学习经验是自己总结的,那些干货反而不用传授,我认为真正应该向他们传授的是这个,是这种胸怀。反正最后有没有人听进去真正用心去思考我不知道,只知道因为我推荐了一本蓝皮的小题狂做书店卖脱销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很复~杂~诶~也不是说不好,只是潜意识里更希望有人能私下联系我和我一起探讨对最后一句话,对二中精神,对中国灵魂的理解。(并不是说自己就有什么高深的思想和理解,我要思考学习的其实更多,但是只是觉得二中学生应该开始去想这些事情)要记得那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叫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这就是一种执念吧。二中可以提供的还有宽阔自由的平台,会让你有时间和机会自己安排计划,并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满足你的要求。各种文化科技艺术节 自主选课模式等等,都可以让人们在学习之余窥观不一样的世界,然后——Duang的一声就会觉得眼界开阔了,心情愉悦了,整个人都变好了~记得前段时间一个师兄说起过一些我从没关注到的二中的问题,但是我觉得那是中国高中教育的通病吧,在现行教育体制模式下,二中能做到这样已经真心很不容易了,更何况,不论母校完美与否,我们的感情和记忆是不会改变的,每个人还是希望那个记忆里的二中一切都好。至于二中的硬件那更是没话说,还记得初中在秋实的时候,那校区跟希望工程似的,做个化学实验还失败了原因是浓硫酸的浓度不够 ,后来到了二中看到杠杠的硬件设施感觉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 。
第二就是老师,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范,二中的老师绝对配得上"师范"二字。前几天一个大四的学姐在朋友圈里感慨提前返校没能回二中看看很遗憾,我当时觉得非常感动,已经离开母校四年了还心心念念回去看看当年的老师们,不仅学姐如此,每一个离开二中的学子都是如此,放假回老家想的第一件事还是回去看看老师们,再听他们讲一节课。我想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不必多说大家有目共睹,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心爱护,高一的班主任和蔼可亲,优雅从容,她交给我们最多的就是做人要"大气大方大度",当走出高中校园逐渐走上大学走上社会就能体会得到这六个字的意味深长,高二的班主任严谨认真,勤勉克己,她交给我们最多的就是做人的善良和正直。高三的老师更不必说,班主任年轻上进,情商智商兼具,是不可多得的老师,数学老师经验丰富,敬业认真,每次下课都要与下课铃一争高下 英语老师更是时尚美丽,颇受欢迎,而且极其敬业,我们高考前她的身体不太好却一直忍者不做手术就是怕耽误我们的课程,真是非常感动,历史老师幽默风趣,风度翩翩,超级欢乐,到现在都能回想起他的经典语录~地理老师——阅历丰富,风趣大方,而且从一开始就会给你很多人生的指导,每次和她聊完都会觉得自己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2333最重要的就是——壕!她的心态很好,我上大学以后有一次收到她的微信,晚上十二点正在我的大学校园里散步,喝着咖啡,感受月色朦胧,她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其实当时我特别佩服的是我的政治老师,虽然只教了一年,但是对我影响颇深,其实我只找她谈过一次话,更多是从她的言行中体会她的大气和洒脱,在她身上能体会到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还有作为一个女生难得的大度与淡泊。是她用行动教会我把目光放长远,只有面朝远方才能不被眼前短暂的挫折所扰。
所以现在每当回想起老师们想的并不是他们教的知识,而是他们的品德和思想,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会真心为你的发展考虑,会引导你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该如何为自己的人生规划。现在每当想起老师们,想起他们教过的东西,内心还是真是难以言表的感激。
第三就是二中的学生,包括师兄师姐和同学们(适当情况还有学弟学妹),其实我最开始思考二中为什么那么厉害的原因就是很早就听说一些二中的大牛师兄师姐,心里很惊奇为什么二中走出的学生后期发展都那么好,后来当自己开始参加夏令营,听招生会,和师兄师姐交流的时候才真正地明白原因所在。这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资源,师兄师姐人都很nice,有时和他们交流完会感到心灵接受了一种重大的碰撞,开始反思现在的生活,有时还会激动的一整夜睡不着,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种资源和机会,而且不同时期交流的收获是不一样的,(不过因人而异,我在高三后半学期突然开始思考然后整个人那段时间都不太好最后高考就悲剧了),但是作为一个二中的学生是应该开始思考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都在一个门内,师兄师姐会给你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然后让你发现门后的另一个世界,他们会启示你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会使你有想成为更优秀的人的想法并付诸行动,这真的是很宝贵的资源。
同学也是一样,一方面同学中总不乏佼佼者,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和这些人接触你会发现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收获真挚的友情,高中时候的同学情谊真的是十分宝贵的,直到现在上了大学还是和高中同学常常在一起聊天逛街看电影什么的,想起来就会觉得很开心,自己又可以肆意假装高中生,装嫩不嫌事大了~
二中人整体的团结和精神是令我十分赞叹的,每年高考前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的祝福会给每一个二中人深深的感动和鼓舞,就是那句话"二中人从不是孤军奋战!"
两个小时前开始码字,写到现在,坐在图书馆四楼望向远方,仿佛还能看到二中的红色楼,看到二中的图书馆,看到小百花小野花和小菊花(以上均为超市),看到同学们一起下课踢毽子的场景,看到和闺蜜绕着操场聊天散步,看到四个人躺在操场上看星星,看到... 最美的二中时光。
转眼多少时间多少离合悲欢
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燕


想起了李荣浩我是歌手里的《笑忘书》:"将这样的感触,写一封情书,送给我自己,感动得要哭,很久没哭,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这是一封写给二中的情书。
姐马


最直观的感受:骄傲
14届毕业生。高中乃至现在,走在街上巴不得别人知道自己是二中人,虽然自己只是二中的一个渣渣,但在内蒙,只要你说自己在二中读书,别人都会一脸钦佩赞许。父亲如今最骄傲的事就是我从二中毕业,认可度真的太高。还是那句话:也许只有在二中的时期你能享受人生巅峰的感觉。
再细想:感恩
因为自己并无多才,所以对二中之感恩大多在学习。当初考上二中很惊险,学费24000(已经忘了这类学生叫啥),所以高一都很自卑,那时很多同学鄙视这类同学还有条子生,成绩差点倒数。高二分班学文,成绩竟然排到班里前20,因为学文的大多成绩都不好哈哈(但二中一直文科最好,这点真的很牛)。所以自卑的感觉不再,而且越到后来越发现很多条子生学习比你牛太多,而我自己成绩也越来越好(所以已忘记自己身上24000的标记)。二中环境好,不只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先不说老师,在牛人那么多的环境里,但凡有些志气的人,一定不甘落后,所以大家越来越强。最感恩的就是二中这种共进的氛围,受益终生。
再想:亲切感
记得高考后报志愿薛老师在圆厅讲座指导时说:我们二中家长最喜欢的就是北京,除了去北京还是去北京(原话不记得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当时大家听了都笑了,自己也不以为意,直到自己报志愿时才强烈感受到,老爸除了北京哪都不让我去,当然也因为我高考成绩还不错(北京高校分数线都很高你懂得)。后来来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志愿没报好浪费20多分是我一生的痛,这之后一直觉得报志愿才决定人的命运,高考成绩都是浮云),感受更深。不在二中,你无法想像apec放假回家一车厢都是相识二中人(略夸张)的激动和自豪。开学放假坐火车都能遇到同学已是常事。大学体验也是如此,同学都羡慕我在北京有如此多高中同学,我只是在二中扩招班,北京同班同学就10+,同届二中人更是百+。在北京上学没有出门在外的感觉,因为都是“家人”,随叫随到。
再说说老师
这个话题太多人提到,我只说说自己的老师。马爸爸:有幸和火箭班拥有一样的语文老师,老师之牛不多说,最重要是“爸爸”一样的敬重和爱戴。身为语文课代表感受到的细节不胜枚举。假期见到马爸爸,老师远远看见我就说“***,是不是又长圆啦”……是的,我真的很开心哈哈哈
还有十分爱狗狗的浩森哥,擅自给校园里的狗狗取名“白丑丑”,还老给它买好吃。
亮叔,一秒都不拖堂,各种地图一笔喝成,太有风格的老师,只有他的课上我从来从来没有睡过觉,会挨打,不敢
……
相信在很多人心中他们的学识已是其次,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国旗
彤彤旭日熠熠朝霞是太多人的回忆,但我更感慨的是二中人对国旗的敬重。每天早上国歌响起,你会觉得时间静止了一样:所有人都停下脚步停止动作,即使你担心迟到正在奔跑,即使可课代表告诉你“只剩你没交了”,即使你趴在课桌上睡得正香,都面向国旗唱起国歌。初次见到这画面时真的差点落泪。


比起别人我说的言辞太平庸,先说这么多,以后再补充。


其实最诚实的回答,就是明明毕业好久了,现在混的也不怎么样,看到这个问题却非要回来装一逼,提一提当年勇。


中考的时候我因为失常发挥,加了民族分才上了平行班。
当时在西校区,早晨要站起来唱国歌升国旗,每天都要听一遍彤彤旭日。
高二去了东校区,很远,但是设备齐全,最深刻的应该是校门口的鸡蛋灌饼,还有小百花超市永远排不完的队。记得中午住校的时候,每天的起床号都是音乐,每周三是那些年的伴奏版,那时候怀着一颗躁动的心总能回忆起曾经像言情小说的初恋。高三大课间的时候也不敢出去玩,基本都是飞奔到图书馆占一个座位,然后开始刷题,有的时候会去图书馆拐角处的书店买本杂志放松一下。
我还记得要毕业的那段时间,学校的上课铃声都是张震岳的再见,当时的我们满脑子的数学理综,也真的没有好好再见。还好,我们现在聚会也会有40.50多个人,偶尔也会有群视频,想想就像现在还没毕业一样。
毕业了三年了,我也将迎来大学的最后一年,我真的很感激在我对未来迷茫,无助,在考研路上强烈的自我否定时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曾经高中的自己,以及二中带给我的一切。颓废的过了三年才明白在二中的日子有多么充实。我还想再听彤彤旭日,也还想在A座嬉戏打闹,想去图书馆找个座位,想去宿舍睡一中午。我怀念。


之前看到票圈转疯了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链接,一直心里有点痒,因为实在是不同人的体验不同,经历压根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所以今天跑过来,先发现了那个回答者是熟人(偷笑~~),现在也想写写自己的感觉。
高考之后可能是要回学校领什么东西,坐了一辆出租车,司机算是有一点谈天的兴致,就给我用他的iphone看某条新闻——一个二中高考失利的孩纸跳楼了,家境贫困,还总要补课,最后貌似是控诉了一下。然后略好奇地想知道这个是不是真的,我也没什么经验,在学校的认识人也就限于自己待过的班上的同学,甚至有些人后来都生疏了,压根没有消息来源,但是我对这些事本来就抱有种天然的怀疑,也就没和司机叔叔说什么。但我个人是总觉得这种事情没可能发生在二中,一方面是因为在二中,你即便成绩不那么好,你总会也总能收获或者得到些什么;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老师们真的很好。这么说不是否认有人在外面补课,只是二中的老师们素质高是无可否认的,但他们每个月工资也就是那么一种3000~4000的水平,而三中,老师们的福利多到你不可想象,哪一所学校做出的贡献更大、哪所学校创造的价值更多、哪所学校更平等、阶级上的差别更小......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这样说或许是略微主观性过强,但知乎这个平台分享的也是自己的看法嘛)
风景什么的,大家有说过,我记得的是旧校区的春天,没办法描述很多,但是我们那个时候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有柳絮,有吹面不寒杨柳风,对旧校区的记忆也要提到一个人——当时我早晨基本是踩着点到校,在“彤彤旭日”那一段话结束之前站到班里。有时候就会遇到一个妹子,在艺术厅北街的那个路口,伸手拦下我的单车,说:“同学你是二中的吧,能不能带我过去?”,这个时候,就要经历生死时速的赶脚,一路飞车,后来这只妹纸成了我的同班同学,甚至还是我的前桌,再后来是在不同的异乡为异客时的慰藉和好友。东校区的春天更美,只是美得不那么古典,桃花开在树上就是那么样子的动人,落花也有人拾起,我也是那些人中的一个,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紫荆花开在绿叶映衬的树上,可我总还认为花开在叶子没有生长出来的时候最美。
打雪仗什么的是常有的事,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在体育课上、甚至语文课上一起打;东校夜自习时的草坪,我们也是一起在上面趟过的,就着星光、月光和远处图书馆并不闪烁的灯光;我们几个人在夜自习的屋子里玩飞行棋,做扑克、打扑克;一起跑了个800,结果眼睛过敏,红着肿了被笑了一晚上的事情是有的;作为一只全住汪在星期三花光饭卡上最后的钱,大家一起吃烤鱿鱼的事情也是有的;中午出去改善伙食,过了12:30才回被门口警卫叔叔训的事情也是有的;中午上学时去拿放学时拿去复印的资料,北门执着的叔叔以为你是要逃课的事情也不少见,我在这里经历过那么多那么多,甚至高三的时候一起在活动课吃东西、散步,摘海棠果、探索校园的奥秘,中午在宿舍关门之前来回一趟万达.....
东校里有樱桃树、芍药花、大丽花、海棠树、银杏树、龙葵等等等等,你们都知道吗?或许大家都知道灌饼和寿司?或许无绝香?
我能回忆的绝不仅仅这些,看喜欢的汉纸打乒乓球,活动课时在蓝球场里貌似无意地搜寻他的身影,知道他们体育课是什么时候,所以在那个课间必定出去踢毽子,在他回A座路过B座时看他一眼顺便刷存在感~如果纯粹偶然时他路过,就小激动一下。我的这些小心机,他不知道,都留在二中了。
二中的老师,在我看来都超级棒。高一的时候,班长讲出了安娜和“戴安娜”(或许大家都还记得?)、在圣诞节给大家发糖,大家又在地理课上把糖给老师,我们怎么这么友爱呢?“戴安娜”(不说是谁了,知道的就都知道)为了一家人在一起从海拉尔过来这边,甚至有传闻说他放弃了副校长的位子,他家的女儿萌萌的,虽然没见过,但很喜欢和爸爸一起判卷子~“戴安娜”是历史老师,爱看书,给我们推荐过《蒙古黄金秘史》(是叫这个名字吧??),还想带我们一起搞口述史,奈何我后来没去成...班长也超级值得一说,是我三年的同学,是个愤青,在钓鱼岛的事情上曾经两次登上讲台发言,抨击日本,后来居然去学了日语,也是我们班的一则传奇~(班长君是我高一的班长,他初中也是班长,我还看过他小学三年级时萌萌的照片;后来高二到东校之后他也住校,宿舍全住的不满4个,所以常常能享受早晨晚起不用跑操的福利,惹得我们宿舍的妹纸十分羡慕)高一结束后高二开学前我们甚至一起去看过安娜家的小baby~高中时候目睹身边同学同学分分合合的故事,我却始终是一只单身狗,这也蛮醉的。奇特的一点是我高中到现在大学的舍友(全住的)都是没有恋爱过的,这是我的磁场吗?(笑......)我们高一当红娘,物理老师和生物老师最后在一起了,这一直是我相当自豪的资本之一((尽管根本没我什么事)。高一的政治老师也是很牛的,传说是心理学博士,这个我一直没有考证过,但我是政治课代表,和老师关系不错,高二时在东校见到我们还拥抱过。英语老师也是很厉害的人物,应该也蛮喜欢我的,只是我后来化身学渣了,真是不好意思面见老师.....化学老师身材很好,某节课说我们TCL,大家都反应不过来,后来她说是“太(Tai)差(Cha)了(Le)”。极富传奇色彩的是语文老师和地理老师,一是他们本身很传奇,二是这是我和姐姐重合的老师。语文老师比较老了,人生经验丰富,年轻时爱好旅游,常常在课上和我们讲抓螃蟹、登山、自己当年如何写作文等等故事,还常常给我们放电影(课本要求的——《雷雨》、《哈姆雷特》等等,甚至有一次我们班在放电影,隔壁班考数学,隔壁班妹纸和我吐槽的时候我心里真是大爽啊!),因此深受我们喜爱,但是年龄大了精力有限,他有时候会因为胃病去医院(但不耽误课,只是和人换),我们的成绩他或许没有兼顾过来,“戴安娜”就委婉地劝我们在他讲轶事的时候学点别的,我其实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学点别的,讲轶事的时候专心听,这大概是为什么我的语文在高一一路唱着凯歌下滑的原因了。后来班长君告诉我,语文老师自己住在二中的家属楼里,女儿在法国,妻子和他离婚了,他在外面的补课机构给人上课,教外面的学生但不教自己的学生。(说到隔壁班,他们班任是正直,高一时有了个小baby,baby名字叫正义,哦哈哈哈)地理老师是人生赢家,为了不替她拉仇恨就不讲如何人赢了,她在高一的寒假我姐姐回学校看老师的时候说你和我们班的某某某长得挺像啊,姐姐十分诚实地说那是我妹妹,然后这个真相就被她知道了,我在后面有被地理老师关照,我能感受到她的好意,只是我自己十分不争气,这个先不说了。
高二之后,我迎来了全新的老师,除了地理老师,因为她实在是很厉害的那种老师。高二的政治老师是班任,也教过姐姐,她是个很感性的人,我们班人情有点淡、班级潜藏的问题被她看到她就伤心了,大家的态度可能也是另一个打击她的方面,和她之前的预期差别太大,她甚至对我们坦言考虑过放弃(不过是在她决定继续之后),她在带我们的时间内经历了家人的离世,但还是坚强地走下去。她很喜欢蒋勋,推荐我们大家听他讲的红楼梦,常常给我们在周六的下午放东西看,例如阎崇年讲清朝、有关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等等等等,她做瑜伽,有的时候在校园里遇到会举起拿到的快递和我们说:“看,我新买的衣服~”我们都知道她喜欢唯品会,会在路上用手机放百家讲坛那类的音频边听边走。她还很喜欢哲学,给我们讲的时候极富热情,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规则.....我的专业选择也受到了她的部分影响。只是哲学部分本身比较难理解,她的讲课收效没有那么大,大家做题出错的地方可能还会错。姐姐和我说觉得她老了蛮多的,我看过她2011年时在毕业照上的样子(校史馆里有机器可以查看),和2012年带我们真的差的比较大,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了,或许岁月真的不饶人。高二下半期我们迎来了新的语文老师,她讲选修课本《外国文学赏析》,后来也带我们进行了一部分总复习。讲外国文学的时候她发现我读书量还可以,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凑巧,就和我谈了一点点,意思就是这样子也蛮好的,但看书同时也要顾好课堂内的学习。某次月考前的自习课上,她在班里走,看到我在看书,想提醒我复习,(我当时在看村上春树的小说)后来发现我半节课看了四分之一还是三分之一,说我看的还挺快的,叹了口气,也就走了。我记忆深刻的是她对我看书的支持,真的很感激。地理老师不多赘述,托她的福,我们班人记住了很多图,班里甚至还有过一幅竖版世界地图(不造是什么的人请自行百度),也画过很多对比表格。她歌喉很美,元旦合唱的时候常常会是领唱,我们时常起哄让老师唱歌,她给我们唱过几首,唯一彻底没被我们攻克过的是高三的政治老师(2333)。历史老师也有一副好嗓子,他和地理老师和我高二的政治老师是同一届的大学校友,这也是美谈一则。历史老师被昵称“宝宝”,因为他白白胖胖萌萌哒,讲课风趣,声音也蛮大,有时候他在临班上课,我们班里安静且没关门时,全班都能清晰地听到他的声音。(说到这里,想起来高一时同一楼层的某班班任,抓迟到抓得特别紧,迟到的人在教室外的走廊里站成一列,全部那一楼层的班都能听到她早读时教训迟到者....)
高三时候我们又有了新班任,大家亲切的称呼他——“萌萌”,他说自己以前从来没被人这么叫过,新开学教师节的班会上,他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自己的《断背山》,结果成功的被班里腐妹子的鹰眼捕获,一直想知道他的断背山的故事,我觉得他大抵是没有的....我们问过他追他媳妇的过程,据说萌萌媳妇是个美女,后来看到果然很漂亮。萌萌的一句名言是“常规管理要常抓不懈”,所以我们高三的班会从来没有拿给大家用来学习过,都在认真地上班会。萌萌也很介意迟到,但很多时候你主动去说他会比较宽容。萌萌对大家都很用心,会找你聊天,但不严肃,有闲聊,也会涉及部分问题,但都不敏感,很free。萌萌和大家感情挺深的,大家送他的毕业礼物是一盆仙人球,上面甚至写着“多卖萌,少炸毛”,最后的最后大家要他唱歌,他打算唱一生有你,可是刚唱了开头就红了眼圈走出去,留下我们既面面相觑又无限懊悔。萌萌最大的特色和作为老师的大优点就是认真,我们每周写一次作文,他都会批改,印发优秀的,再在某节课上讲作文,这也是他走到现在很大的原因吧,或许还有扎实。
其他很多老师都很棒,比如盖爷、芳芳、美人儿等等等等,他们的事情也都很多,期待大家的补充和回答,写了这么多,让我在最后祝福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在老师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也收获越来越多。
剩下的事情还有运动会、体育课、宿管阿姨的奇思妙想、和我自己当初拿不了丢弃掉现在无比遗憾的笔记们、图书馆、社团、比赛.....太多太多。这些经验我以为是在别处无法体验到的,只有你在这里,你才有资格去深切体验这一切,然后带着这些满满的回忆成长、诉说。或许你不知道它们会给你带来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些什么,说不定一切都是深深的伏笔,期待你在某一天打开,而后被深深地惊诧。
然后,它们在某处微笑。
最后,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此句为顺手写出,纪念我们大家满满的回忆)
今天想起自己的这份回答,觉得又有些过分,当年写完觉得一舒胸臆很爽,但是其实透露了很多人的隐私来写这个,还是挺不好的,但是我是真的喜欢这些人这些事,大概有故事有经历的人我都是羡慕的,也是欣赏的。那么,我希望自己道歉,但是我不想改掉这些,因为确实是我满满的回忆,所以,被冒犯到的人们,很对不起,希望你们身体健康顺心遂意,一切美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老校区、乔校长阶段的校友飘过。。。去新校区参观过,高端大气,但是少了好多老校区才有的底蕴味道和回忆。。。


P.S:过年回家路过老校区的时候发现我们当年的教学楼一个都没有了,没有了。。。
千万不要拆篮球馆,那大概是我们80后校友仅存的回忆了。。。


彤彤旭日,熠熠朝霞,

习习晨风,烈烈国旗,

威威我国歌,拳拳赤子心。

此时,我们肃然静立,凝眸注视;

此刻,我们回首历史,憧憬未来。

飘扬吧,五星红旗,让她永远在我们心中升起。

请大家行注目礼,升国旗,奏国歌。


离开二中后就很少听到国歌了...


上大学后会觉得大学不如高中


1.秋实中学给了我情感和思维,呼市二中给了我情怀和心智。两者相加,给了我太多,包括爱情。
2.校友常相逢,异乡不孤单。二中人能达到某校内蒙招生名额的40%,老乡会=校友会。
3.此外,再没在其他校园见过这么多文采斐然的理科生和这么多理性思辨的文科生(此处并没有对理科/文科生的歧视。愿他们没被大学教育毁掉),很难再在两三年内有如此多的精神知交。
4.全国各地的好高中还有很多。二中人,别骄傲,配得上这个身份就好。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谈不上。

现实点来说,中国灵魂在哪里,不过是高二的时候理科班少得可怜的几节文科课罢了;所谓的世界眼光,也仅仅是暑假花钱出国玩一圈。你让家境一般的去有个世界眼光试试看?

评论里很多人说世界各地会碰到二中校友,这很正常。二中是内蒙古的一个贵族学校,不是说里面都是有钱人,但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都会想办法往二中送。比如说,我的学校学费在国内算是top 3, 内蒙古招生十个人,有八个是二中的,剩下一个是包九的一个是旗县土豪。优渥的家境给了他们超出同龄人的底气,见识,以及自律。再加上二中从各个学校挖来的名师,成绩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怀念高中生活的,大部分人只是在怀念青葱岁月和有奋斗目标的日子而已,和高三的时候偶尔从题海里抬起头,憧憬一下大学生活“没人管”一样。


推薦閱讀:

自己有很奇怪的強迫症怎麼辦?
如何看待「當哪科課代表,哪科成績就會上升」這種說法?
在臨朐一中就讀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十二年就這麼結束了。想聽聽最後一場交卷的一刻,你們心裡都在想什麼?
得了抑鬱症的弟弟被他精神病媽媽關在家裡,不讓外人接觸,怎麼辦??

TAG:高中 | 高考 | 呼和浩特 | X是种怎样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