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感到空虛寂寞,想抱別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需要擁抱的滋養乃人之常情。

但未必能遇到自己喜歡擁抱的人而且對方還能隨叫隨到,來則能抱,而且,有的人抱抱了之後很可能就是後患無窮啊。

so 可以多多災備幾個同性或異性的專業心理諮詢師,以便提供高質量、專業化、保護隱私、品質保障、邊界清晰,有形無形的各種擁抱。


人們都渴望愛撫 喜歡擁抱源於"皮膚飢餓"

從大學開始,我發現自己有個特別的喜好:喜歡和人擁抱。「你是只喜歡和男孩子擁抱吧?」當我把自己這個喜好告訴朋友們的時候,她們這樣戲謔我。

其實無論是和異性還是同性,我都喜歡擁抱,尤其喜歡和年長的女性擁抱。每當我把自己的頭埋在溫暖的懷抱里的時候,閉上眼睛,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安全感。

我問心理醫生,這算不算是一種病,心理醫生告訴我,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感受。尤其是現代人面對著深重的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人們更渴望別人的愛撫,渴望類似母親的愛撫。心理學稱之為「皮膚飢餓」。

眾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撫養嬰兒除要給他們及時周到的身體照顧以外,心理上、感情上的關懷和愛的撫慰同樣十分重要。一般都認為,剛生下來不久的嬰兒不會有什麼情感需要和心理活動,其實不然。實際上,很小的嬰兒就已經具備了情緒反應的能力、無意識幻想的能力,從這時開始,母親和嬰兒就會通過一種「親情」的紐帶來交流感情。如果嬰幼兒能夠充分感受到母親的愛的表達,就會對日後健康的身心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心理基礎。

心理實驗證明:小猴子對媽媽的依戀並不是因為有奶吃,而在於有沒有溫暖、柔軟的接觸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靈長類研究所所長哈洛在1958-1961年所做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在這一實驗中,哈洛用兩個代理媽媽來養育剛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一個代理媽媽是金屬絲做成的。在它胸前安有一個奶瓶;另一個是用類似真母猴的膚質軟布做成的,但不安奶瓶。

俗話說,「有奶便是娘」,如果照個這解釋,小猴子應該是經常爬到有奶瓶的金屬絲媽媽的身上,然而結果卻並非如此。小猴子對金屬絲媽媽很冷淡,只是在肚子餓、需要吃奶的時候才到金屬絲媽媽身上;對布媽媽卻顯示出強烈的喜愛之情。平時總愛緊緊抱著它,尤其是受驚或不安的時候就會奔到布媽媽的身邊,死死地摟著它。如果在布媽媽身上安奶瓶,那麼小猴子就幾乎不再接觸金屬絲媽媽了。

如果在小猴子下地玩耍的時候,突然放入一個自動玩具,小猴子嚇得馬上逃到布媽媽的身上,但是不久後它就開始觀察,然後下地試探接觸,最後玩弄起這個玩具來,但是,對於在只有一個金屬絲媽媽的籠子里生長起來的小猴子來講,它會很長時間都極端恐懼地躲在一邊,一直不去碰那個自動玩具。

這個實驗說明,小猴子對媽媽的依戀並不是因為有奶吃,而在於有沒有溫暖、柔軟的接觸。哈洛在另一個 實驗中還發現,無論是什麼樣的代理媽媽養育的小猴子,即使得到很好的照顧,生病和死亡率還是比由母猴哺育養大的普通小猴高,長大後在行為上都沒有普通小猴表現正常,用金屬絲媽媽長期單獨養育的小猴子長大後缺乏協調性,極端膽小和畏縮,攻擊性強,對性的反應冷淡,用布媽媽養育的小猴子雖然沒有這麼糟糕,但在情緒上也不成熟。

孩子與母親的身體接觸對消除孩子的不安和形成孩子情緒穩定的性格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項實驗表明,孩子與母親的身體接觸對消除孩子的不安和形成孩子情緒穩定的性格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嬰兒和母親(或者照看者)之間親密、持久的依戀關係,是兒童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需要。孩子和母親依戀關係的質量將會影響到他今後與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等方面。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肌膚飢餓,是指那些小時候極少得到母親的擁抱、親昵的孩子長大後形成的一種潛在而又深刻地對被愛、被關心、被撫慰的渴望感,如果這感覺過於強烈,就會導致一種病態的情感需求。如果一個人在嬰幼兒時期能充分地享受到母親的「皮膚接觸」,就不會形成心理的「皮膚飢餓」,他會對自己所獲得的愛得到滿足,這對培養日後的情緒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關愛別人的能力都會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其實,「皮膚接觸」不僅僅指的是嬰兒肌膚接觸,它同時包括通過皮膚接觸讓嬰兒感到母體的溫暖和柔軟。包括母親注視小寶貝時的眼神、表情、溫柔的話語、輕輕搖晃產生的韻律感以及母親的呼吸、氣味、微笑等。嬰兒是通過這些細節來感受母親的愛的。所以說,我們要重視孩子早期的情感關懷,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擁抱、撫慰自己的孩子,多與他們說話,與他們逗笑和戲耍。

不光是嬰兒與小孩子需要溫暖的愛撫,成年人同樣需要

人類進化史中,肌膚接觸一直是人類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人類的歡欣、快樂、悲傷、憐憫、情愛、關懷、幫助等等多種複雜的情感都是可以通過皮膚間的相互觸碰、愛撫來傳遞的。

不光是嬰兒與小孩子需要溫暖的愛撫,成年人同樣需要,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成年人面對著深重的生存和發展的壓力,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也無論外表多麼強悍,內心中其實都有柔弱的一面,都渴望被他人關愛。尤其是來自親人情感上的交流和安慰,彌足珍貴。

擁抱是人的本來需要

擁抱是人類心理和精神發展的重要因素,西方人則把擁抱作為人們日常交往的禮儀。其實,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擁抱中走向成熟,在擁抱中發展心智,在擁抱中繁衍後代的。具體說來人類對擁抱具有如下三種需求:

1.擁抱是人原始本能的需求。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當嬰兒呱呱落地,第一件事就是要接受媽媽的擁抱,這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需求。嬰兒只有在媽媽的擁抱中吮奶,在媽媽的擁抱中睡覺,在媽媽的擁抱中才能健康成長。而媽媽也渴望去擁抱自己的孩子。這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精神享受,才能真正體味做女人的甜蜜人生。

2.擁抱是性格智力發展的需求。國內外許多人類行為學家研究證明,一個從小在媽媽擁抱中成長的孩子,他的性格和智力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相反,缺少媽媽擁抱的孩子,不僅性格容易偏向孤僻,其心理和智力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作為媽媽,當你的孩子張開雙臂希望得到你的擁抱時,就應當儘力去滿足他的要求,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特別重要的!

3.擁抱是人類精神撫慰的需求。擁抱是自身「磁性」引力的反應,是心靈真情的表露,更是愛心火花的迸發。生活上許多喜怒哀樂,往往也以擁抱來宣洩、感測、歡慶和撫慰。所以,不僅嬰兒需要擁抱,成年人和老年人也同樣需要擁抱。西方人認為:一個長期不被別人擁抱的人,是孤獨的;一個長期不去擁抱別人的人,是冷漠的。他的感情也是枯竭的。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對老年人來說,他們歷盡人世,飽經滄桑,他們的心靈也需要通過擁抱去滋養,去撫慰。可是現時的中國老年夫妻由於陳舊觀念在作祟,常常分床而眠,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只有通過擁抱才能最快捷地傳遞和滲透相互的情感。

所以,擁抱是慰藉心靈的「雞湯」,是治癒各種身心傷害的良藥,更是發展身心健康的最佳滋補品。因此,我們大家應該一起來重視擁抱和最大限度地開發擁抱的功能。


簡短的答案是,這是你作為人的天性在提示你需要去找你信得過的人去取得支持。

下邊是長的解釋。

在遠古時,單個的人類面對大自然是非常脆弱的,人類要以族群的形式相互合作才能面在大自然中生存下來。個體的人離開族群會死,不合群、被族群排斥人會死。觸摸的需求令人與人相互接近,把個體人與個體人拉攏到一起,觸摸的需求有利人類的生存,所以以基因的方式留傳下來。

觸摸的需求令人主動去靠近別人。
觸摸有把自己脆弱的地方暴露在對方面前的風險,相互暴露脆弱的地方而不受傷產生反差式的安全感,這個安全感是對方不是威懾而且可以信任的標誌。
擁抱是最極限的接觸,擁抱把身體最脆弱的地方(眼看不到的背部)毫無保留地向對方最有攻擊力的地方(手)開放,這是絕對信任的表現,產生的安全感亦相對更強烈。

所以在基因上,在心理學上,擁抱代表你有一個可以信任的人在身邊支持你。

而想被擁抱代表你缺乏一個你能信任的人的支持。


我也想知道,都懷疑自己有皮膚饑渴症了。
而且作為一個女孩子,一點都不喜歡和閨密牽手什麼的。
就只想抱男生。
哭瞎。
可恥地匿了。


身體里的化學物質在提醒你該找個女朋友了


獲取安全感並且驅逐孤獨感


終於明白超大的布偶玩具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出現的了


太冷了。


想抱+1
經常不開心就想有人抱抱我


因為想要一個男友力max的人在身邊
所以想要擁抱。


還是內心不夠充實清凈吧!多聽佛號


我一哥們,有次在喝完酒回宿舍的路上,問我,萌,我能摟你一下么,我說行,他就把手搭在我肩上,我能理解他的孤獨,並且不介意他只是渴望擁抱沒有非分之想的舉動。


獲取存在感和安全感?


想被人抱怎麼辦。。。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不害怕孤單,戰勝一個人心慌慌的感覺?
大學,有時候突然覺得很孤單怎麼辦?我該怎麼疏導自己?
為什麼喜歡所有人,又誰都不喜歡。很孤立?
喜歡安靜孤單一個人有錯嗎?
什麼時候會覺得很孤單?

TAG:生活 | 生活方式 | 孤獨 | 寂寞 | 孤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