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自己不願意將就的心理?


不需要克服,在有自知之明的前提下寧缺毋濫永遠都是褒義詞。

絕大多數人都是經歷了「不將就」 到「將就」這條路,它們以為是成熟了,其實不過是妥協罷了。

謝邀。


樓上獅子座女俠好,我是你師妹白羊座。。。
都說白羊衝動,脾氣大,還花心。。。
事實卻是同樣的寧缺毋濫。。。
題主其實有個問題,應該排在你思考如何克服不將就這件事之前。

那就是你可否接受獨身一輩子。

選衣服之類的其實都不怎麼要緊,最多嘗試幾次不將就的,最後不喜歡也是費點錢。

但如果選一個將就的對象,那後果就嚴重得多。

青春,時間,感情,信仰危機。這些全部都是成本和代價。

一個錯的人會讓你變成你最不喜歡的樣子,你會猜忌,會防備,會神經質,會自我懷疑。

就算你傷痕纍纍地走出來,這段失敗的戀情的影響也是曠日持久的。

話說回來,不將就呢?

最現實的問題是,我們在有生之年,究竟有多大概率遇到我們的soulmate呢?

大部分結了婚的人,他們的另一半都不會是soulmate,他們的結合基於兩個字,合適。

物質條件合適,人嘛,也順眼,不討厭,相處的時候不會有硝煙。

在我們看來也許他們和幸福不沾邊,他們充其量只是完成了任務。

可實際上,未必。

穩定的婚姻需要的只有兩個字,包容。

通常這樣的人包容度很高,他們並不需要什麼soulmate,另一半不需要懂他們,只要下了班回來一起吃飯看電視帶孩子就足矣了。

也會有不懂事的孩子一開始將就,後來不將就了,俗稱離婚。這是另一個話題,不展開。

所以我想說的是,你不想孤獨,那麼年歲到了,時間到了,你其實有大幾率不會遇到真正讓你愛上的那個人,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們都身處這樣的時代里。

所以請先權衡你想要哪種人生。

至於從不將就練成將就嘛,我認為小瀋陽說的挺好,眼睛一閉一睜,就過去了唄。

站在同樣願意冒孤獨一生的風險的角度上說,我希望有人陪我,但這其中的艱辛,也許比將就了之後的更大。

所以題主請傾聽內心的聲音,做出最讓你快樂的那個決定。

祝好。


先搞清楚一點,你的能力和你的要求是不是相匹配。

你說的完美就是你喜歡又適合你的。二者得兼。不要忽略了適合這個條件吶姑娘。

你說真正喜歡不會吝嗇花錢,你忘了買衣服的錢必然有個價格限制,除非你爸是貝克漢姆,你媽是維多利亞,不然不可能任何價格都能接受。
那是不是真喜歡一個人也會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談婚論嫁?這個根本不可能嘛~
所以說你要的完美是你喜歡又適合你的才叫完美。這是你戀愛挑人的區間。(喜歡,適合)

那我們討論下這個(喜歡,適合)

喜歡很明顯,就是對他有感覺,願意跟他約會,跟他說話開心等等。

至於你說衣服少,寧缺毋濫。姑娘誒~好好的年紀,不多買衣服穿多打扮自己多浪費啊。衣服你不試怎麼知道這件衣服適不適合你,你到底適合什麼樣的風格?還是能駕馭多種款式?
戀愛也一樣,不試怎麼知道呢,只要不討厭可以深入了解對方啊,可能在不經意間就有某個性格亮點打動了你,讓你有了感覺。

由以上總結:你直接看帥的吧,丑的你是不會有感覺的;再在帥的裡面找合適的。

記住兩點:生活不是言情小說。
少聽李榮浩的歌。


為什麼要克服呢?你就應該做自己。


你應該去更好的城市,過更好的人生。
那麼你將知道妥協與進取。是怎麼回事了。


如果有幸能遇到可以將就的人,就用盡全力抓緊,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手,因為不將就的話,你會一點點變老,生活會變得更艱難,你會更孤單,你想發設法要填補內心的空虛,用朋友用事業用毫無意義的性愛,但內心的空虛依然還在,直到有一天,你環顧四周,發現大家都喜歡你,卻沒有人愛你,那將是這世上最孤單的感覺。


生活會讓我們放下完美,珍惜所有


跟星座無關,首先,要知道這世上本來就不會有完美的事物。
我覺得人生真的像個圓,想法也是。說說親身經歷,想當年十九二十歲出頭時很像嘗試談戀愛,卻也一直沒遇到覺得「有感覺」的人,對戀愛持有太多憧憬,好不容易感覺對上了,但事實往往沒有想像美好,男友劈腿了,本以為的命中注定,也只不過是個渣男。
在那些年少無知的年紀里感情受到打擊,對愛失去了任何期待的過了好多年,曾經也給自己定下很多條框和條件,直到現在又遇到一個不錯的對象,不再對現實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知道現實是不完美的。我帶著平常心去接觸,了解,發現相處得意外的契合,舒服。這代表了將就嗎?不是的,反而是覺得經過了歲月,終於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再迷惘,所以內心才真的平靜,不再焦慮不安,才會再次打開心房去接觸一些原以為自己「肯定不喜歡」的人事物。
對於喜歡的人,喜歡的衣服,喜歡的事物,寧缺毋濫是應該的,但是也給自己多點機會去嘗試,因為很多時候,需要各種嘗試才能更加具體的確認自己內心的聲音。
當然不能將就,但前提是清楚了解自己,才有「不將就」的本錢和底氣,加油。


我也是個不願將就的人,但是題主的問題不完全在於不將就。沒感覺的戀人相處起來確實痛苦,但是沒相處就知道沒感覺的往往只是看了臉。我基本也屬於逛街買不到衣服包包的人,但是其實很多不起眼的衣服搭配起來就很不一樣。題主最後也有說,因為自己的不將就錯過了很多不錯的選擇。題主其實你不是不將就,你只是不喜歡嘗試第一印象不合心意的人事物而已。嘗試並不會浪費你過多的物質和精力,反而會讓你發現更多美好的東西。最後,我還是要說,在充分了解以後,千萬不要對人事物將就!


難道你就從來沒體驗過先擁有,然後慢慢慢慢愛上某件東西的感覺嘛?那也是一種很美好的體驗呢。


在此說一下什麼時候需要將就。

很久沒回家,回家的時候老媽做了一桌豐盛卻不好吃的菜。
想安靜的看會書,但是好朋友想約出來見見面。
姐姐臨時有事把她的熊孩子放在你房間想讓你陪他玩。

面臨選擇,通常有三種情況:想不想、能不能、不能不。
可以很輕易地發現,是否將就是第一種。而且選擇將就的情況通常伴隨的是短暫性,和不獨立性。

上面的例子改一下
每天回家老媽都做一桌不卻不好吃的菜。
好朋友每次在我想看書的時候約我出去。
姐姐每次有事都把她家的熊孩子丟給你照顧。

再把上面的例子改一下
很久沒回家,回家的時候自己做了一桌豐盛卻不好吃的菜。
下定決心安靜地看會書,但是見天氣正好想出去溜達溜達。

這種情況,我們能妥協嗎?
不將就。

題主上面所涉及到的東西:感情、買衣服、買包、買電子設備都不需要牽涉和傷害到其他人利益(個人認為拒絕一份沒有開始的感情不算傷害對方利益),完全不需要將就。

以上。


抄襲一句剛才看到的答案:真心要買的都是挑三揀四,只說好的,那是托兒。


和題主一樣 朋友說我有情感潔癖 不知道這和我是不是處女座有關係
遇不到自己喜歡的連嘗試都不想嘗試 心裡會有大大的反感和厭惡 我一直慶幸自己年紀還不大還能任性的心懷執念得尋找我的對的人
但我並不知道以後的自己會不會妥協 我甚至不太喜歡看所謂的愛情雞湯 "世上總有人愛著你 總會有人踏遍千山萬水來遇見你"之類的話 我覺得這種話聽聽就好 聽多了就是誤人子弟
至於題主說要不要改變 我是覺得 如果現階段還能任性的等 那就再等等 不過不要盲目的等 不要和自己的年紀過不去 如果實在等不到自己的緣分 那時或許這就是自己的宿命 那就妥協吧
我的思路有點亂 因為我此時的內心也挺亂( ˉ ¨? ˉ?? )


感情的事情,還是不要一見鍾情了。關鍵的問題是必須要有感覺。感覺這個事情又太玄乎了,我說不清楚。
總之有感覺加上人品不錯,你就可以嘗試一下。

然而哪有那麼多有感覺又人品不錯的人。

所以要學會享受孤獨。不要欺騙自己的內心,你欺騙你自己的內心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欺騙別人。
回過頭看看那些不錯的人,他們找到自己的幸福了,對於你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呢。

PS,買東西追求一見鍾情也不是不可以,然而你真的缺那麼多東西嗎?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749465/


到現在還是做不到將就啊,就這麼一直單著了…
當你快要妥協的時候就想想,這個東西或者這個人,這件事,你能一直妥協么?將來會不會後悔?
除非我覺得自己能承擔這個結果,即便很久很久以後也不會後悔這個妥協,不過那就不算將就了…


終於找到一個和我一樣的人了,沒事,一個人也挺好,就是容易鑽牛角尖


有一句真的很貼切:life is too important to be taken seriously。


部分情況深有同感

覺得這說得好聽是追求完美,直白一點已經開始固執了。一直被我媽說買衣服怎麼這麼難買;淘寶的時候總要翻完評論貨比三家,不放過可能有的缺點;買禮物給別人總要羅列每樣禮物的優缺點對比,把受禮人所有的期望都預想一遍,然後在那裡自我糾結做不了決定。

所以這會帶來一個嚴重的不好就是效率很低,因為沒有找到最滿意的而不斷花時間尋找對比,最後導致自己已經沒有追求的慾望了。有一次和其他朋友一起挑選禮物的時候,這種鬼心理又出來搗亂,為了達到心中希望受禮人的期待而不斷花時間、糾結,後來朋友受不了我說,不要再固執了,要是得到禮物的人知道你為了一個禮物那麼為難自己,她也不會開心,這已經違背送禮物的本質了。

後來慢慢想明白,其實只要用心了收禮物的人自然會開心,其實每個選擇都有它的好,不必追求最好的選擇。同理每個選擇都有它的不好,即使你選到了令你最滿意的也會有不好的地方,只是你不會後悔而已。

可以在看的過程中給自己定一個目前最優選擇,如果在自己定的時間內還是沒有令你滿意的,而那個選擇是應當儘快做出的,那就最優選。選擇之後你會發現,它也有它別樣的好。

選擇是死的,而過生活的人是活的,不要害怕選擇,而是相信自己能接納每一個選擇,並把它過好。

至於人的話,只能說生活會給你答案。


聽到過一句話ta值



推薦閱讀:

周杰倫的性格?
什麼是謙虛?謙虛有什麼用?中國人為何看重謙虛?
怎麼樣才能不被情緒影響?
我就想求救一下各位大神怎麼憋笑?
「做自己」和呆在「舒適區」是同一事情的兩面,還是存在本質區別呢?如果有本質區別,區別又在哪裡呢?

TAG:生活 | 心理學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