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怕別人強過自己而不願交流的心理?

如題,無論在上學還是在工作中,應該都有不少人有這種想法,上學時怕別人學得比自己好,不願意交流學習方法,有所保留。在工作中被別人技術比自己更牛,不願意把技術毫無保留分享來一起提高。本人是覺得交流能一起提高,而且能把自己的東西教會別人本身也是一種能力,請問大家是如何看待的,遇到這種人你會怎麼做?


害怕別人超過自己而不願意全力去教別人,這是很正常的心理。
借題發揮,在知乎上問這類問題很有可能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1.各路知友把這種人批判一番,自私,心胸狹窄,不懂分享什麼的。
2.文筆好點的知友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己與這些人鬥智斗勇的故事。
3.部分專家從「專業」角度出發,分析這類人心理特徵,最好是從原生家庭講起,說明這種人打小時候就已經被家庭深深影響了,從而形成這樣,引得評論里一片叫好,認同。
「對啊,這種人在生活中都是朋友很少的吧。」
「這其實是一種人格缺陷吧」
「XX老師講得真好,我就遇到過這種人,果斷和他絕交了」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分享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嗎?」
……
回到問題。
題主你想知道如何看待這種人的心理,我覺得很正常,你想到了分享是很好的成長,他沒想到,所以他不這麼做。你可以說這種人自私,嗯,他們確實自私,然後呢,批判他們一番?還是找出他們的心理毛病?這些都不重要吧。
對於這類行為,我更願意理解為是一種程度,有一部分人覺得分享帶來的價值更高,有一部分覺得帶來的價值一般,有一部分覺得很低,這與他們的思考的方式,價值觀有關,而形成這些又與他們碰到的人,生活背景,做的事情,遇到的事情等等有關。

有些人現在想不清楚,過幾年就開始懂了,有些人現在想清楚,過幾年因為某些事情又開始改變看法了,有些人一直覺得這樣很好,有些人覺得這樣一點都不好,,,這些和每個人的性格,交的朋友,遇到的老師,碰到的姑娘等等又都有關係,每一個節點都能使人慢慢朝著好或者壞的方向發展,形成了這樣一個各種不同的人交錯複雜的世界。

所以你只要在心理用邏輯想想這些人大概是怎麼形成的,如何與他們交往,差不多就夠了吧。往深度挖,非得揪出毛病,貼上幾個自私自利的標籤,爽是爽,不過對自己的心理也不好。

人哪有一成不變的?你希望別人固化你目前的狀態嗎?


如果我遇到這種人,我就不教他了。


有些人不交流是嫌浪費時間,不是怕別人超過。

你至少得讓人家看到和你交流是有價值的吧,問太小白的問題會被鄙視的。


格局太小,眼界太窄。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今人說:開放式創新。還想著一個人蠻幹么?


其一:如果是甩我們幾條街的天才,那也不是我們輕易學得來的,何必擔心呢?

我想,高手都是樂於分享的;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是多麼愉快的事情。知乎上各自領域的人,都在分享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不就是明證么?發現更大的世界,更多的自己!此外,我們也只是暫時的佔有了物質或知識,而分享與傳承才會讓社會更好吧。讓我們一起努力!


其二:如果是和我們差不多的常人,互相交流是有利於發現問題,共同提高的。比如科研上,小到課題組的定期組會,大到積极參加會議研討,不都是溝通?交流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不斷的破除或建立前提和推導的過程;同時,也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以最少的時間,最好的效果,向觀眾傳遞最大的信息量。


交流能一起提高的前提是:別人也能和你一樣的想法,but actually ...


曾經有段時間自信心不強,有這樣的顧慮:
我把我會的教給TA,那TA會了我不就沒機會了么?

但是,事實證明——我想多了。
首先吧,我把東西教給TA,這說明我有一種「肯教」的能力,這比那點東西值錢 得多。
其次吧,把東西教給一個人,這個其實挺難的,段位不相近的教太他媽累人了,還是看會兒臉吧。
再退一步,真發生這樣的事了,教了,人有更好的機會,那也只能說明我學藝不精,願賭服輸唄。
其實這樣未必不好啊,想著「不想把世界拱手讓給討厭的人」才開始努力的我在看到比我有能力的人得到了比我多的機會,內心其實挺為TA開心的。
畢竟世界公民不是嘛~
(話說我這個個性適合搞科研,但是頂尖的東西都在軍方那裡啊555555555


當然不教也是自由。
道不同不相為謀唄。


授人以魚,別人吃完了還求你;授人以漁,最後餓死自己。你覺得蘋果谷歌會把他們的絕技教給你么?


-

自私的人一般沒什麼朋友

-


切,這事你跟美國那些科研機構說去?
真正核心的技術當然要自己留著,真正核心的本事當然要自己掌握了,別人都學會了還要你有什麼用?
交流是需要,但也建立在雙方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建立在互相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
我就不信了,如果你掌握了某項核心技術,公司因此很看重你,你會到處教別人這種技術?如果會那也是因為就算教了別人也學不太會吧?也只有那些要什麼沒什麼的人才嚷嚷著交流分享吧?

以及匿名是不想和部分裝叉的人吵來吵去。

———更新於2015.01.07———

真心覺得有些人的回答挺裝的。


我的一點想法:

這其實可能涉及到和他人交往能否讓自己獲益這方面的問題。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往來實際上都是帶著各自的利益之心的。當然,這個"利益"不一定是指錢財、物質或者名利,也不一定謀求在短期內就得到實現。雙方試探著交流、交往之後,覺得彼此融洽、談得來,可能會開始建立更深的、穩定的關係。互相能夠從對方那裡獲得"利益",同時自己也能夠給予"利益",雙方才能在和諧、穩定的情況下繼續發展關係。儘管不一定每個人都意識到這是基於"利益",但這毫不影響它的存在和作用的發揮。

借用上面的觀點和角度來看,一個人不太願意教給別人自己的心得、經驗、積累的技巧等等,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雙方本來就不親密、不是好朋友、關係不緊密不和諧,連基礎關係都沒建立或者穩定,更不用說那些個人可能視為看家本領的東西了;尚未建立良好關係,而且覺得對方不值得繼續花費精力進行交往、不值得發展進一步關係的嘗試;覺得對方價值觀念、思想品味和自己差距較大,幾乎沒有發展關係的主觀願望;等等。

另外,所謂的經驗、技巧畢竟是很個人化了東西。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體驗不同、行為方式不同、思考總結方式不同,儘管每天可能做同樣的事,積累的經驗自然也可能很不同。有時候這並不是單純的言語說教就能有效傳授、被對方掌握的(至於什麼excel等等軟體操作這類的知識,不太契合討論的話題,因為這些在我來看都是"硬"知識,可以通過練習熟練掌握,跟個人的思想思維沒多大關係)。大家之間的差距可能更多地是"軟體"方面的差距,或者是由"軟體"方面的不同而產生的差距。

以上是淺知拙見,感謝閱讀。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怕別人強過自己而不願交流」,這是沒必要的。分享,只能提高自己,讓自己掌握的更清晰。聽的人,如果真能超過,不太可能是因為從你這學了,更多的是因為他自己有某種特質,自己提高的。

但是,問這樣問題的人,你不是他,你怎麼知道,他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願意交流的?任意猜測別人的動機,然後覺得別人不好,是破壞關係的有效方法。
不願意交流,有合理的解釋。段位差別,雙方關係不夠近,得到的和花費的時間不成比例,等等。

如果對方不是這些原因,就是不願意交流,疏遠他就是了。我們也不能把人綁來交流吧。


不是每一件事都得得出個看法,就像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分享


很正常的現象吧
非親非故的,似乎也沒必要把自己的核心技能教給他人。
更何況萬一教了,對方還不領情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遇到這種人,盡量少交流。

世界這麼大,你眼中只有一個你我他?

有時候跟人分享,你得到的會比那個人多,僅從知識層面就如此,何況……你說是不是?


推薦閱讀:

如何控制內心敏感的顆粒度?
父母知道17歲的兒子與別人有了性關係內心想法如何?
為什麼有些大齡女性裝扮比較怪異?
身體出軌和精神出軌確實是可以分開的嗎?
如何對待父母的偏心?

TAG: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