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成佛,是喜劇還是悲劇?


《西遊記》的本名是《西遊釋厄傳
何謂「釋厄」——脫離困苦,早證菩提。
佛法有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之別。
小乘佛法重自我苦行,求解脫,得羅漢果。
大乘佛法在普渡眾生。佛的意思是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
我們看孫悟空的佛號——「斗戰勝佛
這隻猴子,僅僅因為打死妖怪取得真經就能圓滿正覺了?
非也。
道家講內丹
儒家講克己復禮,內聖外王
佛家講頓悟
基督教講懺悔
都注重自我修鍊。
孫悟空的成佛之路,就是一個不斷自我修行的過程。
修人,先修心——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山。
【修行第一階段:執著於長生】
燒丹煉藥,求神問卦,朝真降聖他統統不學,他在海上漂了十幾寒暑,就為了學習一個,長生久視。
菩提祖師給他打啞謎,反而覺得他是個可塑之才,為何?
因為,超脫生死是修行的一個高級追求。
求神問卜,點石成金,不過凡夫俗子所求爾。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悟空出師的時候,祖師告訴了他一點人生的經驗:祖師道:「此乃非常之道,

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熏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鴰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知 解。所以都要躲過。」

這叫「三災利害」,是正常修行需要躲避的上天大追殺。
祖師說了一個關鍵詞——明心見性。
仔細看看這些災劫似乎都和人自身內在有關,而不是溺水、車禍、吃東西中毒。
很遺憾:悟空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妖仙畢竟還是太簡單幼稚,開始了他作死的旅程……
【修行第二階段:名利心驅使下的挑戰者】
悟空並未等到第一個五百年的到來,在不到四百歲的壽數上,去找十殿閻王喝茶了。
偏偏在喝茶之前,他到東海談笑風生,討了定海神針,勒索了一套披掛。正如他的武器「如意金箍棒」一樣,猴子的野心——爭鬥心、名利心開始萌生了。
「了賬,了賬!今番不伏你管了!」
不伏你管了——悟空現階段的革命綱領。
這個時候,仁厚長者太白老兒跟玉皇說:
老夫只需一席話語,管教猴兒,拱手而降。
「我一個東勝神州石猴,怎麼就把我選到天上去了?」
「天庭都決定了,你來做弼馬溫。」
應該說,猴子為官一任還是兢兢業業的——一切都建立在他認為這是個大官的基礎上。
怎奈武德星君一番怒斥,猴子就因嫌官小,反下界去了。
回到自己的山頭,就在好幾百個猴頭、妖王的一致通過下,做了齊天大聖。
天庭吃了敗仗,太白金星又來談笑風生。
「大王,去天上吼不吼?」
「我要你們硬點我為齊天大聖!」
「吼啊!」
這個時期的悟空,還是以做大官為人生目標的。
齊天大聖當了以後不久,王母娘娘就把他選到蟠桃園去了。
猴子看桃——利益的誘惑;
未得到蟠桃會的邀約——名聲的刺激
名利交纏之下,猴子達到了作死巔峰,偷桃,亂會,盜丹,念兩句詩——「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在這個階段里,我們也可以發現那時圖樣的自己。甚至,眾生苦厄,不都是名利攪動了貪嗔痴恨么?
猴子在天庭搞了這麼一個逼格紐斯,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敢同天帝爭高下,不向天兵讓寸分」的豪邁,而是自知禍事了,跑的比誰都快。
干大事而惜身,見名利而忘命。
我們姑且不看書中揶揄天庭暗諷當時明代社會這個立場。單單比較猴子和他的對立面玉帝。
實事求是的分析,猴子作為一個混沌狀態下的太乙散仙,和歷經千億劫苦修的天尊上帝,哪個身經百戰,見得多?
我們人又何嘗不是為了名利紛紛擾擾?滿口仁義道德很容易,有時候不一肚子男盜女娼卻很難。總以為肉食者鄙,殊不知以當時自己的知識水平,取而代之,怕是會更lowb而已。
身處名利場中,最重要的是啥?
明心見性。
清靜寧神——大聖府的兩大機構。
【修行第三階段:嫁給大山的猴子,頓悟開始。】
菩提告訴悟空,「三災利害」五百年一來。
這佛祖一巴掌就把猴子摁了五百年。
這五百年,猴子喝銅汁,吃鐵丸。
思考「一個猴子的命運吶~」
佛教里有「當頭棒喝」,被摁了五百年的猴子是清醒了不少的。
他畢竟是天生地養、斜月三星洞很早就認可的高級門徒靈明石猴,不是土妖精。
當觀音菩薩來尋他,在山頂上念兩句詩:

堪嘆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
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私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
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是誰再把我批判一番?
是哪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

猴子覺得,自己作下的那些事並非啥好事,乃是短處,多少是知悔的表現。
與其說猴子向世界妥協,不如說,他真正投入了這個世界,須知,不入世,談何出世?
【第四階段:自度度人,自覺覺他,西方路上,何國不曾到過?】
應該說猴子十分有仁心和慧根,利樂有情。
悟空在唐僧替他揭去封條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有了一種樸素的情感。
有的時候,沒有教養是罵人的話,其實,無父母教養又何嘗不是一大苦厄?
可惜,猴子是石頭縫裡出來的。
當一個孤獨了幾百上千年、桀驁不馴的迷途不良少年,看到有人救脫了他,有人給他穿衣服、做虎皮裙……
如果是我,我一定把他當作最親近的人。
任何一種人際關係,都需要磨合。唐僧和悟空也不例外。
猴子殺人啦!
「你走吧!」
「走就走!」
悟空第一次脫離組織。
如果八戒說走,多半早就在高老莊和老丈人吹噓西天路上的自我奮鬥了。
悟空第一次出走,到老鄰居敖廣長者家拐了個彎——他心裡不痛快,想找人吐槽,為什麼?他如果單純不爽,自去回家造反就是了,只有人心下委屈的時候才會找人傾訴。
「大聖爺,祀橋進履圖識得唔識得啊……你好生資詞唐僧,將來yin點一個正果。」
猴子考慮了一下,回去了——半緣名利半緣情。
回去有正式編製,何況他對我有恩啊!
這裡的猴子還沒有去除名利心。
正當猴子很熱情的問東問西——「師傅你餓不餓,渴不渴」
唐僧一句話也不說。
取出花帽一頂。
念誦基本法咒,那話兒見肉生根。
猴子疼的不知道厲害到哪裡去了。
唐僧畢竟和尚心,剛一停,猴子從耳朵里掏出大棒,要砸爛和尚的戒疤頭。
猴子還有嗔恨殺心,雖然是觀音先騙人的。
小時候總覺得猴子很可憐,愚昧不明的唐僧總是肉眼凡胎,為了幾個毛賊就動不動寫下貶書。
讀了幾遍書才發現,其實,唐僧雖然迂腐,但是,他的原則卻是對的,如果依據簡單的善惡是非觀念就要動輒殺伐,難免徒增罪孽,尤其是悟空這種戰鬥力爆表的傢伙。至少,唐僧的絮絮叨叨,在客觀上是對猴子的勸誡和保護。就像在某些時候,老人家的人生經驗並不被看好,卻又有大用。
吳承恩給這一回起的回目是「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後來,猴子去找觀音做了一個報告,得到了三根微小的毫毛。

謂此六塵能以眼﹑耳等六根為媒介,劫掠『法財』,損害善性,故稱。」——《楞嚴經·卷四》。

第二次脫離組織——猴子三殺。
三打白骨精這一段,現在看,師徒的分歧在程序正義——實質正義
猴子:我打的是妖精,變成人也是妖精!
唐僧:你又殺人了,至少看起來他是個人。(只有打人者才可以判定誰是妖精,這就像……)
後來,唐僧被拐彎抹角搞成了老虎,也受人冤屈,方才知道悟空難處。
只是,倔強的唐僧在寶象國談論自我奮鬥的時候,只說自己就八戒沙僧倆徒弟,未免涼薄。
而猴子在花果山上,聽聞師傅受苦,義不容辭就趕來了。
頗有千里走單騎的味道。
千里走單騎,心逐取經僧。
猴子是金剛猛者,也是有情有義的。
在西遊記里,一直有一票龍套保護唐僧,六丁六甲,四值功曹,其實有他們在,即便沒有三個徒弟,唐僧多半是死不了的。
這些,猴子心裡有數。
唐僧每有大難,白馬一般沒什麼存在感,豬頭是堅定的投降主義者,老沙無甚定見,只有猴子最著急上火。
師父是他一生的軟肋。
第三次脫離組織,猴子又殺人了。
不過這次起殺心,卻與前者略有不同。
幾個強盜綁了唐僧,勒索銀錢,被砸破了腦漿。
猴子在這裡動怒的理由,已經不單單是嫉惡如仇了,你敢捆我師父,不想混了?!
唐僧:「你這是幼稚!」
猴子:「對,我就是幼稚,才會保護你這麼久!」
唐僧的底線是「寧人殺我,我不殺人。」
唐僧迂腐,但也有他的道理,他們取經是為了什麼?就是勸善世人,莫造惡業,脫離苦海,如果棍棒可以解決問題,要經書何用?
「你不配取經",你走吧!」
「師父……」
「從今爾後,不要再叫我師父了。」
「諸位好漢容秉,冤有頭債有主,在城隍處切莫告我取經人,找姓孫的便是。」
八戒豬隊友:「師父",萬一閻王發表了一個報告稱……」
「也不幹八戒沙僧事。」
你是悟空,你做何感想?
(悟空心在流血:老和尚薄情寡恩!)
悟空要散夥,去找觀音辭職。
嘴上說辭職,心裡卻很誠實。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真的想離婚的妻子,拿著結婚證戶口本就去民政局了;想挽回的妻子到娘家倒一肚子苦水,擦乾眼淚又回家了。
另一隻猴子,或者說,猴子的另一面出來了,類似神與比克吧!
打了和尚,搶了行李,另組了團隊——
這大概是猴子潛意識的反應——你說我不配取經,我偏去。老和尚並沒被打死,猴子這個時候,根本不想殺唐僧,和當初戴上緊箍咒的那個妖氣未滅的猴子,已然不同。
從後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這傢伙叫「六耳獼猴
六——六耳——六賊
這一回目是「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狂,無明火起。

其實,就像一個圈,猴子的六賊還是沒有盡去,通過這次大決裂,直接逼出來了。
所以,不管誰去分辨,都難以識得,本來就是克隆猴,分得清嗎?
諦聽知曉其中因果,但是它不敢說,為什麼?因為你說了,那個「賊」無明火起,地府就跪了。

倆猴子上雷音,眾菩薩羅漢正在學習一個:

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佛陀在這裡 其實沒有說破,總覺得他扯六耳獼猴那段很多餘,也可能是承恩老 沒有精修稿子的緣故。
汝等一心聽講,不見他二心爭鬥。
接下來,以佛陀之智慧居然放縱猴子打死了六耳。
不管殺生?
只能暗示猴子打死的不是一條命,而是他的嗔恨之心,是斬斷六根,滅六賊。
老吳在這一回下了批語:
【正是:中道分離亂五行,降妖聚會合元明。神歸心舍禪方定,六識祛降丹自成。
而且,從此之後,悟空再未殺過人,也沒脫離組織。
【修行的高度:猴子的姿勢水平】
在某些時候,猴子的悟道水平甚至超過了老和尚。
舉例子:

行者將身一抖,收了毫毛,對君臣僧俗人說道:「這些和尚實是老孫放了,車輛是老孫運轉雙關穿夾脊,扌卒碎了,那兩個妖道也是老孫打死了。今日滅了妖邪,方知是禪門有道,向後來再不可胡為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車遲國鬥法)
行者看罷回復道:「師父,那去處是便是座寺院,卻不知禪光瑞靄之中,又有些凶氣何也。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卻又路道差池。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靈山?你休誤了我誠心,擔擱了我來意。」行者道:「不是,不是!靈山之路我也走過幾遍,那是這路途!」
……
  那長老策馬加鞭至山門前,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下,口裡罵道:「潑猢猻!害殺我也!現是雷音寺,還哄我哩!」行者陪笑道:「師父莫惱,你再看看。山門上乃四個字,你怎麼只念出三個來,倒還怪我?」長老戰兢兢的爬起來再看,真箇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內。經上言三千諸佛,想是不在一方。似觀音在南海,普賢在峨眉,文殊在五台。這不知是那一位佛祖的道場。古人云,有佛有經,無方無寶,我們可進去來。」行者道:「不可進去,此處少吉多凶,若有禍患,你莫怪我。」三藏道:「就是無佛,也必有個佛象。我弟子心愿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裟,換僧帽,結束了衣冠,舉步前進。(小雷音寺)
我且飛進去尋尋,看師父在那裡。不知他的心性如何。假若被他摩弄動了啊,留他在這裡也罷。」即展翅飛到裡邊看處,那東廊下上明下暗的紅紙格子裡面,坐著唐僧哩。行者一頭撞破格子眼,飛在唐僧光頭上丁著,叫聲:「師父。」三藏認得聲音,叫道:「徒弟,救我命啊!」行者道:「師父不濟呀!那妖精安排筵宴,與你吃了成親哩。或生下一男半女,也是你和尚之後代,你愁怎的?」(無底洞)
那陳澄拜請甚懇,三藏無已,遂收拾經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三藏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通天河曬經)

這裡猴子所言,乃是真正了悟的言語。
三三行滿,九九果然可以歸一么?天地功果果然就是圓滿無缺的么。老和尚走了十萬八千里路,其實尚在愚鈍之中,只有猴子明心見性。
假雷音,唐僧著相了,猴子看破;
無底洞,猴子也開始試驗唐僧的禪心;
車遲國,猴子的三教觀念,通達的很,再也不見爭勝心。
沒了爭勝的嗔恨心,了悟了天地本不全,知其道,服其道,用其道。頭上的金箍自然消解,心無掛礙,方始如意。
【最後回應:猴子的一生,其悲也歟,其幸也歟?】

所謂悲劇:是不是覺得猴子從那個意氣風發的齊天大聖美猴王,變成了萬千諸佛中的一個,枯坐蓮台,就是向世界妥協了?
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看,九九八十一難走下來,猴子的本心和心性越來越純粹,而我們最喜愛他的勇猛和正直,直到他當成正果之際,仍然留存。阿難尊者、迦葉尊者在佛的資次下悶聲索要人事不成,傳了「無字真經」時,猴子仍然持著鐵棒衝到佛前折辯,放眼我們日常生活,領導跟你說:
小孫哪,局裡都決定了,你來當科長,不過,你需要做一個「財務與人事發展趨勢的報告
你來一句:「WQNMLGB,跟我談這個?」
敢嗎?
猴子敢。
我們來看整個取經隊伍——這是一個勞改團隊
唐僧:上課走神被大雷音寺佛學院退學的學霸;
孫悟空:陰謀顛覆天庭政權的暴亂分子,打砸搶偷;
豬八戒:醉酒調戲天庭特級演員的軍隊高級將領『;
沙悟凈:玩忽職守造成天有資產損失的職務犯;
白龍馬:損壞夜明珠,對天中央抱有極端情緒的死緩人員。
除去唐僧學霸重修的開掛屬性,不予考慮,猴子的罪是最重的,然而卻能成佛果。
因為,猴子從被摁到山底下那一刻就開始了自己明心見性的自我奮鬥了。
豬八戒入伙之前還在逼婚;
沙和尚已經吃了九個取經人;
白龍呆的那條河,老鷹都捉急——「鷹愁澗」;
猴子正在悶聲吃鐵蛋、喝銅汁。
老吳從佛家十方三世萬億諸佛名號中,硬點了「斗戰勝」給猴子。
佛家的書上是這麼說的。

慈悲之佛陀,與世無爭,何以號為『斗戰勝』?只因私心難消,我執甚深,在修行途中必需不斷秉持 『無我』正見,與『我要、我想、我厭、我畏』奮鬥,直至戰勝一切私心偏好,不再沉迷於如意算盤,方能契入無有對立,永享太平。

無爭之爭,方是大爭,不求勝之勝,乃為大勝,名注齊天意未寧,功成行滿見真如。
私以為,猴子一個跟頭和西天取經都是十萬八千里,乃是暗喻,所謂了悟正覺,不過猴子一心一念而已。
如是,猴子的結局,悲喜可知也。
【最後的思考】
我們喜歡猴子,不就是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那個意氣風發、敢於戰天鬥地的豪邁的自己?


我們以為這個世界錯了,卻很少去體會這個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大聖,最近知乎發布了一個問題,說您成佛是悲劇或者喜劇,您對這個看法,有什麼回應?


西遊記是西遊記,悟空傳是悟空傳,兩碼事。
西遊記是本修心之書,書中多處明示暗示猴子其實是指代人心。從最初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狂傲浮躁,到遭遇現實挫折的鬱悶不平,再到走上正道的八十一難考驗磨礪,最終到達開悟成佛的拈花一笑波瀾不驚。這是一個人心智成熟人格完善必經的幾個階段。
佛教中斗戰勝佛的本意就是幫助修行者戰勝自己的心魔,消除過去生中由傲慢所造的罪業。
成熟是好事,有什麼可悲的呢?


總感覺現在的小孩子亂讀西遊記,看問題總那麼的浮躁,總那麼的斷章以取義。
這個問題和最近的小王子頗為相似,一併聊了。

現在的孩子,總在感嘆著——
小時候多好啊,多麼愉快,多麼開心。
殊不知,當你還在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時,
爸爸媽媽身上肩負的是什麼?
換句話說,你的開心與快樂,是凌駕在他們身上的。
很可惜,他們在回憶孩童時光時, 從來沒有想過父母,想過給他暖衣,給他飽飯,給他這些無憂無慮前提的父母。

猴子成佛,是件好事。
至少他懂了,幸福是自己爭取的,
而幸福,又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
小時候你可以都比,長大後也一樣可以,
但請你記住,長大後脫離了父母,
請你先照顧好自己,才去都比。

猴子成佛,恰恰就是如此,
甚至,他還照顧好了花果山那幫猴子猴孫。
這樣的大聖比當初的大聖來的還要有勁,來的還要洒脫。


那一年,我十三歲,和一群狐朋狗友喝酒,打架,泡妹子,在一個邊陲小鎮上,以為那裡就是天下,我就是那佔山的大王,沒有如意金箍棒,但一根陰莖也大小隨心,粗細隨意,能伸能縮,進可搗黃龍,退可攪虎豹,隔壁的二丫子就是我的夢中情人,遲早有一天會讓她做我的壓寨夫人。一群人,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見個小朋友就收他保護費,生活好不自在!
後來我爸說再不好好學習就不給我娶媳婦,我想你又不是玉皇大帝,就算有十萬天兵天將又能奈我何!那時候我手裡也是握著好幾億人的!
後來我的那群兄弟,死的死,蹲號子的蹲號子,好一點的也鏟屎去了,就剩我一個人,說好的大幹一場呢?那些酒桌上吹過的逼難道都忘了嗎?說好的要為二丫子打下一片天,一個個沒見識,幾百塊錢也偷,進去了吧,活該!
只有我還在那堅守著,手握陰莖,心想先拿下二丫子,搞出一窩子來和我並肩作戰,奪下我父王母后的靈霄寶殿,夢想將從那裡發聲!
我剛脫了褲子,二丫子對我說:鋒!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不就是整個世界嗎?我扯著吊說。
你這個太小了,我想看看更大的。
褲子都脫了,你給我說這個,我只能說聲「變「,如牙籤般大小,剛好塞在褲襠里。去問老師:如何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老師攤開手掌說:你知我意否?
我茫然到:老師是說我逃不出你的五指山嗎?
老師說:不不不,鋒,看,當你握緊拳頭的時候,你什麼也沒有抓住,但你攤開雙手的時候你卻擁有了全世界!
難道老師是要我放下嗎?
不,我在給你指一條明路,但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你願意嗎?
想想鏟屎的老豬,挑糞的狗蛋,蹲號子的狗哥,還有刷玻璃杯的老沙。我說我願意,莫說九九八十一難,就練七七四十九天我也願意。
老師說:好,我這有校服一套,是那普京老虎皮上虱子的毛做的,這帽子是陳家莊老鐵匠打磨的,手藝好家價格公道,童叟無欺,只要九九八,你看裡面還鑲了鋼絲,喜歡嗎?
我看了看自己縫縫補補的褲子,和破口裡的蠢蠢欲動的老二,覺得這下再也不用風吹雀雀涼了,歡天喜地的穿上後,我就再也脫不下來了。
老師又讓我去找語文老師,覺得我有慧根,讓語文老師點一點,說不定就悟了!
我屁顛屁顛的跑過去,語文老師在我後腦勺敲了三下,把我敲傻了。我就半夜三更的跑到數學老師那去了,還是從後門,被他老公發現了,拿了他們正在操練的皮鞭就一頓胖揍,臨走時數學老師看我傻,甩著一雙奶子,給我開了三張請假條,說:這是我給你的三根救命毫毛,以後有事就拿出一張來,原地正轉十圈,倒轉十圈,大叫三聲我的名字,別人就會覺得你有病,就不會難為你了。
後來我靠了一個叫中考的傢伙,上了一個叫高中的人,並且是重點上的,日了高三之後,艹高考,最後睡了大學,成為一名大學僧,不想在靠研究僧了,也受不了叫獸,找了個工作,日子就這麼過著。
再後來我回到了那個福地洞天,也就是我崩出來的地方,二丫子的大兒子也和我曾經一樣,會喝酒,會打架,會泡妞了!小兒子正在吮吸著二丫子的如塌陷城堡般的乳房,我一看老大不是滋味,就雙手按在二丫子的乳房上說:快叫叔叔,不然不給吃。
二丫子問我:外面的世界大嗎?
我說:大,比我這個大多了。但你想看嗎卻始終沒有說出口,因為二丫子臉上的小雀斑早已變成老年斑,曾經眼睛裡那奇異的光好像也早已被那小傢伙吮吸幹了!
看著她那不成器的兒子,我覺得那就是曾經的我,走了一趟發現曾經的我原來是個傻逼,而現在的我很累。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悲劇,成佛也好,成王也好,都活得像條狗。
你來人間一趟,就圖一樂呵,管它是佛,是王,是狗。


猴子從斜月七星洞修仙歸來就是個悲劇。
在此之前,猴子是這麼自稱自己的。

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麼?」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一生無性,好個靈動活潑又和善的猴子,沒有脾氣,就喜歡交朋友。
可後來呢?
龍王與他何怨?何以要像潑皮無賴一樣的強索定海神針?
閻王又如何招惹了他?直接撒潑一樣燒了生死簿,擾亂輪迴。
天帝讓它當弼馬溫,固然是輕慢了人才,可後來讓你做齊天大聖、管理蟠桃園,又為何非要臨走還大鬧蟠桃宴會???
年幼的時候,我只覺得這樣很酷,很厲害,可這些年來細細想來,卻突然之間發現,猴子的悲哀不是從被壓五行山下,開始西遊的時候開始的,而是當他學的一身本事之後開始的。

他變得狂妄自大了。
倚仗自己的一身神通廣大,肆意妄為,妄顧一切!

「一生無性」,絕對是稱得上一個絕佳的讚許了,可這種讚許,猴子後來還當得起嗎???
他當的起自己當年的那句自誇嗎???


這個或許是與年齡和閱歷有關係的。
然而前面的許多回答對悟空傳表達了赤果果的嘲諷和不屑。我只能說,這樣毫不顧忌地諷刺批判別人?你們是真的用成熟的眼光來看待它?還是只是來秀個優越?

回到正題。那句話怎麼說?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小時候就喜歡西遊記,小學讀過簡版,初中讀過原著,那時候就覺得是打妖怪,歡樂得不行,高中大學讀了悟空傳再去領悟,又有了全新的感悟,再去看西遊記,覺得有些悲哀。或許以後我還會用新的眼光來審視它。

簡單的說,我喜歡悟空傳。我承認我還不夠成熟,我承認我或許有一些狹隘和膚淺,但這都是成長路上的必然。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於那隻猴子,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悲劇喜劇只是每個人解讀的方式同罷了,悟空傳其實也不過是這千千萬萬理解中的一種,只不過它觸動了很多人心中的情懷罷了。


罵胡亂解讀幼稚膚淺的,你小時候還看阿笨貓呢,有沒有覺得小時候你蠢爆了?


看你怎麼理解了。
孫悟空是天地孕育的靈猴,作為一隻佔山為王的身高四尺的毛矮挫,居然開始參悟生死。
歷經了大風大浪,矢志不渝要求長生,師傅其他的本領再實用,不能長生一律不學,意志非常堅定。說句題外話:須菩提祖師教他的東西跟長生有啥關係?
好不容易過上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園生活,在梔子花開的時節,老師居然隨便找了個借口就把他給開了。須菩提祖師內心是不是在說:走吧悟空,你的路要自己走。
回到了故鄉,我的地盤我做主,沒人管我我就作。旋轉跳躍我閉著眼,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湖捉鱉。自以為江湖上混得風生水起,便動起了從政的念頭。
沒祖上蔭庇,沒功名傍身,求官無路,買官無錢,咋辦?想當官,靠招安;想招安,先造反。
車隊偷過油,政協拍過手,開個大趴體,請帖都沒有。作為一隻有靈性的馬騮,那真是叔可忍嬸可忍大侄子也不能忍啊!
老君丹房磕過葯,佛祖手上撒過尿,小拇指擰不過大粗腿,無期徒刑再改造。
五百年,還真不能算彈指一揮間,這五百年風吹日晒馱著山,總得尋思點兒啥,出去以後我一定好好做人?啊不,猴?
師父是我的再生父母,師父一路上幫我轉性,師父帶著我旅遊,師父帶著我要飯……有個好吃懶做但是幽默的二弟,有個悶不吭聲其實蔫壞的老三,除了沒師娘,真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問:放著法拉利不開非要徒步有必要嗎?
答:有。每天飛馳而過,錯過了太多的風景太多的人,錯過了用入世求超然的心路歷程。
更何況這是一項政治工作,打得過就打,順便裝裝x;打不過就跑,反正有人扛。不耽誤刷經驗,還能開外掛,這個服我看行。
然而堡壘總是從內部開始裂,畢竟只是半路父子,性格磨合也不易。好在真感情還是有的,打打鬧鬧磕磕絆絆,結果還是你,陪我到最後。
李世民要的經在靈山,孫行者得的經在路上。什麼是感情,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包容,什麼是擔當,這本經都在這十幾年的寒來暑往裡。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刷完了所有劇本game over了,然後呢?接著還去過吹牛酗酒嗑藥砍人的生活?十幾年的跟班調研工作白乾了?穩穩妥妥的當個副佛級享受下高幹待遇,小車秘書司機保姆辦公室官邸配著,比佔山為王強老鼻子。
似這等,可得長生了吧?

「長生第65365223544天,多雲。無聊,蛋疼。」

「長生第65365223545天,晴。哈哈,北俱蘆洲卑去國草根山火門洞有個天生金兔王方宋田造反了,上頭說讓我斗戰勝佛(正佛級)帶隊去,可算有事兒幹了……我該不該成全這小子?」


同人文看多了吧你,孫悟空成佛可樂呵著呢


他……
只是成了個佛……

《西遊記》的故事結束了,但並不是說這四個人(五個人?)就從故事中的世界上消失了。
這又不是孫悟空猴生的大結局,談不上悲喜劇。
╮(╯_╰)╭


問題的關鍵在於,西遊記在五聖成真之後就結束了,壓根沒告訴你孫悟空成了斗戰勝佛之後過得是什麼日子,一部分人覺得成佛的孫悟空迷失了自我,那是他們以為的斗戰勝佛,一部分人認為孫悟空成佛之後終於達成了圓滿,那也是他們認為的斗戰勝佛。
具體斗戰勝佛是什麼樣,沒人知道,這個概念其實是由每一部改編作品面對的市場決定的。今何在想寫一篇講自由講挑戰權威的故事,那斗戰勝佛就是個枷鎖。86版西遊記想寫一個苦練72變笑對81難追求成功的故事,那斗戰勝佛就是終極的成功。
沒有絕對的對斗戰勝佛的正確解讀,這兩種都對,除非悟空傳里給斗戰勝佛的定義是終極成功然後孫悟空還死活不樂意當,那屬於劇情bug


從文青的視角看,什麼都是悲劇


很多人就是網文看多了,喜歡瞎想。

成佛對於猴子來說當然是好事。之前龍王怎麼跟他說的?「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就是說,你再牛逼,充其量就是個花果山扛把子,沒!前!途!加入佛教這個朝陽平台就不一樣了,如來英明神武,佛教蒸蒸日上,就算當個空頭佛,也比花果山的小土匪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而且這佛可是猴子費了不知道多少勁從如來那討來的,要知道,取經初期預定他們三個就是贖罪的,並沒答應他們什麼好處。


大家可能忘了,悟空當初就很想當一個公務員,否則太白金星來招安他的時候咋這麼樂呵。
之所以大鬧也不過是不滿職位
現在成了外企高層白領,算是實現了他的願望咯。
這是一個追求國企職位的猴子最後成了外企幹部的青春奮鬥史,談不上悲喜。


孫悟空成佛不過是個結果,我們得看猴子這一路上有什麼好處,最直觀的,他不去取經現在還在那五指山下壓著呢。再往前看,孫悟空要的是什麼?是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就要一個長生不老,就要一個快活自在。成了佛當然長生不老,還有香火錢,有什麼不好。


你說他少了那份不羈?


是什麼讓他壓在五指山下?

不就是那份狂放不羈嗎?


悟空傳這破書害人不淺。

多愁善感的女文青今何在把一腔哀思全傾倒在了她那本矯情到死的悟空傳上了,一會兒捧心一會兒蹙眉,在西遊記這麼歡樂的題材上都留下了濃濃的娘性氣息,真是個渣渣。帶壞多少小朋友。當年看的時候就想吐,現在可倒好,這種調調成了解讀西遊記的最俗、最濫、最受追捧的切入方式了。管讀沒讀過西遊記,看點大話西遊和悟空傳就敢來替孫猴兒憂傷。成天悲來哀去,真倒胃口。

隨便是個誰,隨便被誰灌了點二手的西遊記,就開始給孫猴寫詩了,憋出些金玉其外的句子就自己把自己感動了。這些小才子們不知道何時能收起酸掉後槽牙膩出隔夜飯的這鋪天蓋地的憂傷和才情,仔細去看看小說,囫圇讀一遍,看看清楚西遊記全書可有一點不倫不類的悲秋傷春的苗頭?你們的哀傷在西遊記上到底何處可以放置?要真是悲傷不能自已,去看紅樓可好,去給寶黛寫詩可好?用西遊記來訴你衷懷,表你憂愁,真像在人大喜的婚宴上放聲哀嚎,問咋回事,愣頭青說,新郎新娘都是獨生,回頭如果出車禍死了他們爹媽就太可憐了,好哀傷啊,眼淚止不住得流啊。在喜宴上哭,你找錯了了地兒了吧。晦氣不晦氣啊?惹人厭不惹人厭啊?

孫悟空壓了五百年都沒哭,成了佛倒開始感懷了?今何在真是個女里女氣的渣渣。


如是我想:
孫悟空,其實早就悟道了。打破頑空須悟空。所以他能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所以能七十二變。但這是小乘佛法,只是自顧自的。

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飲銅汁,吃鐵丸子,相當於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冥想苦思,打坐參禪。這時的他,雖已超脫生死,但還不能跳出五行。直到遇見唐僧。

保護唐僧,打退妖魔,象徵著悟空度脫唐僧,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達則兼濟天下。
從小乘轉為大乘是困難的,緊箍咒是拐杖,等悟空了悟大乘佛法,緊箍自動消失。

封為斗戰勝佛,所斗而勝者,心中俗念也。以達無餘涅槃之境界。

佛學知識匱乏,愚見如此,望不吝賜教。


子非魚


不要總用世俗的劃分去看待一顆成長的心。
特別反感那種,成佛就是入體制,入體制就是被馴化,敢情ISIS不入這個世界的體制,你們去參加吧!!!!!!!!!


這要看你定義的「佛」是什麼概念了

佛陀(梵文:?????;IAST:Buddha;巴利語:Buddho),又稱,佛教術語,意譯為「覺者」,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 大乘佛教主張,一切眾生歸依佛、法、僧三寶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佛菩提道﹝成佛之道﹞,都可能會成佛﹝除一闡提人

[1]

﹞,所以成佛是透過累生累劫不斷的精進修行菩薩五十二階位,一一親證了知三界一切法: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六度萬行,於妙覺菩薩位下生人間示現成佛,非今生今世可以成就,唯除佛或最後身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成佛。佛是究竟解脫於三界輪迴的、對於宇宙生命的成因徹底明白具足了知,真正圓滿覺悟的聖者,所以一切諸佛如來一定都是十號具足。

是不是要暈死了。

簡單點說吧「佛是超越苦的存在」,成佛意味著老孫掌握了四聖諦:也就是說孫大聖理解了苦的普遍存在、苦的原因、苦的消滅與滅苦的方法。我看不出這有什麼不好的。真正的成佛本質上都是精神上的修鍊。佛祖讓他們經歷八十一難估計也是想他們體會四聖諦吧,可是我總覺得他們理解的走後門和叫救兵的好處。當然了,真變成佛教故事那就沒人看了。如果你說的佛只是力量很強,但是需要遵守很多清規。那估計老孫給開除黨籍,不佛籍是指日可待的。


對於孫悟空來說,真正的悲劇應該是一輩子只能當山大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 500 年都沒有朋友(比如之前的兄弟)去看望他?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如何通俗且邏輯清晰地描述古希臘奧林匹斯神話體系?
請問在各國神話中有沒有哪個海神是以太平洋為管理區域的?
道教中天庭居於星空之上還是之下?

TAG:西遊記書籍 | 有趣 | 神話 | 孫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