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和呆在「舒適區」是同一事情的兩面,還是存在本質區別呢?如果有本質區別,區別又在哪裡呢?

「做自己」是有些人標榜的真實,順應天性;而待在「舒適區」被視為逃避壓力,不去突破的行為;兩者共同的地方是都盡量避開自己不想做的事,但是,這兩者是同一事情的兩面,還是其實兩者存在本質區別呢?如果有本質區別,區別又在哪裡呢?


波伏娃說:
女人需要通過忘掉自己而找到自己,同時也需要堅信能找到自己才能忘掉自己。

我覺得不管男人女人都得先忘掉自己,才能找到自己,忘掉那個已經被自己被父母被朋友被外界定義好了的自己,所以應該不斷的去拓展自己,離開舒適區,找到自己。


呆在舒適區內,跟做自己是相背的。
舉個例子,假如你天生比較內向,但是其實你很渴望很別人交流,「做自己」就應該大方的去跟他們聊天,而呆在「舒適區」就是依從從自己膽小不自信的性格。


所以,「做自己」就是你要不斷的突破或者擴大自己的「舒適區」,讓你能自信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描述有誤。待在舒適區並不是「盡量避免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而是做「對自己來說很熟悉的、更容易做的、做起來不費勁的事」,跟喜不喜歡無關。

「做自己」和「待在舒適區」不是同一事情的兩面,兩者存在本質區別。

做自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去滿足自身的慾望,實現自身的願望,完成自身的希望;
待在舒適區是不尋求、不接受挑戰,避免面對未知的、新的情況,僅僅待在熟悉的環境做自己熟悉的事情。

做自己含有「不做別人、不做世界想讓我做的人」的意思;
待在舒適區含有「不待在非舒適區,避開對於自己來說不熟悉的世界」之意。

共同點在於:
- 跟自身之外的世界有關
- 自身均受外部世界的影響

不同點:
- 前者在於「忽略」(而專註於自身),是因為本來的自己不見了,才去做的,根源為「不是自己」,偏主動;
後者在於「避開」,是因不舒適而生髮的,誘因是「不舒適的外界存在」,偏被動。這可算本質上的區別
- 前者背離了真實的自己,後者背離了熟悉的、安於現狀的自己,是兩個不一樣的問題,討論範疇不同。故二者不矛盾,有同時發生的可能


私以為「做自己」確實是如題主所說順應天性,可更需要被看到的是這個順應的是天性而非天命。所以「做自己」其實是一種對內心所望的追逐而不是捨棄。

反觀,呆在「舒適區」,一對比就似順應著天命。在一些人眼中是安身立命的安逸,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是對生活的倦怠與無力。

綜上,這是一個「天命」與「天性」的對立問題。


推薦閱讀:

人的意志力能強到什麼程度?
怎樣消除因刷知乎帶來的優越感以及害怕知乎成為大眾應用的自私感?
本人重度強迫症,想找回並處理掉之前註冊的各種各樣的賬號,但是好多忘記了,如何說服自己不要再想這事了?
總覺得身邊人討論的話題很幼稚,他們聊天內容很無趣,很多時候雖然我都知道他們說的是錯的,但不願意站出來指正,懶得和他們理論。你會這樣嗎?
和情商低的人在一起很抑鬱,容易暴躁,說明我的情商也很低嗎?

TAG:心理學 | 心理 | 做自己 | 舒適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