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在快看完哈利波特的時候非常不舍與心痛?


我寧願相信自己是個麻瓜,也不相信世界上沒有魔法,所有的生活都像是一個平行的世界,只是隔著破斧酒吧的一道門牆。

結束的時候真的擔心從此和那個世界斷了聯繫,十幾年中就像我們和他們一起上學,一起過節,一起打球,一起對抗黑魔法,一直都是"戰友"的感情啊,不能輕易再見。

我想我三十四十歲了,也依然會喜歡HP.


被問題炸出來了,不請自來。
我和題主的感覺一樣。
書最初完結的時候,覺得難過,但還可以自我安慰,有電影可以看。
死聖下的那天,下了晚自習,沒吃晚飯,和十一個小夥伴一起從學校坐公交去電影院看的晚場,快十點吧,電影結束。
從小莉莉和小西弗勒斯在樹下躺著聊天那裡就開始哭,靜靜的控制不住的流眼淚,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哭什麼。
那種美好的感覺像是細細痒痒的春雨,在沖刷我整個靈魂,讓我忘掉了現實中的一切,除了那個坐在我左邊的左邊那個,我當時非常非常喜歡的男孩子,他被影幕的光照著的側臉。
那種美好的氛圍讓我窒息。
然後,影片結束,我像行屍走肉一樣拖拉著走齣電影院,一個人在黑夜中走回家,那一瞬間的感覺非常清晰刻骨:
我覺得身體里的某一部分死去了,或者說,離開我了。
徹底的離開。
那張電影票我現在還留著,只是上面的字已經漸漸不清晰了。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陪伴著我的一整個世界,再沒有然後。
完全不能想像哈利波特系列對我成長的影響之深,價值觀的樹立,關於愛,關於公平,關於美好。
自視過高,試圖將另一類人踩在腳下的人;為了工作忽略兒子成長的父親;因為母親意外去世而變得瘋癲的家庭;表面笨拙實則內心柔軟的男孩
他們都不止存在於魔法世界呀

外公剛去世時,我在外面上學,沒能趕回去見最後一面,心裡特別難受,久久不能釋懷。但是腦子裡反覆都是盧娜說的,愛我們的人從未離開過還有禁林深處lily對哈利說:我們從未離開。

像是我的神秘朋友,傳達的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安慰,非常奇妙的感覺。

第七部,講佩妮姨媽的秘密,原來她也曾經因為不能去霍格沃茨而偷偷給鄧布利多寫過信,請求他也給自己一個機會。
很難形容看到那段時,那一刻的感覺
因為我在小學看第四部時,哈利給小天狼星寫信訴說傷疤的事情那一章,就受了啟發,給鄧布利多寫了一封信,提出了和佩妮一樣的請求。

在無數次遇到痛苦不安的時候,父母吵架,有喜歡的男孩子,和朋友決裂這些我不能或者不願和周圍的人訴說的時候,我就會給那些人寫信。
寫信給鄧布利多,小天狼星,盧平,韋斯萊先生(因為我覺得他也許對麻瓜更感興趣)

好像是隱秘藏在你身邊的守護神,那些可靠可親的長輩們。

我想知道更多他們的故事,戰爭勝利後大家的生活,我希望故事像現實生活本身一樣無線蔓延下去。

然後我被強行抽離了,像是9又3/4站台的那堵牆突然又堵住了。

貪念讓我憎恨完結。
我知道你一直都在,可是我想要知道更多
我不想要依靠一遍遍的回憶,我要他們和我繼續走下去,直到墳墓。
你會覺得心痛,不僅僅是戰鬥的慘烈,不甚圓滿的結局,而是因為,你把夢做的太深了。
然後有一隻手將你強行拖出來,把你喚醒。


時間是最神奇的東西
連續追10年 每年追新書新電影什麼的最開心了 最後一部電影放完走齣電影院的時候心裡突然就空了 好長一段時間都覺得人生沒什麼期待
想想自己跟電影里的人物演員一起長大 青春就這樣過去了
其實看星際穿越也有這種感覺 就是男主在飛船里看自己兒子從初中高中 第一個女朋友 結婚 到孩子都出生了 短短一段時間經歷了那麼多年這種感覺其實很奇妙的
現在看HP就像回顧自己的過去一樣 有什麼東西能讓你連續追10年然後一直愛著呢 一個人又有幾個10年可以愛著同一個事物和人呢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home.
今天是羅琳阿姨和哈利波特的生日


不請自來。

先不說小說。11年夏天,電影最後一部在國內上映。那天是七夕。我房子的馬桶不幸被堵了,我一天全用來疏通管道,打掃房間。和樓上沒有公德心的鄰居交涉。精疲力盡。

決定出去看電影來消遣。英版排片大半夜。我還是堅持在商場里消磨時間為了看原版。為了斯內普教授那天鵝絨一般的嗓音,也因為我上升處女座的偏執。

開始一直沒有流淚。當麥格教授揮舞魔杖喚醒學校的各種古老魔法,讓他們出來保護學校的時候;當大火里哈利對馬爾福伸出手的時候;當教授說出那句「always」的時候;當納威說他喜歡盧娜的時候;當雙胞胎玩世不恭地面對戰鬥的時候;盧平和金斯萊最後的對話;當哈利眼看著弗雷德犧牲,喬治抱著羅恩痛哭時;當赫敏果斷憤怒地阻止狼人咬下她的前情敵;當盧平和唐克斯雙雙犧牲卻緊握彼此時;當鄧布利多和哈利在國王十字車站告別時;當十九年後,物是人非 那列開走的火車上又爬著一個巧克力蛙,一如當年。我淚流不止!

沒有哈利陪伴的人可能不懂哈迷的情懷。陪伴我的成長,是我的一個夢想。我不是劇中人,可我一直陪著他們歡喜彷徨。青春不再,魔法散場。再也不見那個刻薄陰鬱的教授;再也不見那個嚴歷的院長;再也不見那個睿智萬能的長者;再也不見那個幽默善良的紅髮雀斑男孩兒;再也不見那個完美的萬事通小姐;再也不見那個傲慢無禮的金髮美少年和他的弱智跟班;再也不見那個溫暖忠厚的巨人;再也不見那兩個促狹精明的雙子星。

長老魔杖也解救不了麻瓜的憂傷,沒有一種魔葯能把我變裝。我還是那個平凡的我,一年一年陪著哈利,從少女到剩女。可是我領會了愛和勇氣的力量!


感覺就像是我青春的終結。
-

還記得當時哈7中文版首發的時候早早去書城門口排隊的欣喜;
剛開始讀那本書的時候真是廢寢忘食,掉了好多飯粒兒在書頁上;
看到還剩20%幾乎就不敢看下去了,不是擔心他們三個小夥伴掛掉(豬腳光環怎麼可能),而是覺得我要是看完了,我人生的一大目標就這麼消失不見了(哦我當時確實小)

-

很難過。

當時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看電視劇,所以陪伴我的更多的是書籍,HP在我看的書裡面真是舉足輕重。

為了試圖抓住我那隨著哈利波特一起完結的青春,我把電影和書回看了好多好多遍,看到後來很明確的想起下一幀下一頁講的是什麼。

遂作罷。

沒辦法,哈利要長大,我也得長大。


小說看完後,至今沒有看哈利波特最後一部電影
即使知道只是自欺欺人


十一歲時沒有收到霍格沃茨的來信。認知到自己是個麻瓜的事實當時真是很傷心的哭了(笑)真的很慶幸跟哈利波特一起長大,羅琳阿姨在書中的很多用心和道理大了才真正明白,對自己的世界觀有很大影響...最後一部是在影院看的,哭得差點被圍觀。怎麼說呢,感覺就是自己的童年在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結束了。現在時不時還是會回顧這一系列電影,看小哈利在那個搖搖欲墜的海中小屋裡得知自己是個巫師,看他第一次邁進對角巷,看火車上羅恩坐進他的車廂,看他和羅恩從巨怪手裡救下赫敏……總是看著看著鼻子就酸了..會在斯內普教授說「always"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然後跑去書房花時間再看一遍最愛的書籍版本,只因裡面有更多的細節......他們對我來說都是真實的,在另一個世界裡幸福的活著。但是我是麻瓜呀,我要假裝不知道才行,不然會被魔法部帶走吧


2011年,哈七下上映,我從放映廳走出來時,已經是攥著紙巾不斷抹眼淚了,回了家哭得更厲害了。電影系列的完結意味著關於哈利波特系列的作品已經沒有再可以令你心急如焚地等待的了,看到演員們已從像自己一樣的孩子成長為成人,想起他們在過去幾部電影里的樣子,這麼直觀的歷程,怎可能不讓人感到五味雜陳。
那時我想起我與朋友日日夜夜關於HP的閑聊、我們一起開過的腦洞,我們一起寫過的橋段。我想起在哈利波特貼吧上看過的很是令我感動的同人文,還有博大精深的哈學討論。想起那些才華橫溢的同人作者和哈學大牛們。
我們這群普通的麻瓜,居然有幸摸到魔法界的大門,結識了鮮活而複雜的人物,探求到魔法深處的奧秘,與邪惡殊死搏鬥,懂得勇氣和犧牲。
這一路走來,我們是幸福而感激的,如今路卻走到了分岔口。我無法再與哈利繼續走到他的下一個人生歷程,在這個分岔口,我們告別。
在另一個世界裡,他們有他們新的冒險,而在我們的世界裡,我們也有自己的路要走。這樣的分離,很惋惜,也讓我們更加挂念他們了。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看哈利波特,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看死亡聖器上的時候,已然是高中了,看到片頭赫敏用遺忘咒抹去父母對自己的記憶的時候一下子眼淚就下來了。捨不得是感動是喜歡,哈利波特在現實世界裡文字畫面的表達形式已然終結,可是我知道,魔法世界就在我心裡,陪我長大,永遠都在。


魔法的世界完全就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我的這個小圈子裡沒人看到而已。世界那麼大,有很多人知道它,甚至秘密地活在那裡。


他們真的就是存在於我眼前的社會裡。對面走來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偽裝的巫師,可以迅速抽出魔杖來炸塌我站著的這座橋。
在我吃藥掛水治感冒的同時,另一個人正拿魔杖對著自己治感冒。
在我為蘋果新產品歡欣鼓舞時,另一個魔法部官員正在試圖用魔法對付它。
在我夜裡加班的同時,另外一家人正在壁爐前講關於魔法的老傳說,偶爾用個咒語招來一杯蜂蜜酒。
魔法世界和我眼前的科技世界並行不悖,他們不停地從我眼前拿走一點東西,研究研究再還給我。當然,這種研究是不合規矩的,而且大多數巫師對我們並沒有多大興趣。


----這麼美好的魔法世界,
為什麼要消失?!
為什麼要完結?!
為什麼要把這麼美的世界奪走?!


把我的世界還給我!

-------------我是熱愛分割的少女-----------

因為我們太愛魔法和魔法世界了,我們非常想脫離這個冷冰冰的現實社會,投身於充滿自由、活力、新奇和想像的魔法世界,快樂幸福地過一輩子。這樣的幻想,誰都知道這輩子再也不能實現了,卻誰也不願放棄,實在是太美好了。


連載時還可以幻想他們也在默默地繼續生活;然而終究是完結了,就好像他們的社會再也不往前進行,而我們越走越遠,把那個世界,那個幻想遠遠拋在身後。就像是被迫和親人分離一般,那種無奈和痛苦難以描述。

就算我真的不能到達那裡,我也只會向著那裡前進,那是真正的夢,也是真正的現實。


因為愛


那天又找來電影看 哈7下電影里麥格教授使用石墩出動,說霍格沃茨危在旦夕的時候我大哭。想起和HP的很多年,書迷+影迷 愛書多過電影 曾經幻想也能收到貓頭鷹的信【應該很多人都這樣吧】甚至因為愛赫敏愛上Emma 在十歲打頭的年齡用蹩腳的英語想寫信給她。
這種感情已經難以形容 因為我不再會再去微博朋友圈裡再去評論這套書這套電影 不再會去高喊自己曾經多麼熱血多麼死忠 因為這一切都完結了 而身邊的人 包括我都有了新的愛好 我們討論新的書籍 新的電影 新的生活。
但這一點都不影響這套書仍然在我書櫃最顯眼 最觸手可及的地方 從一到七排列好 不管我收拾多少遍,我都把它們第一個整出來擺好。
我想這就是這麼多年的情感,就像我們 演員們 羅琳阿姨,都有了新的生活新的發展,可霍格沃茨仍然在那裡 在沒有伏地魔的魔法世界裡佇立。

那是我最愛的平行世界啊 晚安 霍格沃茨。


因為我們都對那個世界愛的深沉。
因為我們都曾經拿著筷子當魔杖。
因為我們都以為一不小心會沖入對角巷。

永遠都撞不進去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彷彿是比次元壁還要厚的存在。

我們以為這一切都是真的,
就像我在英國國王十字火車站狠狠地撞了一下九又四分之三站一樣。

然而,有一天
有人告訴我們完結了,
都結束了
一場充滿魔幻色彩和狂歡氛圍的饕餮盛宴就要曲終人散,怎能不令人難捨難分?


看完後哭了好久,對於長大,我們都是心痛和不舍。


其實不僅僅是《哈利波特》
看完《龍與虎》的時候,也是莫名的不舍和心痛,現在想想,那應該是對自己無味的高中時代惋惜
看完《命運石之門》的時候,也是一種很沉鬱的狀態,或許是因為自己還沒有遇見那個願意「穿越時光來相見」的人吧
每次唱《butterfly》的時候,也會忍不住鼻子酸,可能是因為還沒有真的跟自己的童年說拜拜。
而每次看《哈利波特》,看到的不僅僅是哈利、赫敏和羅恩,還有我的童年、少年,開懷的大笑、流過的眼淚,還有犯過的傻逼。


從小學開始接觸魔法石,就不可救藥的愛上了這個神奇的魔法世界,記得高中時候,死亡聖器中文版剛出來,拿到書,周末在家裡,趴在被窩,用被子蒙著檯燈看了一夜,真是廢寢忘食,從來沒有哪本書讓我如此著迷,只能說,在成長的日子裡,有哈利,真好


從小學看起,初中出了大結局,到現在我都沒捨得把它看完。
我拒絕接受他們已經結束了


因為它不像別的電影或者小說或者劇。不僅僅是因為吸引人的構思和故事。跨度十年,代表了多少人的童年少年青年時期啊。奇幻類作品也有很多好看的劇,比如冰火,也有粉更多的魔戒,但前者只是代表了一小段時期的痴迷和喜愛(冰火畢竟年輕),後者注重的更多是故事的宏大,人物刻畫的細緻程度不及HP。HP裡面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眼神,髮型,斗篷顏色,魔杖的花紋,以及發生在現實世界的背景,是很多人小時候信以為真的幻想吧。多少人等著十一歲收到通知書?多少人十一歲的八月等著哪個教授來接自己?即使我們長大了,也依然相信有人口只有幾千人的小小的魔法世界,有一學院一年級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小的Hogwarts,有古老的乘著貓頭鷹飛來的火漆信封,有列車,Diagon Alley,Hogsmade,Godric Valley,Graffindor, Hufflepuff, Ravenclaw, Slytherin,還有銀色的Expecto Patronum。 幻想不死,HP永存。


第一次看第一部的時候年紀太小,也沒有看最後一部的首映。那個時候還有快播我在那裡看的,那裡出高清的速度快多了(呃,快播被禁了,連正經片子都要會員了,好心痛!)
我看了最後一部以後,我阿沉浸其中,心想這麼多部十年過去了,像電影里的哈利一樣我也長大了很多(我是赫哈黨的,)我感覺自己跨越了一個時代,以後再也沒有這部電影了。於是我翻出前幾部又看了個遍,特意找到了他們這個電影拍了這幾年的特輯,有很多演員的變化日常這類的。
我很喜歡這種味道,想停留在那種美好之中。我更加關注這幾個演員在戲外的動態。
也許我就是想以某種方式記錄過去,他們於我也有別種意義,放在心中,大踏步向前。


你們相不相信,哈利波特是我的一個魂器,完結了,一個我就死了。


推薦閱讀:

如果當年伏地魔選擇納威而不是哈利,那麼他們會成為一個怎樣的巫師?
對比《哈利·波特》原著,其改編電影是不是很失敗?

TAG:心理學 | 成長 | 哈利·波特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