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如果遇到了他所認為的拋棄,會導致怎樣的後果?
患者長年維持一直自我防禦狀態,拒絕親密關係。
成年後接觸一段親密關係且維繫時間較長(當然關係維繫期間人格障礙顯現明顯)。
當此段親密關係無法維繫後,患者有可能出現怎樣的狀況?
並非專業人員,不過有一些了解。
邊緣型人格障礙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問題,它的主要特徵有如下四點:
一:自我身份識別障礙
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就處在「人格發展整合性時期」,對自我認知並不穩定,但會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豐富形成對自己的認識。而BPD患者長期停留在這個混亂的階段。
(不光對自己,對他人的評價也是非黑即白,基本上以最後一次的交往印象為主,不能將一個人的種種特質進行整合)
二:情緒難以控制
心境狀態不穩定、快速變化。在遇到應激性事件時很容易就會憤怒和絕望。
三:被拋棄的恐懼
嗯這個是重點。
患者對分離拋棄異常敏感,並且相當一部分都是源於臆測的。(就像你無心的一些言行舉動就很可能被誤讀)他們易產生被遺棄感,並且很可能採取一些過激舉動來阻止他人的「拋棄」,以及通過刺激性行為派遣空虛感。
四:強烈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模式
因為剛才提到的習慣性把人劃為極端(即缺乏客體恆常),對他人的態度會變來變去。
五:衝動及自毀行為
情緒耐受力差,也是避免拋棄的一種做法。
六:應急性精神病性癥狀
一般來說比較輕微時間也短,外在壓力接觸後即恢復正常。
經過簡單的介紹,題主的問題差不多也可以解決了。
首先如果關係難以維持下去,極大的可能心性是患者感到自己被拋棄,所以1、要趕在別人拋棄自己之前先拋棄別人2、可能試圖通過一些極端行為(自殘甚至自殺)來阻止被拋棄。
在關係結束後因為害怕孤獨和巨大的空虛感也有採取刺激性行為的傾向(飲酒吸毒濫交等)。
不必說如果覺得對方拋棄了自己,那麼患者對那個人的態度會出現180度大轉彎,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可能出現自我懲罰行為或者自暴自棄)。
出現情感爆發,像淚流不止歇斯底里。嚴重的話可等出現人格解體、錯覺及幻覺。
因此後果還是比較嚴重的。和BPD患者的關係中需要很長的抱持期,你不得不頻頻向他證明你的愛和支持。要度過這個起伏期也不容易,但對方對你的印象一旦轉好,和你的關係也會大幅改善,前提是你要想辦法證明你不會拋棄他。
而且拋棄這種事情,他是很主觀的,BPD患者很容易把他人的舉動誤讀為拋棄的前兆。
所以如果題主身邊真的有邊障患者的話,進行心理諮詢當然是首選。畢竟這真的不是件小事。
患者身邊的人也需要了解相關知識。記得有一本書就是專門給患者家屬寫的,叫《最熟悉的陌生人》,挺有用的。
第一次答題,手機碼字不容易啊QAQ求贊
2017.11.27更新
2016年12月我回國,2017年3月我從家裡搬出來獨自生活,2017年5月我談了人生中第二場戀愛。
戀愛初期我並不知道這場戀愛中我會如何表現,這場戀愛會帶給我什麼。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我給我現在的男朋友講了我的故事,給他看了這篇文字。
可能是我足夠幸運,在那之後,他慢慢的開始理解我所有的歇斯底里的情緒,像多變的天氣一樣,有時會瞬間爆發,他都一一予以接納。
我很謝謝他,謝謝他在我情緒失控時候的每一個緊緊的擁抱,我知道在這段感情中,他承受了很多。他曾不止一次的跟我說過,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像做過山車,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就會失控。同時他會打趣的說,他很享受做過山車的刺激。其實我很清晰明白,我需要一個怎樣的抱持期才能將那些安全感逐一內化,我曾跟他冷靜的探討過這個問題,他說從他的體驗來看,我目前失控的頻率已經慢慢在減少。
另一方面,回國後通過我和媽媽雙方的努力和機緣,我和我媽的關係也在一步步變得親密。她現在已經可以做到在我抱怨工作或者不順心時候,先去幫我疏導負面情緒,待我冷靜後,再跟我分析講理。我就像是一個重新生長了一遍的小孩,將曾經丟失的溫暖,又重新體驗了一遍,且主動有意識的將其內化。我很感謝我的媽媽,我知道作為一個五十多歲剛剛經歷完更年期的女人,這些轉變對他而言意味著多大的努力,我也終於明白她對我的愛有多深。
與此同時,我的大家族裡的每個人也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心理學的課程,和武志紅老師的課程,這樣的氛圍也讓我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向命運輪迴一次次發起衝擊與挑戰,我很開心。
忘記前幾天在哪一個課程中看到一段話分享給大家:「每個家庭都是一套精密的運轉體系,成員間的互動方式的有跡可循的,只要家族中一個人從內在模式發生了改變,整個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會發生改變。」
我知道路依然很長,螺旋式的進步有時會蒙住眼睛,但心底一直以來的信念卻未曾動搖過。七年之後,我依然在努力,努力去改變這個魔咒一樣的命運輪迴。很幸運,也很感激,我看到了光。
以下是原文:
-------------------我是分割線----------------------------------
首先我希望你相信,不要放棄每一次讓你痛苦的可能,只要不死掉,那都是讓你重生的機會。
我並沒有看過心理醫生,但從小有意識開始,就對自己的心理產生懷疑。以前,每當聽到有人形容自己是一個怎樣怎樣的人的時候,我都很疑惑。為什麼他們可以那麼準確的描述自己的性格特徵。而我,永遠都描述不出來我是誰,我永遠都是那個你需要我是什麼樣,我就可以是什麼樣的人。經過很長時間的心理學自學,基本可以斷定,我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首先回答題主問題,邊緣型人格障礙被拋棄的話會覺得自己果然不值得被人愛的長舒一口氣的感覺,進而會第一時間自責自己到底哪裡表演的不符合對方需要,然後繼續策劃劇本,不放棄任何一個漏洞和細節的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目的是為了追回曾經拋棄自己的人。但記住她只是表演,甚至在親密關係里,她都不敢放鬆警惕去呈現真實的自己。因為她潛意識深深的認為真實的自己,那些情緒,歇斯底里,依賴不安都是不會被任何人接納的,包括他們的父母,愛人,朋友。而且我自學心理學的開端也是因為,我曾經深刻的不相信心理諮詢師能接納我的情緒。
邊緣型人格障礙本質上來講,就是沒有固定健康的人格,所有的生命活動都建立在心理底層不被他人拋棄的需求上。然而可悲的是如果不深刻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永遠都會被拋棄,然後在怪圈裡不斷循環輪迴。
先講講我自身的經歷吧有,希望能給有同樣困擾的人一些幫助。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誘因基本上兩種:遺傳及兒童時期創傷。很遺憾,兩種我基本都有,但可能都不是最嚴重的那一個。
聽家人講,我剛出生時候一兩個月是奶奶帶,之後奶奶回了老家,爸爸為了工作長期出差,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媽媽一個人帶我(其實我媽媽也是有邊障的人,只是如今我還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媽曾說最開始幾個月自己帶我很辛苦,而且他是刨婦產,自己身體也很虛弱,所以我那時候只要一哭,她都不會哄的,會抱著我使勁把我搖暈,只要我一暈自己就不吵了,就睡過去了,循環往複。這是我媽媽親口對我講的,我無法找其他人驗證真假,但是如今只要一想到年幼的自己被如此對待,都會不由自主的掉下眼淚來。
我媽在我不到六個月的時候就上班了,家裡又沒有人帶我,所以我不到六個月就進了媽媽單位的託兒所,至今還聽說我是託兒所有史以來接到過的最小的孩子。小時候可能長得比較可愛,所有託兒所阿姨和媽媽的同事都喜歡我,從六個月大時候起,我白天自己在託兒所,晚上媽媽下班接我坐班車回家。後來長大之後聽當時託兒所的阿姨講,我是全所最愛哭的,從早到晚的哭,晚上坐班車只要有別的阿姨想抱我,我就哭,後來一歲左右會說話了,就永遠嚷著:媽媽抱。而我媽那時候因為身體和工作加上一個人帶我的壓力,只要有阿姨願意抱我,任憑我哭,她都不願意再多抱我一下,因為她自己已經很虛弱了。我曾經很懷恨這段往事,但進行了很久的自我療愈過程後,如今可以原諒接納我媽媽了。
雖然年幼的記憶根本記不住了,但現在想起這些聽家人講的故事,都會可憐自己那麼幼小的時候,就沒有一個可靠穩定的安全感來源。而且聽說很多同齡的孩子都三四歲才進幼兒園,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託兒所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可悲。
後來在託兒所呆了一段時間多,大概兩歲左右的時候,我媽實在扛不住了,把我送到了外地奶奶家,所以我又在奶奶家住過大半年,才跟奶奶爺爺環境熟悉,我爸媽去看我,發現曾經白凈的小姑娘在山上瘋跑,曬得黢黑而且學會了罵人,實在受不了爺爺奶奶帶我的方式,又給我接回了家,這次是送進了另一所我爸爸單位的幼兒園。三歲的我又被迫去適應新的環境。
再後來家裡條件好起來,搬了家,在爸爸單位幼兒園呆了一段時間後,又轉到了新家附近了幼兒園,我又開始一個人面對新的老師,環境和小朋友。只是那個時候大概四五歲,我已經能記得一些事了。我記得那個時候開始,我就不怎麼在外人面前哭鬧了,後來再大一兩歲後,我已經學會了如何討人歡心,如何犧牲自己去滿足他人的需求,並且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曾病態的以我這種對他人沒有任何需求的心理狀態為榮。
我媽還曾洋洋得意得跟我講過,小時候只要我喜歡的玩具,跟她要買,她都不會給我買,然後讓我記住,只要是我想要的,都不會買。後來我竟然真的記住了,然後有一次想要一個玩具,就跟我媽說:媽,我不想要這個。 結果我媽哭笑不得,知道我是想要的,但是還是沒有給我買。結果從那之後,我看到玩具什麼的都再也不會提任何要求了。因為年幼的我就深深的知道,無論喜歡或者不喜歡,我都得不到。這是我媽當笑話給我講的,甚至當育兒方法給別人講的,而且說這招治熊孩子最管用。 後來我學了一些創傷心理學之後,才找到了,我深刻的不配得感是從哪裡來的。
而且我媽特別討厭我哭,我一哭她就會說:你再哭就不要你了。直到如今我腦子裡一直迴響著一個聲音:你要再這樣沒人要你了。 這個聲音一直都在,而且我後來與人交往的時候,這個聲音永遠都會蹦出來。它就像是上帝之眼一樣,永遠旁觀著我對人對事的一舉一動。
後來小學初中的時候,每次情緒憋到忍無可忍跟我媽吵架,都會把自己關到房間里,嚎啕大哭,然後拿頭使勁撞牆,自己狠狠的咬自己的手臂。那時候會把這當做一種發泄,發泄出來心裡會舒坦好多,也是後來才知道這是邊障的一種表現。然後我媽會在我情緒平息之後再冷冷的跟我說,你看誰家孩子像你一樣。
而如今我才知道,真的不是誰家孩子都在年幼的時候就沒有一個穩定的情感支撐與來源,也不是誰家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要面對不斷變化的撫養人和生存環境。
慶幸的是,還好我沒經歷過身體家暴,但我媽最常用的是冷暴力。就是在我所謂的犯錯誤的時候,可以做到從早到晚一連很多天不理我,不跟我說話。我還記得小時候,她長時間對我冷暴力,我跟她說:求你了,我知道錯了,搭理我一下吧。 她還是不理我。就跟小時候無論我喜歡還是不喜歡,都不可能得到的玩具一樣。
而且想來,我爸其實是寵愛我的,可能出於男人對女兒天生的寵愛吧。但是從我出生到上初中,我爸都是常年在外出差,回家呆不久就又要跑。而且我爸雖然寵我,但是脾氣特別不好,一言不合就發火,我小時候,經常因為我爸發火,嚇得直哭。所以我大多面對世界的方式都是從我媽那習來的。
我在青春期及成年初期很長的時間段內,與人交往唯一方式,就是表演各種的角色去面對不同性格的人,為的就是讓別人喜歡我,而且所有人提的所有要求我都有求必應,如果哪個朋友的要求我沒達到,我會自責很多天,然後各種扮可憐,表演出一副我也很無奈的樣子。邊障人都有一個天賦就是極強的洞察他人心理的能力,分析他人心理的能力和操控他人心理的能力。因為在他們的生存法則里,他人是一切,而自己是可以不存在的。而所有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不讓別人不要自己。
而且邊障的這種無邊界感跟樂於助人是完全不一樣的,真正樂於助人的人是有熱情,有能量去主動幫助別人的。而邊障只是在表演一場樂於助人的戲碼而已,因為他知道我只有這麼做,你才不會拋棄我。但是內心是很不情願的,而且他的能量是虛弱的,強撐的,不是熱情的,蓬勃的。
後來青春期過後,很多之前的同學組織聚會都會先找我,因為我是所謂人緣最好的那一個,我媽後來也說沒想到我能人緣那麼好,但是其實我聽到這種話的時候,表面上假裝開心,心裡不知道有多麼的累和痛苦,而且在面對我媽媽的時候,我都只是假裝開心而已。
說到遺傳,通過我的體驗和分析,其實我媽媽應該也是邊障,但因為我不是專業心理學出身,而且現在身在國外,我姥姥,姥爺也都已經去世了,沒有充足的能力,時間和機會去了解我媽媽的成長過程,所以對我媽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我的體驗和觀察上。
但是我知道我媽媽就是那種對家人冷暴力,控制欲極強,並且永遠要表現出一副好妻子,好媽媽,好兒媳的形象的人。而且我媽之所以懷疑我人緣好是因為她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可以長期維繫的朋友。每個跟她交往的人,轉過頭她都會分析這個人與她交流的目的,想從她這得到什麼,每一句話的背後意圖是什麼。
我小學時候,爺爺奶奶從偏遠的地方搬到了我家裡來住,那時候我媽媽極力滿足我爺爺奶奶的任何需求,做牛做馬扮演者好媳婦的角色。但是有一天我奶奶半夜發了很大的一場脾氣,毫無緣由的對我媽劈頭蓋臉罵了一晚上,說我媽對她不好還偷她東西,接她來城市住是為了騙她老家的房子(因為至今為止,跟我奶奶深入交流的機會基本沒有,所以我不確定奶奶是不是有精神分裂的癥狀,才會半夜驚醒猛然爆發脾氣,而且臆想出很多事情)。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一是我媽得了抑鬱症,寫了遺書準備自殺。二是我開始懷疑自己對奶奶的一些依賴感。因為無論奶奶對媽媽如何,畢竟對我這個孫女還是很寶貝寵愛的,但是突然天色大變,那時候我大概小學三年級,家裡從爺爺,我爸到叔叔嬸嬸都在安撫奶奶和媽媽的情緒。又是看心理醫生,又是吃藥。所以根本沒有人管我吃喝拉撒。我媽的同事就推薦了一個教育局退休的爺爺,正好他的孫子跟我一個學校一個年級,讓我每天放學後去他家寫作業吃飯。跟託管班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我是呆在別人家裡,而不是一個公共的託管班。雖然那家爺爺奶奶對我很好,也心疼我,但是我那時候已經學會了寄人籬下,如何看人臉色做事,如何才能不被人拋棄,才能被人喜歡。
後來我媽沒有自殺成,吃了一段時間的葯之後,對我的控制欲更強了,她說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如果她死了,我就沒媽媽了,所以為了我她不能死,於是我成了延續她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我長大後,她曾跟我說,那時候她發現她一直扮演的好媳婦的角色根本沒有用。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給她開了些葯,但根本沒辦法給她建設性的意見(也是從這,我意識到,我媽可能就是那種只想從心理醫生那得到解決方法而且能量級太弱的心理醫生是沒有辦法面對的邊障),於是她也就不去看醫生了。
說實話我從小長得比較可愛,所以叔叔阿姨都喜歡我,但是所有人都說我脾氣古怪。後來上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有男生給我寫情書,送東西,長的稍微好看一些,成績也一直不錯,再加上邊障導致的虛弱的自我性格,一直到高中畢業,喜歡我的男生很多,也不乏有我喜歡的男生在其中。拋去早戀的事不說,深刻的被拋棄感,無價值感,讓我都無法相信真正的會有人喜歡我。我深深的認為,他們都只是喜歡我表演出來的樣子而已。而且我從小就隱隱的有一種感覺,這世上是不會有人真的喜歡我的,他們知道了我的真面目之後,一定都會拋棄我。
我第一次戀愛是大學,2010年跟一個喜歡我而且我也喜歡的男生在一起,不到一年。我知道他是個控制欲很強而且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但是我一次次的不由自主的挑戰他的底線,在他面前講其他男生,甚至跟其他男生一起出去旅遊,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刺激到他,激怒他,然後一遍遍證明他是無法接納我的。當他試圖跟我深入溝通的時候,永遠都是他在說,我在聽,我唯一做的就是不回應,冷暴力,不合作。當所有人問我我們倆的事情時,我永遠都表演出,我倆從不吵架。而且我表演出的其他表現還包括,全然的給他自由,表現出一副大度的女朋友形象,從不吵架,因為壓根我就是拒絕溝通的,我知道潛意識裡那個被拋棄的我是不值得被任何人愛的。甚至是我的男朋友或者丈夫。
那是一種很深的絕望,絕望到即使你看到冬天過去就是春天,你都根本不可能相信冬天會過去,你都深深的認為是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
後來我們分手了,他受不了我對待他的方式。我是被拋棄的那一個,但我跟全世界說我們只是和平分手,性格不合。因為我無法接納我那麼用力扮演的一個大度,聰慧,不吵架的女朋友形象,還是會被拋棄。而分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堅定的認為,只是我沒有擁有他喜歡的其他特質,他才不要我了。只要我擁有了其他他喜歡的特質,他就會喜歡我。我不斷在腦海里分析,不斷在腦海里上演不同的戲碼。然後,他出國了,並且有了新的女朋友。
那次我徹底崩塌了,什麼都想不明白。然而在人前我依然表現著一副無所謂,祝他幸福的戲碼。我騙過了所有人,我爸,我媽,我的家人,我最好的朋友,甚至我的前男友,全世界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沒辦法在任何一個人面前承認我被拋棄了。因為只要我不承認,我就沒有沒有被拋棄。
與其說那是我生命最黑暗的一段時光,不如說那是我生命最大的一次轉機。至今,我依然深深的感謝我的ex。
從那開始我也有機會出了國,為了想明白人生的意義,我研究佛教,研究物理學,研究靈修,研究占星學,以及心理學。起初我想找一種方法,找到一種永遠不會被拋棄的生存法則。因為即使我那麼努力的扮演,到最後他還是不要我了。也許我需要找到另一種法則去面對世界,才能夠永不被拋棄。
從那段戀情結束後至今,7年的時間,我經歷了7年的空窗期,也經歷了7年一個人找答案,一個人面對洪水猛獸的過程。
這個過程相當的痛苦,因為起初的幾年,我只是找到了theory,分析出了我痛苦的根源,但是對自我的療愈根本無計可施。
後來我勇敢的做了幾次關係中的壞人之後,一切才有了開始轉變的可能。我才知道原來我發脾氣是有朋友願意聽的,原來我哭的時候,是有朋友願意去懂我的。但是遺憾,雖然人家願意去懂去聽,很多時候,我還是無法全然的打開自己的能量。我怕當我毫無保留的打開時,他們會被嚇跑。但於我而言這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彌足珍貴的。
我一遍遍的把自己的心理防禦機制打碎,陪著內在小孩放聲大哭,然後看到她的光,陪她建立起新的自我,然後陪著新的自己慢慢成長。每一天就像孕育一個新生命一樣,不疾不徐,耐心關愛自己。
上一次回國的時候曾跟我媽深入的聊過一次天,我試圖理性的擺事實講道理,聊她曾帶給我的創傷,並且跟她說即使這樣我還是愛她的。然而她始終不承認她帶給我的創傷。一段時間之後,我才明白,她一直都在扮演一個好媽媽的角色,她沒辦法接受她這麼用力的表演,竟然一敗塗地。但是我敏銳的感受到,那次談話對她有所衝擊。她開始去翻我買的那一堆心理學的書,她開始跟我的姨媽們求證她是不是曾經真的那麼糟糕。
那次離開家上飛機前,我鼓足了勇氣擁抱了她,分開的時候我發現她眼圈紅了,記憶中她從沒有擁抱過我,而我主動抱她也是第一次。
我真的很想說,這7年的療愈轉變之路真的很辛苦,並且如今我也明白,越是年幼時期的創傷,被治癒的可能性越小。但是如今,曾經的邊障已是我此生一份最大的禮物。他確實帶給我了太多的痛苦,也剝奪了我年幼時期很多的無邪快樂。但是他所帶給我的對人性敏銳的洞察,對自我深刻的認知,也許是心理健康的小孩子一輩子都無法體驗的到的。雖然到今天,我還沒有辦法完全擺脫對他人目光的敏感,對他人言語的多想,也沒有完全擺脫不安全感,被拋棄感,不配得感。但當我的情緒出現的那一刻,我已經有足夠的智慧去覺察到他們了。而那株從幼苗時期就停止生長的小樹苗,如今也在我的細心呵護下長出了新的枝椏。也許他不會如健康的參天大樹般挺拔聳立,但我相信她一定可以長成她自己婀娜多姿的樣子。
也許邊緣人格障礙的孩子有可能是外人看來物質條件豐富的一個,但是他們是心理成長最痛苦也最孤單的那一群。
但是,請相信你不是一個人在受苦,有很多和你一樣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在承受著痛苦。而你既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障礙,就是最大的轉機。也許邊障所帶給你的影響會伴隨你一輩子,但從你意識到的那一刻起,你就有機會創造自己新的生命了。
上天給你的苦難,必然有他的道理。馬上要開精神病學,無聊的自己翻了一下書,這一翻就是一下午,加瘋狂的一晚上,那種感覺就是,原來我所有的不可控的一切,連自己有時候都覺得怪異的一切,原來在世上真的有一種對應,邊緣型人格障礙。
查了DSM-V的診斷,感覺沒有難堪,甚至是親切,像是漂泊的人,找到了大本營一樣。馬上要去接受治療,忍不住從知乎到貼吧各種途徑了解這個BPD,看到這個問題的高票回答,就像是寫我自己一樣,只不過還有些癥狀更嚴重。
遇到了所謂的,大多數時候是想像出來的拋棄,其實在我心裡,這個想像已經是痛苦無數遍,每次只要感覺到我依賴的人的一點冷淡,我的心就控制不住整個絕望,但是在這個絕望還沒有出現之前,又總是忍不住不停的加大依賴,全身心,索取越來越大,現在才明白,很多時候,要求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在試探,心裡希望你是完全可以讓我依賴的,我這麼信任你,我全部真心待你,你千萬不要讓我失望,求你不要讓我失望,就是這種心情,希望別人不要拒絕我一步步的靠近。一旦感覺自己被忽視了,被欺騙了,被拋棄了,那是毀滅性的感覺,原來這個世界始終是這樣,我終究是一葉浮萍,沒有人會真心對我,就算我把心挖出來又怎麼樣,沒人會在乎。所以我做出過幾次特別決絕的事,刪掉所有的人聯繫方式,刪掉所有社交軟體,既然不能真心相待我留你的聯繫方式做什麼,不跟那些被我感覺已經拋棄我的人聯繫說話,無休止的冷戰,同時又會對其他一些不在身邊的朋友無限理想化,無限心理依賴,把自己所有的情緒都寄托在那個人身上。突然的電話,突然情緒失控,衝動的想毀滅一切,又想付出一切,生命在我眼裡,可以為我依賴的人去付出,絕不會猶豫。自傷的行為也出現過,拿小刀划過手,一刀一刀哪裡出血照哪裡劃,劃完狠狠捏,竟然沒什麼疼的感覺,慢性自傷就是控制不住的暴飲暴食,明明不能吃辣的,不能吃冷的,總是忍不住,然後瘋狂運動折磨自己,明明吃的肚子疼,還是想吃熱的燙的,總覺得心很冷,一定要把胃吃暖才行。我是個學臨床的,自然知道這麼吃對身體不好,但是根本忍不住,忍住的幾次,最終是胃沒受傷,情緒失控,只能躲到衛生間咬住嘴唇狠狠的哭,然後人模人樣的回教室,比起胃疼,情緒失控顯然更痛苦。
屏蔽掉所有人,主動拋棄別人避免被拋棄剛開始很舒服,因為短時間內不用惶惶不安,不用擔心這個人為什麼又對我不好了,我做了什麼不對的事,以後究竟能不能相信她,以後究竟會不會幫我,這一切痛苦的問題都不用在意。因為我不在意了,主動放棄了,所以不會擔心,但是長時候又會後悔,只是不會主動去挽回,因為挽回過幾次,賠上尊嚴,感覺自己都要跪到別人面前,事實證明這只是新一輪的重修加破裂,現在連重修都慾望也沒有,因為破裂的時候太痛苦,不敢再去嘗試,我心緒還是太重,別人一個眼神,我已經讀出一百種可能,為了防止那可能的一種惡果,我絕對先決裂。
不知道為什麼上大學後這樣的感覺越來越重,初中的時候自己很能調節各種關係和情緒,現在越來越有心無力,情緒一上來,不想死,只想毀,毀掉一切,腦子裡總是無數種思想閃著,表面裝的刀槍不入,沒有人知道我有多痛苦
我們可以看一下《手冊》(DSM-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從成年伊始,在不同的情況下,人際關係、自我形象、感情上的不穩定和明顯的衝動行為呈現普遍性,至少包括以下5種(或以上)的表現:- 為避免遭到真正的或想像出的遺棄而瘋狂地努力。(本標準第5點所指的自殺或自傷行為不包括在內)
- 緊張且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在對他人的過度理想化和過度貶低之間反覆。
- 缺乏持續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形象和自我感覺不穩定。
- 由於衝動做出至少下列兩個方面的自我毀滅行為:如揮霍、性濫交、藥物濫用、小偷小摸、飆車、暴飲暴食。(本標準第5點所指的自殺或自傷行為不包括在內)
- 反覆出現自殺行為、自殺企圖、自殺威脅以及自傷行為。
- 由於顯著的情感反應而導致的情緒不穩定,如強烈的陣發性煩躁不安(指「歡欣」的反面,是抑鬱、焦慮、憤怒和絕望等情緒的綜合表現)、易怒或焦慮、這些現象常常持續數小時,但很少超過幾天。
- 長期感覺空虛。
- 不恰當的憤怒或無法控制的發怒,如經常發脾氣,持續發怒,反覆與人發生肢體衝突。
- 短暫的、與心理壓力應激有關的妄想或嚴重的分離癥狀。
下面我們來分條看一下。
一、為避免遭到真正的或想像出的遺棄而瘋狂地努力
邊緣型人常有這種感覺,一想到孤身一人就會覺得孤立無援,充滿焦慮和恐懼。一點芝麻小事都會使他們害怕遭到遺棄。為了避免遭到他人的遺棄,要麼就是嚴密的控制他人確保自己不會被遺棄,或者大發雷霆乞求對方留下,要麼就是在他人遺棄自己之前斷了和他人的聯繫,以避免別人拋棄自己情況的發生。
二、緊張且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在對他人的過度理想化和過度貶低之間反覆
邊緣型人期待別人給他們提供無法自給自足的東西,比如自尊、認同以及同一性。他們總是在尋找能全心全意關心和照顧自己的人,用無限的愛和體恤填補他們內心世界的空虛與絕望的黑洞。
對邊緣型人來說,失去一段關係的威脅就好像斷手斷腳甚至如丟性命一般。他們也極其自卑,不理解也不相信有人會願意與他們在一起。邊緣型人超級敏感,總在尋找蛛絲馬跡來證明他們所在乎的那個人並不真心愛自己,終究要離自己而去。一旦這種感覺得到證實,他們就會暴跳如雷,指責對方,伺機報復或自殘,做出各種傷害性行為。
這種情況使邊緣型人處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們感情上拚命與人親近,渴望建立親密關係;另一方面等到別人與他親近時,他有不相信別人的好意和感情是真實的,尋找各種證據證實別人對他的愛是虛偽的,別人遲早會拋棄他。陷入惡性循環。這種感情和行為上的反覆又讓他人退避三舍。
邊緣型人的世界基本是黑白的。不是把別人看作邪惡的巫婆就是仁慈的聖母,要麼是天使要麼是魔鬼。當你能滿足他們需要時,你就是超級英雄;一旦覺得你辜負了他們,你就變成了惡魔。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沒有中間的過度地帶。
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不僅出現在人際關係中,也表現在其他領域。對於出現的問題,邊緣型人覺得只有一種解決方法,一旦實施就不能回頭。他們也很難與他人合作,甚至無法合作。他們堅信他們的感覺與信念是完全正確不容懷疑的。
三、缺乏持續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形象和自我感覺不穩定
邊緣型人缺乏自我認同感,對別人的看法也是變化無常。他們無法保持一致的自我認同,內心中有各種矛盾的自我形象,時而感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時而又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一無是處、經常感到惶恐不安。
四、由於衝動做出至少下列兩個方面的自我毀滅行為:如揮霍、性濫交、藥物濫用、小偷小摸、飆車、暴飲暴食
邊緣型人難以控制衝動,他們會通過各種行為彌補內心的空虛,暴飲暴食,瘋狂購物、濫用藥物等。
五、反覆出現自殺行為、自殺企圖、自殺威脅以及自傷行為
自殺以及其他衝動、反常的行為會被邊緣型人當作解決極度強烈、無法控制的情緒痛苦的方法。自傷,沒有自殺企圖的自傷行為包括火燙煙頭燙傷、針刺、扯頭髮等行為是邊緣型人藉以管理痛苦情緒的應對機制。進行這些行為時身體可以釋放出一種叫β-內啡肽的化學物質,讓人產生快感。
自傷的原因多種多樣:讓自己感覺活著,對抗麻木空虛;麻痹自己;表達憤怒;出發自己;減緩壓力;增強控制感;求助等。自傷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邊緣型人或許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自傷,但他們無法停止。他們並不了解自己這麼做的深層次原因。
六、由於顯著的情感反應而導致的情緒不穩定,如強烈的陣發性煩躁不安、易怒或焦慮
多數人心情不好事可以採取一些方法調整心態,邊緣型人很難做到這一點。他們的情緒有時就像過山車,幾分鐘內可以發生從天堂到地獄的轉變。
八、不恰當的憤怒或無法控制的發怒,如經常發脾氣,持續發怒,反覆與人發生肢體衝突
邊緣型人怒火通常十分激烈,無法預測,不合邏輯,來得快,有時去的也快。並非所有的邊緣型人都會發火,也有很多的人不會向別人發火,但他們通常會採用另一種形式發泄不滿,比如冷戰。毫無緣由的就不和你說話了,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除非你是心理醫生。
九、短暫的、與心理壓力應激有關的妄想或嚴重的分離癥狀
邊緣型人有時下班回家卻不知道自己如何回來的,產生恍如隔世的感覺。有時他們沒有真實的感覺,只有陌生、麻木和疏離感。
除了以上這些癥狀,邊緣型人還常有嚴重的羞恥感,這種羞恥感讓他們覺得自己一文不值,毫無用處,甚至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恥辱,一如太宰治說的「生而為人,對不起」。邊緣型人有時無法掌握好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努力的想去控制別人,讓自己的世界有預測性,控制感會降低他們的焦慮。邊緣型人還非常敏感,可以捕捉到正常人無法看到的細微的情緒和感情變化。
心理疾病不像身體疾病一樣有清楚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手段。如果確認自己有心理或精神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求專業心理或精神醫生的幫助。當然心理疾病診療機構並不像普通醫院那樣到處都有,如果無法尋求到專業的支持,就只能靠自己了。想要自己做出改變,就要深入了解這個疾病,以及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很多心理異常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甚至是幼年的經歷上去。
嬰兒飢餓、尿床或受到驚嚇,如果能得到悉心的照顧和愛撫,他們就會覺得他人可以信任,能從別人那裡獲得安全感和友善,就會發展出安全性(secure)依戀,以後更容易與他人發展出輕鬆信任的人際關係。
如果對孩子的照顧無法預測且不持續,這些孩子就會對他人產生焦慮、複雜的情感,形成焦慮--矛盾型依戀(anxious-ambivalent),與他人關係就會變得緊張和過分依賴,表現出對他人的過分貪求。
如果在照顧孩子時帶著拒絕或敵對的態度勉強為之,孩子就會認為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在與他人的關係上畏縮不前,形成迴避型(avoidant)依戀,這類孩子經常懷疑和遷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親密的關係。
當兒童面對陌生危險的環境時,安全型的兒童會跑向媽媽,很快安靜下來,然後開始勇敢地探索陌生的新環境(Ainsworth,1998);焦慮--矛盾型的兒童則會大哭大鬧,緊緊抱住媽媽,完全不顧父母的安全保證;而迴避型的兒童往往躲開大人,保持和父母的距離,即使在害怕時,也不願發生親密接觸。
巴塞洛繆提出當兒童長大成為成人後,會發展出四種依戀類型:
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賴他人還是被他人依賴都感覺心安。不會憂心獨處和不為人接納。
痴迷型: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經常發現他人並不樂意把關係發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親密。沒有親密關係讓我不安,有時還擔心伴侶不會像我看重他一樣看重我。
恐懼型:和他人發生親密接觸使我不安。感情上我渴望親密關係,但很難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賴他人。擔心自己和他人變得太親密會受到傷害。
疏離型:即使沒有親密關係也安心。對我而言,獨立和自給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歡依賴別人或讓別人依賴。
依戀類型一定程度上受到與生俱來的個體特質的影響(Donnellan et al,2008)。
母親對待新生兒的行為可以預測兒童長大後的依戀類型(Isabella,1998)。在親密關係中滿足快樂的母親,他們的孩子也傾向於擁有這種風格,而不安全型的母親則往往有不安全型的孩子。
儘管依戀能改變,但他們一旦確定後,既穩定又持久,並影響人們建立新的關係,加強已有的行為傾向(Scharfe Cale,2006)。例如恐懼型的人如果堅持孤僻,就可能永遠不會發現有人可以信任,不會發現親密可以令人心安,這又加重了他的恐懼型依戀。
而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渴望親密而又無法建立親密關係的表現剛好符合幼兒時迴避型依戀和成年時的恐懼型依戀。所以,部分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成因也許就和幼年時父母照顧不周有密切的聯繫。由於幼年時照料者愛的缺失,導致其無論什麼情況下都會繼續尋求他人的愛來彌補這一缺失。總是渴望來自他人無條件的愛,希望有一個人能不嫌棄自己,愛自己,無論自己多不完美別人都會一如既往的愛自己,為了驗證別人對自己的愛,他們會反覆設置各種難題來刁難愛他們的人,希望那些人可以經受住考驗,但內心深處也會有另一種聲音,希望他們無法通過考驗。
由於幼年時缺愛,邊緣型人無法建立起正面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認知,內心深處他們不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和值得被愛的,雖然一方面他們渴望愛,但另一方面他們又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種矛盾和負面的自我概念會讓他們步入負面的「自我實現的預言」。他們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於是在有人愛他們時,他們為了保持一致的自我概念會努力破壞別人對他們的愛,通過各種蛛絲馬跡和胡攪蠻纏證明別人是不愛他們的,因為只有別人不愛他們才是符合他們內心的自我概念,而通過這樣的證明他們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感,覺得世界還是自己能預測的,減緩失控的焦慮感。
邊緣型人害怕被拋棄,同時也害怕被吞噬被控制。他們不懂如何建立健康的個人邊界,真正親密的關係會讓他們覺得軟弱無助。他們害怕你見到真實的他們後會望而卻步,離他們而去。因此和其他人保持距離,以免感覺脆弱和被控制。但距離又會讓他們感到孤單和被拋棄,於是就努力靠近,如此反反覆復。這種矛盾不僅使邊緣型人自己感到萬分的痛苦,同時也讓身邊的人感到精疲力竭,難以應付。
邊緣型人要改變首先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自己每產生一個想法和一種情緒都到及時跳出想法和情緒本身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種情緒和想法,是害怕被拋棄,還是其他,自己只有認識到自己行為想法背後的真實意圖才有可能產生質的改變。心理疾病的治療非一是一日之功,改變需要耐心,也需要周圍人的寬容。
我曾經有過嚴重的心理問題,在DSM中,分裂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和部分精神分裂的標準我是全中的。一度想要自殺來結束痛苦,終歸還是挺過來了,但改變的過程很艱難。可以見分裂型人格障礙如何治療? - 李三寶的回答
吃飯去了
BPD女生會不停的找男朋友,每個男的都是認識不久就上床.
交往十幾個男朋友都不稀奇.
每次戀情都重複著一模一樣的循環:
剛開始對你無比的好,掏心掏肺的,讓你覺得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後如果一旦某個小細節讓她察覺或想像的覺得你要拋棄她或者離開她, 就會開始犯病了.
她們的脾氣就像過山車,爆發的時候就跟火山,讓你瞠目結舌,讓你心累無比,讓你不知所措,讓你自責到崩潰.
對你好的時候讓你幸福爆棚, 但她們會冷不丁的用最惡毒的言語揭你的短(比如你怎麼這麼難看啊,你怎麼皮膚這麼差啊,你怎麼聲音這麼難聽啊,拿你的性能力跟前男友們比來比去啊), 故意讓你生氣但她們卻認識不到她們是故意的. 但是只能她們嫌棄你,你不能嫌棄她們.
一旦她們感覺或者臆想自己要被拋棄了,就會一個人躲起來用寂寞來懲罰自己,因為這樣才符合她們的心理期盼.
她們可以因為一件小事(你覺得的小事,對BPD來說是拋棄或者嫌棄), 一周甚至一個月都不跟你說話或者屏蔽你.
她們會因為把你善意的提醒看做是惡意的責備:
你說怎麼你總是呆在家裡不出去,這是嫌棄她
你說你別總是只吃一樣,吃點別的,這是責備她
她們會無意識的把她們最害怕的事情變成現實.
比如她們害怕你拋棄她,就會想辦法讓你拋棄她, 害怕你打她就會無意識的用最惡意的方式激怒你讓你動手. 害怕你會出軌,就會冷淡你挑剔你長時間的不理你,讓你心靈空虛而出軌. 她們甚至會挑逗其它男人,讓你吃醋而跟她們吵架.
讓你心灰意冷,讓你自責無比,最後只能離開她, 等你真離開她,她就會崩潰,覺得這就是她的宿命, 你看我果然永遠不會幸福.我就是爛貨這種思想, 她們會痛苦的跟死了雙親一樣, 然後很快找另一個男人,忘掉之前的痛苦. 故事又會回到一開始的情節(第四句)
基本上都有想自殺的念頭
基本上全會自殘, 自殘包括很多種,成年的會使用隱性自殘, 比如酗酒,嗑藥,吸毒,無意識的挑逗讓人打, 連續一周不吃飯同時瘋狂的運動.
你的世界觀會被他們的世界觀碾壓的稀碎稀碎的
正好最近再看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書。票數第一的人答的很好了,我再補充一點。
首先,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來說,其實不僅僅是在親密關係中會體驗到被拋棄感,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也會體驗到。只是因為患者有很強很原始的防禦機制,是不會允許在一般人際關係中體驗到被拋棄感。
其次,邊緣性人格障礙關係的被拋棄幾乎都是自我驗證性地。不經過治療,最後的結局幾乎是百分之百地被拋棄,因為人品再好的伴侶,也會被邊緣性人格的特徵搞得懷疑人生。(特徵就是:一,原始的防禦機制,如分裂,投射等;二,身份認同紊亂,他們沒有穩定的自我;三,對現實檢驗的能力損害;四,非特異性地自我虛弱,如對焦慮的耐受性低,衝動地控制不良;五,超我整合的缺乏以及過度的前生殖器的攻擊性,如良知常包含施虐成分。)
接著,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其實很少能體會伴侶的以及他人的情感情緒,所以被拋棄(分手)後會有很多比較極端的想法和行為。比如覺得都是對方的錯,比如是被整個世界背叛了。行為則表現在不擇手段地獲得即時的滿足,或者是通過衝動性或自毀性行為來發泄。
所以,BPD的治療方法和預後目前都比較局限,又很多未知的部分。在我看來,也許一個成功地案例就是幫助其維持一段真正穩定的關係。說穩定,不是看時間長短。施虐者和受虐者還能過一輩子呢。你懂的。
(參考書籍:《精神分析視野下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克恩伯格研究》嘻嘻,我們敬愛的林主任著^_^)
基本上就炸了,一邊先是面無表情地試探,一邊計劃著怎樣把他們抓回來,然後說我有病,我很痛苦,不要離開我,到最後就是破罐子破摔開始威脅對方,一般是以暴力或是生命危險來威脅對方不準離開,接著又說自己知道錯了,求著對方回來,再不被接受估計好一點自我毀滅,太憤怒就要跟對方同歸於盡。。。太極端太可怕了。。。唉
評論里出現了一位章魚同學,我表示我不認識你,也不知道你說的那兩個人是誰,也沒有做過任何除了本文所答以外奇怪的事,請不要憑空臆想。毫無理由的猜想實則為妄想。
之所以匿名僅僅因為和文中提到的兩位主人公為互相關注的關係,不希望我的回答給彼此生活帶來困擾。
感謝所有關心我的人,至於上來就牙尖嘴利在別人的回答下回復無關的信息的人,我只能說請不要自大也不要過度聯想,這本身就是自作聰明。
分割線,二十多天前所答:
我覺得我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巨大的勇氣。
我剛剛被分手,我在五天內動了五百次死的念頭,但是我沒有去死,因為我的意志力還是在的。不過還是也要感謝,他雖然和我分開了,沒有立刻把騷擾他的我拉黑,不然我真的可能會崩潰。
剛才他和我說,我希望你不要傷害你自己。
我的情況比較複雜,我不僅僅是BPD,還是一名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借著這個帖子,其實我也是想講一講自己。
阿斯伯格綜合征是一種沒有智能障礙和語言障礙的自閉症。
患者多數無法理解語言外的東西,比如肢體動作,比如表情。
因為大腦的緣故,一般都體態笨拙,我從小體育就不好,而且是遠低於正常人不好的那種水平。
由於感官系統有問題,我遇到過很多麻煩,比如畏光,所以需要常年戴墨鏡,比如味覺過敏,無法接受一些食物,所以會被人說成挑食,而事實上有些食物吃了會對我造成傷害,比如我無法從嘈雜的環境里篩選出我需要的聲音,所以我對面的人說了什麼,我常常聽不到。
因為我生來就有自閉症譜系障礙,而我又有強烈的與人交往的意願,但是屢屢受挫,就產生了很多問題,久而久之孤獨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加上我有過幾次差點死的經歷以及被欺負的經歷,還有遭遇壞人的經歷,我成為了一名典型的BPD。
我具有BPD的典型特性。
首先我有自我身份認知障礙,一直懷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我以前說我是既幼稚又成熟。從十幾歲起,老師就說我比起同齡人想得多很多,太過早熟。而我的朋友又會說我非常幼稚。跟我關係特別密切的人,則常常感覺到我和正常人不太一樣,又說不太出來到底什麼地方不一樣。曾經一段時間裡,我一直覺得這是因為我的性格比較特殊,直到後來我意識到其實我是有人格障礙。我有時候甚至記不清楚自己是男是女,在多數人面前女漢子,但是越親近的人越會發現我非常脆弱,一點也不像我在眾人眼中的樣子。也由於我自我認知障礙,所以作為寫作者,我的創作風格也是說變就變,以至於我的讀者會說,完全看不出來這兩篇文章是一個人寫的。
其次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是由於我是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這種患者常常被人誤解冷血,所以這個地方又產生了矛盾。我常常內心非常敏感,但是卻無法把這種情緒表現在臉上,也就是說若非有導火索讓我崩潰,我會看起來很麻木。比如哪怕老闆跟我說給你加薪,由於這不是能刺激到我的點,我只會禮貌說聲謝謝。老闆卻對我一點也不興奮表示費解。
而實際上BPD像一個拿著臍帶找人想要插上去的人,這就說明他們還是粘人的,是不獨立的。因為我本身心性也自閉,所以我幾乎是很難向人敞開心扉的。所以一般來講很難有人看到我特別依賴別人的樣子,甚至有人用堅強獨立形容我。
但是我知道那不是真正的我,或者說只是一小部分我。
既然有人說我堅強獨立,那麼我熟悉的人會覺得我是什麼樣子的呢?極其幼稚。
和我不熟的人,覺得我這個人善於分析問題,很敏銳,所以遇事常常找我出主意,而由於我的邏輯性和觀察力還是可以的,所以通常我給的建議都沒有錯。
但是我說了,我是BPD,我粘人,所以一遇到特別在意的人惹怒我的時候,分分鐘痛哭流涕,甚至可以在三秒鐘內淚流滿面。
所以兩個和我有過親密關係的男生,都說過我極其像個小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然而我的普通朋友和和我不太熟悉的人,完全不覺得我像小孩子。
緊接著,我會恐懼被人拋棄。
說到這點,我不得不又綜合阿斯伯格綜合征和BPD一起說。
記得我曾經在《看著我的眼睛:我和阿斯伯格綜合征》里看到過自己的影子。
作者當時都已經是企業家,但是還是每天問自己的妻子,你愛不愛你的老公。
如果得不到回應,就會心慌。
作者是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但是不是BPD。
重複提問是阿斯伯格綜合征的一個特徵,這個不是強迫症的特徵,但是也算一個刻板行為。
我也是,我總是會問我在意的人,會不會離開我。
說一下我喜歡過的兩個男生。說起來,他們是有類似的地方,就是都光芒耀眼,都有很多小女生喜歡仰慕甚至覬覦。
先說第一個吧,他當時覺得和我很聊得來,甚至很多觀點不謀而合。剛剛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相處得是很愉快的。
他和我說,我們是一樣的。後來因為我屢次猜對他的一些事,他又說,你不會是這個世界上女版的我吧。
本來兩個人相處起來應該是不錯的,畢竟身為BPD對別人的內心感受還是很敏銳的。
雖然我看不懂對方微妙的表情和動作,但是猜對對方的心思是很容易的。
我是很喜歡他的,當時有任何人說他,傷害他,我會第一個表示憤怒,也因為他比較擅長周旋,而我這個人不管不顧,所以他也願意把一些棘手的事情交給我。
我就在既依賴他,又處處袒護他的環境下和他相處。
雖然我依然時時刻刻擔心自己被拋棄。
一般來說,他喜歡吃蝦子,我就練習剝蝦子。
他不願意做什麼事情,我就爭取做這件事情。
他不願和誰說話,我就硬著頭皮去和別人說這句話,全然不管會不會得罪人。
他的腳扭傷了,我就差點把藥房搬回來,而我自己常常因為動作不靈光而受傷卻一點也不在意。
他說討厭誰,我就陪著他一起罵。
當然這不代表我喪失了理智,我還是會用第三視角看待自己的,我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他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我依然是知道的。
但是,我說過他很受歡迎對不對?所以有很多女生會和他發很多曖昧的消息。
我一個個順藤摸瓜找到那些女生,看他們在空間的留言,憤怒不止。
我記得第一次我看到的時候,我渾身顫抖【感統敏感,所以顫抖得特別厲害】,他知道了以後安慰我,還說我總是想太多。但是實際上,他確實和對方曖昧了,不是我想多了,這個不是幻覺。
後來,他和其他女生曖昧,我知道以後痛哭流涕,一夜睡不著。他跟我說,你不覺得你的情緒一點意義都沒有嗎?
再後來就沒什麼意思了,我BPD特徵越來越嚴重,我想知道他的一切,我喪失了冷靜和理智,和他不斷爭吵。
直到他再也受不了我了,要和我恩斷義絕。
這時我只萌生過一個感覺,那就是死。並不是想要威脅他,只是一瞬間生無可戀而已。【說風涼話的就沒必要的,因為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固執和BPD的這種瘋狂結合在一起真是很可怕】
我也確實為他死過。
但是和一些不夠善良的BPD相比,我最大的特徵就是,我不會去採取實質行動傷害我在意的人,這是底線。
這也是他後來覺得雖然我這個人很瘋狂,但是還是挺特別的,何況我是真的對他很好過,我們成為了朋友,雖然很遙遠的朋友。
最後他是這麼和我說的,你是一個挺特別的人,特別到我覺得你已經絕種了,我不想失去你這個朋友,但是我們之間不是喜歡不是愛,沒有那種感覺了,我之前對你有依賴,是因為你能理解我。
離開他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難過,並且誘發了暴食症,活生生胖了二十斤。
而這個人在尋尋覓覓之後,也找到了對的人,現在事業不錯,女朋友也不錯,我也釋懷了,並且希望他能幸福。
其實我這個人始終還是仁慈善良的,但是首先是有病,其次是經歷不好。我有過差點被人強姦的經歷,也有過被親近的人【親人,不是父母】掐死的經歷,還有過一些堪稱九死一生的瞬間。我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要經歷這些事情,但是有時候就和史鐵生說的一樣,命運面前,休論公道。
第二個親密的人,其實我也很喜歡,而且是最近剛剛分開。
他也找到了值得呵護的對方,但是他希望我不要傷害自己,我也答應了。
儘管剛分開的前幾天,我又無數次產生了生不如死的感覺和做出了一系列瘋狂的舉動。
說到這個人,其實他蠻厲害的,他是第一個人發現我生氣和憤怒會發生人格解離現象的人。
但是其實我對這些記憶是模糊的。
他說我用她來說自己,而且語氣和說法方式都變了。
我根本不記得了,但是我知道他說的是真的。
這就是BPD在受到刺激的時候會產生幻覺以及人格解離癥狀的表現。
他其實雙商都很高,但是也是禁不住我這種沒有安全感,總是討要愛和關注的特點。
前幾天一直想不開,現在我想開了,我也不恨他。
這一段都是講我如何難以自控的,但是真正能看到我難以自控的人,幾乎都是和我親密的人。
無論如何,感謝相遇,不要憎恨,拋下個人情感,這兩個人在事業的方面都很優秀,人也是很有魅力。
我對他們產生感情,一是因為他們有意引我上道,二是因為他們都說出了正中我心的話。
說完其次,再說說第三方面,我常常覺得空虛。
似乎從我還非常幼小的時候,我就時常覺得內心空蕩蕩的,無論怎樣都填不滿。漫長持久的空虛,只有我特別喜歡的人在我身邊的時候,這種空虛感才會緩解。
第四方面,就是如果不告訴我很多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就會亂想。
兩個和我比較親密的人都說過,我太喜歡刨根問底。
就是如果這個過程我沒有參與,我就會幻想出來整個過程。
再加上我又擅長調查,所以我把兩任和我親近的人以前的關係都調查了個遍,不管是QQ還是微博。【寫到這裡我就知道我必須匿名了,因為這兩個貨在知乎上和我都是互相關注的關係】
原因一是他們都是那種魅力非凡的人所以很難給人安全感,二是因為崇拜他們喜歡他們的女生也確實很多,三是我是BPD干出這種事真的是人格障礙驅使。
第五方面,就是我控制欲很強。
有人說BPD會用自殺來控制自己在意的人。
其實不止是,我常常會強迫我在意的人,比如必須把什麼事情告訴我,比如必須特別關注我等等。
其實我明知道這是不對的,尤其在男女關係中這麼做大錯特錯,因為男人喜歡女人慾拒還迎,不喜歡一個女人總強迫他們。何況和我有過比較親近關係的兩個人,還都是那種很驕傲的人。
AS是確診的,BPD沒有,可能因為我藏得太深了,以前只在抑鬱發作的時候被診斷為抑鬱症,而我現在可以確定我是有人格障礙的。
表面上我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樣,有朋友,說話也還算正常,實際上我內心常常瘋狂。表面獨立成熟的我,實際幼稚而且粘人。
我很容易因為情緒的原因做不好一件事情,卻也很容易因為心裡有了支撐而能把很多事做得井井有條。
表面強勢的我,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私底下是那麼幼稚粘人。
我會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有實力支撐的時候也會選擇靠譜的治療渠道的。
但是我確實藏得太深,我抑鬱的時候,心理諮詢師只這麼說了我一句:你挺善良的,經歷那麼多不好的事,加上又崩潰,要是不善良的人會選擇傷害別人,而你選擇了傷害自己,雖然傷害自己也是不對的。
現在我還好
至於以後還會不會認真地愛一個人,不強求了,接受不了我特殊的人,也不可能有耐性陪我成長。
以前只知道自己是個阿斯伯格綜合征以及自己經歷不好的時候,就總覺得自己只能帶給別人不幸,現在看看果然我還是很容易讓我在意的人不開心。
我只能逗不熟的人開心,卻總是讓熟悉的人歇斯底里。
感謝那些不離不棄的朋友,感謝兩個曾經在我生命里陪我成長的人,面對這些溫暖,我只有感激,並且真心祝福他們一切都好。
出於種種考慮,以及防止有人打擾我提到的兩個人,我選擇匿名。
我是邊緣性人格障礙 今年剛剛遇到上述問題的情況 第一反應就是震驚然後運用一切方法尋求和好,長篇大論的信息、電話轟炸、打電話到對方家裡、自殺威脅,在發現事情沒有任何轉機後反而突然就覺得無所謂,什麼都隨便,覺得對方就算跪下來求我我也不會同意和好。
其實我回答過很多BPD相關的提問,但是後來又都刪了。原因大概是,狀態好的時候,我會誤以為我已經好了,誤以為我已經得到了我應得的愛,誤以為我不會再感受到那些難以名狀。
其實從來不是,內心深處我大概是清楚,這一切與生俱來,並將不死不休。
來讓我說個真相,這一點很多Bpd患者也許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對這個世界殘存幻想,所以其實是很難做到徹底決裂的。
不管是與人的徹底決裂,還是…徹底地,果決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被拋棄,哪怕是想像中的,對於Bpd來說,都會讓他們變得極其反覆無常。因為對他們來說,被拋棄的想像,足以拆散他們內在的整合度。因為喪失了自我同一性和把外部世界統一整合的能力,所以必然矛盾混亂,反覆無常。
情感上,這一類人是寄生者,而且是損人不利己的寄生者。在穩定的時候,我會假裝提供給別人一點情感,但是我心裡清楚,我內心是這樣的乾枯,以至於連給人最微薄的慰藉,都要榨乾我所有的心理能量。而別人提供給我的再多的愛,都只是杯水車薪,轉瞬就被彷彿旱了千八百年的枯田吸收,了無痕迹。
我們就是這樣的自私者呢,即使無限度的索求都無濟於事的自私者。
很多Bpd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主動放棄了愛的可能性,選擇孤獨從來不是我自願,我只是不想先傷人終傷己而已。
多少bpd們感受最深刻的,也許不是被拋棄。而是空洞。眼窩是一對空洞,胸口是一個空洞。身體像是篩子,風吹過來,又直接從身後透了過去。
所以我一到難受時候就吃藥,然後睡死過去,這樣我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輕率的自傷。…在我還沒跟這個世界徹底決裂之前。
我還想保存好這個身體,直到我死去,或者萬一有一天我學會不痛苦了呢。
--------------------------20160531分隔----------------------------
有時候,活著的痛苦,已經不是我願意用語言去訴說的。可還是要堅持,世界上比我痛苦的人一定有很多,我不可以認輸的。
現在換了葯,努力堅持吧。我會變得很優秀,因為我經歷過的,都是珍寶。
………………………………20160624分隔………………………………
好久沒來知乎了。具體點說,是好久沒在網路上無目的瞎逛了。
發覺自己狀態好的時候,就不太喜歡上網,不太喜歡玩手機,也不太喜歡使用任何社交軟體。
上次更新提到自己換藥了,也許是這個葯更適合我吧,最近狀態一直還可以。
我一直都不適應與人打交道,不適應出現在人的視線中,我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著。
以前在醫院做過艾森克人格測驗,醫生說我的每一項得分都偏極端,要讓它中庸些才好,我不完全贊同。
我覺得自己很好。
我不覺得我極端,相反,我性格是很寬和溫潤的,儘管常常不穩定。
也許我bpd的情況正在好轉,現在我對於他者的信任比曾經要穩固。也許是我學會了自我保護,漸漸地撤回了對「人」的期待。人本來只需要自己就可以自足。
如果把自我認同建立在外界之上,那註定會有崩塌的一天不是么?
……………………2160717分隔………………………
最近狀態又開始不穩定。
每天都在努力剋制傷害自己的慾望。一個人在16樓的天台上坐到半夜,滿腦子都是跳下去的念頭,坐在頂樓的窗台上,幾乎下一秒就要被窗外的風景和自由的幻象控制。
把手裡剩下的全部的葯倒到手裡,看了一晚上,我有多想一睡不醒。
每天。每時。每刻。
可是我生下來,是否有使命?竟開始覺得,自己怕是連死的資格也是沒有的。。
死亡啊,你什麼時候接我回家?我在塵世也是漂泊累了。
多少次險死還生,愈發覺得死亡就是歸途,卻也愈發明白,自己還不到死的時候。
可是好難過,真的好難過。
2160826分隔
對不起,不想活了,就此告辭吧。i"m sad…
一、若是僅僅是他單方面所認為的被拋棄:他會拉黑、冷漠對方,目的是預防「被拋棄」(這類人此生最恐懼的)
如果對方回來跟他道歉,他心中暗喜的同時,會對對方表現出強烈的憤怒與指責——作為對對方暫時性拋棄他的懲罰,防止再度被拋棄。
當然,自卑心極強、自尊心極強的bpd是不會公然承認自己害怕被拋棄的心理的,他會披上深厚友誼、忠貞愛情的道德外衣來說教進而道德綁架你,這是自私、極度缺愛的bpd們慣用伎倆。
二、如果對方真的拋棄了他,他會用各種手段拚命、反覆糾纏,同時心裡把對方貶的一文不值(醜化對方形象,責任全部推給對方,以緩解自身難以承受之痛),同時對外偽裝,是他主動拋棄別人,掩蓋自己「被拋棄」之事實(目的有二:欺騙別人,以維護他那極度自卑造成的極度自尊;欺騙自己,直面現實對於這類極度玻璃心的人來說,痛苦至極點,為了避免巨大痛苦,只好無意識歪曲事實欺騙自己以緩解無力承受之劇痛。插播題外話,人格障礙級別的,是無意識歪曲事實,記憶力出錯來自保;而當痛苦太過難以忍受,超出極點時,已經不是記憶力出錯來自保,而是由於想像力太過逼真,以至於分裂出了另外一個人格來承擔劇痛,以保護真正的自己,這時就到達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的地步,參見電影少年派)。如果他魔鬼般的糾纏沒能挽回對方,過不了多久,bpd就會從此跟你形同陌路,從心底里把你當作陌生人!並且。。。並且極有可能高亢的迅速進入下段戀情。別問我為什麼這些偏執人如此冷血,是的,他們不會愛上任何人,他們只是需要像吸血鬼一樣,不斷吸取戀人的養分來維持生命。十分可怕!
因為bpd的愛人能力嚴重缺失,這種人缺失愛的能力,他太需要別人補給他童年缺失的愛。相信我,他離不開的不是你,而是你對他的照顧,你對他的陪伴,這是一種極端、極度到極點的【自私無比之「愛」】。一句話,童年缺愛,現在需要從他人身上無窮盡地索愛!
最後奉勸一句,遇到這種人,早一點離開,早一點解脫。等你把自己生命都搭進去的那天,後悔都晚了!!
【看客請勿噴我言辭激烈。那只是因為你未曾體驗偏執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是多麼可怕。我們有必要把真相揭發出來,來拯救那些依然深陷其中的慘烈受害者。】
關於邊緣型、偏執型人格障礙,參見其他回答: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不良影響(非生物學因素)會使得子女也形成人格障礙嗎? - Adela 的回答 - 知乎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是施害者還是受害者? - Adela 的回答 - 知乎
邊緣型人格障礙怎麼治?(還有健忘症及人格解體) - Adela 的回答 - 知乎
與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談戀愛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 Adela 的回答 - 知乎
偏執性人格障礙真的沒救了嗎? - Adela 的回答 - 知乎
一種情況是她會自行把你設定為戀愛對象,並且深信你也戀愛著她,同時她會自行排除讓她覺得不快或不安的事實,直到有一天她終於無法控制事實的真相,即你根本沒拿她當作對象考慮過,那麼她會情緒崩潰,先是會追著罵你,僅限於通過媒介,但開始尚且不敢給你打電話,隨之是到處跟你們互相認識的人甚至不認識的人說你是個壞蛋,這種病人使用的罵人辭彙很像是小學生吵架,同時伴隨她自己對自己角色的反覆混亂轉換,即認為自己是聖人又覺得自己是瘋子,如你不理會她,她會持續的搜尋任何一種可以聯繫到你的方式來企圖靠近你,也開始試著偶爾電話你,讓你記得有她這個人,情緒仍然是很混亂,瘋狂發簡訊說她自己想說的話,在她頭腦里會自己設定你們之間的關係狀況,比如她會說「我原諒你了,你也得感到榮幸「之類的話,遇到這種病人目前僅知道的應對方式是不理會,不要試圖開解和同情,因為根本無濟於事,這不是非心理學專業人士能做到的,適得其反的話很有可能加重她的病情和被長期糾纏。
實名回答吧。
簡單地說,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會有種終於擺脫了一個累贅的感覺。
低安全感的依賴關係,不僅對親友是種壓力,對borderline本人也是一種類似凌遲的刑罰。有些親友以為『這是為你好』或『怕傷害你』,明明關係和感情已分崩離析,也扭扭捏捏不幹脆利落分手/撕逼。殊不知borderline有可能也在想著同樣的東西,不知道怎樣提出分手/撕逼親友才不生氣。
如果我再遇上這種親友,能擺脫他們就算是萬幸了。
本發言僅代表我個人,不能代表其他任何borderline。請勿作正式醫用參考。
------ 2016.4.26補充 ------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補充一下。
最近在豆瓣,讀到 狂躁抑鬱夾雜之間,一絲絲淡淡的慰藉 (評論: Girl, Interrupted),BPD主題小說 Girl, Interrupted 的書評。書評本身寫得不錯,但我在意的是這句。
許多國人和我一樣,不是怕自己成為瘋子——中國人似乎有種免疫力,覺得殘酷現實之下,最不可能瘋的是自己,因為國人向來淡薄——而是怕瘋子傷害到自己,無論事實上會、還是不可能會。
我並不贊同他的話本身。書評人似乎將主角Susanna與躁狂症病人作了類比——暫不管label貼得對不對,我想說的是:他提到了國情在精神科疾病議題中的分量。
抑鬱症和depression可能是同一樣東西,精神分裂和schizophrenia也可能是同一樣東西,但不應該理所當然認為:漢語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與美國人說的NPD是同一樣東西。任意一本近年的、含『人格障礙』章節的心理學教科書,都會讀到編者對人格障礙 (PD) 的界定問題表現出的異常執著。目前有關PD界定的共識,『社會環境』必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相關變數,即是說,PD的界定不可以忽視具體社會文化環境。
我真正想說的是:身為borderline一枚,我沒有義務依照APA編的DSM手冊去演繹BPD患者的角色。以後若再有BPD的label在我身上貼不穩,別怪我,怪心理學太年輕太幼稚吧。
P. S. 我跑題了,4月26日補充的一段已經不是對原提問的回答了。知乎上找不到《現有的BPD診斷科學嗎》這個提問,我只能把與此有關的想法補入與其最接近的本提問之下了。望見諒。
附本人在BPD主題下的相關回答:
為什麼說「邊緣型人格障礙」是「諮詢師殺手」?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如果遇到了他所認為的拋棄,會導致怎樣的後果?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你身邊是否有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他們最終以什麼方式生活?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一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生活是怎樣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邊緣型障礙人格患者間是否會互相吸引?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我會恨我自己竟然會被拋棄 像個SB一樣
==還能有什麼結果。從人格障礙轉到精神障礙。重度抑鬱症,自我封閉,自殘甚至自殺。
眾多樓上們能打出那麼多字的一看就是沒啥事的。知乎很多精神主題的答主都是「偽精神病」,感覺只不過想獲取同情與關注罷了。
討厭知乎的精神方面的感受體驗類問題,像一個個八婆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讓已經被世界拋棄了的人揭自己的疤。然後還引來了一群「偽受傷者」顧影自憐逢場作戲。唉。
現在還活著。
第一次看到BPD這個詞,原本是因為和相處的男生前天有矛盾後一次深入的交流,他的反常的情緒讓我突然開始百度「邊緣性人格障礙」,一步步看到這裡,很震動,像是看到了另一個維度的世界。本來是想研究他,漸漸發現自己可能有BPD的傾向。
離異家庭,父母都很情緒化,父親很偏執多疑,母親從小外公去世的早沒有安全感,又被她爺爺奶奶寵壞了比較自我。我在一個吵吵鬧鬧的環境里生活到十歲,其間有些自閉,很小的時候媽媽常怪我他們打架的時候我不護著她,她不知道我看到她她我也會哭,我已經嚇傻了。但因為在學校大院里有很多小夥伴,消解了一些傷害。然後他們離婚,母親把我當籌碼,並一直在我耳邊詆毀父親,說他種種不是,也不想讓我去他那兒,父親也因為有怨氣,每個月只給我十塊錢生活費,但我每次過去又買一堆堆吃的,在母親規定的時間裡我在他那根本吃不完這些東西,時間到了要回去,父親就不讓,我怕母親說我,堅持要回去,當時覺得怎麼會這麼麻煩,親情不是溫暖是糾纏和不知所措好為難的感覺。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這種為難,我就開始冷淡情緒化的父親,現在也是。
後來母親再婚,繼父當時是個當官的,大家覺得她嫁的挺好的,她也很滿意。沒有人關心我的感覺,搬到樓上住,不再是以前開放式的大院,一起長大的小夥伴也沒有了,我不開心,有時為了表達抗議一天不說話他們也不問我怎麼了,繼父經常穿著三角短褲,有時自己還摸幾下,上廁所也不關門,還有一次若有若無的性騷擾。我當時非常厭惡這個家,和母親經常吵架,她覺得找到了歸宿我應該為她高興,還拉著個臉,有時會說「我死了你就高興了,我知道你不想呆在這個家裡」這些莫名的話,全然忘記我是個還在生長期的少年。當時唯一強烈的願望就是考上大學離開家,後來就離開家了。
經歷過這些,覺得自己還好,雖然不算很陽光,但因為很早把和父母的依戀關係打破,一直很獨力也勇敢,和父母保持一些距離,媽媽不讓我提過去的事情,我想她也在暗自懊悔,她那麼怕別人說她不是好媽媽好老婆的人,是不允許別人說她做錯什麼的,她就是那種控制欲很強又害怕被拋棄的人,每次她很失控的和我爭吵的時候我都不知所措,不知道她怎麼了,現在知道了————
現在他們已經老了,傷害也變的很遙遠,他們覺得我善良,想以後很老很老的時候和我一起過,有時為了不願公開談論的歉疚感,我媽媽會給我塞錢,我都快40了還叫我寶貝,給我織毛衣,我也一直沒結婚,別人覺得費解,我長的也算好看,性格也溫和,可是一直不結婚,我想只有我自己會知道當接觸到親密關係飛蛾撲火的愛上一個人後很怕失去的那種感覺是怎麼摧毀一切的,沒有關係,就像上面一個朋友說的,重新生長吧,被擠壓出的智慧和勇氣至少可以看清自己愛撫到自己。
人生就是這樣,人人都是受害者,怨不得誰,自己承受,自己修正吧
崩潰,像被無盡的黑洞吞噬
覺得自己活該被拋棄
又責備對方為什麼將自己拋棄
為什麼會這樣
無限的自責和怨恨對方的情緒交叉
不能很好的去對待被拋棄這件事
覺得不會再被愛了
討厭自己
茶飯不思
直到有人再來愛我
不會離開我
用很多很多的愛去填滿傷口
再去重新愛上一個人才有可能好起來
大概我會變得狂躁起來,自殘,自殺,或者同歸於盡。
遇事不決先看DSM-V。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DSM-V有九項判斷標準,符合五項則基本可以確診:
1.無法忍受且會嘗試一切手段避免被人拋棄(可以是真實的被拋棄,也可以是臆想的),一旦發生則會有激烈反應。
2.極端不穩定且激烈的人際關係,對關係的認知在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化之間變化
3.有自我認同障礙,有著不穩定的自我認知,因此影響人際關係
4.情緒低落時,會有至少兩項如下自我傷害及放縱的行為,例:飆車、購物狂、濫用藥物、暴飲暴食,多重性伴侶等等。
5.不斷複發的自殺,自殘行為
6.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出現以下現象:對某件事物的極端煩躁,極端易怒,極端不安。一般持續數個小時,不會超過數天。
7.不合時宜的爆發憤怒情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
8.害怕孤單,長期有空虛感
9.會瞬時出現與壓力有關的妄想,或嚴重人格解離現象
(以上參閱2013版DSM-V和維基百科,夾有我的翻譯,若是不準確請見諒)
如果對邊緣性人格障礙完全沒有了解的話,一個簡單的詞可以概括:「病嬌」。這個詞有一點很形象,就是女性邊緣性人格障礙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所以很符合很多ACG作品的「病嬌女」的描述。當然這並不準確,因為患者雖然會拘泥於一個伴侶或一段感情,但是會主動拋棄對方,並通過急切地開始新的關係來緩解。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隨關係的進度與時間的推進,會有著前後「截然不同」的表現。首先,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最核心也是最明顯的表現,是強烈且持久的情緒體驗。患者平均對情感的體驗時間比一般人長20%,而且恢復時間更久。這就導致了患者的理想主義,害怕孤獨,容易沉浸在關係當中等特徵。在關係中的開始階段,明顯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粘人,對關係有著美好但過高的期望。
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發生在伴侶開始無視自己強烈的的情感需求或對之感到煩躁時。在此第二階段時,患者會以某些手段操控對方,像是抱怨身體不適、表現出虛弱或無助、自虐、自殺等,意在引起對方注意並獲得照顧。通俗的來講,這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不過這些行為的目的並不一定是故意操縱對方,而是患者長期養成的一種心理保護機制。在這個時候,伴侶有可能會不能忍受而直接選擇而退出關係,這是患者所認為的第(1)種「拋棄」;或者伴侶會暫時嘗試滿足這些情感需求以維持關係,直到其不能忍受而分開位置,這是第(2)種「拋棄」。注意這裡所說的「拋棄」並不一定指伴侶實質上拋棄患者,而是患者所感受到的被拋棄感。在這個階段,患者還並不打算結束關係,而是嘗試維持並向自己的理想(或者是妄想)方向改變關係,但是往往會加速關係的最終破裂。在此階段還很有可能出現對對方底線的不斷試探,也就是所謂的「作」。這可以被稱之為第二點五階段,因為一旦進入這個階段,進入第三階段幾乎是必然的,除非對方完完全全沒有最基本的自尊。
如果關係繼續,而患者感到了對方對自己感情需求的「抗拒」,(注意:這並不代表對方開始抗拒這段關係,而是缺乏對患者感情需求的回應,使得患者感到對方在抗拒)第三階段就開始了。由於患者的個人經歷,其本身對親密關係就有恐懼感且會害怕離別,患者會表現出強烈的反彈。反彈的方法很多樣,包括對對方的貶損,主動逃避或抗拒此段關係。這時候就是「四虛五晃六胡鬧」了。對方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完全不能理解,覺得患者在一些小事上無理取鬧。到了一定程度,雙方總會有人選擇離開。之後患者會強化自己的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比如「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女人都是婊子」,「我這輩子總是會碰到爛人」之類的斷言,而這才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最可怕的地方。患者會帶著這種認知急切地進行下一段關係,而每次都落入類似或相同的結果。隨著經驗的累積,這種惡性循環會讓邊緣型人格障礙不斷循環並且逐漸加深。
綜上所述,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遇到自己認知中的拋棄的時機,並不是在一段關係結束時被分手的時候,而是對方不積極滿足自身強烈的情感需求的時候。當患者覺得自己的情感需求未被滿足時,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對方拋棄了自己,患者會陷入極端的煩躁與絕望,防禦機制會立馬啟動,轉而迅速拋棄對方。這就是常說的「因為害怕被對方拋棄而先拋棄對方」。最後往往是患者成為主動拋棄對方的人。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成因(回頭再更)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回頭再更)
後記:其實我本人是典型的類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礙(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SPD,又稱孤僻型人格障礙症),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正好是相反的,表現為感情淡漠,對社會聯繫缺乏興趣,對親密關係無慾望,傾向於獨立生活並有一定程度的性冷淡。我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很難的,因為我知識層面上完全可以理解邊緣型人格障礙,但是對之很難有同感和同理心。我實在沒有類似的情感,於是便很難在心中構建和模仿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情感場景。這無疑是我自身的問題,我卻一直並不覺得自己在無法同感上有過錯。當然了,覺得自己沒有過錯是最大的過錯,尤其是在自己還有責任的時候。 甩鍋和背鍋這種問題,和人格障礙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人人都需經歷的過程吧。推薦閱讀:
※面對「中二病」時,為什麼人群中友善度的差異會這麼大?
※「蝴蝶效應」是偽命題嗎?
※如何保護可被路人隨意觸碰的塑料 Logo?
※怎麼看"挖掘機技術哪家強"這種話很火這種現象?
※如何克服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TAG:心理學 | 抑鬱症 | 心理學現象 | 人格障礙 |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