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的人什麼樣?

工作、感情、人生選擇。被動是一種性格嗎?


感覺很多時候被動的人就是因為長期由別人做選擇而造成的,父母,老師,其他所謂專家前輩…一直灌輸給你各種各樣的選擇方式,從而讓你失去了主動的能力。被動的人不論是工作,生活,情感都對自己心裡的選擇存在畏懼,這就導致了被動的發生。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更加豐富多彩。


自己儘是善意,世界卻是惡意,怪自己


被動的人人生永遠被外界掌控。因為從來不主動去做事情。並且一般事情也做不好。為何?被動做是因為被外界逼迫著做,誰都不喜歡被人逼著做一件事。
比如家裡人,讓你學練字去。因為被逼著練,你自然趨向於應付差事。另外為何不主動選擇呢?
家裡人剝奪了你主動做一件事的權利,擔心你做不好,於是乎給你包辦了。很多時候也樂得其成。因為這樣子不用擔負任何責任,做不成來一句:還不是你讓我這樣做的!就可以了。 一方面想擁有自己的選擇權,另一方面你又不想承擔責任。你說難不難?
我這是寫給自己看的,哈。


1.別人不主動聯繫你,你也不會去聯繫他們。雖然心理想著他們但是真的想不起來主動打電話發簡訊這種事,只是心理會奇怪,誒,最近他/她們怎麼不聯繫我了。
2.不主動找別人辦事,覺得很麻煩或者想不起來。很困難的東西,但只要能自己解決,一般不去找別人。
3.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人也只是看看,因為你不靠近我我也不會主動靠近你,雖然你各方面都很符合我,卻很難主動靠近。只一個人呆在那裡,不停祈禱對方能夠到自己的身邊來。
4.遇到事情會躲,不會主動承擔責任。一個任務擺在面前,除非是安排到自己了才會做。大概就是屬於你推一下,才動一下的那種。如果領導問誰願意去做,被動的人九成都不會站出來。
5.執行能力相對比較強,只要你把任務說清楚,一般被動的人都會按照你的要求認真完成。但是,這件事後面的責任不由他承擔而是由布置任務的人承擔。
6.不想多管閑事。不想發表自己的看法。行行行,好好好,反正你們決定吧。被動的人難以做出決定,所以下決定帶來的責任也不由他們承擔。
7.不主動招惹別人,不主動袒露自己內心的想法,傾聽者。


文:達芙妮 責任編輯:螢火蟲 我去姐姐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01 你是被動的人嗎?

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見一種人,從不主動,特別被動,比如在男女感情里,有些從不主動追求女孩,有些人必須要等別人主動太能談戀愛,倆被動的人明明彼此有意,但因為倆性格都被動,結果誰都無法先跨出那一步,最後殺進了個主動的人,戀情就此告吹。

還有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從來不能主動,在大會上從來不發言,在群體聚會中沉默寡言,幾乎從來不表達意見,點菜時要不是有人使勁邀請他,絕不會主動點。被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好像特別沒主見,自己沒主意,怎麼都行,永遠處於配合外界的狀態。

對於一個支配慾望強的人來說,有個被動的搭檔真是一拍即可,但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個人太被動,會有點讓對方覺得無趣和心累,比如戀愛中,一個人總是被動,估計戀愛也談不下去,畢竟戀愛也是一件你來我往的事。

02 是追求成功還是避免失敗? 這決定了你是被動還是主動

同樣都是人,為什麼人的性格有的主動,有的被動?那種過於被動的人又經歷了什麼導致今天這樣?

很早的時候,心理學界有研究動機的心理學家就提出了人類的個人動機有兩種:一種是追求成功,一種是避免失敗。根據動機的不同,人類因此被分為兩種:追求成功的人和避免失敗的人。

①追求成功型 兩類人在行為模式上具有截然不同的反映。對於追求成功類型的人來說,行動的關注點在於如何取到我要的成功,我要實現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會全力以赴,竭盡自己的潛能,即便失敗也在所不辭。 在這種人的價值體系里,成功和追求帶來的滿足感要超過失敗帶來的恐懼感,所以他們往往做事比較主動。

②避免失敗型 而對於避免失敗類型的人來說,他們行動的關注點在於如何避免失敗,在他們的價值體系里,失敗是件不能承受的事,做事的唯一動機就是儘可能避免失敗,讓自己處在最大的安全區域內,所以他們的表現相對來說就更容易被動。

是的,被動者就是那種具有這種價值體系的人,在被動者的心理,失敗、出醜是難以忍受的,人生最該避免的就是失敗和出醜,他們把避免失敗等同於自己的成功,把避免出醜等同了成功。 所以他們不敢主動,每次主動都是降低他們成功概率的風險點,在嚴重被動的人的心裡,這種恐懼會讓他們生不如死,陷入失控的境地。

那麼這種避免失敗和出醜的價值評價體系又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同樣是人,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動機體系?

03 「我沒有資格擁有這些。」 被動型人格的一個根源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一個人跟外界的關係模式基本都是他幼年跟父母關係模式的翻版和重現。 避免失敗和出醜的心理追求來源於對一個標準的忠誠,這個標準就是完美主義,正是因為之前在很小的時候經歷過苛刻的評判和不接納,讓一個人把自己曾經表現出的缺點和不足當成了不可接受的東西。

幼年的這種評判和不接納相當根深蒂固,它會跟羞恥和恐懼結合在一起,深埋在當事人的潛意識深處。 讓他們在遇到類似的情境或事件時,容易觸發這種不良體驗,為了避免出現這種體驗,他們只能控制不再讓自己陷入早年的那種生活情境里,即盡量不自發做出行為,以避免達不到標準,引來不好的評價,讓自己更加不堪。 毫無疑問,在被動者的內心裡,他們的自我評價是極低的,這種低的自我評價正是他們容易沒有主見,不敢冒險,走向被動的根源,而這種自我評價不過是他們在幼年時父母對他們評價的內化。

也就是說,被動者的父母在被動者年幼時,有意無意的表達了太多的不滿意,指出了太多的缺點,他們潛意識了表達了世界應該有個標準,人們都應該向那個標準看齊,因為他們過多關注自己孩子的不足,希望他能改進,走向完美。

甚至有一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出現錯誤的行為,一旦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就大吼大叫,對孩子嚴厲指責,甚至表現出一旦有錯誤,天就塌了的感覺。 幼小的孩子如果被長期灌輸這種意識,就會逐漸喪失掉探索環境的天性和勇氣,而變得被恐懼包圍,從而感覺自己十分的不好,類似於一個不合格的兒童,他們對自我充滿懷疑,長大後,對做其他的事情也無法擁有勇氣,而是滿懷懷疑。

其實深層次的核心概念是: 「我到底是不是個合格的人?我有資格擁有這些嗎?」 「我可能沒有資格擁有這些,因為我如此不好,有這麼多缺點。」 一個塑造被動者孩子的家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模式一定是以父母為中心的,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 父母從不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他們只注重孩子是否犯錯,注重孩子是否滿足他們的標準,這樣的父母,往往自認為自己有一套教育孩子的完美標準或理想標準,只要把孩子按照這套標準教育,孩子就是OK的。

塑造被動者孩子的家庭,孩子的需求是被無視的,久而久之,孩子的主動發出自己需求的能力就漸漸喪失,轉而聚焦到如何配合和滿足家長的標準和要求,而當這些要求達不到時,父母又啟用了苛刻的評價模式,這讓他們進一步扔掉了自己可以提需求,要求別人的能力,而把全部的關注點都放在了滿足外界,及不讓外界標準失望的關註上。

也就是說,害怕失敗的恐懼統治了他們的內心,追求成功,自我探索的那一部分自我功能完全萎縮掉。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自我探索,追求成功冒險帶來的成就感。

04 「我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 被動型人格的第二個根源

還有一種被動人格的形成是源於父母的溺愛,但其實溺愛也是對孩子不放心低評價的一種,正是因為害怕孩子犯錯吃虧,所以才有溺愛的模式,溺愛就如同給孩子套上一層人為的保護殼,本質上也會讓孩子天性的探索本能得到遏制和壓抑。 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事情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孩子也沒有多少危險的意識,危險正是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傳達和灌輸給孩子的。

如果孩子從小就被整天灌輸這種外界風險很大,我很弱小的信息,他就無法認為自己有能力去控制外界,只會養成依賴性人格。 而依賴性人格的本質還是對自己評價過低,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應對外界,自然也就不可能發出主動地行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而只能讓別人為自己負責。

還有的人是在別的領域不那麼被動,但只在某一個領域被動,比如一些程序員在業務上可能非常活躍,而在感情就非常被動,那是因為在這些人的心裡,實在沒有多少感情成功的經驗。 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小時候也沒有開發他們討人喜歡的技能和潛力,長大後的他們也沒有自己挖掘,導致他們認為自己是缺乏魅力的自我認知。一旦有這種自我認知,就很難主動了。

05 「一直在等待一雙伸過來的手」 被動型人格的現狀

一個人如果在生活中總是很被動,會壓抑自己的生命能量,會人為的自我設限,完全不能實現自己的潛能,甚至嚴重被動者能量被壓抑後,會出現被動攻擊型行為。 也就說如果一個人被動久了,他也會有很強的攻擊欲,這種攻擊欲沒有學會正面表達,他會用被動攻擊的方式表現出來,以發泄內心的不滿。

被動的人就像縮在一個有著堅硬外殼的保護罩里,在這個罩子里,一切都是可控的,但是範圍很小,他們在裡面按部就班的行動,不能越雷池一步。

如果有的人足夠幸運,可能會遇到從罩子外伸出的手,並且這手足夠堅定有力,引導他們走出罩子,並帶領他們起舞。

而更多的人不過是遇到過一雙或幾雙手,但終因為自己恐懼的力量太大,超過了那雙手可以拉出罩子的力氣,而最終又縮回了罩子。 還有的人是終生在等待,希望有人能認出被動的他們,把他們拯救出去,但是終究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發現一雙伸過來的手。

06 如何改變自己的被動型人格?

①告訴自己,這些都是不真實的 改變被動的方式首先是要改變自己對自己的認知,你的那些對自己過低的評價都不是客觀真實的,而是來源於幼時不當的父母評價模式,所以當內心再湧出自己對自己不好的評價時,要及時的跳出來覺察這種評價的來源,並及時的糾正它。 告訴自己,提醒自己,這是不對的。 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你值得擁有好的評價,值得要像這個世界索取你要的東西,值得讓世界愛你,你也要自己愛自己。

②關注自己的需求,不要凡事配合別人 其次要多關注自己的需求,順著自己的需求來,嘗試一點點的改變,被動者往往泯滅掉自己的需求,而過度關注別人的需求,形成了凡事配合別人需求的模式。 可是憑什麼呢?你也有自己的需求啊,怎麼能處處以別人為中心,配合別人的目標,成就別人的主角。當你旁觀這樣的自己的時候,如果覺得委屈不值得。那就要去嘗試改變。 這個改變就是一點一點的感受你自己的需求,不要泯滅它,勇敢的把它提出來,你應該為自己的需求而活。

最後,其實想說的是,生命這麼短暫,一個人怎麼能忍心讓自己如此蜷縮的活著?那也太對不起自己了,怎麼樣也應該豁出去活一場啊。不然呢,畏畏縮縮,你究竟在害怕什麼呢?


文章發表於壹心理,作者達芙妮,微信公眾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我會喜歡喜歡我的人,我想討厭討厭我的人,我願深愛愛著我的人,我的陌生人我覺得陌生,我的路人也當我是路人。我像一條不怎麼清澈的小河,沒有山峰裂谷,沒有泥沼漩渦,你不會想要挑戰征服,你也不會泥足深陷。假如你是魚,能活就來游泳吧,我淹不死你,你也溫熱不了我,你是趟過河的人,也不會掀起波瀾,我也不會在你的褲腳上濕潤太久。我只等著太陽把我烤乾,或者最好流向大河。


被動的不善於爭取,而希望別人能發現自己,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對於這個世界我們只是觀眾,
它從來不屬於我們


大概是他終於向前走了一步 我卻向後退了一步


很隨意,怎樣都行


永遠依靠著別人,等著別人來決定自己的事


樂觀看:獨孤九劍,就是一種被動劍法。「破x式」,在見招拆招原則下,由被動,轉主動。


推薦閱讀:

你們都是怎麼說服自己放棄不可能的人的?
人,究竟是老實好還是不老實好?
是什麼填補了你曾經的迷茫與空虛?
看上去特別樂觀的人,有可能患有抑鬱症嗎?
總害怕在網上留下真實痕迹,這種心理是不是不正常?

TAG:心理 | 性格 | 性格分析 | 被動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