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中的兒化音是必要的么?

有的時候說話會有很重的兒化音,但是寫下來的時候去掉那些「兒」也不會影響閱讀,而且根據地域不同有的方言里也沒有兒化音。那是不是兒化音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還是說存在即合理?


……題主你的問題問得好大,都是我等閑不敢碰的東西_(:з」∠)_敢碰的部分我簡單解釋解釋,不敢碰的部分留待高人OTL

首先關於存在即合理,語言本身就是約定俗成的東西,它就是存在即合理的東西。然而兒化並不是完全只能用這話強詞奪理的這個範疇,非得用存在即合理解釋的語言現象是……等義詞。完全不符合經濟原則啊摔,然而它就是有,你有什麼轍吧……
只好存在即合理。
(等義詞這事兒我跟我學年論文語法學術研究相關課程的導師討論過,然後就被這麼拍回來了簡直要懷疑人生OTL)

題主在問題里說有的方言里也沒有兒化音來作為「中文兒化音沒有存在必要」的論據,這其實是不成立的。
因為事實上,每個方言自己都是獨立的語言系統。它之所以單獨成為一門有名稱的方言,就是因為它有自己獨特的語音、辭彙、語用甚至語法。
在世界上有多少種語言的統計上數字是有差距的……就是因為語言學家們對我大中國的漢民族到底有幾種語言有爭論!有的說一種啊還討論啥啊,字都一樣!有的說字一樣管毛用,語音差別辭彙系統差別甚至有點語法都有差別,差距最大的方言都大於歐洲各小語種了還算一種語言你逗我!就這些不算一種語言的人,還有說官話區能算一個的有說官話區也不能算一個的……。
雖然有政治不正確的風險,然而,我們不能用一種語言的某個用法來否定另一種語言的一種用法。

然後中文中的兒化音這事兒太大我是說不清的,很多有兒化的方言我也不了解,普通話里的兒化是怎麼區別北京話的兒化的我也沒有找到權威的、有可操作性的標準。
所以題主,我們來說北京話中的兒化音吧。

然後我們可以基於北京方言來看寫下來的時候去掉那些「兒」也不會影響閱讀這件事了
1、寫下來
這其實是書面語和口語的語體色彩問題,雖然我的學年論文做的是相關的,然而那是因為導師是一根粗壯的大腿,自己選題是打死不敢碰的(鬱卒臉)
語體色彩的區分其實是嚴肅性的問題,和介質(書寫OR口語)關係不大。所以用「寫下來」和「說出來」進行對比本身就是一件不科學的事情。
2、去掉「兒」不影響閱讀
我們得把「兒化」分三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它是個詞啊!這部分你把北京方言的兒化直接去了不影響閱讀有鬼了。
例如:
北京話:今兒天兒不錯。
普通話:今天天氣不錯。
去掉「兒」:今天不錯。
……你敢說這不影響閱讀嗎……
「天兒」是個詞,「今兒」是個詞,在北京話的辭彙體系里,這是個詞啊……
咱不能把好好的構詞法給踢出語言系統啊。
(PS.實際上單純的文字是不能記錄實際發音的,北京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在「今兒」後面有一個喉塞音,有的人會爆破,有的人不會。有的時候為了方便理解,記錄這句話會寫「今兒個天兒不錯」,但實際上那個音比「個」弱得多。)
還有一些是有沒有兒化會區別詞義的,一時想不起例子OTL……

至於另一部分,比如「花兒」「小孩兒」,雖然有語法書給收了進去,然而我覺得這是語用學的事情,又是一大塊。(鬱卒臉again)
沒有語用學相關知識的人中絕大多數在試圖分析一句話的意思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字面意思。然而「言外之意」是交流中更為重要的東西,在字面意思之外,我們說出的話實際上傳遞了更多的信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應該能理解這個意思——就是話最好別直說。
(PS.語用學是新興學科,早一點的語言本體研究學術文章都不提語用的,更不要說普通大眾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了。不要覺得語用學不重要,只有語用含義的語素不重要,它們是很重要的。)
我們回到「兒化音」的問題上。「兒化音」表達的含義不是核心的,它表達的不是「紅色」「硬」「轉折」這類含義,它表達的更多的是感情。
而「兒化音」表達的,是積極意、可愛意、喜愛意。
以表示「孩童」為例。
下雪了,一群小孩子在打雪仗。
老奶奶A:唉,看著這幫小孩兒就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
表達了A對年少時光的懷念,A羨慕這些孩子,喜歡這些孩子。
下雪了,一群小孩子在打雪仗,雪球糊到了B臉上。
B跳腳大罵:哪個死孩子乾的!
同理,北京街頭聽家長氣急敗壞地教育閨女兒子,絕對都是,「你這孩子怎麼就不聽勸呢!」「你這孩子怎麼就這麼擰呢!」
但如果是笑罵,並沒有真的生氣,罵的口氣會是,「你這小孩兒還挺敢說的。」
相信題主在自己的家裡聽爹娘罵自己,是能聽出來他們是真生氣了還是沒生氣。
對於北京人來說,是否使用兒化是做這種判斷時的一個影響因素。

最後一部分,就是99%的情況下北京人說話都要帶「兒化」的字了,基本可以說讀音固定了。比如「邊」,完全可以說在北京話里就讀「bianr」。「靠邊兒」「裡邊兒走」「一順邊兒」……「單邊主義」「多邊會談」倒是沒兒化,但是它們對於北京話來說,是從普通話外來的。
別覺得奇怪,北京話也是方言,它和普通話差很遠。

綜上,至少對於北京話來說,兒化是十分必要的。
——————————————————————
認真答完了讓我來抖個機靈,
題主你考慮過語氣詞的感受嗎!
題主你考慮過語氣詞的感受么!
題主你考慮過語氣詞的感受嘛!
題主你考慮過語氣詞的感受不!
題主你覺得上面幾句話有沒有區別?


中學生活好還是大學生活好?
加不加兒化的區別可是要鬧出人命的哦……
還有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這個我至今沒搞懂。
產生兒化就是一種細化,以形態變化區分意義,廣州話的變調也是這樣,和北京話的兒化功能相似。


這個,舉個例子就能說明有沒有必要,特別明顯:

比如學生時代要下課了,班主任說:

「同學們,我再說一點。」

或是:

「同學們,我再說一點兒。」

區別還是很大的。

另外區別非常明顯的還有「早點」和「早點兒」。很明顯了不用說了吧。


你是我的眼和你是我的眼兒


日常生活十分必要。
比如「湯」和「湯兒」是兩個意思。


如果兒化音是必要的東西那麼好多南方人就活不下去了


推薦閱讀:

中古漢語是如何統一到全國的?
同時會說普通話和方言是怎樣的體驗?

TAG:方言 | 漢語 | 兒化音 | 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