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總選擇割腕的方式自殘?


一般來說,身體上的疼痛,可以緩解內心的難受。可以讓人提醒自己,「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死亡會是很痛的。」這其實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
所以,雖然文化里譴責割腕,覺得是一種表演式自殺,是為了引起他人的關注。但我自己,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無論這些割腕的人,是否真的遇到了想要讓人放棄生命的事件,無論他們的性格,是否真的值得人關心,他們的內心,必然都是十分痛苦的,都需要被人關注、看到、理解、體諒。想要引起周圍人關注的人,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真正不帶任何評判的關注。
所以,當一個人選擇割腕的時候,已經是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時候。生命,不能等到出現嚴重事件,才來後悔曾經的忽視。


首先,手腕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纖弱敏感,手腕皮膚比較透明,可以看見清晰的血管,割下去可以有一種隨時可以殺死自己的興奮感,你可以感覺到動脈在刀鋒下狂跳。並且作為一個敏感部位,可以更好地感受疼痛與溫度。

其次,視覺效果好,和同樣很敏感並且血管更多的頸部比起來,手腕流血看起來更加柔弱,有種詭異的視覺效果。
再從可行度上,手腕可以很容易藏在袖管里,而手指不行,其他部位則要麼不便於隱藏要麼不便於隨時下手,容易被發現和制止。
最後,

以上這些都是我自己的臆想,試圖自殘的思想早在我初中時就殆盡了。請各位好好成長,積极參与治療,有心理問題找醫生,希望被關注請找個戀人或者和親人談談,沒事割自己玩這種事挺虧的,能不做就別做了吧。


因為大多數人沒有醫學常識,割脈隔割不死自己,
在文學中死不了才能有後面的劇情,生活里死不了才能被你遇上,
其實作為醫生遇上各種死法自殺的人都有,跳樓、撞車、自焚、上吊、開煤氣罐等等。
舉些名人的例子:海明威獵槍自殺,川端康成煤氣自殺,海子卧軌,盧武鉉跳崖等等。


生命只有一次,那些選擇割腕自殺的抑鬱症患者是內心很難受,認為生不如死才做出這種行為。我想說兩周前我同學跳江了,全班都在罵他,留下一對老人,只有我默默替抑鬱症病人的未得到及時救助而反思。 請勿將割腕看做一種潮流一種時尚,如果只是好奇嘗鮮,我攔不住任何人也不會去攔,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等!


看到血流出來我就興奮不已,上癮


Ps:作為一名抑鬱症以自身經歷與感受回答,不保證普適性

要討論為什麼做一件事情,我們首先要明確做這件事情的目的。


有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患者的自殘是為了吸引外部的關注,讓他人看到自己,關心自己,但事實上,很多情況下並不是這樣。對於已經到了會發生自殘程度的抑鬱症,很多情況下(至少我是)能感知到的世界裡已經沒有別人了(就像所有人臉上都打著馬賽克),而且漸漸連自身的存在都無法感知(就像在操縱一個木偶行動,身體就只是一個木偶)。
而自殘的目的,只是為了感受疼痛,通過神經的顫動和鮮血的流淌來感受自己的存在,「確認」自己還活著,而不是「變成了木偶」。


那麼怎樣用最簡便易行的方式達成這樣的目的呢?


首先傷害的地方要在容易碰到的部位,並且是視野可及的。抑鬱症患者沒那麼多精力對不方便的地方下手。而視野可及是為了保證能看見血流。
其次肉質要軟,血管要在外層,達到不需要多費力就能戳出血的效果。同時這樣的部位神經比較敏感,能有更大的痛感。
最後不能把自己玩死了。自殘的目的是「為了確認自己的存在」,換句話說自殘是為了「去活」,而不是「去死」。所以不會對主動脈啥的下手。
總結出這三點,其實答案就很顯而易見了----從手肘到手指的前臂部分。

進一步篩選的話:
1.手指:痛感很好,但是出血量很可能滿足不了需要
2.手掌:不方便「做事」。這個「做事」既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也包括進一步的自殘行為。因為「確認自己的存在」這種事可能是長期需求,每隔一段時間可能會重複自殘。
3.手肘:內部似乎血管較大(看起來),而且僅在視野邊緣。手肘外部能滿足痛感,但是出血少也看不到傷口。只追求痛感的話可能會選擇(我以前就用手肘外側)。

這樣排除下來,割腕就是很自然也很合理的選擇了。雖然可能也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但是由於割腕這個名詞實在是太popular and common known,以至於其他的方式完全被忽略掉。


嚶個人覺得割腕式自殘與其他自殘方式相比較...更較爽一些
無論是從視覺上還是從肉體感覺上。
割腕會疼,但它血量多,看起來就很爽。而且多割幾刀就不再單純感到疼痛,會有一種如觸電般酥麻的感覺。
說實話,喝葯我怕肚子疼(內臟疼真的致命啊喂! )。
我試過割臉和脖子以及肚子。
臉會火辣辣地疼,麻麻的。其實也很爽。但是我的同學會看見,他們問我臉上的疤是哪來的我真不知如何解釋。
脖子...我覺得...太疼啦...只是輕輕地用刀劃就很疼啊啊啊(只是那種滲出小血珠的深度),割了一下就放棄了。
肚子...比脖子還疼啊啊啊啊我拒絕 (′?ω?`) !
另外,作為一名美術生,我真的很想用血來畫畫啊啊啊,不是自殘啊啊,純粹是畫畫Orz你們為什麼都不懂我ヽ(*′Д`*)?
答煮現在高一。畫技超差。打算等畫技精湛的時候再試試。
覺得血比紅顏料好用,因為可改性很高。
啊啊啊啊啊啊我又跑題了

前幾天暗搓搓收集了一丟丟用來畫畫。被我爸發現一回就不敢再放冰箱了。今天打開蓋子一看都臭了。

剛結痂的傷口又被我撕開了


一個還有自我認知的抑鬱症患者
所有我感覺不到自己還活著的時候
就想去死
割腕的時候是真的疼
儘管我試過各種各樣鋒利的刀
看著血流出來
我知道自己還活著
太怕自己的自我認知慢慢被吞噬
一遍一遍用身體的疼提醒自己
我不能死我不能死


當內心的掙扎令你無法呼吸的時候,身體的疼痛才會另人清醒,看著一道一道的傷疤,會提醒自己還活著,流動的血液有些興奮


自殘,是個人抑鬱時期對於自身掌控感的再次獲得的手段。(不能理解的話,我再解釋)

因此,長期抑鬱的人容易出現自殘的傾向。

而,一方面是傳媒的引導,另一方面是「方便」,割腕變成是較多人的選擇。


聽說疼痛就是還活著,不知道自己還活沒活著,所以試一下。


因為 真的很絕望


嗯,寧願流血也不要流淚。還有,就是割腕的時候,能夠感覺血液一點點的流出來,感受著死亡一點點的逼近,疼痛應該可以提醒著我一步步離開。呼~~~~~就是,其實就是想自殘,感受疼痛,身體痛了,心就不會疼了。嗯~~~~就是想作,感覺疼的時候挺舒服的。


勸大家不要割腕真的死不了差點殘廢 當時不知道濕透多少塊紗布
還要縫針
在摸索胳膊的動脈在哪 下一次要一次成功


因為見效比餓死要快並且痛苦較輕,同時相對於跳樓跳河服毒上吊等等死狀比較能接受,中途後悔了還可以去醫院隨時能救回來,簡直完美……


四年割腕史的人表示,以前最嚴重的時候一日兩日就割一次,從手臂到腳背全身都是刀片割爛了,洗澡都沒辦法洗,很大一個原因是身體上的疼痛緩解內心壓力,疼痛是有快感而且會成癮的。一旦你開了這個頭用割腕緩解抑鬱,那麼下一次你抑鬱的時候還是會迷戀並想起那種快感,然後繼續割來緩解痛苦。有一種「我因鞭笞自己而感到喜悅,喜悅自己的無處逃避」,實際上因為抑鬱的緣故喜悅其實是談不上的,但那種莫大的寬慰會籠罩割腕當事人本身。我就很迷戀那種割完全身都是血的傷口,然後在床上躺平放空自己的感受,那種「一切又可以在這裡平靜下來了」。

而且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本人對醫生(無論是心理醫生還是精神科醫生,也就是陌生人)有一種不可抑制的抵觸情緒,我不想去看醫生,但我精神不好的時候又時常崩潰掉,在各種方面以各種方式,所以我必須有比較堅決一點的解壓渠道。
我的左手在童年時期因為一些原因受了傷,在小學時期曾經有過被家人強行拖走,當街毆打的經歷,可能之後選擇割腕左手or以傷害方式對待自己也和這個有關。
======
本人現在很好,水錶在外面,沒有快遞要收,勿擾


流血了,有點疼喔,還活著,太好了。


能夠看見血液從身體流出
會有一種減輕壓抑的快意
感覺不到疼痛 對死亡的渴望又少了一點
流得越多就越快樂越輕鬆
自殘是一個發泄但不傷害他人的好途徑

但一段時間過後會反彈
繼續悲觀地面對現實
加倍厭惡疲軟無力的自己 嘖。


抑鬱症患者選擇割腕的方式自殘,除了通常意義上的「展示」、「表達自己無法表達的痛苦情緒」之外,還潛藏著另一種作用,要理解這一點,首先要區別(抑鬱症等精神疾病中的)「自殺行為」和「自殘行為」的區別。

自殺行為的目的:結束所有感覺

自殘行為的目的: 讓自己變得更加好受一點。

自殘行為使患者感覺好受,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基礎。

在心理上:自殘行為能使患者獲得對「身體」以及「現實」的控制感(確認),(尤其對於存在解體、分裂等個人整合能力問題的患者)

在生理上:發生自殘行為的患者,在自殘行為發生後,會分泌更多的「內啡肽」。(「內啡肽」是一種神經激素,同嗎啡一樣,能止痛、產生快感。這種激素會在極限運動或者身體受到創傷後大量分泌。)

所以,出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的確會有精神疾病患者選擇以自殘行為使自己更「好受」一點。至於為什麼選擇割腕,則是因為:一、「割腕」作為一種自我傷害的方式已經被絕大多數人所得知了,甚至說——它已經成為了一種公共知識。二、「割腕」所需要的器具,太容易被獲得了。(相信我,若是三氧化二砷能像水果刀一樣輕易得到,自殺行為、自殺案件以及自殺率一定呈階梯式上升。)

因此,儘管都涉及到對自體的傷害,但將發生在精神疾病中的自殺行為與自殘行為區別開,並將其視作患者「試圖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雖然是不良的方法——是有助於我們理解患者、與其達成溝通的。

最後,也許會有一些正在痛苦中掙扎的人閱讀到我的答案,但我在答案中提到這些東西——絕不是想介紹自殘行為的益處——而是想讓更多的人明白,為什麼會在這些人身上發生這些事。同時,我也想使有過這種行為、或者對這種行為有所意動的人明白,你們為什麼會這麼做。——不是因為自殘真的很「舒服」——只是因為「找不到更好的適應方法了」。


我自殘會選擇爬山。。。這種累的要死,前路看不到頭,上山下山都要累死山中的恐怖,夠不夠刺激?


推薦閱讀:

認知行為療法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局限?更適合哪些心理問題?
有沒有因為抑鬱症而耽誤了大好青春,改變了人生軌跡的同學?以後的路要怎麼走?
怎樣看待沉珂c.k在微博所發的文章,以及沉珂出現引起的回憶潮?

TAG:心理 | 心理諮詢 | 抑鬱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