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身邊人討論的話題很幼稚,他們聊天內容很無趣,很多時候雖然我都知道他們說的是錯的,但不願意站出來指正,懶得和他們理論。你會這樣嗎?


會。
很正常。我會做自己的事情,但並不意味我一點不關心他們的談話,會留一個耳朵,待到有自己可以插話的時再發表自己中庸的見解,融入圈子但不會被他們的"無聊"過多的影響,也不會錯過與自己有關的話題。
這種時候,即便自己不願說話也要保持微笑開朗的狀態,沉默不語坐在角落會讓你有"不合群"的感覺。
如果你真的不喜歡現在的這個圈子,那就換個圈子,或者是放自己一個人出去走走。
我自己會比較熱於接觸那些讓我充滿新奇的圈子,讓我有求知若渴感覺的,我寧願自己一無所知,卻可以安靜傾聽別人,讓我有所收穫。
內心戲還是自己消化,大家都是凡人,有些反感情緒也是正常。但這種情緒也意味著我們要學習更多東西,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學會包容,淡然看待別人和自己的差異。
因為你也會遇見同樣的狀況,就是你和同伴聊天時,旁邊也會有人覺得你們的談話很無聊且觀點錯誤。


要看你所處的圈子中的成員與你的關係是怎樣的。

一個你所需要的圈子和你一個你樂於待在其中的圈子有時並不重合。對於前者,你沒有任何義務和責任去改變圈子中成員的觀點;對於後者,那應該是彼此影響的。

同時還要理解一件事:你的觀點是否正確——好吧,「正確」這一用詞當然是不妥當的——同樣也是你自身無法決定的。在圈子的其他成員看來,或許你才是幼稚、無趣、錯誤的那一個。

永遠不要高估自己。
永遠不要賣弄和炫耀。
小丑才那樣——人家以此為生,而你不是。


要麼你是天才,要麼你是傻瓜。



一般在旁邊聽著
一言不發
所以我沒有朋友


很正常,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人,只有 5% 的人稱得上是人才,1% 的人稱得上是精英,而精英與普通民眾在思維層次上,世界觀價值觀上的差異太大了。如果你覺得與人邊的人群格格不入說明應該找到一個更適合的圈子去成長。


我曾經也有這種感覺,現在才明白,很多時候我覺得別人的問題無聊,是我不會享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幸福,不能夠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
遠方和現在的每一刻都非常重要。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大學室友,因為是混合宿舍,我跟她同班,自然而然天天混一起,大二那年,談了場戀愛,對方劈腿告終,我吃不好,睡不好,但又不知道找誰安慰,畢竟朋友都不在身邊,渾渾噩噩過了一個月,某天我終於忍不住想找她(我室友)聊一下,就是很傷心的說了前任怎麼怎麼讓我寒心的,我多難受什麼的,然後她用特別單純的眼神望著我說「xx,中午吃什麼呀?「

反正後來我跟她學會了一個強大的技能,就是耳朵能自覺屏蔽聊天過程中對方說的一切無趣的事,還能在適當的時候插進去幾句話,看氛圍笑笑,或者適當的將話題轉移到可以聊到一起的點上。

她有更加強大的技能,就是不管你喜不喜歡,對著我念金剛經,佛經,各種經;沒事就叫我名字;給她任何意見,她總是朝跟我意見相左的方向去實施;整天跟我普及佛學思想,虛無,各種境界;……

大學畢業後,她皈依了,我還在塵世中掙扎。


【仔細看了看,11個回答中,還沒有提到我說的情況】
真心希望題主不是我說的第二種情況。

————————————堅韌不拔的分割線——————————————

每當我覺得自己懶得去糾正「身邊人」的時候,只有兩種情況:

1、我覺得對方無可救藥,屬於絕對的道不同不相與謀那種,那我很快就會離開這個圈子,比如我參加的某攝影協會。

2、當出現我既不願意離開某個圈子,(似乎)又不屑於去就糾正他們的錯誤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是我對他們的話題還不夠熟悉,也許知道某個點是錯的,但並不知道什麼是對的,或者不知道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說白了,我並沒有把握說服他們,又覺得他們說的有錯誤而不願意附和,才會保持沉默。
即,貌似清高,實則無知。


目前在坡縣就是這樣的狀態。
我大學畢業過來讀書,語言課程班上大部分都是高中生。國內高中留學生居多。大部分時候我會覺得他們說的話題覺得搞笑的點很幼稚,估計跟國內初高中的點一樣。
所以我沉默,大部分時候自己玩自己的。我把原因歸結於我經歷過許多他們沒有經歷的,心態太老了所以覺得他們的大部分話題幼稚。
可是我跟另外一個留學生很談得來,雖然她跟我不一個班也不一起住。雙方都願意傾聽講訴以及有共鳴。
不過還好,國內的朋友都挺好,有男票陪伴。
讀完兩年儘快回家,語言六個月讀完大家各自分班就讀自己的專業課程。
大部分人都是過客,所以做自己,不去招惹偶爾附和就好。
找到有共鳴的人實在太少,我寧願對方懂的比我多,像我無知似的我就聽著,也不願意跟一群嘈雜的覺得自己什麼都了不起的幼稚的人相處。


會,此時如果自己的心情比較正常,那麼會隨意的參與胡侃。但是心裡一般會想著,和這些朋友不是一路人。


常有這樣的情況,但我會微笑著參與。或者插科打諢的說幾句。


你覺得人性本善就會有人跳出來把你批判一頓,舉盡例子來證明人性本惡(反之亦然),最後就像兩個打牌的人你一張我一張的下牌,到了最後兩個人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只好和稀泥一樣說,人也有好的人也有壞的,我們不能只看事物的一面之類的廢話。
當你加入牌局的時候,結局就註定是毫無意義的廢話,所以為什麼要和人談論人性呢?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到宇宙真理,小到雞毛蒜皮,無結果的討論並不能對事物產生客觀的變化,只是滿足了想要說話的人的慾望罷了。
簡單地說,你高興就好,這破事我不摻和。


推薦閱讀:

和情商低的人在一起很抑鬱,容易暴躁,說明我的情商也很低嗎?
心理學中自我防禦機制中的置換作用和投射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心理彈性,如何增強自己的心理彈性?
長期被躁鬱症Ⅱ型折磨,該怎樣緩解?
雙相情感障礙的初期癥狀是怎樣的?

TAG:心理學 |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