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比如某些評論者、自媒體之類的人可以對圈內的某些話題給出自己的見解,這種對於問題或現象的思考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是他們淵博的學識還是自身經歷比較多還是天生的敏感或是其他原因呢?為什麼其他人看不到那一點,不能給出深刻的見解????其實比那種深刻的見解更重要的他們是如何思考(類似於批判性思維)??希望能有一些那樣的人可以來聊聊!!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一直都做不到。
直到後來,隨著自己的閱歷,覺察力,社會經驗,對哲學以及科學精神的進一步理解,我才慢慢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怎麼說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首先要有幾個科學思維的習慣。
一共三點,質疑一切,調查研究,實證。


第一, 質疑一切。
質疑任何事情,就是說,對任何事情,保持懷疑的態度。

這裡,我要推崇一下尼采。
尼采生在19世紀的西方,質疑上帝, 質疑宗教,質疑道德,質疑社會制度,質疑統治階級的規則。
當然,他做的非常狂熱。不僅僅只是,質疑,還是一個破壞者,一個思想破壞者。

這在西方是多麼可怕的一個人。
你想想,如果你生在清朝。
你說你質疑孔子,質疑傳統文化,質疑皇帝,質疑我們的四書五經,質疑所有古代知識,質疑忠孝禮義廉恥。

別人會認為你是一個大逆不道的人。
但往往就是這種大逆不道的人,改變了世界。

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勇敢了,太敢打破常規了,太敢與全世界為敵了。

不破不立。
你不打破一些東西,你無法獨立的起來。
思想也是一樣的,你不打破一些束縛你的枷鎖,你無法獨立思考的起來。

首先從質疑開始,質疑父母和社會給你帶來的任何想法,你可以質疑婚姻,質疑國家制度,質疑教育,質疑醫療,質疑愛情,質疑你的情緒,質疑你的思維模式,尤其是質疑你堅信不疑的東西。
因為這樣,你才可以改變自己思想,改變了思想,最底層的思想,你幾乎就改變了自己行為模式,行為模式一變命運軌跡就變了。

任何 一個事情,任何一個新聞,任何一個人,首先不要抱著評判的態度,首先是質疑。

第二,調查研究。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毛澤東。
我把這句話分享給大家。

沒想到吧,這種科學精神居然是一個文科生搞出來的。
這就是說明,毛絕不是僅僅是一個文科生,而是有科學思維的文科生。

就是任何一件事情,做生意也好,做活動也好,描述一件事情也好,評價一個人也好,首先不是去做,不是去干。
而是你了解清楚了沒有。
你的信息掌握的足夠了沒有。

任何一個新聞,爆炸性新聞,還是各種消息,知識,真理,道理,道德。
這些東西,質疑完了,你需要調查研究。
當然你不可能有時間精力調查完。
所以,你想調查哪個就調查哪個。

沒調查就不要亂說,就說自己不知道就好了。
但是對這件事始終保持一種合理懷疑就可以。

調查研究的話,就是去掌握更多這方面的信息,知識,以及規律。
比如,你開始懷疑婚姻,那麼就好好開始了解一下恩格斯寫的《家庭、私有制、國家起源》這部著作。
調查清楚婚姻的源頭,如果認為這個不夠,那就多找幾個經典文獻。

比如,你開始懷疑孝順正確性,那你就可以開始調查,從孔子開始研究起,然後順著歷史研究下來,我們的孝順,是不是和孔子說的孝一樣。
等研究好了,就可以做下一步。

第三,實證。
實證就很簡單了。
就是做實驗。

比如,婚姻的話,你就可以調查最近的數據,離婚人數,結婚人數,復婚人數,以及他們各自行為的動機。
自己都可以去搞研究。

你開始懷疑自己不是一個自卑的人,那你就去多實踐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自己曾今認為做不到的事情。

你開始懷疑童話里的愛情都是騙人的,那你就可以,去收集幾十個,或者幾百個樣本。
找不同階層的情侶,去調查他們的情史,看看愛情的數據是怎樣的。

還有就是我經常說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差不多。
就是任何事情,你都需要用自己的實踐去檢驗。

道理也好,真理也好,都需要親身去實踐,去研究,去檢驗。
你才知道,別人說的是不是真的。
你沒有經歷過得事情,往往你印象也不深刻。
最重要的,你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的人。
你怎麼敢輕易相信。

最後我再分享一下。
佛家的戒定慧。

就是說,戒而生定,定而生慧。
就是自律,然後自律了之後包括打坐,然後就會能靜下心來。
不被情緒和思維干擾。
做到心若止水,然後智慧就會出來。
智慧就是覺察。

覺察一切,覺察萬物,覺察你的每一個念頭,情緒,和思想。
當你看見,這些情緒和思想,都不是你,都是個小人在說話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幾乎97%的人,都在自我欺騙。
更別說他們說出來的話。
騙完了自己,還要騙別人。

但一切的一切從自律開始。
如果自律都做不到。
獨立思考面談。

因為,自律才能讓理性把你從感性拉回來。
才能盡量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而不是人云亦云成為了一個社會性的動物。


謝邀。私人微信andylee2017,歡迎神交???


記得好多年前,看一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鼠膽龍威》。

影片中的大反派有一句口頭禪——人,一定要靠自己。

電影《鼠膽龍威》

姑且不要把這句話我引用自哪裡貼上標籤,覺得這不是好人說的,你就不想往下看了。

本文的靈感,來自我正式回歸自媒體快一年來看到很多人留言後的感想。你若以一種批判(而非批評)、中立(暫時放棄立場)的角度,相信會理解一個三十幾歲大叔所理解的成長秘訣。

01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是一句老話。我們在家做學生只能靠父母養活,等真正上大學了,離家越來越遠了,確實覺得有同學作為朋友相處很不錯。

等到工作了,很多人的思維卻固化在那個模式:「我」有很多不懂的,「我」謙虛點,有不清楚的問領導、問前輩,說明我的態度好。

可是你知道嗎?

有次我到一位朋友的辦公室玩,聊得正酣,一個職場新人敲門進來請教老闆件事。我這位朋友笑眯眯地跟他講了該如何如何。

事畢,新人如有所獲地退出去。我跟朋友說:「你還手把手教新人做事呀。」朋友笑笑,極其認真地跟我說:「同樣的問題,我只教一次,如果再有下次就不能這麼客氣了。很多人是虛心接受,屢教不改!

02

在生活里,不少人也把這種思維拿著不放。

你知道我今年以來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什麼嗎?

《走遍美國》的電子書的鏈接失效,能發一份給我嗎?

疑問來自年初我寫的文章《英語聽力訓練給我的三大收穫》。我在文中分享了一段學習《走遍美國》的心得和相關電子書的百度雲鏈接。

那份電子書是我自己在學習視頻時百度來的。你輸入關鍵詞「走遍美國 電子書 下載」,一敲回車,馬上可以看到排名第二的就是那個電子書,自行下載即可

不知道向我提問的人是如何思考解決問題的。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人必須掌握的能力就是優先靠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03

一開始,我也懶得講解「可以自己搜索解決」,只好回答「請轉發你認為我寫的好文章到朋友圈,然後截圖微信索取」。

有的人還算不錯,在分享得到我的電子書後道一聲「感謝」。而有的人收到電子書後再也沒有聲音了。

我並非為了占轉發的便宜,只是希望花時間閱讀我文章得到啟發後能夠有所行動。在真實的世界裡,低效率地勤奮和謙虛,一味地做伸手黨(拿乾貨)是得不到成長的。

說句更加現實點的話:在我們還不算大人物的時候,每一次向別人提出要求之前,好好想想我能從自己身上拿什麼來進行交換。

如果沒有,就請靠自己解決。

這個邏輯,不丟人,但靠自己一次,「武力值」就能增長一次。

記得有次朋友聚會,一位事業有成的朋友在飯桌上感慨:「想當年就是沒有人願意投資我,一分錢都不願意給!只能靠自己。現在想來,那反而激起了我的鬥志,得來今天的一番天地。」

04

在小孩子的教育上,也應該適時灌輸不要靠父母、靠自己的意識。

早期為了省事,儘快解決問題,我會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訴孩子,家裡的長輩也是如此。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閱讀有關「提問技術」的書籍時發現:對孩子啟發性的問話,不直接給答案,孩子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真正得到成長。

原來成人世界裡的教練技術,也適用於兒童世界。

這也是我為什麼不願直接分享電子書資源的原因——你要麼不聽我的,自己想辦法上網找;要麼首先付出一點「勞動」來換。兩種方式,都是靠你自己解決。

當然,我更鼓勵前者。

05

如果你已經讀到這裡,是不是感覺「嗯……不錯,從現在開始,我必須靠自己獨立思考!」

不好意思,我不希望你從一個極端(事事靠別人)走向另一個極端(事事靠自己)。

在靠自己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要對自我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具備辨別什麼時候靠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什麼時候靠別人。

在我看來,評判的標準有兩個:一是有無資源可以交換,二是自己解決問題的耗時長短。

從上述象限圖可以看到:

1、如果我們有資源可以用來交換,而自己做這件事耗時較長的話,我個人建議還是靠別人來做,不要含糊。時間是如此寶貴,用自己的資源來換時間,是一件很划算的事。

2、剩下的三種情況,盡量靠自己。哪怕是你手上有資源可以交換,只要耗時不長,還是自己來吧。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懂得交換,凡事靠自己,你會成長得更快!


一間教室中坐滿了十歲的學生,他們被要求去試著解決孩子上學途中穿越街道所遇到的問題. 孩子們回答到了各種在其他方面成功應用的方法, 諸如交通緩解設施, 天橋, 熒光色的夾克, 以及對汽車限速等. 這些觀點是很尋常的, 也是老師希望聽見的.

只有一個人例外. 一個學生建議學校董事會賣掉學校, 並且在線移動學校. (譯者注: 你可能第一感覺得很奇怪吧, 呵呵, 接著看下去.) 這顯然不是老師所期待的.

這個觀點可能不實際,不常見,甚至不可行. 但在它被整個班級所嘲笑的同時, 它也是這名學生所敢於表達的一個獨立思考的觀點.

獨立思考不常見–它絕對的, 無價的, 珍稀. 你從電視上所看見的以及從報紙上讀到的都不是獨立的. 我們從大眾媒體上讀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習慣性知識的反芻. 關於世界上的大多數事情, 這些觀點都不是獨立的.

這是一個悲劇–獨立思考為進步所必需. 因循守舊的思考最好也只是使我們漸漸向前(最差的話則是推我們向後), 要取得實質上的躍進, 獨立思考是必須的.

邏輯上, 當我們思考他人思考的, 我們所能期待的最好成就也只是取得他人所已經取得的而已.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超越, 我們需要避免同樣的陳腐的思考. 我們需要與傳統的智慧相獨立.

幸運的是, 要做到獨立思考你並不需要多聰明或是受到多高的教育. 想想小孩子吧. 傳統告訴我們鞋子是穿的而香蕉是穿的. 而獨立思考則允許孩子們吃鞋子而穿香蕉. 他們缺乏傳統的智慧, 完全不在意對他人對自己的觀點, 這樣使得孩子們可以毫不焦慮的去實驗.
當然, 這個事情上他們是錯的, 但是在其他事情上, 他們可能會令人驚奇的正確.

以下5個方法, 可以提高你的獨立思考能力.

1. 與習慣性思想的來源相隔離
不要先插上電源然後用電視,電腦或者是去圖書館找答案, 先自己想想. 你儘管不能與世界相隔絕, 但是你可以通過限制習慣性觀點的攝入量來增加你獨立思考的量. 這意味著減少接觸媒體的時間和精力. 獨立思考者不一定是異類, 但是他們不因循而守舊. 他們嘗試以一種新的標準來看世界而不是僅僅從電腦屏幕前獲取一切.

2. 將自己浸於與自己現有觀點矛盾的經歷中

不要總是以一個新一點的習慣性思維去替換掉舊的, 你可以主動尋找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的經歷. 它們可能存在與外國文化, 不尋常的亞文化中, 或是在你不贊同的書中. 這一點可以這樣看, 它不是讓你接受一個裝思考的新火車,而是荒廢掉習慣性思考的鐵路.

3. 以旁觀者的眼光看進程

把你的平常生活拋在腦後可以賦予你這樣一種自由: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觀察這個世界將帶給你一種思考自我的平和. 靜靜的站一會, 任時光流逝. 這可以給你嘲笑自己所持的信念以及尋找一片新大陸的機會.

4. 隨機化你的生活圈
不要總去相同的場所, 吃相同的食物, 與相同的人談天, 你可以積極地追尋新的經歷. 許多人習慣了這種簡單的決定, 這樣可以帶來安全感. 但如果你像獨立地思考, 你需要跳出你所習慣的圈子.

5. 練習質疑
你可以嘗試養成本能的質疑習慣性的觀點的習慣. 但不要成為犬儒主義者. 不要認為那些」真理」是不證自明的, 只有當自己確信在邏輯的後面還有事實來支持它們之後, 再做出判斷.

上面說的聽起來可能太難了, 那麼請想想獨立思考能帶來什麼吧. 就算是微小的向著獨立思考的進步也會增加你對這個世界的貢獻. 你將看到別人所忽視的機會與方法. 相比於那些不會創新地思考的人, 你將獲得相當有競爭力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 你的思考是你自己的, 而不是只是反芻媒體.
獨立地思考, 你將為世界帶來無盡的機會.

我現在有讀日本一位右腦專家的一些書。現在深圳很是暢銷。你可以去讀讀。是「七田真」的。獨立思考很有好處。


尊重事實,熱愛事實。

人們在實際思考的時候,所援用的只是腦子裡的幾個根深蒂固的簡單觀念。思考得太複雜,太精細,反而令人變得懦弱,瞻前顧後,喪失行動的勇氣。
因此,實際生活中不要去理會「獨立思考」的方法和要點,只需要考量「這是不是事實」。
執此一條,可入眾妙之門。

任何有助於發現事實的思考都是功德無量,任何無助於發現事實的思考都是浪費生命和為禍人間。
如果大眾的理解是貼合事實的,我又何必標新立異,號稱「獨立思考」呢?如果我自己的「獨立思考」是偏離事實的,百害而無一利,馬上扔掉。

附:

1、有關智慧,我想對他們說的是:不管你是在研究什麼事物,還是在思考任何觀點,只問你自己,事實是什麼,以及這些事實所證實的真理是什麼。永遠不要讓自己被自己所更願意相信的,或者認為人們相信了,會對社會更加有益的東西所影響,只是單單地去審視,什麼才是事實,這是我想說的關乎智慧的一點。
——伯特蘭·羅素

2、發生了的事情就是事實,事實比最硬的金剛鑽還要硬。人間苦命種,沒有時間去理會生存的意義,沒有時間去想想自己在世上還剩多少時間,只顧天天用頭硬撼昨天的事實,長期操練,日久有功,功成石成——苦命種終於變成了一塊世間罕見的苦頑石。
——李天命《殺悶思維》


推薦一本書: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中文版是: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獨立思考的核心是思辯精神,思辯精神的前提是提問的自由。

中國人沒有提問的自由,我們的社會不寬容提問的人,認為提問者是弱者,解答者是強者,經常打壓提問的人。因此我們常常不敢對任何問題發問,於是養成一個習慣,許多事情,不去問,直接接受某些人的意見,所以我們中很多人都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的人是沒有思辨能力的,更不用說獨立思考。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寬容提問的人,並敢於對一切問題發問,這樣才能擴寬我們的思想。


背景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早已習慣於以「專家」、「大師」、「學術權威」們的意見為自己的意見。誠然,專家大師之言在很多情況下是正確高明的。但是他們畢竟是凡人不是神明,他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正確無錯的。甚至可以說,專家大師們犯錯,比普通人所犯的錯誤更難以糾正。因為在光環的籠罩下,少有人有質疑他們意見的勇氣。對於毫無含金量的各種「網紅」盲目跟風的也大有人在。

在今天,我們已經處在「信息時代」,處在「知識爆炸」時代,客觀上對每個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戰。那麼,我們怎麼辦?是盲目的拒絕權威?還是有其他方法?我們潛意識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心反感思維被他人主宰」,但人要成長就必須得到知識、觀念的輸入。這樣得局面讓我們處在各種矛盾中,糾結、反感、憤怒、迷茫……我們想著自己獨立思考,我們也應該獨立思考。沒有了獨立思考,那我們還是自己嗎?

----------------------------------------------------------------------------------------------------------------------

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這是愛因斯坦說過的一段話。只有我們擁有了自主甄別是非的意識,我們才不會被大師、專家們頭頂的光環蒙蔽了雙眼,更不會盲目跟從大眾,而陷入盲從之中。

一個人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盲從;一個社會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黑暗與停滯之中。相反,倘若一個人將獨立思考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那麼他就會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和前行的動力,不斷糾正錯誤,修正方向,最終勝利的抵達目的地。正是因為沒有盲從權威、大眾,「馬雲們」才得以擺脫大眾認為的「中國無互聯網」安於現狀的影響,從而有了互聯網當今的局面,並且充滿期望。如今各種出類拔萃的人,如果當時沒有獨立思考,結局可以想像。

喪失獨立思考的人,只會助長錯誤的傾向;盲目拒絕他人思想的人,是闖進珠寶店的野蠻人,只知否定與破壞,而不知如何提出正確的主張。這兩類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獨立思考。所謂真正的獨立思考,是指在尊重權威正確意見的同時,通過自己的思考而提出新意見。它在本質上是辯證否定的,因而,獨立的思考,是發展的道路,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

獨立思考

一、獨立思考需要勇氣,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勇氣,他就無法在權威和大眾的壓力下抬起頭,用自己的眼睛直視真理的天空。

二、獨立思考需要智慧,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智慧,他就無法透過表象看到實質,因此他看到的就不會是真正的真理,而是光怪陸離的扭曲圖景。

1.任何東西在未認清確實是真的以前決不能認為是真的。也就是說,必須小心,避免輕率和偏見。我所要接受的,是我認為十分明顯而又清楚,絕對無可懷疑的東西。

2..有秩序地進行思維,首先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按部就班地往前進,以達到最複雜的問題。甚至在實際上沒有先後關係的事物中也要假設出一個順序來。

3.不論在任何地方,搜羅必須齊全,觀察必須廣泛,直到自己相信沒有遺漏時為止。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兩個問題:「為什麼」?「怎麼辦」?前者追究原因,後者提供對策。只有搞清原因,才能想出辦法。辦法通常是多樣的,必須從中選出一個最好的來。

雖然作者也沒有完全做到,懂的做不到正常,不懂肯定做不到。

閱讀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1.區分客觀真理和主觀成見,哪些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事實、定理、定律或理論,哪些只是未經證實的傳說、成見、信仰或迷信。對前者主要是虛心學習弄清道理,不要花很大精力去對著干。是否貼切自己的實際,是否能給自己的行動提供能量。

2.研究正確的結論是怎樣獲得的,有哪些事實或理論根據。在證明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學習?能把它用到別的問題上去嗎?我能不能再給出新的證明?

3.對某個結論你是否有些懷疑,如果覺得它的證據不充分,甚至有漏洞、有問題,就要試圖舉出反例或用實驗來推翻它。

4.如果時間、地點、條件變了,某個結論還正確嗎?需要作哪些修改?

5.某些概念、結論、定理、規律之間,有沒有本質聯繫,它們與其他學科的內容有無類似之處?

6.現在有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能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方法或啟示嗎?

----------------------------------------------------------------------------------------------------------------------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東西,沒有正確的思考,就不會有正確的行動。那些成大事者都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的難題。可以說,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和計劃都是出自思考,思考可以支撐起人生。但敏銳的思維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嚴格的訓練和培養的。成人的思維很難改變,成人的思維力摻雜了太多的「成見」,當一個人執拗的時候,就算真理擺在面前也會是不屑一顧,更何談聽得進去他人的建議呢?沒有看到這裡就開始亂噴得,大有人在,也很正常。

受用一生的能力------獨立思維的傳遞-關於引導孩子的獨立思考

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父母必須牢牢把握的家教關鍵,是諸多教子課題的「重中之重」。

我們看到一些孩子經常會說「媽媽,我不知道怎麼做」,「媽媽,你說怎麼辦吧!」「爸爸,你去幫我做……」這些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本能的想法就是請父母幫忙,幫助他(她)們做思考,幫助他(她)們做選擇、判斷。針對不同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發生的具體問題,提供機會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自己面對問題,並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1.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被允許表達意見,不僅僅是談可接受的、安全的話題,而且要允許討論、爭論。這對孩子思考能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生活中,有些孩子往往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即使孩子說錯了,家長也不要責怪孩子,要從另一個角度肯定孩子,然後給予孩子正確解決問題的提示。

  對於孩子的正確意見,我們要先肯定、表揚,讓孩子增強發表意見的信心。孩子受到了鼓勵,以後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思考了,這樣也就達到了父母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目的。

2.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是引導孩子學會思考的基礎。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們求知慾望的反映,也是孩子智慧火花的迸發。並且,孩子的學習興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聯繫在一起的。

  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提的問題過於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去探索和思考的動力。作為家長,不僅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應努力激發他的好奇心,使孩子幼稚的好奇心發展為強烈的求知慾。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確切、通俗易懂、有條理地給以答覆。這對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使孩子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不至於泯滅,從小就能養成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

3.給孩子創造思考的情境

  父母向孩子提問,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情境,這樣孩子也就能在這種思考的情境中學會思考了。

  父母不妨與孩子一起逛博物館、動物園、科技館,和孩子一起閱讀或看電視,然後問孩子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和交談中,要經常以商量的口氣進行討論式的協商,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餘地,要給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父母可根據交談內容經常發問,如:「這兩者有什麼關係」「你覺得怎麼做會更好」「你的想法有什麼根據」等問題,以引起孩子的思考。

  總之,為孩子創造一個思考的情景,保持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討,共同商量,讓孩子在平等的氣氛中長大,沒有拘束和壓力,才能有開放的思維、愉悅的心境,才會不時閃爍出創造的思維之光。

4.引導孩子思考,自己找到答案

  讓孩子學會思考是家長的責任。在生活中,孩子遇上難題時,一般都會向父母求助,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把完整的答案告訴孩子。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自己不懂的題目時,自己也不願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直接給出正確的答案。

---------------------------------------------------------------------------------------------------------------------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當孩子向父母求助時,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認真思考一下。如果孩子真的想不出來的時候,父母逐步提示,引導孩子思考。在提示後,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不要因為孩子思考較慢,就不耐煩地否定孩子的答題能力,馬上將答案告訴孩子。孩子答錯了,可用提高性的問題幫助他們思考,啟發他們自己去發現和糾正錯誤。

我們以為自己是在討好別人,其實我們是在放棄自我------學會說「不」

你有沒有良知?------重提獨立思考(判斷)

這樣去培養男孩,男孩長大肯定了不起!(很實用)


作為辯手,回答這個問題。

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我想,先從邏輯自洽說起。

舉個例子:我初接觸辯論的時候,打過一個辯題,叫做:應不應該對公眾人物具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在分析題目的時候,我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不同的道德,及格線是不同的。

先從題解入手。既然題目是更高,那麼,這個更高應該是相對於對普通民眾的要求對嗎?換句話說,原題可以等價轉化為:應不應該對公眾人物有高於民眾的道德要求。

那麼問題就來了:民眾的道德要求是什麼?

那時候明星吸毒很熱。但是吸毒是違法行為,這點對於民眾也是一樣的。所以在吸毒上面,對公眾人物沒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比如誠信?我們對普通民眾的要求是不能失信,對公眾人物的要求也是不能失信,這點上也不存在更高的道德要求。之所以看到很多時候公眾人物失信影響更大,只是因為關注他們的人更多罷了。比如普通民眾失信一次,身邊的20%的人不再信任他,對他產生了懷疑。公眾人物失信一次,比例和普通民眾是相似的。只是普通民眾身邊20個人,4個人懷疑他。公眾人物有20萬人關注,一下就影響了四萬。

比如孝順?這個道德上就出現更高的道德要求了。感動中國十佳人物那裡面的孝順,和一些普通人那個沒事說說話,能住一起的孝順,和另一些普通人忙的回不了家,只能給點錢,雇保姆的孝順,肯定在我們心裡評價是不一樣的。

那麼,應該對公眾人物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是說要要求他們做到感動中國那個地步?

這不是扯嗎?上感動中國的公眾人物要做到那個地步,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因為道德而成為公眾人物的。那麼,比如因為唱歌成為公眾人物的,我們只能要求他唱歌不能太差,苛責道德是不合理的。以孝順為例子,我們普通人尚且不能每天陪著父母,難道要求比我們更忙的公眾人物天天陪父母說話?這顯然不合理。

這時候,我就陷入了茫然。因為我發現兩個問題:一個是有些道德本來就不存在更高這個概念,比如誠信。另一個是就算是很多的有更高概念的道德,我們一般認為只要能做到一個地步就不能譴責,要求更高是不合理的。比如現代人只要能做到按時給父母錢,我們就不能說他不孝順,但是存在更孝順。如果要求更孝順,那公眾人物一般也做不到,因此這不合理。

但是,怎麼處理道德存不存在「更」的這個問題?我當時想出來的方法是:繼續分。直接點出不同的道德及格線是不同的。有些道德,比如失信,本身的及格線也是100,本身就不存在更高。之所以看起來公眾人物失信的影響更大,不是因為我們對他們要求更高,而是關注他們的人更多。而有些道德,比如孝順,雖然存在更高,但是因為公眾人物的特殊屬性,對他們要求更高是不合理的,撐死對感動中國的道德模範要求更高。

也就是說,我在道德中引入了及格線這個衡量基準。一些道德及格線很高,另一些並不高。

(在這裡還可以繼續討論為什麼會出現及格線的差異,從這裡可以討論到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上。當可以站在社會,文明的角度上看問題,距離真正的獨立思考就不遠了。不過我那場比賽只做到了這個地步,往後的就不寫了。)

當時我是反方,毫無疑問我勝利了。

雖然我寫下來感覺很簡單,但當時對於大一的我,這點東西想了三天。尤其是添加一個對比變數「及格線」進來,這真的是靈光一現。

那麼,從這裡看怎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呢?

1:不逃避矛盾。

事實上,那個題我完全可以不考慮的那麼清楚,不去思考為什麼道德的及格線不一樣,我也能打好一場比賽。我在場上完全可以說:對方辯友,我們來看具體的道德,來看看誠信如何,來看看孝順如何,比賽也能打,也能贏,但是對於道德的認識並沒有加深。

而這種贏法,看起來是在思考,但是不是獨立思考。因為作為辯手本身並沒有剖析這個概念,並沒有剖析什麼是道德,為什麼同樣的道德有些存在更高有些不存在,只是拿著現有的觀念去拼嘴皮子。這是被一些觀念綁架了。只有不忽視這些矛盾,才能做真正的獨立思考。

因此,獨立思考要做的第一件事:不逃避矛盾。

很多辯手這個題都會模糊的打過去:比如公眾人物影響大,當然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這種對手一般三句話就能打倒。比如公眾人物不是因為道德而成為公眾人物的,而是因為唱歌或者別的。對他們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不合理。這種論點強點,能分清楚一些矛盾了,算是做到一些獨立思考了。

2:學會帶入情景,舉例子

矛盾如何產生?靠具體的情景帶入。比如兩個人高談闊論公眾人物的責任和道德要求,這基本就是全是廢話。怎麼能找到矛盾點?舉例子。

比如感動中國的公眾人物,慈善基金大使的公眾人物,和普通歌星,普通影星,這之中的道德要求差異,是怎麼產生的,又是否合理?

比如誠信,孝順,這之中的差異,怎麼解釋?

隨著你想的越多,讀的資料越多,看的論點越多,暴露出來的矛盾也就越多。如果面對這些矛盾的時候,你做的事情不是拿專家名言就糊弄過去了,而是去想到底原因是為什麼,那麼,每解決一個矛盾,你距離獨立思考就會更近一些,直到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真正的獨立思考,也叫作帶入思考。

===============================================================
先更這麼多吧,有人看繼續寫。概括一下上文,獨立思考要做到:不逃避矛盾,學會查資料。

過233贊繼續更。233333我就是任性。

埋個伏筆騙贊:為什麼我認為獨立思考和帶入思考不分家呢?2333333


為什麼說獨立思考很重要?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習慣於被動學習、傾向於人雲亦云、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向別人尋求答案。


也許他們真的懂很多道理,但就是過不好這一生。


還有另一種人:他們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看問題獨到深刻、遇到問題會向自己要答案。


同樣是判斷問題,在 「吃包子還是油條」、「豆腐腦要甜的還是鹹的?」 這種問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少有人會盲從別人的意見。


但是,對於 「中醫究竟有沒有用?」、「網路科普可不可信?」 這一類問題,很多人的觀點都只是道聽途說後的人云亦云。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對於前者我們有自己的觀點,對於後者卻沒有了呢?


答案很簡單:不夠了解。


有句諺語是: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人們常用這句話來比喻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也聽過、見過,所以至少會有所了解。


思考問題也是一樣,需要多經歷、多傾聽、多看見、多思考。也許第一次遇到時會吃虧上當,但隨著經驗的累積,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達到 「見多識廣」 的境界。


行萬里路之外,讀萬卷書也是很好的方法,但有些人即便是在讀書這件事兒上也做不到獨立思考。他們整天追著別人索要書單、一味追求乾貨、每年定下快速閱讀幾十本書的目標。


然而,問題在於:


讀完了幾十本書之後,真的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嗎? 

有人說,我讀的書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這些知識都埋藏在心裡,需要用的時候就能夠自動顯現。


我覺得,這種特徵描述更符合掃描儀和印表機吧?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


是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應該討論的並不是讀了多少本書、拿到了哪位大師的書單,而是通過讀書這件事兒引發了多少思考。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缺乏獨立思考。簡單來說,這是由於內、外因兩個因素造成的。


先說外因,也就是大環境影響。


? 媒體誘導


互聯網時代,媒體為了吸引大眾的眼球,難免要寫出一些偏激、誇張的報導。


比方說 2015 年發生的 「男司機暴打女司機事件」,先放出女司機被打的視頻,引起女權主義者的義憤填膺,賺一波關注。然後又放出行車記錄儀的錄像,打著還原真相的旗號再吸引一波眼球。


輿論風向不斷反轉,我們究竟該信誰?


? 信息趨同


主流媒體或大 V 的關注點基本都集中在僅有的幾個熱點,這會造成看似信息爆炸,實際上都說的是同一件事兒的窘境。


再加上大眾會通過轉發等手段表達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單方面倒向某個觀點。從心理原因分析,這是因為人們會為了尋求 「認同感」 與 「安全感」 而放棄獨立思考,選擇跟隨大眾。


說回內因,則是由於大多數人更傾向於相信自己所認可的 「真相」。


打個比方,在我們看完一篇減肥成功的勵志文之後,可能會發出如下幾種感嘆:


「這個人好有毅力!我也想減肥!」

「他好厲害,可是好辛苦哦!」

「他這麼累有什麼意義?人生難道不應該順其自然嗎?」

「這哪裡算勵志?我上我也行!」

「原來減肥要犧牲這麼多人生樂趣,不減也罷!」


這些評論中有人表示讚歎、有人表示否定、有人顯示輕蔑、有人收穫安慰。


這些評論雖然著眼點各不相同,但足以說明一個問題:


我們在信息海洋中徜徉時,會下意識將自己代入其中進行比較。


可是這些信息本身是否真實呢?


沒有人會在意。


其實,當我們開始注意到獨立思考這件事兒的時候,獨立思考的 「意識」 就已經覺醒了。下一步,就是提高獨立思考的質量,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裡有三個小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 思考式閱讀


相對來說,讀書永遠是最好的學習途徑。一是因為作者通常會再三修改,二是由於書中的內容更加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讀書也要搭配思考。因為未經思考就吸收的知識,遠不如獨立思考後得出的想法實用。


如果把大腦比作圖書館,讀書量就相當於藏書,而思考就可以看作是對藏書的整理。雜亂無章的大型圖書館,實用性自然遠不如井然有序的小圖書館。


有的書會幫我們完善知識體系,有的書會幫我們在不同領域間建立新的連接,有的書還可能會提供一個新的關注視角。總的來說,讀書就是將書中的知識與我們自身的經驗碰撞、融合,最終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


在閱讀中,我們唯一需要警惕的就是:


不要在無意識中只顧尋找符合我們當前價值觀的內容。


這種閱讀只不過是尋找認同感、滿足心中的期待而已,對於培養邏輯、論證思考等方面毫無幫助。


理性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增長見識。如果只為消遣,真不如看綜藝節目有趣。


? 質疑式分析


首先,不盲目輕信。


判斷一條信息之前,請務必找到消息來源,因為可靠的來源會帶來更客觀的信息。


媒體的信息都帶有相當的目的性。微博、公眾號上的段子朗朗上口、讀來暢快淋漓,但真實性與可靠性卻難以判斷。信哪些?信多少?這些問題都要在思考過後進行判斷。


比方說,我們都認為轉發信息與獲取 Q 幣之間沒什麼關係。但突然有人冒出來說:轉發這條信息可以獲得 50Q 幣。這時候我們不需要去懷疑最初的判斷,即 「轉發信息與獲取 Q 幣之間沒關係」,而是應該判斷消息的來源,以及 「轉發信息」 與 「獲得 Q 幣」 之間有什麼聯繫。


如果沒有,那麼這個人散發的消息就是假的,繼續保持原來的判斷。若發現這種說法是真的,那就轉變思想,接受最新的事實變化。


未知的不一定錯,已知的也不一定對。

其次,整合可用信息。


比方說,我最近在租房,有人說 A 中介不錯,也有人說 A 中介很糟糕;有人說 B 中介挺好,也有人說 B 中介特別差。明明是同一個問題,卻得到了不同的甚至於矛盾的答案,這時候我該相信哪一個呢?


我建議一個都不要信。還記得 「小馬過河」 的故事嗎?這條河深不深不是由別人判斷的,而應該由你自己判斷。


別人提供的建議都只是參考,最後可以針對每一點深入思考,為什麼他們會給出這樣的判斷?他們的判斷是不是客觀?然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處理具體的問題。


最後,獨立得出結論。


如果你能夠把外界的信息與自己的觀點放在同等位置處理,就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做出決定,也只有你才是最了解自身情況的人。因為:


每一個人經過思考後做出的選擇,都是當下對 TA 來說的最優解。


? 規避獨立的誤區


真正的獨立思考應該是不斷尋求真理的思考,而不是僅停留在表面上無關對錯的臆想。


有人質疑自己時,不應把 「獨立思考」 當做逃避的借口,應是關注對方質疑的原因、具體觀點等。


所謂 「獨立」,並不是 「獨自」,閉門造車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忽視他人意見、拒絕別人指導、無論對錯的 「獨立」 都是耍流氓。


為什麼懂得那麼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只停留在知道,是永遠做不到的。


新聞說什麼就聽什麼,媒體報道什麼就信什麼,周圍人對事情一致的看法也只會表示贊同,這不是合群,更不是獨立思考,只是單純的人云亦云。


當你跳出這種困境,就會發現前方的目標更加清晰,未來的道路更加堅定!


最後,有一句話送給大家:


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接受某種觀點,包括這句話。


如果選擇相信,請自己掌握度。


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馬雲的微博,他有 2162 萬的粉絲,關注卻只有 1,為什麼?


請獨立思考。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願我們都能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


下載新生大學APP,讓自我升級成為一種習慣。


現代人的真正煩惱,其實並不是資訊太少而是相反。我們都喜歡在信息的海洋里尋找答案,卻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看到1L的長篇大論的時候,想直接看他的答案,然後忽然不知道為什麼頓了3秒,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句話「任何問題先把自己問透再問別人。」
然後我就折磨你這句話「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然後我就看「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四個詞

你把這4個詞的含義想透,可能你就知道了。


謝 @小宇 邀。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可能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獨立思考?

我認為,所謂獨立思考,是對每一個問題(當然,實際上,由於我們的精力、時間有限,做不到真正意義上每一個,但至少對於我們認為重要的問題),都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一個邏輯上成立的結論。一個問題出現了,因為大多數人、權威、專家等等如是說,我們也就如是想,這就是從眾;或者反過來,因為大多數人、權威、專家等等如是說,所以我們就偏要反方向,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從眾。

要想對一個問題經由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的前提,是我們擁有這方面的相關知識。比如對於現在熱議的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與否?不能因為我們是崔粉或者方粉,就自動站隊。但要想質疑轉基因的問題,我們至少需要一定的相關知識,才能從專業的角度,探尋正反或者反方,在邏輯上是否成立。邏輯成立,就是一個成熟的觀點;邏輯上有漏洞,就是一個不成熟的觀點。

獨立思考,常常也被人說成是批判性思維。但是,很多人誤解了批判性思維的本意。很多人以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在面對一個觀點時,首先要拿起一個大棒,而且隨時準備把手中的大棒揮下去,即使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辭彙上的錯誤、語法錯誤。我認為,批判性思維,是要我們在面對一個觀點時,拋開之前的所有成見、偏見、定見,拋開包裹在觀點之外的外皮,只看觀點的邏輯/核心。如果邏輯出現問題,我們手中的大棒就直擊那個邏輯缺陷。但如果邏輯沒有問題,即便與我們的觀點不相符,我們也必須接受,因為這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所得出的結論。

而探查一個觀點是否有邏輯漏洞,最好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為什麼轉基因是安全/不安全?因為AAA。為什麼AAA?因為BBB。一路這樣問下去,就是獨立思考的過程。

不知我表述清楚了沒有。歡迎討論。


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是輕易能夠養成的。

因為養成的代價極大,但如果成功,收穫也極大。

首先,獨立思考的前提是懷疑,驗而後信,比而後明,做刺蝟,當狐狸,不因牛人而盲從,也不因菜鳥而輕視!眾人皆西我獨東,這份勇氣太稀少了…

其次,多角度換位思考,左中右至少狡兔三窟,時空變幻,場景遷移,物是人非!是己非人,敢於否定自己並跳出自己的小圈圈,幾人能夠?

再次,獨立思考是把好刀,磨快這把好刀是為了砍柴,還是殺狼,還是賣刀?殺雞焉用牛刀!能山寨為啥要自創?錢多燒的?

最後,獨立思考很耗精力,要保存珍貴的子彈,多做減法,只為精彩處綻放!

另外,隨波逐流大合唱多舒服啊,哈哈


「思考三步法」
  第一步,培養基礎習慣。
  1,要有徹底思考就會有答案的觀念。
  2,對於一個問題,要給出至少3個答案。
  3,同一件事要正反兩方面看。
  4,琢磨下自己的用詞習慣,注意把想表達的觀念用最合適的詞來表達。
  5,要經常反思自己,發現自我限制。
  6,要多想「冰山」下的事物,可以用why?so what(重點是)?what if(如果...那麼...)?
  7,自己有意識地鍛煉思考力。也就是說,
   7.1 對於一個問題,要再3秒內反應過來。
   7.2 發散與收斂思維 (發散與收斂區別就是有沒有一個中心主題)
   7.3 不要說空話,要提高想法地可操作性。
  第二步,兩種思考模式
  1,創造性思考(展開上帝視角,拋棄自己的角色)。
  2,驗證性思考。具體做法是
   2.1 對問題要深入理解
   2.2 對給出的思路要反覆琢磨
   (可以從因果關係,維恩圖,演繹歸納法來梳理
   在看因果關係時,要看時間順序,事件之間是否有函數關係以及排除其他變數。
   在看維恩圖時,就是看包含關係的正確與否,還可以學下真值表。
   在看演繹法時,要注意兩個前提是否正確,前提與結論的包含關係是否正確,前提與結論是否有聯繫。
   在看歸納法時,注意是否全部現象都支持結論,否則,就加上限定條件

   2,3 要判斷這個思路是否適用這個問題
  第三步,三個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1,分類:這個就是麥肯錫的mece。
  2,整合:這個就是麥肯錫的金字塔結構,矩陣分析還有流程圖。
  3,替換:這個就是用比喻和類推。


兼聽則明,這至少可以消除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獨立思維的缺乏。
作者:張雨
鏈接:輿論可以有多愚蠢? - 張雨的回答 - 知乎


事實是一回事,想讓你看到怎麼樣的事實是另一回事。

amp;https://pic1.zhimg.com/80a258eac6cec14b13c439a14c1b5060_b.jpg&" dw="600" dh="368" w="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0a258eac6cec14b13c439a14c1b5060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1.zhimg.com/80a258eac6cec14b13c439a14c1b5060_r.jpg&"amp;>

amp;https://pic4.zhimg.com/fbdbfbf40cc5ae7020373c97fb98af3b_b.jpg&" dw="440" dh="440" w="4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bdbfbf40cc5ae7020373c97fb98af3b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4.zhimg.com/fbdbfbf40cc5ae7020373c97fb98af3b_r.jpg&"amp;>各執一詞還是黑白顛倒只在一念之間

各執一詞還是黑白顛倒只在一念之間 輿論可以有多愚蠢? - 張雨的回答 - 知乎


我自己的方法,不斷的轉換角色,或者換個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不斷的挑戰問題的答案。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集市的路面上有很多垃圾,你可以認為是這個集市的管理很差,但換個角度,也可以看做是這個集市很繁華很熱鬧的一種表現。

大的問題也是一樣,所謂人云亦云,就是如盲人摸相一般只看到了其中一個方面。

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是這個問題,這個看法,他判斷的依據是什麼,邏輯是什麼?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么?能幫助我們更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廣泛閱讀 然後對經歷保持敏感。
廣泛閱讀看似跟獨立思考有抵觸 實際上你自己有了一定的知識面 才談得上獨立思考。比如吧 你讀到了某個很艱深的理論 但實際上你對此方面一無所知 那實際上 你對這個思想是毫無招架之力的。
多閱讀 你會發現對同一個問題有許許多多的答案 發現它們的差異性 結合自身的體驗 反覆掂量考慮 這時你才有可能開始獨立思考。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 但多多少少這些想法是從前人的想法上長出來的。不存在絕對的獨立思考。
對經歷保持敏感。實際上個人思想的差異性是由於每一個人的經歷不同。如果渾渾噩噩的生活 那麼獨立的思想也就沒了源頭。個人愚見。


我覺得獨立思考的本質就是,儘可能多地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去獲取信息,分析後得出自己的結論。具體到我國的實踐就是,聽到一種主流觀點後,再去聽聽相反的觀點。當然,很多情況下,相反的觀點是不允許被聽到的。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缺少獨立思考的精神。


遇事三件步:自己思考》上網,翻書找答案》問別人, 無論什麼事都這樣進行,養成習慣總結。


我一直以來也算是一個思維懶惰者,很多道理和理論喜歡找現實的定義和其他人的總結,再擇一而贊。這樣雖然較為快速的得出了一個結論,但真的不是很有收穫,思維的種子並沒有發芽。一個人智力成長最快的階段是什麼時候?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為什麼?因為「為什麼」。所以我們應該摒棄司空見慣而重新開始問自己「為什麼」,我最近在嘗試,發現萬事萬物都可以問個為什麼,即使是我們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行為舉止,都有背後真正的意識或是潛意識在發生作用。另外一種形式的獨立思考,就是當我們獲得一個新的知識時,不僅僅是讚歎一番,而是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我們生活在獨一無二的當下,但是我們所經歷的卻是在不斷的輪迴,我們僅僅是共性中的個例而已,因此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可能早已經有人解答過了。我自己看《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時,感嘆兩性的生活之道原來如此,但是與女友的吵架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問題就是我並沒有把這個知識化為行動準則,當你在每一次行為前有一次短暫的思考,那麼這個知識就通過了這短短几秒的思考變成了你的,並且會直接作用於你的生活。最後,也是我目前在嘗試的方式,總結並寫作。目前我的感受是,雖然並沒有列提綱但整個寫作的過程就是在梳理知識與觀點的過程,確實非常有助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總結下來就三點:

  • 選擇性的多問自己為什麼併合理解答之。
  • 從多渠道獲取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不斷加強實際運用。
  • 嘗試寫作再總結。

推薦閱讀:

在競爭激烈的當今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去拓展自己的人脈?
一個人住怎樣才能感覺不孤獨?
憤怒得時候除了罵人摔東西,還有什麼有效地發泄方式?
你有哪些歪打正著的神操作?
你拍過的最可愛的照片是那張?

TAG:生活方式 | 人生規劃 | 個人發展 | 個人成長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