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年輕人的通病?

題目顯得武斷,而且有放地圖炮的嫌疑,但是題主確實想這樣表達,求別打我啊。
題主經過對自己的剖析,總結出自己的以下缺點,同時也覺得是很多年輕人身上的通病,不知各位怎麼看。
一、
二、自以為博學廣聞,其實無所精通,大多數見聞只是用於在吹牛中培養自己的優越感和為偷懶找借口
三、認為自己與前人以及同齡人很不一樣,別人犯過的錯誤我不會犯,不屑於走和別人一樣的路。


唯有讀書,讀己,讀人,讀社會,踏踏實實做人做事方能轉化氣質。


其實沒什麼年輕人的通病,你以為只有年輕人會這樣,其實有這些毛病的人,再過20年你會發現他們還是那個鳥樣

缺點毛病跟年齡無關,你有這個毛病不代表年輕人都有這個毛病,這個毛病的根源更不是因為太年輕,具體根源你懂的

而且虛浮懶愛吹牛這類毛病往往會伴隨人的一生,絲毫不會因為年紀大了步入中年就自動消失

其實本質上還是自我要求太低,自律能力差,眼高手低行動力太差,大部分是童年和青春期就養成的,要改起來太麻煩,說起來就更麻煩,我就指出問題,改正問題不是一篇網路帖就能搞定的,題主還是得靠自己

年輕人的通病主要是圖樣圖森破,而不是懶散沒志氣,這個倒是隨著經驗的增長慢慢自動就改善了,雖然那位跑的比誰都快的記者仍然圖樣圖森破,但起碼她比以前成熟點了不是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謝邀。想先談談後兩個問題。

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著作《重新認識你自己》中言道:「……你自己,這個身為人的你究竟是什麼?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東西可以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你必須先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

不論自以為是,還是妄自菲薄,都是自我認識的不完全。也可以說,是一種片面的執著,對自我真相的逃避。其後導向的優越感也好懶惰也罷,反映了這類人並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是誰。這個「誰」指的不光是物質世界中的身份、地位,還有該人對自我存在的思考。許多事成為他們逃避形而上思考的借口和手段。但內心不會說謊,背後的迷惘與不安如影隨形。這與坐在哪兒,與誰沒有必然的關係。

《道德經》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若想安然自由,收放自如,須得經歷靜想沉思,實在走路。人都是從零開始循序漸進,要說「避免」,個人以為很難。但就我的經驗來看,花時間覺察自己總是有裨益的。比如反省自己每天出現次數最多的情緒或想法是什麼,是否產生了困擾或阻礙,出現的原因是什麼……為「一拖二懶三不讀書」而自責的同時,自己有沒有做出改變,還是僅僅陷在自責的泥潭中?路要靠走,別總想躲。

回到第一個問題,懶。為什麼懶?

我讀過一本關於拖延症的書,裡面說拖、懶是因對要做的事情缺乏動力,缺乏愛。
克氏說:「當你找到內心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時,你是自由的。」人要找到它,才會真正想好好活著。而要找到它,須經過自我覺察。所以問題來了:你真的努力且用心去找自己喜歡做的事了嗎?當你找到它,不妨再來看看它與生存的關係。

這些「病」,我也曾羞愧難當。但當我真正走過它們,我的心態是包容的。因此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不要逼迫自己避免問題,而要鼓勵自己勇敢面對當下。

以我的年齡答這個問題有點不合適,但我已盡己所能解釋了。希望能幫到題主。一切終將過去,祝好:)


直入主題,至於問題的原因不分析了,免得再被噴答非所問。
讓人變好的力量除了正能量還有負能量,正能量不推薦任何款式雞湯,只建議考慮父母的感受,他們對兒女到底付出了多少兒女自己應該都有數,如果想到父母的辛苦也絲毫沒有心疼的感覺,那可能你也很難變好了。。每天醒來時候和做事之前能有一分鐘的時間想到父母的付出,懶惰多少會被驅逐一些,自以為是的所有能力是否可以轉化為實際的東西來讓父母和所愛的人的生活變得更好,如果不能,那這些自覺不錯的優越感意義又有多大?至於負能量,建議可以嘗試去結交一些「強大」的夥伴,說的赤裸一些,我們可以接受與自己不相干的人飛黃騰達,但卻受不了自己的親密好友把自己甩的太遠,就算是利用這種嫉妒心吧,為了迎頭趕上,總歸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就難以縱容自己去懶惰。我們也許很優秀,但是直觀接觸著身邊比自己更強大的夥伴,又有什麼理由去談優越感呢。至於與眾不同和不屑走別人庸俗的道路,很簡單,建議去社會上做一些簡單的兼職一個月或者去找個正經地方實習一段時間,看看這些一直覺得很簡單沒新意的工作自己能否勝任,如果連這些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還會經常被罵,那就可以參考那句老話,你的能力是否足夠撐死你的野心了呢,如果答案是還不夠,那麼就耐下心繼續修行吧。
以上,希望有所幫助。


不要拿年輕當做遮羞布,畢竟知恥而後勇。
年輕是有期限的,搞不好一不小心就蠢了一輩子。


不用避免,請盡情地懶。
你們都變勤奮了,那我豈不是要花更大的精力才能獲得我想要的生活。


又被代表了。你自以為年輕人懶,年輕人自大什麼的,那只是你而已
這世上奮鬥中的年輕人可一點都不少,就這樣


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
此即精髓也


早睡。
做運動。
少玩手機。
列個時間表。
可有效解決懶的問題…當然這些都懶得做那就真沒治了。


無知者無謂。


我也是年輕人,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繼續讀書,多讀書。古語說得好,讀書可以明志,越讀書會越清楚自己要什麼,越讀書會越覺得自己無知,之所以膨脹,還是因為書讀得太少。
至於懶的事情,我都是用每日計劃表逼迫自己的。成功有一個要素是Push,所以我覺得計劃表還是挺能治懶病的。


確實是通病,但不只是年輕人的,而是所有年齡階段人的通病,包括大部分所謂的高知精英。克服了,你就不是普通人。


那三個毛病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毛病,浮躁。
浮躁的原因就是對自己沒有很好的認知,自己不認識真正的自己。認識自己,認識周圍的人,認識這個世界,是一輩子需要學習的課程。
不用老想著如何避免,你不會想著靠知乎的問答讓自己一夜之間大徹大悟吧。
你能有現在的認識很不錯,不敢說絕大多數,大部分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慢慢修鍊吧。生活會教會你這些的。

再補充一下,這個題目問的本身就很浮躁。當然題主開始剖析自己了,不過剖析的還是不夠深刻。
建議,敏行訥言,行動前多思考吧,大家共勉


謝邀
很多事情本無對錯之分,所謂通病,只是大部分人對這些現象的看法而已。然而懶也可以說成不為無謂的事物浪費時間,走與他人不同的路也可以說是富有創新精神。很多人對事情的看法本身也沒有明確的標準。所以我也是只能在此以自己的主觀意志談談看法。不排除若干年後也認為這個答案充滿了年輕人了通病的可能性。

懶。懶只是表象,背後的原因往往是沒有動力。如果只是通過諸如制定計劃等使自己強行完成,無異於揚湯止沸,用過程的痛苦換取最後自以為克服了懶惰的自我滿足罷了。如果真的是沒辦法不得不做的事情那懶了也就懶了。

自以為博學廣聞,其實無所精通。為了尋求優越感而變得這樣子個人也不贊同,然而也經常會這麼做。只能靠自我反省吧。

不屑於走和別人一樣的路。其實沒什麼問題啊,首先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其次不走尋常路才能促進發現發明。很多認為是通病是因為前人已經有許多的試錯,積累了很多經驗。但是一次失敗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並不一定是你所走的路的問題。
不可否認,在大多數情況下,覺得別人犯過的錯誤我不會犯,不屑於走和別人一樣的路,最終都是失敗或者說不太成功的,但是倘若僅僅是跟隨前人,有時候也會不由得想「要是當年我走了不一樣的路,或許就成功了」(而且並不能排除成功的可能)。因此,即使大多數情況下會失敗,我個人仍傾向於自己體驗過失敗,而不是依賴前人的所謂「少走彎路」,這樣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大概就這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本回答也充滿了優越感找借口和自以為是等等,誰叫我也是年輕人呢╮(╯-╰)╭題主來打我啊


行動。

----------------------------------------------------------------------------------------------------------
看這個問題應該沒有火起來的可能性了,小小補充一下。

其實你說的雖然不全面,但是我覺得還是對的,我們大多都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點,或多或少。
但是為什麼我們就難以改變呢?
首先並不是所有錯誤都需要被糾正,這取決於每個人對自我的追求,有些人覺得清華北大還不滿足,有些人卻安於在其他地方,這種不影響到別人的行為,我覺得沒什麼可以批判的地方。
不過這些跟問題無關。

題主能總結這麼多問題,我相信也有能力一個一個破解,無需他們過多的干涉。
但既然題主需要來這裡問這樣的問題,那應該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提升空間,所以奮力去行動吧,看書,運動等等,多說無益。

當然前路漫漫,優質的人生需要付出的努力跟艱辛難以想像,所以大多人都處在comfortable zone裡面,希望題主能收穫自己想要的人生。改天來補其他關於自己的一點經驗。


一、懶從來不是年輕人的通病,懶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
二、LZ所謂的年輕人的通病,都是作為處在這年齡階段、人生階段的人所應表現出來的某種正常狀態。換言之,LZ如果把中年、老年所表現的狀態標示出來,也可以提「如何避免中年人、老年人的通病」這種問題。
三、不同年齡不同狀態再正常不過,試問LZ的孩子如果少年老成,暮氣沉沉,LZ難道會開心?


年輕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想的太多,學的太少。這句話也送給我自己,加油


多內省,正確認識自身


告訴自己,你和周圍那群渣渣不一樣,你怎能看著那群你討厭的傻瓜贏得世界


《少有人走的路》


推薦閱讀:

有哪些方面,比較突出的事例,體現年輕人體力精力上的優勢?
爺爺要把他的風水知識全部教給我,怎麼回應?
年輕人身患癌症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生活?
知乎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年輕人?
年輕人怎麼才能不浮躁,才能耐得住寂寞?

TAG:成功 | 經驗 | 年輕人 | 品行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