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胡彥斌?
搭車流行問一下,也算是大陸近幾年比較有影響力的歌手。
科班出身,上海音樂學院。
個人總覺得他的短板是作詞以及旋律and風格搖擺。
需要一個好的詞作人和製作人。
直到胡彥斌出現,才發現才華比顏值更打動人。
看了樓上的回答,其實最大的弱點就是長得丑不是么……如果長了王力宏的顏,以這種天賦和努力還不得逆天了……上面有說周杰倫陳奕迅丑的,他倆真談不上丑,僅僅是不夠帥而已,小胡是真丑……不過這幾年也比十年前好看多了,丑萌丑萌的……
八年胡鐵粉,與他有關事情可以寫成一本情節離奇的小說了,在曾經的偶像生命里也留下了很多印記,但是,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明星永遠都是距離產生美,已成陌路,不,是仇路,謊言說了一萬遍就可以掩蓋真相了,是么?
作為可算資深的歌迷,詳細解答下吧,總結一句話:天賦與努力的結合體,從歌手步步轉變為全能音樂人。
16歲1999年參加亞洲音樂節唱歌出來的,獲得銀獎跟最具潛質獎,跟容祖兒一起被日本音樂教父人物小室看好,簽約上海藝風,但沒多久帶他的老師跟公司理念不合離開了,被冷落一段時間後他拿出己的作品給公司看以爭取機會,其中一首就是和尚,公司才知道撿到寶開始給他籌備專輯。藝風是小公司,後來經歷了幾番被收購變成高層歸宿港台了,他的專輯也頗費周折籌備了兩年多,和尚作為主打還被拿去台灣給鍾興民編曲了,不但詞曲還有小樣中的吉他搭配,引發了圈內關注,估計內地jay的叫法從那時開始的吧,除了後來媒體報道因素外。
第一張專輯
他還沒有參與制作,主要是上音的安棟老師,收錄的歌一半用了他寫的,還有一半是內地的一些老師們的比如安棟劉彤小柯等,正式發專輯時金牌經紀人黃柏高要帶他去香港,為此他放棄了學業大一就退學了,在香港呆了半年,拿了很多獎被媒體報道牆內開花牆外香,後來他就殺回上海了。
第二張專輯
開始參與自己製作,幾乎全是自己的歌,也把曲子給了好些大牌比如鄭中基蕭亞軒潘瑋柏等,在內地也開始拿獎了,算是又香回內地了吧。
第三張專輯
不知是不是主要為了擺脫jay的影子之說但肯定也算原因之一,風格作了很大轉變,參與了大量編曲,這個時期的非主打電視主題曲紅顏的走紅以及04年亞洲杯主題曲宣言的官方認可,讓他拿到了最佳和最受歡迎歌手獎和專輯獎,歌壇地位算是得到了明確確立,算是事業一個小高峰,只可惜他父親突然病逝沒法看到,這對他打擊很大也許也是轉變的一大原因,也是目前他當明星為止最大的挫折吧。
第四張專輯
為了開拓市場北上了,據說花光了所有積蓄弄了個錄音棚,然後就泡在裡面一年,大部分詞曲編等包括幕後的很多工作都是他自己,當時叫emi中國的唱片公司培養出的這個唱作人不是一般地省錢哪。
第五張專輯
估計是聽從了團隊的安排又轉型到熟男路線,也算是他目前為止商業上的最高峰,當時在香港續約很風光還送了個廠牌,後來還去台灣宣傳了好幾個月,但是總體來說25歲的男生怎麼也成熟不到哪去對他來說有點少年強說愁滋味啦。
第六張專輯
這張專輯讓他有了被榨乾的逆反心理,現在看來因素諸多,新廠牌簽了青鳥飛魚花了不少錢出專輯搞宣傳,看起來後果不盡如人意總要有人負責雖然貌似他也做不了多少主,加上上面的音樂理念分歧,以及不知實情的公關事件,唱片公司效益差到看不到希望等,與金牌大風沒續合約。
第七張專輯
去了美國大部分就在那完成的,同時也學了導演,當時我們也覺得奇怪本來以為應該學音樂的,現在想想也是這麼多年摸爬滾打他哪還缺音樂知識。這張專輯非常電子,雖然說之前一直有電子風但從來只有一兩首而這次佔了大部分,這種轉變使得很多人覺得他是不是轉小眾了,收效並不好反而專輯成本上百萬,不知道後來簽約新興唱片公司樂華髮行時給他報銷了多少,總之那段時間能感覺到清高如他的壓力(包括編曲什麼的大部分也給了建錄音棚後成為搭檔的師兄彭飛),更何況他回國後又去正式上了電影學院的導演商演接的很少,畢竟唱片公司是企業就是以營利為目的的。
第八張專輯
2012即將來臨之際發生了車禍,剛得知消息大家都有擔心半身癱瘓,幸虧不幸中大幸沒有傷及關鍵部位幾月後休養完全康復,這段時間應該有了不少反思,算是他這幾年低潮以來的一個完結,因為之後發出來的專輯能感受到他的人生態度有了明顯的積極轉變,有種重新找回自我定位的感覺,半張專輯妥協商業半張玩他喜歡的搖滾。
第九張專輯
如大家所見,學導演畢業後就參加了全能星戰,如果說他的表現讓大家重新認識以外,也可以說也超出了歌迷對他的期待,雖然我早就料想不出意外他很可能奪冠了,即使他最後沒有爭,這冠軍來得有些巧合畢竟就如星戰反映出來這個圈子的一些規則,不過看出來他很高興的,因為這是他沒續約樂華而是自創公司太歌的第一個項目,決賽全員出動了,當時抱在了一起。之後,就公開了創立公司簽了三個新人,並發了這張收了星戰幾首歌和讓團隊重編幾首之前的歌以及三首新歌的專輯——諧音自取英文名tiger同名公司的《太歌》,還搞什麼同期錄製不修音,錄得有些晦暗而且高潮節奏總是急哄哄的不愧為偽ramp;b真rocker,僅當紀念和團隊練手吧。
以上專輯,每一張他都在不斷進步,其中第三第五第八都做到了突破,詞曲編唱和的能力都可算專業級,連錄音混音都偶有摻和,我就很喜歡他一手搞定描述他真實人生故事的生日禮物《三十而立》,當然是首純電子,樂器因為研究編曲學了很多但還沒有精通到可以當專業樂手。
不想怎麼誇他,因為這個音樂人風格就是特實誠,所以就這麼流水賬般列出來了大夥自己評價,以上就是從各種零星信息中總結出來的成長曆程,可以說蠻獨特的,他就是他自己的老師與學生,因為走的是技術派路線,一點都不擔心所謂的三專就胡蘿蔔,風格也確實很搖擺,但你要說他缺什麼,或許缺的就是單純音樂以外的東西吧,所以他要當老闆當導演,當然音樂他已不可能放棄。
出道至今十多年拿了很多獎,幾乎所有提到他的前輩同輩不管是內地還是港台都很讚賞他,就像星戰上最後全場誇一樣,至於陳子鴻說他會成為華語樂壇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將來到底能成什麼樣子,至少10年內他應該還會在幕前,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PS,歌迷非歌迷千萬不要再糾結為什麼不夠紅了,他歌當初還是蠻紅的,好吧,長相更紅,可是,這麼多年越長越白胖後氣質也出來了,不也有一種帶著喜感的萌么,看久了的人都這麼說的,不信你多看看……
自帶電音的男孩。
唱法太過了,轉音少一點就好了
天才型音樂人。年少出名,迅速躥紅被稱為小天王一點都不誇張。唱功而言,不要被他有時候華麗的編曲和唱腔給迷惑了,個人認為他絕對是流行音樂唱功一流的男歌手,音域寬廣,聲音紮實又多變,假音華麗,技巧一級,辨識度高,而且不過時,現場也很棒。試問現在線上的男歌手有幾個唱功如此全面?
至於作曲,編曲甚至作詞,更不必多說。他的中國風,個人覺得作曲不會比周董的差。但是他的中國風歌曲的歌詞表達的意境與周董是不一樣的,方文山的作詞更多描述場景,細膩唯美,胡彥斌的更加武俠風一點。R&B好聽的歌不要太多。為一些影視動漫創作的歌曲更是可以洗腦循環。即使是10幾年前第一章專輯他寫的作品至今聽來也不退流行。其實他2010年休息之前最後一張專輯男人歌也是有很多好歌。
他的人處世我覺得也很棒,出道多年沒聽到過有關他的負面新聞。跟其他人合作也很包容,能發掘他人優點。看全能星戰更覺得他感性又感恩,尊重前輩的同時自己也全力以赴。
至於現在不怎麼火,我是覺得他確實出名太早一直在拼,確實是在台灣比內地火吧,對音樂熱愛到骨子又不肯妥協,2010年的時候跟前公司簽約到期確實是疲憊了,能選擇退下去留學,也是真的有自己的個性和膽量。他自己也知道離開一陣確實是會被遺忘,現實也確實是如此殘酷。
另外我看了一些斌斌傷愈復出後在台灣和大陸的音樂節目做評委的表現,點評到位又不失幽默。他這個年紀能做到如此的歌手不多。
至於他現在的創業,包括自己的公司和教學App。他自己公司簽下的藝人,我聽了一下他們目前發的EP,卻是比較無感,持觀望狀態。不過他才31歲,這麼年輕有拼勁兒正是事業上升期。看好他。附一篇胡彥斌在福布斯的演講稿吧,題目是《胡彥斌,為什麼我會從歌手變成創業者》。
以下是演講內容:
唱片行業不需要救贖,音樂只是改變了載體
如果把我歌手的身份脫掉,我跟你們一樣,都是一個剛剛開始創業的年輕人。我們都有自己內心的夢想,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要交流的事情:
為什麼我會從一個歌手,變成自己創業,做音樂公司?我用我自己的經歷,慢慢地來告訴你。
2000年,我16歲,很榮幸從幾百位侯選者中脫穎而出,獲得音樂題材動畫片《我為歌狂》中大部分歌曲演唱的機會。
《我為歌狂》的原聲大碟,銷量七百萬張,數字當中還包括有卡帶的部分。2002年,我18歲,發行了第一張專輯《文武雙全》,專輯銷量一百四十萬張。還有一張唱片必須要提,1998年,大家哭得稀里嘩啦地去電影院看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它的原聲大碟,國內銷量超過一千萬張。
在那個時代,我經歷過唱片行業最鼎盛的時期。在那個時代,一張唱片賣出去,它可以賺十塊,所謂的十塊錢等於什麼?就是《我為歌狂》賺了七千多萬;我的第一張專輯賺了一千四百多萬;而《泰坦尼克號》原聲大碟,它的實體銷量,就上億了!對於現在的音樂市場來講,一張實體要做上億,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一切都在改變。
那時候,上海聲像、上海音像,中唱上海,他們都在上海。一家出版社,可能他們一個月所發行的唱片,就有十幾種、幾十種。扳指算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可是今天,唱片行業落寞了。因為一切都變了。
今天我講的題目,本來叫唱片行業的救贖,我需要更正一下,我講的應該不是唱片行業,而是音樂行業的救贖,或者說是音樂產業。音樂的東西,重要的永遠是它的本質跟內容。
它只是不停地切換著載體,從最初的黑膠、卡帶、CD,到後來的MP3,到現在的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現在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手機上免費地聽音樂,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但是唯一沒變的是什麼?是音樂的本質。
在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人再願意去付錢買唱片、聽音樂了。所有一切都是免費的,那些互聯網巨頭騰訊、百度等,他們現在開始慢慢地有了收費機制。因為前幾年百度被各大唱片公司告上法庭,說它的版權機制不完善。後來慢慢地互聯網開始有了收費機制,但他們的收費機制是基於音樂的高音質跟低音質的區別。低音質免費,高音質才要付錢。我覺得這件事情我沒有辦法去接受。因為聽眾沒人會關心,也無法從耳機裡面分辨出什麼是高音質,什麼是低音質。我覺得是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有點掩耳盜鈴跟自欺欺人。
我去韓國做母帶Mastering,發現他們已經將製作母帶的對應內容載體標準,從CD改變到了MP3。母帶是在唱片生產前的最後一道工序。它可以保證聽眾最終聽到的音質。當它改到MP3,你就可想而知--這時代一切都在改變,所有的東西都在被顛覆著。
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講,我覺得用戶體驗,可能就是第一位。所謂的用戶體驗,我覺得並不是說你要做什麼,關鍵是他們要什麼?我覺得現在很多音樂愛好者,還是習慣有一個信息完整、界面整潔的曲庫:可以聽到高品質的音樂,看到正確的專輯圖片和歌詞,輔助專輯文案等等需要傳達的信息。這一切也是我們那個時候聽音樂跟現在聽音樂一個很大的區別。這些東西因為數位音樂的方便,全部被忽略掉。但這些東西是我們不想要的嗎?真正的音樂愛好者,他們都還是想要的。
我把它想成為我的CD架,就是我們音樂愛好者在家裡擁有的那個CD架,我們自己喜歡的音樂,羅列在上面。這個部分,如果把它全部打包整理好,裝進你的手機帶走,我每天到哪裡都可以聽到看到,加上合理的收費,很多愛音樂的人他願意去付這個錢!
我是碩果僅存的靠傳統唱片出道的80後歌手
再從我自己講起:
《我為歌狂》到現在已經有十四年了。我出道起的前十年,都是跟著一個老闆,從一家六個人的小公司,那個時候叫上海藝風,一直到上海步升,到環球,到EMI,到最後的金牌大風。
非常非常的榮幸,我可以參與到其中。而且我覺得這所有的經歷,對我現在所想要做的事情起了巨大的影響。
我可以這樣講,在華語樂壇的80後歌手中,應該沒有一個人,經歷過一家公司,從只有六個人,一直發展到最後,變成在華語樂壇起決定性地位。這個經歷,我現在想起來非常非常地感恩。而且我覺得,在整個內地樂壇里,80後靠出傳統唱片出道的歌手好像也只有我了。
有過這些經歷,我才會做今天所有這些事情。
講一些故事給大家聽:
我19歲去香港發展,在一個演出後台,身邊有個工作人員,他身高1.9米,突然在我面前俯下身,幫我系鞋帶。我說:不要不要。我從小教育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跌倒了要自己來爬起。但他還是幫我把鞋帶系完了,站起來的時候,他對我講:斌斌你放心,下了班以後,我一定不會這樣做。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讓我知道什麼是專業,專業可以讓一個人的身段非常的柔軟。
還有一次我在香港,那個時候我廣東話非常不好,也聽不懂。我去買東西,講完之後,店員一臉茫然。我就說:你能不能講普通話?買單的時候,旁邊有一個台灣人。跟我一樣交流非常的不順暢。但是他跟店員講:不好意思,我的廣東話不好。同樣一句話,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從這件事情,也讓我懂了一個道理:做所有的事情,都要從自身找問題,從改變自己做起。
那一年在香港,我拿了所有頒獎典禮的新人獎。香港歌手都虎視眈眈地看著我,我心裡想,不是猛龍我就不過江。但內地的媒體就寫我:胡彥斌牆內開花牆外香。這就是一個現實的矛盾。2004年我去北京發展,那一年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我發了一張專輯叫《Music混合體》,那張專輯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我。專輯裡收錄了《紅顏》、翻唱的《我的未來不是夢》、《Waiting For You》,包括亞洲杯的主題曲《宣言》等等。算是我去北京的一個開門紅。但是那張專輯,銷量只有40萬張,整個唱片行業,它在萎縮。
當年憑那張專輯我獲得了很多的獎項,我第一次拿最佳男歌手,拿最佳創作歌手,包括在北京的頒獎典禮上我連最佳搖滾歌手都沒放過。我拿最佳搖滾歌手的時候,汪峰坐在台下,他目瞪口呆。看他表情我知道,他心裡肯定很不爽,但是我那天我非常的開心。我特別激動,覺得今天晚上,公司一定會幫我辦一個巨大的慶功宴吧?我要在慶功宴上好好地感謝感謝大家。然後呢?頒獎禮一結束,一切回歸到平淡,工作人員把我送回了家,好像一切成為了泡影,什麼都沒有,連我感謝大家的機會都沒有。這件事情,告訴我說,其實理想跟現實是有差距的。當你在獲得成功的時候,請你一定要低調。
2006年,我和廣州本田合作了全國八場巡迴演唱會。歌手開演唱會沒什麼稀奇,但是那個演唱會,對我有不一樣的意義。從演唱會策劃、談贊助到團隊組建以及執行,包括最後演唱會的導演都是由我自己。這個事情我沒有在任何誠講過,但是我來福布斯,透露一些這樣的信息給大家。那年我24歲,我的合約即將到期,合約結束前的那段時間很難熬。我的新聞曝光率幾乎為0。唱片公司沒有預算讓你去開演唱會。我想沒關係,你不撥我就自己來開,我想辦法開。當然了,這一切我覺得也算是挑戰了唱片公司的權威。但我做到了,我們的演唱會非常圓滿地結束。我希望告訴大家的是: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永遠不要小看自己。我覺得這是我想要傳達給大家的精神。
2007年,算是我一個人生的轉折點。我和金牌大風在香港重新又續約了。續約的一個條件之一,就是我跟老闆說,我要創建自己的唱片LABLE。我創建了風風火火,然後還簽了藝人青鳥飛魚。我當初的想法是,背靠大樹好乘涼,但一切都事與願違,我不懂管理,只顧做音樂,公司就漸漸地銷聲匿跡了。做一家公司真的沒那麼簡單,公司關門那一刻,我跟自己講:我再也不要開什麼唱片公司了,這個不是人乾的事。其實做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核心價值,有獨立的運營能力,重點其實還是管理。親歷親為的管理,在開始的那一刻是必須的。
2010年,我放下了所有的一切,去了美國讀書。那個時刻,我需要一個新的生活環境,需要一個新鮮的思維,去讓我自己清醒一下,去整理我自己。很多朋友都說,你這樣走可能會被遺忘,也可能會被替代。其實我心裡已經有一個答案:我相信敢於挑戰的人,才能創造奇蹟。所以我就走了,去了紐約電影學院學導演。那時候我的英文特別爛,生活上的交流沒有關係,靠肢體語言我可以跟他們比手劃腳。但去上課這件事情,你要怎麼聽得懂?我請了翻譯,一開始學校不同意,我就整理了一份我的個人資料,用我是中國著名歌手的身份去跟他們談判。美國人好像蠻吃這一套的。他們就被我忽悠了,我帶著翻譯去上學。老師跟同學說這個人怎麼這麼屌,還帶翻譯上課?我給自己洗腦,我說我不管,我就是要學到東西,因為我知道我的時間有限。就這樣學完了電影導演這個科目。人生中,學習會讓我有安全感。
回國後,讀導演有點上癮了,去了北京電影學院又進修了一年。在北電我結識了一個我的同學,現在也是我的一個合伙人。在畢業的那一刻,我入股了他創辦已有十年的影視製作公司。現在我們已經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團隊,我們擁有三個導演、四個編劇,以及二十五個人的前期跟後期的製作團隊。
沒有了製作部門的唱片公司,做音樂的方式格調太低
講到今天重點:就是為什麼我要去創建太歌文化?
因為我覺得全球的音樂行業,現在全部都在萎縮,很多的公司都在裁員。那是一個大環境,大現狀。我聽到現在大部分的唱片公司已經沒有製作部門了。製作部門被砍掉,讓我覺得非常的心痛。
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現在很多唱片公司的老闆,都是金融或者IT出身,他們有的是對資金的敏感度,關心投資的回報率。但是他們聊的那些商業模式,其實在我看來,理念跟他們背道而馳。比如一張專輯,投資花十塊,互聯網下載賺兩塊,移動運營商賺兩塊,商業植入賺兩塊,實體現在幾乎不賺錢,藝人經紀賺四塊,商業代言、自媒體營銷等等賺三塊。一筆帳算下來,去掉成本十塊,還賺三塊。我覺得這就是他們,算了一筆很清楚的帳,感覺好像是賺到錢了。
但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它只能賺小錢,而且也只適用於有知名度、大家熟知的藝人。這樣做音樂,格調實在太低了。所謂商業,其實對於我而言,我覺得就是要把產品即音樂本身做好。比如說,我覺得樂視的電視機做得很好,聽說銷量突破65萬了。其實你只要把東西做好,你的銷量就會上去。回歸到音樂,就是要把音樂的本質做好,品質優先,所有人都會心甘情願地來為它買單。
傳統的唱片公司和藝人,我覺得就是一個僱傭跟被僱傭的關係。當音樂的理念跟思維,一切都截然不同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矛盾。我在想,如果遇到一個懂音樂,跟我聊得來,又知道怎麼樣去運作的老闆,可能現在也沒有太歌文化這件事情,我也不會創業。
就像很多的唱片公司,他們現在來找我寫歌的時候,都會跟我說:胡彥斌,你能不能幫我們寫一首像《紅顏》這樣的歌,能不能寫一首像《男人KTV》這樣的歌?這是大部分人的思維,我了解他們。其實音樂這個產業,如果所有的公司它都把產品趨於一致,做一樣的東西,它就成了糕餅模子,按下去一個出來一個,全部都是一樣的東西。在這個時代,我們可能需要不同的東西,我們需要饅頭、餃子、麵條,需要不同樣式的東西來滿足我們。如果全都一樣,食物就變成了飼料。
其實說到最後,我就是想說,做音樂這個行業的人,內心他要有一點骨氣。音樂這個行業,作品的水準,它會去影響這個市場,它會提升聽眾的整體欣賞水準等等。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取決於做音樂的這一刻,太歌文化現在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搭建一個音樂產業的整合平台。
選秀節目下的造星機制,選手一夜爆紅,然後呢?
講了這麼多,最後再給我5分鐘時間。我用5分鐘來講清楚,太歌文化到底要做什麼?因為我覺得,如果一個公司的運營模式5分鐘講不清楚,它的運營模式一定是有問題的。
我首先要定位太歌文化是一個音樂整體性的服務公司。它服務於所有的唱片公司,服務於所有的藝人,哪怕你是素人,我覺得都沒有關係。
從我們音樂圈講,現在藝人,大部分都是單幹。很多很多藝人,單獨出來干。前陣子,我在江蘇衛視參加《全能星戰》,其中的陶喆、孫楠、龔林娜、吳克群、張韶涵,包括我,這些歌手都沒有歸屬一家唱片公司,都是單幹。他們現在的運營,在我看來,好像並沒有那麼的輕鬆。脫離了傳統唱片公司的體制,他們的經紀團隊沒有辦法那麼的專業跟細化。身邊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一人兼數職,超級厲害,但我覺得這樣的形態它長久不了。
再講另外一個電視節目《我是歌手》,很多的藝人都是在這樣的大型的電視節目當中獲得了無比的知名度。但是電視節目結束以後,回歸到自己來做唱片這件事情,他們就開始煩惱,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我是歌手》裡面你們喜歡的歌手,節目結束以後,他們自己的個人作品你們有沒有聽過,有沒有讓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像真的很少。
再講到《中國好聲音》,現在做了兩屆,它的造星機制很厲害,讓很多人一夜之間爆紅。但問題是,你有聽過他們的歌嗎,他們將來要怎麼走?我覺得這一切,都變成了現在的一個行業問題。
太歌文化從1月份到現在為止,發了兩張專輯,一張專輯,一張EP(即只錄有3-7首歌的小專輯)。這張EP在你們手上,大家都拿到了吧?這是今天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禮物。這張EP叫做《太歌春》,接下去會有《太歌夏》在7月份發,還有《太歌秋》、《太歌冬》。這是我們今年的一個計劃,就是我們希望可以讓這些東西傳遞到大家的心裡。
我們發了這些專輯沒多久,我已經結到了無數的電話,唱片公司、經紀人,知名的藝人,選秀藝人,打電話來諮詢我們。問可不可以包製作,可不可以包企劃,移動互聯網推廣怎麼做之類。當我聽到這些反饋的時候,想說原來我曾經煩惱過的問題,這些人都在煩惱。
那在這個當下,我就想說,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個思考方式給他們呢?
這個時代不需要唱片公司,但需要一個行業整合者
我們在自己的公司,包含有獨立的音樂製作團隊,有獨立的視頻製作團隊,以及獨立的宣傳推廣團隊,可以幫你完成從歌曲製作、專輯企劃、MV拍攝,到最後線上、線下發行,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營收。讓你從左邊進來,幫你把所有東西包裝好,右邊帶著產品和錢讓你走。這當中我只提取服務的費用。這就是我現在想要去做的事情,我覺得這才是可以幫到現在音樂行業的一件事情。
要去改變騰訊、百度的收費模式,我覺得那個對我來說太難了,不是我可以改變的。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個歌手,要去跟這些通路談判,我相信你夠不成一個足夠有力的砝碼,他根本不會跟你談。所以這就是我現在要做這個公司,整合出一個平台,最大的一個作用。
那有人說,我愛音樂,但我不是知名的歌手,可以跟你合作嗎?我雙手歡迎,因為我們太歌文化有一個新人計劃,我們有自己的機制,可以評判你有沒有成為明星的一個潛質。如果你來找我們,我們看好你,你一分錢都不用出,我們投錢給你,幫你實現音樂的夢想。當然我們會提取應該有的分成比例。音樂產業,任何一個環節,你遇到任何問題,其實都可以來找太歌文化,我們都會幫你解決。
那剛剛講到了音樂行業那麼的慘,唱片實體在往下掉。我也給大家打一支強心針。如果用2013年的報表來看,中國的電影行業,它的總票房收入是288億,但是2009年中國的音樂無線音樂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300億。所以可想而知,音樂的產業是有巨大提升空間的。
謝謝大家。一唱歌我就覺得他好帥。
渾身發光,編曲真的是神作。
不過大金鏈是什麼梗啊,唱遊裡面看出斌哥是很幽默有趣的,全能看出為人處事也是很不錯,猴賽雷。
不過粵語歌什麼的,就。。。。。。。
他比薛之謙好 但沒有薛之謙幸運
他是一個有追求有夢想的人,像馬雲一樣的想改變世界的創業者。現在不禁鄙視那些沒有作品只會炒作的人了。他作為一個音樂人有著為了自己名利之外的追求,這也是他與很多歌手不一樣的地方。
真的祝願太歌文化能越來越好,能開啟新的音樂時代。但同時也為他捏一把汗——他少年成名,兩岸三地各地發展都不錯,沒有過大的挫折,身上還是多了一些天才的輕浮,少了一點點人生遭遇的沉澱。希望他能發展自己,不斷成長,能夠遇到很好的合作夥伴
我小學到初中買了他好多磁帶,還是盜版的。
他沒能大紅大紫還是說明了顏值至少要達到及格線的重要性。
實在可惜。
哪怕長得有那麼一點點像正常人,如今都會是天王級的人物。
「科班出身,上海音樂學院」?
胡彥斌自己都承認是假的了。
胡彥斌學歷造假 並非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深圳頻道--人民網
最近在看荔枝台唱遊,沖他去的。
其他不說了,目前第一的那個答案說了好多。
在唱遊這個節目里,我能看到他平時的狀態:包括努力的樣子,每次都練歌練到最晚;堅持的樣子,他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最新一期放到他非要作一首新歌出來,那種死磕,看了覺得真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啊;還有開放的心態,笑著用不標準的英文跟人交流的樣子,很大氣,從沒有看到他縮在一邊過;我認為真的熱愛音樂的人一定不是待在自己舒服的領域,聽一些固定類型的曲目,用一些已知有效的唱法,必定會想探索更多的領域,我看到他聽歌的範圍很廣,這種聽不是我們日常隨便的聽過就算的那種聽音樂,我相信他有花時間去研究過很多音樂人,所以每個唱遊邀請到的人,他才可以很真誠地講,我是你的fan,可以合唱一首嗎…
今年我歌搞巡迴的時候,有去聽過演唱會,人氣什麼真的不如Gem,周筆暢,人家都有後援團燈牌的,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他的唱功有多好,現場真的很燃啊,燈牌或許能堅持五年,十年,低齡粉或許更短,我們這樣的十年以上老粉才能堅持最久吧,尤記得高中時候我們當時看過一部動畫片叫我為歌狂,裡面的歌是他唱的…
不匿了,反正我也沒有認真當過誰的粉,我一直跟人安利說這是我覺得唯一一個帶進化功能的歌手,技術流,…這很重要,我覺得因為一直在學習研究,所以他才始終能夠跟得上時代前沿的審美,並努力去做到最好…
??????????????????????????
人工一個燈牌吧…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修改答案的人,但最近老胡給我的驚喜太多了!我忍不住,必須來更新一波!
上一次回答是2015.04月,時隔一年之後,忍不住來更新了。
----------我是告訴自己要冷靜分割線
胡彥斌在2016年真的給我很大驚喜。
先是2015年後半年參加了某衛視的音樂真人秀節目,是去往不同的國家演唱,同行的都是歌手,他從洛杉磯開始,到紐約完成,僅僅幾天時間,就創作了一首全新的歌曲《搞笑》,而且就我個人覺得,質量真的沒話說,那麼緊急的情況下,而且他一度沒有靈感,結果沒想到他完成的這麼漂亮,我真的很開心,我喜歡上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
接著2016年前半年,他在某地方演講,說出來他其實並不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這是他欺騙大家的事情,他還說,我在演講之前特意看了下我的百度百科詞條,胡彥斌,上海音樂學院。但我想我說完這個演講之後,這個標籤應該會消失了吧。
我看完他的這個演講之後,搜索了一下真的沒了,哈哈哈哈。
也是,他現在的才華完全不需要依附一個很有名氣的學校名稱了,但其實,如果早年承認,他會收到更多的抨擊吧,說騙子之類的話,也可能直接被人無視。
但,終歸,他願意說出這個事實,就是好的,也算是有擔當。
2016年後半年,他參加了某個節目,是流行音樂和戲曲的碰撞,第一期他被評委說並沒有融合,第二期立刻更加認真的去準備,終獲認可,而且這次學習也讓他了解了山陰老腔,激發了他對這種文化的興趣。
說明他很有學習的慾望。
2016年後半年,他參加了某個節目,是一個跨界秀,他一個歌手,竟然嘗試原創一個相聲,而且竟然真的是可以的,期間得到老師的指點是肯定的,但是他這種認真的態度,真的值得學習。
期間,他也不是沒有負面消息,比如說他的情感話題,一度被網友炮轟,甚至牽扯到粉絲身上,老胡發了條微博,說我可以,說我的粉絲不行。
是一個很有擔當的男人,有些名人不會去關心自己粉絲的情況,但老胡卻會抗下所有對他的罵聲,不願讓粉絲受傷。
他不僅在音樂創作方面下功夫,同時還在努力推廣音樂知識以及教大家唱歌。
他一開始只是嘗試運行某APP,錄製視頻,親自或找一些歌手來教大家如何唱歌,都是免費的,後來,他開始親自創建學校,專門線下教學生。
他真的很厲害。
其實老胡的聲線對他來說,有好有壞,好處是一聽就知道是他,聲音有辨識度對一個歌手來說很重要,壞處就是,他的聲線壓制了他的唱歌路線,但是他已經很厲害了。
總結來說,老胡是有才,有擔當,有唱功,又帥,很低調的一個人。
我只想說,我很感謝,讓我遇到胡彥斌,認識胡彥斌,喜歡上胡彥斌。
不論他的負面新聞是否多到爆炸,我都會一如既往喜歡那個音樂才子,胡彥斌。
看到大家都很客觀中肯的評價,我作為斌迷還是很開心的。
這麼說吧,他的改編歌曲,可以讓你一秒忘記原唱,就拿最近的「我是歌手」和「全能星戰」舉例,他改編的「沒那麼簡單」和「黑色柳丁」均獲得原唱的黃小琥和陶喆肯定。
總之一句話,喜歡胡彥斌的人,就算是個顏控,也會因為他的才華而讓人忘記控他的顏。
哥特版的「沒那麼簡單」,讓我刮目相看。
國內流行技巧派大家
胡彥斌的歌只有他自己能唱得好,其它人不行
訣別詩好聽
我一直覺得胡彥斌的歌很好聽,唱功一流,創作能力也上佳。之所以一直不特么的紅,還是因為長得太丑。。
(我其實挺喜歡他的,很會唱歌的蠟筆小新,萌萌噠~O(∩_∩)O)
推薦閱讀:
※為什麼《西貢小姐》在中國的知名度要比另外那三大音樂劇差很多?
※如何評價 Dr. Dre 的新專輯《Compton》?
※如何評價 Kendrick Lamar 的新專輯 To Pimp A Butterfly?
※如何看待張惠妹的新專輯《偏執面》?
※如何評價朴樹的歌曲《平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