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我總是快樂不起來?應該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樂觀的人?

感覺我笑點比較高,也不是不理解笑點那種,就是很多小小的笑點別人都會笑,我會覺得沒什麼。還有就是是不是跟我沒什麼好朋友的緣故,都是泛泛之交,跟朋友粘在一起後又會覺得不習慣,感覺自己沒什麼包容心,因為別人的一點缺點就不想繼續交往下去。享受一個人的時候同時又覺得很孤獨。平時總是板著個臉,挺嚴肅的,我也不想這樣啊,可就是這樣的。


我覺得 快樂不在於單獨一人還是和誰在一起 也不是看到什麼都會笑就叫快樂了 有無所適從的感覺有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所謂的「中心思想」 所以要從各種外界的反饋來審視自己卻並不知道標準

我曾經下定決心要做快樂的人 珍惜生活 靜下心來善待周圍的一切 那個四月的風裡的味道我現在還清晰的記得 一切歡欣絢爛

話說有時候快樂的感覺就是對自己對未來對親人對愛人都並不擔憂 所謂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ps.
「中心思想」,取自南懷瑾的《論語別裁》。這部書在很多地方提到這個詞。推薦你看看。
下面摘錄一小段:
「講到窮與不窮,也是很妙的,有些 境界是須要修養才能達到的,這也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不同點之一。古代歷史上這類的人很多。像明朝一位名士(一時記不起名字來了,很抱歉。)是大畫家,詩 文也非常好,窮得不得了,第二天沒有米下鍋了,頭天晚上還坐在樹下賞月吟詩。太太嘮叨他:「明天沒有米,還作詩!」他看看天上的月亮說:「時間距明天早晨 還有好幾個時辰哩!明天的事明天管,現在還是看月亮吧,風景太好了。」這是文人的修養,但是這種文人修養的胸襟、器度,又談何容易。總而言之,一個人要在 心理上構成一個中心思想,自己要有個境界。假使內在沒有一個東西,人生是相當空虛的。有事情做,忙的時候不覺得,如果一個人把事放下來,處在清靈當中,就 要受不了啦!這個窮還不只是指經濟環境窮,人到了窮途末路,上了年紀,萬事俱空,兒女離開了身邊,老伴也去了,冷清清一個人,的確不好受。這個時候,必須 自己有自己天地中「性天風月」,自己有自己的修養才行。有了這個境界,才能做到「君子固窮」。」
第二句話的意思,我是說有的情況下我們確實不知道 如何自處,從而要參考別人的反應,這樣的比較帶來了懷疑和不快樂。尤其是人還年輕,各種價值觀都沒定性的時候。比如一個笑話,別人笑了你不笑,你就會想到 底是他們笑點低還是你笑點高,可能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合群之類的,和朋友在一起看到他們的生活方式、喜歡的東西並不完全認同所以覺得無聊不習慣。
自己一個人又無所適從~
論語里有一句「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是不是有時候也要審視一下自己心安之處在哪裡呢?
這世界上太多的人,要求大家都一樣的,反而不美。
同樣更不必要求自己也和別人一樣。
知己難求,所以遇到了才能格外開心。
但是話說回來,大家心裡那一塊柔軟與善良全都存在,卻不會對所有人表現。要遇到投緣的,或者生活工作中共同努力面對的時候,才激發出來吧。
這樣更可貴。


你為什麼不快樂?
大部分人肯定都會兩手一攤:「沒錢唄!」
有錢真的就會變得快樂很多嗎?
很多人最快樂的時光都是在大學校園裡面,可那幾乎是我們人生中最窮困的時候。

而那些真正有錢的人,大部分也因為強度過大的工作、財富的不夠陽光、資金鏈的緊張、長期忙碌導致的不佳身體狀況感到焦慮。
不管你是在創業打工還是讀書學習,不關你是腰纏萬貫還是杯水車薪,「不快樂」是我們全社會的通病。事業、感情、家庭、時間自由、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像六門難上又難的考試,讓你無法兼顧。即使一兩門特別出色,但是勢必影響其他幾科的得分。由之引發的焦慮感像傳染病,深深的困擾著無法通關六門考試的人,幾乎是所有人。
究其成因,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學問題。我能想到的因素包括:社會上升通道阻塞導致的階層固化,生產力水平低下以及社會保障制度不讀導致的全民拜金,信仰缺失導致的群體性迷失等等。大部分東西我們作為社會的普通人根本無力改變,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調整好我們自己的觀念、行為和生活方式,更好的去適應當代中國社會的節奏,也更好的調整我們的情緒,儘可能的消滅「不快樂」!
我在這裡分享幾點我的小經驗,方法是比較通用的,如果能真的應用,應該對大部分人都有幫助:
1.轉變觀念「轉變觀念」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你可能恰恰沒領會到其精髓。比如看待工作。如果你是把它簡單的看成「拿一份錢,出一份力」,工作可能就是一個麻煩製造機。它拋給你一個麻煩的任務,你就去解決它。它沒事找你,你就萬事大吉。如果工作強度比較大,事兒比較多,那麼你就會感覺麻煩不斷,疲於應付而心累。如果你換一個角度想,把工作當成一個積累能力、經驗和資源的平台,工作的意義是為將來做更大的事情做鋪墊,那麼更多的工作內容嘗試,更大的挑戰性,更高的強度,是不是恰恰讓你能力提升更快,經驗更豐富,分分鐘積累大量行業資源。這麼一想是不是心裡的「不快樂」會少很多。
其實有時候是需要一點「阿Q精神」,只是在魯迅筆下,「阿Q精神」作為「國民軟骨病」的同義詞被戲劇化的放大和批判了。實際上「阿Q精神」是能夠調試個體在環境下面的不適感的。很多心理學的書籍都會談到一個比較生僻的觀點——內心的比喻。比如你把生活比作一個 「禮物盒」,你就會潛意識的更多感知生活的驚喜,你把生活比作「旅行」,那些不適合不快更多的會被潛意識當做「旅程風景」的一部分而被合理化和接受。反之,如果你把生活當成不好的東西,你可能就會更多感知一些負面的情緒。
2.接受生活的不適感人生在各個階段以及各個階層都有屬於那個階段的不適感。有錢人有資金安全、經營風險、個人自由和安全的煩惱,窮人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煩惱。年輕人有升學和求職的煩惱,中年人有事業瓶頸和家庭重擔的壓力,老年人有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很難徹底消除所謂的「不適感」,不管是壓力還是恐懼。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貫穿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但這恰恰也是生活的魅力之一。學會把不適感,不管是壓力、煩惱還是焦慮感,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去對待,試著去接受它,適應與它共存的狀態,就像適應鞋子里的小石子一樣。我比較喜歡前幾年流行的一句雞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風雨中翩翩起舞。
3.學會享受點滴幸福我們的人生目標多半肯定是追求一些大幸福。比如事業成功,邂逅真愛之類的。但是實際上這些目標的實現往往都有很長的時間周期同時過程比較曲折,所以人常常會迷失,會南轅北轍,會丟失初心。所以這時候留意生活的點滴幸福,去發現去體味去感受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快樂,恰恰是我們影響圈內能夠控制的事情。不管是與好友的聚會,還是讀一本好書,吃一道美食,哪怕是睡一個懶覺,如果能在內心充分的去體味其中的樂趣,而不是把它當做生活中的理所當然,我想幸福感一定會多一些。
小幸福積累多了,就是一種大幸福
4.有一個生活的支點生活中肯定有無數讓你不快樂的理由,但是你至少應該找到一個能讓你快樂的理由,這就是你生活的支點。大到宗教、真情、愛人,小到一項運動、一個愛好、一樣美食,你可以在不開心的時候躲進裡面恢復所有的能量,找回滿滿的安全感,就像在寒冷的冬夜躲進溫暖的被窩一樣。那就是你精神的庇護所。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很多願望,大部分的人的大部分願望都會落空。可能你的理想是成為馬雲、李嘉誠,而現實是你連為他倆打工的資格都沒有;你也許夢想娶到高圓圓、范冰冰那樣的絕世美人,但事實是你跟一個平凡的女子共度一生;你也許夢想過奇遇、輝煌、壯麗、波瀾壯闊的一生,可你最拿得出手的故事也就是高中走狗屎運考了次全班第一。
但這都不應該成為我們「不快樂」的理由。青春過後,認輸過後,生活還要繼續,我們依然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們依然要想辦法把自己一畝三分田的生活經營得更好,不管它跟別人比起來是滄海一粟還是麥穗兩歧。
第一次公開發表這麼長篇大論的心靈老鴨湯,我幹了,你們隨意!

關注原創作者「吳寒笛可愛多」--奇葩內容保證你從未讀過,讀完分分鐘功力大增
每周一定期更新,篇篇原創,分享對每個人都超級有用的乾貨文章。

轉載請註明出處:公眾微信號-吳寒笛可愛多

http://weixin.qq.com/r/VkyRiUjEoxXcrQzq9xlE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你想想:你過不久以後就死掉了。
再想想:你知道的其他許多的人,你喜歡的,討厭的,過不久以後也都死掉了。


笑不出來和樂觀的態度完全是兩碼事。
笑容不光代表高興,還包含了很多東西:寬容的胸懷,平易近人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笑容是會傳染的,團隊中的人會被一部分人的笑容感染,達成整個團隊的快樂。
而LZ如你所說,你不合群,可能是你認為你身邊的其他人都低你一等,你「不屑於「與他們」同流合污「,也可能是受過一些不好事情的影響,對別人成見很深,說白了就是俗話講的」能裝「。
這樣的人我身邊也有,可以因為說了幾句話,整個系的人都追著打他,不是他人品多差,就是和他在一起給人的感覺非常不舒服。
我的建議就是放開心,不要去計較那些小事,大家笑,也跟著笑笑,多參合大家一起的活動,慢慢的你會發現快樂就在身邊。


作為一個笑點很低的人,其實不大能理解,不笑的人都在思考什麼呢?
比如我的今天:
聞到清晨隔壁鄰居家裡的飯菜香,為什麼不快樂呢。
在路上看到一個雨天穿膠鞋的狗狗,為什麼不快樂呢。
看到我們喜愛的《楊門女將》包攬了華語最爛影片,最爛導演,最爛男女主演,為什麼不快樂呢。
看到《迷失的刀郎》里閃閃發光的基情,為什麼不快樂呢。

胡鐵花對楚留香說,人只要還活著,就能笑得出,只要還笑得出,就應該多笑笑。
忘記是古龍那本書里的句子:愛笑的女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我覺得樓主是過於孤傲.會有更多冷眼看人的心境.才會沒法去感受太多真實的東西.無法沉浸其中.可以找幾本心理學的書籍來看,不要老是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從人的一些通性角度盡量去了解自己,讓自己平和愉悅。


張怡筠教過一首「樂觀三部曲」,用生日快樂歌的曲唱:「幸虧沒有更糟,我最喜歡的是,我要利用這優勢,做個樂觀大師。」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21d110100bc91.html
就是說遇到不快樂的時候時常提醒自己「幸虧沒有更糟」,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推薦你去看哈佛的公開課「幸福」,也叫「幸福心理學」

該課的講師就是一個天生悲觀的人

但他成功的變得更加的樂觀

幸福曲線

某種程度上,幸福感是天生的,儘管會受外部條件影響,但這種影響並非長期持久的,一段時間後,你的幸福感就會回到基準線上

視而不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些東西你明明看到了,但你完全沒有留意,根本不會留在腦海里,視而不見的情況是很普遍的

認知模式

外部條件與內部認知契合才是人類感到舒服的一個狀態,而當兩者不契合時,有人會選擇找理由、有人選擇強行解釋、有人選擇無視,有人選擇改變認知契合外部世界

悲劇知識大概這樣,接下來是怎麼讓自己更幸福

面對

去面對自己不習慣、不擅長的事務,也就是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悲觀已經成為你的慣性思維,不去突破,那永遠會悲觀

這一點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回答:認知鴻溝

……待續


同握爪,我也是這樣的,有些人說是孤高有些人說是自卑,我想說的是認為孤高的人大錯特錯了,其實一點也沒覺得比別人怎麼怎麼高明,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我想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讓那些不懂的人越來越遠離了,就像男女關係一樣有些男人沒有女票,其他男人會覺得你是因為沒有錢或者長得丑,女孩子會覺得是因為你太無聊眼光太高,其實都不是,並沒有這麼簡單和膚淺,沒有女票最根本的原因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拉回來,人們因為覺得你孤高就遠離你,你不知道怎麼做覺得可能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於是就一個人埋頭苦幹少了人際交流,於是人們又覺得你孤高繼續疏遠你,這形成了個死循環,你總想拚命做事來證明自己,別人卻離你越來越遠,這樣久了就會對人生產生質疑,於是你變得自卑起來把自己牢牢的保護起來…於是你變得不再開心…
有這麼一種現象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人們總是更傾向於和那些身邊有朋友的人做朋友,這是人類進化來的天然感知其實並沒有什麼錯,然而到了現在這個社會,這種感知系統大部分時候也是正確的,你想啊,身邊有朋友說明這個人並沒有危險不會搶你的錢不會要你的命,安全感方面就有了保障,但是這種原始的感知系統里卻因為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出現小小的誤差,那就是把一些不善於交流的群體也劃在了危險區,這些群體里有些人內心其實非常的善良淳樸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應該怎麼說話才能讓人們覺得舒服,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人們願意了解你,應該怎麼去假笑,怎麼去套近乎,怎麼去證明自己足夠的安全?
這些並沒有人教過,父輩們所能教你的只有怎麼努力學習、埋頭苦幹,因為在他們那個年代只有這樣做才能熬出頭、才能掙工資、才能被介紹到靠譜的對象。現在這種問題大多發生在男同胞的身上,男孩子不像女孩子,從小有個同為女人的媽媽教她怎麼打扮,沒事兒的時候互相嘮嘮閑話鍛煉一下人際交往能力,而男孩子就很無奈,沒有人能夠教他什麼,因為在過去男人的本職工作就是埋頭苦幹掙錢養家,爸爸教不了你,因為他也是這個生活模式,媽媽也教不了你,因為她也深刻認同著這個生活模式……
說了這麼多廢話,到底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但絕不會不負責的丟幾句雞湯文就草草了事。經過我的思考,不能快樂大抵上是因為沒有朋友可以相互分享,於是需要更多的朋友。怎麼樣才能交更多的朋友?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更傾向於向弱者遞出橄欖枝,這樣可以滿足他們心裡的榮譽感也就是一種自我滿足,所以不要什麼事都自己扛,適當的時候說一聲「麻煩幫我個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有個問題,長時間的孤獨會讓人變得封閉這個怎麼辦?我觀察過身邊一些受歡迎的人,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喜歡出去玩,所以可以試試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自卑緊張怎麼辦?還是同通過觀察,我發現那些受歡迎的人跟人說話的時候大部分會仔細傾聽對方的話然後輕鬆閑聊,我問過一些老前輩,他們說跟別人交談的時候不要有思想包袱,不要去想我這麼說O不OK、我這麼做會不會有影響、我該怎麼做才不會被他坑……這些東西,發現了嗎,這些思想始終是以我開頭的,這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的表現,據說人的思想迴路無法負荷過多的信息,你一邊在這胡思亂想腦中不斷模擬場景分析結果,一邊要聽別人講話,給別人做出反應,這樣做腦袋會燒壞而且會讓人覺得你不尊重他,結果會變得更糟,所以說,不妨拋開這些胡思亂想把注意力完完全全的放在別人的身上。還有很多問題會出現,我這裡沒辦法全都想到,所以希望你能多多觀察身邊一些優秀的人,問問他們是怎麼處理的,我想那會讓你受益匪淺,朋友漸漸多起來了大概也會快樂一些吧…


1.做個簡單的人,不開心的事情能選擇性遺忘。
2.有顆感恩的心,凡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有得到的就會有失去的,關注好的一面,珍惜可以擁有的和可以把握的。
3.有一項愛好,工作上的收穫可以帶給我們信心和實現自我價值,但很少會有人把工作當成自己的愛好,找一個內心最想做的,不求經濟回報的事情,堅持做下去。


投入全副精力,心無旁騖的去完成一件事,自然會快樂~


同伴啊!感覺我也是這樣,做什麼事都想很多,很多年都沒有發自內心的笑了。唉 總覺得有無盡的事,無限的未來要擔心要憂慮,懷念初中那個敢說愛笑的我?_?(話說我才大一啊,難道更年期提前了 )


知足。


這描述簡直是在說我。
我從前是個很樂觀的人,每天笑嘻嘻的,只有些小煩惱,和周圍的朋友相處得很開心。後來,因為遇到些挫折,周圍的朋友換了一撥又一撥,就變成題主描述的這樣子了。我也時常會思考這個問題,是什麼改變了我?
首先最重要的是人的改變,從一個男女均等的地方到一個幾乎是女人的地方(文科班),女人多的地方是非真的很多,每天都有新的矛盾、又有新的友誼,周圍這些女生的小心思讓我覺得很煩。所以我會偶爾回一下原來待得那個班級,感受一下「屌絲」的氣息,這讓我感到很開心和放鬆。
其次是話題,笑點不同怎麼做朋友,這句話有一定正確性。周圍女生都在哈韓以及追國產小鮮肉,而我對這些絲毫不感興趣,在原來的班級我和他們有太多共同話題,而到了這裡我感覺自己成了異端。從話多到沉默。所以有一個跟你有共同愛好的人太重要了,這樣會感覺世界都在我手中而不是我居然是個異端?
再次是正視自己的變化,以前的老師對我的評價是活潑有餘,現在老師覺得我很文靜。我常常覺得自己遭遇太多苦難才會變成這個樣子,於是總緬懷原來的自己,痛恨現在的生活。但時間久了就感覺心裡不健康了。后里慢慢順其自然再回頭看自己,發現原來的自己很傻逼、浮躁。
最後是尊敬,我交朋友變得很隨便,表明上我是一個寬容的人,在小細節上很關照他們但我內心就覺得他們是傻逼。所以感覺現在都沒什麼摯友。因為價值觀和他們不同感覺他們就跟從前的我一樣傻逼又浮躁,所以並不尊重他們,並不是表面上的不尊重,而是打從心底的不尊重。
就這樣,我變得愛獨來獨往,但有著幾個面子上陪我吃飯、回寢的「好友」,但只有我知道,這一切都變了。
其實要改變這種狀況只能找到一個懂你的知音,知音是樂觀的源泉。可這又何其難?所以只能回歸普通的生活看著別人都有著自己的好友而自己變得麻木。所以在你找到知音之前你能做的就是適應這些朋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心理壓力,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也不要把朋友看得太重,不然你會失望的。或者你可以找老友重聚,曾經和自己的摯友回歸,你也會回歸樂觀的。


豁達一點,就快樂一點。


更多的關注愉快的事情,少關注不愉快的事情。舉個例子:今天是星期二,如果我記得上個星期天我不開心,星期一開心,那麼我回憶的時候更多的回憶星期一的事情,盡量少回憶星期天的事情。當然我們的大腦有時會「不小心」地回想到星期天,但這時我們可以用思維給自己一個信號:星期天那天的確過得不愉快,但我現在要把它放下,專註於現在、未來或者過去的愉快事情。這樣「輕」的回想只觸及到了思維層,沒有觸及情緒層,所以星期天的不愉快對現在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少。常用這樣的技巧幸福感可以提升。


笑不是什麼很高標準的事情,把自己笑的門檻放低一點就好啦;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多想想別人優點,或者多體諒別人。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沒什麼對的錯的,你自己的看法做法不一定是對,別人不一定是錯,有什麼不能容忍的呢?



能力滿足不了慾望,還有就是天性,主要是天性


感覺這就是我,跟人深交之後發現還是有點距離比較好,不喜歡被人束縛,也始終無法像對家人那樣放開自己


推薦閱讀:

有哪些超短卻能讓人笑抽的笑話?
《老友記》里有哪些讓你瞬間治癒的情節?
從小到大你不捨得扔掉的那些「收藏」有哪些?
年薪百萬是怎樣一種人生體驗?
一秒結束繞口令?

TAG: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