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了何去何從,無專業能力無背景。。想考cpa轉行做金融?但感覺已經太晚。。?

現在已經30歲了,高中沉迷於遊戲,只讀了個頂級二本,經濟系,大學期間虛度,但在大學尾為了補休學分惡補,有一定的快速學習能力,畢業後通過一定的渠道進入到了某國企,年薪200K,從事物流供應鏈行業,個人對這份工作沒有什麼熱情,每天上班就是做表格,寫報告,搞價格控制,去年考了國內頂級MBA,我處的行業未來看似發展前景有限,約束於國企的風格,個人升遷很慢,我現在已結婚生子,家庭開銷較大,沒有多少積蓄,我現在不知道何去何從,但不想這麼碌碌無為得過下去,尋求其他職業,一是怕年紀大,二是有了家庭後捨不得原有工作的待遇,家裡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給我支持,可是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我感覺我什麼專業能力也沒有。求大神們指引明燈。(以上絕對不是裝逼,是真的內心掙扎,希望能得到共鳴與理解)


我最不擅長的就是做人生導師!

我僅從自己經歷分享一些經驗,關於家庭、理想和事業。

您是80後,30歲的年齡,剛剛是職業生涯的打基礎階段。從25歲到65歲,法律規定男人可以工作40年,你剛剛走了1/5,可謂一份職業剛剛入了門。

年薪200K,不知道你在哪個城市,如果不是北上廣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水平了。物流供應鏈是個傳統行業,這種水平的薪水相當於二線城市一家年銷售額5億的製造型企業的物流(供應鏈)主管的水平。這證明了你職業生涯的基礎打得不錯。

這種安逸的壟斷環境下你能夠在讀頂級MBA,說明你內心深處有不安分的慾望暫時找不到發泄的出口。於是索性先讀個MBA,開拓眼界,順便發現新的機遇。也間接證明了,你家庭的經濟基礎不錯.頂級MBA,學費應該在40萬上下,你兩年的年薪水平。

好了,你的問題來了:有不安分的慾望,想要在創業的大潮中釋放你的慾望、尋找你的熱情、找到你的價值、實現你的夢想。

但你初為人父,肩頭多了一份責任。作為一家之主,不願家庭生活因為自己的理想而承受壓力,倉促放棄年薪200K的安逸而把自己放到一切都是未知的創業環境中,蘊含了太大的風險,因此顧慮重重。

你是個熱血的人。

好了,下面只是我的觀點

1)關於家庭

男人有太多角色要扮演,但家庭永遠是男人第一位的責任。為何?

文革後很多中華文化中好的東西都被打亂了,這是我們這代70、80後的損失。比如家庭的傳承傳統,因為計劃生育的影響被**政**府**刻意的淡化了。我們頭腦要清醒,傳承和延續自己的家族是男人的最主要角色。這不簡單是留下一個男孩,跟你同樣的姓。你還要負責把他教好,讓他比你更優秀或至少和你同樣優秀。只有這樣,你的家族才在大概率上有可能一代更比一代優秀。

我的思想是不是太腐朽了?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大家現在都痛恨官二代、富二代破壞了社會的公平,覺得這些人用不公平、不光彩的手段浪費揮霍了大量原本不屬於他們的財富。我同意他們利用了社會發展初級階段的制度不完善實現了個人的經濟利益,但為何他們可以利用而其他平民百姓卻沒有門路?

對的,他們的老爸為他創造了條件而其他百姓的老爸卻沒有。

那麼,富二代、官二代,富三代、管三代的老爸和爺爺們在努力的時候,其他人的老爸和爺爺們在幹什麼?

是的,這是因為他們的前輩們栽樹,所以他們才有權利乘涼!

所以我覺得,男人的首要責任是傳承:要做到你的兒子比你優秀,這是男人的第一要務。只有這個目標達到了,你的家族才有可能在某一代超越那些現在的富二代們。

這是家族間的長跑接力比賽,你要做的是下一棒的兒子比你跑得更生猛,就夠了。

2)關於職業

職業是男人的第二要務,為第一要務服務。

如果你的第二要務影響了第一要務的達成,比如兒子不孝吸毒犯罪殺人強姦無惡不作。那不管你是福布斯排名第一還是第二,都是扯淡。那些關於「富不過三」的舊語,也是在諷刺那些只顧自己賺錢,不顧教育兒子的男人們。

我讀大學時曾很厭惡我的財務專業。認為男生做財務工作很沒出息、沒挑戰、無趣味、無前途。所以讀書期間嘗試了很多兼職,來為自己試錯,想看看自己更喜歡更適合哪些工作。後來我在一家著名的英語培訓機構擔任大英四六級閱讀老師,專門教大學生如果用最低程度的努力通過四六級閱讀考試。

開始的時候非常開心,每天站在台上釋放著自己的激情,享受著台下無數美女崇拜的眼神,不用朝九晚五的坐班,薪水在同齡人中高的乍舌。我覺得這份職業簡直是贊到爆!

好心情保持了不到一年的光景。我發現自己每天都像mp3一樣,一遍一遍的播放著同樣的內容。10遍20遍我還能承受,100遍200遍就忍不住了。世界上還有比這份職業更他媽枯燥的事情嗎?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東西我60歲的時候難道自己不會被煩死嗎?於是我開始思考這個職業路徑往上要怎麼發展了。

我開始旁聽其他老師的課,發現他們其中有些海歸講的就是和我們土鱉不一樣。特別是專門學英美文學、歷史專業的,講起課來簡直是像長江水一樣滔滔不絕猛料不斷。他們一個單詞就能夠講上1個小時,從他的詞根詞綴各種搭配、變種、同義反義等等,然後講到他的詞源。英語大多源於拉丁語系或者阿拉伯語系,於是這兩大語系又可以從詞的創造、出處講起,甚至聯想到神話、歷史、緋聞等等。

而這些知識,我完全找不到門道來惡補。

於是我明白了,這是專業和非專業從業者的最大區別:當你發現問題的時候,你不僅不知道問題的根源目標在哪,你連通往這個根源目標的路在哪都不知道!

所以我要解決問題,就要先修路:重讀人家專業4年所學的知識體系!

於是我放棄了這份起初讓我熱血沸騰的職業。我對自己說,如果我做一名小會計,碰到不會做的帳,至少知道應該翻財務會計還是翻成本會計,知道去看會計準則的那一類知識。

所以直到今天,我還是做財務本行。

對於男人的第二要務,在不能影響第一要務達成的基礎上,要儘力為第一要務的實現創造更好的條件。比如賺足夠的錢,讓孩子努力學習出國讀書,有更寬闊的視角和人生平台。比如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和職業資源,讓孩子可以不費太多周折就能夠立足於某個行業,等等。

所以要結合個人、家庭的各種情況,把第二要務的度把握好。如果妻子、父母能夠給予孩子很正確的教育引導,他們也甘願多付出時間和精力做這件事情的話。那麼理所當然,男人就可以有更多時間投入到第二要務當中。但如果家人的教育方法不科學、有問題的話,男人就必須抽時間自己來主導。畢竟,子不教父之過。

3)關於創業

其實我也是個熱血的人,所以創業這事我老早就干過。
可以很粗的把創業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跨行創業的領域,這些領域可能不需要太高的門檻和專業知識,憑藉著一些人生經驗在業內混個幾年也能成為高手。比如淘寶開店、批發零售小商品、開個小門店賣點小東西、開個餐飲店等等。另一種是要靠技術經驗創業的,比如說製作APP軟體編程、合夥開個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等等的。

在兼職英語培訓老師期間,我也留心了那家培訓機構的管理、運營方面的細節。從那裡出來後,我和另外兩個老師自己做了一個培訓班。從租地點、買桌椅、印廣告、做宣傳、招生諮詢、面試老師、制定教案和印刷教材等等各個環節都是自己搞起來。

可以說這種創業門檻並不高,但還是需要一點點技術:你要知道學生們的需求,你要懂得如何判斷一個老師的水平、風格是否會受到學生的接受,你要知道以何種形式輸出你的培訓信息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因為我們擁有這點技術門檻,我們就做了很好的定位,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門檻不高,我們模式的成功引來了市場大量的跟風者。每天我們都能接到很多競爭對手打來的假裝報名的諮詢電話。一年後雷同的培訓班漫天遍地的鋪開,我們覺得這個模式的先入優勢已經沒有了,同期我們都面臨畢業、論文、擇業的壓力,於是就解散退出了。

所以對於創業,我還是保守的覺得:專業門檻要求越高越容易做。雷軍的小米就做成了,老羅的鎚子就難產了。為什麼呢?

因為雷軍在IT行業裡面從業了20多年,作為領袖,他能夠理解和判斷下屬做的事情在市場看來是否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他也能從戰略高度指引方向。

但老羅就不行。他可以招募很多業內精英,但他無從分辨這些精英所作所為:是否走在正確的路上。以至於他總是鬧一些外行笑話,竟稱3%的不良率為正常水平。要知道,在精密製造業,1%的不良就已經是災難了。

我不知道自己未來是否還會走上創業的路。因為中年創業和青年是不一樣的打法。青年時期可以從小做起、從低做起,從小米加步槍開始,一邊積累經驗一邊做大。中年人已經有了行業資源和人脈資源,同時機會成本太高,一般很少從小做起。直接拉上幾個業內的朋友、高手,拿著成型的技術、產品或熟悉的客戶,直接上手做大。

所以中年創業,需要機會、需要你的行業經驗、需要你的合作夥伴、需要客戶、需要渠道,這樣就會有較大概率的成功。

創業的企業中,能撐個2-3年的數量是最多的。半死不活的掩口殘喘是第二多。收入高於創始人打工時期的就已經不很多了。最終能成功做大被投資人砸重金下注的是極少數。

所以,創業需謹慎。

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是否切中你的問題。你權且一看,當作故事也好當作經驗也罷,有用就好。

謝邀!保重!


頂級二本,這四個字震驚到我了


不要去考注會啊,註冊會計師不是你想的那麼好的。你可以搜搜啊,他現在都是衰落的行業了,說注會多好多好的都是培訓機構。我真的勸你不要啊,希望你沒轉行


只要想做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年齡大才更有動力和壓力去學習知識。

註冊會計師備考資料免費贈送,總有你需要的!


看到200k的年薪,我想我還是不要發表拙見了,慚愧慚愧。


不要換,這麼好的工作,


「通過一定的渠道」


哪個大學


我想和你換


指引明燈?請看你標題。想考就考,看好你。


推薦閱讀:

什麼叫做無欲則剛?
十八歲成年的那天你在想什麼?
哪些活動能提供和上網一樣多的愉悅感,但不需要看電腦?
普通程序員應該如何逆襲?
心理問題—自卑,抑鬱,過度敏感…等的根源? 強烈反對一些心理諮詢師把自卑/抑鬱簡單歸因為缺愛導致的

TAG:職業發展 | 職業規劃 | 個人成長 | 職業選擇 | 個人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