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困難是造成拖延現象的原因之一嗎?如何克服?


這個問題我只能拋磚了,因為我也不知道咋解決……

剛工作的時候,同事朋友一起出去吃飯,總是發愁飯館選哪裡,你說這家,我說那家,然後到底去哪?一票人站在馬路上發獃。那時就對選擇困難深有感觸。那是十幾年前,現在有了點評、飯本之類,也許會好些。至少我們有一個數字化的評分可以參考。

其實這個評分,無法代替我們自己去吃的體驗,只是,我希望獲得最好的體驗,擔心請朋友吃飯遇到的各種不愉快。然而我卻忘了」選擇困難「已經在一開始造成了不愉快。如果你是為了追心儀的女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不但要選好餐館,定好座位,最好還要提前去一次,選好幾種菜譜,讓侍者下次問你「先生您存在這裡的酒給您打開嗎?」。

所以我一直覺得對付「選擇困難」的方法就是「執行」。但我說只能拋磚,因為身邊選擇困難的朋友,我的建議無法起到根本作用。特別是從出生、小學、中學一直沒有選擇,考大學又是被父母和學校選擇的人來說,除非你一件一件事開始學著自己拿主意,並做成,那種感覺才能找到。那是啥樣的感覺呢?

想起我的少年時代,遇到選擇困難,曾經用過一個辦法:不是A/B兩難嗎?好,拿出硬幣,扔個結果出來!立刻扔!如果扔出A,立刻做A!扔出B,立刻做B!

等一下,你可能會說:「現實哪有那麼容易啦,如果扔出A,我也許會再扔一次的。」

這就是關鍵!如果扔出A後,我會再扔一次,這說明,我心裡其實早已經選擇了B。而扔硬幣這個動作,幫我揭開了這個秘密!我之所以AB兩難,只是擔心B的風險,不願承擔B的後果而已。而扔硬幣也推動我勇敢去做B。

習慣了這種方法以後,就不需要真正的硬幣了。心裡預演一下扔出A的結果和扔出B的結果,「扔硬幣」是一台超靈敏的心理天平,它肯定會傾向一邊。幫助我做出選擇。

要記得,還有一個C選擇,就是「什麼也不做」。幾乎在任何時候,我都有權選擇「什麼也不做」。但有時候,它導致了更糟糕的結果,那時才叫拖延。古代人就有拖延者,他們知道懶漢會挨餓,因為他錯過了撒種的時機。

而在另一些時候,C是最佳選擇。比如我想買iPhone又想買Galaxy,我落在選擇兩難中,這時候我選擇C,既然現在的舊手機還能用,我兩者都不買,把錢存起來……也不錯哦。(對我等工薪階層,我的建議是,每1000元的東西,推遲一個月再買,6000元的iPhone,至少值得做半年功課,弄清楚iPhone 456的區別,比Galaxy強在哪裡……)

所以面對選擇困難時,我會做幾件事:

1. 充分了解幾個選擇的信息,餐廳的環境口碑,數碼的更新周期
2. 認識自身的條件,特別是不足的地方
3. 在頭腦中推演選擇的結果,盡量考慮到最糟糕的情況如何處理(也許無法處理,那就如何承受)
4. 扔出你的硬幣。
5. 執行,自己來承擔或好或壞的結果,這就是生活。


回答 @陳熙倫 的評論:但是我扔出B,也想再扔一次,是不是很欠打

哈哈,因為缺乏足夠的信息,也沒有時間推演,等於在12345里直接做4,這時往往不能真正解決當下的問題。但是我建議你仍然可以這麼做,因為硬幣仍然能幫你在100次的兩難里獲得哪怕10次的機會來確定選A或B,而即使在90次的情況下仍然無法選擇,那你也逃不開5。也就是,要承擔不選擇的後果。所以整個12345的系統仍然是發揮作用的,一個人既然承擔了後果,他就有動力不斷改進,在實踐中逐漸建立起12345。正如經歷了同事選飯館的尷尬,而且受不了,我才會思考這個選擇困難的問題。

一個人的決斷專行,常常不是天生的。真實情況是:他是被選擇恐懼症嚇怕了,他才是最怕選擇的人,所以每次,甚至僅僅因為A在前面,他就立即選了A,寧願承擔選擇的後果,也不願花時間選。而所謂的選擇恐懼症者,反而是最愛選擇的人,他們貪戀於選擇的過程難以自拔,對他們來說,兩難到永遠才是好的。人心真是有趣極了。


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試一下,就是not to do list,這是我在12年要改變自我時嘗試的方法,讓我減少了些選擇時的糾結。上當時的文。

相對於很多目的清晰的人,我通常容易眉毛鬍子一把抓,我明明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可我過去因為過著糾結的人生,而總是在選擇的過程中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現在花25分鐘列這麼個單子就很值得了。
知道了自己哪些是不想要的,在做選擇的時候,立馬會變得更快速和高效。
人會改變也是因為自己不想要什麼,因為已經受夠了。
1、家人、環境

  • 我不要等親人離我遠去才意識到親情的可貴,不可以對父母抱怨和不孝順。
  • 不拖延要去親戚家做客以及去姥姥家聚會的機會,我這些年來去姥姥家的次數少的可憐,每年大概才2、3次,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忙,我的時間也一直沒那麼金貴,老一輩只剩下姥姥,不可以不珍惜。
  • 不依賴家裡人對我的照顧。
  • 不想住在生活環境差的地方,我受夠了。

2、健康

  • 不想在補牙的時候才想起來平時忘記晚上刷牙,其實都是給自己懶的借口
  • 不想皮膚衰老時才怪自己平時沒注意保養和做面膜
  • 不想身體咯吱咯吱響的時候,才回想起來平時沒注意健身,壓根沒投資多少時間在鍛煉上
  • 不想再聽到別人說我頭髮乾枯、毛糙、髮型老氣

3、修養.知識

  • 不要等別人談起A、B、C、D時,你樣樣都不清楚,才知道自己平時什麼都沒積累和觀察,以至於出現和別人的知識代溝
  • 不要小看文化知識,不要懶於去學習,書到用時方恨少
  • 不想讓自己再因為過去沒學習而遺憾
  • 不想只是保持窄窄的眼界,那真的會限制自己的行為和人生

4、心靈.精神

  • 不再做一個孤僻的人
  • 不再以厭惡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事物

5、個人.家庭

  • 不再計較家務活由誰承擔,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
  • 不再挑剔他人身上的毛病和缺點
  • 不再當面臨料理的時候,手足無措

6、物質.金錢

  • 不想凡事都自己親力親為,有很多瑣碎的事兒壓根沒有幫助我轉化成生產力
    不想給別人打工,因為給他人打工學到的不能超過自己想辦法獲得財富的過程中所學到的經驗
  • 不再租房
  • 不再因為租房而不能裝修成自己喜歡的風格而煩惱
  • 不再因為收入低而打工不能提高收入而煩惱
  • 不要再穿質量差、不適合自己風格的服裝,不想再聽到別人評價我穿衣服難看

當然這只是一個快速的小捷徑,真要克服選擇恐懼症,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標,朝著目標走,就少很多迷茫。『目標管理 12』第一個十年計劃的形成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是一個正能量的人,我喜歡給自己樹立目標,制定每日計劃,

但是我總是因為各種原因,養成了拖延的壞習慣。


我經常會給自己制定計劃,但是我總是不去不執行,一直拖延,最終我沒有實現自己原先制定的計劃。

我就是這樣今天推到明天,明天又推到了明天,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如果按照正常的法定工作時間一天8個小時計算,我發現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我白白浪費掉了,

我可能有7個小時都在干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有最後1個小時乾的才做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為我的低效率,導致我經常加班,為此我的生活變的一團糟糕。


我意識到,如果我再這樣一直下去,我永遠無法實現我的目標。

如果,我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做最重要的事情,專註的做事情,

其實,我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時,甚至2個小時,我的產出也會超過我平常8小時的努力。


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難題,我相信非常多的人都有這種困擾,

為此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去實踐,終於我找到了一種簡單的方法。

我為什麼會拖延?

1:我太想做好了這件事情了。

我的內心非常想做好這件事情,正是因為非常想把它做好,反而把事情做砸。

我發現有一個規律,我越是想做好一件事情,我越在乎一件事情,我就越做不好這件事情。

在愛情中也是,我發現我越在乎一個女人,我就越得不到這個女人的愛,這是一件非常顛覆常識的理論。

就好一條繩子套住我,我越在乎,這條繩子就越捆住我,把我勒的緊,那麼我不在乎,我不怕犯錯,這條繩子就處於鬆弛的狀態。


2:我喜歡瀏覽微博,微信等娛樂信息,我的注意力,時間被這些娛樂信息吸引了。

我原本是想放鬆自己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但是當我看了一些娛樂八卦和新聞頭條後,我總是被這些信息吸引著,

讓我看完一條後又被下一條娛樂八卦吸引著就這樣不停的一條看一條,

甚至我會加入這些話題去評論,去爭吵,我的所有寶貴時間也慢慢消耗掉了。


3:我試圖找到最完美的標準答案,我內心想節省時間,想花費最少的精力完成任務。

我每次做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想先尋找標準答案,看看有沒有前輩或者高手,做過這件事情,

看看有沒有人在網路上分享這些心得和經驗,為此,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尋找這些標準答案。

事後我仔細想想,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去尋找答案,

如果我能把這些時間用來自己解決答案,那麼我早就靠自己解決了,

這代表了我2種心理,

第1,我太懶了,我希望別人直接給出答案,然後最短的時間完成,

第2,我的內心不夠自信,我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別人的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我不夠自信。


4:我內心完全不想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和我的價值觀,道德觀有嚴重抵觸。

有時候,我遇到一些事情,是我內心非常抵觸,

和我的價值觀或者道德觀抵觸,我就非常不情願的做這件事情,

比如,我做這件事情會傷害到別人利益的事情,

或者讓我撕破臉皮去求別人的事情,我就特別不愛去做。

我是如何克服拖延。

1:我按照番茄鍾,專註,一次做一件事。

番茄鍾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使用番茄鍾規則非常簡單,拿出一個計時器,開始計時,

讓自己專註做一件事,做完25分鐘就算完成一個番茄,

做完一個番茄讓自己短休息5分鐘,連續做完4個番茄長休息15分鐘。

做番茄鐘的時候必須保持專註,排除一切干擾,一次做一件事,

如果中途被打斷了,那麼這個番茄鍾只能作廢,重新開始一個番茄鍾。


番茄鍾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大腦的節奏,當我們的大腦高度專註時,只能維持大約25分鐘,

所以完成每個番茄鍾後是一定要休息5分鐘。


有些人,心裡太著急了,他們可能完成了25分鐘番茄鍾後,感覺不累,繼續接著做下一個番茄鍾,

但是這樣的話,會影響了下一個番茄鍾時,大腦的專註度。

同時5分鐘的休息時間,你可以讓自己舒展筋骨,看一看遠處的風景,這對身體非常有益。

你可以通過下載一些番茄鍾計時器軟體來配合使用,

或者購買一些番茄鐘的計時器,非常便宜,淘寶可能就是5-10元左右,

當然如果你的廚房有計時器也行,這一個很強大又簡單的方法。


2:我告訴自己完成勝過完美。

傳統的觀念,教育一個人做事情要做好,要做的完美一些。

非常多的人養成了完美主義傾向,特別是處女座的人,非常苛求完美,

但是,完美就好像一種山一樣,意味著你要攀爬這座山,需要付出的代價非常大,這種恐懼讓人產生了逃避的情緒。


我發現做事情,常識很重要,完成肯定勝過完美的。

最差的是什麼都不做,

然後,是做,但是做的非常糟糕,

最後,是做,但是做的非常完美。


如果,你有過購房裝修經驗你就會明白,

一個毛坯房變成精裝修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點點優化,慢慢變好的。


而你做事情的時,你也應該抱著這個態度,先完成,然後再逐步進行優化,變成完美,

千萬不要有那種做第一次就企圖完美的想法。


3:我每次做事情前,我都會先熱身,熱身是我的起點。

奧運會的運動員,特彆強調熱身,

一個運動員在靜止的狀態下,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很容易拉傷肌肉,

所以需要預先熱身,通過熱身後,運動員才能達到最佳的運動成績。


做事情的時候也應該有熱身,

做一件事情,如果一開始就讓你進入奔跑狀態,你會感覺很彆扭,不自然,並且你也非常難發揮你最好的狀態。

這個時候,你可以通過適當的熱身,讓自己找感覺,你可以粗放的做事情,如果做的不好,可以事後再刪除,

而熱身的過程也能讓你告別拖延,當你熱身後,你自然會慣性過渡到你的制定計劃中。

4:我先做最不喜歡做的事,最後再做喜歡的事。

這是最後一條法則,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法則。

從心理學來說,最不喜歡做的事情,說明這是最能提高你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為你的不喜歡,所以你的本能會讓他拖延。

而你要想進步,只能克服你的本能,每天把最旺盛的精力,做最不喜歡的事,把這個作為你的第一件任務。

你願意接受我的邀請,從今天就開始嘗試這些方法么?

著作權聲明:
吳草包發布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都是本人原創,首發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本人自願放棄一切著作權和稿酬
許可任何人,以電子、網路或紙張等載體自由複製和自由傳播。
傳播人可以免費傳播,也可以用於商業贏利,傳播人也可不署我的名字,
傳播人無需以任何方式徵求我的同意,因為我只想讓更多人看到,能幫助更多的人。


我認為,導致選擇困難的原因可以概括為有限「眼界」下的患得患失

先說一下患得患失的問題。

選擇困難一般都發生在幾個選擇之間差異不大的時候。假如選擇之間差異太大,通常人也能立刻做出選擇,並不總是存在選擇困難的情況。所以存在較大差異的選擇暫不在討論之列。

那什麼是差異不大的選擇組呢?雖然這個因人而異,但還是存在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選擇組,大到比如:考研還是考公務員、回老家工作還是繼續留在北上廣;小到比如:根據時間規劃學習還是迎合慾望看集美劇、在外面吃喝玩樂還是回家燒點簡單的菜。

以前我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站在路口,想著到底是往前走回家吃飯呢,還是右轉去韓國餐館呢,還是左轉去買三明治呢,還是往回走去吃餐車的中國餐呢……
最後五分鐘就過去了。

不管是人生的十字路口,還是油鹽醬醋的十字路口,我們遲遲無法做出選擇的原因,是因為潛意識裡我們其實知道,一旦我們做出這個選擇,其他選擇就對我們關閉了。
我們失去了看到其他路上風景的機會。
而假如我們站在那個路口不往前走的話,我們好像就能始終擁有選擇的機會。
換句話說,所有選擇向我們敞開、選擇權還在手裡的感覺,讓我們覺得自由而不逼仄。

(當然,選擇困難的人通常是無法應對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的現實的,哪怕他們其實意識到了並為此焦慮不已。)

同時,選擇了某條路之後,我們就將完全面對這條路出現的任何境況——享受權利,可也承擔未知的責任抑或痛苦。因為,我們通常是為了這條路上的美好果實而選擇它的(比如刷網路時被暫時填充的滿足感),卻並不想面對痛苦(比如因此沒有做正事而導致的愧疚感)。
誰不想一旦作出選擇之後就一路無憂呢。人都是趨利避害且貪得無厭的……

在上述例子中,假如我們最終堅守意志,選擇做正事而放棄刷網路,是否情況就不一樣了呢?那也是會有負面情緒的——因為內心的慾望無法被填充的空虛感和失落感(而且通常,很多人都敵不過那種空虛感,並誤把它當成實現自我的召喚)。

什麼是患得患失呢?每個選擇背後,都是有得有失的。我們害怕得到之後的結果,我們也害怕失去其他選擇所產生的空虛。

不是所有人,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拒絕誘惑的決心。

那什麼是有限「眼界」呢?

其實所謂的有得有失,只是在我們有限的閱歷下所作出的得失判斷。真正能夠看到十方世界裡所有蝴蝶效應或者因果輪迴的,估計只有higher God了。

因此,克服的方法是什麼?告訴自己不要害怕失去,因為失去是必然的。當你明白並且接受「失去是必然」這個事實的時候,才有勇氣走出下一步。

也告訴自己,只作出當下認為最正確的選擇吧。因為在這一種失去和那一種失去之間,你是無法看見真正的未來的,所以一視同仁就好。
你不是higher God,永遠無法判斷作出的選擇所導致的得失會變成怎樣。


1、首先做出選擇前,你永遠也無法收集清所有的信息、永遠都有隱藏的因素,還有未知的更好的選擇2、你的決策體系永遠無法十分精密,就是說有時你也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3、金融大鱷索羅斯所提的交互影響,比如說,兩種方案,你選擇了其中一種,對其傾注了更多關注和心血,改變了它本來的屬性,它就開始變得比另一個方案好了。最後提一點建議,1給自己設定期限必須做出決定2、有時堅持決定,有時時時調整決定3選擇自己想選擇的,並一直認為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對!對就是要偏執的認為,至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但至少現在可能會不那麼選!永遠不要後悔,跟自己說,如果自己以當時的心境,當時的處境,再選擇一次的話也會那麼選的!這樣就沒有認知失調了!


推薦一本書給你《無從選擇》, 以下是我自己讀了這本書之後的書摘,奉獻給大家:
《無從選擇:為何多即是少》書摘
1、 選擇是件好事並不等於更多的選擇會更好;相反,過多的選擇往往會讓你在決定之前就自我懷疑,也會讓你設定不切實際的期望,更會讓你對失敗的決定而自怨自艾;長此以往,這回導致人們決策的遲鈍,情緒的焦慮和心理的抑鬱。
2、 過多的選擇是有代價的——牢牢抱住所有選擇不放, 往往會導致錯誤的決定、焦慮、困惑、不滿足,甚至引起病態的壓抑。
3、 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和哲學家阿瑪爾塔·森(Amartya sen)在《自由進程》(Development as freedom)一書中,他對選擇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功能作出了明確界定:在盲目追求選擇自由時,我們應該反躬自省,這種自由是在豐富我們的生活,還是在剝削我們;是讓我們更靈活還是磨滅自尊;是讓我們融入社會還是遠離社會。
4、 我們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卻發現所想要的並未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滿足。
5、 放棄選擇的機會並非易事,導致我們有多個選擇卻並未有好的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情形下我們關注的是所作選擇的主觀結果(是否感到滿足),而非客觀結果(是否比從前要好)。如果選擇的能力讓你得到更好的房子、車子、工作、假期,但選擇的過程和結果並不能讓你滿意,那你其實並沒有從選擇的機會中得到什麼好處。
6、 對自己生活有少量控制力的老人表現得更為活躍也更有精神,而且比那些被動地接受別人照顧的老人自我感覺更好。更值得注意的是,控制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的老人比完全依賴他人的老人要多活幾年。
7、 令嬰兒持續快樂的來源,不是跳動的動物圖像,而是嬰兒的掌控力。無論是襁褓嬰兒還是暮歲老人,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對他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8、 樂觀者用長期、總體和個人原因來解釋自己獲取的成功,用短期、具體和共通的原因來解釋失敗。悲觀者的做法剛好相反。(關於總體、具體、長期、短期、共通的解釋見書中第162頁)
9、 要處理好過量選擇的問題,我們必須決定生活中哪些選擇確實是重要的,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到那些選項上,並放棄一些不必要的選擇機會。限制了過多的選項,我們就能少費一份精力,多獲一份舒心。
10、 對於生活中小事的選擇,設置兩個(最多不超過三個)選項,作為自己選擇的準則。
11、 選擇者具有一種能力,在什麼樣的事情上應該做出選擇,做出決定,在什麼樣的事情上沒必要去做選擇,無需決定。在重要的事情上,如果已有選項都不能滿足需求,選擇者還會去創造和發現更好的選項以做出最終最有利的選擇。撿拾著因為不對生活中的事情分出輕重緩急,所以每遇做選擇做決定的時候,就或隨波逐流或胡亂選擇,成為一個被動選擇者。
12、 回顧一下最近做過一些決定,審視自己在做這些決定時所附帶的成本(時間、精力、金錢),找出所有這些決定中那些是自己真正在乎的,那些是根本無所謂的,這樣會讓你:
a)縮短或取消那些不重要決定的思考過程;
b)利用騰出來的時間問問自己:在生活中必須做出決定的那些事情上,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c)如果發現那些在重要事情上做出的決定並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那麼好好想想怎樣才能得到最好的選擇。
13、 抱有不切實際期望的是盡取者;選擇後後悔,對錯過的機會和在選擇後與社會對比不如人而耿耿於懷者是盡取者;當決定的結果不及預期而痛苦絕望的還是盡取者。
14、 過多地琢磨那些已被放棄的選項的優點,常常會降低我們從最終的決定中所應獲取的滿足感。
15、 反反覆復的決定佔據了人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令人忙碌終身。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應該學會把對選擇的限制視為一種解脫而非壓制。如果遵從自己制定的一些規矩和自己的習慣,我們就能避免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出費勁的決定。讓我們騰出時間和精力,去考慮一些尚無規矩可依的選擇和決定。

這本書的電子版在我的博客里有,見: http://erichengyong.blog.163.com/blog/static/26499671201501914654556/


目前也經常受「選擇」困擾,非常容易導致時間的無端流失。
分析了下,主要來自這麼三個方面:
1、來自網路的隨時隨地
網路真是無處不在,相比手頭正在做的事情,往往網上的內容更加吸引人,所以很容易投身網路中。
針對這種情況,要有意識的限制上網時長以及減少上網的便利性。
2、來自工具的極大豐富
同樣一件事,可以採用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使用的工具也很多,在選擇、試用工具時也會導致時間的浪費。談不上解決方法的方法:視情況,對於會有長遠或重大影響的事情,專門抽出時間研究工具的組合搭配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建議順手找找前人的推薦,拿來直接用。
3、來自興趣的五花八門
有多種興趣愛好是件好事,但同時也帶來了精力分散的問題。這個不是特別好控制,暫空。


作為男生我們經常會因為不知道該定什麼飯,一拖再拖,最後從早上打遊戲到晚上,只吃了個晚飯。

為此,我給我的餓了么設計了一個新功能。

有用!


毫無疑問,大多數時候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比為所做的選擇全力奮鬥要困難得多,尤其是對於不了解自己的人來說,而兩者的重要性不分伯仲。為了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而苦苦作出的研究和思索,絕不是投機取巧優柔寡斷,而是遠遠凌駕於愚蠢堅持之上的,真正可貴的努力。

一個人努力無比最後失敗,除了努力不夠,問題更有可能出在他沒有好好做更加困難的事情只是做了相對簡單的事,甚至一個人努力不夠的原因也不在他自己無法努力,只是一開始他沒有做好選擇,而且大部分時候,他自己是知道的。

所以不要說自己選擇困難,正常的選擇過程本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直面困難好好做選擇,這樣你才會真的相信,不管你選擇了什麼,那都是在當時你能做的最好選擇。

最後不管是做選擇還是堅持選擇,都要現在做,請
不 要 拖 延。拖延逃避只是為了使自己能夠努力最小、負情緒最小所做出的一種最壞選擇,請小心。

如何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又是另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了。贊同數超過兩百就粘貼後續答案XD


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而為天下式。


論如何應對選擇困難症——
如果你無法決定買哪個東西,就買你第一眼看到就想買的那個吧。
如果無法決定和誰在一起,就和你最後愛上的那個人在一起吧。


選擇不是問題,選擇是權衡利弊,關鍵的關鍵是要動手做。拖延的問題是一種惰性,總是在覺得做這件事情不夠晚,總覺得還是有時間來做的。最好的方式設置工作計劃,每天早晨在工作前要給自己在腦子裡過一下今天的要做的事情,然後開始工作時,把它按照輕重緩急寫下來,把本子放在你的跟前,並且要打開,嚴格按照本子上的內容去做。做一段時間,你就能自然而然的克服懶惰,這種習慣要一直保存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潛意識裡強迫自己去做。潛意識去強化


營銷帳號 追風的樹葉 拖延現象專欄答主

時間有限,我簡單說說。有人看就點贊,和關注,讓我知道寫的有用。這樣我可以深入的去寫。
直接乾貨,選擇困難導致的拖延現象,我認為是人們在選擇時,對結果過於看重,導致思慮過多的結果。 就是對選擇的結果有顧慮,感覺無法承擔選擇失敗的結果。

知道這點,選擇時可以找心理上的應對方法,加已化解。可以有效減輕拖延。

以上


曾經很羨慕唐僧師徒,因為他們知道目的地在西方,只要向西,終有一天可以到達大雷音寺取得真經。所以不管前面是無底洞還是火焰山,他們仍然不放棄。
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上我不怕努力,我只怕越努力距離大雷音寺越遠。 每一個選擇都是一個方向, 面對選擇我害怕選擇的方向偏離了目標。
後來我明白了偏離方向還可以轉向,猶豫不決卻在浪費時間,浪費了我可以用來轉向的時間。明白這些,我就敢於做出選擇。當我決定承擔選擇的結果,我就勇於做出選擇。
其實選擇方向錯了也無所謂,找不到雷音寺還有三清道場!不管那路神仙,遇到了都是仙緣。不試一下誰又能確定自己踏上的不是大道三千。


很多情況是扔出A,想再扔一次;扔出B,同樣想在扔一次。這其實和在心裡掂量來掂量去是一樣的情況,或許只是需要一種諸如扔出AB的儀式感來推動選擇。從生活經驗中了解到為什麼需要儀式感以及每次選擇過程中真真切切觀察到自己對「時機」或儀式感的需求、而這種需求只不過是產生拖延的自我欺騙,在這個過程中或許執行就出現了。


減少需要選擇的機會;拖延是知道要做什麼不想做,選擇困難已經掛在選擇上了


推薦閱讀:

不想寫稿怎麼辦?
22歲,拖延成性,眼高手低,現在迷茫不定,還有救么?
總是在做事的過程中反覆糾結,對細枝末節反覆斟酌,卻對大局沒有幫助,造成拖延,如何改變?
遇到困難就心煩,很想逃避,不能坦然的接受失敗。心理學上是如何解釋我現在這種狀態呢?
我總想什麼都想清楚了,才去行動,但是就算想清楚也不好好執行,怎麼辦控制這種衝動???

TAG:時間管理 | 拖延現象 | 選擇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