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如何自救?
今天看到關於空心病的文章,看完直接失眠了。我應該算是一個非典型性的空心病。從小我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習慣得到所有人的誇獎,隨著長大、工作,逐漸認識到自己與別人各種意義上的差距,再加上因為年齡問題所面臨的買房、被逼相親。因為我是雙性戀,但是不想結婚,每天都很苦惱很麻木,入睡總是想很多,生活如此不易,為什麼還要活下去。
工作上,同事、領導都喜歡我,因為我肯努力謙虛上進,可是他們不知道我回到家,會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看手機上無意義的新聞,刷微信,刷知乎、看電影、打遊戲,懶得去考證、去學習,去整理房間,懶得社交,甚至朋友叫我出去我都會編個借口推拒,寧願自己呆在家裡發獃。
最近甚至每天都不想上班,自己也知道這是在逃避,逃避父母朋友的關心,逃避一切,可是就是改變不了現狀。
直到今天看到了空心病這個說法,於是想問問大家,我該怎麼擺脫自己這樣的狀態?
瀉藥
以之前寫過的專欄文章聊作回答吧
為什麼「為什麼」對我們這麼重要?知乎專欄
作者:Stella倉鼠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這篇文最初是準備對@動機在杭州 老師的做「不為什麼」的事 - 幸福課 - 知乎專欄
這篇文的一個回應,但是因為要寫得比一般的回復長太多,所以還是在自己的自留地里慢慢寫吧。
「不為什麼」本來就是一個「為什麼」動機老師的建議是,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把這件事本身就當做意義和目的,不去想這件事之外的意義。這樣一來,當別人問我們做這件事是「為什麼」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回答說:「不為什麼。」
但是這個「不為什麼」,實際上本身就是一個「為什麼」。就像下面的回復里有人指出了動機老師對「正念」這件事的「不為什麼」,其實他自己也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找一段安靜的時光,自己跟自己呆會」。
所以,真的要人做得「不為什麼」,其實是不可能的。我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幾乎必然地存在一個「為什麼」,也就是我們做這件事的意義。在我們去做的各種事情中,對意義的差別僅僅只在於這個意義是內在的還是外顯的,是對個人的意義還是對群體的意義,以及這個意義是存在於當事人潛意識層面的,還是存在於當事人的意識層面。哪怕一個人早已不復存在,哪怕他活著的時候只是一個不名一文的離群索居者,他所做過的,或者說他曾經做過的事情依然與整個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依然在或多或少地影響著這個世界——而這些影響,正是他曾經存在過,他曾經做過的一切事情的意義。對於一個個體而言,這個影響相較於整個人類社會,或相較於整個世界,也許是一種微弱得幾乎無法被一般人察覺。然而正如蝴蝶效應中,一個細微得幾乎可以被當做誤差的變數可能導致一場未來的颱風,沒有任何人能夠擔保這個「誤差」到底會是誰,會在何時發生,因此對「意義」的追尋就彌散到了整個人類群體之中,成為一種深深地潛伏在人類集體潛意識中的「底層代碼」。
與其說是追求原因,不如說是追求意義很多人津津樂道於大劉的「黑暗森林」理論,認為這個理論實在是太悲觀,又太黑暗。但如果去接觸更多的設定,就會發現「黑暗森林」已經極其樂觀,極其積極了。因為在更悲觀更黑暗的宇宙里,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星球的誕生與死亡,文明的興起與覆滅,就像是真空中發生的隨機漲落,或是一個毫無理性更無從溝通的超然存在隨手捏出來又隨時可以按扁搓圓的玩物。和這些相比,能夠和人類溝通,能夠為人類的理性所理解的「黑暗森林」,實在是美好得好像小蘿莉手裡的棒棒糖了。
從古至今,無數的哲人都在探尋著我們存在的意義,無數的宗教也都在試圖回答我們,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然而我們的探索能力越是發達,我們對理性世界的探索越是深入,我們越是會沮喪地發現一個事實:我們的存在可能是毫無意義的。就像是抑鬱症患者的強迫性思維一樣,如果一切都會過去,如果人類在浩淼的宇宙之中佔據的空間連一個像素的位置都夠不上,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還會有什麼意義呢?這是每一個人,當他醒悟過來,放眼看向整個世界,意識到自己是孤身一人面對著一個黑暗而沒有任何回應的世界的時候,都會從內心中感到一種徹骨的寒冷和絕望。而當他意識到了這種絕望之後,他就會開始嘗試抓住些什麼,以免自己一直處在這種上下懸空,毫無著落的狀態之中。那麼,讓他能夠在這種虛空之中有所憑依,維持自己的穩定的東西,就是意義,或者說,意義感。
這種獨自一人面對整個虛空的情況,無論是對於人類社會整體,還是對於單個的個人,都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的。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基本上是在進入近現代社會之後,過去維繫人類社群的傳統紐帶,無論是血緣、宗教還是居住地逐漸變得單薄鬆散,然後每個社會成員才會意識到自己需要面對過去只有群體才需要面對整個世界。而對於個人而言,同樣是需要到他必須獨立謀生的時候,才會意識到自己需要面對一個巨大而空無的世界。而到了這個時候,他們也才會開始第一次意識到一件事:我的存在,可能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人才會開始對「意義「的追求,也就是他會開始追問」為什麼「。即使生命的存在,人類的存在本身可能沒有任何意義,人也必須為自己的存在,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否則他將因此感覺到自己置身於一片虛空之中,並因此感到焦慮,繼而感到抑鬱——意義的缺乏將會導致人無法評價自己的行為,這會導致強烈的無能感,而無能感的積蓄幾乎必然地會導致抑鬱的誕生。這也正是一些養尊處優的人之所以會在某一個時候突然被抑鬱侵襲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雖然生活優渥,衣食不愁,卻因為一切都已經被安排妥當,自己的意志毫無用武之處,自己的行為無法對整個世界的運轉產生影響,因而被強烈的無能感裹挾,最終沉入抑鬱的深淵之中。
舊有的紐帶帶來的第一類意義在最初看到動機老師的文章標題的時候,我是非常想要反駁他的。但是讀完全文以後,我覺得可以把「反駁「變成」探討「,不過我仍然不打算苟同他的觀點。所以我接下來打算簡單闡述一下我對於」為什麼「的態度。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的觀點如果要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人類無時無刻不在追尋著意義,尤其是超越於事物本身的意義,強行否認這一點,就是在逼迫一個人獨自去面對一個無限大倍於自身,同時虛空而無意義的世界——對於一個還沒有準備好的人來說,這無異於心靈層面的揠苗助長。
不過,意義也分為很多種,有外顯的意義,也有內隱的意義,有針對自身的意義,也有針對自身之外的意義;有可以被意識到的意義,也有還潛伏在潛意識中的意義……很顯然,動機老師所提倡的,是尋求一種內隱的,針對自身的,同時可能還有一部分潛伏在潛意識中的意義,而否定了外顯的,針對自身之外的,完全能夠為我們的意識所認知的意義。我所不能苟同的,正是這種二分法下的觀點。如對動機老師的觀點總結或評論有誤,也歡迎動機老師再寫文來探討。
在我的記憶中,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中,也論述過當人類獲得了全然的自由,從過去舊有的基於血緣、宗教或居住地的紐帶中脫身出來,孤身面對整個世界的時候,將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慌。這種恐慌正像是亞當和夏娃被耶和華從伊甸園中趕出,僅披獸皮,卻要面對一整個未知的世界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幾乎本能地會試圖去尋找紐帶——最簡單,也是最多人採用的辦法,那就是尋找一個新的「舊式紐帶「,讓自己重新獲得跟他人同在一起的連接感。無論是宗教(包括很多所謂」身心靈「的新型宗教或者邪教)、民族主義、集體主義,當人和他人通過這些舊有的紐帶重新連接在一起之後,獨自面對虛空世界的無力感和無能感就消失了。正是出於為了重新獲得力量感和控制感的原因,人會甘心放棄甚至是逃避開整個人類社會花費了幾千年才終於爭取到的個體自由。在現在,越來越多的西方青少年出於個人的意願去加入恐怖組織或是極右組織,也同樣是因為難以忍受個人毫無著落的孤懸感,因此為了能夠確認自己的存在,為了尋求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們甘願退回到可能連他們的父輩、祖父輩都不願意接受的舊有紐帶之中。
由於在舊有的紐帶下,個人並沒有直接同世界建立起連接,而是通過加入一個人群(或者說是組織),依靠與他人的連接形成團體,再間接與整個世界建立連接。所以舊有紐帶能為人提供的意義,也就必須藉由他人的評判而形成,對於個人而言,這種意義必然是外顯的和外在的。換句話說,就是一件事的意義必須是他人可以看到的,他人可以理解的,以及他人可以從中感知到自己的存在的,否則這件事就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特別是在東亞這種過去一直強調集體而貶抑個人的社會環境中,絕大部分人仍然是依靠舊有紐帶來維持自己與世界的連接,因此外顯的、外在的、可以被意識到的意義通常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地位。這也正是我們生活中,不管你做什麼的,都會有人來問你」為什麼「的原因——他們需要理解你的行為能帶給他們的意義,確保他們熟知的規則沒有被打破,從而藉此維繫住他們透過和你的關係建立起來的,與世界的連接。
新的紐帶帶來的第二類意義既然人類孤身面對世界的時候是如此的無助,如此的無力,那是不是我們註定要逃回舊有的紐帶之中,借著與他人的連接來確保自己不至於孤身一人呢?弗洛姆以及弗洛姆之後的很多人都提出了一個更具有開創性的辦法:讓個體通過創造性的勞動,通過愛,通過各種積極行為,直接與世界建立起連接。這樣一來,個體將不再成為集體的附庸,他可以獨自享受與整個世界的連接,從而為自己的行為賦予內隱的、個體化的,甚至是無需被直接意識到的意義。這就是新的紐帶為我們帶來的第二類意義,也正是動機老師在文章里所說的「不為什麼「的意義。
換句話說,就是當你通過愛,通過創造性的勞動,通過積極的行為,與整個世界直接建立起了連接之後,你就無需再通過他人來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更有意思的是,當你試圖去建立一條新的紐帶的時候,你的行為幾乎是天然地不會去侵犯他人的邊界,或者說你在採取行為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先權衡是否會侵犯他人的邊界,因此這種紐帶幾乎是一種純粹的正面連接。在我看來,這正是弗洛姆推崇和提倡它的原因。
在新紐帶的影響之下,你所做的一切既是敞開自我,綻放心中美好之物的,又同時是緊密與世界相連,以自己的美好去增添世界的美好,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當你能夠理解這種紐帶的存在意義之後,你就可以開始嘗試用新的紐帶替換掉舊的紐帶,也就是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的意義,而不再用他人(或是集體)的意志來取而代之。
更有意思的是,當你選擇與世界建立新的紐帶之後,你的行為的意義將不再完全表露於你的意識層面。因為與深厚的,連接著整個人類集體潛意識之海的潛意識世界相比,意識的世界是如此的淺薄,僅僅是為了便於人們彼此交流而存在。而當你不再需要把意義呈現到意識層面,以獲取他人的認可時,有時候只需要讓它繼續停留在潛意識層面,而你只要順從自己的潛意識或者情緒引導,單純地去做就好了。這個時候,你所做的事情並非沒有意義,僅僅是它的意義還沒有上升到意識層面,或你還沒有找到足夠恰當的語言來進行表述而已。
當然,對於已經習慣了用語言來表述意義的我們來說,當我們沉浸於第二類意義之中時,很可能會無法應對習慣第一類意義的人的追問——畢竟語言和體驗分屬不同的腦區,當體驗部分處於激活的時候,一時半會兒無法激活語言區域也是正常。所以被逼問急了的時候,我們無奈之下拋出一個「不為什麼「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僅僅因為感受到了這種新紐帶帶來的第二類意義,因為這種意義帶給自己的全然積極的體驗,就直接否認第一類意義,甚至直接否定意義本身……這就好像你吃了三個包子又吃了一碗麵條飽了之後,你說包子吃不飽一樣。
為了方便某些同學在最後歸納全文中心思想,因此在這篇文章的最末,在結尾部分,我再簡單總結一下我的完整觀點。
人對意義的追求,源於對無能感或無力感的恐懼。這種無能感和無力感源於個人面對浩瀚宇宙時的尺度差異帶來的震撼感(還不能理解的,去找一幅深海恐懼圖或深空恐懼圖看看吧),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當一個人擺脫了過去所有的舊有紐帶獲得全然的自由之後,這種感覺就會從他內心醒來。為了擺脫無能感,人要麼通過回歸舊有紐帶,通過他人的評價和認知建立起意義,從而獲得力量感;要麼就要通過愛、創造性勞動或各種積極行為與世界直接建立連接,以自己為尺度,為自己的行為直接賦予意義。但無論是舊有紐帶帶來的第一種意義,還是全新紐帶帶來的第二種意義,對於人類來說都是擺脫無能感的憑依。我們應當看到第二種意義能為人帶來更多積極的情感和體驗,因此第二種意義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但第一種意義也有著其存在的根基和必然,在人類沒有普遍覺醒的時候,第一類意義必然是佔據了社會主流地位,因此我們也需要理解和接受這種普遍存在的狀態。
當凱文老師提出「空心病」這個概念,其實私底下同門的幾個人是有不同看法的。
很遺憾我們幾個都中槍了,我們都沒有那麼有生命意義感。
師姐弟幾個我們也都對了對,其實我們在入校的時候做測評所填寫的都沒有什麼意義感。
沒有意義就等於一個病,或是診斷嗎?我們都不這麼認為。
後來我慢慢去讀凱文的文章,以及後來很多人回應的文章,其實我們都在斷章取義。
可能沒有意義只是一種現象的描述,一些存在危機的人會有這樣的感受,但這不代表有同樣感受的人就一定存在危機。
我不記得這算不算充分不必要條件了,原諒我數學已經還給小學老師了。
關於生命意義,我做過類似的調查,其實很大一部分人很難去回答這個問題。
我不清楚什麼叫空心病或者它對你會有怎樣的影響,但我清楚每個生命的途中總會有被困住的情況。
希望這篇文章能部分幫助你。
以下是鏈接:知乎專欄嘗試給題注一些幫助。
1、人是環境的努力,如果你在某個環境下一直會有特定的感覺,改變這種感覺最簡單的辦法是先改變你的環境。
落實到題注的情況上來看,最有效的一個值得嘗試的行為是,下半後,去參加朋友之間的社交,一起吃飯聊天,聊聊紅塵中大家在乎的事情,聊聊大家本欲中的喜怒哀樂和醜惡與美好。
2、從題注的文字來看,題主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撐題主在業餘時間多做一些事情。
我們每個人,身體都是有極限的,一天的活動量,一天的精神精力,雖然你下班之後,還是醒著,並沒有睡著,但是相信我,你的身體已經在給你不斷的發出信號,老娘唾罵的累了,讓我好好休息,我不想做做事兒了,我精神跟不上了。你的潛意識接受到了這些訊息,就會折射為,我雖然知道去學習去整理家庭是正確的事情,但是我懶得去做,但是相信我,這只是你體內能量不足的一個表現而已。
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鍛煉身體,身體是我們靈魂的容器,身體的鍛造,不適一朝一夕的就能看到結果的,至少要持續3年的,相對規律的健身,精力上才能有相對明顯的變化,作為一個體會到過精力衰減帶來的後果,並且通過健身獲得了改觀的中年人,相信我,健身的長期收益,覺得是人生中最大的投資。
3、關於人生意義,找到人生意義之後,人生活的動機會好一些,頭頂上,會始終懸掛著一根繩子,牽動著自己。
我組不知道怎麼幫助題主尋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我相信人的人生觀是發展的,人在著一生中,尤其是前四十年,人的信念是會改變的,包含對錯觀,是非觀,世界觀。
我能建議題主的,只能是這麼一句話,去體驗經歷吧,經歷的過程中,找到你最想為這個世界做的事情,過幾年發現自己錯了,也沒關係,為新的你尋找到的人生意義去奮鬥,直到,你剩餘的人生,都會認為這意義,是你人生的意義。不用自救,沒有必要自責,空心病不是病,是一個社會現象。
空心病的人心裡一點都不空,只是心裡裝的東西和外界期盼的不一樣而已。
比如你不想結婚卻被逼婚,被優秀的帽子逼迫卻還要頂住壓力,你的心裡裝了好多東西,你要做的不是把心填滿,而是把裡面的東西掏出來晾一晾
如果覺得晾出來太難,很可怕,做不到,那也沒有必要強迫自己。
現在的環境鼓吹得好像人人都積極樂觀向上,好像人生本應該是快樂的,好像人人都必須要幸福快樂。而我的生活那麼難,為什麼還要活下去?
你被騙了啊。困難才是生活本身的樣子啊。你覺得抱著焦慮活下去沒有意義,不對,你真正覺得的是抱著焦慮活下去的人生「不幸福」「不完美」而已。
生活里大部分是不完美的事情,不完美的狀態。這種狀態很正常,焦慮很正常,不開心很正常,找不到人生意義也很正常。只要沒影響到健康,就平和地與焦慮和憂鬱共處吧。在共處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加深認識的機會。
我敬佩那些擁有目標並按部就班完成的人,他們的人生是向外延展的;但我覺得當一個活在當下好好體會每刻自己心境的人也不壞,這樣的人生是向內深究的。一個得到了來自外界的滿足,一個得到了內心的救贖。都是很好的人生。
樂意了就看看書干點活見見朋友,不樂意的話就自己窩著。
過讓你覺得舒服的生活,去他的正能量:P
關於「空心病」的討論文章我也讀過好多篇,也在關注這個現象。確實所謂「空心病」是一種現象,這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共同面臨的人生難題,也是每一個人都會面臨的難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到底是誰,我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怎樣才能做我自己,我怎樣才能接納自己,愛這個世界?」……
最近我確診得了抑鬱症,現在已經接受正規藥物治療半年了。我可能不是特別清楚健康的同學是怎麼想的。但我能感受到你的苦悶。
確實,當一個人得知悲劇的真相時,必定會感到痛苦和不安。這是正常的,因為你心裏面真的還希望變得更好,其實你的心裡還有希望,所以請不要自暴自棄。所謂「空心病」是時代的現象,你我都是在共同面對的,對終極意義的追尋是每一個人類遲早都會面臨的問題。
我困在這個問題里很久了。
我跟邊上的朋友描述我的困惑,他們都不以為然,覺得我想太多了,有那麼多的事可干,為什麼要想這麼虛無縹緲、該屬於哲學家去思考的問題。
直到有一天我逛知乎,搜索了一個問題「覺得活著沒意思」,才終於看到空心病這個病。對照了一下,我基本全部中招。當然我不是那種很優秀,又已經獲得成就的人。
可是在我的生活中,好像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目標,即使不是因為我真的想要的目標,但是總覺得好像這些都是我要去實現的,要努力學習,要離開家鄉那個小地方,要考上大學,然後要好好工作,要找個好男朋友,結婚,掙錢,買車買房,給未來的孩子提供好的環境和條件,把他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只有實現這些,我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是更有尊嚴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所以我人生的前25年,我都這麼努力過來了,每個階段都很認真對待,雖然很多時候我的能力其實不怎麼樣,但都儘力做到最好了。有很多時候其實是有成就感的,覺得自己沒有虛度,沒有辜負家裡人的期望,甚至超過了他們對我的期望。我出身在一個小鄉村,如果以其他的同齡村裡人為對比樣本,我相信自己是優秀的,可是我現在人在深圳,因為工作的原因,我認識了一群出身條件比我好,學歷比我高,卻比我還努力,還更有目標的人。我剛開始的想法其實是羨慕,我也想要跟他們一樣,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出國留學見世面,或者再考個研究生,來一次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想學位證書,不是為了大人眼裡的工作敲門磚,不是為了各種現實和功利的目的,只是單純要提升自己,想要知道活著是不是還有比那些虛無的目標更有意義的事。
所以我停下來思考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最後發現其實也特別簡單,有想做的事,有愛好和特長,有完全不因為功利和目的關注的東西。但是再轉念一想,如果真過那樣的生活,哪天你抬頭髮現之前的夥伴們都已經買車買房,結婚生孩子,掙的錢一直在升值,只有自己最後被社會甩在後面,還有更關鍵的一點,要維持想要的生活,經濟基礎在哪裡,等有了孩子,他也還要像我小時候一樣,一步步的從最底層再辛苦的走上來嗎。
覺得迷茫,還要繼續現在的生活么,可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而活,又擺脫不了社會對自己的束縛,或者說自己根本不可能洒脫到脫離社會。
現在想想,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發自內心的開心過了,對什麼都提不起力氣,可是內心又很掙扎,知道自己這樣的狀態不對,可連撲騰幾下都沒有動力。所以現在整個人就是,幹活的時候用不上力氣,休息的時候又各種罪惡感。
到底該怎麼辦?????
「我得了抑鬱症。」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個論調,大多數人會說自己有抑鬱傾向,或直接評判自己的抑鬱等級,而在我接觸的大多數年輕人身上,他們實際上並不是得了抑鬱症,而是「空心病」。
「你怕死嗎?」
「不怕。」
「你是否會有自殘行為?」
「沒有。」
「那你為什麼說你得了抑鬱症?」
「因為我覺得做啥事都沒意思,做什麼都提不起興緻。」
01
/
你是否經常會感知到生活的無意義性?
無意義就是虛無,當你去追尋意義時,你會發現你的心燃起一些光芒,接著被熄滅,很偶然。偶然間,你突然發現築起了的城牆坍塌了,同時很偶然的,你接納了一些失望,厭倦了一些事。
在很長很長的某一段時間裡,你不想做事,你不想選擇,你不想上進,你不想上班、上課,覺得無論是扣工資也好,還是記曠課也罷,都沒關係。
你唯一想要做的,就是什麼都不做。
這就是空心病。
在如今的社交網路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言論,並從中找到自己:
現在的我,才18歲,卻已經忘記了自己要去幹什麼,每天干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膽小自卑到不敢辭職換下一份,很怕自己不能找到更好的,休息的時候可以自己一個人在屋子裡待一天,有時候我真的好怕我以後會就這樣過一輩子,好怕,卻又感覺我無能為力。
起初,我以為這是悲觀,後來我發現不是,悲觀者的使命是忽略使命,以一種自認為和諧的姿態在這個俗世里摸爬滾打。
而空心的狀態是沒有努力就無能為力的狀態。歷經生活百態的人呈現這種狀態,可能是發現了生命無意義的真相;年輕人沉浸在這種狀態之中,他是生病了。
02
/
我在過去的一年,或者更久的時間,是沉浸在這種狀態之中的。
我不再朝著生命歌唱,不再朝著寫作的前方而行,有一刻,我發現我孤單的靈魂連自己都無法慰藉。當我用一個辭彙去定義我自己時,忽然大腦就冒出了一個詞語:孤魂野鬼。
當我去剖析那段時光時,我發現自己那時剛剛經歷過心理創傷,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治癒。儘管我意識到這一點,依然無法去尋找心理諮詢師去幫助我,自己治癒更是無能為力。
那種情形大概是:你被種種不得已的理由纏身,做出的最優解就是一己肉身,豁的出去,去和壓根就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去死磕。但在那麼一瞬間以及漫長的以後,你都沒用力氣揮拳了。
死磕後發現,纏住你的那個東西就是答案,偏偏你動他不得,你被那個東西死死的揪著,透不過氣來。
有一天,突然想著不能再擱置自己。想著寫一些東西,想著寫一下這些年裡習得的理由,每天寫《十二月》,寫了半年多,才寫了兩萬字。
我一度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也被消耗殆盡了,當時我並不覺得難過。唯一遺憾的是被不知道什麼東西抽走了我的力量,毫無緣由的、毫無痕迹的把我依賴的東西打磨掉。在之後的時光里,我每天寫一屏,兩三百字,周末看著大綱去設定,慢慢的,如你們所想的那樣,不知從何時開始,突然就有了一些追求的力氣。
突然有一天,我有一種大夢初醒的感覺。我意識到自己在碌碌無為的狀態里熬了一年,浪費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黃金時代,我想找個地方好好地睡一覺,哭一場。
03
/
空心病是一年裡活了一天,以最迫不得已的姿態重複了365遍。
仔細回想,從空心病中逃離並沒有那麼簡單,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很漫長很漫長。就好比:之前的時光你都是元氣滿滿的在做事,突然有一天,你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了。
當我回想過去的狀態,空心病的呈現狀態是:
1. 大多數情況下,我意識不到自己在做選擇;
2. 即使我認知到自己在做選擇,但選擇的結果對我來說不重要;
3. 不僅選擇不重要,生活也不重要;
4. 即使這事看似很重要,但這事對我不重要。
空心病最可怕之處,是摧毀意志,你調動不起意志來針對它,因為它的本質是摧毀你對生活的期待。空心病是和時間是糾纏在一起的,你如果要打敗空心病,勢必要打敗時間中的自己。
我制定了時間表、行動表,學習了時間管理的各種方法,最終還是沒有抵禦住時間。當我想要努力時,心裡總會想起一個聲音:就這樣吧,你沒有半點可能,即使你做成了,又會怎樣呢?
這是一種極度耗費精力的狀態,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還在生活之中,何時何地都是被耗竭的狀態。17年6月,我撐不下去了,想要去外面旅行散散心。
我去了成都。
成都是一個很美麗的城市,裡面的人都在很好的享受生活。但這並沒有治癒我,無論是看到北京的小夥伴們在用儘力氣的努力,還是成都的小夥伴慵懶地在生活,我都感覺到一種無法言說的難過。
尤其是當我在一個火鍋店排了三個小時的隊,我意識到這座城市的人都有理由的消耗時間,去用另一種狀態去區分工作與生活,我第一次出現了一種無理由的挫敗感,我忽而意識到生活中的安穩與運氣是多麼的重要。
04
/
我時常會做夢,夢到十七歲的時候。每次夢醒時,都有一種真如隔世的感覺,我想如果真的可以回到那個時候,我會做什麼。
可我又懼怕回到那個時間,從17歲到現在,雖然沒有用力的生活,但終於習慣了理所當然地獨處與思索,並用「生活是美好的」這句話來說服自己,保有一份真切坦然生活的可能。
尤其是意識到這段成長的時間有多糾結,更能體會到成長不易。
說回到空心病。打敗它的是心裡還保有一份對寫作熱愛的光芒,慢慢放大,慢慢自足。還有就是我的精神很貧瘠,從熱鬧的外界得不到一絲一毫的力氣,因而我沒有底氣,沒辦法坦然地虛度時光,我只能認認真真的年輕。
最後,以創作人程璧寫的《光芒》中的一句歌詞為結語:這一刻我開始歌唱,無所謂使命無所謂方向,萬人之島在身後沉默,孤單的靈魂也盛開光芒。
和題主大致一樣。在人生各個階段我努力做著該做的事,因為不甘人後,因為生來好強而奮鬥。
但在很多寂靜的深夜,我無數次陷入思考人生的無助,在很多睏倦的早晨,醒來後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今天,又是為了什麼?頓時陷入深深的無力。
那麼多年的日子只覺得一片虛無,沒有信仰沒有直擊心靈的理想,在日記上一遍遍寫著那個簡單的問題: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日復一日的無趣只讓我感到越發厭惡煩躁。
我並不抑鬱,我喜歡和各類朋友相處,在別人看來,直爽而陽光。
可我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是空的。靈魂是空虛飄渺的。
我努力向上爬,努力找更多事情來充實自己,可更像一個虛無的空殼,在深淵中越陷越深。
空心病的本質是虛無主義。只有立足於現代性最前端的廢墟的人,只有內在創造性本能最旺盛的人,只有因為過於現代反而沉溺於古籍中孜孜以求的人,只有無法進入群眾的無意識參與中隨波逐流的人,才能體驗到這種真切的虛無。
歡迎加入尼採的創造神教。查拉圖斯特拉是創造神。?_?
人之所以偉大在於他是橋樑而不是目的。
想想蔡元培先生所說的,國家和民族需要北方做什麼。?_?
處於這樣的狀態好久了,最近才知道「空心病」這個詞。
我也很苦惱,但的確是對這個世界提不起一絲精神。
對父母說說吧,他們也只是叫我不要多想,並不能帶來什麼實際性幫助。
我覺得好無助,內心苦惱的時候自殺的念頭很多,但是又不敢。
在這個雞湯都令人噁心的年代,我真的想知道還有救嗎?
如何自救?是個問題,奉上一個即將大學畢業的小學生今天寫的關於自己的最近的亂七八糟的想法,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空心病
。。。。。。我不會分割線啊。。。。。。。
如果上天願意眷顧我,可憐我,不願意我在人間受苦,收走我,我心滿意足的接受如果上天嫌棄我,討厭我,不願意我去享受極樂,留下我,我也只能勉為其難的活著。
我不願意以自戕的方式傷害愛我的人,也不願意成為別人口中那個不值得、想不開的人。
我只想在人間的時候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的過我的一生。卻不曾想到,人間疾苦,人心難測,人言可畏。
如果世界上有我,就只有我好了,這樣我就可以不用與人類說話,不用與人類相處,不用猜測人心,不用相信之後再接受背叛。真的,孤獨也挺好的,就讓我一個人活著也挺好的,最起碼不用再嘗試過人間的溫暖之後在去感受孤獨的力量。
從13歲開始第一次表達不想長大的願望,時光就像與我對著干一樣,一路風馳電掣帶我走到23歲,可我仍然活在那個小小的13歲的我里。長大的世界很可怕,成長的代價太大了。我不停的追趕時光就給我的影子,因為這具軀體在長大,我得對得起她。可我一百個不願意跟時光走啊。
這一路上,我撿了很多東西,大部分又被我丟了,也曾有人陪我走過一段路,後來Ta又去了另外一條路。風餐露宿灰頭土臉的我走在這條路上,狼狽極了!因為我不想走啊,可我不得不走啊。我學著堅強,不是那種假裝堅強的堅強,我學著虛偽,可我實在學不會啊,因為我要剝掉我的皮才能穿上虛偽的嘴臉,太疼了,偏偏我對疼痛那麼敏感。我學著與那些換上虛偽嘴臉的人交流,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們虛偽不虛偽,因為他們沒有像我一樣疼的齜牙咧嘴,我只能默默地在背後佩服他們:真堅強 ,比我堅強多了。
就這樣,我一邊撿東西一邊丟東西,一邊往前走,一邊望著來時的路,其實我實在是不敢回頭,因為我回不去啊,留戀也沒有用。我總是在想一些我特別想得到可是想也得不到的東西。
有時候望著這條路,我彷彿可以看到這條路有了盡頭,有時候雖然沒有盡頭,但我一眼就能望到這條路上我接下來會遇到什麼,啊,原來我的人生原來是有盡頭的,就算沒有盡頭,我也看透了人生路上所有的可能性,就像鬥地主時,你開外掛可以看到所有人的牌,最後你贏了,可你贏的有意思嗎?當然不能這麼比喻,因為與時光的對決中,我永遠也贏不了,對於它,永遠是個弱者。
如果做人類也屬於一個職業的話,我一定不是那種愛崗敬業,兢兢業業的人,我只會是那個半道辭職的人,做人太無趣了,太危險了。可我要是真半道辭職了,有點太丟人了哈,畢竟不會有人理解你為啥半道辭職,畢竟人家都活的那麼快活,都按照一個人生來就有的樣子一步步走著。
沒有辦法,儘管如此不願意,我還是得繼續往前走,現在我到了一個叫做畢業的橋上,所有和我一樣的人都像剛剛長出羽毛的的鴨子一樣被畢業趕下了水,可是為什麼只有我還長著黃絨毛呀?我不會游泳啊喂!畢業沒聽見,他在不停的催我們下水,一邊嚷嚷著:「找工作去咯!考研去咯!娶媳婦兒去咯!嫁人去咯!生孩子去咯!」。沒辦法,從沒學過游泳的我們嗆了幾口水,在水裡載了幾個跟頭以後居然也跌跌撞撞學會了游泳,只有我,卒,於河中,享年23歲。
生而為人,實在辜負了上天的美意
對不起
剛聽到空心病這個詞是在大一的形勢與政策課上,馬院的老師輕柔緩慢的念出這三個字,我並沒當回事。等到過了5個月,有點慢慢明白過來,自己大概也是這個狀態。
你說我有沒有在課業上下功夫,我下了,但似乎成績並不那麼好;你說我有沒有積极參加社團活動和學生工作,我參加了,世界觀差點沒被顛覆了;你說我有沒有投入自己的興趣愛好,我投入了,劇沒少看歌沒少聽。甚至未成年就出去勤工儉學了,冒著少給工資的風險。
那我怎麼還是覺得這麼不痛快。每日陷入不停的昏睡,像冬眠一樣,食慾剋制不住的上漲,胖了20斤。覺得前途渺茫,出國/考研/就業都很難,社團的項目推起來也很難,打工也很難,什麼都很難。
沒必要再說了,各有各的病痛。
雖然很難受,但我從來沒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中學的時候,一個寒假回來隔壁兩個班都出了人命,一個跳樓一個腦炎,只隔著一堵牆發生的事讓我悚然,從未如此近距離的感受到生命流逝的迅速。而我的那些同學們老師們談論起這種事翻出無數陳年舊曆津津樂道的樣子讓我感受到了死生之事只是他們的談資,又有多少人懷著真摯的傷痛悼亡死者。恕我大逆不道,有時候父母都不會。
這樣就死了太不值了。
既然不能死,不能死的反面就是活。那怎麼活。
我覺得所有人應該都嚮往一個自己更能接受的環境,但起碼得能生存,能生存就得做很多事,要工作不被涮,要洗衣做飯思考柴米油鹽,要處理人際關係,要想辦法解決前行路上的困難。這些事你沒法逃避,總得下個最後通牒,有的需要日復一日,有的需要絞盡腦汁,歲月就這樣被打發了。
有時候在20歲的時候問人生意義,可能60歲才明白,那中間的40年都是在上下求索。從20歲的視角看便如現在之你我,從60歲的視角看20歲,你只需要再活40年,中間發生的事情就會讓你明白40年前的問題,只要一直在人生的路上就可以。
我年歲不大,不是長壽之相,經歷不多,在這裡大談其談似乎有些可笑。可也覺得就這樣評判自己人生如何為時尚早。
我一直告訴自己任何時候都不要低頭。
覺得自己的這個答案有點太過於矯情了,唉,有點哭慘的感覺。不過也沒事,誰沒有一段故事呢。誰活得都不易。所以我下面的內容,忽略就行了。關於題主的困惑,我相信@肥叔 還有其他的朋友已經回答的很好了。加油題主。
從高中開始,放縱自己,用音樂、電影麻痹自己,總是偷偷跑回家不做作業,看電影看島國片看到三四點,不是因為想看,而且看到後來都麻木了,而是不知道除了這種方式,還能怎麼釋放心裡的壓抑,怎麼度過難熬的高中。用不聽話、叛逆、不寫作業來表達內心的壓抑和放縱。獨來獨往,沒有朋友。總是一個人在中午戴著耳機,聽著極度悲傷的歌,聲音放到最大,悄悄流著淚,在學校附近的街道走,又不敢讓大街上的人看到,但這個是我在學校里,唯一能不處於同學們的環境的時間了。吃過抗抑鬱葯,但沒有明顯作用。每天都在想著自殺。父母也吵架,但他們愛我,為了我他們真的做的已經太多了。我覺得對他們真的很愧疚。進入大學後還是渾渾噩噩,想努力,但仍然有種無力的感覺。因為不想再讓爸媽擔心,也不想體驗被同學們排斥的感覺,所以不再用放縱的方式來表達,只能強迫自己和別人打交道,雖然做的還是不好,但至少,不再那麼叛逆。有時候連我自己都相信,自己已經好起來了。只是看到別人快樂的時候,我才會想起來,自己其實是麻木了。今年喝過很多次酒,喝完之後,胃好難受,所以現在也不敢喝酒了。現在身體的各部分都覺得不舒服,胃不好、月經不調、失眠……去年到今年,吃過抗焦慮藥物,七月份停了葯,但是停了葯之後,更加焦慮,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八月份,遇到一個諮詢師,被他刺激了一下,後來每天都想自殺,遇到一些小事就想自殺。前一個月的好幾個晚上,半夜出去,站在天台上,想跳下去,但不敢。對自己說,是啊,看你自己,就是這樣一個軟弱到不是很痛苦就想自殺的人啊!!你覺得這樣跳下去了,對得起你的父母嗎?父母在你走了之後要承受多少流言,多少壓力,難道你忍心讓年過半百的父母背負這些嗎?所以,最後還是沒跳下去。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當時的想法真的很幼稚。可是有時候,我還是會想:「這樣的自己還有什麼活著的必要呢?除了不再讓父母擔心,能讓他們覺得我的存在還能給他們一些安慰之外,還有什麼活著的理由呢?我早就是個廢物了,別人都那麼努力,那麼優秀,可是我甚至連努力的心思都沒有了,是啊,想什麼都做到最好,想好好學習給父母爭光,想變優秀,但是,就算變優秀,也是徒然啊!終究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的。我現在在做的,只有放縱和麻木。每天依靠虛假的自信維持自己的生命。可是我知道,這種暫時的平和,只是一種假象啊。我也知道這樣活下去,以後會產生很多問題,給父母帶來更多煩惱。所以,早點離開不是更好嗎?」是的,我總是在這樣權衡利弊之後,得到我應該去死的結論。於是我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我就算死,也不想改變。所以,我在等待死亡,我在享受痛苦。我不知道該如何衝破這個惡性循環啊!但是後來還是慫了……現在在逼迫自己嘗試著積極的生活方式,不再去放縱,不再沉浸在音樂和負能量中,遇到不好的事,不再想它不好的一面。嘗試著愛自己。不過分自責。暫時還能堅持下去。只能讓自己慢慢地適應這種較麻木的狀態了。
我覺得你的根源是孤獨,這種孤獨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了解你的,有靈魂共鳴的朋友。多出去走走,也許你會遇到懂你的人。You are not alone.
空心病,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神經質、比如抑鬱症、比如神經病!
這樣癥狀的人群,一般都有一個根源的問題:父母吵架、家庭暴力、家庭從小困苦!
這個癥狀的人群,並不是只有提問的朋友提到的這些逃避現實、逃避朋友、三分鐘熱度等問題,這樣癥狀的人群在男女交友和家庭生活中都存在問題,害怕失去、佔有慾強、喜歡和男人膩在一起,雖然再不喜歡自己男人也還是會選擇在一起!列好的schedule一定會被自己打亂、工作生活定位混亂!
偶爾夜深人靜還會躲在人群里哭泣!
其實這個已經是好的癥狀了,還有很多很多的人,他們有言語障礙、他們有自殺傾向並且會從裡面獲得快感!生活沒有目的!
如果你說如何從裡面走出來,我想說我有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討好他人、不會拒絕、害怕見人、希望做別人眼中的乖寶寶、自卑,內心又渴望張揚、外放的人際關係,我一直處於這樣的糾結中,我的腦子一直是將糊狀,很容易把事情的得失看的太重!
我走出來是我大學畢業5年左右!主因有2個:1、個人內心深處的堅強,一直在努力工作努力生活,雖然宅、雖然有時候會躲在家裡拒絕早已經安排好的聚會、家裡亂七八糟,但是根基好,慢慢的就改善了;
我一直堅定的努力的工作!
原因2我想重點說下:一個好的人生伴侶!
一個好的人生伴侶,他不像我之前的家庭成員,他性格堅強、敢於表達自己的心情(我是壓抑自己心情,讓他猜!猜不著就亂髮脾氣!總之就是不表達自己的情緒、認為情緒是一種不好的東西)、幽默、朋友很多、理智、堅持自己(我原來因為這個是很痛苦的,覺得他不愛我)的男人!
他跟我是不一樣的世界裡的人!他帶我看見了他的世界裡面的光!
讓我知道情緒是一種很正常的東西。正確看待,合理表達才是核心!
他會教我交自己的好朋友,併合理分類為好朋友、生意朋友、醫生朋友、進行經營管理!
他讓我知道,世界上的世界不可能盡如人意,面對並且解決才是王道!
他讓我知道,生活需要有節奏感,不要用力過猛!
他讓我知道,生活,有時候不用過於自卑,要懂得感謝犒勞自己!
他讓我知道,活著,你沒辦法討好所有人,你做自己,注意保持好的品行和職場素養就好!
…
當然,7年的戀愛過程,我們有一次分手!分手前,我很幼稚、胡亂髮脾氣、找准婆婆的茬,就是電視劇里的那些標準的壞媳婦兒的樣子吧!快到結婚因為禮金和他被公司勸退,他開始找到了一個甜美的姑娘想嘗試下別的戀愛的滋味!好吧,最後他自己回來的,因為我確實也對他比較好!
那次分手我是很痛苦的,不過我也轉變了很多心態:
1、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我自己一個人活得很精彩;
2、女人保持魅力,保持自己獨立才是對男人的毒藥;
3、設身處地為我身邊的人著想!
4、巧妙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平淡的直抒自己的生氣情緒
5、愛上了自己的爸媽,不再對他們不滿意
其實每段經歷都要學著從裡面獲得東西,獲得什麼,至於獲得什麼看自己!
推薦書籍《我們時代的神經質人格》!我曾經在裡面獲得救贖!
丘吉爾羅斯福還有很多很多人都是抑鬱症患者,不快不影響你的成功,goodluck打坐
人就像頭上掛著蘿蔔的騾子一樣,慾望是蘿蔔,人像騾子,只要你不滿足,只要你還想吃下一口,你就要一直奔波,可是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人們總是將金錢,物質等一系列社會發表所需要的價值觀套到自己頭上,我們想快樂,想自由,別人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錢,夠漂亮,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你就會快樂幸福,於是我們像設定程序一樣將這個目標設定到自己身上,變成自己的慾望,可是他騙了我們,快樂不是通過達到外部條件就能得到的,如果你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不得不違背本心,做你自己其實並不認同的事情,你的心就會變得非常冷漠,難以波動,要想改變他就得從內部著手,打坐靜心,然後不要有太多慾望,只是感受,你就會發現快樂是你自己就可以決定的事,然後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要管別人說的,畢竟人生只是旅程,總有終點,你能帶走的只有感受和回憶
最近有意義的體驗感很少,於是來查了一下這個詞,原來有許多人有同樣的感受,想想,其實好像這是種客觀存在的現象,沒有哪種活法就一定是錯,不是嗎?在今天,我還在想,其實那種拚命追求好玩,追求有意義感的人,真實情況是他/她更成功更忙更充實,可是什麼在促發他們,不也正是那種來自生和死的焦慮,也許,當他們停下來一秒,所體驗的空心和痛苦不比普通人群停一年好受……空心和不空心,其實生命自給了平衡。
做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沒有,那就去找。
如果找不到。
那就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找,一定會找到。人一輩子也就這麼一件事。
也許你說你身上有責任義務,但是相信我,只要你願意去做,去協調,是一定能做到的。
真的想做一件事的話,是不難做到的。
共勉。
我也是這樣子 很難受
推薦閱讀:
※過度緊張,總害怕別人跟你生氣,針對你,總怕把別人惹惱,整天惶恐不安心有餘悸,甚至會有渾身顫抖的癥狀?
※永遠無法得到答案的焦慮症,只有死一條路嗎?
※和朋友一起出門很自信,自己一個人就會感到焦慮?
※神經性皮炎到底需不需要藥物治療?
※總是把學習和成績看的太重,長期處於焦慮狀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