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有夢想嗎?你的夢想是什麼?
剛好寫了一篇關於自己的夢想的博客,就貼過來吧。
原文在我的博客我的夢想清單 名字叫《我的夢想清單》
簡單地說一下自己的這篇博文的由來。
本人90後一枚,09年上的南方某211大學(學習成績屬於倒數,一直在外弄自己的事情),大三這年:在外工作了半年,然後去外面玩了半年,現在是休學、間隔年中。過去的這一年算是體會頗多,也是我覺得收穫最多、最寶貴、最不後悔的一年。
很喜歡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的一段話
「你在向前展望的時候不可能將這些片斷串連起來;你只能在回顧的時候將點點滴滴串連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斷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連起來。你必須要相信某些東西:你的勇氣、目的、生命、因緣。這樣做從沒讓我的希望落空過,只是讓我的生命更加地與眾不同而已。」
自己從小讀書不少,後來看哈佛公開課,讀邊沁的《功利主義》,看TED,看間隔年小組,也受到身邊的人的影響,愈發的覺得生命的真諦就是應該「去嘗試,去體驗」。
今年五月,靠著上半年打工掙的不少錢(買了一輛單車),把ipad給賣了湊路費,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從成都到拉薩,騎了一輛破單車,走了2200公里,騎行去了西藏,翻雪山,看星空,風餐露宿,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夢想。
後來有網友評價我的就是「一個夢想的付諸實現,是一大堆夢想的崛起」,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嘗試了,去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自然的美好。
後天就要去南京參加亞洲自行車展的一個活動「入藏騎行沙龍」,我的原創視頻《間隔年,騎行去西藏》獲得了一等獎。
【間隔年:騎行去西藏】90後大學生的川藏318青春記憶(高清版)視頻
26號上午的機票從廣州去南京(組辦方報銷來回機票),預計7月31號或者8月1號飛回深圳,這次權當去六朝古都旅遊算了,28號後還計划去杭州找一下支付寶的朋友郭宇,不長的行程,沒有多少預算,就當給自己一個月實習後的一個小break吧。
從西藏回來一個多月了,心態一直不錯,哪怕上下班在廣州那沙丁魚似的公交和地鐵上,卻也總能內心微笑面對。學業、職業、感情,自己慢慢在做調整,在改進。
有一部電影叫《遺願清單》,講的是一個億萬富翁和一個窮修車工都患了絕症,碰巧住在一家醫院,然後兩個老頭在臨死之前,寫下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列了一個bucket list。然後一窮一富兩個兩頭,就一起去環遊世界,去跳傘,去玩賽車,去珠穆朗瑪,去看世界最雄偉的景觀……最後,兩人雖然依舊病逝了,可他們也在人生最後的時光,散發出光輝。
現在我21歲,屈指數數,低頭算算,不出意外,如果不給全國人民拉低平均壽命,應該還能比較穩妥地活個五十六七年,人生已經走了1/3-1/4了,剩下的那2/3和3/4的時間裡,我想自己是不是應該也給自己列一個dream list或者wish list,不管能否實現與否,有了一個marked的list,一個target和goal,一個目標,也總能激勵自己去完成和實現他們,乾脆,就意識流,頭腦風暴式地寫一下自己的願望清單。
·登上珠穆朗瑪峰
·去南極點和北極點走一遭
·在北歐的雪地看極光
·帶我的兒子再騎行去西藏
·買一輛摩托,騎著摩托帶女朋友環遊中國
·去澳洲潛水
·嘗試一次跳傘
·乘坐熱氣球去看非洲草原
√ 去尼泊爾乘滑翔機
·去歐洲背包慢悠悠逛3個月到半年
·寫一本書,激勵更多的人去嘗試、去改變、去體驗,去感悟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
·拍攝一部《台灣環島騎行》主題的紀錄片或者電影,自己當一回導演,記錄自己一路的故事
·擁有一台DV和單反,用鏡頭記錄自己的生活,剪輯短片,去傳播影響更多人
·叫上自己的兄弟和朋友們,去海島上露營燒烤(這個難度不大,這個假期就可以安排下)
·和女朋友在大學期間一起出去旅遊(說來慚愧,我們在一起都快兩年了,都沒一起出去旅遊過),先重辦港澳通行證,先陪她一起去香港先(其實她去HK比我都多了)
·開一個講座,分享自己的經歷,傳播美麗思想。
·去內蒙古和東北騎行,看一下大草原和森林。
·去加拿大和北美的國家森林公園釣魚(看了不少BBC的記錄片,自然之偉大讓人感慨啊)
原本自己可以寫一大串,到最後,倒也難以再續,這是不是也某種程度可以反映出自己視野的局限?
常年呆在廣深這種大城市裡,透過報紙、電視,刷著手中的微博、看著屏幕上的世界,我們知道世界很精彩,但沒有親自去體驗它,透過自己的雙眼去看它,是不是我們也會被欺騙?
不管怎麼樣,還是動筆寫下了自己的第一份夢想清單,有些夢想難,有些夢想易,夢想目標在上面,總能有途徑達成。
從簡單的開始,從容易的開始……
==================
2014年2月16日更新:
轉眼一年半過去了,每隔一段時間上知乎,都能看到有人點贊或者評論我的這個回答。
自己都沒怎麼再看過寫的這些清單了,關鍵字說說過去這一年多自己的事情吧:
1.分手了:但是相關夢想依舊。
2.搞IT了,現在在帝都一動物公司當一個歡樂的不宅程序猿。
3.長跑:由於種種原因,減少了騎行的時間,改成長跑了,報名參加了2013廣州男子馬拉松全程,雖說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參加,但是長跑成了自己2013年的一個重要的關鍵字,詳情有博文跑步與生活:廣州馬拉松30km訓練小記
4.尼泊爾:今年寒假去的:徒步看了雪山,看日落日出,看了銀河,上了天玩了滑翔傘
=============
過去這一年半多也算是自己成長和變化最快的時間,離開學校,走向職場,有了收入,壓力和希望共存,但是一直慶幸自己還是挺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支持自己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心裡大概琢磨了下,未來兩年:去紐西蘭騎行+紀錄片 || 台灣環島+紀錄片 是挺有可能的,夢想清單嘛,當然還得添加不少內容,路嘛,走著走著,走得越遠,就會發現越多的風景。
發段前段時間自己寫的一段話:雖說這次尼泊爾之行頗為倉促,但也算是自己的圓夢之行吧。2012年騎行川藏後未能成行,自己倒也留下個遺憾(恍惚之中覺得拉薩到珠峰那條路是再也沒機會再騎單車走了),這次終也實現了,雖說這次不是騎過來的。兩次旅行,自己的生活、工作、身份、心態都改變了好多。一顆種子種下,心中常有一份挂念,終也總有各種辦法能發芽。一個人旅行,跟著朋友旅行,跟著愛人旅行,年輕的心就不要死去了吧,Life is never so easy,Dream is never so hard. 這個新年,也祝自己新一年,在路上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走得更好,能與你一起分享人生路的點滴,路途上的美景。
=============
2014年10月12更新
新副本成就達成,2014年8月31日,跑完人生第一場馬拉松,拿了第一塊馬拉松獎牌。《跑一場大概42.195公里的步》
2014年,已經確定參加的馬拉松賽事有北京馬拉松,上海馬拉松和廣州馬拉松,2015年東京馬拉松抽籤沒抽中,就不去了。
自己的夢想嘛:
·東京
·紐約
·柏林
等等等………………去世界上各個城市,跑步去!
2015年的另外一個夢想和目標是去參加鐵人三項。
2014年10月21日更新
10月19日,在Hard模式下打出裝備一枚
同時又完成了一個目標,馬拉松成績進入430俱樂部啦
2014.11月25日更新 ?( ′ ▽ ` )?
11月2日,帶傷跑了上海馬拉松,創造了新的(最慢)記錄,半程跑崩了,5小時43分完賽。
寫了一篇博文跑崩了的馬拉松:2014上海馬拉松樂跑之旅。
2014年也要到了年底,覺得這是自己最充實的一年。我的夢想,是北外。 去年高考,很遺憾,發揮失常 ,高考排名比診斷排名低了一千二百多名。父母不同意我去復讀,填報志願時為了保險起見,去了一所南方的普通211。專業被調劑了。 在學校的頭半年 ,我一直不知道未來在哪裡。從高考失利之後就不想學習了,覺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泡影。上學期一直是混日子的狀態。 寒假回家後,得知高中另一個高考發揮失常的同學退學復讀了。看完她的日誌,我哭的一塌糊塗。 重新翻了一下自己高三時記錄每天狀態的本子,看著當初的夢想,看著曾為夢想所付出的那些努力,我覺得我配不上當初的夢想。於是決定退學復讀,為北外這個夢想再拼一次。 退學復讀的決定做出後,受到了各方阻撓。我媽說,現在這樣挺好的,你混到大學畢業回家我們給你找工作,不用擔心。我想,我這一輩子是不是就只能這樣了?大學混四年,工作爸媽找好,到了年紀就相親結婚。我這輩子真的只能這樣了嗎? 在我一再堅持之下,父母做出了讓步。他們答應我大一結束退學。我現在在大學裡複習高三的課程,感覺夢想就在不遠的地方。 清明放假去了一趟北京,主要為了看看北外。站在北外東院門口的時候,我覺得腳底踩著棉花一樣,突然之間無比接近夢想。 我不知道明年高考會不會如願,至少,我為她拚命奮鬥過。
---------------分割線---------------
謝謝大家對我的關心,已被錄取至北外日語系。
厄。。。應該是在初一到初三的某一天,因為我只記得那天我身高還沒有超過1米65。。。我在一張便箋紙上寫下了一些憧憬未來的想法,即使二十多年過去,現在看也有那麼點天馬行空。。。
這張便箋紙寫完就放在當時已經破爛的鐵鉛筆盒裡,一直放在那裡,每隔很多年,差不多總是在幾次搬家扔舊東西時看到著破鉛筆盒,會翻出這張微微泛黃的紙條看一眼,才想起:啊。。。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去做呀。。。
這張紙上的任務列表,只修改過一次,改寫了其中的三個字,因為直到很多年後上了大學才改寫這三個字,因為那時候我才直到地球上有這麼個事物。。。除此之外,未再改動。。。
我想,這便箋紙上的內容就是所謂「夢想」吧。。。
這張紙現在、未來會繼續呆在那個破鐵鉛筆盒裡,它似乎一直在指引著此後二十年的人生路,也可能一直指引下去。。。
每次想到「夢想」兩字,就會想起這張便箋紙,會想起:啊。。。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去做呀。。。
小時候字體非常難看,湊合看吧,內容抄錄如下:
20歲以前要做的事:
1、上大學
2、學電腦
3、認真學一項球類項目或體育運動,並要有所成就
4、外出打工
60歲以前要做的事:
1、國內外旅遊,去自己嚮往的國家或大自然,登上珠峰,做一名太空遊客,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升起
2、學會開飛機、跳傘
3、學會繪畫(素描)
4、學服裝設計
5、建立家庭
6、做一名電影欣賞家(製片人)
7、一年認真仔細地讀一本書
8、多學一門外語(除英語)
80歲以前要做地事:
1、擁有一片草地、樹林和一個花園,親自整理他們
2、靜心寫作,要有所成就
約翰亞當斯說,「我必須學習政治和鬥爭,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歷史,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這樣他們的孩子才有權利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和陶藝」。
你可能會笑話我的夢想,因為從當前的社會形勢來看,這幾乎都不能稱之為一個夢想: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讓自己和家人過得好一點。是的,這就是我一直以來尚未實現的夢想。
夏天的時候經常漫步在 Charles River 河畔
緣起
我從來沒有想過此次此刻我身在一個美國家庭寫著自己的故事:一樓房東正在做著美味可口的飯菜;二樓女主人正在一邊歡快地收拾著家務一邊聽著熱情奔放的南非歌曲;門外三孩子有的玩著 ipad,有的認真地看著電視機里播放的流行美劇。
轉眼間來美國已經快一年了,漸漸熟悉了環境,也有了新的計劃跟目標,一切都像原來一樣,正常有序的運轉起來。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一個曾經連 Are you OK?都不知道是對還是錯的人;一個從湖北的某個小地方,歷經 3 年到北京、7 年再到美國的人,現在停留在腦海里的只有一句話,也是我經常在文章中提到的:只要你一直堅持你的夢想、享受旅途的每一刻,你總是會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
堅持夢想的方法有很多,但我的經歷告訴我,有幾個核心必須優先考慮:目標、執行和總結。最開始必須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越遠大越好,這一階段,不要害怕不切實際。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讓它告訴自己真的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了目標就想辦法執行下去,怎麼做?將大目標分割成可以從現在開始執行的小段任務,依次堅持做下去。做完每一個小段就是該總結的時候了,回顧當前沒有完成的,以及預估下一任務,如果發現銜接不上,及時微調下一任務的目標。因為有大的目標一直在前方,所以還需盡量將微調的方向對準最終的目標。
這一路走來,我所依靠的肯定不僅僅是目標、執行和總結,但是這卻是我的核心支撐和信仰。
大學生活
大學時期,我的專業是應用電子技術。因為小時候喜歡這個,所以大學就選了它,可後來發現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因為都是在學習前人的經驗,如果想要有新突破那得學到博士生。當時還沒有想那麼長久,漸漸興趣就轉移了。業餘時間也和其他四流大學男生一樣,打遊戲,運動,逃課,泡妞。但是比他們多出了一個額外選項,就是突然對編程的著迷。從此,它就成了我的女朋友,整天自學,然後在電腦上實現自己的想法。整個大學的所有暑假和寒假,當同學們還沉浸在 QQ 泡妞、泡泡卡丁車的時候,我全部用來自學那些看起來酷酷的程序設計。期間還在學校做 Volunteer,那些今天看來不算挑戰的任務,更加激發了我自學的積極性。當時我的目標就是,說不定以後能在這一行混碗飯吃。
由於當時對編程的極度著迷,有時調通一個功能甚至會興奮地叫出聲來,以至於發生在宿舍里的一個場景至今還記憶猶新。一個一如既往炎熱的午後,大家午睡剛醒。我剛剛調通了一個新功能,興奮地有點忘乎所以,就自言自語地說了些什麼。但就是這個打擾到剛剛蘇醒的 S 同學,他憤怒地從上鋪床上急速坐起來,指著坐在下鋪桌子前的我厲聲喝道:「你一天天就搞些亂七八糟的,看你以後能搞個什麼東西出來...」。從那時候就一直在心裡對自己說,大家對我的「好」我會一直記得,並且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2006 年 12 月,我受邀去北京參加一個編程相關的比賽。當時發生的一幕幕,現在想想是那麼得戲劇性。用老羅的話說,「這就是生活」。比賽結束後的那天晚上,和一同陪我去的 W 老師以及他的一個朋友在首都師範大學附近的一家小餐館吃飯,期間的對話讓我記憶猶新。W 老師的朋友說,
「你什麼打算,以後也想做編程嗎?」
「是啊,也想來北京」,我說。
他說:「小夥子,加油吧,就你現在這個水平,在北京根本無法立足。我碩士畢業,每天累死累活,周末還要到 5 環外的上地加班,工作快 2 年了,才 6000 / 月。等我下個月評完職稱,才有可能漲到 8000。」
現在想想,我在北京的第 3 年,就基本達到年收入 15 萬人民幣。恩,這就是生活。
離京那天早上,我和 W 老師以及他朋友在五道口一個青年旅社的門口。那會兒,我還從來沒有去過天安門,只是前天比賽結束後坐了一次 1 號線,從它底下經過。所以我說,
「要不我們去天安門轉轉吧,反正晚上的車,時間還早。」
W 老師:「要不你一個人去吧,我跟我朋友好好聚聚,好久沒見他了。」
「那算了,我們一起去見你朋友吧」,我說。
W 老師:「你還是去吧,我們有的是機會去看,但是對你來說,這個機會真的很難得,你以後可能很難在來了...」
現在想想,過去的 7 年,經過、看過、逛過無數次天安門。恩,這就是生活。
由於比較不錯的比賽成績,在一些論壇上有一定的反響。翌年,北京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在網上找到了我。通過幾輪電話面試,他們讓我到北京工作。當我的同學們還在實習,著急找工作時,我已經拿到一個相當不錯的 Offer,並且提前畢業。
另一方面,為什麼我僅憑自學就能在編程上有一些突破?後來我的總結是,其一是運氣。當時新的編程語言在中國剛剛起步,正屬於要火未火的階段,而我恰好在那時踏入這個圈子。其二,我那時已經養成善於總結的習慣。所有代碼、學習筆記至今都還有清晰、完整的保留。這些正是我今後繼續學習和工作的基礎。說起總結的習慣,應該是我唯一沒有忘記在整個高中時期學習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了。那是一個夏天的黃昏,4 個吊扇呼呼作響,企圖驅散南方潮濕的熱浪。四周窗戶大開,同學們正期待著能吹進來「三十八度涼爽的風」。朱老師,我的高三班主任,在一次不理想的月考後語重心長的說到:「大家一定要善於總結,不光是這次考試。在以後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只有善於總結,你們才能走得更遠更踏實。」
初入職場
2007 年 6 月 15 日的下午 6 點多,我拉著一個小旅行箱,隻身出現在北京朝陽區四惠東八通線和 1 號線換乘站。第一家公司的一個 C 同事接待了我,並幫我租好了在雙橋的公寓。和未來同事一起站在擁擠的八通線上,神情恍惚起來。車窗透進來的斜陽射在我的臉上和身上,把我的被冷氣包圍身子照得暖暖的。第一次感覺夏天的夕陽竟然是那麼的溫暖。看看窗外的藍天白雲,想想新的生活就要撲面而來,瞬間感覺好極了,就像經歷了一次人生的涅槃一樣。當然,那時候北京還是能看到藍天白雲的。第一次工作,當然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不過好在遇到了一位人品、技術極佳的大哥,我的領導 @張名舉,全面的幫我從學生階段到工作階段的過渡。然而,有一天,我的領導,這位功力深厚、同時對我非常好的大哥嚴肅地跟我說:「Ibio,做咱們這行,英語能力就像是理髮師的剪刀,沒有這個,真的很難在 IT 行業混出人樣。」 我當時年幼無知,毫無前瞻性,竟然很久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當時連編程的變數都要用拼音,現在想想是多麼的滑稽。直到有一天,Z 同學突然從湖北到北京來玩,見了我發現我當時的狀況比他要好一些,很不服氣。因為小時候他都是自我感覺良好,會偷偷去老師家補習,然後再叫我一起去外面玩。Z 說,
「你們做編程是不是英語很厲害,我的英語好差,好羨慕你們。」
「沒有,我英語很差,特別差。連 Are you OK?都不會說」,我回答道。
Z:「哈哈哈,你個 SB,看來英語你真是一竅不通。『你是 OK 嗎?』這個句子是錯的!Are you 後面只能加人和物...」
當然,我也是後來才知道聯繫動詞和形容詞搭配的。但是,那一剎那已經完全被他震住了。不知道是不是從那個時刻開始,我決定從零開始自學英語。這個故事從另一方面說明 Enemy 的重要性,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和本文中心無關,回頭再表。
2008 年 10 月,由於各種原因,我換到另外一家公司。當時英語還在繼續自學,同時我也開始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系統的規劃,把職業經理人作為目前長遠的奮鬥目標,為我職業上的最終目標--有自己的公司做一個過渡橋樑,並且慢慢開始推進。最終實現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一些的夢想。但是由於我是走技術路線,所以這一目標格外難。必須要有良好的學歷背景,最好有海外留學經歷,以及技術相關管理經驗等。當我把這個目標分解開來,發現兩方面我需要齊驅並進。第一,需要儘快獲得技術相關的管理經驗。第二,良好的履歷。但繼續分析發現,某種程度上,第一點是附加在第二點之上的,如果沒有良好的履歷,很難快速晉陞到管理職位。接下來,我的優先順序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繼續在我擅長的技術上努力鑽研,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將繼續深造的優先順序提到最高。這個就是所謂的不斷總結上一段旅途、微調下一個目標。
2009 年的某一天中午,我剛打盹完,就聽見公司的 CTO 對著一個清華大學心理學畢業的產品經理助理 L 同學發火:「What"s your value?只知道把校*網(那時候還不叫人*網)的頁面搬過來,你說我要你做什麼,我讓程序員去抄不比你還快」,小姑娘委屈地直流淚。但這一幕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後,我每到一個團體,每做一件事情之前,我都會問自己:What"s your value(你的價值在哪裡)?如果發現意義不大,就會及時調整下一個目標。很大意義上,這個是我每次總結完,微調下一個目標的標尺。
2012 年夏天,一個星期五傍晚 7 點,我坐在中關村面香八方的一個靠窗小桌旁。我當時已經換到第 3 家公司。第 2 家公司的 CEO 邀請我加盟他的新公司。我婉拒了他的邀約,並且告訴他要準備留學的事宜。他非常贊同,並且一直鼓勵我:「加油,考到 Harvard,走在 Charles River 旁一邊讀書,一邊欣賞櫻花,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當時我只是嫣然一笑,根本不覺著有可能!雖然已經進入新*方學習階段,但底子太差,所以沒往那邊想。
2014 年 5 月 17 日,剛來這邊沒多久的一個周六,我在 Charles River Music Festival 上拿了一大堆免費吃的、喝的,一直吃了很久。如果將來費用足夠,很有可能會考慮 Harvard 商學院,繼續學習一段時間。
通常來講,我不太喜歡類似「沒有不可能」這樣的絕對句子,因為經不起推敲。有時候很多人說「你總是會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也類似那種絕對句,其實不是。因為加了狀語「只要你一直堅持你的夢想、享受旅途的每一刻」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堅持夢想和享受旅途是關鍵,堅持意味著強有力的執行下去,享受旅途表示我對到目前為止的努力滿意,並且對未來從滿信心。
現在的計劃這裡我分享一個當前的計劃,詳細講講目標-執行-總結是怎麼成功運行的。我目前的計劃分 3 步,每步大概 3 個月。
- Step1:流利英語 + 健身
- Step2:準備 GMAT 考試
- Step3:涉足一些商業項目
這個計劃從何而來?第一個學期課程相對較少,而且語言不精通,對當地文化等都不怎麼了解,所以我的目標是:精通英語,為以後的課程打下基礎;了解當地文化。有了這個目標,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有優先順序了。第一,英語練習。怎麼執行呢?強有力的執行是整個追夢過程的源動力,也是我個人最擅長的部分。除了自己的專業課程,我還分別報了另外每周 4-5 節的英語基礎課程,並且開發相應軟體跟蹤學習。另外,我還選擇不和中國人住一起,而是住了離學校不算太遠的 Homestay,確保每天都有英語交流。第二,了解當地文化。這個自然就需要融入他們的生活。在歐美,健康和形體美是他們崇尚和追求的。但是作為亞洲人和本身體型瘦弱,所以我選擇的切入點是健身。一方面可以在運動場館和他們多接觸、了解,另一方面有了形體方面的自信,自然能夠更容易進入他們的圈子。注意:由於這些目標都被細分為可以執行的子任務,所以在做每一個任務時我都很享受。例如,每天早上 8:30 -- 10:00 左右是我的健身時間,我會一邊在 Spotify 上找最棒的 Hip-pop 音樂,一邊跑步。運氣好的話,會有不少漂亮妹子,和我一起跑。各國的都有,當然最多的還是歐美白人。也是在那裡,深刻解了傳說中的 G-Cup。
很多人無法堅持健身,因為感覺不到進展,所以最終還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就放棄了。我運用目標-執行-總結的方法,目前進度良好。首先,我的目標是塑形和減小肚子。所以我的安排是,前三個月 30 分鐘有氧加上 60 組高難度仰卧起坐然後剩下 30 分鐘的器械。目前接近 2 個月,效果明顯,小肚子和胸部都有了明顯的轉變。如果第 3 個月小肚子已經好轉,那麼將減少仰卧起坐,加大器械訓練。反之則往相反方向調整。由於能夠比較明顯的感知變化,我每天都做的很開心,而且很享受,信心十足。而這,就是拆分目標、執行、總結然後再繼續下一個子目標的具體好處。
當第一學期結束時或者目標達到之後,我就會仔細總結由此產生的效果,微調第二學期的目標,然後列出計劃,開始執行。例如,如果第一學期結束俚語掌握的還不完整,那我可能就需要減少健身時間,加大英語學習時間。
已經午夜,外面的孩子們都睡了。隱隱約約聽見女主人和她老公在房間的喃喃私語。我也要趕緊休息,為明天的健身做準備。希望還在堅持夢想的人們不要放棄,跟我一樣努力去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最後,說說最近被多次提起的一個詞--中國夢。在這邊也有很多當地人問我這個。我以為,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讓自己和家人過得好一點,就是我最現實的中國夢。
我的最高票答案,你真的不去看看嗎:工作幾年後再回學校脫產或在職讀書是什麼感覺? - Ibio Tan 的回答小時候經常把夢想掛在嘴邊,無論想到什麼都要把它跟夢想聯繫在一起。二十多年後,在人前談起夢想會被恥笑,覺得虛假又做作,就像談論生命的意義一般,不著邊際。
對於未來,我依舊在尋找,這麼多年過去後,迫於生活的壓力,我身邊的朋友都變得現實,但我想,如果你心裡還有一些念頭無論如何都放不下,那就應該就是夢想吧。我想我還有,但始終沒有付諸行動,因為想得太多而畏首畏尾。但前一陣子,10歲的妹妹因為閑來無事,便在電腦上有模有樣的自己寫、自己設計、自己裝訂了一本書,名為「蝴蝶飛舞之夏天的回憶」,把2012年她自己寫的日誌匯總,按照書的格式,增加了封面(含作者和出版社)、編者的話、目錄、作者聯繫方式和封底(含書的條形碼和定價),這一無心之舉使得家裡人無不驚嘆其才華,而我更是被觸動,其實夢想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你肯踏出第一步並堅持不懈的付出與努力,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對於你來講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2013年我要為我的夢想踏出第一步——「見自己」(辭職,專心學習英語和心理及教育專業課程,留學),2014年踏出第二步——「見天地」(出去學習,看看外面的世界,尋找更多的資源學更多的知識),未來的10年踏出第三步——「見眾生」(回國做與教育相關以公益為主的工作)。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當然有了,夢想是努力的動力。呵呵,忍不住要說了。
4歲:希望自己能騎腳踏車。(那年夏季已實現。)
小學一年級:再也不去學校了。(明年夏季就可實現。)
小學三年級:要做一個能拿高分的學生。(差強人意的實現了。)
初中二年級:要做一個音樂家。(被爸媽阻止,計劃40歲之後實現。)
高中:考上本科大學。(yes.)
大學:最大可能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大學最明智的一個決定。)
大一:讓石林承認我的能力,做維堂網路組的負責人。(大三實現,後來發現負責人挺難做的,特別是在個性違和的團隊里。)
大二:希望也能寫程序賺錢,用賺的錢給我媽買一個大大的十字綉。(大三實現了,結果十字綉兩米五,太大了,我媽說眼睛都快被十字綉熬壞了。。。)
大三:喜歡谷歌,要做谷歌團隊里不可替代的一員。(未來會實現的。)
大三:改變網路組的面貌,做一個有人情味的小團隊。(頗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再沒什麼比一個其樂融融的小家更讓人開心的了。)
大四:去北京實習,跟同學一塊租房,周末一塊喝酒。(未來3月內實現。)
現在:去心儀已久的一個小團隊實習,共同打造一個非常酷的產品。(哈,期待未來兩周內實現。)
未來:
1:用自己所學,讓大家生活更好;(用一輩子來實現。)
2:開個暖洋洋的小酒吧;(30-40歲)
3:開家不一樣的花店;(30-40歲)
4:做一個音樂家。(哈,最興奮的事了。)
呵呵,夢想是夢寐以求的事,不止一個,也不會止於時間,不融化在生活里的夢想和沒有夢想沒什麼區別。(個人觀點)
祝大家都夢想成真。
開一個有貓陪睡的旅館…
就是網上訂房時候可以選擇要不要一隻貓陪睡,要哪只…
美麗的姐姐鎮樓。
我報美國大學的時候,我申獎學金的時候,都說過我對自己人生的規劃。簡單來說,就是——二,三,四。
二十歲之前,做一齣戲劇
三十歲之前,導一部電影
四十歲之前,畫一部動畫
我從小就愛演。在去新加坡上學之前,小學和初中班裡的課本劇、文藝匯演基本上都有我的身影,不是在主持,就是在演戲。現在想來,大多是因為自己是年少時雖然成績好,但是個子矮小,因此總希望得到大家的注目與承認。於是我才這麼喜歡站在台上,享受燈光與掌聲的擁抱。
去了新加坡之後,學校里有中文表演藝術協會,協會的主要活動就是戲劇。在老師的忽悠下,我就參加了。自此,我與戲劇的前戲就到此為止。我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也是一個很容易驕傲的人。在學到了一些皮毛之後,我就開始挑戰戲劇教練的權威。我開始用「我自己的方式」來排戲,寫戲,演戲。這期間和我們的教練鬧了不少矛盾。雖然我至今仍然覺得我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我卻不贊同當時我解決事情的方式。年輕人初入劇場,首要的是學習,而不是推翻。
外面人曾說,我的學校出來的人,普遍很自負。我想,一所學校對一個人的性格的養成,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我帶著這種不怕天地的性格畢業後,就想著要獨立製作戲劇。既然學校做戲劇要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題材要和校方溝通,藝術手法要和教練協調,那麼我們何不獨立出來,自己做戲劇?
我,和我的朋友們,什麼都靠自己,找錢,找場地,找演員,寫劇本。我們為什麼做不到?
那是二〇一一年年底,那年我十九周歲。我和我的朋友們一起在新加坡啟動了「理想國計劃」,這是一個獨立的戲劇製作。
初生牛犢不怕虎。可是山裡的老虎畢竟不是紙老虎。沒有錢,是許多創意夭折的最大老虎。製作預算出來,需要大概兩萬新幣,約人民幣十萬元。我們是一個新興團體,沒有過往的演出記錄,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是新人,也沒有精彩的履歷可以為贊助商背書。為了解決錢的問題,我採用了三種辦法。
- 自己的壓歲錢
- 朋友們的捐/借款
- 預售票
這裡我重點講2。二〇一一年,那個時候眾籌的概念還沒有興起。要找錢,除了問朋友借,就是自己墊。然而有一個人給了我靈感。那個人被國家罰了錢,但是付不出。廣大網友自發捐他錢還債。凡是打錢給他的,他都寄回借條,並送一粒陶瓷瓜子,留作紀念。
那件事,讓我覺得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讓別人支持我的夢想。於是我在人人上首發了借款日誌。那天我第一次體會了網紅的感覺。路人、黑和粉都紛至沓來。有懷疑我的動機的、有鼓勵我、也有譴責我的做法的,還有一句話不說打錢進我的支付寶的。
「木有錢了想到的辦法就是管陌生人借。。不得不讓人懷疑將來他也沒能力還。。。他整個作品現在只有logo……劇本在哪裡,參演人員在哪裡,整了兩個破email回復。真心是騙人吧。」
「支持樓主的想法,但不是建立個網站就能籌到錢了吧,拿出點實際的東西來?」
「我非常不喜歡這種打著夢想的旗號而理所當然的伸手黨。」
「支持一下,黑盒劇場是互動的必要條件麽。。。? 我相信你的idea~ 如果能拉到local student然後找學院grant會不會更好?或者可以嘗試學校或一些慈善機構的劇院。。? 劇場次之,創意更重要,換種效果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加油!」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這些人的名字我都如一記下,雖然最終籌款數額杯水車薪,但是我都一一寄予他們借條,並承諾贈送他們演齣戲票。以下是借據(上面的號碼都過期了)。
後來追夢的CEO夢傑找到我,那時他的眾籌平台剛剛起步。他願意幫助我,在追夢網上推出我的項目。然而因為第一次合作,彼此都沒有經驗,最後在追夢的項目也沒有獲得足夠的網友支持。但是時至今日我依舊很感謝他。看見他現在的產品越來越火,我很佩服,也很欣慰。完成自己的夢想並不偉大,真正偉大的是幫助別人實現夢想。
回到演出,籌備演出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的困難。
曾有一次我們訂了一個禮拜的排練場。當時談價錢的時候老闆沒有提及用他的場地要買他的奶茶。然而排練當時老闆卻因我們拒絕買他的奶茶而與我們發生糾紛。老闆的排練場是他的私人地盤,因此就算警察來了,也無濟於事。如果要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就會走漫長的申訴流程。當時演出迫在眉睫,我們決定忍氣吞聲,就當是幾百塊新幣買個教訓。
在「理想國」工作的朋友,都是無薪的,要讓大家都凝聚起來,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在這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打雞血」、「打雞血」、「打雞血」。我想那天我轉行去傳銷了,大家也不要意外。
雖然沒有錢只有雞血,但是大家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前進的。這其中有我的朋友,也有網上看到了我的日誌以後加入我們的陌生人。我們的排練沒有伙食。大家不僅沒有怨言,反而自己帶吃的來,與大家分享。每當想到這點,我都非常感動,也被夢想的力量折服。
在這期間,我第一次向政府申請准證、第一次去勘探演出場地、第一次指揮燈光師將舞檯燈一個個吊到黑盒的劇場的燈架上。我很感謝戲劇中心的工作人員,他們沒有因為我們缺少經驗而嘲笑我們,反而對我們格外耐心,並給予我們更多的幫助。
這是我當時作為製作總監的工作牌【請原諒我當年喜歡用濾鏡】。
你或許會疑問,「理想國」的演員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有我在戲劇社的同學,有在科技產業工作的白領,有正在上學的學生。我們中大多數都不是專業演員。這裡要感謝Alvin老師,我估計他看不見。但是這裡若是有星海音樂學院的學生,有幸上過他的表演課,應該知道我說的是誰。他在得知「理想國」後,無償為我們辦戲劇訓練營。在短時間訓練我們的演員,讓他們習得基本的表演技巧。
以上的困難與經歷僅僅是滄海一粟,另外還有更加可怕的險阻。在導演排練進度趕不上的時候,我得和導演談心;在劇本出不來的時候,我得盯著劇本死命催;在演出被迫改期時候i,我得向大家道歉並且一個一個處理退票換票……
所幸,2012年5月18/19/20日三天,演出順利,票房如意。雖然我們最終並未賺回成本,但是至少演出是成功的。
這是當年的演出橫幅。
可是,演出真的成功了嗎?這是三年後我依舊在思考的問題。如果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演出並不是成功的。演出的質量依舊和市場上的專業演出有很大的差距。故事情節、演員的表演都略顯業餘。我們的運作專業嗎?事實上大多數來看戲的人,都是我們的朋友。真正聽說這場戲而來看的人,並不多。這說明我們的宣傳並沒有走出自己的圈子走進市場。或是說我們與市場中的製作相比,並無吸引力。
我想如果的朋友看見了,或許會覺得受打擊,但是三年過去了,我們應該反思,才能進步。我相信至少我們在對夢想的堅持上是滿分的。或許我們曾經想過要放棄,但是我們還是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咬定要在八十天內製作一場戲劇。我會要更多的時間,慢慢地磨,精心地準備。完成夢想固然重要,既然觀眾買票了,就要對得起他們。
如今,我看見我的朋友們正朝著各式各樣的夢想進發,我很開心。但願二〇一二年的經歷讓他們愛上實現夢想的感覺。
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我也離開了原地,開始準備完成「三」的夢想。我有點走偏了,現在在學計算機,恐怕2018年才會拿到碩士。運氣好的話2019年或許能進好萊塢做特效,至於拍電影,估計2022年之前——也就是我30歲的之前——會有些急。但是我會盡我所能。至少,微電影已經在拍了。
借款還了沒有,我想這是諸位最關心的問題。第一次處理賬務,一定會有所失誤,但是據我所知,所有的借款,除了本人聲明不需要歸還的,都已經在演出後三個月歸還完畢(如果還有遺漏請及時通知,我會連本帶息一併奉上)。時至今日,我依舊很感謝他們的信任。
對了,那些當年嘲笑我的人們,我不鄙夷你們,因為陌生人向你要錢,我也會遲疑再三。但是我希望,總有一天,夢想會在你們心中發芽生花。
http://goo.gl/Xc042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對了,感謝你們。
為夢想而生,
以上。
謝邀。
此刻,早上7:43,我坐在通往紐約的公交上。這是我目前的日常生活,六點多起床,喂娃,洗漱,收拾東西,坐車上班。
從大學某刻起,我的夢想就是一個人背包到處走,走到哪裡喜歡就住下來,隨便找個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待夠了就換下一個地方。然後把自己的經歷寫一寫,有讀者寥寥。想想就開心。
可惜現實中擁有太多東西,擁有的越多,責任越大。有日漸年長的爸媽,有需要教育的大娃,還有嗷嗷待哺的小娃。所以我的夢想越來越遙遠。
那有什麼能實現的夢想呢?
換一份讓自己激動的工作。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卻是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持續跑步。間斷的跑步要拾起來了,趁著春暖花開趕緊跑起來。
找到我消失的馬甲線。生二娃損耗了我的馬甲線,趕緊拿回來。
家庭:
多陪伴爸媽。說來像一句空話。
多陪伴倆娃,讓他們知道我愛他們。
多陪伴zz同學,適當的看看電影嘻嘻哈哈。
突然想到許巍的歌: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
如今你四海為家
曾讓你心疼的姑娘
如今已悄然無蹤影
愛情總讓你渴望又感到煩惱
曾讓你遍體鱗傷
Dilililidilililidenda
Dilililidilililidada
Dilililidilililidada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Dilililidilililidenda
Dilililidilililidada
Dilililidilililidada
有難過也有精彩
每一次難過的時候
就獨自看一看大海
總想起身邊走在路上的朋友
有多少正在療傷
Dilililidilililidenda
Dilililidilililidada
Dilililidilililidada
不知多少孤獨的夜晚
Dilililidilililidenda
Dilililidilililidada
Dilililidilililidada
從昨夜酒醉醒來
每一次難過的時候
就獨自看一看大海
總想起身邊走在路上的朋友
有多少正在醒來
讓我們幹了這杯酒
好男兒胸懷像大海
經歷了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
這笑容溫暖純真
每一次難過的時候
就獨自看一看大海
總想起身邊走在路上的朋友
有多少正在醒來
讓我們幹了這杯酒
好男兒胸懷像大海
經歷了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
這笑容溫暖純真
希望經歷世間百態後我依舊能笑容溫暖純真
【一】
崔健在草莓音樂節的舞台上,嘶啞著嗓子問台下的觀眾:「你們年輕嗎?你們還有夢嗎?」
有些70後的死忠趴在第一排,喊得熱淚盈眶:「我們有夢!」
崔健真的老了,攝像頭把他臉上的褶子,稀疏的頭髮捕捉得一覽無遺,同樣老去的還有他的那幫老戰友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和他一起唱《紅旗下的蛋》、《一塊紅布》、《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一無所有》、《花房姑娘》的樂隊,那是幾個已組家室,曾經放肆叛逆、紅遍天南海北的中年男人。
有人扛了紅旗,走上了舞台,舞台上旌旗飄揚,松煙把老男人們的眼神照得格外血性,大家跟隨崔健的手勢吶喊、衝撞……身旁的90後姑娘捅捅我:「為什麼你們那麼激動?為什麼他們的歌曲我一首都沒聽過呢?」
我該怎麼對她解釋這代70後80後對一個時代的懷念和致敬呢?
我說:「聽下去吧,那是一個還用著紅暖瓶,大街上唱著《九妹》,沒那麼多的車,小販的吆喝也像一首搖滾詩歌的時代。」
唱到《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崔健示意樂隊住了聲,銀幕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五角星,場內外寂靜如曠野,崔健還是戴著他標誌的鴨舌帽,就像那代玩搖滾的人頭上都別著一頂看不見的緊箍咒。崔健說:「你們知道嗎?那時不讓我們搞地下樂隊,不讓一群人扎堆,我們就租了地下室,在地下室里偷偷地排練。人群站滿了,沒椅子坐,就蹲地上,站到了大街外……警察來抓人,叫我們都把手反背到頭頂上,和犯人一樣靠牆角蹲著,槍眼子就對著這些年輕人。」
「可是他們的眼神里有夢!那是亮閃閃的執拗的有夢的眼神。」
「就像這樣……」崔健緩緩下蹲,手反絞到頭頂上,「像這樣蹲陰影里……」
「你們想站起來嗎!」崔健的聲音莊嚴得像審判官,從遙遠的地底傳來,「你們想站起來嗎!」
人群沸騰了。他們學著崔健蹲在了土地上,冰涼的土地滲著隔夜的霧霜,從腳底板爬起冷意。
「像這樣,站起來!」人群肅靜了幾分鐘,大地似在下沉,樹葉靜止在風裡,隨著崔健從台上緩緩站起,音樂響起。
所有人都興奮地蹦起來了!蹦向了天空!
一、二、三、四
聽說過 沒見過
兩萬五千里
有的說 沒的做
怎知不容易
埋著頭 向前走
尋找我自己
走過來 走過去
沒有根據地
想什麼 做什麼
是步槍和小米
道理多 總是說
是大炮轟炸機
汗也流 淚也落
心中不服氣
藏一藏 躲一躲
心說別著急
噢……噢……
一、二、三、四、五、六、七
……
「如果你不蹲一次,你永遠不知道這次站起來——對你這麼重要。」崔健最後的一句話。
【二】
謝天笑乾乾瘦瘦,據傳他是被吸毒給拖累了,當然誰在意呢?在這個什麼都可以充盈,又什麼都可以放棄的時代,我們還在乎什麼呢?
據傳曾在紅磡演出前幾天的時候,記者問何勇對香港音樂有什麼看法,他說:「香港只有娛樂,沒有音樂,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還算是個唱歌的,其他都是小丑,不服氣的話,大家可以出來比試比試。」此言一出,黎明、劉德華、富城的歌迷把魔岩的演出海報撕毀,使得演出方不得不重新再貼一遍,而在演出前魔岩三傑已把遺囑寫好,何勇曾對其他二人說:「要做好開第一場演唱會,也是最後一場演唱會的覺悟。」
他絕不會想到,他的海魂衫、紅領巾流傳了那麼久,成為了一代人唏噓青春的理由。
他絕對不會想到,他之後會瘋了一陣。
竇唯也不再唱搖滾了,他成大仙了,旋律里都是海水、山鳴的自然之樂。誰都聽不懂他的世界,大家也漸漸遺忘了他的世界:離婚,租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修補著天花板和狼狽地捉著院外爬來的大蜘蛛,只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願意來這兒,陪自己待一陣子。
【三】
80後們都不再愛聽周杰倫了,儘管80後都曾學過周佬含糊不清的唱腔,偷偷有過耍下雙節棍的念頭,在高中的聚會上,K過周杰倫的三兩歌曲。
他們漸漸開始聽陳奕迅、李志、痛仰……聽國外的冷門音樂,聽那些愛恨離別、死亡終極……
我曾經喜歡過Eminem、丁薇、朱哲琴、Lube,我瘋狂地迷戀過阿杜,那是我學生時代的偶像。
「風若停了雲要怎麼飛,你若走了我要怎麼睡,心若破了你要怎麼賠,若非你只是貪玩的蝴蝶……」
後來我開始受傷,開始憤恨,我聽《自殺是沒有痛苦的》,ladybird里女聲絕望地喊:「help me!help me!」我聽死亡金屬、電子樂、流浪民謠、懷念青春的、記載青春的,耳膜被擊得生疼。只要能讓自己變抑鬱,我就可以把自己的世界與窗外的世界隔開,我需要一輛堅固的金屬戰車,碾壓著我的情緒,我不再幻想,就不會再受傷。
只要能抓住青春的一張紙屑,我都會在夜晚傷感得淚流滿面。
那是怎樣的迷茫不安的年紀呢?
有一陣子,我在馬路上走,當時我也沒上班,做著自由撰稿人,車子把我陰戾的臉撲得一臉浮土,夜晚就坐在商場門口的台階上看一群群烏泱泱的人,面如土灰地從城市各角湧來,或像一堆擊碎的芝麻似的掉下擁擠的公交車。我到了青島,到了成都,到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地,我曾經在成都的一家酒吧里,和一群年輕人在六一兒童節這天穿著海魂衫、紅領巾,吃咪咪,口紅糖,手拉手地唱《娃哈哈》、《黑貓警長》、《讓我們盪起雙槳》、《藍精靈》,手臂上貼著《大力水手》、《小邋遢》、《鼴鼠兄弟》的貼紙。
我真的以為,青春就這樣過去了,在我們告別了校園裡的梧桐樹和黑板、白裙子,在許巍的《那一年》里,迷茫地夾著公文夾,在十字路口奮力狂奔,只為了追上上班的早車,像我寫過的第一篇小說里描述的——青春像洗過臉的水,呼啦一下潑在腳底上,蒸發在空氣里……
【四】
我喜歡過一個吉他手,我第一次見他,他正坐在琴行里彈《我要飛得更高》,他的聲線迷人,長得也很像超載樂隊的高旗,十八九歲留著長發,眼神像豹子似的反叛,我們躺沙發上接吻、十指相扣,把音響提到二樓的陽台上,打架子鼓,震得一條街的人都仰頭看我們,承諾永不分開。他把我抱膝上,握著我的手指,教我彈他新寫的歌曲。
他曾參加過搖滾樂隊比賽,拿過獎,但在去北京參加決賽的時候,因為另一支樂隊更有背景,他們被撤換了。
一回憶到這段經歷,他就目光獃滯,盯著地板不作聲。我叫他給我講講他們樂隊排練的事兒,他都厲聲拒絕了。
但我知道他還是會在深夜,安靜地擦拭自己的吉他。每個人心底都有不願揭開的有關夢想的回憶,就像潘多拉寶盒,一旦開啟,夢想的病毒就鑽到你身體的每寸骨骼肌膚里,在夜半發作心疼如絞。不願面對,就不用再做選擇,不做選擇,就不會折磨自己。
【五】
我曾經質問過自己,我到底在做什麼?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我也曾想過放棄寫作,放棄想去外面看一看的念頭——車來車往,人近人退,這個複雜的世界,已不適於單線條的人單打獨鬥。
出門前,一群朋友給我踐行,喝得人仰馬翻後,有個哥們把我拉角落裡,偷偷和我說:「翩,你忒沒心眼,出門必吃大虧,你當心點,別豎著出去,橫著回來了。」
後來如他所說,我好幾次差點死掉,有次插著氧氣管在醫院搶救了一夜,撿回了小命。
我曾覺得自己丟掉青春了,因為比起那些十七八的孩子們,我們要擔心皺紋,擔心賬單,擔心愛情和婚姻,擔心失業。我也懷念那些柳葉飄飄,白衣搖曳的年代。躲在不用負責的青春年少里,我們只要在考試前背幾本書就能達到及格線,可要在成人的社會裡,達到及格線,需要付出多少汗流浹背的辛苦和一次次的傷心和懷疑。
可我們在做些什麼呢?
記得在廣州的畫家村,我和一個畫家面對面地交談,她在知曉我的年紀時,驚愕地說:「原來你這麼年輕。」
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解讀的年輕,我們不過二十多歲,我們難道不是活在老輩人最羨慕的青春年紀里嗎?為什麼就要患得患失地懷念青春?
青春不是一個年紀的終結,也不是面孔的日益乾癟,而是永遠有衝刺夢想的心情和挑戰的勇氣。
抬起頭來走自己的路——這才是青春的樣子。
【六】
我們誰又知道,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終結後,謝天笑、何勇、竇唯等是否一一也得到了他們認可的幸福。周杰倫扔操著他的口頭禪:「蠻屌哦!」,但不再抗拒記者採訪,他已經三十四歲了,琢磨著在三十六歲結婚生子。
崔健在檯子上擲地有聲:
「你不蹲這麼一次,你就不知道站起來有多痛快!就像這樣,被揍得鼻青臉腫後,蹲一會,等你再站起來,你會發現黑夜已過去了,天離你很近,你還是想大聲喊叫和唱歌。」
「你們年輕嗎?你們還有夢嗎?」
全文摘自翩翩《永遠熱淚盈眶》,試讀鏈接:永遠熱淚盈眶-在線閱讀 。
1.出國讀研。
2.回國。擇一城終老,攜一人白首。
3.公益。公益不僅僅是捐款,更不是施捨。公益是最起碼的悲憫之心,和對同一個社群中的人的尊重和友善。若自己的存在不能讓社會變得更好,那麼活著有什麼意義。
有公益的心不算什麼,重要的是能有實現它的能力。
願不忘初心。
PS:夢想不分高低貴賤,只不過言必夢想開咖啡館開書店的女紙真的看過書么。言必喜歡旅遊想要環遊世界的女紙真的就懂旅行的意義么。不針對任何人,不喜勿噴。
瀉藥。
其實我小的時候很喜歡夢想這個詞,長大以後卻更喜歡理想,因為覺得夢想距離自己太遙遠,會產生永遠實現不了的滄桑感,所以我說三個距離我現在特別遠的理想,稱這三個為之夢想,然而即便是夢想也要實現它。
一,讀博
對於讀書這件事,或許更為準確的說對於知識,我有一種本能的追求,我渴望在某一個領域能有所了解,有所熟悉,不再變成一個無所了解的人,太多時候覺得自己是無知的,所以越發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這個世界的事情,可能一生都所知甚少,可仍然渴望對於知識的更多汲取。
二,出書
想寫一本屬於自己的短片故事集,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夠改變一些人一些事情,就像我現在努力地過活,努力地幫助別人,只因我覺得為善為人,福澤相惜吧,這世間最可怕的應該就是讀書人,因為文字傳達出來的理念可以貫穿歷史跨越古今,你存沒存在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生執著的追求可能意義非凡。
三,旅行
每一個動蕩的少年都有一顆遠走高飛的心,這世界那麼多奇異的風光,想要用雙眸去珍藏。有太多人用盡蹩腳的理由束縛了自己一生的行走,但願我可以隨心去飛,去領略每一處不可捨棄的獨特美麗!
再次瀉藥!
刷知乎看到這個問題。看了看上面的回答,突然間也想隨手寫點什麼。
先回答問題吧。
你還有夢想嗎?你的夢想是什麼?
答:
我還有夢想。我的夢想是諾貝爾文學獎。
我是90年11月生人。2013年9月份從韓國畢業回國,國內兩年,韓國兩年,學的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之前干過一陣紀錄片,現在在做雜誌編輯和策劃。
是的,我還有夢想,而且這個夢想堅持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如果說一個人沒有夢想的話,那TA是為了什麼而奮鬥,或者說是為了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
說說自己的夢想:諾貝爾文學獎。
很大,很遠,對吧?不切實際,空想,妄想,沒錯吧?
類似的話語到現在為止聽到過太多太多了。
自己從小屬於那種不善與人交際的孩子,是那種父母帶出去串門,坐在一旁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動也不敢動的小孩。小時候因為這在長輩們那裡落得個「雖極為安靜懂事,卻少了一份該有的活潑。」的評價。
因為不善與人交際(到現在雖然好很多但仍舊是生人面前一句話都不說的人),所以從小到大朋友很少。之所以愛上讀書是因為小時候在姥姥家無意中發現的一本線裝豎排毛筆字的《紅樓夢》,雖然當時認不得幾個字,但還是磕磕絆絆地「看」了下來,當時只是覺得那本書無論從封面到紙張到字體都美到不行。至今仍記得看的那一章是《紅樓夢》的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對,是「晴雯撕扇」的出處章節。
應該是自那之後,一腳踏入書海,再也無法自拔。
小時候,坐在桌子前看書的記憶在關於童年的回憶里佔據了極大的篇幅。大部分都是老人家中上了年頭的書:零零散散的《紅樓夢》(東一本西一本的,章節斷的很厲害。),巴掌大小的《論語》,封面脆到一掰就碎的《唐詩三百首》,那時候連《毛主席語錄》都被我翻著一頁頁地「看」完了。
「看」字之所以加了引號是因為那時候還小,可以說完全不知道自己看的什麼,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多半的時間都是左手書,右手字典,當識字了。
不過,到現在自己感到無比慶幸:一個猛子扎進浩瀚的書海之中,首先接觸到的便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被稱作經典的著作。
後來,上學,小學初中高中,識字多了,看書看得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國內的,國外的,古典的,現代的。各種各樣,基本上只要看幾頁感覺有興趣的書就都會看完。那時候還算不上讀書,多半都是「囫圇吞棗」,有的甚至是撂下就忘。但還是完全不知疲倦地看下去。
應該是在上初中那會兒吧,頭一次有了自己寫點什麼的慾望。可能是「囫圇吞棗」多了「撐得慌」,或者是有感而發?具體原因記不清了,好像也從未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一開始是寫筆記,讀後感,後來慢慢地自己嘗試著寫點散文,隨筆,遊記,小說,從百字到千字再到萬字。如果說從那時候開始算起的話,手中的這支筆一握就是將近十年了。
說實話,自己並不是聰慧之人,更沒有什麼天賦。寫作一開始完全是當成一個消遣和愛好,和看書一樣。後來慢慢地熱愛上了寫東西的感覺。
很多人都問過我:為什麼喜歡讀書和寫作呢?其實我一直沒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非要給出一個答案的話:
書籍向我展示了一個奇妙而浩瀚的世界,至於寫作,是我想用文字描繪自己心中的那個世界。
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周圍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歡看書,每逢過節過生日的時候收到的禮物無一例外的全都是書。曾經有次生日,一位友人送了我本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並告訴我作者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那是第一次聽到這六個字。後來(同樣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便成為了我的一個夢想。
說是「一個夢想」,是因為從小到大曾經有過各種各樣的夢想:想當科學家,想當威風神氣的軍人,想去駕駛飛機,想週遊世界,想摘下天空中的星星……諾貝爾文學獎只是其中一個。而其它的那些夢想,有一些實現了,但是這其中大部分的夢想,隨著年齡的增長都被自己捨棄在身後,唯有讀書和寫作,是一直堅持到現在的。
說實話,放棄的念頭曾經有過無數次,因為自己只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之人,而無論是讀還是寫,這一路走來,我所見到的幾乎全部都是比我優秀的人。我見過有的人引經據典滔滔不絕;我見過有的人下筆如神妙筆生花;我也見過有的人筆耕不輟,一日千字甚至萬字……太多太多了。
而這些,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很難做到的,曾經也是連想像都無法想像的。
而除了這些人,在寫作這條路上前進了這麼久,目之所見幾乎全是黑暗,耳之所聽也幾乎全是嘲諷與譏笑。偶爾有那麼一絲的光亮與溫暖之語也是友人實在看不下去對我的勸誡與慰藉。而這種情況,在我說出夢想是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尤為更甚。
可以說,這一路走來,幾乎沒有什麼正能量在推動著我前進。
那麼,你可能要問:為什麼我還在堅持?
那是因為我不可能,也不會放棄了。
我知道,「人挪死樹挪活」,換條路走沒準就是康庄大道,光明之途;我知道,即便到現在,我在寫作上的「武學造詣」仍是不夠,無論是外功架勢還是內功修為。但是,我不會放棄。
我有過「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努力過了,不留遺憾。」的想法;也有過「既然努力了,為什麼要甘心失敗,必須要成功。」的想法。但是,無論怎樣,到現在了,我不會再放棄了。
因為我清楚:寫作這條路對於有的人來說可能是條高速公路,直踩油門,一衝到底;對於有的人來說是條林蔭小道,賞著花看著景,閑逛著就走到了終點。但對於我來說,這不是條路,而是座雪山,是一座我攀爬到現在也未能看到頂峰所在,而且從踏上山體的第一步就暴風雪肆虐的雪山。
所以,我不能放棄,也不能停下腳步。因為我知道:可能到現在我已經沒有退路了(現在除了文字性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從事什麼。),而且如果停下腳步,要麼是被「凍」住,再也無法邁出下一步;要麼就此跌下來,摔個粉身碎骨。
而且,還有那麼多的人,從我開始攀爬這座雪山開始,或是從山頂俯視著我,或是在山腳沖我叫喊:「你不行的,你沒這個天賦和才能的,下來吧,為什麼非要冒這個險。」
他們都在等著看我退縮,等我從山上跌落下來,摔個粉身碎骨,然後站在他們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指著我的屍體對其他人說道:「看了吧,早就告訴過他了,就是不聽,這下好了吧……」
如此云云。
所以,我不能,也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哪怕是挪,腳沒了我還有腿,腿沒了我還有手,手沒了就用胳膊,胳膊也沒了就用下巴和牙……
可以說,是一直以來堆積在心裡的自卑與自尊迫使著我不能停下現在的腳步。
夢想:諾貝爾文學獎。
對於我來說,很大,很遠,是的。不切實際,空想,妄想,沒錯。
但是,這又如何?
我熱愛讀書,也熱愛寫作。雖然這一路行來,幾乎是在黑暗裡摸索著前進,耳邊也鮮有鼓舞激勵之聲。但是,走到現在了,無論什麼都不會影響我前行的腳步了。
手中的這桿筆握到現在,寫的東西從一開始的「你這也敢叫文章?」到「你這也能叫文章?」到「你這也算是小說?」再到「你寫的東西我看了幾句就不想看了。」再到「你寫的東西我看了幾章就沒興趣了。」再到「你寫的小說我連一遍都沒看完。」再到「你的小說我只翻了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再到「哎,不錯,這次寫的東西有幾段/章/頁挺有意思的,不過通篇看還是差那麼一點點。」再到「你這本小說想過投出版社試試么?」「你這幾篇隨筆和遊記不考慮弄個集子什麼的投投出版社看看?」「我覺得你準備著手寫的這個故事投給雜誌做連載會比較好吧?」
我覺得我已經走過一個谷底了,我不知道以後還會有多少個谷底,但是,最起碼現在,路正在一點點的變得好走起來了,我是這麼認為著。
自己的性格比較倔,凡是自己認準的事情就不會輕言放棄,屬於那種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非得撞碎了繼續往前走的類型。
可能我到最後也只能是望著山頂,或者連山頂也看不到。可能我到最後也只是個落魄的作家,一事無成的小說家,甚至,連「家」都算不上。但是,現在,知道自己沒有停下,還在繼續往上爬,這就夠了。
可能你的夢想是去某個地方,或者說從事什麼職業,或者說得到什麼東西,完成某件事情,為此你可能需要努力工作,多賺些錢,多賺些假期和空閑時間,多學習很多知識和東西。但是,人總得有個夢想,用老人的話說「人活著總得有點盼頭。」就像我開頭說的:我不知道,如果說一個人沒有夢想的話,那TA是為了什麼而奮鬥,或者說是為了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
你認為呢?
夢想可大可小,也可以像周杰倫在《稻香》里唱的那樣「追不到的夢想,換個夢不就得了。」夢想可以被拋棄,被丟掉,也可以換個其它的夢想,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但同樣是《稻香》里唱的:「不要這麼容易,就想放棄。」「讓自己快樂快樂,這才叫做意義。」(對不起,有點「斷章取義」了。)讀書與寫作,它們所帶給我的始終是快樂,是高興,是興奮,還帶著那麼一點點的感動,現在來說,也有那麼一絲的成就感在裡面了。而諾貝爾文學獎,對於我來說可能真的是妄想,但它是我的「盼頭」,無論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還是為了肯定自己所走過的路,我知道它在山頂上等著我,所謂「夢想」二字在我這裡是和它划上等號的,所以,不管寫作這條路有多難走,我都會走下去。
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我「活著的盼頭」。
————————————————— 分割線 ——————————————————————
下午上班空閑之餘刷知乎看到的這個問題,正好在給雜誌社趕幾篇稿子,而上午接到了出版社的電話,第一本小說的書號還需要再等一陣子,不知要到何時。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後腦子裡雜七雜八的想了很多,於是碼下這些文字。這其中或有不對或欠妥之處,也可能有的地方說的很偏激或者很無知。這只是我自己的「胡言亂語」罷了,諸位看官老爺看看便好。
當市長,把家鄉建設的更好
那天偶然和朋友聊起夢想
他們說「卧槽,煽情什麼,夢想這玩意早就戒了」
我說那就說說小時候的夢吧
丹姐說:她小時候覺得她跟所有人都不一樣,她是來拯救地球的
弟弟說:他長大了要當挖土機司機,我默默的想起了布魯福萊大學。。。。
PS:不知道我爹知道後會有什麼感想。。。
之前聽大白說:她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手機去稻香村當售貨員,從小就是吃貨
我想起小學二年級,倒霉催的老師非得問我們全班同學有什麼夢想
全班34個人,有的說當畫家
有的說想當飛信員,有的是當科學家
還有個奇葩說想當大隊支書
後面那個畫家那個做起了微商
飛行員那個當了包工頭
科學家那個好像當了家庭主婦
我好像是異類,沒有夢想
後來還被推出去罰站一節課
現在我是賣房子的。。。。。
最近一直問我自己,我有夢想么?
好像我只是想做個開心的傢伙吧
被需要,被關心,可以做很多事,可以幫很多人
以後做什麼職業?不知道。。。
晚上和一個在美國生活的同學聊天,我問在和國內生活有什麼不同,她說自由,內心的自由,沒有束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想了想說,其實不然,自由是個人的事情。內心不自由,到哪裡都不自由。她說,環境的影響很重要。
後來我又和另一個朋友聊到這個事情,朋友說因為尊重。自由是什麼,自由是愛幹嘛幹嘛,誰care。西方人不是不care,是每個人都尊重對方內心的選擇。
你自己選擇被國內的價值體系框住,你不付出代價如何要所謂的自由。自由不可能有想像中的那麼的簡單,你真正嚮往什麼,願意付出多少。
而中國的問題,是太多人被動的選擇了價值觀和道德觀,不僅如此,還不能尊重不被框住的人的選擇。
我開始反問自己,我自由嗎,或者說我喜歡我現在的生活嗎。工作中有一個事情對我感觸很深,方向錯了,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勞。但對於生活的方向,似乎很少去思考。
其實現在的生活還不錯,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並且真正的做一些事情,去創造一些價值。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自己的愛好,彈彈吉他寫寫東西。工作了4年,沒啥積蓄,但是不斷積累了個人價值。
總的來講,還算滿意現在的生活。
但我真的自由嗎?感覺還是欠缺了一點。
我願意付出多少去放棄現在的東西,去換取我的自由呢。這裡自由可能就是關乎於夢想,自我價值,生活方式等等巴拉巴拉或者我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的東西。
我突然欽佩起來在追尋自由的人,他們必然是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
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何其難。
於是我問自己,什麼事情,可以讓我放棄所有,為之追尋呢,突然心底一個答案慢慢浮現心頭。
有些人的自由是做音樂,有些人是旅行,有些人是創作設計碼字電影等等等等,這些大部分人都喜歡,我也不例外。
而從小到大,讓我覺得開心的事情是分享。分享身邊美好的事情,有趣的電影,有趣的書,有趣的地方,有趣的人。
我也是經過很長的時間,才知道我的夢想就是這個,分享,人文,烏托邦。
於是很快,我就想到了我的口號,讓無聊的人變得有聊起來。
而怎麼樣才能真正的做起來,創造價值,讓更多的人遇見美好呢。
我腦海里閃過幾個念頭。
比如一個社交平台,交換技能,我教你吉他你教我插花,我們互相學習。
比如體驗人生,我們互換一天工作,我帶你走進互聯網金融,你帶我走進醫藥銷售等等。
但諸如此類的社交平台是點對點的,很容易步入約炮並且滅亡。
北京有一個雜誌社的編輯辭職後做了一個平台,叫so meet,貌似還在創業過程中,朋友推薦後我看了下他的平台。
他所打造的是發起人自主發起活動,有點像豆瓣同城活動,不過更加小眾化及非商業性質,更貼近分享美好。比如一個木匠發起活動,讓別人參與進來怎麼做一個木勺。一個酒庄老闆發起活動,讓小白認識紅酒。
發起人通過這種活動,一方面獲得無與倫比的成就感,一方面可以認識一群有趣的朋友。這裡有人就會想發起人是閑的蛋疼嗎,又沒有收入。我始終堅信,只要你創造了有價值的東西,財富自然滾滾而來。
這需要人們自主報名,變成發起人,平台會審核,過濾掉一些活動。這裡活動的品質必須高B格,營造的是一種類似邏輯思維會員制的感覺。
在這個組織下面,都是一群熱愛生活,溫柔有趣,樂於分享的人。
我看了下他們平台還挺熱鬧,一天有20+場發起活動,可惜只是在北京,要是在杭州,我肯定會經常去光顧。
---------------------------------------------------------------------------------------------------------------------------------
其實他的平台上,活動太多,我更偏向於one那樣的形式,簡單美好。選擇太多,反而容易給人造成困擾。
很多年輕人,在周末的大好青春里,卻基本睡掉一個上午,困頓一個下午,遊戲一個晚上。甚至於我自己,都浪費了很多時間,浪費是一種可恥,特別是青春。
接下來是真正的乾貨了,我的具體計劃是怎麼樣的。
一個月為一個療程,4個周末,帶你去重新認識一下這個世界裡被你遺忘的美好。你所需要的,只是把你的周末交給我!我來替你安排。再一次呼喊我的口號,讓無聊的人變得有聊起來。
首先,我想到的是,帶你去吉他社,吉他並不你想像的那種抱著吉他唱唱睡在你上鋪的兄弟那麼簡單,那只是一小丟丟的東西。我帶你重新去認識一下吉他,感受布魯斯的即興,感受搖滾的激情,感受民謠的質樸。我再次強調,這是一場體驗,是一種藝術的熏陶。至少我帶我去玩過的每一個朋友,都讚不絕口。
然後,我可以帶你街舞社。一群小夥伴圍坐在一起,hiphop的鼓點,兩個在中間斗舞battle,你的身體也會不由自主的搖擺,悟性好的人還可以當場學個太空步。試問有幾個人有真正的在現場看過斗舞?
戶外的比如帶你去攀岩,去感受指尖的力量。去滑傘,翱翔在天空之城。去龍井路,爬坡的汗水和下坡的飛馳。
文的比如一起靜下心來看一本小說,學一下茶藝等等。
總之,我會替你安排好你的時間。在所有的過程中,目的只有一個,讓你更好的去體驗,去感受,去認識世界,或許你還能從中找到一些你真正所喜歡的東西,認識到摯友。
真正牛B的東西是什麼,是要做平台。讓更多有趣的牛人來設計這個「趕走無聊」計劃,他們在平台上出售,通過眾籌的方式,大家來報名,籌集的資金讓牛人落實計劃,而每個人報名者都可以享受。
然後這個「趕走無聊」計劃一旦落實好,參與者對這個計劃類似淘寶一樣打分。分數高的計劃,自然會被更多的人選擇,也造福更多的人。而後續這個計劃的推行由平台維持運營,設計者還可以按照銷售拿提成。
通過這種方式,這個平台就能自發的源源不斷的去分享和創造更多美好的東西。
人很多的時候是有惰性,不是不願意去多走走看看,而是懶。即使我自己,一本早就想看的書,也需要鼓起勇氣打開。 通過半強制的交出周末,群體活動等方式,讓自己的周末變得豐富精彩起來。
想想真的有點小激動。
或許,哦,不是或許,我的想法現在就還是很幼稚。
暫時我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我做這些事情。或許未來某天,我真的會來做這個事情。很佩服someet的創始人,也佩服饒越、省長、木頭,他們都是身體力行的人。想想2014年的時候對自己說要堅持寫作,一轉眼已經8個月沒寫東西了。
每個年輕人都應該告誡自己,混蛋,浪費青春是一種可恥。
最後說一句,現在很多人都會喊無聊,其實無聊是一個很有必要的事情。每個人在無聊的時候所做的事情,會逐步決定這個人和其他人本質的不同。
(自己前兩天有感而發寫的一篇文章,前面的一大段引入略,直接進入正題。)
……
夢想是什麼。什麼是夢想呢,如果不只是夢,也不只是在想,那麼夢想首先應該是一個了解現實世界運行規則的過程。記得小時候聊起成功的勵志教條,往往是愛迪生的汗和達芬奇的蛋,然而去年底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個就業講座,講座PPT右下角的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成功=聰明+勤奮+懂規則」,這或許是更接近現實的生存與發展的邏輯。「懂規則」,漢語辭彙往往是意味深長。我這幾個月集中看過一些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與書籍,其中的一些觀點給我很大啟發。比如一篇文章談到很多人都對一些他不甚了解的行業與職業抱有很大幻想,那些行業與職業光鮮亮麗的一面極大刺激了他的腎上腺素,讓他開始見異思遷。然而當他真正進入這個行業或者稍微有更多的了解,他的心就開始冷下來。職業幻想的泡沫就開始破裂了。我感覺自己的專業與技能的轉換就是這樣負面的例子,倒也不是說我否定過往的選擇,過去三年的文學院生活對我一生都會極為有益,只是如今我開始正視一個問題:不再想像,不再紙上談兵,不再脫離實際,不再好高騖遠。
現實世界自有其運行規則,無論政府還是市場,它們依照各自的規則都已運行了好長的時間。黨與政府作為國內最大與最穩定的資源支配主體,在父輩眼中有著極強的吸引力。這也對我個人的職業選擇造成某種困擾。雖然父親只是建議,然而我心中也已動搖。對不確定的渴望與焦慮是我心中不斷晃動的鐘擺。政府這一資源支配主體的很大一個特色便是存在極強的公共投機的可能,這或許對一些渴望身處其中的人來說也是一種潛在的誘惑。無論是投機還是反投機,在行動層面往往是立場大於客觀規則。每當我看到媒體曝光的外企行賄醜聞,不知怎麼心頭總會湧起一股橘生淮北的感慨。政府的另一端便是市場,當年學經濟學的時候對於市場與行業的波動只有一種觀念上的理解,而過往這幾年卻讓我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大學時代因為偶然的機緣迷上了計算機,而那時的互聯網只是PC端的狂潮。當時已就任創新工場總裁的李開復卻已要布局移動互聯網了。天哪,當時智能機只是看著別人的眼饞,當時所謂的手機智能操作系統主要還是諾基亞的塞班,所謂的APP也只是局限於QQ等少數類型,相關的出色手機論壇屈指可數,蘋果手機也還未進入大眾視野。而如今不過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繁榮早已成為一個事實。互聯網的發展對很多傳統行業都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比如實體書店、3C賣場、紙媒等,而如今互聯網金融、智能家居等概念又似要重塑傳統金融業與家電業的面貌。之前自己覺得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的東西如今早已站在了歷史的前台。這對於消費者來說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問題在於對於一個社會人來說,他賴以確立自身社會地位的首先是其作為生產者的角色。當我們最終都不得不成為棲身於某一行業的井底之蛙的時候,對於職業穩定性與發展性的焦慮反而成了一個越來越棘手的問題。我有沒有能力與勇氣做市場的弄潮兒呢?
如今當我回顧27年的成長史的時候,突然有一種莫名的焦慮。這種焦慮來自於生產者角色的缺位。當我們談論自己喜歡聽歌、看電影、旅行、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們都只是在消費別人生產的東西;當我看看身邊擺放的各種東西,也都是別人生產;當我從幼兒園開始一直讀到如今的研究僧,發現自己也只是在消費教育產品與進行人力資源投資。然而生產卻始終沒有正式開始。當如今真正開始做某些類生產了,比如寫碩士畢業論文,我反而不斷地逃避與拖延其中遇到的諸多困難。我們或許都一直習慣於享受消費的快感,而對生產的艱辛卻置若罔聞。然而正是生產者的角色才確立了作為消費者的基礎。在喬布斯的演講里,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生產者是一個follow your heart的過程;而從社會進化論的視角看,生產首先是一種近乎殘酷的適應過程;在馬克思的觀念中,工人的消費始終是為社會再生產服務的。無論如何,所謂進入社會我想就是一個進行生產性角色建構的過程。它必然辛苦,但夢想與責任都在其中生根。前段時間看一部電影版的《海賊王》,一群小夥伴們打怪尋寶的情節讓人心潮澎湃,然而片尾曲《memories》聽了卻又讓人感慨萬分。小時候我們都有一個尋寶的夢,然而長大了卻多了一分面對世界的無力。如果時間可以倒流,請把我帶回小時候,「趁著悲傷尚未追上來」。很多定位於少年成長主題的影視與動漫最終卻滿足了成人的懷舊夢。過去一兩年中國影院里的青春懷舊系列,似乎也是對一代人進入成人世界後情感受挫的回應。生活究竟是什麼,似乎我如今還沒有資格談這個問題。
夢想是什麼,或許不止可以包含個人的成就夢,也可以包含自己的男神或女神夢。去年12月29日,我們學校研究生會舉辦了一個研究生校際聯誼活動。活動的主辦方將日期諧音為「因愛而久」,所以也順便記下了這個日子。大學時代只是在幻想,如今則有了越來越強的現實緊迫感。經過這幾年,也慢慢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但參加這樣的活動,依舊有幾分幻想。當天西安幾大高校的200多位研究生聚集在新勇活動中心二樓。主辦方為了活躍氣氛,增進交流,設計了四個部分的活動項目:假面舞會、小組遊戲、五分鐘約會和情歌對唱。在正式活動開始前,主辦方放映了一個視頻,裡面有參加人員的個人生活照和動人的交友宣言。之後假面舞會開始了,大家每個人都戴著主辦方發的塑料面具,很多戴著眼鏡的人,就直接把眼鏡戴在了面具外面。100多個男生50多人為一組圍成了兩個大圈,另外100多個女生則分屬兩個小圈,被大圈包圍著。主辦方特意請來了音樂學院的幾個女生做領舞,雖然也戴著面具,但白皙與俊俏的面容卻依舊能看得到。隨著音樂響起,人群開始有節奏地轉圈,男女之間開始頻繁地握手,笑聲也開始在整個房間里瀰漫。幾個回合之後,假面舞會結束了,大家也都摘下了面具,他們突然發現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之後的環節再也沒法熱烈地進行下去,五分鐘約會進行到中途就冷清下來。我身邊的兩個男生聊天,其中一個說,那個領舞的倒是挺不錯的。這完全不能怪主辦方,而只是讓一個根深蒂固又扭捏作態的事實最終登場:我們首先是外貌協會的。換句話說,很多人依舊對於婚姻沒有充分的準備;或者也可以說,他們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自信。我在舞會中留意到了一些心態平和的人,那些男生主動跑過去跟他心儀的女生聊天,他們才會是聯誼會上可能的成功者。而對於那些隸屬於外貌協會或完美協會的人,他們則始終要處於資源不對等的焦慮之中。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許要等到資源對等的那一天,或者是在不斷地自我認知中走向心態平和。對美貌的追逐可以從進化論中找到根源,而現代傳媒的發達則讓這一資源的優勢急劇放大。當我們稱之為男神或女神的時候,更多的讓人感到一種資源不對等的焦慮。之前看過一個電視節目,台下的一位女粉絲想見見他的男神,那個男生是舞台旁邊的一個樂器演奏人員。那個又矮又胖的女生面對著他的男神顯得非常激動,主持人則意味深長地說:「夢想就讓它放在心裡吧。」然而隨著個人真正在鏡子里認清自己及婚姻這一現實需要的臨近,外貌指標在個人評價體系中的地位也開始下降。兩性婚姻要承擔更多的社會功能,這使得個人評價結構不得不進行更加務實的調整。然而對外貌的追逐卻並未因此消失,而是以其他形式始終環繞在生活周圍。
夢想是什麼,我也漸漸開始留意自己究竟站在哪裡。昨天坐從延安到西安的火車返校,路上無意中聽到過道另一側一對母女的談話。那個女孩在西安五大名校之一讀高中,她跟她媽媽談論雅思與托福、麻省理工與耶魯,還聊美國的律師與醫生。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分。過往的心高氣傲在讀研時期雖有所收斂,但依然不切實際地好高騖遠。剛讀研時候,院裡面讓每人寫一份自傳交給導師。我激情一夜,寫了五六千字,裡面有對讀研生活與未來發展的各種設想。導師看了也很激動。然而之後的研究生生活史卻是我的言行不一史的不斷延續。不能說自己不努力,只能說自己太急功近利且不能迎難而上。《論語》中有一段話講孔子識人思維的轉變。剛開始孔子「聽其言,信其行」,而後來則開始「聽其言,觀其行」。人是需要不斷考驗的,無論是對於自己還是他人。而無疑,自己是這次考驗的失敗者。我親自撕毀了現實的我與未來的我訂立的階段性契約,這真的讓我無地自容。而讀研三年,也讓我經歷了又一輪自我發現與了解的旅程。自己的缺陷與各種不完滿更加充分的暴露,現實的自我而非想像的自我開始逐漸清晰起來。我開始留意自己究竟站在哪裡。在剛讀研的時候,舍友就給我兜售他的社會填空理論,核心觀點是個人職業選擇更多的是源自於社會崗位設置的需要,我們很多時候可能只是在被動地等待「填空」。我當時則拋出了自己的天花板理論,講個人職業發展是一個不斷突破阻礙向上的天花板的過程。如今到了畢業季,舍友的理論似乎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印證,而至於我的理論,只是工作以後的事了。
當年學宏觀經濟學的時候,在書里讀到GDP增長率與就業增長率之間的某種關聯。而如今到了就業時候,則有了更加現實的認識。我服務的這家公司是總部位於深圳的陝西分公司,組建還不久,人員也處於招募之中。經濟規模的擴大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我以為我的情況比較特殊,沒想到與周圍一些人聊起,很多當中學老師的也是在某某分校中。如今愈發感到個人在大時代中渺小的那一面。以前不太關注各種總量數據,信心滿滿以為自己始終會是在分子上。然而如今卻漸漸意識到自己首先是龐大分母中普通的微不足道的一員,至於願不願或能不能當分子,或許竟成了一個概率問題。對於那些負面事件,我們自然不願當分子;而對於那些幸運事件呢,我們又如何保證自己能做分子呢?中國的彩票事業日漸興隆,我卻習慣於把它當做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負面指標。作為中國大陸目前唯一的合法賭博形式,它為處於底層的個人營造了太多的白日夢。說是概率自然誇張,然而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受到現實平台與資源的制約。我服務公司的隔壁是一家國內知名的留學服務機構,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會在電梯口遇到有父母親帶著他們的孩子。看看樣子,那些孩子也都未成年。我們之間差了可能不止一代人。也正因為此,尋求成長與發展也該有一個更加平和的心態和更加長遠的計劃。青年人始終是時代與傳媒的焦點。如今各種選拔性的真人秀節目在電視上泛濫,很多青年才俊也藉助各種傳媒手段源源不斷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他們很多也都是和我一樣的八零後。對於馬上或者正在站在歷史前台的一代人,他們沿著各自領域的金字塔魚貫而上,開始搶佔各個領域的高點。這也讓我輩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過年回家在電視上無意中看到了小米手機的勵志廣告,運動員、歌手與舞者都在各自的舞台上努力奮鬥著,很是振奮人心。然而另一種更加持久性的情緒卻也讓我一次次地憶起: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北島)。
結尾太悲傷了么,然而不管如何,如今不是懷舊的年紀。
2014.2.8夜
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做與語言教學相關的工作,衣食無憂。
以前一個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到現在一直都還記得清清楚楚,「人越大,離夢想的距離越遠」,小時候希望長大了能夠出國留學,見識更多不一樣的人和文化,後來發現現實比較實際,沒錢!現在的夢想更簡單了,希望能獲得一份相對而言不錯的工作,收穫一份愛情,父母能夠無病無災,心永遠保持年輕。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夠去非洲生活一段時間,感受人間之貧瘠的地方,收穫一份不一樣的心境。
推薦閱讀:
※和女生約會有哪些項目?
※父親節要來了,你為父親準備了什麼?
※你見過最無私的人是誰?
※你有沒有真心喜歡過一部動畫或漫畫?
※你去過誰的家讓你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