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在聚會、集體活動時情緒低落?

比如同學聚會,甚至自己的生日派對,本來應該更高興的場合卻沒有與之相應的高漲情緒,反而期待活動結束的獨處時光。


來源:[譯漫畫]如何理解內向的人
基本可以解釋為何會情緒低落了,人家的精力桶空了。


看大家談了這麼多,我也說幾句。按照kun yu的說法,我屬於典型的內向型。
1、不愛參加聚會,喜歡自己獨處,聚會的時候情緒也不算低落,不過只是想逃離
2、看到長輩不好意思打招呼,不喜歡送禮
3、與人在工作上交流的時候非常急躁,很想快點結束。
4、不善言談,對桌上侃侃而談的人比較反感,有時覺得他說錯了,心裡有衝動想糾正卻往往以沉默告終
。。。。。。。
分析自己的性格應該是有一部分是矜持,過於看重自己的緣故。維特根斯坦(感謝尢綠)的「語言有局限性,不能說清楚的就應該保持沉默」。遺憾的是我對很多事情都不清楚,雖然大家都是如此。另一方面也是自卑心理,總是害怕又莫名的懷疑和打壓,可能是生活環境因素,對於未知未發生的事情抱有疑懼心態。就像看別人表演雜技,越是在高潮大家掌聲最熱烈的時候擔心出現問題,把節目搞砸,不管他們準備是有多充分。還會不自覺地分析他們失敗後的心理。

感覺內向者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先界定一個安全範圍。這樣可能顯得安全,也會落一個不得罪人的名聲。也很看重朋友,會對朋友進行分類:適合玩的,適合交心的等等。

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不易發怒,至少表面上很難看的出來。也可以說是包容心很強。

上面都是對於內向型的一些性格分析,其實概念的東西很多都似是而非,不過是為了便於區分強加的標籤罷了,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的解釋是:
1、自尊心受挫。眾人關注的焦點不是自己;
2、無聊。大家講的東西,做的事情沒有什麼意義,也能敏感地感受到很多人並不是很樂意參與,只是強顏歡笑罷了。
3、對未發生的突發性事故的一種擔憂:比如有人耍酒瘋、停電等讓整個活動不順暢使得自己的預定的計劃不能進行的的隱隱的擔憂。


1.因為做社交明星真的是一件耗費體力和精力的活,一般人很難做到。
2.活動的安排上不夠豐富,沒有為參與者設定足夠的娛樂方式。
3.情緒低落也很正常,遇到合適的機會,這場合也很適合交心。


以下觀點引自《內向者優勢》這本書,不是原話
「內向的人不善於交流,但樂于思考,不屑於流於表面的交際,而更傾向於深層次、小範圍的交往。」
「內向者獲得精力的方式是獨處、外向者獲得精力的方式是交流」

ps,最不喜歡的就是別人覺得內向的人需要「開朗起來」,有的人喜歡吃辣有的人不喜歡,何必認為所有人都必須活潑開朗呢?


挺正常的吧。我也不喜歡聚會。三兩個朋友一起玩還行,人再多了就煩了。
但是如果是第一次見我的人一般都會覺得我是開朗型的。其實以前我也挺能說的,也能很自然的跟陌生人搭話。但是不代表我就要喜歡集體活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沒意思了。那些一群人聚在一起的事情九成九都是些無聊透頂的。一個人出去玩還能想想事情發發獃,一群人出去,根本就不會讓人有腦子去想東西。還有就是,每次有人要炫個什麼東西了要說點什麼事情了,像我這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對什麼都興趣不大的人,還要盡量配合的擺出個相應的表情調節到合適的語氣,真他喵的累。喜歡一個人出去玩喜歡一個人吃飯有什麼不對嗎?總是有人跟我說你一個人吃飯好可憐啊。可憐你妹。為什麼姐不喜歡跟你們一起?因為你們沒意思。


說實話,我一直不理解一堆人聚在一起有什麼必要一定要表現的和別人一樣的。一些人非常理智和強大,他們不會因為環境而受影響,高興的時候就是高興,不開心就是不開心,沒有必要因為環境不同而去迎合環境。這裡環境包括人。
另外,沒有必要因為別人和你不一樣就去猜測指責要求別人。也沒有必要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就去迎合。這世界有無數個人無數個標準,管好你自己才是你應該考慮的。


I類人是通過獨處、自省等方式獲取能量,而與外部社交方式是流失能量,所以在流失能量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情緒低落。E類人是相反的,外部是獲取能量的來源。〔MBTI〕


哈,我想我大概是個非典型的內向者。怎麼說呢,我有時候能在多人party玩得很high,完全忘卻自我的那點小世界,不過更多時候對很熱鬧的party深感無法應付,通常是,high一會之後,我就會蔫下來,開始「期待聚會後的獨處」。

對四個人以內的小型聚會,我比較得心應手,這種小型聚會通常沒有聚光燈,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選擇高談闊論或者沉默不言,朋友們也都比較適應我這種特點。

我是個小公司某個小部門的小領導,偶爾需要跟下屬單獨面談,有時候談工作,有時候談私事,我往往都是需要在面談開始前做好十足的準備,即使是預算十分鐘以內的談話,我準備的內容可能需要足夠我發揮三十分鐘,我才能鼓起勇氣跟下屬走進會議室。在結束的時候,我會深呼一口氣,感受那种放松的感覺。就好像那個漫畫所說的,覺得自己的桶已經空了,再談下去會要了我的命。

如果有人指責我說,你不夠外向,應該想辦法再合群一點,我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


隨便去找個性格學的東西來看就知道了。
按最有名的mbti來講,這樣的人就是內傾型的人格,人多的時候是消耗能量的;外傾型的人,人多的時候吸收能量,所以一般會越玩越high。

補一個我以前很喜歡的話:當世界變得瘋狂的時候,我只為自己而戰。


雖說我不是內向的人,不過我確實在聚會、集體活動時反而情緒低落。
只不過我情緒低落不會被看出,我擅長逢場作戲、與人同樂,但不是個喜歡湊熱鬧的人。

要說為啥呢,因為我生性好孤獨,打小獨行俠一個,哥們兒好友不多,但都是摯交,哥們兒碰面了海闊天空地話很多,和普通朋友就沒那麼多話可聊。這不能算為內向。要知道,參加聚會或集體活動,即便是同學聚會,要麼多是自己並不知根知底的人,要麼多年不同的經歷,聊起天來很難找到共同語言,僅僅一兩次聚會也不可能與所有人搜索到共同話題,你說你喜歡的話題,他說他關注的事情,我談我追求的事業,大家談不到一起去,最終無話可談,當然提不起情緒。

聚會、集體活動又怎樣?說到底是人的聚會,如果自己與他人沒什麼共同愛好、興趣、關注、知識、見識、專業……肯定共同語言不多。話不投機半句多,不說話就不能交流溝通,沒有溝通自然不能互相了解,不了解更談不上理解,沒有理解,交友也不過是泛泛之交,既然大家彼此都是泛泛,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顯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是內向或外向的問題,有隔閡就必然影響聚會成員之間的溝通,那麼集會中感到這種雖身在群體中卻遊離在群體外的就大有人在,絕不只是一、兩個,也沒有內向外向的區分。
外向也好,內向也罷,人與人之間若無共同語言,陷入冷場就是必然結果,這種冷場不是外在環境的,而是個人內心裡的,這種內心的冷場會讓人感到自己不能被他人理解,從而產生一種孤獨感。很多人自身並不能理解孤獨,他會從這種孤獨中體會到寂寞,這種寂寞很容易導致任何人情緒低落,絕不只是內向的人才會如此。
(所以我認為,《如何理解內向的人》組圖針對這個問題,其實答非所問。)

說說個人感受,我已經很多年不辦自己的生日派對了,一來是因為有個觀念深入我心——我的生日就是我母親的受難日——所以不想在這日慶祝;二來是我一向對聚餐宴會等集體活動沒興趣,看著客人言不由衷地跟我說生日快樂,彼此都有負擔,巴不得他們不知道我過生日,這樣大家都輕鬆。
參加別人的宴會更是如此,彼此炫耀彼此吹捧,再無共同語言,悶頭喝酒也不是權宜之計,強作笑臉並奉承幾句,對方笑納並謙虛幾句……聚會過後深感無聊無趣,有時甚至一陣空虛。因為聚會上往往要說些違心話,聚會結束後反而覺得沒了負擔一陣輕鬆,不知道這是不是題主所說獨處時光?多數時候在聚會上碰不到有共同語言的客人,所以多數時候聚會都是一種負擔,既然總得遊離在外,索性能謝絕就謝絕。

當然,某些滑頭先生譬如我這樣的,即使與人沒有共同語言也能順情說話好,和眾人打成一片,你題主若在場,也看不出我情緒低落;但結束後如同卸包袱似的輕鬆感確實能讓人長舒一口氣,你題主若在場,你還是看不出來。

啥叫本來應該高興的場合?
高興不高興都是外人的視角看出去的,至於當事人,高不高興本來就由他自己決定,憑啥讓外人來認定他是該高興還是不該高興啊?
我參加宴會就高興了?那我吃豆腐飯該不該高興?
是有人吃豆腐飯是因為他也出了禮金,好歹要吃回來,所以他吃了他高興了,也總有人不是沖吃才去的啊,他該不該高興?

有朋友很哲理的分析或組圖,都不符合我這種特例。
不過我相信,我這種特例絕不是特例,你們眾位自己何嘗沒有過這種感受?

不是我期待聚會結束,而是我不願意參加任何聚會;
但如果必須參加聚會,我總能讓人覺得跟我聊天很開心,結束後彼此心裡暗笑,他或許笑我不如他,我或許笑他真好騙……然後彼此一陣輕鬆。
就這樣。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 kun yu 那幅圖前面對內向者的特點分析基本算靠譜,但後面關於如何對待內向者卻有些對內向者的誤解和想當然。大概地說,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當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就容易疲倦,內向的人喜歡深思熟慮,思考過程長,如果社交讓他們的這種思考方式無法順利進行,自然就會抵觸,但這不代表對人的抵觸,所以內向的人常可以在只有 2,3人可深入交談的場合感覺很好,而外向的人則也許會對這種場合感覺無聊枯燥,同樣這不能說「外向的人不喜歡把精力花在煩人(也即」無用「)的事情上」,是人都不喜歡把精力花在煩人的事情上。

百度百科在「外向」的詞條下有對這個問題的較好解釋(外向_百度百科),在此直接引用下:

內向型的特點:內向的人比較關注個人內心,並不樂衷於參加各種聚會。由於他們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所以身處人群中時,他們會格外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也使得他們在人多的場合會有些小煩躁。內向的人在處理他們的情緒,思考和觀察時都是默默在心理完成,外人覺察不到。他們也可以是很會社交的人,但不如外向的人那麼易向別人透露自己的內心;他們相對有些孤僻,不是很開朗;他們在應對某種情況之前都需自己思量一會兒;他們都愛自己琢磨,然後得出某個想法。當然,內向性格也可以是充滿熱情的,但通常不是那麼富有野心。內向的人很容易集中精神與某件事上,而且可以持續很久,但他們一旦認定了某件事,別人很難說服他們。

外向型的特點:外向性格的人常將自己的想法不加考慮地說出來--即思維外向,這類人心直口快、活潑開朗,善於交際、感情外露、待人熱情、誠懇,且與人交往時隨和、不拘小節,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由於比較率直,因此這類人缺乏自我分析與自我批評的精神。

從《內向者的優勢》中我們了解到: 簡單的說外向的人思考的路徑很短能夠做出很多短時的反應,而內向的人思考的路徑很長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在我們熟悉的場景中,外向的人能夠在聚會上頻繁切換話題左右逢源,好像什麼都知道,但是內向的人卻總是欲言又止。其實外向的人習慣的是在說的時候思考,而內向的人必須思考好後再說,僅此而已。內向的人做任何事會經過深思熟慮而外向的人則是做了再說。就因為這樣的基因差異造就了內向與外向。所謂內向的優勢在於其慢的一面,能夠把事情考慮清楚、考慮周全,所謂三思而後行。內向的人更能夠抵禦誘惑、耐住寂寞、而能將更多精力用於內心的思索,而過多的社交會使其喪失精力。截然不同的是外向的人必須從外部刺激中補充精力,不停的趕場子、不斷的求新求異。


大家都吃著聊著笑著今晚多開心

最角落裡的我裝的很合群


分享個視頻吧~一直覺得很贊!復旦大學教師陳果的精品課「孤獨論、朋友論、學習論、生存論」。
相信我,不乏味的。堅持1個多小時,不差過看一場精彩的電影。(也是很有氣質的女人哦~~)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3Nzg5OTIw.html
時間不充裕的話,也可先從08:20試看十來分鐘下~
引一句其中的話:「孤獨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就好像a lone和lonely不是一回事。」
以此獻給內向的朋友,內向不是缺點而是要更好的了解自己調整自己。


希望來的人沒來


人越多,越陌生


我也湊個熱鬧,其實我現在倒是稍微喜歡一點社交了,因為我不上班,我平常的交際圈,只有我老婆,再大點就是我室友。
這樣時間長了,我現在更珍惜跟朋友的交往了,所以我現在很樂於跟他們出去玩或者邀請他們來我家。

之前不願意參與社交,主要是因為我覺得很累,因為我自以為自己還是非常愛思考的,當跟人面對面的時候,我的大腦需要快速運轉,我需要觀察他的眼神,需要注意周圍的氣氛,需要關心大家的態度,需要聽到每個人在說什麼,然後我該如何回應。

所以每次出去跟人玩,我回來都會很累很累,很疲倦。

每次出去玩之前我甚至要策劃一下自己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要說什麼不要說什麼。

對於以前每天生活弔兒郎當腦子裡全是亂七八糟的想法的我,這太煎熬了,增加了我的思想負擔。

不過,

現在我跟人出去談事情或者聚會的時候,我給自己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空自己的思維。把自己腦子裡在想的,剛才經歷的,憂慮的擔心的,事情都忘乾淨,放在一旁。然後去跟他們專心交流,雖然我還是會不斷耗費腦力,但是現在思維比較活躍,別人有什麼表現和話語,我只要專心都能應對的來,這樣反而沒什麼壓力了。

不過我還是喜歡有意義的交流,例如和客戶的交流,還有和朋友的交流。如果是和我不相干的人,或者不重視的人,我一句話都不想說,,,,,


要麼人自己有什麼事兒,自己有事總不能強顏歡笑吧。

要麼這人內向,我就是這樣,每次碰到這種聚會,看著一堆人,比如今天過年吃飯的親戚,在那互相打招呼,敬酒...覺得看著就好累好煩好無聊啊,反正會感覺自己不能參與進去,當然也不太想參與進去(內向的人這種矛盾糾結傲嬌的心理.....)的無力和疲憊感。大概就是這樣子的心理和感覺吧,
而且由於內向的人的社交和交際很被動,他們在一些大的聚會是朋友不太多的,所以呢,該聚會沒有他所熟悉的人或事物,他就會默默地待在一個角落,直到有人搭理他(或者沒有人搭理-_-#),這個期間,他心理會各種小憂傷小蛋疼小無聊......又或者他壓根沒啥心理反應,神遊在聚會之外。總之,還是內向的性格導致的,只有在內向者自己信任熟悉的小聚會中,內向者才會真正展現自己那不為人知的一面!我會告訴你許多內向者其實特別好玩么!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只願意自個兒樂的同學。
作為一個內向者,其實有時候真的蠻難過的,因為說實在話,這種性格真的不太招人喜歡,我以 前也難過為什麼我沒有朋友(內向者內向對朋友的概念是極其神聖的,他們非常珍視朋友,對於朋友的標準很高,不會分什麼適合吃喝朋友,適合學習朋友等等),或者有了的朋友又不見了?我家裡人不太喜歡我的性格,比如我不太喜歡跟陌生人打招呼(不熟悉的人,哪怕是同學,跟陌生人也沒差),碰到什麼長輩也不太好意思叫(我記得我有段時間發生的事情的原因都是我感覺很不好意思),一幅沒有喜怒哀樂的表情(內向者外表是永遠比內在淡定的。我看到老鼠會嚇的魂飛魄散,但是你看到我的表情會以為我在說哦只不過是只老鼠)。還有許多方面。現在這個社會不是古代社會了,人與人的溝通需求很大,許多工作需要合作與溝通的,現在是網路遊戲時代了,不是玩單機的時代啊。

有些家長經常會問小孩特內向,怎麼把他變正常點或變外向,我以前也痛苦自己的性格,現在也痛苦,但是現在緩解了一下,怎麼說呢,我覺得還是不要老想著自己內向這件事,你喜歡做什麼做什麼,我記得我為我內向這件事還一個人痛哭過,哭完還是內向,內向的人會有朋友,也許很少,內向的人不招人喜歡,也許沒人喜歡=_=,內向的人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實不只內向了),超級重要!真的,因為這可以排解內向者內心的各種心理小狀況。

只是希望講一講內向者內心的故事,當然畢竟我只是一個個體,不能代表所有內向者,所以肯定有錯誤的武斷描述,講的或許都是錯的。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有時候熱鬧歸熱鬧 恰恰填不滿心中的孤單 有的時候自己本來不覺得 恰恰是周圍的熱鬧襯託了心理的孤單或者空虛
就好像穿灰衣服的人本來不覺得自己衣服黑 但是和一群穿白衣服人在一起就覺得自己臟極了


我覺著少了一種類型。
簡單分成內向,外向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

以party為例:

  • 如果外向的人佔大多數,我就會很自然地融入並且也很享受,從中能汲取能量。
  • 如果內向人佔大多數,我會自我設定為活躍氣氛,帶著大家一起玩的人,而事實上這很消耗我的能量。

總的來說,就是我從外向的人身上汲取精力,同時在內向的人身上消耗精力。

關於獨處:

  • 精力超過某個閾值時,喜歡獨處,獨處讓我精力更足;
  • 精力低於某個閾值時,獨處會讓我更頹喪,我需要和外向的人交流汲取精力到某一個閾值,然後走上正循環。

這種第三型的存在,足以讓三大類人格形式一個環狀系統,使精力能夠流通。而精力流通的過程,即是創造價值的過程(類似於水流從勢高出流通的到勢低處放出能量)。

嘗試作了如下圖,將人與人,人與物(即獨處)的精力流通簡單示意:

不妨將第三種類型定義為紐帶型,單純的由內向型外向型組成的團隊或機構或圈子都是無法長期維繫的,這也是紐帶型人格存在的價值。
我相信很多知友也總覺得自己不是內向,但也不夠外向,那麼你應該就是紐帶型人格了。


推薦閱讀:

陷入「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的情緒中難以自拔,如何重新建立自信以及良好的心態?
銀行櫃員每天面對那麼多鈔票,會有心理落差嗎?有的話如何平衡?
小心眼兒的人如何變得大氣?
什麼才是做真正的自己?
為什麼感覺過去的東西比較好吃?是食物品質變化?還是人的味覺退化?如果是後者,有沒有科學的恢復辦法?

TAG:心理學 | 心理 | 情緒 | 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