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陷入「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的情緒中難以自拔,如何重新建立自信以及良好的心態?


斜腰。
忘掉自信這件事本身吧。
自信與否是對你狀態的一種總結,而不是一個前提。
不是說,我要自信起來,然後就可以自信了。
你的自信是基於你的知識、能力、經驗,外表、談吐、行為,傳達給他人所表現出的反饋。

老么實兒的一件一件作好自己手上的事情,看書、看電影、聽音樂,吸收你能夠到你接觸到的一切,先建立起自己的基本世界,再來談自信這個問題吧。


你對不自信的你進行了認同,以為不自信的你就是你,因而你每次對自己不自信的時候,就對這個不自信的假我進行的認同,這種自我認同產生快感,產生了存在感,如果一旦不認同,那那個假我就要面臨消失的危險,而假我把這消失的危險投射在自己,產生自我消失的錯覺,因而更持續的對自己不自信的認同。因此,請先認清你的思維,以後一旦又開始想自己不自信的時候,立即打住,開始自嘲吧。。。。參考書籍《當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托利


心理學角度說起來,自信有三個層次

想像一下自信是三圈同心圓

最外面那個圈,叫做「我現在有啥?」比如,你有美貌,有好的家世,有錢,很成功,等等。這些是世俗的自信的來源。很多人的自信是停留在這一層。


中間那一圈,叫做「我可以做啥?」比如,我們常聽說一萬小時天才定律,什麼事做上個一萬小時,就成大拿了(--「天才」我覺得有點過,大拿應該沒問題)。那麼你今天能挑件你願意做的事然後花一萬小時嗎?可以的對嗎?所以,你知道只要你去努力做一件事,你就可以成功。這樣的信念,尤其是當你執行的時候,會給你帶來自信。


最裡面那一層,叫做「我是值得愛的。」這是自信的內核,它與信仰有關。不論我們長得如何,聰明與否,原生家庭是否充滿愛,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奇蹟,是神的禮物。你的自信,是與神的契約,祂給你生命,你回報以自信地活出光彩。


也可以用人世的角度來看:想像你自己是自己的父母,當你看著這個有優點有缺點的自己的孩子,你是用什麼樣的眼光?是厭惡,還是憐愛?愛你自己,就像一個慈父慈母。即使一無所有,這份愛不會失色。你的自信也永不會消失。


推薦看《洗腦術》一書,裡面提到一種自我暗示方法,不停地不停地對自己說【我很自信,我很強大,我很有魅力】,你會發現。。。真的有作用。


其實我倒是想推薦你看《海賊王》,從歡笑中總會收穫些什麼,樂觀的態度是非常必要的。


重建自信2個關鍵點:
1. 敢於厚臉皮
2. 積累成就感

第一條是關鍵,首先是邁出去,just do it,不走出,神仙也幫不了你。請記住:沒有人像你自己一樣關注你,所以就不要擔心太多了。
先做自己最擅長的部分,一點點積累成就感,成就感是增強自信的強心劑。


最近看了部電影(本能反應)。。。。。你去看看


寫一個簡單易行的行動方案,供您才考,下載一個喜馬拉雅,聽聽羅輯思維。多聽聽歷史書,聽聽古人的故事,其實我們現在所有的困過和迷茫,在茫茫歷史長河中,古之聖賢都經歷過了,他們的額選擇,他們的方法會給我們非常多的啟發。

人的自信來自於自身的性格完整,來自於自己能夠對自身的價值有獨立的評估。如果對自身價值的評估完全建立在外在的評估上,自己無法獨立完成。您想要的自信是比較難達成的。

因為別人對您的評價,,,,無論是誰。。。您怎麼知道,就是善意的?

首先完善自己的性格,健全,健康。您自然就會自信了。


你可以先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我覺得養成一個早起的習慣對自己很有幫助,堅持每天早晨去戶外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或者慢跑一小圈出點汗感覺是那麼酣暢淋漓把每一天的事都做好一個規劃以至於不會亂套準備充分了自然會胸有成竹臨場不懼。另外一個方面你的思維中必須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多以自我為中心做事首先應該考慮到的是你自己的感受,試想如果你天天活的盡心儘力然而這只是為了迎合大眾,並不是你發自內心的想做而為了得到和別人看上去的合群?這樣你會快樂嗎。有些偏題不過我認為就是這樣的快樂的時候自信自然也就來了反觀自卑不就是情緒低落沒動力嗎
不要被世俗所打擾首先問清楚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你需要怎樣的生活然後努力去做就好了對待每個陌生人都保持微笑直視他們的眼睛你只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把每一件事用心做好別人定會給你肯定讚許的目光
同樣說給我自己聽 一個即將踏上社會的人


您好!圖雅很願意為您提供身心靈成長方面的幫助。

認知行為療法認為錯誤的認知和觀念是導致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根源。因此諮詢的根本目標就是要發現並糾正錯誤觀念及其賴以形成的認知過程,使之改變到正確的認知方式上來。

因此想擺脫「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這個錯誤的自我認知和觀念,要從兩個方面入手:1,糾正錯誤觀念;2,糾正其形成的認知過程

具體方法:

1,語義分析技術:

「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這個句子是「主-謂-表」句式結構,錯誤觀念就是以這種形式表現出來的。這是一種邏輯判斷式的句子結構,一旦你用這種結構來表達對自我的態度,你就有可能用這個判斷來概括自己的一切行為。「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實際上就是暗示自己在一切方面都是不自信的,認為自己沒有能力達成一切目標。

然而通過對這樣句子進行語義分析,就不難發現作為主語的「我」應包括與「我」有關的各種客體(如我的頭髮,我的身體等)或與「我」有關的各種行為(如我說話,我走路等等)。而動詞「是」後面的表語則描述的是主語的整體性質。因此,從語義學的理論來看,說「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應是指與「我」有關的各種客體和行為都是不自信的,而這樣的句子顯然沒有什麼邏輯意義。因為你可以說「我這樣的表現讓自己顯得不自信」,但你不能說:「我的呼吸」、「我的吃飯」等都是不自信的。這些句子顯然與客觀實際不符,也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此外,如果處於表語位置上的詞不能被客觀評定,那麼這樣的詞在這種句子中也沒有意義的。例如你說「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不自信」的含義在這裡是不清楚的,沒有標準來判斷你是自信還是不自信。但如果把這句話換成「我的考試成績沒有及格」,那麼能力的高低可以通過成績這一客觀標準來加以限定,這一才能使「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有意義。

因此,要使一個包含「我」的句子有意義,必須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要把主語位置上的「我」換成與「我」有關的更為具體的事件和行為;其次,表語位置上的詞必須能夠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評價。通過這種語義分析和轉換,你可以把代表你深層錯誤觀念的無意義的句子轉變成具體的,有特定意義的句子,讓自己學會把「我」分解為一些特定的事件和行為,並在一定的社會參照下來評價它們。

通過這一客觀化的過程,你就可以學會依據較為客觀的標準來看待自己的問題,從而使自己能夠用對具體事件的評價來代替對自我的整體性錯誤評價。對自己的不適應行為以及這些行為以外的其他行為有更客觀的認識,要認識到你只是在某些特定行為上確實有一些問題,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則可能是與常人一樣的。

2,糾正其形成的認知過程

認知的產生一定是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比如,某一次考試沒有及格,家長批評你讓你自信心受到打擊。而你過度概括化這一經歷,認為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那麼就會把這個錯誤觀念內化。而這個事件也會形成一個情結即心理問題的關鍵點,影響一個人之後的所有體驗。所以,糾正其形成的認知過程就是回到那時的情境釋放負面情緒,重新定義事件,清理情結。

這個過程可以用催眠方法回溯過去清理,也可以用冥想法做清理……,具體過程因人而異。


推薦閱讀:

銀行櫃員每天面對那麼多鈔票,會有心理落差嗎?有的話如何平衡?
小心眼兒的人如何變得大氣?
什麼才是做真正的自己?
為什麼感覺過去的東西比較好吃?是食物品質變化?還是人的味覺退化?如果是後者,有沒有科學的恢復辦法?
戀愛中不合適就分手是什麼心態?

TAG:心理學 | 膽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