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雙相情感障礙女孩該怎麼治療?

1.妹妹今年12,已經得病2年,在湘雅醫院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一個星期前的狀態是: 脾氣暴躁,易怒,駝背,沒有同情心,有些叛逆,自控力差,怕面對陌生人尤其是同齡孩子(從小如此但是不嚴)重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選擇困難症。其他都正常,和家人在一起沒有什麼反常的令人很不舒服的表現,一直在服用德巴金。注意,這是一個星期前的狀態。
2.前幾天突然變樣,不說話,眼神獃滯,非常非常消極,不吃飯,駝背,快一米六了體重不到80斤,和她說話只會輕輕回答「嗯」,好像聽不進去我們跟她說話,父母故意纏著她說話聊天,就會突然大聲凶一句。(我反對父母這樣,但是父母不聽我的意見)。她是汗手,一緊張那手就跟水裡撈出來似的,但是!這幾天都沒出汗,相反手嚴重脫皮,現在就是每天坐著葛優癱發獃,摳手,不說話,不動。像一個沒有了腦子的人,不會主動做任何一件事包括洗臉刷牙洗澡穿鞋,都是我們說了才會去做,讓人感覺她的腦子裡塞滿了其他的東西。大部分抱著ipad沉迷奇蹟暖暖,之前眼鏡都配了,300度。不玩遊戲的時候就是看著屏幕發獃。有時候發著呆突然笑,不是大笑。
3.大家想帶她去玩,讓她開心些,可是她很難開心起來,只會皺著眉頭說要回去,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如果事先跟她說,要去做什麼什麼。說得越生動,她反而越不願意去,心裡很抗拒,她知道我們想故意讓她開心但是她不想參與任何活動。
4.我們在江西,前幾天開車2小時去趟湘雅醫院建議住院,但是沒有床位。本地3線小城市的精神醫院條件很差。這也是我們最難過的地方,知道要及時住院治療但是連方向都沒有,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剛剛 我媽一直纏她聊天 突然被她大聲凶了一句,好難過。父母都不跟我一條心,我個人認為不該那樣主動纏著她說話,更加激發她的反感叛逆心理,父母卻說我冷血,說起碼那樣她會開口說話。。。。。我很無奈。。。

想帶她去玩的地方,可是她連車都不上,就算到了遊樂園,旋轉木馬過山車,她也根本不會坐上去,只獃獃地看著,什麼都拒絕。

5.現在我的思路是,想辦法刺激一下她,但是不知道有什麼好辦法。並且想請問我的思路對不對?
6.父母對待這件事還總是用傳統的思想去考慮問題,認為一定要主動和她說話多關愛她blabla,可是我總覺得這樣是行不通的,因為跟妹妹現在根本沒有辦法溝通。而且她日漸消瘦,現在就像一根柴。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我也想知道父母的方法是不是對的?

發病主要原因: 10歲那年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童年時期父母保護過度,導致過於敏感脆弱,一點很小的事情太放在心上,很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害怕被人嘲笑,自尊心很強。當然也有父母工作忙這部分原因,15年非常嚴重,會突然發瘋拿菜刀砍人,咬人,跳河,跑出去。捂住耳朵睜大眼睛大哭。曾休學兩年,現在12歲在家長這邊條件很差的一個希望小學讀第三個四年級,因為離父母工作地方近。

剛剛稱體重66斤。。。。

8.7日 今天醫生問她問題跟她溝通,問她最近有沒有不開心 有沒有哪裡不舒服 有沒有感覺別人在耳邊說話 之類的問題,她全都否認。再問她也是不作聲,感覺她的心也已經麻木了。。而且知道醫生是什麼套路。。

下午順利地掛完三瓶葡萄糖補充營養,下午吃了些水果 包子。打針不會抗拒,永遠都是面無表情。

謝謝大家的關心的建議,我們會參考的


略掉就醫、吃藥等我不懂的部分,跟你探討下你妹妹的困境:

1、她得不到尊重,包括家人的尊重:故意纏著她說話,故意想讓她開心,想帶她出去,或者你提到的想辦法刺激她一下,都意味著對她內心需求的忽略和蔑視。可能的話,不要想著如何改變她,試試幫她說出自己的感受(如無聊、無意義、痛苦、絕望、憤怒、沮喪等等),引導她學會如何表達感受、提出需求。這會有助於她更好的處理新生的壓力,並降低總體壓力水平

2、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你們的努力,之所以讓她抵觸,很簡單的原因在於你們所能提供的,都不是她想要的。你提到她在4年級(已是第三個4年級),問題起源於兩年前,也就是她第一個四年級。所以,她的癥結在於學校,你們要幫她獲得的,也應該在那裡。你沒有提到具體問題,但從描述看,很明顯她沒有擺脫兩年前的困境。你提到的敏感脆弱、在乎別人的觀點等等,都是陷於心理困境的信號,可惜,你們的方法好像都朝向藥物,而無法真正響應她的需求。

3、她很自卑、絕望,看不到出路:你提到的駝背、選擇困難,與自卑有關;脾氣暴躁易怒、叛逆,與需求得不到滿足,沮喪憤怒有關;發獃、自控力差、注意力差,與內耗太多、無法擺脫自我糾纏、資源不足有關;扣手、手心出汗跟水裡撈出來似的,跟缺乏運動、緊張焦慮導致的身體無法放鬆有關;沉迷奇蹟暖暖,與無聊、無法得到想要的勝任感、滿足感有關……

試試能不能給她更多的尊重和支持,幫她解決兩年前遺留的問題,滿足內心真正想要的,看看會不會更好。

祝好!


去年確診重度抑鬱,多次自殺、殺人未遂的16歲妹子來給點建議。

不要刺激她了。不要強迫她、不要去逗她、不要去引誘她和你們說話。不要把她帶出去玩了。讓她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們正在做的事情完全是把她推向深淵。去看醫生,去住院,找好的醫院,好的醫生(醫德要好,態度要好,脾氣好)。把妹子逼急了,就是很可能是自殺了。(如果你們願意看見她死掉的話可以繼續刺激和強迫她。)
如果想要妹子開心,問問她想要什麼。買她想要的東西給她,比去外面玩什麼的有用得多。我現在都不知道去外面玩有什麼意義,外面的世界不都是一個樣嗎?
你們又不是和她有著相同疾病的人,又不是醫生,又有年齡代溝和身份差異,又沒有和她有共同語言,又那樣對待她,妹子在心裡肯定是把你們當傻逼看待了,怎麼可能想和你們出去玩。
12歲的人了,怎麼可能會對四五歲熊孩子喜歡去的遊樂園感興趣,在遊樂園裡玩熊孩子玩的項目多尷尬。那一刻妹子一定覺得還不如待在家裡氪金抽卡呢。

那妹子討厭甚至是憎恨你們。不要再煩她了。不要停葯和停止複診,時間會撫平心理的創傷,但是要很久。我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去看開,但是也荒廢了學業。
12歲而已,住院一兩年,學業又能廢到什麼樣?她還年輕,早發現,早治療!她又不是考上學發家致富,將來能正常生活、養活自己就可以了!你們還想要她幹嘛?

手脫皮,缺維生素了吧。買點b2補補看看。
消瘦,持續心情不好確實會很瘦。當然也有寄生蟲病之類的可能。但是如果醫生沒說有問題那就不叫事。

另外,我對題主說的「刺激」很好奇,是打算對妹子做什麼?送到楊永信那裡電療?確實,那樣一次就能好,但是你們和妹子的關係也徹底毀了,妹子也只剩下自殺一條路可走了。


情感低落 意志力減退 興趣缺乏和喪失

有一部分是雙相障礙引起的,另一部分很有可能是德巴金引起的。德巴金這種葯對兒童的肝腎功能影響極大,尤其是女性,而且在治療雙相時並不作為首選。

題主也不要想著怎樣刺激妹妹,或者領她出去旅遊散心,或者讓她打遊戲玩平板放鬆。這些對疾病治療沒有益處,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病態心理。

還是建議去三甲醫院再次複診治療,有條件最好住院治療。


在此要反對一下尼古拉斯趙四對使用丙戊酸鹽的質疑。(我@不了他)

首先題主提到的現象並不是可以輕描淡寫的「情感低落 意志力減退 興趣缺乏和喪失」,而是嚴重的抑鬱了。

而且Google Scholar上無論是搜索"丙戊酸鈉導致的抑鬱"、「丙戊酸鈉導致的過度鎮靜」、"VPA induced depression"還是"VPA induced over-sedation",都沒有相關的信息。

德巴金的確有引起不可逆的肝功衰竭的風險,不過僅是對於在使用德巴金前期的幼兒,根據題主的描述,該患者已早已不是幼兒了,而且已經使用德巴金很久了,不應該考慮這種風險。

沒有可信證據證明德巴金有值得擔憂的腎毒性。

德巴金的其他副作用大多是短期的、可逆的、不嚴重的,該患者已經使用較久,說明耐受性還是良好的。

碳酸鋰的確是更經典的心境穩定劑,但是德巴金對快速循環、心境惡劣性躁狂、混合性雙相的療效比碳酸鋰要強,其他方面與碳酸鋰相當,而且耐受性顯著優於碳酸鋰。德巴金完全可以作為治療雙相障礙的首選,畢竟時代已經變了。

=================================================

1、絕對不能纏著她說話,絕對不能纏著她要帶她去這去那。

2、「父母過度保護」這個消息的來源可靠嗎?如果是父母說的,那麼八成是不可靠的,很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情況。

3、近親中有沒有類似疾病的?例如抑鬱症、雙向障礙、精神分裂。

4、在一周再之前也是這種躁狂狀態嗎?如果是在前一周內躁狂(而再之前正常)然後本周開始變成抑鬱相,那麼可能是超快速循環發作。

5、德巴金是治療雙向障礙的躁狂發作、混合發作和快速循環發作的一線藥物,這個用藥是對的。

6、你妹妹似乎存在分裂癥狀,比較確定需要加用抗精神病藥物。

7、之前在哪裡看的病?這麼沒有針對嚴重的激越、暴力行為開抗精神病葯?

8、以上都是我根據你的描述而做出的猜測,一切都應該遵醫囑。

9、我唯一能確定的是你們應該排隊住院,而且必須住院,在排上隊之前盡量用藥控制癥狀。


強行答題。
我有些經歷要分享一下。
剛剛看了前面的回答還有對話。我大概和題主的妹妹差不多,我也有個姐姐,我也是駝背被提醒後易怒,而且我小時候極度沒有同情心,或者說是沒有開竅吧,我爸生病了我都不會主動問一下,可以說我是沒有感情的。遇見爸媽的熟人,總是被要求問好,「這個是劉阿姨,快叫」我總是沉默,一言不發,然後我媽就會尷尬的解釋說我不怎麼講話。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或者說讓我活潑一點,我媽去哪兒都會帶著我,可惜對我沒有正面影響。我是讀書後,慢慢離開媽媽才慢慢改變的,這是後話了。
讓我改變最大的是我姐,如果一個人正常的感情是1的話,可能我姐的是1.5,而我的是0.5,我姐感情一直都很豐富,也很照顧我。初中有一天,她問我,我的興趣是什麼?我說沒有。那時她已經工作了。我記得我姐當時說我死氣沉沉,老氣。後來她找了部動漫給我看,從此我就迷上動漫了(感謝動漫拯救了我)。那時候她也老在電話里講,說和我相處的時間太少,和我的感情不夠深。在這之前,我確實沒有太多想法,或者說,回憶起來,除了生活在一起的爸媽,我一直覺得家裡只有三個人,在外工作的姐姐完全沒有列入家人的範疇。在我姐很明確表達她的情感之後,我才開始慢慢思考,或者說感受到愛。可能是我姐豐富的情感感染了我,於是慢慢有了現在的我。
現在我和姐姐感情很好,在家我也算爸媽的貼心小棉襖。同情心也是有的,可能還是有點冷硬。
語序混亂說了很多,題主你就和我姐姐一樣,對妹妹很好,相信你的愛會感動她。
祝你妹妹早日康復!


嗯……我也有個哥哥,我是在小學六年級發病,但診斷初期是小兒焦慮症,當時情況也和你的妹妹情況差不多,發獃,晚上失眠的時候就抱著頭縮在角落,經常感覺有人說我壞話,敏感多疑,後期開始難以集中注意力。
而我跟我哥的關係和你跟你妹妹的關係也有點像,他也是不怎麼尊重我,但是一旦重病,比如六年級那時發病,我看見他有一次上網查抑鬱症的內容。還是很關心我的。
我對於這方面的看法還是多關心她,讓她信任周圍的人,因為不可能突然之間周圍人說她壞話的,除非是她做了什麼愧疚的事情。
你可以去了解下她和同學的關係,再判斷。
然後就是不了解病情和病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舉措,特別是不懂的這些病的人。

你所說的脾氣暴躁,易怒,駝背,沒有同情心,有些叛逆,自控力差都不是心理疾病,只是缺點。
怕面對陌生人尤其是同齡孩子,應該是青春期來臨的預兆。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選擇困難症。這都不是病。
我猜測是,你們把這些缺點放大,加上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帶她去看了心理醫生,然後吃了葯,這些葯影響了她的心理健康。才會導致後來木訥遲頓,甚至幻聽,思維混亂。
作為家人,你要清楚這精神病具有遺傳性。你可以看看家裡人有沒有得過這種病的。

我在2014年住院,確診為精神分裂。
住院是能幫助恢復,但是影響了正常生活,你妹妹她才12歲,學業怎麼辦?難道以後的人生都要在精神病院中度過?
如果是就太殘忍了,情感雙向障礙不是嚴重的病,很多社會上的人都有,而且不影響正常生活的話時候沒必要住院的,可以通過吃藥調節。
你可以搜搜雙向情感障礙的病症。

父母保護過度,導致過於敏感脆弱,一點很小的事情太放在心上,很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害怕被人嘲笑,自尊心很強。這些都是青春期的表現,15年你妹妹10歲,你們知道這些情況,可以去了解她所謂的小事,幫她排解,也會有作用的,看法的話盡量開解她,不要跟她說大道理。


試試住院治療?
這種情況感覺不太適合在家裡待著了……
我以前生病的時候,腦子裡大概同時被十幾件事擠爆,還要聽爸媽灌心靈雞湯……這樣還不著急才是真·不正常啊……
雙相障礙躁狂期腦子會很亂的,有時候同時會想很多件事(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思維奔逸),而努力思考問題並且找不到頭緒的時候肯定不會想出門玩或者和別人聊天的對吧~

如果不打算住院的話,可以讓她學一點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樂器、聲樂、繪畫、攝影啥的。
藥物副作用明顯的話要告訴醫生,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是會根據患者狀況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的~千萬不要擅自停葯!


其他的我也不懂。都是持久戰。我妹妹也是這個病,藥物對她作用不大,吃了很多種,現在在廣州惠愛,那邊有幼少區,都是十幾歲小孩。不過要家屬一直陪著,或者找看護。現在在做電抽搐治療,效果看起來還不錯。說話語氣豐富了,也不容易發脾氣了。


雙向情感障礙兩個極端啊又名躁鬱症,易怒和抑鬱,你說的第一個情況是躁期,現在的情況是郁期.前面一種情況表現就是易怒,思維敏捷,叛逆,第二種情況就是抑鬱,不想吃不想動不想說話,發病的時候給予足夠的包容和尊重,不要試圖"讓她開心",順其自然.現在這段時間讓你妹妹自己呆一會,不要停葯.


幫不上忙,看到你的問題想念叨念叨。
我小姑子也是這個病,確診的時候大概十六七歲,雙相,醫生說治癒率百分之四十,但是得病越早越不容易痊癒。那會我們也是不了解,纏著她說話,想帶她出去玩,她一開始沒啥反應,後來她叫我老公過去說悄悄話,趁機咬住我老公的耳朵,差點咬下來。她的理論就是,我有病,還非讓我出去玩。住院一段時間,控制好後出院,因為得病跟青春期叛逆期趕到一起,所以有時候也分不清是病還是性格特徵。除了發病初期有幻覺,懷疑被監視監聽,出院後基本沒有別的特別的癥狀,但是如果晚上不吃藥就會失眠,所以沒停過葯。
我感覺得了這個病基本就是廢了,注意力不集中,基本沒辦法學習知識,跟別人溝通時也是這樣。以自我為中心,一丁點小事都必須給她解決掉,不體恤別人,不會為別人著想。慢慢你就會沒那麼愛她了,因為她的實在太討厭了。。。
個人感覺,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佛教中如何解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就是抑鬱症嗎?
快被被BPD患者逼瘋了?
為什麼一些精神病人喜歡思考哲學問題?
精神分裂症可以治好嗎?怎麼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溝通?作為一名精神病患者家屬又該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兒童心理 | 精神病學 | 精神分裂症 | 雙相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