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暴躁,愛摔東西的母親,女兒該怎麼辦?

父母離異,與母親在一起生活。涉及到教育問題時經常會出現如打孩子、摔東西的暴力行為。今年女兒高考失利,分數在上海綜招線以下。近期網上高校預測分出來後,家裡的氛圍變得陰晴不定。母親開始限制女兒與朋友出門。女兒之前和外地的朋友約好這周帶她在上海玩,然而母親昨晚威脅她說:「明敢走,你等著。」今天早上女兒還是偷偷出來赴約了。2個小時後給女兒微信中母親的態度來了180度轉彎,詢問了女兒有沒有接到朋友,和誰在一起,得到誤火車的回復後還讓女兒找一家肯德基等同學。女兒從哥哥那得到的消息是父親找母親談過了,談話詳細內容不知。目前女兒到家後家中無人。


能做到尊重、支持、共情孩子的母親真的不太多,所以生活中才會有那麼多情緒抑鬱、內心自卑、害怕改變、順從討好的孩子。每個人都持續地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和被支持,這些積極的回應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好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並對未來充滿著希望感。

一個人之所以能做到尊重、支持、理解別人,是因為他/她內心是充實的,充滿著愛或善的能量。相反,如果一個人內在空虛,內心潛藏著大量的怨恨,那麼,他/她很難去善意地對待別人,哪怕是自己的親人。而且弔詭的是,往往是那些至親的人,成為了這些痛苦者排解痛苦的對象。通過控制、剝削、虐待至親的孩子(往往是在愛的名義下實行的),這些痛苦者防禦了內心的孤獨、內疚、憤怒、恐懼,但卻對對方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在聆聽了一個又一個來訪者的故事之後,我經常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現,痛苦的來訪者背後經常有一個心理病態的母親和/或父親(母親為多,可能是因為母親會更多的投入孩子的撫養中)。這些父母共同的特點是:嫉妒、情緒失控、缺乏邊界、忽視。

1、嫉妒的家長
這樣的父母無法跟人共享好東西,生怕孩子會愛上別人而不再愛自己,生怕自己的好東西(比如自己的孩子)被人搶走,因此會想方設法,以一些「聰明」的方式來打壓孩子對其他人的感情。這樣的父母會嫉妒孩子與父母的另一方、祖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甚至是寵物之間的關係。
一個男孩從小在外婆身邊長大,對外婆感情很好。但自從回到母親身邊之後,母親經常會在他面前說起外婆的不是,說起外婆曾經對她的傷害。時間長了,男孩面對外婆時不免有一種怪怪的感覺,慢慢的,他跟外婆在情感上越來越疏遠了,甚至有點害怕外婆。他的母親也許是一種不自知的方式,把他從外婆身邊奪了過來,她無法接受孩子會愛上別人的事實。

2、情緒失控的家長
這種情況在離婚後的家庭中比較多見。離異後帶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有時會把對原配偶的憤怒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無緣無故地毆打或責罵孩子。這些父母被一種怨恨的情緒控制了,又缺少建設性的管理情緒的方式,便以這種幼稚的方式發泄情緒。
有些家長本身由於人格的缺陷,情緒十分不穩定,往往一言不合,或者孩子不肯聽話,就突然大發脾氣。這種情緒失控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比如一個女孩說:「我每當聽到別人突然高聲說話,就會一下子感到很恐懼」。這個女孩曾經無數次被她那個情緒失控的父親虐待。

3、缺乏邊界的家長
這些家長很難分清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界限,每當孩子維護自己的權力,或者提醒他們注意隱私的界限時,這些父母就會覺得自己被拒絕了,因此會進行嚴格的控制與干涉。
比如不敲門就走進孩子的房間或浴室,不尊重孩子的隱私或對物品的所有權(未經允許就將孩子的私人物品隨意處理,或者翻看孩子的日記和手機)。而當孩子試圖反抗時,這些父母就會拿出一些大道理來壓服孩子,比如「我這都是為了關心你」、「誰讓你把手機放在客廳的」。
有些母親會把家裡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特別是與父親的衝突,與周圍親戚的衝突的事情都事無巨細地告訴孩子,甚至會告訴孩子自己外遇的細節。這些母親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外延,就像自己的四肢一樣,而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情感傾訴的工具。每當孩子試圖表現出與母親的不同時,就會被她嚴厲打壓。母親這種不尊重孩子主觀感受的情感傾訴,讓孩子過早的承受了大量的負面情感,往往會形成苛刻的超我(比如,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以拯救母親)。

4、無視孩子的家長
有些家長在外人看來,或者在他們自己感覺上,一直是非常關心孩子的,但孩子卻會困惑地發現,父母根本不關心他/她。這些孩子可能從小就不會向父母要零花錢,因為他們感覺到,對於自己真實的需要,父母往往會忽略、打壓和拒絕。
這種明顯矛盾的情景會很折磨孩子:一方面孩子試圖相信父母是對的,另一方面他主觀的感覺(父母不愛他)是與父母的說辭(很愛他)是不一致的。
這種矛盾往往讓孩子內心混亂,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覺。他們總是不斷地檢查自己的決定,並懷疑自己是否漏掉了什麼東西沒有考慮。因為父母總是告訴他們,是他們了扭曲了事實,這使得他們不能很好地分辨自己的感受。他們也許會因為自己擁有了自己的情感、擁有了獨立的思考、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感到極端羞愧,因為從兒時起,他們就被教導,不要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父母的需求之前。

以上簡單的總結了病態父母的四個主要特點,其他的特點就不再一一羅列,感興趣的讀者可參考《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一書。那麼,成年後,一個人要怎樣跟這樣的父母相處呢?如何緩解這些父母給你造成的傷害?這本書中指出了兩條建設性的意見:

跟這樣的父母相處時,應該設置自己的底線,告訴你的父母,並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表達你的感受,以便改變你們之間的互動。比如,當母親說出「明敢走,你等著」這種威脅性的話語後,題主還是尊重了自己的感受(跟同學出去玩了)而沒有遷就或順從母親,這反而使得後來母親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這提示你,你可以明確、直接的表達你的真實感受,你會在尊重母親的前提下來維護你自己,而不再像幼時那樣只能扮演指定的角色。這當然需要勇氣,並可能會承受母親的報復(因為你更獨立了,走出了母親的控制),但只要你堅定自己的做法(並尋求到他人的支持,比如你的父親或朋友),更健康的母女關係會逐漸的形成。

其次,一定要了解你的權利。健康關係中的雙方都是有權利的,平等的。有時候你需要去遷就你的母親,適當改變自己,另外的時候,母親也要尊重你的感受,改變她自己。這樣的關係才是持久的、平等的關係,彼此能夠保持一種平衡。因此,一定要尋求與母親關係的平衡點,請記住你有如下權利:(摘自《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

與人交往時感覺安全
受到尊重
不受言辭、精神和身體上的攻擊
表達自己的觀點
被欣賞、被認可
使你的隱私和底線受到尊重
滿足自己的需求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感覺舒適

在這些方面受到母親的粗暴干涉時,你就要堅持原則,不依不饒。記住,這些權利的爭取,既在幫你自己,也在幫你的母親。當你堅持原則時,你更懂得了尊重自己的感受,維護了自己的利益;你的母親也能逐漸意識到你與她的不同,並逐漸地培養出尊重人的心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成為了她的心理治療師,在治癒她的同時也療愈了你自己。

————————
參考文獻:金伯利·羅斯 弗雷達·弗蘭德曼著,王小亮譯.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 金城出版社,2011年8月


我談談我的看法:

  • 母親之所以憤怒:女兒高考失利(失望丟臉),女兒執意跑去上海(擔憂害怕),生活經歷等造成易怒性格等。私以為,直接對抗是不理智的,只會激化家庭矛盾而非解決,先讓理智的人退一步。首先女孩要接受父母的憤怒(讓你擔心是我的錯),但要保護好自己與物什,要安撫她。其次,等到母親冷靜再給她傳遞兩條信息:1.你的憤怒無濟於事(高考),我們來討論該復讀還是其他,你提意見而非憤怒。2.你的憤怒使我害怕,總有一天我會出嫁(成為大人),請尊重我,你的打罵讓我不敢愛你。如果母親接受(講道理),反覆強調第一點,尋求最有效的未來安排;如果母親不接受(不講道理,就是要宣洩,打女孩砸東西),反覆強調第二點,強調一位母親的憤怒會對子女造成的影響(此刻待我如此,彼時待你依舊)。
  • 第二點的目的只是讓母親明白可能帶來的後果,從而思考自己的行為,而不是等到母親老時而不贍養。(影響因素不僅僅是當時的對待好壞,還有未來對過去母親的打罵看淡。雖然你曾打罵我,但我難忘你對我的好。)
  • 有人覺得父母的擔心是多餘的,卻不知正是這多餘的擔心有時,害他們徹夜難眠。並非世上本無事,父母自擾之。

增補內容:

  • 我承認什麼人都有(不愛孩子甚至討厭剝削虐待孩子的父母)。這位母親可能更多像情緒化管教過嚴(有禁足),還有其他母親父親也可能揮舞雞毛撣子。
  • 對於一個將近成年的孩子(對比於是非觀尚未健全的小孩子)來說,自衛,是非觀,交流能力還是有的。她可以選擇溝通,辨別母親的需求與原因(分辨母親類型,不如 @俞林鑫 專業),可以選擇自由引導與母親共同規劃將來(高考失利),也可以選擇斟酌損益(威脅)讓母親有個更加理智的對孩子態度的認識。
  • 如果母親確實不講道理(就想虐待),對於小孩來說需要社會保護(立法,普法等),對於將近成年人與已成年人來說,可以選擇不計前嫌,或者選擇減少贍養程度來報復(一個成年人不出資贍養父母極有可能有輿論(同村同區的老年人)壓力,使該地區名聲不好)。
  • 一味放棄與尋死(可以作為建議,但不應該作為首選建議,甚至能不說就不說),只能發生在想像中(也有人做了),極其不現實(畢竟很多人沒經歷過那種極端的父母)。
  • 非要把極端父母(不愛就想虐待的)(管教過嚴暫且不算,這是另一話題,99分抽巴掌)當成常態,無可厚非吧。畢竟這種事情時不時發生,但因為我們在新聞中看見「跌倒老人訛錢」的「新聞」,而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漠然,實在可悲。因為我們在新聞中看見有些禽獸父母,而在生活中揣測管教過嚴的父母也為禽獸,實在可悲。
  • 如果具體事情得到最好解決方案,那真好。為自己閱讀失意,把禁足看成阻止去遠方,感到抱歉。
  • 若君閱之,滋生異議,歡迎交流。

我媽媽也是這樣 很暴躁。
每次吵的很兇的時候,她就會摔我最心愛的東西。注意是心愛的東西!
小時候我因為畫畫把房間弄得有些臟,她就當面撕掉我的畫。知道嗎 我真的喜歡畫畫,而且那張畫我投入了一下午的精力。唉,那之後好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想畫畫。
後來長大了 高中畢業時買了一條裙子 我是很久很久大概小學以後就沒穿過裙子了 所以買了一條新裙子當然是很興奮啦 喜歡的不得了 很愛護這條裙子。然而有一次吵架 ,我媽又把我那條裙子剪了。呵呵呵 能體會我當時的感受嗎。不想說話,反正是哭了好久。後來那條裙子補了回來,但是感覺已經不一樣了,畢竟破過,穿著心理很難受。

呵呵呵 後來又吵架了 我媽又剪了那條裙子
我真的想罵髒話了。那時想 我把你所有衣服剪了你傷不傷心!!
最後這條裙子在一年之後才補了回來 。呵呵

上大學以後 買了個機械鍵盤玩lol 那張會亮的 彩色燈的 超炫酷 我也是喜歡的不得了啊 也是超級愛護 從來不捨得壓東西在上面。

然後我們又吵架了 我媽先是扯那根usb連接線 很用力啊 扯斷了。然後抄起鍵盤就往桌上砸 那個用力啊 那些鍵就一個個掉落了 板也變形了
我的心在滴血啊啊啊啊啊啊啊

也就在昨天 吵架
直接摔我的筆記本電腦
今天才發現屏幕裂了 媽的觸屏的啊啊啊啊啊啊

呵呵呵
反正我很不喜歡我媽 感覺她這種暴力的行為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我感覺我性格也不是很好吧,但平時我還是很乖的 。

有些人真的不能稱為父母 她們不懂得教育孩子 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 覺得這樣對孩子沒什麼問題 認為他們不會在意。但是對孩子影響真的很大啊。

要是我媽再破壞我心愛的東西
我大概會把她所有化妝品扔了吧

我現在很想離開她 再也不想受氣了 失去心愛之物 真的很sad

但是我以後有了孩子 我一定不會摔他最愛的東西!畢竟懂這種感受 太難受了。


長大,離開


現身說法 我媽就是這樣的 暴躁的時候控制不住她自己的情緒 還記得小時候 她會因為抓住我在看漫畫(小時候被嚴禁看漫畫)而發瘋 真的是發瘋
我到現在都忘不了她在我面前瘋了一樣的把我的漫畫書撕掉的樣子
曾今在我的高中時期 我真的是蠻叛逆的 後來慢慢就好了 可能是看的多了吧 等她在發瘋的時候我會走開 等她平靜了在談 以前我還會忍不住哭 上次吵架的時候我已經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 有時候看她控制不住的時候其實蠻好笑的 就好像是在看一個默劇 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我到現在都不明白為什麼會這麼炸毛 可能每個人長大都有自己的禁區吧
後來我發現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 就是我也不是很能控制 如果你做了以下的動作
比如躺在沙發上等我做飯
比如在我心煩的時候旁邊亂渣渣

真的會瞬間火山爆發 不過還好 找到解決的辦法就是讓我自己快速的離開這個環境

天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那麼溫柔可愛有錢顏美
大多數的我們是個普通人 不管你願不願意 都要接受你努力了一輩子過的依舊是個普通人

這時候就要多想想自己的優點 自己有什麼 我每次被學習什麼虐到不行 覺得前途一片慘淡的時候我就想想我家的房子 還真別說 真心很有安全感


其實這種家庭蠻悲劇的,不幸的是,我也是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母親強勢,父親在家裡毫無地位,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多多少少帶有性格缺陷,很不幸,我繼承了我母親的性格,易怒,暴躁、強勢、固執、悲觀,缺少愛和包容。
記得從小家裡就是爭吵,大多數的爭吵都是為了錢,貧賤夫妻百事哀,多數時候,父親悶聲不響,或者摔門而去,留下偏執而又抓狂的母親,生氣的時候有時會拿我出氣,慢慢得,我學會了反抗,也養成了執拗而奇怪的性格。
大學畢業時候,義無反顧的選擇逃離,這樣的家一分鐘都不想呆,記得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三個月,天天在家被母親一天三頓的罵,被不理解而痛苦,一次次摔門、摔碗,甚至一次差點在吃飯時掀了桌子,後來,萬幸找了一份工作,離家1200公里,我是一個浙江人,正常的思路是在寧波杭州找一份工作便好,但是當時的想法是離開這個家,永遠不回來。真的,太痛苦。
前兩天回家整理東西,發現自己初中寫的日記,裡面寫的一部分都是我對母親的恨意,不知道為什麼,有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甚至還有詛咒,當初多恨母親,已不得而知,時間總會淡忘…
我一直相信,母親應該在年輕時候是個善良勤勞的姑娘,只是被現實打壓的躁狂偏執…僅此而已。


我媽媽就是。她很生氣的時候會發狂,摔東西,抓著我的手打她自己。和我說「你打死我算了」。從小就是這樣。
我是單親家庭。你說我和誰說理去。
剛又是這樣。因為小事吵起來,摔了一堆東西。咒我「不旺家」。以後沒有男人會娶你。
笑話。我沒打算結婚。更不打算要孩子。
反正吵得凶了。我就表面很瘋狂內心很冷靜的抓著她戴鐲子的手打自己的頭和臉。說你不是想打我嗎你打死我算了。反正她一罵罵咧咧我就用她手狂打自己。瘋起來連自己都打就是我。
你說我一研究生。還讀的教育相關專業。心理學的書自己也讀了。你說我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嗎。
但是沒辦法。
遇見情緒失控的人,可能你比她瘋的更厲害她才會鎮定下來。
就是,你冷靜的時候你覺得她在發瘋。等你發瘋了她就會反而冷靜下來。

嘆氣
很傻逼啊沒錯。
但是有什麼辦法。


論語有句話說:「事父母幾諫」,後一句我就不提了,你可以研究下這句話的意思,慢慢感悟,面對父母,無論如何都不能做太過分,所以,研究下這句話吧


我母親和問題里描述的很像
她的種種過激行為表現出她強烈的控制欲。 我以為,這控制欲其實是她內心清楚對事實的無能為力。
我曾經試著和她溝通過很多次。不過一旦指出到這一點她還是會發火,因為她內心沒法接受。
現在我發現自己通過這樣的溝通方式, 以及像題主描述的「女兒還是偷偷赴約」的反抗她的做法,對兩個人的關係不會有改善。
她會冷靜下來因為愛和關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但她內心仍然會很介意女兒的行為。這會讓她在事後情緒爆發時候因為想起之前我所做的違逆她的行為而覺得失望,難受,變得更容易暴躁。

因為她對我從小到大的控制,我在之前會衝動的就覺得她說的一定不對,因而會很習慣的就去選擇違逆她的做法。
我不知道如今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現在我會考慮她規定的、令我一開始感到不快的事情,我是不是真的覺得做了會對自己有妨礙。若不是,我會盡量要自己做到她說的。
因為這樣我們現在關係會改善很多,她也慢慢試著理解我或者考慮她的行為了。
以上個人觀點


不請自來,只對題主的身份有疑問,你是不同的角色,我認為應該做的不一樣,

你是母親的朋友?你的女兒的同學?你是親戚?

在不知道題主的身份之前,我給予的建議是,什麼都不要做~~~

以上


推薦閱讀:

你們都是怎麼知道自己有抑鬱症或者躁鬱症的?
一到晚上就抑鬱怎麼辦?
怎樣在母親的陰影下學會自信?
如何應對母親總把她對別人的負面情緒和怨恨全部傾訴給我的行為?
如何去體會從小生活在不穩定家庭的孩子內心的感受?

TAG:心理 | 心理諮詢 | 單親家庭 | 家庭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