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心眼兒的人如何變得大氣?


小心眼是某些人對損失的一種低閾值情緒反應,這種人往往比較敏感,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是好事也不是什麼好事,主要看對待什麼事情。
希特勒、蔣介石這些比較『成功』的人應該都是小心眼,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之後雖然表面上放過了楊虎城,還是在1年後做了他,『花生米』敏感的神經告訴他絕不放過對自己有過節的人(參考蔣介石與現代中國,陶涵著)。如果你高處不勝寒,小心眼是必要的。
對於普通人,如果你做過北京地鐵,基本上天天可以見到小心眼,因為擁擠會有很多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至於想做普通人的同志們想變得大氣,那就是要在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損失後,調高你認為要反擊或者能夠承受的閾值。換個環境、或者提高自己的收入,使自己有能力參加一些愛心活動可能算是變得大氣的方法。
我之前就對某些事情非常看不慣,對待菲薄我的人睚眥必報,但換了幾分工作後,收入多了,看著那些過去欺負我的人也沒有什麼記恨,大家都是有自己的壓力不得已而已,反而覺得他們只為了那點錢這麼做很可憐。
我有時候會腦子裡編些劇本自嘲一下自己,比如有人在地鐵里踩了我一腳,我就想像自己和踩我的人交流了一下眼神,我的內力和他的內力較量了一下,發了幾個衝擊波什麼的,這樣可以壓後一下自己的情緒,也就化解了小心眼的情緒。
得票最多的朋友說讀書有用。我認為讀書除了讓自己能安靜下來外,對性格沒什麼大用,至少我自己是如此。其實多點同情心,多參加一些愛心活動,獻個血啊,看看『神探亨特張』沒準有些幫助。


首先,為什麼有的人是小心眼,有的人卻大氣?

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小心眼。

只不過有的人是顯性小心眼,有的人是隱性小心眼,所以當我們從某一個角度進行評價時,就會覺得有的人小心眼,有的人大氣。

每個人所關切的事物都是不同的,或者說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關切程度是有差別的。當一件事的得失涉及到一個人關切度大的事物時,他就會顯得小心眼;而如果這件事涉及到的只是他關切程度低的事物,那麼他就顯得大氣。

我們可以把每個人的幸福感X(請允許我草率地使用這一概念,其實我是想表達人關於得失的感受,這涉及到安全感、快樂、希望等等許多方面,我暫且把它總稱幸福感)看作是金錢損益J、名譽損益M、感情損益G、自我實現損益Z等等因素的多元函數(這裡自變數就不一一列舉了)。那麼由於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遇經歷不同,導致以上自變數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就不同。我們把這一影響程度定義為影響因子h,於是有

可以看到,由於h不同,相同的金錢損益ΔM對不同的人影響是不同的,損失1000塊錢後,比爾蓋茨和普通小學生小明感受是不一樣的,蔣介石和普通小學生小明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他們採取的應對策略必定不同。那麼此時從金錢的角度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小心眼,就會得出小明比蔣介石、比爾蓋茨小心眼的結論。

其實換一件事,完全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比如小明的小夥伴作死故意放小明鴿子或者蔣介石的小夥伴作死故意放蔣委員長鴿子,那麼可以預計,蔣委員長的小夥伴將死的更透。這時又可以得出結論蔣委員長比小明小心眼。

所以小心眼是人皆有之的,而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有小心眼和大氣之別,是因為大家往往從幾個常用的方面考察一個人是否小心眼,比如金錢或說物質得失。考察標準固定化且難以面面俱到,小心眼也就有了顯隱之別。對金錢關切度高的就成了顯性小心眼,而對其他逼格更高的事物關切度高就難以被發現,於是就是隱性小心眼。

現在回到問題,怎樣使一個人從小心眼變得大氣?

很簡單,提高他的逼格。


小心眼並不只是一種表現,它其實是一種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
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是認清自己舊的價值觀不合理,不正確,弊大於利的現實,看到新價值觀在這方面的優勢,從而發自內心地產生改變的想法,這樣才會有動力去改變。
而很多人,其實就是沒邁出第一步,所以才會有那句經典名言:道理我都懂得,但我就是做不到。

要如何邁出這第一步?我的建議:多看書,多體驗,多思考,多反省。看書,是知識儲備,只有看到了更多元化的價值觀,更多的實例,你才有選擇的可能性;體驗,是現實儲備,如果你鼓起勇氣按新的價值觀去行事,然後獲得好的體驗,這會是對理論的最好支持;思考,是將抽象的知識和片面的體驗融會貫通的部分,這會讓你發現,知識不再是空洞的存在,而體驗也不再是充滿隨機和未知的偶然;最後,反省,儘力去發現從前價值觀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時認清目前的現實為什麼不再適合舊的價值觀,自己可以怎麼做,還有哪些部分做的不足。多反省,可以少足彎路,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會更加堅實。

最後,補充一點,先要對自己有客觀且中肯的評價,明確一點:自己現在的行為真的算小心眼嗎?什麼樣才叫大氣?我需要做到哪種形式的大氣就可以了?適合他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價值觀,只有最適合自己性格和現實的價值觀!


小痛小虧不能忍,上天要教你走正道那都無從下手了,那就等著彌補不了的問題吧。有一句話我說了無數次,上天要在你犯錯後馬上給你一巴掌還算是想打醒你。但是有的人固執到打也打不醒,以為自己是不夠「狠」不夠「壞」所以才會吃那個「虧」。世上的高最高的真相藏在最平凡無奇的人那裡,而不在想要耀眼的人那裡。


多去體驗生活,
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小心眼也挺可愛的。


我老公和他姐,從小家庭條件不好 屬於窮中更窮。一家人被人從小欺負到大,父母的懦弱,導致了孩子性格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就是一點小虧都吃不了,一粘到什麼就是別人針對他們。

比如有次在廣州。他姐旁邊個位置的人下車丟了一袋東西在座位上。他姐很想貪這個小便宜,又不懂低調,吵吵嚷嚷的對我老公說東到西,被看不慣的路人說了,結果他姐跳起來和別人吵架,,,我老公被逼起身幫他姐,,,差點引發械鬥。。。我真的覺得好丟臉。原諒我沒起身幫他們。因為這確實太和我的三觀不一致了,

我老公呢,老是一點小事就態度不佳。比如快遞員吧,大中午的給他送快遞,他覺得人家打擾他休息了,罵別人一頓喊別人晚上送。。別人怎麼知道你是不是睡覺還是什麼,後來快遞公司打電話給我(我是發件人),我一聽就知道他這個臭毛病犯了,賠禮道歉承諾解決,然後還打電話小心翼翼問這個事情,心怕不小心又刺激到他的自尊心。

他們分不清,別人和他們的摩擦,是對人還是對事。

很多時候只是「事情」的摩擦和衝突,他們會放大,以為是對他們人格的挑釁。對他人格的不尊重。

不過老公這幾年在國企,吃虧太多,人腦筋也慢慢的轉過來了。比如今天中午吧。在廣州增城吃了一家黑店。上了一份明顯是別人動過的水煮肉片,我們在問了服務員和老闆,他們都堅持是新鮮的之後,我們什麼都沒說,把這份菜推到一邊,臨走的時候把米飯茶水骨頭剩菜全丟到這盆菜里,「總不能讓他們坑下一個」。

很開心老公終於知道不要在這些無聊的事情上花時間了。
這是不是也算心眼變大了?
不就五十塊。為此吵架或者打架,沒意思。
上某乎來吐吐槽就行了。

上圖片一覽:
尼瑪點菜兩分鐘後端上來這個東西,打死的白菜梗都泡黃了,還一口咬定是剛做的?


某大學教授認為:小心眼的原因有三:
1自我認識不足和過低的期望。
2內向性格
3挫折的經歷和不恰當的歸因
方法:
1從封閉的自我中解脫出來,認識以自我為中心的危害
2要克服過強的自我防衛,不要老猜疑他人的動機

3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歡樂,像周圍優秀的人學習
4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盡量跳出自我從不同的方面出發

關於愛
在愛面前誰敢說誰不小眼,所有的小心眼都是因為愛,適度的小心眼是非常可愛的
最後附上一篇畢淑敏的《心是一把鐵勺》
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學到「心」這個字的時候,老師說,「心」是一把鐵勺子,正在炒豆。豆子會蹦啊,最後兩顆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顆幸運豆留在了勺里。
人們常說人的心比海洋比天空還要博大,竊以為這是指宏偉幽深的冥想時刻,並非隨時隨地的狀態。在萬千紛常的日子裡,人心就是一把銹跡斑斑的鐵勺。因為有銹,所以要常常擦拭。我們的心會被各種含酸帶鹼的風雨浸淫,會被蛀出縫隙和生長陰霾。天氣晴朗時,在陽光下晒晒心情,銹就會悄然遁去。美麗的大自然和相知的朋友,就是紫外線了。
每個人只有一把鐵勺,卻要遭遇到很多豆子。我們要仔細地甄別放入勺子里的物件的數量。空無一物的勺子令人傷感,不堪重負被擠爆心的勺子也是悲劇。
如果有一些我們不喜歡的豆子進入勺子,那可怎麼辦呢?有一個好法子,就是炒。
炒我們的心事,把它們加熱,把它們晾曬。在這個過程中,翻來覆去地斟酌,你是保存勺子還是姑息豆子?為了勺子的安寧,你要立決。結果就是只留下那些最重要的豆子,而把其他的豆子揚出我們的視線。
這個過程其實充滿心艱難和痛苦。每一顆豆子都不是無緣無故進入鐵勺的,它們必和情感與理智有著千絲萬縷的枝蔓。甚至那些我們十分嫌惡的癟豆子,被蟲蛀過的病豆子,也在長久的摩挲和掂量中,融入了我們的體溫,產生了割捨不下的慣性和依戀。然而,還是要放下,此刻需要的不僅是聰明,還有一往無前的勇敢。
把廢豆子驅逐出鐵勺,心就寬敞了,鐵勺就恢復了潔凈與輕盈。新的豆子彷彿新的客人,姍姍來臨。對於你的心事,你可不要忘了甄選和款待。
(不知道算不算侵權,不要不要的)


人們對自己很在乎的東西顯得很小氣,對自己不是很在乎的東西顯得比較大氣。所以為了讓自己變得大氣,就是要讓自己做一個有更高追求的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跟著一個非常大度的,並且比你成功的人做事,你會變得越來越大氣和果敢。身邊人的影響,往往更直接有效。這個方法比多讀書來得更加快速。


生活嘛,還是要大氣些,不要太嚴肅,這也計較那也計較。

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沒什麼大不了。

當然這不是說什麼事情都去容忍,小事很消耗人,看似事小,但就像鞋子里的小石子,怎麼都膈應。所以,這時候,多想點辦法解決。舒心還是最重要啊!


小心眼是一個形容詞,在現時的社會環境下是具有貶義的。

小心眼的情景無非幾種:

1.我吃了個小虧,對此表達了不滿,被認識的人說小心眼了,感覺不爽
2.我吃了個小虧,對此沒有表達不滿,但是這件事一直在心中盤旋,揮之不去,然後把揮之不去又歸因為我是個小心眼,這就更揮之不去了,感覺不爽

小心眼→不爽。

人想要克服小心眼,是因為不想經歷之後的不爽,所以想要把小心眼這個標籤從自身的標籤叢中去掉。

人想要克服小心眼,是因為這個詞在社會環境下是貶義詞,因為自己的標籤,與主流、正面的標籤不符。

怎麼辦?

小心眼這形容詞,是現時社會環境下的貶義詞,這是社會風氣、潮流決定的。

小心眼這思維方式,則是一個人先天具備或後天成長的屬性,想要改變著實勞心勞力,搞不好還得弄出個自我懷疑or神經衰弱。但不作出改變的話,想到要被人說或整天憋在心裡,都很不爽。該怎麼辦呢?還有社會風氣的事,為啥我的天性要為它埋單呢?balabala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到,我們想要克服小心眼的原因在於——不爽。如果有方法能借力打力,去掉不爽,那小心眼就不是需要改的缺點了。

這小心眼,我不改了

「不好意思,職業病。」

程序員、會計行業、研究員等等等(列舉不完啊)有福了,因為你們的工作本身是精細不能出差錯型的,通過這句話,把小心眼的睚眥必究形象(負面),轉變為了工作中的嚴謹形象(正面)。小心眼這個詞所造成的情感高峰,被職業病這個詞覆蓋,不爽的感覺也被代替了。而職業病這個詞,在現代社會風氣中,比較正面,算是調侃自黑。有了這句話,在身邊的人可能會說你小心眼的情況下,就可大大方方地小心眼了(笑),因為應對策略已經準備好。

如果職業不是精細型的,可能就需要多花點心思,可能要扯上一個簡短的經歷(小心別太長,太長會導致被人再補一刀)啥的。

這小心眼,我還是想要改掉

如果下定決心要改,除了做好吃苦的準備外,還需要明白小心眼的肌理。

容我建立一個大腦事件處理模型(非專業):

1.人大腦有對事情進行加工的機制,可以類比成工廠流水線
2.事情是否過腦是有選擇的,可以類比成流水線的分揀系統
3.對事情的加工的流向是有選擇的,可以類比成火車換軌

小心眼的肌理是,大腦事件處理機制中,分揀系統揀取了小心眼事件(第2點);事件加工的流向上,把「別人說你小心眼」or「自己腦子盤旋著小心眼這件事」,歸因為自己是個小心眼(第3點);把一個社會風氣中的貶義詞加之於自身,失去在社會的歸屬感(好像扯遠了)。

由此可以看到,小心眼的形成是因為,

對於第3點,對事情的歸因,使我們進入了下行螺旋。

對於第2點,我們的分揀系統揀取了導致小心眼的事件,導致了一系列思維、動作,以及之後的評判,這等於允許我們進入下行螺旋。

第1點是無法改變的,關鍵是第2、3點。

對於第2點,我們能做的是——提高閾值,預防:

a.訂立一個處理閾值下限,比如說10元以上 or 5分鐘以上事情才去小心眼
b.把自己改造成一個超級忙人,自然就忘記去小心眼了(大概)
c.增加閱歷

對於第3點,我們能做的是——快速康復:

快速康復的核心只有一點,就是不要歸因到「自己是個小心眼」這一點上(這一點是個牛角尖漩渦,走不出的)。

而且這種歸因也是不理性的。假設你剛從一個小心眼事件走過來,實際上是用你的細心、細緻來應對對方的粗心大意、或無心之失。你在追求一種公平,公平也是每一個理性社會所倡導的。但無論天朝社會或是美劇中的社會,都不倡導小事件的公平,提倡小事情就讓它過去吧。而一個人對於小事件的關注力,要麼是進化過程中保留的特性,要麼是後天培養,這和種族、性別、地域一樣,屬於沒得選的範疇。這有點像一種歧視,要學會應對它。比如:

a.不是我小心眼,是世界上的人都太缺心眼了
b.小心眼(貶義)是現代社會風氣下特有的理解,這坑我不跳,我只是比較心細罷了

總之,要想出你的台詞對付它,砍斷它,不要進入下行螺旋。

對小心眼的話題寫了那麼長的回答,我果然也是個小心眼嗎?

不,只是職業病罷了_(:зゝ∠)_。


嘗試寬容、忘記。久而久之,自會大氣。


推薦閱讀:

什麼才是做真正的自己?
為什麼感覺過去的東西比較好吃?是食物品質變化?還是人的味覺退化?如果是後者,有沒有科學的恢復辦法?
戀愛中不合適就分手是什麼心態?
為什麼我總會讓人覺得很假?
男生撩妹談話的時候一般有什麼套路?

TAG:心理學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