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就想買買買是種什麼心態?
心情一低落的時候就會清購物車,之前猶豫的東西也會果斷的下單
因為買買買可以美美美,美美美得人生還需要吃吃吃。
有英文單詞為證:
b e a u t y.
b e a u t y.
b e a u t y.
因為人生已經如此艱辛了,幹嘛不讓自己更開心一點~
這是起因;
然後淘寶直接下單,方便簡單快捷,不涉及天氣好不好要不要洗頭換衣服一個人是不是孤單寂寞什麼什麼的,直接打開手機就可以了,簡直是剁手最佳方法
這是經過;
然後結果是什麼,想必也不用說了~
點個贊吧親愛的~~
「購物癮」考據
最著名的購物癮電影:
可能是2009年的《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大意是說一個年輕的女財經記者,她不抽煙、不酗酒,沒有什麼壞毛病,除了是個購物狂,她一踏進購物中心就找到了自我,她像水獺一樣收集亮閃閃的打折貨,她的信用卡永遠入不敷出。當購物狂還是幾本小說時,封皮印著花里胡哨的插畫,流露出不知廉恥的女里女氣;當購物狂變成了電影,又有一切同類電影不出意料的愚蠢橋段:女主人公撞到了玻璃上,她穿著高跟鞋狂奔,她像天女散花一樣把食物和水噴洒出去。對購物狂系列的褒揚和憂慮都是多餘的:將它當成潮流情報著裝指南的,都瞎了眼,那些閃得刺眼、俗里俗氣的裝扮要多過時有多過時;而擔心在經濟環境嚴峻的當時,一部講述無節制消費的文藝作品不合時宜?那也多慮了,概因它的時尚品位實在糟糕,反倒起了教育意義:如果不懂得一雙Gucci靴子有多好,不明白Prada從哪裡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購物狂系列是小雞文藝的翹楚與新時期代表作。
一聽到小雞文藝,許多人就開始搖頭(以男性居多)。要為小雞文藝劃定範圍不是項科學,更像周末閑暇客廳里的鬆散遊戲,《時代周刊》就給過一個模模糊糊的定義:「小雞文藝不是指花很多篇幅來描摹女人、購物和性的,而是那些尋覓的故事,尋覓一個尊重並珍愛女性的男子。」如此看來,簡·奧斯汀的所有作品都是小雞文藝,《包法利夫人》也難逃此列,從被奉為經典的《當哈利遇到薩莉》、《西雅圖未眠夜》,一直到《破產姐妹》和《曼哈頓戀愛手冊》,這些電影也都是。它們全如同一群女人進行著喋喋不休的情感談話,而缺少男性所關注的智慧問題,絕對的女主角個個都是結婚員,美好的結局是嫁給正確的丈夫。」小雞文藝數目繁多,一定程度上啟發了女性心智,可最終也難逃雪萊的老丈母娘、早期女權主義者瑪麗夫人的預言:「有利可圖的婚姻使女性的價值得到肯定,女性的身份獲得滿足。」
購物癮代表小說:
從200多年前左拉的小說《婦女樂園》開始,揮霍與不節制彷彿與虛構女性如影相隨,對她們外表與購買力的描述遠遠多過她們的內心。1883年,左拉警告說,百貨大樓正逐漸成為現代巴黎的標誌,教會的教義也換成了收銀機的卡塔卡塔聲。
一個2008年入選英國布克獎短名單的小說《The Clothes on Their Backs》也為這種消費主義信條給出熱心的肯定:「購物是為陷入困境的靈魂塗脂抹粉的行為,即使在艱難時期。因為經濟衰退時我最不希望自己鬱悶,而穿著沉悶的便宜貨真真讓人鬱悶到不行。所以我花大價錢買的不是衣服,而是未來一定會轉好的信念。」
表面看,這種說辭像是對經濟困境輕俏的冷漠。不過這位小說家說,她對衣著的看法並非來自精英階層,而正相反,來自她那從東歐逃難似移民至英國的祖父母:「由於我爺爺奶奶發現,他們的衣服不間斷地發出信號:他們從哪裡來,他們是某種入侵者,他們的拘泥,他們的不合時宜……。因此他們決定改變著裝風格,因而改變了自己。這種改變使他們成為真正的英國人。
這像是一種局外人敏感的潛規則,而非局內人堅定的特權。作家繼續寫道:「在我家,有兩條家規——一條是只有富人才有資格買便宜貨,另一個條是比寒酸更糟糕的是,你看起來真的很寒酸。」隨後她給出了一條格言警句:我們的著裝就是我們人生的旅程,它區隔了我們的人生階段,使我們獲得身份,認清自我——從騎自行車的小屁孩,嬉皮士果兒,大奶妹,到親愛的。
這可能是一種陳詞濫調,但卻點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當一個女性並不清楚內在自我時,過度的花費只會讓她在痴迷於外在的歧路上飛奔向前,她的過度消費習慣不僅肆虐她的財政狀況,還蝕透了她的靈魂……。
小說中就有這麼個時尚雜誌女編輯(又是時尚雜誌女編輯,我覺得這個職業已經被妖魔化了)Cardella,她為了適應曼哈頓的「世紀末街頭風」購置了一堆行頭——森林綠氨綸短褲,搭配基本款(但是很貴)的T恤,她看上去變成了一個經世致用的都市女郎。可是她看上去越好,她的感覺越糟: 「每次我搜索自己,搜索結果都模糊不清,好像我身上的某些關鍵詞丟失了似的。我看這自己的衣櫃,問自己:「為什麼一個衣櫃這麼滿的女人靈魂卻這麼空?」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小說作者使用了「成癮」這個詞。女主抓住購物袋的衝動就像酒鬼渴望將酒杯緊緊攥在手中。或者,就像那些藥物濫用者。Cardella對自己的「癮」愛恨交織:「讓我對自己感覺更糟的事情,是購物;讓對自己感覺更好的事情,還是購物。」之後她的財務狀況惡化,她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標準,從Prada降到Zara,就像一個酒鬼不得不從香檳切換到便宜的啤酒。
最後她觸底了——需要考慮找一些男人干點「趣事」換點錢,以便對付債務。她開始對自己的購物癮發出詰問,她說:「打開衣櫃,我想看到的並不是一千件不知道歸於誰的衣服,我想看到一個真正進入人們視野的人。」
最著名的購物癮患者:林肯的妻子,瑪麗·托德·林肯
作為總統太太,她在1861 至1865年是美國的第一夫人,不過期間她因為太喜歡購物而遭遇批評。她沉迷於購買服飾,根據當時一些報道的紀錄,最愛買如手套,禮服,羊絨披肩,以及一些昂貴的鑽石和珍珠。
她還認為,一聯邦資金的一個重要用途是重新裝修白宮。她申請了2萬美元(1800年代!)的經費。最終的裝修費用比國會撥款超了6000美金。
據說林肯夫人從來沒有告訴她的丈夫,她到底多能花錢,以及花了多少錢。 當亞伯拉罕去世後,林肯夫人欠了大約27000美元的債務,由於沒有辦法還債,她嘗試過許多方法,例如在1867年以匿名方式出售她的衣服。
購物癮的心理學機制:
購物癮是「狄德羅效應」的受害者——一部分是心理因素,一部分也與商家的促銷手法有關。丹尼斯.狄德羅是啟蒙時期的哲學家,也就是說他對消費者主義這類小事輕車熟路。另外,他也是個藝術評論家,所以愛美。這也許就導致了他寫出了那篇叫做《與舊睡袍別離的懺悔》的論文。
原本,在他的小公寓里,狄德羅都穿著他那破舊的睡袍的,直到一天他的朋友送了他一件漂亮的深紅色睡袍。狄德羅很喜歡它,但發現新睡袍和他廉價的舊傢具格格不入。於是,他把草椅換成了皮椅,又換掉了書桌和牆上的貼圖。之後,又開始換掉他的日常服——結果,狄德羅負債纍纍而鬱鬱不樂,只好打工來繼續供養他漂亮的房子。他原本是物質的主人,後來卻變成了一件睡袍的奴隸。
這個就是「狄德羅效應」。
這一效應點出購物的一種心態: 我們想要統一,呈現出一個連續的整體。這對於很多想讓我們買東西的商家來說是個大問題。不管他們提供的產品有多好,只要消費者認為這個產品是在自己平日生活穿著的整體之外的,他們就會拒絕購買;而另一方面,一旦我們有了個特別好的、與現有家當不統一的東西,我們就會非常暴怒地「重建自己」。要麼把「奢侈品」扔掉,要麼升級自己。當然結果是,很少有人會把好東西扔掉。大多數人都會開始更換其他生活用品,這會花掉一大筆錢。
利用狄德羅效應,很多商家將販賣一件奢侈品,變成了販賣一種生活方式。 人們並不是簡單購買的把這當做一次購買,而是把它看作一次「替換」。你不是買了個皂液器,而是把原來浴室里骯髒的舊肥皂換成了好看高效的皂液器。你意識到這種事情也可以發生在一整套東西上嗎?相同的情況對浴簾也適用。你不是買了雙新鞋,而是把舊鞋換了一套更簡單省時的裝備——然後你又把牛仔褲換成了好看的裙子和便褲。我們今天買的許多東西都是為了構建一種完整生活方式的嘗試品。人們不僅是在買奢侈品,而是在購買更好的自己。這就帶來了回頭客。
購物癮的病理分析:
(本條來自維基百科「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詞條)
購物癮又稱「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 (強迫性購買症,簡稱CBD。。略中槍),常常伴發情緒焦慮,藥物濫用和飲食失調。CBD多發作於十幾歲和二十齣頭,一般是慢性的。 CBD類似但不同於囤積強迫症和躁狂症。CBD患者包括:強迫性購物購到入不敷出的人;長時間購物停不下來的人;長時間惦記購物的人(雖然從來沒有購買)。 對於CBD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製劑(SSRIs),以及參與互助組織,進行心裡疏導。
兩個精神疾病專家Michel Lejoyeux和Michel Lejoyeux善於治療CBD,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病人首先要進行精神病合併症的評估,特別是看是否有抑鬱症,以便進行適當的藥物治療。這二位的研究證明,接受了認知行為療法10周以上的患者減少了強迫性購買發作,花更少的時間來購物。其中Michel Lejoyeux寫過論文稱:很少有對照研究評價藥物治療對強迫性購買的影響,並沒有表現出任何藥物是有效的(保重啊,朋友)。
以上來自玲瓏沙龍app:
Cuz Baby You Are Mine Mine
Mine Mine Mine Mine~大腦可聰明了,它知道你不開心,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會做點讓你開心的事來補償你,比如買買買~
以此類推。有的人不開心時用吃東西發泄,也是大腦為了做點讓你開心的事來調節。
我以前心情不好經常摔東西,各種摔啊,手邊上有什麼摔什麼,打電話氣極了把手機都給摔了……有一次跟我媽吵架,把手邊的兩個手機一個iPad一個筆記本都給砸了。
後來發現還是買買買吧,這樣兒也挺好雖然沒那麼解氣,但是真的省錢多了(*?-?*)
你長得這麼漂亮
多花點錢怎麼了
1
前幾天,中新網做了一個很接地氣的調查。
這調查結果一出,直接竄上了微博熱搜榜。
這個神奇的調查叫做:
大學生一個月到底要花多少錢?
雖然這份僅僅只有31個人填寫的問卷並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但網友們卻炸開了鍋,不約而同地屈起手指敲起了小算盤。
有人直接扒出了各地大學生生活費的最低標準。
對照上圖,我敢打包票,很多人的消費金額絕對是遠遠超出這個水平的,尤其是女生。
畢竟一千塊,對於一些家境比較優渥的女生來說,連一瓶150ml的神仙水都買不起,更不用說還有面霜、乳液、防晒、隔離、眼影、口紅、睫毛膏、眼線液這些裝備……
2
女人到底有多能花錢?
曾經有一位男性朋友在聚會的時候,說起他的女朋友。
他說他女朋友特別愛逛街,他有時候完全搞不懂她在想什麼。
比如,她說,她想去買一條裙子(注意量詞),出門前,他的心裡想的大概是這樣的↓↓↓
但,她買的卻是這樣的↓↓↓
再比如,她說,她想去買一條褲子,當時,他腦子裡想的是這樣的↓↓↓
然而,事實上,她心裡想的卻是這樣的↓↓↓
她說,她想去買一雙鞋子,這回,他覺得應該是這樣的↓↓↓
但他又錯了,原來她心裡想的是這樣的↓↓↓
他說,他的女朋友數學不太好,每次都說只買一條,最後卻買了數不清多少個購物袋。
他女朋友還有一堆顏色分不清有什麼差別的口紅,什麼斬男色、西柚色、櫻桃色、臟橘色,在他看來只有顏色深淺的區別,看上去效果都一樣。
3
化妝品和衣服對女生來說,的確是一個巨大的人形坑,一旦掉進去,就別想能活著爬出來,而且我們也不願意爬出來。
想一下,每次化完妝後鏡子里自己美艷動人的樣子,下個月的生活費你怎麼捨得不乖乖地交給它們……
想一下,商場里那些漂亮的小裙子穿在身上的樣子,你怎麼捨得不主動打開錢包把它們統統帶回家……
除了這些「身外之物」,女生的錢還用在了「吃」上。
作為一個女生,你可以不化妝,不買漂亮衣服,但你一定不能不吃飯。
我有一個發小,她就是一個特別標準的吃貨。
別人出去逛街是走累了,偶爾吃點東西;她出去是吃累了,偶爾逛一下街。
每次給她發信息,問她在幹嘛,她永遠都只會回一句話:
在吃東西呢。
她一個月兩千的生活費,保守估計,得有三分之二用在吃上。
她對化妝品、衣服、首飾這些完全不感冒,她談戀愛之後,有一次逛街,我勸她買條好看的裙子打扮一下,我記得她當時回了我一句話:
有那閑錢,幹嘛不買點吃的?
我……
事實上,除了以上這些,女生還有一樣非常非常重要的必需品。
那就是,姨媽巾。
在那拮据的日子裡,每個月還得撥出一大筆巨款在姨媽巾上,真的很心痛。
而且重點是,姨媽巾不是一包就能解決的,日用、夜用、超長夜用、護墊、安睡褲,每個月的那幾天,看著賬單上越來越少的餘額,這一刻我痛恨自己是個女人!
4
這兩年,我發現身邊用花唄的人越來越多了。
每個月十號(還款日),她們就開始集體哀嚎,上個月自己為什麼要手賤買那麼多東西。
她們一邊後悔著,一邊打開淘寶把新的化妝品和衣服添加到購物車裡,嘴裡又說著,我長得這麼漂亮,多花點錢怎麼了?
……
這大概就是現代女性版本的死性不改吧。
究竟女人為什麼那麼喜歡買買買?
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環境的影響。
在什麼樣的圈子裡,我們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當你身邊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時,你難免會受到影響。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宛如鋼鐵直男般分不清口紅色號的人。那時候,我不會化妝,也不會打扮,穿的衣服就跟村口翠花似的。
第一次去參加社團面試的時候,站在門口,我看著滿屋子光鮮亮麗的人,那一刻,我就已經失去了面試的信心,心慌意亂,答非所問,最後自然是沒有通過。
上了大二,宿舍里的女孩一個個都化起妝來,素麵朝天的我又成了另類,那個時候,我才開始琢磨彩妝,開始去搗鼓什麼樣的衣服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口紅搭配什麼樣的妝容。
然後……
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了……
二是情緒性的消費。
女人都是情緒性的動物,而且女人表達情緒的方式極其簡單。
開心的時候,總得做點什麼慶祝一下,那不如就約朋友出去逛街順便買個包包;
不開心的時候,也總得宣洩一下,那就只能再約朋友出去喝個下午茶順便買個口紅;
情緒無波無瀾的時候,那也太無聊了,看來只能去淘寶那逛逛找點樂子了。
第三個原因很簡單。
只有四個字:
因為手賤買的東西,已經數都數不清了,各種奇形怪狀的梳子、各種五顏六色的發繩、各種長度的耳墜以及淘寶買來的各種不合穿壓箱底的衣服。
5
「你知道女人在逛淘寶的時候,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嗎?」
「什麼?」
「買完這次絕對不買了,再買剁手!」
儘管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呼喊著這句話,但事實是,我們用這隻已經被詛咒了無數遍的手又買了更多的東西。
我甚至覺得,在勸服自己購物方面,女性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每一個女人,都是這個領域裡頂級的傳銷大師,她們總能想出各種借口理由讓自己花錢,例如:
活著已經這麼累了,既然花錢能讓自己開心點,為什麼不買呢?
遇到喜歡的人已經很難了,既然能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為什麼不買呢?
省下這些錢,也不會讓我變得更富有,為什麼不買呢?
想了想,還有兩個月就到雙十一了,是不是該準備準備了……
6
雖說剁手是女人的天性,但在這解放天性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她們不願敷衍生活的態度。
女生化一次妝最少也要半小時,而逛一次街的時間是它的十倍。
見面時,你看到她們臉上花著精緻的妝,看到她們身上穿著華美優雅的服飾,看到她腳上踏著七厘米的高跟鞋,你看到了這所有的一切。
但你看不到的是,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她坐在梳妝台前一筆一划認真畫眉的樣子,你看不到她為了見你在鏡子前換了一套又一套衣服。
她們花費心思花費錢去打扮自己,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你。
因此,好好珍惜你身邊每一個願意為了你盛裝打扮的女孩,在下次見面時,對她誇上一句讚美的話。
相信她一定會很開心的
剁手的快感怎麼來? 零售療法
當你在淘寶或者京東上肆意拔草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快感?學術研究上還真有一種說法,叫「零售療法」( Retail Therapy),就是利用購物的興奮感來緩解個體的負面情緒。為什麼購物會使人興奮呢,可能是因為消費時一種自我選擇的控制感和購買新事物的興奮感,可以發泄或者緩解你的焦慮與壓力。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購物帶來的新鮮感會給你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失戀了會去剪個頭髮,換種穿衣風格,暗示自己開始新的另外一種生活。但是,朋友們,只要是能讓你high的東西你都會上癮的,所以喜歡購物的人手都已經不夠剁了,還想吃土,土都吃不起。奉勸各位,拔草有風險,購物需謹慎!
http://weixin.qq.com/r/STtAWETEyxm0rQA7925b (二維碼自動識別)
還有人吃,吃,吃
還有人哭,哭,哭
還有人跑,跑 ,跑
還有人睡,睡,睡
還有人吵,吵,吵
相比之下清購物車還是挺好的,我也是考慮之後走上買買買的大路的,贊一個
我感覺不是啥心態。就是找一件事情做。
今天是突然一瞬間覺得 我有錢了。
我不要在節省了。
我不要再為了來回機票省錢。
那就去買我想買的。去吃我想吃的。
我吃了愛吃的泰國菜。
我買了我想吃的泰國海苔。
我買了超市新出的飲料。
我在冬天吃冰淇淋 我喝網紅奶茶。
我買了香奈兒口紅 蘭蔻套盒 CPB隔離 Dior粉底 棉服 鞋子。
買了這些 就讓我去心疼錢吧 不要去傷心其他了。
匿了 之前有個習慣 就是一生氣就買吃的 一買買一堆 然後帶到班裡 給同學們分 誰愛拿誰拿 唉...
1看到上面那麼多赤裸裸的廣告,我居然克制住了自己愛舉報,爆爆爆的愛好
2.人在不開心的時候,腦中會分泌出一些物質讓自己高興興奮起來,同時也會本能的去尋找一些開心的事情,抽煙喝酒就是,購物也是
3.其實是一種叫多巴胺的東西在作怪
4.建議找點別的使你興奮的事情去做做
因為買買買會讓自己開心丫~
睡了我的人,花了我的錢,然後和你說拜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