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想學,又什麼都學不精,是不是一種病態?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大家有什麼好的經驗?
這種面對無窮選擇的無力感,我覺得是因為慾望,因為想學會一切的慾望。社會中學習和學校中學習是完全不一樣的。沒有人幫你選課程,也沒有人幫你打分。同樣也不要妄想拿到100分。有舍才有得!
《海上鋼琴師》有一段經典台詞:
」一部鋼琴,從琴鍵開始,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後扔給我一架有百萬琴鍵的鋼琴,百萬千萬的沒有盡頭的琴鍵,那是事實,max,它們沒有盡頭。那鍵盤是無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麼在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
大千世界,知識無止境。面對無盡的知識不知從何學起,這種狀態,與1900面對陸地生活的恐懼,是何其相似。因為生於陸地,才覺得陸地生活是何其正常又輕鬆;因為長於陸地,才學會如何摒棄、選擇、歸納、遺忘。1900對陸地生活的恐懼感,是因為他終身生活在同一艘船上。
當你發現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想學的時候,最先做的應該不是迷惘,而是慶幸。因為你的目光終於不再局限於船上,因為你發現了一片新大陸。
學校的教育,就像一艘封閉的大船。再大也是有限的,用不了多久就能看清。這種桎梏可能會深深的影響一生。大船停航,學習也就終結了。從船到陸地,從有限到無限,選擇和遺忘是很珍貴的技能。有舍才有得!
「所羅門?舍雷舍夫斯基出生於1886年,俄國記者,記得發生過的所有事情。」 在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給舍雷舍夫斯基出示了一張紙,上面寫著一個擁有三十個字母和數字組成的複雜公式。然後他們把紙放在盒子里,將它封存十五年。當他們取出之後,舍雷舍夫斯基能夠精確地回憶起來…舍雷舍夫斯基能夠記起來,但他不能提取精髓。他記住了大量隨機事實,但他不能將它們組織成重複性樣式。最終他不能搞清隱喻、明喻、詩歌,甚至於複雜的句子。【1】
不能遺忘,是一件可怕的事。不會選擇,是一件失敗的事。因為1900不會選擇,所以懼怕,所以止步。他已經習慣了88個鋼琴鍵的有限世界,可以完全的掌握,然後在任意組合。然而面對陸地生活,他仍然沿用了有限世界的學習方法:全部掌握、任意組合。結果必然是不可能。
因此面對海量的知識,首先應當意識到學是學不完的,學了也會忘的。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時候,付諸行動比選擇更重要。不能一直猶豫,一直不邁出第一步,最終困死在船上。
- 有取捨之心,不能什麼都學會,也就沒必要什麼都想學。這是一種心態,可以讓你面對無窮選擇的時候不會有猶豫、迷惘、恐懼這些負面情緒。
- 有時候付諸行動比選擇更重要。學習尤為如此,作為新的開端,學習的狀態比學什麼更重要。很多知識要學一段時間才能發現興趣,才知道是否有用。
什麼都不懂,很正常,因為這是新的開始;什麼都想學,是缺少取捨的心態,先開始學一個再說;什麼都不精,學過幾年才見分曉,一萬小時才算精通。
有人會因為無法作出決定就推遲決定,然而實際上推遲決定是最差的決定 ,在推遲決定期間,時間悄悄流逝,你卻沒有任何一條路上的積累,白白浪費了時間。
如果你有一些錢不知道花在 A 還是 B 上,你先不作決定,沒問題,因為錢還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時間,不知道花在 A 上還是 B 上,不行,因為過了這段時間,這段時間就不是你的了。【2】
最後推薦一文《學習的藝術》【3】,不要讓學習停滯,堅持下去,這些焦慮將不復存在。
【1】 摘自《中國的創造力是如何被扼殺的》:譯言網 | 中國的創造力是如何被扼殺的?【2】 摘自劉未鵬的博客《不是書評 :「我是一隻IT小小鳥」》:不是書評 :《我是一隻IT小小鳥》
【3】 《學習的藝術》:學習的藝術 - 左岸讀書_blog
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想學的時候說明沒有真正找到一個你從內心感興趣的領域和方向,而是處於一種受外在影響較多,在真正找尋自己的價值過程中。
知識本身從廣到專,或者說從專到廣都沒有問題,但是最終必須要專註到自己真正感興趣並能夠專註和深入的領域。真正能夠為你帶來價值的一定是知識的深度而非廣度。但是知識的廣度又是支撐你深度的地基。還在當學生的時候,最愛看的一類雜誌專題,便是職場高管的訪談,而尤其是女高管。
這些文章的調性,最常出現的形容,便是「全面女人」——事業家庭兩面都處理的井井有條,要是個美人,那就更被封為女神級別的人生贏家
直到後來自己成為上班族,才知道,又一個真相被戳穿了。
我曾經的一任上司女老闆,就是我那個時候的偶像。她年過四十,身材婀娜多姿,以及比我還要好的皮膚狀態。
早上偶爾遇到她,踩著紅底高跟鞋從車裡出來的時候,我清晰而篤定地聽到自己心裡的那一句台詞:十年後,我也要成為她那樣的人。
有一次年會上,我去向她敬酒,假裝隨意問起一個其實是期待了很久的問題:我怎麼也想不明白,你是怎麼平衡自己的事業和家庭的呢?
那時候身邊好些同事都對這個話題有所興趣,所以都圍繞了過來。女高管面帶微笑,卻是說了一句,我從來沒有說自己平衡得很好啊?
當下那一刻,有一些訝異。可是熱鬧的人群中,知道自己不再適合發問。
那一夜的飯局結束,我打算獨自回家,電梯里跟女高管相遇。我們很有默契地不作聲,等快到一樓時候,她突然開口:生活從來沒有平衡,只有取捨,你要記著這一句。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消化她的這一句話。突然想起工作之後,再去看大學裡喜歡的雜誌,想起那些看似人生贏家的女人,我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有一股想不明白的疑惑——並不是因為這些人你無法靠近,而是根本就沒有這一類人。
那時候很慶幸,在自己年紀尚算年輕的時候,明白了這個邏輯。女高管這一句實話告知,在我當時悶悶不樂的職場初期,為我撕開了一道光亮——那就是,你不能什麼都想要。
這個道理說起來都是明白,可是執行起來的時候並不容易。在寫字樓里加班的時候,看到有人在度假;在擁擠的路上趕地鐵公交的時候,看到有人在鄉下悠哉地散步;在商場里遇上好看的衣服只能望而卻步的時候,有人在櫥窗的後面慢條斯理地試著一件件款式。
我越發明白,人在某種常態的生活中其實是無感的,就如同窮人習慣了窮這件事本身,就像我這樣的悲觀主義者習慣了不快樂就是自己的日常。
而能夠摧毀一個人情緒的,往往就是這些具體而生動的,隱隱撓著你的這份落差感所造成的癢。
如果一個人足夠理性,會安慰自己,過點小日子也挺好的,我沒那麼多的念想。
可大部分人不是,我們都是有慾望之人,尤其是一種對比出來的慾望,如同《返老還童》里說的那一句,生活不苦,苦的是慾望。
我從前一直躲避慾望這個詞語,覺得只要自己不去提起它,它便不會控制我。可是我發現自己錯了,我越是不去解決它,它越是不會放過我。
你知道自己心底深處的每一次所求所得,你要做的不是逃避它,而是正向地去面對它。
我所表達的正向,並非是一種無止盡以及不切合實際的奢望,而是仰仗這份慾望的具體旋律,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一種自己期待中的那種更好。
每個人在每個階段想要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這意味著我們要接受一點,要得到一樣,總得失去一樣。
年輕時候追求經濟獨立,繼而過渡到精神上的獨立。再後來步入中年,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承擔的責任,以及想讓家人都過得更好,自己的社會存在感也能有所歸屬。
步入年邁時分,想要的,是好身體,好胃口。要是兒孫滿堂,老伴依舊在,那更是一種大滿貫式的幸福。
這些理所當然的部分,卻並不是理所當然地歸屬於你的。那些外人告訴你的案例,往往需要帶著一份質疑在其中。後來事實證明,這份質疑的存在是合理的。
那些在事業上打拚的人,得到了物質上的豐收,可是卻少了情感的體貼歸宿。那些早早成家生兒育女的人,每每為孩子奔波上學指標時候,也是殫精竭慮。
自從我自己曾經得到一大段時間休假的旅行,付出的代價是前些年的辛苦工作,省吃儉用,先回報家人,再去思索自己的道路,以及積攢了足夠的職業底氣跟物質儲備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辦法再去羨慕別人了。
從前是強令自己不要被別人看起來的美好而折射自卑,而如今我在商場里,看到一個爽快刷卡買包的女人的時候,心裡卻是那一句:她一定是付出了很多常人所看不到的背後——無論是依靠男人或者是自己,總之必定是有所代價,才換來這一分鐘的理所當然。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這些年我自認為自己在職場中是足夠努力的。不僅僅是被迫於生活的壓力,而是我太想要刷卡那一刻的興奮了——我甚至為了這一刻,願意付出很長一段時間的辛苦勞作,只要它給我回報。
我曾經收到過具體狀態不同,可是性質完全一致的問題。一個備戰高考的男孩,被自己喜歡的女生拒絕了,於是上課再也無法集中精神。一個剛工作的女生經歷失戀,於是就連上班的動力也沒有了。
他們都在向我要一個答案。
我想起自己那時候也是準備高考,家裡的父母關係並不好,暗戀的男生有他所喜歡的另一個她。加上因為早熟,往往會想很多關於生生死死,以及人為什麼而活著的深遠問題。
可即使這般,我依舊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放入到學業上來。
後來進入職場,被穿小鞋,當炮灰,犯錯時候被批評。以及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被邊緣化,極度沒有成就感。我曾經一度覺得自己是個異類,甚至不配存活於人際關係中。
可即使這般,我依舊提醒自己,洗手間小聲哭一會兒,就要若無其事地去開會了。
我並不認為自己是自控能力很強的人,而只是在於,我清晰地明白,那一個階段里,我的唯一要義,便是要保持成績,迎接高考;是保證自己不被開除,有薪水交這個月的房租,而不被房東趕走。
時刻提醒自己辨別當下的最重要事項,這也是一種需要刻意訓練的能力。
也就是說,當你被一件事情干擾的時候,一定是因為另一件事情沒有那麼重要,於是後者才得不到你足夠的在意跟全心投入。
可是之於我而言,那個時候害怕考不上大學的恐懼,遠遠要大過於被失戀的難過。那個時候想要在這個城市活下去的慾望,遠遠超過了職場里被委屈而承受的眼淚。
生活沒有平衡,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側重呈現,一份你具體想要得到的某樣東西。一旦明白這一點,其實很多選擇會變得容易起來。
想要得到更多的錢,那就犧牲更多的享樂時間;想要顧及家庭,那必定要在職場里做出妥協;想要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就讓自己能夠在當下所在的環境中脫離出來——無論是職場位置的放手,亦或者是家庭事務的放手。
最害怕的,則是不願意冒險,也不願意捨得的那一部分人——到頭來自己哪一面都沒有盡情得到,並且還要責怪這過分的生活本身。
我從前這是這樣的搖擺之人,也是後來慢慢想通了。重要的是,選擇一條路,堅定地往前走,至於另一條彼岸,就是風景再美,那也與我無關——甚至在我心裡,那不是我想要的美。
這些年我常常嘗試以一種上帝視角,來觀望自己所做出的種種選擇。到最後竟然發現,這一路走來,全都是自己最深處的慾望在驅使,全是我無法捨棄的部分在支撐。
於是也就理解了,冷暖自知這個詞語的最偉大之處便是在於,它不僅讓你跳出糾結的漩渦,跟時常冒出來的後悔糾纏,更重要的是,它居然成了我願意相信吸引力能量的呈現。
那就是,一開始便是我願意引領自己來到這片河岸,所以即使未來的日子依舊有所磨難,可是我依舊會不慌不忙地,望著彼岸那些跟我偶有交集,而後漸行漸遠的過客,微笑地 say hi 一句,便是足矣。
生活不會讓你全有所得,可是只要它讓你擁有一樣就夠了。
最重要的事,永遠只有一件。
其實不是求知慾,而是一種焦慮感。
對無法控制現實的無力感,缺乏安全感。
可以嘗試在不需要成為上帝控制全世界的情況下得到安全感,得到了就不會「什麼都想學,又什麼都學不深」了。
你不是真的「想學」什麼,而是不滿意自己「啥都不懂」的糟糕狀態。
學東西的強大動力常常來自於兩個方面:1. 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 為了做成某項具體的事情。
可以看出這兩個動因題主都沒有。
如果題主是因為強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學習的話,就根本不會問這個問題了。因為精不精的結果根本不重要,學習的過程就已經很快樂了。
題主也不是為了做成某項具體的事情而有計劃的學習。否則不會這麼雜亂。
說白了,題主是為了「我要牛逼」而學習。題主覺得自己啥都不懂,實在是太不牛逼了。
=====================================================================
關於如何不再為「我要牛逼」而痛苦迷茫的生活著,我本人有親身經驗,請參考我的另外兩個答案:人一生的精力應當如何更好的分配?究竟是花大量時間在專業積累上,還是多與人溝通增加閱歷更重要? 和 如果高考能擠入全省前1%,對今後的生活會有哪些幫助?
-------------------------------------------------
相關文章及硬廣:
如果您有任何情感、戀愛、兩性關係、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xuexizhuinvhai(「學習追女孩」的拼音)並直接提問,賬號君會在24小時之內回復你。
如果你想要科學系統地學習兩性關係知識和技巧,請關注我的連載專欄:寫給兒子的泡妞書,寫給女兒的挑男計
如果你想要提升戀愛技巧,追到心儀的男神女神,歡迎參加我在全國巡迴開辦的約會課程:劉念約會教室課程表。(劉念約會教室的課程都可在聽完之後申請無理由全額退款。如果你上完課感覺不適合你,我們不會收取你一分錢學費。)
好久沒有回答這類問題了,因為你描述的狀態也正是我一直這樣以為自己的,所以可以說說我的看法,以及我是如何做出改變的。
說來慚愧,2011年上知乎之前,我很少上網,接觸的都是生活和工作的圈子,滿足也知足。
偶然的機會上了知乎之後,隨著被關注度越來越高,我很惶恐。想來想去,我並沒有特別擅長的知識,專業不能算,因為太小眾。但反過來,我從知乎上學到的知識還真是不少,它改變了我的生活態度,以至於人生軌跡。
收穫最大的並不是某個專業知識,而是如何看待自己,怎樣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對個人而言,什麼才是重要的。
是的,最重要的就是心態,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欣賞他人,求知,獲得樂趣。同時給自己的未來創造一個新的 「 機會 」。
我現在依然不懂很多,什麼都想學,又不一定能學出名堂,但我不焦慮。這個世界太大了,能人很多,參與其中,學會欣賞,也是極好的。
對於學習的方向,有兩點可以參考:
首先是自己的工作,不要停止更新知識,要精進,得心應手,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成就感的源泉。
工作之餘,再發展一個興趣,什麼都可以,但一定是自己感興趣的。有興趣才會深入,深入才有機會獲得別人未曾達到的快樂。興趣是為了做生活調劑,而不是要證明什麼,但往往會給你帶來一些新的可能。
說說我自己吧:
知乎帶給我的社交是基於互聯網的,而我生活里另外一個重頭是手工匠人和繪畫。雖然我也沒學出什麼名堂來,但處於他們之中,就會不自覺開心。
學習的心態,參與的心態,開放的心態,世界就會越來越大,然後你就發現很多知識都是有內在聯繫的。比如我現在研究手工皮具設計,需要了解皮革工藝;做皮雕需要了解它的起源、歷史,做美式唐草風格你自然希望有能力設計,最好是中國特色的,然後就需要學習傳統的圖案比如中國歷代的圖案、敦煌圖案、少數民族圖案、瓷器圖案。做自由風格,會用到繪畫知識,做人物和動物需要用到雕塑知識;做時尚用品,要了解時尚文化,流行趨勢,不能犯低級錯誤;想做出實用的東西,要琢磨造型設計。平時工作之餘主要是看設計書,看圖片網站,看國內的,看國外的,有了觸動就趕緊記錄下來。
我現在依然覺著想做的太多,時間太少。最後用一位皮雕設計師的圖來共勉吧!看到嗎?只是「機會」,如果不踏踏實實學習和刻苦,是連機會都沒有的,深以為然。
成功的要素是你的差異化競爭力,多在這方面尋找你的獨特。
我看知乎,珠玉不少,內心羞愧。我是半路出家的野狐禪,不響的炮仗二把刀。讀書少想的多,沒體系沒來頭,不會征不會引,更不敢圖甚「成一家之言」。知乎有非常多的專業人士,他們的知識和觀點,經常給我的生活帶來一種「開闢性發現」和「人專我雜」的深深自慚,這是我永遠也無法與自己和解的地方。
潛心十載、精於一門或是湊足定律里的一萬小時,帶有天然政治正確。我慚愧歸慚愧,但是依然要說:別人都這麼說未必就都是對的。
每天都能看到各路人士說,在這個信息越來越繁雜的社會,專精一門的重要性。我們警覺一點,當成一個觀點而非一個定律。這些觀點大多是在借用過去的經驗、試圖指導現在的生活、以期待在未來獲益,當成金科玉律認為這必定成立的,都是一廂情願。在座沒有未來人,誰也無法檢驗。這個時代不是一個穩態,當下此時此刻,你、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突變。信息的增長曲線還在上升,技術的革新遠超個人的把握,人際間的透明度空前升高,你十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天差地別,更遑論其它。未來怎麼樣,誰也說不準。既然誰也說不準,過去的經驗就有可能失效。
可能是,你打磨十年的專業技術一朝被AI取代;也可能是,你各行各業「略懂」的水平被高度分工導致的高度專業化從而導致的高門檻攔在外面,死相慘烈。
誰說的上來?
飛速改變的年代怕的就是自我設限。「我就踏踏實實專於一門」的心態何嘗不是另一種自我設限?哪怕有「踏踏實實」四個字,就是對的了嗎?知識的精深和廣博,未必相互矛盾的,而且我看來看去,怎麼看都覺得眼下需要的是又專業又博學的人。
一句話,要學就用好自己手頭能用的時間,有一分力,出一分力,不要跟自己客氣。
這本來就是一個每個人都得用盡全力去討生活的年代啊。
樓主您觀察過路人走路嗎?但凡是急吼吼的人,頭往前伸著,整個人都似乎被腦袋拽著往前挪,姿態很不雅。而如果您看看模特走路,她們的身體是一種後仰的曲線,腳尖點地之處,是整個身體的最前端。這樣的儀容優雅,落落大方。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的。當我們的腳步總是趕不上慾望的時候,整個人就會顯得狼狽不堪,連自己都會如此覺得。所以,當我覺得自己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蠢的時候,我都會想起人們走路的姿態。
親愛的,腦袋往後放放,步子,再邁大些。像模特一樣,優雅地走路。
這是我對自己情況的分析,希望可以對你也有幫助。
通過對自己的觀察,我總結了以下幾條特徵:
- 羨慕該領域取得成績的人,希望自己也可以有同樣的作為
- 熱愛自由
- 缺乏耐性
- 不願意或者沒有注意自己畏懼失敗
- 缺乏應用目標
- 缺少交流圈
因為問題描述的情況,我懊惱、自責,認為這一切都是在浪費時間,然後為了彌補心中的過意不去,又拿起書去學習,無論是三分熱度還是堅持了下來,結果都是把已經得到的知識晾到一邊。這樣就反覆循環,就像個漩渦,不能自拔。
根據得出的特徵,耐性我認為不是針對訓練可以有效改善的能力。能夠思考這個問題,我想不會缺乏對信心、失敗的正確認識,這些強心針並不能很好的幫助自己完成整個漫長的生活旅途。
我更關心的是後面兩點,從小到大,我喜歡的周圍沒人喜歡,他們喜歡玩的籃球什麼我也沒興趣。大學,其實最吸引我的是圖書館和形形色色的社團,拋開詬病不談,社團有我最渴望交流的內容和朋友,很不幸,傳說中的計算機協會是個賣電腦的地方。我的身邊沒有對編程或者互聯網技術感興趣的人,開C語言課程時,周圍的同學甚至是老師也僅僅當作是一個惡魔,而我還希望激起別人的興趣和同學一起交流,結果就淪為班裡完成作業的「高手」。
在迷茫的掙扎中,我越發注意到應用的重要性,幾乎每篇講學數學、學編程等等的文章都會不厭其煩的說多動手,多實踐。到底什麼算動手,照著例子輸進電腦就算嗎?這是有爭論的,換個角度想或許動手的關鍵並不在於動手去做什麼,而是動手的環境。
就好像我之前剛看的一篇「知乎」,是詢問關於網站設計的問題。一個很熱門的答案和其他答案很不同的關鍵是網站設計並不完全是技術的問題,設計先於實現。為了自由的交流,有tor之類項目被開發。這些是促使自己動手的環境,它不評判任何人的技術水平,它推崇現在就開始動手,它敦促自覺地學習,learning by doing。
可是這一切需要捫心自問,我是否熱愛這份工作,為此付出我是否值得。當這些問題毫無疑問地被自己搶答而出,那麼恭喜自己吧,我定能有所斬獲。
等等,這一切還沒完,上面說的太理想了,我現在的問題是沒有這個環境。這或許也是我加入到知乎的一個因素,我個人希望尋找到一份熱情,也許更應該的是學會去生活,從生活中發現自己的熱愛。
這其實是缺乏一種能力造成的,那是缺乏什麼能力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貓黍還在學生時代的時候,所有的老師和父母都告訴我,勤奮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素質。
我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班級後面的黑板上面掛了四個字「天道酬勤」。每每當我非常煩躁的時候,我就回頭看一眼那四個字,心中頓時間感覺充滿了雞血,然後又開始學習,結果不到一會兒感覺雞血用完了,又學不進去了。
我的父親是一個生意人,他是從農村考上了大學,然後通過奮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一生也非常信仰馬克思的那一套,告訴我勞動創造財富,所以人必須要勤奮。
貓黍是一個非常反叛的人,一般的孩子被學校和父母的雙重轟炸下,估計早就被洗腦了,但我從來就不相信什麼勤奮能創造財富。
我當時跟爸說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勤奮才是最重要的,照理來說農民就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了。可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不是農民,而是企業家。
貓黍生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這是我的幸運。在我還讀小學的時候,我家就有電腦了,所以當時我最興奮的除了看七龍珠、打傳奇、剩下的就是打開福布斯財富富豪榜看看那些最有錢的人都是幹什麼的。當然最有錢也是我最崇拜的人必然是比爾蓋茨了,當時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程序員,希望以後能像蓋茨一樣去做一個偉大的公司。
可是我最近幾年才發現,佛家說的無常才是人生真理。貓黍並沒有做了程序員,結果到現在居然開始寫文章而且還在金融行業工作。
所以人永遠不要妄想去和老天對著干,不要總想著人定勝天,應該要懂得順勢而為。哪怕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要在那個時代懂得如何借勢。
古人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實這句話完全講反了,不然《三國演義》贏得應該是人和的劉備,而不是得天時的曹操了。
所以志向遠大也是沒有用的,天天都在幻想未來,而不是腳踏實地的去想辦法解決手頭上的一切事物,那這個志向永遠都是幻想。
我剛剛提到了要順勢而為,這個可以說是老天的給你的嘉獎,不能算是自己的能力。
還有人說智商才是最重要的。前段時間看了一個新聞,講中國的高考狀元們在日後的發展中,發現他們沒有一個人是有很大成就的。所以這個東西基本可以排除。
其實社會閱歷多的人會告訴你,情商比智商重要。
其實貓黍想說,情商只是在中國很重要而已。首先中國是一個不怎麼守規則的國家,所以大家不講規則,而是講關係。在加上我之前在《壓抑就真的不好么》裡面講到過,在中國文化熏陶下的人,基本上就喪失了大部分情緒能力。所以高情商在中國是一個稀缺資源,稀缺才會顯得重要。
貓黍之前就是一個情商低下的人,但是讀過之前《我是如何突破社交恐懼的》那篇文章就會知道,其實情商是可以提高的。只要多去經歷人情世故,多去反思自然情商會隨著閱歷和經歷有所提升的。
我承認情商高的人,在這個社會上絕對是很吃香的,主要是人際關係,當然人際關係就包括(家庭、婚姻、戀愛、朋友、親人、同事、合伙人、老闆一切的人際關係),可以說都可以處理的非常好。
但是貓黍絕不認為情商才是最重要,就算你能把這些關係處理好,只能說明你會過的比較舒服,但不會對你生命的厚度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剛剛我提到了企業家,其實這個答案和最終答案就比較接近了。我在之前《亞當斯密的兩本巨著(下)》裡面講到過,能夠持續的賺取財富的人,必然是能夠給這個社會持續創造價值的人。
你智商再高你不能搞研究,搞技術,搞發明你的智商只能用來解智商題目。情商再高,比如做銷售,你不能給公司創造業績,那這個情商也等於沒用。
所以不管你情商高、智商高、勤奮、有關係假如你不能為他人創造價值。你所有的這些東西其實就沒有發揮作用。當然這個價值不一定很功利,比如情緒的價值、快樂的價值、美好的價值等等,這就是為什麼藝術家也有很多偉大的人。
大家都知道神的能力吧,神最大的能力就是創造力!
當一個人能夠給這個世界創造價值越來越大的時候,大到一定程度,其實這個人的能力就接近於神了。比如最近被封神的誒隆馬斯克,馬上要帶領我們去火星移民了,啊哈哈,希望他能成功!
如果貓黍今天只是告訴你,創造力才是人最重要的素質,那麼貓黍這篇文章就成了貓湯了,喝了也沒用。
今天給大家來分析一下,創造力的根源在哪裡。我在昨天《人是什麼》這篇文章裡面已經提到了。
心理學家把人分為層從外到里理智人、原始人、純真人。
一切生命力、能量、創造力的來源全部都來自於原始人。
其實好奇心、快樂、能量、創造力、興趣、動力都是生命力的表達方式。
而且在那篇文中我也解答了一個哲學命題,人是什麼,人其實就是世界,人其實就是宇宙!
所以人的潛意識裡,也就是原始人具備了這個宇宙賜予它最出色的才華,宇宙把它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放在了原始人身上,假如我們能夠好好的運用,就能發揮出它的價值,當然一個人的創造力越大生命力越強就能越發揮宇宙的能量。
這才是真正的順勢而為!
所以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是如何才能把他發揮出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之前講過中國的文化就是壓抑人性的文化。所以潛能也好,情緒也好都有一定程度的壓抑。美國文化是一個相對而言更加不壓抑的文化,所以他們的人民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創造力。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最外層的理智人過分的去壓抑原始人,而是要去引導原始人,這樣原始人才能漸漸的發揮它的能量。
之前我講過的分別心,其實可以看成是理智人的一部分,假如把理智人對原始人的影響慢慢減小了,那麼人就會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的能量達到巔峰水平。
那如何才能不去壓抑原始人呢,答案就是專註力,當專註力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就會進入一種狀態佛家叫「禪」,道家叫「無為」,這個時候的內心是最平靜最忘我的。
古人講:「寧靜而致遠。」只有靜下心的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能量,也才能夠走的最遠。這就是貓黍為什麼反對一切急功近利的東西。
有了專註力無論是學習、運動、還是社交做什麼都是無往不利的。
現代社會最有創造力的三個領域:科技、藝術、商業。
商業上最有創新的那就是我們大名鼎鼎的喬布斯同學了,當大家在瘋狂的崇拜他以及他創造的蘋果手機的時候。很少人去了解布斯在20多歲的時候曾經去過印度修習禪修。後來他的理念裡面反覆講了就一個字「禪」。其實禪修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理智人的干擾,讓原始人不受干擾地去發揮作用,這才讓我們喬布斯同學找到了創造新產品的靈感!
大家也可以去調查一些藝術家,他們在什麼時候創造力是最好的。答案肯定無一例外都會說他們進入種忘我的狀態的時候,這種狀態就是忘掉了理智人,只是原始人非常專註地再發揮它的能力,這個時候人的內心是非常平靜的,這種時候也是最容易進入馬斯洛說的「巔峰體驗」的狀態。
科技領域我就只舉出一個例子,還是我們的愛因斯坦,我相信當它去追求宇宙真理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是非常快樂並且專註的,這種力量就是完全由原始人去發揮,只有在真正專註的情況下體內的所有生命的能量才會去發揮出來。
所以只有在內心很靜的時候才是一切創造力的來源。
「靜」的時候,能量會自動湧現,這股能量其實就是生命的能量,更是宇宙的能量。
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很強烈的生命力,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很難發揮的。
說說我最愛的角色《海賊王》裡面的路飛,他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有創造力的。為什麼他能夠成為這群人的船長,就是因為他的能量是最大的,生命力是最強的,他不僅僅可以鼓舞士氣,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並且自己活的也很開心,並且還能帶領大家實現各自的夢想,這就是最好的創造力,創造了一個響噹噹的團隊。
路飛的腦袋裡恐怕理智人的干擾幾乎沒有,所以他很多時候都是在一生命力打開的狀態,我覺得他才是最接近《莊子》裡面逍遙遊的境界。
但是普通人大腦裡面有太多的限制,理智人過分的壓抑了原始人。只能去訓練專註力,專註於當下,專註於眼前的事物,專註於眼前的人情世故,慢慢的去修鍊破除分別心,這樣才能更好進入「靜」的狀態。
老子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乃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個為道日損,損的就是理智人對原始人過分的壓抑和限制,當去掉了壓抑和限制的時候,人就進入一種無為的狀態了,無為的狀態就是非常靜但同時也是非常有能量的。
所以專註力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專註力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因為它可以打開創造力的能量大門。雖然它不能解決所有的心理問題,但是至少會給你帶來最大的正面影響,自動就會帶動其他的力量解決問題。
而且專註於當下的時候,你會把事情看的更加清楚。這個日後我們有機會講。
修鍊專註力可以從很多小事做起這個我之前已經提過了,可以回頭看我的文章。
當專註一件事情進入到「靜」的狀態的時候,「它」就會像上帝之手一樣指引你的道路。
最後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雖然有點雞湯,但是這是貓黍最喜歡的雞湯之一。
在地球還沒誕生的時候,神就存在了。但是神覺得在這個黑黢黢的宇宙裡面挺無聊的,所以就創造了地球,但是地球就跟個荒漠一樣也沒什麼意思,所以他創造了河流、湖泊、高山、大海、動物、植物。他每創造一個事物,只是需要打一個響指就解決了,所以創造到最後,他覺得創造這件事對他來說來的太無聊。
所以他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決定讓自己忘掉自己的力量,然後把自己分解成無數個小分身。這無數個小分身就是我們人類,但是人類忘記了自己以前是神,他們只能按部就班照規矩辦事。
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他們好像回憶起了自己以前就是一個神,所以他們不斷的創造不斷的推動世界的進步,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五彩斑斕的世界。
每一個人其實都是神的碎片,只不過大部分人都忘了罷了。
個人認為想學不是錯。想學而沒學成的根本原因在於執行力不夠。
想,不管是大到想學一門專業或是小到只是想學化妝小技巧,都只停留在一個思維狀態。沒付諸實踐的行動與心中的慾望強烈反差,加之時日的煎熬。人就越來越疲憊或者焦躁不安了。
個人觀點,如果想學一門東西且在可控制經濟範圍之內,那就馬上學馬上看。這樣哪怕沒堅持到最後心裡也會好受些的。
樓主保重!
你對自己要求太低了。
你每學習一門新事物,都會感到滿足與沾沾自喜,這種低要求的快感阻礙了你的進步,所以你總是學藝不精。
你總是沉溺於這種快感中,然後不停地更換學科,以重複取悅自己。所以你什麼都想學。
總之,你只是為了取悅自己而學習,而沒有真正尊重一門學科,也沒有認識到學科的艱辛深邃。
(例如報名一門某行業職業考試,以獲得某分數為目標。)
這種病我得了很多年了。不過這幾年慢慢有了答案,想答,但是早已經有人給出更好的答案了。去看這個吧:
很可惜優酷上沒有這個資源
youtube上有:
Stanford Open Office Hours: Dave Evans and Bill Burnett
Bill是stanford product design
program的頭兒,同時教授那門「designing your life」課程
他關於這個問題看的多了,總結出來的都是大實話。翻個牆去聽完這個你會有收穫的。
我個人經歷也完全吻合他的說法,所以 I vote for Bill.最後可能還是有人會問,不能上中文資源嗎,或者非聽這個人講的嗎,我的答案是,他是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也回答的最好,最簡單直接有力的人。前提是你真的想求知,而非想聽雞湯或者中文語境里的那些人生導師給出的垃圾建議(我覺得合格的人生導師必須自己有所成就之後來回饋年輕一代,而非「以導師為謀生手段賺粉絲錢的」那一類)。
這個視頻只有不到30分鐘,短小精悍。其他的design your life 公開課有點又臭又長了,不推薦。
補充一下,這其實就是generalist和expert之爭。可以去搜索一下所謂的」T型人才」概念,了解一下。(雖然這個都out了)三步走,冷靜,分析,解決。
首先是分析(冷靜就不冷靜了,你需要點激情)
這裡就先拋出我的結論了。你會覺得你什麼都不懂,是因為你沒有自信。得票率最高的朋友說的也沒錯,慾望是一點,但是一個不懂得肯定自己的人,他是學不會取捨的。
假定題主開始學A了,然後這時候B學科有人取得了成績,題主就覺得,是不是B會更好一點,於是就去B了,接著CDEFG....親愛的,不要迷茫,來碗雞湯漱漱口先,請學會肯定自己,圍牆外面不一定適合你生活。
我曾經是個極度自卑的人,小時候被父母說,養條狗都比養我有用。也因此甚至一度輕生。我荒廢學業沉迷遊戲,只因為遊戲能讓我找到一種存在感。後來自己想通了,從認識自己到改變自己。於是就過度到題主這個狀態,明白了慾望要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去滿足的,而技能就是也只是一種手段。
OK,接下來是happy time,歡迎來到「人生」遊戲。
請選擇你的職業及技能。
納尼?你不知道怎麼選?你開始糾結了?別人都已經衝上等級帶上裝備刷本了,你還在糾結你要玩個什麼職業?這就是悲哀!越早發現你想走的路,越堅定你走的路,你也越容易成功。 @吳遇安七歲看三國立志成諸葛,所以他有現今的分析力,人家現在已經到了可以選擇裝備的時候,而我們現在只能沖級。我深刻的知道,一個人的成長環境跟日後成就的因果,但是這點我不能選擇,所以我只能端起面前的雞湯來一口,恩,I CAN。
不好意思,跑偏了。當你不知道怎麼選擇你要的技能時候,這時候你就要分析了,你比較喜歡玩戰士還是法師?你具備哪些天賦,這些天賦更適合哪個職業?
1.充分的了解跟分析自己
你具備哪些特長?你有什麼興趣?你的性格如何?更適合從事技術或者銷售?。。。。如果你是一個林黛玉的身子非要成為施瓦辛格一樣的戰士,那麼,我只能再去讀者上給你抄兩碗雞湯補一補了。
2.充分了解你想要的,並細化到目前的你可以實現的小目標。
就算你要去追一個女孩子,你再不濟也得看一兩本泡學書吧,這一過程就完成了學習。記住一點,請不斷的通過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來肯定自己,哪怕你今天的目標是出門跑2個圈。
3.羅列出你目前可以選擇的所有技能,並且結合前面2點進行排除法。
謹記一點,能找到興趣所在固然是最好的,找不到的,就根據前面2點進行篩選,多參考參考排名第一的答案,他說的靠譜。
最後,兼職充當NPC的我,也沒什麼送你的,就送你執行力這把鈍刀,什麼時候你把此刀修鍊得吹毛斷髮了,什麼時候你應該也就得到你想要的了。抉擇容易,堅持不易,且學且珍惜。
Ps.我是不是也該好好分析下,為什麼我得不到贊。。。。我也有相同的病症。拋個磚寫個藥房,希望大家補充。
病因:焦慮無安全感,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方向
病症:啥都想學啥都想弄,內心小自卑小矛盾,對未來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藥房:慢性病需長期調整。擺正心態,不斷更新自我認知,尋找方向,腳踏實地開始去做,給自己更多的自信,不斷自省。可以適當和朋友交流,但是不可以以發泄情緒為目的。
我們還是太閑沒有給自己足夠具體的事情做,才能有時間想這些。但是亦能以忙為理由:『忙』字左邊是心右邊是亡,心都死了更容易迷失方向。 想和做要並存。
想起之前朋友和我說的一個法國人的哲學——你從哪裡開始做,哪裡就是這件事情的開始。
剛剛看了上面的鏈接「學習的藝術」覺得說得很好。就像周國平大師說的,我將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現在有了困惑是個開始,我們就勇敢滴去尋找並嘗試實施解決的方向。不論結果好壞,分享出來就是非常有價值的。2015年是我目前人生中經歷最多的一年,初戀異國留學國慶把我甩了,對沒錯,甩 了 我。
更重要的事是父親患癌去世了,住院過程中我學校家裡兩頭跑,晝夜顛倒作息混亂。病人的脾氣總是難以捉摸,我爸爸常發火,說些自暴自棄的話,或者責怪我們沒有好好照料他,讓他這麼痛苦。
從我爸爸檢查出來,七月,到去世,喪事辦完,整個下半年,我的心情都是抑鬱的,情緒脆弱。像個易爆品,動不動就煩躁得很。
今年元旦和家裡吵架,基本上打算和家裡鬧翻,捋起袖子自己單幹,該讀的大學要讀,該做的事一樣都不能落下。我這人從來都不是安分的主,從小到大的經歷使得我的性格比較叛逆,過年沒有回家,和室友兩個人跑去廣東打工。
那時候我只是想靜靜。
以上只是背景。
今年三月開學,我真正發現自己變了一個人。我對知識技能的渴求,近乎瘋狂,每天都有很多很多很大的想法。
什麼叫很大的想法?就是我說出來別人會覺得,這不太可能吧,你是不是想的太簡單了。而我只是心裡默默地不屑,我可和你們不一樣,我想做到我就一定會去做,我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也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
讓我數數這個學期以來我的腦袋裡都倒騰了些啥。
學鋼琴,學畫畫,學高數,做公眾號,從傳說時期到近現代的世界歷史想全部看一遍,看經濟學書籍,接觸股票知識,一個新聞學想跨考金融,準備六級,不想浪費自己的英語優勢打算暑假去北京學筆譯,準備11月的catti。
我每一個都想要,我知道我的目標很多,可我喜歡它們每一個,我一個都不想放棄。
可我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
學期三分之二的時候,作業和任務非常多,這個學期課很滿。今天往前推一個月,這整個月我都在看本專業專著,完成論文。各種各樣的想法和任務貫穿我的生活,真的挺累的。
也很沮喪,怎麼還有這麼多的事沒有做完,甚至還沒有開始動手。再不動手,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我已經十九歲了,我害怕年紀最好的時候就要平平過去,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我迫不及待想要成為更好的人,我害怕自己沒有能力,不夠優秀,
我害怕時間過的太快,還沒有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就長到覺得很遙遠的年紀,
我害怕自己只能一輩子仰望別人,羨慕別人,我生性要強,羨慕他人在我眼裡是示弱的表現。
我真的,真的真的迫不及待地,發自內心地需要變強,變優秀,達到一種自我滿意的程度。我做的所有事都是我喜歡的,可是放在一起卻使我煩躁。
事情真的太多了啊,變優秀這件事,就像長大一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聰明人不會想要一口吃成胖子的,我是聰明人。
現在正在努力規劃目標,把宏觀的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具體可行的目標,一方面降低完成難度,一方面希望對自己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建議可以每天花半小時左右用來記手帳,理理思路,看看自己一天究竟做了多少事,順便告訴自己,你今天真的過的很充實,適當鼓勵,讓自己心情愉悅。
「你今天真的做了好多事,已經很棒了」。
自我表揚一下,感覺還不錯。
建議每天跑步運動。
我們真的都很希望成為非常優秀,能夠獨當一面的,更強的人吧。
不然也不會想學那麼多,是不是?
大概這也算不上太糟糕,更糟糕的都經歷過了,接下來大家都要加油才好啊。
至少比終日悠閑散漫,毫無危機意識的人,多了那麼一分自省和審視。
社會走得那麼快,不成長不進化就要被淘汰。
千萬不辜負現在焦頭爛額橫衝直撞的自己。
由於我也有這樣的焦慮感, 雖然從物質和外在看來自己和一般人無異樣,內心中卻沒有安全感,即使手中存在的也會覺得會失去。所以總想學習什麼,來把握住更多,可是靜不下的心什麼也學不好,如此反覆。這樣的或重或輕的擔心,讓自己焦慮了好幾年。
在網上閑逛看到別人推薦的書,解開了自己這樣焦慮的想做什麼,卻什麼都做不好的心態。也在此推薦該書。書名是:少有人走的路。我第一次看到是由著名博主編程隨想推薦,也希望能幫助他人。
引用本書中文版序言的如下幾段話:
人生苦難重重。
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
然而,大部分人卻不願正視它。在他們看來,似乎人生本該既舒適又順利。他們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們總是哀嘆無數麻煩、壓力、困難與其為伴,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命運偏偏讓他們自己、他們的家人、他們的部落、他們的社會階級、他們的國家和民族乃至他們的人種吃苦受罪,而別的人卻安然無恙,活得自由而又幸福———我熟悉類似的抱怨和詛咒,因為我也曾有過同樣的感受。
十七八歲的高中生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用奶瓶喝水。——這是時髦、反叛,還是在逃避成熟?
應屆大學畢業生選擇考研的動機僅僅是:害怕畢業。——他們是害怕畢業,還是在拒絕成熟?
無數大齡青年不願結婚。——他們真的是沒選擇好伴侶,還是害怕承擔婚後的責任?
數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難題,就雙手一攤:"這不是我的問題。"——他們果真技不如人,還是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
……
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這說的不就是我嘛,總是想花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典型的浮躁心態。
總說自己心比天高,想要趁年輕把該讀的書都讀了,該想的問題都想明白了,於是列出來一個書單。以為自己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就可以飛速前進,書買了一箱,pdf下了一堆,課聽了一堆,東一本西一本就這麼看著,可是越看越著急,越著急越貪多求快,一段時間下來毫無收穫。我想,我該該停下來了。
前兩天又看了次救贖,安迪用小榔頭挖隧道整整花了二十年時間,終於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逃出生天。心想這貨要是能一天之內挖好,那豈不是更好,只是可能嗎?要知道他進行的是一項關乎生命的偉大工程,稍有不慎就命喪黃泉,這樣的事情,著急得來嗎?
我想通了,浮躁的人貪多求快,由此而來的著急、不安、慌張心理卻反過來影響了你求多求快的目的,而自己卻不察覺。所謂欲速則不達,在老子的哲學那裡,最大的浮躁是不浮躁。不求快,忘了快,就最快;不求多,忘了多,則最多。
路遙說,一個人,一生中要完成一件重大的事件,必須有宗教般的信念和初戀般的熱情。你休想用一種投機取巧的辦法完成一件宏大的工程。
所以,浮躁時我經常告誡自己說,你進行的是一件偉大的事業,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都是需要日積月累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容易扯著蛋,還是一步一步走吧,騷年!一句話管總:大學生狀態。大家不考慮點贊?
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想學,又什麼都學不精
其實是因為你又站在新的起點了。
知識是歷史積累而成的,人對知識領域的探究也越來越細化和深入,累計下來的知識量是非常多的,而這個探究是永無止境,也就是說知識是會越來越多。而且呈現網狀化的交叉,演變出更多邊緣領域和交叉領域的知識。
而現在人們獲取知識的手段是非常方便的,也就是說人們可以比以前快的速度接觸到比以前多數千數萬倍的知識量。但是,人能夠記憶和處理的知識量(單位時間學習的知識量)是基本固定的。
這就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有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量,與無限量增加的知識量,這個落差還在加劇。大家就有了「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想學,又什麼都學不精」的感覺。
如何根本改變這種狀態,除非你變成IBM「深藍」那樣的超級計算機。事實上我們只是肉身,況且這短暫的一輩子,總是在學習而沒有輸出為改變世界的力量,也是悲哀的一生。
所以,學習是無止境的,學以致用是改變這種焦慮感和無力感的方法。就像對知識價值的評價,如果只是裝在腦子裡的知識是沒有價值,而分享、致用並從改變身邊開始改變世界的知識,哪怕只是一點點進步,都是偉大的。
所以,保持學習狀態,並讓知識發揮作用。推薦閱讀:
※如何讓自己在平靜中 不被孤獨和寂靜與平凡所打敗???
※你是如何高效背書的?
※大忙人利用閑散零碎時間進行「終身學習」,大家有什麼經驗?
※大四最後一年掛科導致延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是怎麼從陰影中走出來的?
※大學裡是學業重要還是人際關係重要?大學生到底要學習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