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龍真實存在,有沒有物理和生物學的合理性解釋?

古代書籍記載墜龍一般都是突然出現,然後半夜雷陣雨的時候消失。
如果是飛走的,沒有翅膀如何飛行?是否有在水汽豐富情況下飛行的物理解釋?
如果是爬走的(事實上旁邊也有大型河湖),十幾米的生物如何不被人發現?
是否存在生活下地下水層的巨型生物?地下水能否有足夠的空間來支撐他的食物鏈?
記載龍有極大的腥味,生物上是否有類型的生物分泌巨大腥味
龍的鱗片據說能自主開合,是沒有進化完全的表現么?
據記載龍游過的地方會跟著一群魚類,現在自然界有類似的生物狀況嗎?

相關問題:龍的生理結構是什麼樣的? - 生物學


題主說的應該是中國龍,西方龍暫且不表。

  • 無論任何渠道中的中國龍形象,空氣動力外形都嚴重渣渣,因此龍能夠飛行的可能性只有一個:推進力夠強。
  • 龍的形象通常伴隨雷電和暴雨,而不是尾巴上一團火球,因此龍並不是類似火箭一樣,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高溫燃氣噴射,而是更類似飛機,從嘴吞入大量空氣,在長長的身軀里逐級壓縮,再從身體後部噴出。這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龍的形象都有較龐大的頭部,而且大多是張著大嘴。
  • 龍的身軀龐大,所以需要的推力非常強,後部噴出的氣體壓強可能達到十個大氣壓以上,因此高壓氣體膨脹的時候會發出轟鳴,這就是龍的出現經常伴隨雷聲的原因。
  • 由於氣體壓縮時溫度會升高,因此龍體內有一套發達的冷卻系統,但是這套冷卻系統並不支持長時間工作,所以我們有時會看到龍噴火。
  • 張開鱗片表示這套散熱系統正在全負荷工作。
  • 溫度較高的空氣流經冷卻系統時,會產生冷凝水。龍需要經常將冷卻水排出體外,這就是龍能夠降雨的原因。
  • 強大的推進力需要大量食物的支撐,龍能夠輕易殺死絕大多數大型怪獸,但是由於營養級的金字塔結構,大型生物的數量遠遠不足以供給巨龍食用,因此龍的主要食物來源還是數量龐大的魚類。
  • 龍角能夠產生一種生物電信號,魚類特別是鯉魚很容易被這種信號吸引而大量聚集。龍一次可以吞食上噸魚類。
  • 至於腥味……想想他是怎麼推進的……
  • 龍能夠晉身神獸,以上能力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龍最強大之處在於可以利用核能,在一些古老的山脈中,會形成天然富集的釙-210,龍可以利用龍鬚探測到這些釙,並掀開整個山脈尋找,這就是為什麼傳說中的龍能夠移山填海。
  • 釙-210的放射性強大到能夠令空氣電離,發出幽幽藍光,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壁畫中會出現龍追逐一顆發光的珠子的形象。

編不下去了,土豪金鎮場……吃飯


超長文,多圖預警

龍其實是一種大氣生物,即生活在高空的巨大浮游生物,在有些文獻中亦將其稱為太古空水母,其實這種命名更符合他的本來面目

諸如龍一樣的大氣生物的體積其實被嚴重低估了,一條成年龍的側翼膜完全展開面積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如此巨大的身軀所需的能量肯定無法靠進食滿足,於是龍直接從積雨雲中採集閃電,直接利用龐大的電能,可以說他本身就是一個漂浮的巨型采電器,這也是為什麼龍的出現總是伴隨風雨雷電,他本身便是追蹤雷電而來的。

這(太古空水母)是自然界的終極造化,一個有機生命體,以自身為容器,在我們的上空建立了一個超出普通人想像能力的巨大電能要塞 ——沃·茲基碩德《造物的奇蹟,真實存在的十大神話生物》

而與之龐大身軀相對應的則是它極其脆弱的身體結構,它的組織結構類似於海洋中的水母,只是在強度上遠超後者,但這仍然無法保護它扁平細長的身軀,有時它的比較脆弱的側翼膜會被撕下一條,飄到地表反而會被認為是它的本體。古書上記載的墜龍事件其實並不神秘,側翼膜在下墜過程中如同紙片在攪拌的蜂蜜中一樣,被擠壓變形,落到地面上時已經變得奇形怪狀,而且會在接下來的幾天迅速液化,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樣,於是這些事件便被不斷神化

假期有空放這種生物的解剖圖
============================分割線怎麼用================================
承蒙各位厚愛,沒想到這個年代還有這麼多人(七個贊乃,破了記錄了)對太古生物感興趣,那我再拿點乾貨出來,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對這類生物多一點了解。

下面更一下龍是怎樣被科學家一點一點了解的

其實最龍早被以科學形式記錄下來的地點是在南美,所謂太古空水母,在古代中國被稱為龍,在南美被稱為羽蛇神(Quetzalcoatl),兩者在古籍中皆能騰雲駕霧,呼風喚雨。(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龍和羽蛇神是大氣生物,西方神話中的龍實際上是數種古龍亞種,海洋中的龍和大海蛇也已被證實為遠洋魔蛇,三者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

第一份記錄龍的手稿來自於一名英國醫生 佳斯特·吉奧可。1851年,他作為隨船醫生跟隨商船隊來到南美,在與當地土著居民的交流中繪製了一幅草圖,並寫下了自己的猜想,這張圖至今仍被珍藏在維多利亞博物館中,下面貼上手稿(復原版)

這張圖與目前研究的龍幾乎毫無共同點,首先吉奧克醫生仍認為羽蛇神是脊椎動物,並簡單地把它描繪成一條「靠肺部巨大氣囊飛行的巨型蛇類」,當然這也與當時人並不了解飛行的原理有關,他也如同之後的很多科學家一樣,嚴重低估了龍的體積,更沒有意識到它是一種大氣生物,與當時所有已知生物都毫無研究上的可比性。

先寫到這裡,回頭破十贊再跟上
==========================受寵若驚的第三次更新===========================
沒想到大家對這種生物這麼感興趣,居然已經刷上了300贊,這對我這種三零用戶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了hh。這麼看來能寫很長一段文了,雖然科學家對它了解不多,但有關它的故事還是很有講頭的。

在吉奧克醫生的猜想之後,關於龍的研究一直沒有進展,直到1911年,年輕的沃·茲基碩德博士第一次提出了大氣生物的概念。在這60年中,有兩件大事發生,一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最終成為了主流,二是萊特兄弟製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飛行器。進化論使得科學家學會了動態看待物種的演化,敢於提出新的生物存在形式;飛行器的發明則打開了人類的視野,天空成為了新的處女地。

哥倫布只是發現了一塊新大陸,便開啟了大航海時代,而現在我們打開的是整塊天空,這將會是偉大新世界的開端! ——1905《莫辛塔宣言》

當然,這虛假的宣言不過是各帝國謀劃的新一輪圈地計劃,妄想瓜分天空,這很快就被一戰所撕毀。

而那個時代留下的真正財富,還是那位年輕博士的天才猜想,在那個所有人都認為生物體離不開水和氧的時期,這份思想是超越性的。

茲基碩德博士在英國的某沿海小鎮長大,博士肄業後專職研究水母和浮游生物,某天他突發奇想,覺得水母和電視里的飛艇有相似之處,於是他大膽提出了猜想,認為空氣不過是另一種介質,在空氣之上還有以太,空氣與以太間有著與海洋與空氣間相似的生態系統。(當然,即使以當時的科學水平來看,茲基碩德博士也顯然不是合格的物理學家)他還繪製了一系列假想圖,可以看出早期的茲基碩德博士把大氣生物想像的極其簡單。

這一學說在現在看來並不成熟,它完全照搬了海洋表面的生態系統,食物鏈仍然是這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渠道,這是這套理論根本的錯誤。但茲基碩德博士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即將大氣圈與傳統的海洋圈,岩石圈的地位等同起來,並指出太古時期第一批大氣生物出現的時間早於魚類登陸的時間,這一理論現在看來依然正確(但究竟是大氣生物演變成海洋生物,還是海洋生物演變成大氣生物還有爭議)。在此後的幾十年中,隨著航空技術,材料學,生物學的發展,大氣生物的飛行原理已被證實,茲基碩德博士也在不斷修正著自己的理論:

  1. 嗜極生物(Extremophile)概念的提出,人類重新定義了大氣圈生物的存在條件,氧源,碳源等都不能作為絕對的限制條件。
  2. 飛行原理的解決,新型氣凝膠(Aerogel)不斷刷新著記錄,固體與氣體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後來的1979年的美國得克薩斯州墜落的星星凍的檢驗報告幾乎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
  3. 大氣能量體系的建立,1961年尼泊爾科學家皮安壬德首先提出了電能——生物能的轉化模式, 真正解決了沃·茲基碩德理論一直無法解決的能量來源問題。

至此,理論的骨架已經完全建立,只要等待第一隻大氣生物的出現就行了

1971年,讓世人震驚的第一種大氣生物的發現,卻險些毀掉了這個理論

明天更,1971摩根巨龍事件

順便貼兩張氣凝膠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2013年,中國浙江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的一種「全碳氣凝膠」
=====================已經不知該帶有何種心情的第四次更新=====================
各位你們也太。。。內啥了,這贊數先容我緩緩,一次性攝入蛋白質過量會中毒的,,啊,毒死我吧。關注我也沒必要,我只知道一些皮毛,知乎上應該有研究太古生物的專家才對,希望大家能關注太古生物本身而不是我。
說正題前先說三點,嫌麻煩的可以跳過:
一,居然有人懷疑這篇文章的真實性,,,這還用懷疑嗎!我從頭到尾一直在撒彩蛋為的是什麼
二,向大家說聲抱歉,感謝某知友(應本人要求不提名)指出我之前常識性的錯誤,摩根巨龍事件發生在1987年,我把它和1971年的石家莊披甲龍龜暴動事件記混了,在此更正,看來我專業知識還是不行。
三,評論區里,我居然才知道有一款叫《英雄聯盟》的美國遊戲里也有披甲龍龜,顯然該角色的設計師是以真實的披甲龍龜作原型的,但有些人卻認為它是空想生物,這隻能說明現代人對太古生物還是缺乏了解。正文
在摩根巨龍事件之前,人類對大氣生物的具體形態有諸多猜想,多是章魚形狀的怪物,並衍生出許多藝術作品,然而沒有一部的影響力能比得上1964年的日本災難片《宇宙大怪獸多哥拉(宇宙大怪獣ドラ)》,這部電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恐慌,使得大氣生物研究者在六七十年代中有一半的工作是在給民眾科普闢謠。

我不關心那些日本人是不是想保衛地球,我只知道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了**的麻煩,現在我在實驗室里每天要接到上百個電話,都是問美國空軍對上大氣生物能有多大勝算,其中還有來自空軍總部士兵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氣生物研究組成員在1969年接受壞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的表態

這種現象級電影當然要附上鏈接:優酷鏈接宇宙大怪獸多哥拉(宇宙大怪獣ドゴラ)1964

日文版和英文版的海報以及下方的電影場景

當時的科學家認為,由於大氣生物身體密度與對流層上方空氣密度相仿,大氣生物幾乎不可能穿過對他們來說粘稠的空氣下到地表,否則氣壓將會將他們壓死。而且,即使有大氣生物被下降氣流拉到地表(事實上,摩根巨龍事件是目前唯一的先例,以往只是大氣生物的碎片會被卷到地表),低密度生物在面對高密度生物時也有著先天的劣勢。

學界的普遍觀點是,由於大氣圈並不存在食物鏈,而閃電能源又極其龐大,大氣生物間不存在捕食關係,競爭關係也不強,沒有這種刺激,大氣生物的演化應是及其平和,緩慢的。部分人文學者甚至鼓吹「大氣生物的進化方式才是文明的,和諧的,大氣生物是更高等級的存在。"

然而他們大大低估了大氣生物的體積,而這看似無關緊要的一點卻是致命的。

今天更得不多,也沒有展示新圖,實在沒時間,大家見諒,考完試明天更,也把圖補上
=======================想說很多廢話的第五次更新===========================
看著贊數攀到1700+了,有些事不能不提了,不想聽廢話的可跳過。
最初我寫這個答案時,只是想按著大氣生物的思路,開一個能自圓其說的腦洞,最好能設定一個世界觀,要知道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是當個漫畫家(認真臉)。為了防止誤導大家,同時增添閱讀趣味,我在文中埋了很多彩蛋。而且開始的評論氛圍也一直很好,大家一邊挖彩蛋一邊調侃這個腦洞。但後來,有知友一臉認真地說我這是造假證據,而且更讓我OTZ的是似乎還真有人把文中的話信了(我昨天的表態居然沒用呀),我向這部分人先道個歉。所以在下今天再表次態,這只是一個思路嚴謹,歷史架空的腦洞,腦洞,腦洞(如此直接還真是無聊)。這次更新結尾我會把彩蛋都挖出來,看看你找全沒有(自己挖自己的彩蛋真的很無聊呀)——求出處的可以散了。
還有,板子不能用了,,,今天也沒圖,圖的事只能繼續往後拖啦,,明天還不行的話只能上真貨啦。。。

正文
之前說到,此前科學家認為低密度個體對高密度個體有先天劣勢.這是從對數種古龍亞種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由於古龍的存在很早便被證實,對古龍亞種的研究在當時已經相當成熟),披甲龍龜的暴動更是讓世人對超密度生物心有餘悸。(披甲龍龜是最神秘的太古生物,直到今天,我們除了知道它的存在之外對它一無所知)

Then,1987摩根巨龍事件

1987年是世界歷史上除戰爭外災難最多的一年,多次災難的死亡人數均創了世界紀錄。

颱風:7月中旬「西爾馬颱風」肆虐南朝鮮,至少350人死亡。11月26日襲擊菲律賓呂宋島的「尼娜台 風」,破壞了無數個沿海城鎮和村莊,至少500人死亡,1000人受傷,數萬人無家可歸。
水災:7月份席捲孟加拉國的洪水,造成2000多人死亡,2.5萬頭牲畜淹死,200多萬噸糧食被 毀,兩萬公里道路及772座橋樑和涵洞被沖毀,千萬間房屋倒塌,大片農作物受損,受災 人數達2000萬人。
乾旱:7-8月份,亞洲部分地區本該是雨季,可滴雨未下,結果從斯里蘭卡到菲律賓乃至中國 北部,都遭受到嚴重乾旱。這場乾旱是印度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熱浪:7月,持續8天的熱浪襲擊希臘,雅典郊區溫度曾猛增到45℃,從而導致900人喪生。

然而這一切都沒那麼簡單。
1987年12月20日,一艘菲律賓的渡輪與油輪相撞,造成了至少1600人的死亡(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381L/10sea.html)。然而事態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傾倒出的石油驚人的在海面上勾出了一個形狀——渡輪和油輪是撞在了一個落到海面的大氣生物上!

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不管是什麼把大氣生物拉到了海面上,這顯然是人類和大氣生物的第一次完全接觸!為了獲得第一手大氣生物的信息,搶佔天空資源的先制權,美蘇分別派出了當時最頂尖的生物解剖學家,並有雙方艦隊護航。同時,歐洲各國的專家也是急不可耐,小平同志更是作了重要指示「中國艦隊差是差了一點,但——是,家門口的東西,決——不能丟!」於是當年出現了極其瘋狂的一幕,世界各個國家的精銳艦隊打著國際救援的名號,浩浩蕩蕩的開赴菲律賓,滿船都是生物學家和解剖設備,還有大量的液氨。

然而當他們真正到達現場後,才真正的感受到了震驚

眼前的若隱若現的生物體積豈止百米,簡直是鋪天蓋地,「這根本不是解剖,這是在拆城市!拆城市帶手術刀有什麼用?」一位瑞典科學家快哭出來了,他知道自己的國家已經沒有能力再參與這次解剖,「而且這傢伙幾天內就會消失,我們帶的液氨連一條鯨魚都凍不了!」

即時是美蘇此時也是束手無策,人類歷史上甚至未曾想過這種量級的生物,即使他們帶來了成噸的液氨此時也是杯水車薪。「現在考慮獨吞實在是天方夜譚,我們應該坐下來想想辦法。」美方率先發出了信號,蘇方欣然接受,經過全球各國頂尖專家的短暫交流後,結論也出來了:

傳統的解剖概念已不適用於這種規模超大,時間有限的情況,相關工作需要巨型重機械與與精密重機械的配合,解剖也只能按猜想分散取點解剖,最後整合出大致的結果。

這也是「重型解剖」概念的首次提出。

接下來的幾小時內,美蘇迅速展現出了作為超級大國的工業實力,數台超重型機械經過重組後第一批投入使用,同時訂做的原型機也己具雛形,其他國家也在其他方面做出努力,想著分一杯羹,歐洲的非量產高精度器械馬不停蹄地在加工,日本的工業機器人也準備上陣,中國作為鄰近國則抽出了數萬解放軍,負責用生物塗料在透明屍體上標記顏色,菲律賓的領海一下子成了最熱鬧的公海。

註:本次更新無任何政治立場
====================最後一次更新,大概==================================
由於很各種愚蠢的原因,最近一直沒空更新,現在正好看得人不多,順勢終結掉這個回答好了。
又及,評論區有人說冷凍生物要用液氮,,,好吧我智商拙計,以為液氨啥都能凍,放在這裡大家以此為鑒。

從摩根巨龍被發現到解剖工作的結束,一共經過了69小時,在這不到三天的時間裡,人類展現出了空前的強大與團結,有人認為在這幾天中生物科技至少飛躍式地進步了20年,當時普遍流行的樂觀看法是「21世紀是生物世紀」。當然,現在看來這似乎只是個美好的願望。

在隨後的幾天中,各種數據如流水般匯入中心實驗室,87歲高齡的茲基碩德教授和他年輕的學生,日本科學家辻博義,分析並繪製了史上第一份大氣生物解剖圖,並以Morgan來命名這個偉大的生物。(Morgan le Fay,摩根勒菲,亞瑟王傳奇中的強大的女巫,象徵超自然的存在)

註:圖片經過染色處理
在染色圖中,亮色表示與已知生物相似的蛋白質組成,其餘部分則由是大氣生物獨立進化出的非碳基組織,在與下圖的摩根巨龍密度圖對比可以看出,這些非碳基組織的密度輕的難以想像

然而,摩根巨龍恐怖的體型卻讓科學家費解,按此前的猜想,過大的體積並不能帶來更多的安全,反而更容易被氣流扯壞,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較為規則的小型水母狀形態,於是辻博義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大氣生物或許有操縱天氣甚至局部氣候的能力。


辻博義認為,大氣生物很可能以類似於部落的形式群居,他們的一個部落便是一塊大洲,1987年的極端氣候可能是兩個部落間的大氣生物發生了戰爭,而摩根巨龍便是被另一方製造的下降氣流拉到了底層大氣,它生前或許是一名首領。

據說美國軍方秘密將摩根身上的一處神秘結構運到了內華達州,俄羅斯至今仍認為那正是大氣生物操縱天氣的核心器官,在紅色警戒系列(Red Alert)中,美國的超級武器也因此變成了能帶來巨大災難的閃電風暴。

網圖,出處見水印

至於摩根為何長成龍形這種不便體型的原因,至今仍未有合理猜想,但根據目前的資料看,太古生物與普通生物相比,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進化之路,但彼此間似乎又殊途同歸。中蘇有翼腕骨長青蛇,遠東天狗,披甲龍龜,奧尼古龍,波斯姬,一切的答案,還需要人類慢慢探索,在太古生物面前,我們總是像新生的嬰兒,願各位能積極投入到對太古生物的研究中去。

附上另一史詩獵奇向腦洞:傳說中的生物真實存在的物理,生物,合理性解釋? - Forever小黑的回答
不定時持續更新。

====================警告 彩蛋 警告 不想看的請關掉==========================

沃·茲基碩德——我自己說的
佳斯特·吉奧可——JustJoke
莫辛塔宣言——莫信他宣言
皮安壬德——騙人的
摩根巨龍事件——沒根據龍事件
壞球時報——字面意思
辻博義——SB
中蘇有翼腕骨長青蛇——中蘇友誼萬古長青

2016.7.19追加——本人專欄zhuanlan.zhihu.com/anotherworld,有想接著了解的可以去那裡看看的。


龍,農,萌,之類的字大概是有關係的。
時至今日,某些方言區大概還分不出【農】和【龍】吧。。。

【農】字從辰。所謂辰龍,大概聯繫也是很緊密的。

《玉篇》:「龍,萌也」

所以龍應該有類似「生髮」,「發芽」之類強烈的農業含義的。
此外,草木的枝葉叫做「蘢」,母豬產下的小豬就是豬龍。

母鹿產下的就是鹿龍。

小魚就是魚龍

其實統統不是說龍是一種動物,而是取其物類在蒙昧中發芽生長之含義。
其實統統不是說龍是一種動物,而是取其物類在蒙昧中發芽生長之含義。
其實統統不是說龍是一種動物,而是取其物類在蒙昧中發芽生長之含義。

所以嬰兒在母親體內誕生的過程中也被稱為龍。

為何龍有這樣的含義?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從龍。力鍾切〖注〗臣鉉等曰:象夗轉飛動之皃。《說文解字》

中間都是吹牛逼。
但是這個: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說明龍含義中就有春而夏,夏而秋的含義。這本身就是農業的一個周期。


這個含義完全取自天象:東方蒼龍七宿。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寓意嗎? - 李雷的回答
春分左右,蒼龍七宿從傍晚時候從天空升起,秋季,蒼龍七宿傍晚從天空落下。這是很顯然的事情。

農人告予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歸去來兮辭》

所以,在很大意義上,龍本來就是【農】就是農業。而起原因,就是天象。

龍這個字,就是蒼龍七宿(六宿)
但是龍有沒有實際形象?
有。不違背農,萌本意,貼合天象的龍。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山海經》

《山海經》成書年代極早,其中很多人首蛇身的生物,但是以這個延維,我看,最貼近龍的原始含義。因為,這個延維,就是——豆芽菜。

完全符合「農」「萌」等含義。
有人曰苗民,就是暗指農作物的幼苗,發了芽,成了苗。
人首蛇身,長如轅,這是吹牛逼。
左右有首,就是兩片子葉(生物已經還給老師,領會精神)
顏色的內容,我看是寫實,紫紅色的豆子也不是沒有,發豆芽顏色應該和山海經描述的完全一樣。

—————————————————
我雖然是個段子手但是這段真是書上看的而不是我自己編的。但是我依然是段子手。因為段子手操守比某些奇異生物妄想症患者強很多。

這樣聲明不是推卸責任或者說不置評論,而是不敢掠美。


這是墨先生之前寫的關於龍為何物的一篇文章,全文手打,文章有點長,大家可共同討論。

說到龍,大家的腦海中無不是浮想聯翩,而墨先生這裡提到的龍,主要還是我們常說的中國龍Loong,並非西方龍Dragon或者恐龍。

龍的傳說和龍文化是中國等一些東亞地區的歷史傳承,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徵之一。傳說中的龍為眾鱗蟲之長,四靈之首,後成皇權的象徵,是中華吉祥文化中代表最高祥瑞的神物。「龍的精神」象徵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與西方的惡龍形象全然不同。

對於龍的長相眾說紛呈,相對統一的是三停九似:

三停: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

九似: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

共同特點是軀長、眼睛突出、嘴邊有長須、四隻爪子、鱗片大、腥味濃烈、叫聲如牛。

由於所謂的龍,我們只在文獻、影視或者化石等方面進行過了解,卻從來沒有人真正充分有依據的見證過這種生物的存在,所以許多人認為龍只是一種人為創造的虛擬生物。

對於龍的猜測看法,目前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以聞一多先生為代表的圖騰說,聞一多在《伏羲考》、《龍鳳》兩文中以大量的資料研究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並認為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是圖騰的遺迹,而且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的一種虛擬的生物。龍在虛擬的過程中,經過選擇加工後糅合成為一個綜合體。龍整體形象的形成,是不同圖騰團族戰爭後兼并、融合的產物。後來龍被封建社會的皇帝攫為自己的化身,於是藉助了神話、傳說中龍的「天威」使龍成為封建專制的代表。

2.以章鴻釗先生為代表的生物原型說,1919年,章鴻釗發表《三靈解 龍解》中,提出懷疑中華龍的原型可能是一種鱷魚。除此之外有很多專家學者認為,龍的原型可能是古代某種鱷魚、蜥蜴、蛇等動物加以神話的產物,那種能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的龍,現實中並不存在。

3.以馬小星為代表的珍稀物種說,在馬小星的《龍 一種未明的動物》中,提出龍是一種原兩棲的古生物,真實存在過,生活在深水地區。

(《龍 一種未明的動物》這本書墨先生推薦大家可以看看,講得真的很好,不過目前已經絕版,可以淘寶買複印版,或者網上搜索,找不到的可以關注墨先生公眾號「山海河洛」留言,墨先生髮給大家。)

4.按照佛家說法,龍是一種神化物。佛教術語中的天龍八部都是「非人」的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德都有天龍護法,而只要潛心修鍊的高僧開了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就會見到龍的本來面目。

5.龍是一種大氣生物,有人提出龍的狀態介於固態與液態之間,是一種超出目前科學認知的新型生物,屬於大氣生物中的高端一類。

6.一種高維度的動物,它的存在超出人們想像,龍所生活的世界跟我們人類並不一樣,所以就算偶爾看見,也無法深入的研究。

7.外星生物,或者是外星人通過生化手段製造出來完成某種任務的生物。

經過墨先生的多方了解,基本上所有對於龍的猜想都可以歸結到這7點當中,而墨先生更傾向於3、7這兩點,至於為什麼墨先生後續會慢慢說明。

其實關於龍的話題,至古以來就不斷受到爭議和討論,也有非常多的專家學者從生物學、考古學、文學、哲學等等各種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至今為止還是沒能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龍,這種一說到名字就讓人肅然起敬的生物,它到魅力到底在哪裡呢?

墨先生收集了非常多的材料文獻(由於墨先生對於古文並不太擅長,許多古文資料是提取前輩們的結果),說到底大家的意見無非就是存在和不存在兩種,但就僅僅這兩種意見卻是百家爭鳴,眾說紛紜。

說不存在的人們理由十分簡單也完全可以理解,道理就是沒人見過。墨先生認為,這其中有點簡化版「薛定諤貓」的意思,當你沒見到它的時候,人們都無法肯定的說,它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或者說在這種狀態下,龍就是介於存在與不存在的中間態。

(「薛定諤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人的意識參與觀測的情況下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

實驗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里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根據經典物理學,在盒子里必將發生這兩個結果之一,而外部觀測者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裡面的結果。在量子的世界裡,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

墨先生認為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說到這個問題,墨先生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叫做《你能把上帝證明出來嗎?》,其中無神論者問道:既然基督徒相信有上帝,那麼請問,上帝在哪裡?你能讓我看見上帝嗎?你能把上帝證明出來嗎?

墨先生相信全世界有那麼多的基督教徒,但沒有人能證明出來,可證明不出來就代表上帝不存在了嗎?如果有人敢這麼果斷的說出這句話,可能會受到許多人的鄙夷。

17世紀,歐洲法律界提出一個觀念:如果不能證明一個人有罪,就表示他無罪,這給無神論者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方法。從此,他們無需費力證明上帝不存在,只要否定了上帝存在,就表示上帝不存在。

而回到我們關於龍是否存在的問題上,能否也可以這樣說呢?既然你不能證明有龍的存在,那麼就代表龍不存在。在這個問題上墨先生先不表態,但墨先生想說,其實是能夠證明龍的存在的,只是有些人並不相信這些證明,但如果大家看完墨先生這篇文章,不說相信,起碼會進行沉思,龍真的是這樣嗎?

說到這裡,墨先生的立場已然十分明了,個人是站在龍存在的一方,下面也是正題的開始。

對於那些認為龍應該是存在的人們,絕大部分都是抱著幾個疑惑:

1.歷史上有非常多關於目擊龍的記載,而很多記載並非野史,而是名門正史,甚至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2.就近代來說,也有許多類似營口墮龍這樣的事件發生,且無法否定其真假。

3.皇族的代表是龍,而歷朝歷代不應該會盲目崇拜一種子虛烏有的東西,它的由來肯定是有過經得住推敲的歷史。

4.十二生肖中,其餘十一種動物都是真實存在並且至今還看得到,為什麼會有龍這樣一個純屬虛構的生物呢?

5.《周易》中所提到的所有生物,除了龍都是真實存在的,這樣一部作品為什麼也會加入這種荒誕不經的生物呢?

……

種種跡象都表明,龍這種生物應該是現實存在過才對,可為什麼沒有人見過呢?墨先生個人認為,龍是存在的,至於為什麼這麼說,墨先生將結合前面提到的,下列對於龍存在的7種看法一一進行解析說明。

一、圖騰說

二、生物原型說

三、珍稀物種說

四、神道怪物說

五、大氣生物說

六、維度生物說

七、外星生物說

墨先生的觀點及猜想將逐漸在7點中進行表達,有些理論也許並不能讓所有人都信服,但就像那句老話,「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以下僅代表墨先生個人看法,不認同的看客們請手下留情。


一、圖騰說

圖騰,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種自然或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等,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徵。原始民族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

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係,於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係,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係,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例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便成為商族的圖騰。因此,圖騰崇拜與其說是對動、植物的崇拜,還不如說是對祖先的崇拜,這樣更準確些。

圖騰與氏族的親緣關係常常通過氏族起源神話和稱呼體現出來。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為「太帖」,意為祖母。鄂溫克族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

匈奴狼的傳說(《魏書·高車傳》匈奴單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將以與天。」乃築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請天自迎之」。經三年,復一年,乃有一老狼,晝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處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神物天使之然」。下為狼妻,而產子。後遂繁衍成國,故其人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嗥。)侗族傳說其始祖母與一條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為侗族祖先。

墨先生之所以要多費筆墨闡述圖騰的意思,主要是為了方便後續大家對於概念的理解。而圖騰的另一層含義說土一些,是一種「標誌」,彷彿現在的LOGO。

圖騰標誌在原始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標誌和象徵。它具有團結群體、密切血緣關係、維繫社會組織和互相區別的職能。同時通過圖騰標誌,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圖騰標誌最典型的就是圖騰柱,在印第安人的村落中,多立有圖騰柱,在中國東南沿海考古中,也發現有鳥圖騰柱。

「圖騰說」來自於1942年,聞一多先生髮表的《伏羲考》一文,來自於《伏羲考》中百十個字的簡短論述。20世紀初以來,我國的史前時代或「半信史時代」因各種原因不斷成為學界研究的興趣點所在。在聞一多先生以前,我國神話學研究最具影響者莫過於以顧頡剛為代表的「古史辨」派。

而聞一多先生基本上還是把神話作為文學的一類來進行研究,其方法主要是運用意象的系統聯想與論證,在理論上主要借鑒了法國倍松的圖騰學說理論和塗爾乾的社會學學說。從語言、圖騰和始祖崇拜這三個方面來透析其神話觀,可以見出聞一多先生的神話學研究對於中國文化的意義。

然而墨先生認為,正是由於聞一多先生的影響,導致許多人因為從小就聽說龍只是人造的圖騰,這種觀點變得根深蒂固。

《伏羲考》關於龍圖騰的原話是:「大概圖騰未合併之前,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種蛇的名字便叫做『龍』。 後來有一個以這種大蛇為圖騰的團族兼并了、吸收了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於是便成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龍了。」

開頭的「大概」這個字眼,墨先生認為聞一多先生自己對著此看法也並不太肯定,只是提出一個假說。以至於直到現在,始終有人對圖騰說提出置疑。

墨先生個人不否認龍曾經是圖騰,在遠古華夏存在有某些氏族曾經以龍為圖騰。但墨先生認為,這個龍本身就是一種動物,而並非是從蛇等動物中慢慢增添而來。

將「圖騰」一詞引進我國的,是清代學者嚴復。1903年,他翻譯英國學者甄克思的《社會通詮》時,首次把「totem」譯成「圖騰」,從此成為中國學術界的通用譯名。嚴復說,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具體到某個氏族,圖騰便成為氏族的徽號或標誌。

那麼為什麼墨先生認為龍絕對不是慢慢添加拼湊的圖騰呢?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就是為什麼墨先生前面要重點向大家說明圖騰的定義。圖騰說來自於圖騰理論,圖騰理論是19世紀美國民族學家路易斯亨利摩爾根提出的。

摩爾根的研究證明,圖騰崇拜通常與氏族起源、祖先傳說有關。因為圖騰的實質是本氏族所崇拜的祖先神與保護神。而不管是祖先神或者說保護神,古人對於圖騰的感情是存在親緣的。墨先生認為這種意義下的圖騰是不可能發生變化的。而這個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假設我們中國戰勝吞併了日本,你們會願意五星紅旗上加點東西嗎?顯然不會,因為這其中帶有感情及敬意。也就是說,所謂的逐漸拼合而來的圖騰,邏輯上是不合理的。

其次,圖騰說在歷史記載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依據。假設龍圖騰是隨著氏族兼并,由大蛇逐漸衍化而來,那麼這龍圖騰的形成過程應該是有跡可循的。

華夏始祖是炎帝和黃帝,據《史記》記載,黃帝族聯合以熊、羆、貔、貅、虎等動物為圖騰的六個氏族部落,在阪泉戰勝了炎帝,在涿鹿戰勝了蚩尤。這是史載的最重要的氏族兼并戰爭,黃帝領導的氏族聯盟就是今天華夏民族的雛形。

但我們去尋找相關文獻的內容,卻發現根本找不到以蛇,或者以馬、狗、鹿、魚之類為圖騰的氏族。炎帝族的龍圖騰是根據祖先傳說早有的,而黃帝族的圖騰也不是大蛇,而是熊。《史記》載黃帝又叫有熊氏。《大戴禮。五帝德》也說黃帝國於有熊,而稱有熊氏。

假設按照圖騰說,炎帝以龍為圖騰,在黃帝族戰勝炎帝之後,都應該以原有的圖騰為基礎,加上炎帝族龍圖騰的某些部分,拼合成一個新的圖騰,那麼龍圖騰也就不復存在了。

最後,也是有最直接的證據表明,在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一個屬於仰韶文化的墓地,其中的一個墓穴出土了一對由蚌殼擺塑的龍虎,樣子都很寫實。而碳14測定距今6460來年,也就是說在6400多年前,中國人的祖先就有了龍的概念。一般認為黃帝的時代距今大約5000——4500年。這個蚌龍比黃帝早大約1500到2000年。

這說明,龍的出現比所謂的圖騰說還要早,而且蚌虎是非常寫實的,以當時的情況看,古人為什麼要把虎這種現實中存在的動物,和龍這種虛構生物放在一起呢?這些都無不說明著一些問題。

且先不說龍是否存在,起碼所謂的圖騰說,目前來看並不是真相,反而現在國內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是,龍是存在生物原型的。

二、生物原型說

章鴻釗先生是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他從近代地質科學角度研究了中國古籍中有關古生物、礦物、岩石和地質礦產等方面的知識,撰寫《三靈解》、《石雅》、《古礦錄》等著作,開我國地質科學史研究之先河,具有廣泛影響。

1919年,章鴻釗發表《三靈解 龍解》中,提出懷疑中華龍的原型可能是一種鱷魚。這是近代最早提出龍的生物原型理論。當然後續陸陸續續有學者認為,原型可能是古鱷魚、蜥蜴、蛇、河馬等等其他類似的動物。

上海世博會土耳其館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牆上掛著的土耳其古代的十二動物日曆。「這是1000年前土耳其使用過的動物日曆,」土耳其的十二動物日曆與一旁的中國十二生肖圖,兩者出奇地相像。唯一不同的是,土耳其的日曆中以「鱷魚」代替了中國十二生肖中的「龍」。

說到這裡,墨先生不得不先科普一下12生肖的知識,墨先生相信我們天天掛在嘴邊的生肖,追根溯源知道的人其實很少。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

而十二地支源於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曆法紀年。在民俗學上認為天干對應一些預兆。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又形成了一套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中國民間主要用於紀日、卜卦和配合記事,後來更用於風水,而干支用來紀年月日時的曆法叫做干支歷。

最早完整記錄十二生肖且與今相同的是東漢王充的《論衡》。而關於12生肖的起源,墨先生沒有找到明確的答案,但在專家學者的爭論下,主要有4種說法:

1.星宿說

古人將黃道與赤道附近的恆星分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漢族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二十八宿也分別代表一種動物。古代將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屬生肖,生肖與二十八星宿存在對應關係。但根據相關文獻,二八星宿配動物的記載要晚於十二生肖。

2.歲星說

木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從木星位置可確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輯佚書》認為每十二年,「三歲穰,三歲毀,三歲康,三歲旱」,另說是「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幾十二歲一飢」。植物興衰和動物生活環境存在周期,食草動物(鼠、牛、馬、羊)和肉食雜食動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條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當年生長旺盛的動物,從而形成生肖動物,以此推定動物興衰與木星年有關,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統一。

3.圖騰說

十二生肖其中可分兩類,即「六畜」(馬牛羊雞狗豬)和「六獸」(鼠虎兔龍蛇猴),前者是人們為了經濟目的而馴養,後者則一定程度騷擾人類生活,先民對其心生畏懼的動物。 民族學者劉堯漢從彝族的圖騰遺迹,反推「十二獸歷」的來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獸曆法將人與紀曆十二獸同列,「是原始人人獸不分的思想意識在現實的遺留」。至今彝族仍用十二獸曆紀日並用於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史記·五帝本紀》記述黃帝「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圖騰,絕非真有降龍伏虎本領。十二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學說。

4.外來說

郭沫若在《釋干支》中,認為十二生肖源於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漢代西域諸國仿十二宮而造十二生肖。古希臘、古埃及、巴比倫等古國也有類似的十二生肖,僅動物不同,由此中國的生肖也許並非首創。但秦簡的出土推翻此說,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動物崇拜,反加強圖騰說的合理性。

從文明的發展來看,土耳其學習我國十二生肖的可能性非常大,但為什麼他們的龍會變成鱷魚呢?在這點上,分歧很大,有許多人認為,這正表明著龍和鱷魚有著某種關係,更說明了龍其實就是鱷魚的說法。鱷魚和龍在某些成面上有些相似墨先生不否認,但從整體來看還是相去甚遠。具體原因馬小星先生的書中有更加全面的解釋,後續我們再詳細分析。

而在這方面墨先生個人認為,極有可能是他們亞歐地區並沒有龍這種生物,其他十一種動物都十分常見,唯獨龍他們並沒有見到過,從而自行改變成鱷魚。前面墨先生就說過,龍傳說是屬於東亞地區的歷史傳承,而為什麼只在東亞,有很多因素,墨先生認為可能是這種動物的生存條件或最早的棲息地在東亞地區,很多動物生存空間是受地域限制的,比如國寶大熊貓等等。

這也可見十二生肖中,古人對於其中的動物是有要求的,最起碼要現實存在,表明了龍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當時真實存在的生物,且有非常多的例子可以證明,當然這僅僅是墨先生自己的看法,我們接著談論鱷魚。

說道鱷魚,這個名字人們耳熟能詳,大家基本都在動物園等地方見過真實的鱷魚,且並不認為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墨先生想說,鱷魚這種動物可並不普通。

鱷魚是一種冷血的卵生動物且極其珍貴。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動物之一。出現於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約兩億年前,是性情兇猛的脊椎類爬行動物,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肉食性動物。

它是現存生物中與史前時代類似恐龍的爬蟲類動物相聯結的最後紐帶。同時,大量的各種鱷化石已被發現。4個亞目中有3個已經絕滅。根據這些廣泛的化石紀錄,有可能建立起鱷和其他脊椎動物間明確關係。

白堊紀晚期是哺乳動物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那段時間裡,許多種群開始分化,以適應在不同的小環境下生存。戴維·克勞斯說:「鱷魚從白堊紀晚期日趨多樣化,大到5米長,小的不足1米,以適應不同生存環境的需要。」

大致了解鱷魚的歷史,大家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會認為鱷魚是龍的原型,本身從時代上來說,鱷魚符合一定的標準。

贊同鱷魚原型說的人們提出華夏大地在萬年以前,應該是更加炎熱潮濕,河道繁多,而鱷魚作為兇猛的兩棲食肉物種,幾乎是食物鏈的最頂端,其對原始人類的威脅應該是相當普遍。人們至古以來就會對強大的動物產生敬畏和崇拜,從而一點一點神話到現在的龍。

有人認為從現藏於日本的一件戰國時期的豢龍紋青銅卣上,就可以看到中國古人馴養「龍」的情景,仔細觀察青銅卣上的「龍」,它的形象非常像鱷魚。而山西石樓桃花庄出土的一件中國商代龍形銅觥上,所鑄的龍紋圖案,跟鱷魚也非常相像。
專家學者在分析這些中國早期「龍」的形象中,可以看出很多鱷魚的特徵。遠古時期大地上到處都是沼澤,沼澤中生活著大量性情兇猛的鱷魚,經常攻擊人類,人們看到鱷魚猙獰的相貌,了解到它能在水中和陸地兩棲生活的奇特習性,以及經常半潛在水中似隱似現的詭秘行蹤,便對它產生了既恐懼又敬畏的心理。
  鱷魚六月交配、七月產蛋,雄鱷通過叫聲尋找雌鱷。而每年的這個時候正是黃河流域多雨夏季的開始,於是人們把鱷魚響亮的叫聲和風雨的來臨聯繫在一起,把鱷魚視為雷雨之神,認定它可以呼風喚雨,能夠主宰水神,並為它起名為「龍」。
  此後,鱷魚被人們視為能夠帶來豐收和祥瑞的神物,由於黃河流域氣候的變化,鱷魚的數量逐漸減少、消失,並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和記憶,只留下祖先們創造的稱為「龍」的鱷魚的形象。後世歷代藝術家以鱷魚的形象為基礎,經過想像和加工逐漸創造出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龍。

針對這種觀念當然也有非常多文獻記載可以列舉,但墨先生在這裡還是認為,鱷魚原型的說法並不可取,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的蔡墨同魏獻子的對話內容是:

秋天,龍出現在絳都郊外。魏獻子問蔡墨道:「我聽說,蟲類沒有比龍再聰明的了,因為它不能被人活捉。認為他聰明,是這樣嗎?」蔡墨說:「實在是人不聰明,不是龍聰明。古代養龍,所以域內有豢龍氏、御龍氏。」獻子說:「這兩家,我也聽說過,但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這是說的什麼呢?」蔡姜回答說:「過去有個叔安,有一個後代叫董父,實在很喜歡龍,能夠了解龍的嗜好欲求來餵養它們,龍多到他那裡去,於是就加以馴服,以此來伺候帝舜。帝舜賜他姓叫做黃,氏叫做豢龍。所以帝舜氏世代有養龍的。到了夏代的孔甲,順服天帝,天帝賜給他乘龍,黃河和漢水各兩條,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何養,而又沒有找到豢龍氏。陶居氏已經衰替,其後代有劉累,向豢龍氏學習馴龍,以此進奉孔甲,能夠餵養這幾條龍。孔甲嘉獎他,賜氏叫做御龍。龍中間一條雌的死了,劉累偷偷地做成肉醬給孔甲吃。孔甲吃了,後來又讓劉累再去找這種美味。劉累害怕而遷居到普縣,范氏就是他的後代。

贊同鱷魚原型說的人們,多以此為例子,而墨先生持反對意見。首先,鱷魚絕不能歸為蟲類,其次鱷魚這種生物無論從性情還是形象都不適合給帝王當成玩物,最後,鱷魚肉有些朋友可能都吃過,它的肉質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龍頭上有角,或為獨角,或為雙角,這是自甲骨文以來所有關於龍的記載及傳說都一致肯定的。有人認為,灣鱷的吻端到眼前方有一對大型隆起腺,遠遠看去恰好像龍頭上的角。但我們從長度上來判斷,這一說法實在很牽強。

鱷魚布滿利齒的大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牙齒,「喙長八尺」、「牙如鋸齒」,已成了古籍中形容巨鱷的常用之辭。而在形容龍的問題上則不然。不論古代還是近代一些親眼見過龍的人們,都一致認為龍的鼻嘴很近,更加似牛。

還有就是自古以來婦孺盡知,龍是一種有口須的動物。關於龍鬚

的長度,古籍中提到過可達二丈,且不論是否誇張,起碼鱷魚絕對沒有口須。

鱷魚體表包裹著一層厚厚的骨質板和角質鱗,猶如鐵皮一般,古籍上稱其「甲如愷甲」,而龍身上下覆蓋的,卻是一片一片魚鱗似的鱗片,最大的鱗片直徑可達16公分以上。古今目擊者皆證實,龍鱗是能動的,可作適當程度的張合動作。而這些現象在鱷魚身上絕無可能。

最重要的是龍身上散發出一種異乎尋常的腥味,相隔幾百米遠就

能聞到。究其原因,可能是龍體表面存在著豐富的粘液腺。而爬行動物鱷魚,體表緊覆堅甲,並無粘液分泌口。且「數里聞腥擅」、「腥擅不可近」,這些描述是無法轉用來形容鱷魚的。

當然,上訴是墨先生結合馬小星先生及大家的意見提的幾點看法。可無論怎麼說,墨先生起碼可以肯定,在古代有人豢養「龍」,且這種生物絕對不是鱷魚,至於是不是龍不好斷言,但有種類似生物真實存在過。

接下來我們講講蛇,要說什麼與龍最相像,應該也就只有蛇了。「龍蛇說」在學術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人們最容易把龍看作是蛇的同類,然而要嚴格分析,龍與蛇是存在很多區別的。

龍的長相是頭上長角、腹下有足、體表覆鱗片、吻邊有長須,而這些象徵是蛇沒有的。人們包括古人在內常以龍蛇並稱,而如果我們仔細的研究一些文獻記載,會發現文獻中對於龍和蛇其實區分的很清楚。

兩千多年前的《左傳》中記載:庄公十四年,「內蛇與外蛇斗於鄭南門中,內蛇死」,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數。」同時,《左傳》還兩次寫到龍的出現:昭公十九年,「鄭大水,龍斗於時門之外 洧淵」;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於絳郊」。

如果我們去看許多文獻古籍,會發現古人對於龍、蛇是當成兩種不同的動物進行記載,哪怕外形再相像,彼此間也不能混為一談。

墨先生在馬先生書中看到一個理論,在漢語中有許多名詞並列結構的複合詞結構。以動物來說,如豺狼、虎豹、牛羊、豬狗、狐兔、鶯燕、龍蛇等。馬先生想要表達的是以此可以看出,龍和蛇並不是一種動物。

而墨先生認為,這不僅可以證明龍蛇不是一種生物,也更能說明龍是真實存在的,不論豺狼、虎豹、牛羊、豬狗都是習性相近或互為天敵的真實存在物種,按此推斷,龍也應該真實存在才對。

以《本草綱目》為例,鱗部分為四類:一龍,二蛇,三魚,四

無鱗魚。儘管有些藥材如「龍骨」、「龍齒」、「龍角」、「龍腦」、「龍涎」等等實際與生物界的龍毫不相干。但李時珍在這裡卻是將龍類與蛇類截然分開,足已說明蛇和龍在古人眼中相去較遠,中國古代的動植物分類法正是以動植物的外部形態特徵為主要依據。所以墨先生認為,所謂的龍蛇理論,並不成立。

這裡大家可能會提到蛟,人們常說蛟龍。古代的人也都以為龍即是蛟、蛟即是龍。有人說「小曰蛟,大曰龍」,「龍無角曰蛟」,還有人說「母龍曰蛟」。墨先生認為龍和蛟,應該是兩種有區別的動物。

起碼目前為止,對於蛟的觀點,大家的主流觀念還是比較一致的,多認為是蟒蛇的一種,應該是一種水生的帶腳古蟒蛇類。

古籍記載,蛟小頭細頸、能大口吞物纏身等等,而蟒蛇倒是真正的小頭細頸,並且也是卵生,尤其是大蟒,確實能夠吞人。蛇頭雖小,但它的左右下領骨之間以韌帶相連,所以蛇口能張得很大,可吞下比自已頭大幾倍乃至十幾倍的動物。

現代生物學的研究表明,蛇起源於某種原始的穴居蜥蜴。蛇與

蜥蜴之間,至今仍有著很多相似點。它們不僅有相似的頭骨構造,而且都有發達的鋤鼻器,雄性都有成對的交接器。在種類繁多的蜥蜴群中,人們甚至能夠觀察到那些肢體器官逐漸消失的每一個階段。因此墨先生認為,蛇實際上是一種退化得十分成功的蜥蜴。

除此之外還有蜥蜴也被大眾認同為龍的原型,原因均差不多,關於生物原型的說法,墨先生就簡單講到這裡,其實除了上訴這些,還有非常多的動物受到了大家的懷疑,但都不具代表性,墨先生在這裡就不多費筆墨了,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在網路上了解,或者關注墨先生公眾號「山海河洛」進行討論。

三、珍稀物種說

假如要從浩如煙海的文學典籍中遴選出一種動物來,最能夠代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宏偉的氣勢,複雜多變的精神世界,以及濃郁的東方神秘色彩,那麼這項桂冠非龍莫屬。

墨先生偶然在網路上看見一篇帖子,寫的是關於再記馬小星《龍:一種未明的動物》的文章,大致了解以後對此書大感興趣,由於該書已經絕版,墨先生又沒有看電子書的習慣(個人喜好看紙質的書,總感覺電子書少了些韻味),便淘寶了一本複印版拜讀,閱後醍醐灌頂,如沐春風。

(墨先生認為此書有很高的可讀性,無太過文言及拗口的字眼,沒有過於專業難懂的內容,非常適合大眾觀看,好書墨先生要推薦,可淘寶購買,也可網路搜索電子版,找不到的朋友可在墨先生公眾號「山海河洛」上留言,墨先生可以發送給大家。)

簡單介紹下作者及內容:

《龍:一種未明的動物》,作者馬小星(上海辭書出版社原編輯、後為《上海灘》雜誌社編輯)。調查通過多年前一樁東北黑龍目擊事件,即1944年松花江陳家圍子村墜落黑龍的事件,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龍是否可能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生物?作者查證了大量古今資料,特別是大批的方誌,筆記等等,論證了這種生物不可能是已知的某些生物,如蛇、鱷魚等。就此,作者的結論是:龍應該是一種古老的生物,由於其特殊的生活習性,隨著自然環境變遷越來越希見,成為了一種未明的動物。

其中,關於上個世紀松嫩平原的數個目擊真龍的事件調查報告,尤其能給讀者以巨大的心理衝擊,其真實性和廣泛性令人對龍的存在的可能性開始予以認真的對待。

由於作者的職業是語言文字工作者(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的資料工作人員),提高了書中論證的大量史籍、地方志材料並加以考據闡釋的真實性。馬小星著書之時,不滿三十歲的青年,思路開闊,敢說敢想,在新聞素材的線索上,進行了紮實的學術實證研究。

因馬先生身體上病患長期病休,使得其能夠花費大量的時間心力,為其觀念小心地加以文獻論證。墨先生在這裡要向馬先生表達誠摯的敬意。這是龍文化研究領域第一本帶有實事求是考察性質的書,是一本難得的開拓性作品。

(墨先生前面提到,馬小星的珍惜物種學說是墨先生比較贊同的觀點,個人推測也在於此方面,但由於文學功底有限,並沒有研究的這麼透徹深入。該書篇幅較長,墨先生無法一一羅列,下文僅挑出重點進行分析,詳細內容請看客自行觀看原著。)

好了,下面開始正題:

墨先生對於龍的理念與馬先生一致,都認為龍曾經是真是存在的生物。墨先生這裡先說一個故事,也是該書開篇的內容:

吉林省九台縣,有個地方叫冷棚。其實,這地方早先年是叫龍棚的,後來叫白了,才叫成冷棚。當初為什麼叫龍棚呢?說起來話就長了。

先前,這地方是個很小的村莊。村莊里住著一個小夥子,名叫張祥。張祥靠著一手好木匠活兒,養活老母和媳婦。張祥的手藝比魯班還巧、不但能蓋房子,修橋。還會做飛禽走獸,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河裡游的,沒有他做不上來的。周圍百七八十里,沒有不知道他的。

張祥的名聲,一來二去傳到了龍宮。這一年龍王要修龍宮,請這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張木匠也被請去了。張祥到了龍宮,就鋸拉鑿砍,雕龍畫鳳,修起龍宮來了。

張祥是個爽快人,到了龍宮,跟龍王平起平坐,稱兄道弟,閑時候還跟龍王開開玩笑。龍王看張祥手藝好,也不敢小瞧他。日子長了,他在龍宮裡就混熟了。那些蝦兵蟹將、龍子龍孫他都認得了。龍宮裡的大事小事。像行雲作雨、發水張潮啦,他也都知道。

張祥身在龍宮,心裡可常常惦記著家鄉。有一天晚上,他和龍王閑嘮嗑,嘮來嘮去他就問龍王:「龍王大哥,我們家鄉那邊今年是旱啦,還是澇啦?」龍王一查旱澇單子,說:「木匠兄弟,你們家鄉今年是大旱啊,」張術匠聽他這麼一說,心裡「咯瞪」一下子,可著急啦,又忙問:「龍王大哥、既然大旱,你咋不去行雨呀?」龍王說:「木匠兄弟,你不知道龍宮裡的規矩呀!哪兒旱哪兒澇,早就安排定了。令年你們家鄉要大旱九十九天啊。」張木匠一聽大旱九十九天。更急啦。他想起過去家鄉旱災,地旱得直冒煙,眼看到手的莊稼全旱死了,家家戶戶都吃草根,啃樹皮,有的就餓死在道旁邊。

如今要大旱九十九天。這可讓鄉親們怎麼活下去呀?可讓老娘和媳婦怎麼活下去。張木匠心想:無論如何,得想法搭救家鄉父老,搭救老娘和媳婦。他就求龍王:「龍王大哥,看在小弟面土,你就行雨救救我們家鄉老百性吧,若不,連我老娘和媳婦都得餓死呀。」龍王

聽了張木匠的話,哈哈大笑,說:「木匠兄弟,你真是直心眼。你給我修龍宮,將來我多給工錢,你娘和媳婦儘管吃好的喝好的,天再旱也餓不死呀!」張木匠說:「那些老百姓怎麼辦哪?」

龍王說:「你有吃有喝就行啦,管他們幹啥?」張木匠一聽這話,可氣壞了,就頂了龍王一句:「若是你親戚朋友龍子龍孫都活活餓死了,光給你好吃好喝,你就不心疼?」這一句話,可把龍王問得啞口無言。龍王說不過張木匠,一甩袖子回龍宮去了,說啥也不行雨。

張木匠看龍王走了,還是不行雨,心裡說:你走了,我也會走!他收拾收拾傢伙,就吵吵著要回家。他這一吵吵,龍王可就著急啦,怕他走了沒人修龍宮,就趕緊跑出來拉往張木匠,說:「木匠兄弟,怎麼走啊了」張木匠說:「家鄉大旱,我得回去看看。」龍王心想:這木匠真難斗啊,又一想:我多給他點金銀財寶,他就開心了。龍王就拿出一顆寶珠,遞給張木匠,說:「你們一家三口一輩予也用不完哪。」龍王還以為這回張木匠准樂了,哪曾想,張木匠接過寶珠看也不看,就扔在地上了,還是對龍王說:「你不行雨,我就走。」這下子龍王惱羞成怒,翻臉不認人了,心想:不給你點厲害你也不知道龍王不是好惹的。他喊聲:「來人,給我綁上!」當時就過來幾個蝦兵蟹將,把張木匠綁上了。龍王一瞪眼晴,問張木匠:「張木匠,你修不修龍

宮?」張木匠可一點不怕,他也一挺胸脯,問龍王:「龍王,你行不行雨?」龍王說:「我不行雨,」張木匠說:「我不修。」這可把龍王活活氣死啦,他哇呀哇呀亂叫說:「拉出去,給我……」說要殺,又一想,殺了可沒人給修龍宮啦。於是,龍王下了一道命令,蝦兵蟹將看守張木匠,只准他呆在幹活的地方,不准他出去,若是他不修龍宮,就讓他老死在龍宮裡。

這回,張木匠難住了,出又出不去,這可怎麼辦。他在幹活的地方轉來轉去。想啊想啊。冷丁的,他看幾了自己的幾把斧子,靈機一動。有啦,他操起斧子。那些蝦兵蟹將還以為他要幹活呢,誰知張木匠卻照著立柱,噹噹當三下,就把立柱給砍斷了。這立柱一倒,可了不得了,就聽龍宮「嘎吱吱」山響,眼看著龍宮向一邊慢慢地倒下去,那些蝦兵蟹將架也架不住了、龍宮裡的傢伙擺設,都稀里嘩啦東倒西歪。那些蝦兵蟹將、龍子龍孫,都覺得頭迷眼花直轉悠。站也站不住啦。這下子,龍王可嚇壞了,龍宮若倒了,他還當什麼龍王啊,他連忙跑出來,口口聲聲地喊:「木匠兄弟請停手。」央求木匠快別讓龍宮塌了。張木匠看見龍王那個可憐相,又生氣又好笑,說:「不讓它倒也行,你得答應我三個條件!」龍王急得什麼也不顧了,說:「你說吧。」張木匠說:「一、馬上去行雨。」龍王說:「行。」張木區說:

「二、把旱澇薄子改了,以後永無旱災水災!」龍王說:「行,」張

木匠說:「三,行雨的時候,我也去,我說下就下,說停就停。」

龍王說:「行,你只要別讓龍宮倒了就行。」張木匠見龍王都答應了,就拿根柱子,往節骨眼地方一頂,說也怪,龍宮立刻就穩穩噹噹的,不往下倒了。龍王看龍宮不倒了,這才鬆口氣。可龍宮還斜歪著哪!他又問張木匠:「木匠兄弟。龍宮還斜歪著呢,怎麼辦哪?」

這時,張木匠的怒氣也消了,他哈哈一笑,又管龍王叫起大哥來,他說:「龍王大哥,這好辦,等你行完雨,我就把它弄正道了。那時啊,我把龍宮給你修得比玉皇大帝的靈霄寶殿還要好。」龍王聽了,真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這時候,也只好改了龍宮的老規拒,派龍去行雨。他給張木匠一件龍袍,張木匠一穿上,立刻變成一條金翅金鱗的五爪金龍。龍王還給他一把金豆子,叫他攥在手裡,臨走時還告訴他:「行雨的時候,千萬不許笑。若是一笑,可就得掉到地下去。」囑咐完了,就帶著他們去行雨。

張木匠混在這群龍里,騰雲駕霧,覺得挺有意思。他往下一看,只見山啊,河啊,房屋啊,可美了,像畫似的。張木匠心想:龍王也沒啥了不起的,咱披上龍袍,不也騰雲駕霧?若行起雨來,比龍王還好,哪乾旱往哪去。若是我當龍王啊,準保年年風調雨順,讓咱庄稼人年年過好日子。

走著走著,到他們家啦。張木匠往下一看,家鄉和別處可不一樣,地旱得都裂了,莊稼又黃又焦,眼看就枯死了。鄉親們一個個都愁眉苦臉。看著這些,張木匠心裡一陣難過,他急忙喊:「下雨,」龍王就呼風布雲,下起雨來啦。這場雨這個好啊!大地眼瞅著就由黃變黑,莊稼眼瞅著就由黃變綠,由綠變青,一個勁兒往上長。那些鄉親們也不避雨,都跑出來,站在雨里,仰臉朝天直喊:「好雨!好雨!」張木匠樂得了不得。一會兒,他又看見他老娘樂呵呵地往家裡抱材火,還有他媳婦,挑著一擔水,往家緊走。

張木匠心裡更樂啦,他想逗媳婦一下,就拿手裡的金豆子迎頭沖媳婦拋下去。哪知道,那金豆子一下子就變成雹子,嚇得他媳婦緊忙往一家裡跑。張木匠一看,可忍不住了哈哈一笑。這一笑可壞事了.他就覺得忽悠一下子,就從天上掉下來啦。再說下邊的人,盼來場好雨,一個個都歡天喜地。等雨過去了,天晴了,出外一看,可就看見了天上掉下來的這條龍。大夥都奇怪的不得了。這時有個白鬍子老頭知多見廣,走出來說:「這龍是為咱們行雨掉下來的,他救了咱一方的老百姓。龍離不開水,咱也不能讓它乾巴死了。」

大夥一聽,說:「對。」就忙著給龍塔個棚子遮太陽。棚子是用蘆席搭的,龍多長,棚子多長。大夥又不住勁兒地往龍身上澆水。就是這樣,還是不行。五黃六月天,龍鱗底下,眼角里,都長蛆芽子啦。大夥急急忙忙地挑水澆龍,還有他媳婦,也往他身上澆水。可是誰也不知道。

這龍就是張木匠,張木匠眼睜睜地看著鄉親們,心裡明白乾著急,可就是說不出話來。等龍王回到龍宮裡,一查龍數,才知道張木匠沒回來,掉下去啦。龍王有心不管,可是龍宮還斜歪著哪,還有張木匠穿去的那身龍袍,也是龍宮裡的寶貝,他只好又派蝦兵蟹將去,打一陣雷,下一陣雨,把張木匠接回去。張木匠回到龍宮,咋也沒咋的,照樣給龍王修龍宮。龍王又憋氣又窩火,可又不敢說啥。

張木匠這回幹活也真上心,把個龍宮修得十分漂亮。後來,張木匠修完龍宮,回到家鄉。鄉親就告訴他說這兒掉下條龍。張木匠哈哈大笑說:「那就是我呀,」大夥開始都不信。張木匠就把他怎麼去修龍宮,聽說家鄉大旱,逼著龍王來行雨,又怎麼一笑就掉下來了,從頭到尾,原原本本說了一便。又說他掉下來以後,大夥怎麼給他搭棚子遮涼,誰誰誰挑水澆他胳膊,誰誰誰挑水澆他的腿,哪家叔叔澆他的頭,哪家大爺澆他的尾,他媳婦怎麼澆他的眼睛,哪個人說了些什麼話一一說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差,大夥這才信啦。

打那以後,這地方人家越聚越多,變成了大村莊。就因為在這兒給龍搭過棚子,後來,人們就給這個地方取名叫龍棚。人們一講起這名字的來歷,也就忘不了那個聰明能幹,強迫龍王行雨,救了老百勝的張木匠。

有的人可能會疑惑,墨先生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篇幅,講一個民間的神話故事。理由有三,一是這個故事是全書的開篇,為了表示對作者的尊重墨先生引入了這個故事,其二,墨先生個人認為這個故事不僅有趣,還很有代表性,其三也是我們後續要聊的話題重點,就是近代幾乎所有發現龍的事件,內容都會有龍從天墜落,人們為龍搭棚子澆水,一場大雨後龍就不見了幾點內容。

馬小星在書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獻古籍,提出了龍在現實存在的例子,由於內容較多,且相對大家會覺得枯燥,墨先生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在1989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外書摘》第三卷第四期上,在《人間奇事》專欄里,發表了一篇來自黑龍江的徵文稿。稿件的內容是該文稿作者父親在1944年的一起黑龍墜落事件。

馬小星就此展開推論,層層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終得出結論認為龍其實應該是真實存在過的,但不知道這種稀罕的物種現在還存不存在。

如果有人跟你說,龍是真實存在的,你可能並不相信。而不相信的原因,其實不在龍的形象上,因為世界大千無奇不有,有許多我們並不知道的生物,長相在奇怪也沒有什麼。

假設龍傳說不存在的情況下,生物學家說發現了一種外表跟龍一樣的生物,其實人們並不會太驚訝,只是發現新物種而已。

也就是說,人們之所以不相信有龍的存在,重點是因為傳說龍會騰雲駕霧,翻雲覆雨且大小隨意變換、來去無蹤。神話中的形象及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科學程度下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所以人們並不相信。

下面針對人們對於龍疑惑較多的幾個方面,參考馬小星書中的內容作出解釋:

(一)龍是什麼樣的一種生物

我們認為魚登陸的最初動因,只是為了從一處池塘轉移到另一處池塘,換言之,是一種為了能繼續留在水中生活的適應性遷移。然而,

由這種行為導致的一系列身體構造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卻是它們始料所不及的。既然登上了陸地,就不得不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從而促使魚鰾轉化為簡單的肺組織。長期在地面上划行移動,胸鰭、腹鰭的形狀也漸漸起了變化,終於發展為五趾型的四肢。這一群最早出現在陸地上的四足脊椎動物,並不是爬行類,而是兩棲類。為了同白奎紀以後發展起來的現代兩棲類相區別,我們且將它們定名為「古代兩棲類」。

從適應陸地生活的諸多要求來看,兩棲動物有著明顯的局限性。這些來自水族的新大陸發現者們,其實從來也沒有真正稱霸過陸地。它們不能遠離水域,不能過久地暴露在乾燥空氣中,更經不起強烈日光下的曝晒蒸發。幸而天賜良機,自它們登陸伊始,全球氣候正處於一個相當溫暖而濕潤的時期,陸地上覆蓋著主要由蕨類植物構成的茂密叢林,在叢林中間布滿了數不清的沼澤。濕氣濃重的森林,成了兩棲動物的天然保護傘。綿延不斷的沼澤,則是兩棲動物最理想的棲身之所。這一鬱鬱蔥蔥的局面持續了將近六干萬年光景。後來由於地殼變動,沼澤區內的大批植物被層層埋入地下,經過長期的炭化作用,形成了我們今日作為重要能源的煤炭,故而地質學上稱這一時期為「石炭紀」。

我國北部地區已經發現和正在開採的大煤田,足以證明該地區在石炭紀時尚處於暖濕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分布著大面積的原始叢林。

「暑極不生暑而生寒。」大約在兩億八千萬年前的石炭紀末期,氣候開始變得寒冷而乾燥,大片的叢林、沼澤消失了。許多曾經頗為活躍的兩棲動物,因為不能順應新環境而相繼絕滅,讓位給了正在嶄露頭角的爬行類動物。有一些惰性較強的兩棲動物,原本就比同類有更多的時間泡在水裡,此刻在異常氣候的壓力下,索性退回到了水中,並開始向地下水域尋求避難的場所。由古代兩棲類引上陸地的高等生物類群,經過了無數次的脫胎換骨,有的能以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賓士,有的能以驚人的敏捷攀援樹木,有的則征服了天空。地表生物圈內的竟爭愈演愈烈,後起的物種換了一代又一代,它們留下的大多只是化石,而一種古老的兩棲動物卻出人意料地荀活下來,一直闖進了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成了萬眾爭睹的活化石。這很可能就是那種被稱之為「龍」的神秘動物的真實身份。

可能有人會問墨先生為什麼這麼說呢?現代兩棲類皮膚裸露,屬於白堊紀以後才發展起來的新種,而古代兩棲類多為披鱗帶甲狀,體型也比現代的要大得多。從古今目擊者的描述來看,龍鱗肯定不是鱷魚身上的那種角質鱗。依據生物進化的不可逆律,一種在進化過程中已經褪掉了魚鱗的動物,即使後代返回到祖先的生活環境,也不可能再長出魚鱗來了。例如爬行類中的魚龍、蛇頸龍,哺乳類中的海豚、鯨魚,它們在重新入水以後,並沒有長出滿身的鱗片來。

由此可見,龍和魚類的關係非同一般,龍鱗是直接從某種古代魚鱗演化而來,並且像硬骨魚鱗那樣,形成以後便終身生長,所以隨著龍體的增大,每一片龍鱗的面積也相應增大。在眾多的四足脊椎動物中間,身上之鱗片跟魚鱗有直接繼承關係的,當以古代兩棲類動物為最大可能。

古籍上被記錄下來的龍,若依照體色來區分,大致有三類。一是「黑龍」,又稱「青龍」。二是「白龍」,體表純白色,或以白色為主。這類龍最為稀見,估計是由近交所造成的白化個體。「白龍,天帝貴畜也。」跟其它白化動物一樣,白龍也受到人們特別的珍愛。三曰「黃龍」,體表呈金黃色,又說呈五彩色。古人視之為「祥瑞」並做了許多歌頌文章的,主要就是指這類體色艷麗的龍。黃龍的鱗片也十分漂亮,據說在光照之下閃閃耀目。司馬相如《子虛賦》在形容雲夢山川的景色時,曾有過這樣的辭句:「眾色炫耀,照爛龍鱗。」《文選》引郭璞注:「如龍之鱗彩也。」

從龍身上揭下來的鱗片之所以「金碧射目」、「燦爛作五彩色」。這很可能是一種琺琅質加厚的硬鱗,並且含有鳥糞素結晶。若考慮到龍和魚類之間的親緣關係,這類體色的出現也就毫不奇怪了。生物研究表明,在所有的動物類群中,魚類是體色最為艷麗的一族,鳥類、昆蟲類尚在其次。越是居於深水層的魚類,其體色往往越是五彩繽紛,斑斕奪目。

這是原因一,第二還應從龍身上的腥味說起。所有龍的目擊事件,目擊者都問道了龍身上的腥味極大,相距幾百米遠就能聞到。甚至在龍趴卧的地方,經過了一夜暴雨的沖洗,沙子里還留有濃烈的腥味。

我們知道,魚類的粘液層是為了適應水中生活而發展起來的保護機能,兩棲類的粘液分泌則是維持皮膚呼吸功能的必要手段。

通過對現代兩棲動物的解剖分析,發現它們的肺是一個只有簡單分隔的囊,僅能承擔一半的氣體交換功能,其餘的則是經過皮膚組織來完成的。所以,現代兩棲類皮膚裸露,布滿粘液腺,通透性強,以便進行氣體交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值得注意,目擊龍的人均稱龍身上的鱗片是能動的,甚至可以夾死鑽進去的蒼蠅。

「它的鱗是可以自行抖動的,水邊的蒼蠅多,鱗片一動咔咔直響,有時還能夾到蒼蠅。」這是目擊者的原話,我們現在還不敢肯定這種鱗動現象是否全由意志控制,但至少可以說明,龍鱗並非緊覆體表,鱗片與表皮之間仍有一定的空隙,蒼蠅能由此鑽進去,換言之,龍鱗底下的皮膚組織仍有可能直接接觸空氣。

第三,龍出現在陸地時,大多表現為神疲力乏、氣息奄奄,雖然長有四條腿,卻老是趴在原地不動,這種現象似乎也可證明,龍的肺功能是相當低弱的,遠不能滿足陸地運動的需要。它應當具有其它的輔助性呼吸功能。上古的豢龍技術早已失傳,但是仍有若干經驗片斷遺留在民間。目擊者們中的老人會組織為趴在陸地的龍搭建涼棚,不斷往它的身上潑水,這種對於墮龍的特殊救援方式,很可能也是源自早期的經驗。

其實搭建涼棚,不正是為了避免日光照射,以減緩動物體表的水分蒸發嗎?用水澆身,不正是為了增加體表的濕潤度,以利於氣體交換嗎?這一代代相傳的古老經驗,恰好暗示了龍的皮膚具有呼吸作用,只要讓它周身保持足夠的濕潤度,即使幾天不吃不喝,它也不會死去。而真正成熟的爬行類動物,是不需要享受這種待遇的。因為爬行動物已經具備完善的肺組織,皮膚乾燥本屬正常現象,用水去潑灑身體反而顯得多此一舉了。

假如龍的原型是蛇或者鱷魚,那就很難使人理解。作為爬行綱動物的蛇、鱷魚,已經能夠整個脫離水域,在陸地上追逐食物,在陸地上生兒育女,怎麼會「失於水則神廢」呢?鱷魚雖然性喜水棲,但它具備完善的肺組織和發達的四肢。雌鱷魚在孵卵期間,能夠持續2一3個月趴在地面上,何嘗需要人們用水去澆它的身體?然而,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史籍記載的墮龍現場時,便會感到驚訝不已。

那些墜落在陸地上牛首蛇身的怪物,大多呈現一副神氣俱喪、可憐兮兮的模樣,趴在原地,像條死狗。只有當大雨降臨,它才重新抖擻起來。有些墮龍還會在沙土中掙扎號叫,人們用水去潑它,叫聲才有所緩解。可見,這種長滿魚鱗的怪物對水的依賴性,遠在爬行綱動物之上。於是乎,「蛟龍失水」成了古代作品中常見的譬喻。《新列國志》道「蛟龍離水,匹夫可制。」《紅樓夢》道:「蛟龍失水似枯魚。」

(二)龍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

最值得注意的是關於龍的習慣,古文中有提及「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在所有墮龍的記載中,除了《豫章書》所記降落在豐城縣的那一次是冬季十二月,其餘的全在農曆四月到八月之間,尤以夏季為多。這難道是偶然的巧合嗎?說明龍的騰飛是有季節性的,一般在春夏之際。所以當漢成帝在位時,有一年冬季黑龍出現於東萊郡,陳湯便認為這不是正常現象。《周易·繫辭下》:「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我們現在還弄不清楚,龍是不是真的跟蛇一樣,每年有一段冬眠期。不過,古人通過斷斷續續的觀察,至少獲得了這樣的經驗:秋分以後,龍在地表的活動消失,即使偶爾露面,也是在某些大井的深水裡。一個同樣顯豁的事實就是:在冬天,地下水的水溫明顯高於地表水。龍常見之於井水中,這是有史實依據的。

龍的這一特殊習性,將有助於我們鑒別它在生物界的真實身份,亦將有助於我們理解「潛龍」一語的實際意義。試想,龍怎麼會鑽到井裡去的呢?考井水之來源,多半為不透水岩層之上的潛水,但有些井在開鑿時穿過了不透水岩層,與更深處的地下水相接,因而水量更加豐富。《初學記》卷八引《續征記》:「歷山有井無底,與城西南湧泉相通。」指的就是這類能與地下湧泉直接相通的深井。

地下水是在土壤、岩石的孔眸之間彎彎曲曲流動的。其中有的孔夠可能較大,有的還可通向地表的江湖。古書上就曾記載,有人不慎將馬鞭墜入一井中,過後不久,又從數十里外的江中得到了。由此看來,一種動物若要時常出現於井泉中,爾後又能從井泉中悄然而逝,它必須具備一項特殊的本領,即能夠在構造複雜、寬窄不一的地下水網之間潛行自如。

如今看來,地下水中有魚類生存,已不是什麼希罕事了,至於會不會有一些史前時代的動物依然躲在地下,卻始終是一個謎。

據估算,埋藏在地下的水要比地表江河之水多6千倍以上。儘管這些地下水常分散於土壤、岩石的孔隙之間,但在一些比較大的洞穴中,確能匯聚成真正的河流。我們在石灰岩溶洞中所看見的地下河,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那些位於更深處、形態更奇特的水泊,是人類目前尚無法涉足的。

加拿大有學者甚至推測,在距地面15-20公里的岩層中,仍有可能存在液體層。從上述的分析來看,許慎說的「能幽能明」,其實並無大錯。龍潛入深水,是為「幽」,龍進入地表水域,則為「明」。既然龍慣於在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往返潛行,那麼,它有時從井水裡探出頭來,還有什麼可奇怪呢?正因為不能確切地掌握龍的生活區域,古人才會發出「乍存乍亡、變化無常」的感嘆。也正因為無法觀察到龍從出生到發育成熟的整個過程,古人才會懷疑蠑螈、蜥蜴是神龍的幼體,才會誤信「能細能巨、能短能長」之類的夸誕性傳言。

龍作為水生動物,第一大特徵是不能脫離水。關於這一點,古

往今來,眾口一詞。科學發展史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裁言,或許就是:「我們知道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有的朋友可能認為墨先生所訴的內容太過猜測了,其實不然。目擊者皆已證實,龍之長須乃是大自然本身的作品,而非藝術家虛構的產物。古籍中出現的龍鬚,有些顯得很長。龍長有明顯的口須,這也正是它與蜥蜴、鱷魚等爬行類動物相區別的一個重要體征。

如同人們已經知道的,口須本是魚類最重要的觸覺器官,須上還分布著味覺細胞。在混濁的水中,靠眼睛的視覺來尋覓食物,顯然是很不夠的,此時口須就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從古代魚類進化到兩棲類,再進化到爬行類,那些登陸成功的四足動物,應該是視覺發達而口須退化。可是,龍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口須非但沒有退化,反而日漸發達,變得又粗又長,這個事實再一次向我們晤示:龍不僅從未遠離過水域,而且長期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地方,發達的觸覺器官正是為了彌補視覺上的不足。

儘管陸生動物較之水生動物要先進得多,但水生動物及兩棲類動物也有自己的優勢。它們僅僅在活動時才消耗體能,在安靜狀態時,它們可以長時間漂浮在水中,使肌肉組織得到充分的鬆弛。這就意味著,它們只需要消耗較少量的食物和氧氣,便能夠維持生存。陸地上的物種,進化得快,消失得也快,這是因為陸上環境複雜多變的緣故。相比之下,水生環境則要穩定得多,地下湖泊更是一個靜謐的世界。在弱肉強食、競爭激烈的地表生物圈內,偶爾會出現像龍這樣的反應遲鈍的大型動物,這該如何解釋呢?我們有理由懷疑,它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延續下來的。這種特殊環境的庇護,不僅使它躲過了災難性氣候的打擊,而且使它避開了那些凶暴的爬行類動物的侵害。因為它生活在一個雖然並不繁榮、卻幾乎沒有天敵的環境中,其它獸類以至人類都很難進入它的領地,這或許也是它得以苟延殘喘的原因之一。

(三)龍為什麼能騰雲駕霧,無翼而飛

如果說龍哪些方面最不能讓大眾所接受相信,墨先生認為當屬龍為什麼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之謎了。

其實,魚類也不是絕對不能飛行。在熱帶或亞熱帶海洋,常可看見一種會離水飛躍的魚——飛魚,它長著一對寬大的胸鰭,伸展開來就像鳥兒的雙翅一樣。飛魚起飛前,先由尾部在水裡急劇擺動,達到極高速度,然後躍出水面,張開翼狀胸鰭,身體保持靜止狀態,在空中滑翔飛行。這種有著獨特本領的暖水魚類,一般能夠在離水面4-5米的空中飛行200米左右,倘若遇上順風的幫助,還可飛得更高更遠。

龍的飛行方式較之飛魚,還要來得更加神奇。飛魚的滑翔,從本質來看,仍未超越「有翼而飛」的定義,只不過用魚鰭勉強替代了鳥翼。龍則不然,龍不僅能從水裡騰向空中,並且能在陸地上直接起飛。雖然《廣雅》說過,有一種長翅膀的龍叫做「應龍」,可目前已經掌握的史籍資料,還無法證明有人確曾看見過這種「應龍」。相反,墜落在陸地上的龍,都是沒有翅膀的,其中大部分仍然能夠重新飛起來。無翼而飛天,這是一個最令人驚詫的現象。

人們都知道,龍的出現必定伴隨著雲霧或大雨。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地面的濕潤空氣升至高處,遇冷而凝結成無數細微水滴,成團浮游空中、即為雲。當雲里的小水滴不斷碰撞、合併,增大到上升氣流已無力支持的時候,就下降成為雨。霧實則也是種雲,不過是近地面的雲罷了。

我們走入霧中,便可以體會到在雲中是什麼感覺了。那裡面的空氣很潮濕。我們既已明自雲霧乃是水的氣態表現,那就不難理解龍飛行方式的特殊性質。騰雲駕霧也罷,挾風裹雨也罷,所揭示的無非

是同一個事實:龍的飛騰離不開水的助力,它慣於在潮濕的空氣中活動,而在它出現的地方,也往往容易產生較多的水霧。

成語「龍騰虎躍」中的那個「騰」字,下得非常貼切,點明了龍飛與鳥飛的本質差別。那這種能夠借水騰躍的兩棲動物,會不會是從某種原始的噴水魚進化而來呢?墨先生認為,我們是否可以這樣進行假設,龍這種生物利用噴水作為推進力,或者體內存在類似的身體機制,這是完全存在可能的,且這是目前生物界實有的情形,並非全然猜測杜撰。

且不說許多龜類皆依靠鰓裂噴水來加快游速,我們僅舉生活在海洋中的烏賊為例。烏賊是屬於頭足綱的軟體動物,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器官可以替代羽翼,按理說是不可能在空中飛行的。然而烏賊能把海水吸入外套腔里,然後靠肌肉收縮,將水從漏斗管中猛烈噴出,利用水流的反作用,使身體飛速地向後退去。可別小看這股噴射力,它足以使烏賊像火箭般從深海躍入空中,在離水面7-10米的高處,水平飛行達到50米以上。

依據古籍所提供的來自目擊者的描述,龍的飛行起動方式,較之烏賊更為複雜,並且飛行的距離也更遠,似乎有一項特殊的技能,可利用噴水造成上升氣流,或轉化為某種電能。

儘管墨先生並沒有見過龍真正的飛行方式,但我們從文獻古畫傳說中了解到,龍在飛行中是呈現波浪形狀的,跟蛇爬行十分相似。在龍的體內是否存在特殊的氣囊,或者未知的器官我們無法獲知解釋。

但這並不影響墨先生對其的大膽假設,弗蘭西斯·培根說過:「在自然的胎宮中還貯有許多極其有用的秘密東酉。與現在已知的任何東西都不貼近,也無可比擬。」我們總是以人類能夠製造工具而自詡,然而,只要懷著謙遜的態度去看一看千奇百怪的大自然,我們便不得不承認,那些目前尚不能製造工具的動物,其自身器官的發達與完善程度,是我們人類所望塵莫及的。

科學家發現,北極熊身上的毛能夠吸收日光。並把光能彙集到黑色的表皮上轉化成熱能,皮下的血液再將熱能輸送到全身。其原理如同太陽能換熱器。蝙蝠在黑暗中來回捕蟲,其準確性令入嘆為觀止。原來它是運用人耳聽不見的超聲波來測定目標的,美洲白股蝠能在1秒鐘內發射和接收250組超聲波。有一種菊頭蝠甚至可以分辨出直徑為0.05毫米的細線。最早的伏打電池是以電鰓、電鰻的電器為模型而設計出來的,這種電器官由許多叫做「電板」的盤形細胞組成,在神經脈衝的作用下,可將神經能轉變為電能,產於南美洲河流中的電鰻放電時電壓高達800伏,幾乎能擊斃渡河的牛、馬,至於擅長使用化學武器的昆蟲則比比皆是。生活在肯亞的一種大個臭甲蟲。當它感到威脅時,腺體內儲藏的化學物質立刻發生爆炸式反應,隨即釋放出大量能量,還能形成一種氣體,其溫度高達攝氏100度。

由此可見,對包括電能在內的各種自然力的巧妙運用,早已不是我們人類的特權。億萬年的生物進化過程,本身就是最具天才的設計師。我們既然已經在其它動物身上發現了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太陽能換熱器」、「超聲波定位儀」、「活體發電機」和「快速化學彈」,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相信龍的體內同樣也可能存在著某種高性能的「噴水發動機」或「電力推進器」呢?

(四)龍為什麼會呼風喚雨?

「雲雨感龍,龍亦起雲而升天。」我們正不妨以此為窗口,來窺探一下古人稱龍為司雨之神的玄機所在。雖說龍王廟的大量修建是在佛教東漸以後,但龍能行雨的觀念卻是中國曆來就有的。

對於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來說,雨水的適量與否,決定著農業收成的豐歉及整個社會經濟的成敗。因而自甲骨文的時代起。禱雨祭禮

便成了史冊記載中的大事。在五花八門的求雨方式中,「土龍祈雨法」可謂中國特產,對後世影響甚大。塑造土龍以求雨,曾經在漢代大為走紅,其操作方法詳見於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篇》,不過又鮮入了陰陽五行等內容,曼衍得相當繁複。後來在民間流傳的「畫龍祈雨法」和「蜥蜴祈雨法」,其實就是同一種方法的延伸及簡化。

古人對任何一種動物崇拜,如果所崇拜的對象純粹出於虛妄,那麼,這種崇拜斷不能維持長久。龍能行雨的迷信,既然在民間表現得如此頑強,其間必然隱藏著若干尚未探明的因由。遠在蒙昧時代,人類就開始對某些動物潛藏的「靈性」發生了濃厚興趣。他們渴望利用動物的特殊能力來彌補自身的缺陷,甚至幻想自己就是某些「神異動物」的後代,這也是早期人類試圖征服自然的一種稚態表現。我國東部的廣大地區。深受季風影響,故而旱澇無常,對於降水量的強烈關注,便構成了我們民族神話傳說中的一大特色,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可是,古代人民要求控制降水量的願望,為什麼不寄託於其它動物,偏偏要投注到這種被稱之為「龍」的動物身上呢?會不會是跟這種動物本身的特殊習性有關呢?

當地面的空氣乾燥時,龍只能安靜地潛伏在水裡,而當地面空氣的濕度驟然增加時,它變得興奮起來,開始向陸地上運動。因為只有在高濕度的氣候條件下,龍才能保持體表的濕潤,才能不斷獲得水分的補充,以便進行連續的騰躍。

我們知道,形成降雨的最基本的條件,是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須達到飽和狀態。首先是要「油然作雲」,爾後方能「沛然下雨」。時至今日,我們能使用雷達來探測百公里以外的積雨雲和颱風雲,甚至能使用氣象衛星來觀測雲團的分布及走向。可是在技術條件落後的古代,人們又是怎樣預知天氣變化?從很旱的時候起,人類就已經注意到,包括動植物在內的自然界諸多事物。在氣候發生顯著變化之前,常會表現出一些帶規律性的特徵。利用這些特徵來預報天氣的陰晴冷暖,古人稱之為「物候占」。

關節炎患者的經驗就是再好不過的證明。為什麼當本地天氣尚處於風和日麗、並無潮濕之感的情況下,那些關節炎患者卻能敏銳地感覺到從遠方翻滾而來的異常大氣流呢?原來,天空陰雲密布時,大量帶電荷的氣流集合在一起,不同電荷相互吸引、撞擊,產生高頻率的電輻射,進而又引起地面磁場的變化。正是這種人眼看不見的電磁波,可導致人體的生物電系統發生紊亂。關節炎患者由於局部組織存在病理變化,很難自行調節來對抗這種外來的干擾,所以就表現得格外敏感。當異常大氣流距離病人住地很遠時,電磁波卻以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捷足先登,將「天氣變於上」的信息迅速傳遞過來了。當然,關節炎患者的表現屬於人體的病態反應,而不是常態反應。但是,舉一反三,我們由此不難推知,生物體內確實存在著遠距離遙感的機能,況且我們已經知道,某些動物器官的靈敏度要勝過人類的百倍乃至千萬倍。

宏都拉斯的生物學者伊萬曾看到在人造壓力表完全正常的情況下,蟹魚就拉著巨大的隊伍從海洋向內陸遷移,24小時以後,大颶風從天而降,風暴捲起的海潮沖塌了這一帶的海堤。

西南非洲地區的人們也通過一些動物來預測天變。當格努斯大羚羊咬死剛剛生下的幼犢、施布靈跳羚紛紛墮胎、群鹿不再雌雄交配時,當地的農民都知道,長期大旱無雨的災情即將降臨了。動物們之所以不要幼兒,是因為它們懂得,沒有雨水,牧草就長不起來,它們也就無法將幼兒掩護起來而免遭敵人的襲擊。

簡單點說,燕子低飛,蜻蜓點水,魚浮水面,都預示著即將下雨的信息。天氣轉陰時,隨著氣壓的急劇降低,水中溶解氧量減少,魚類因面焦躁不寧,時常躍出水面,這是人所共見的事實。「龍騰」和「魚躍」並舉,說明兩者同屬生物現象。

龍的身上可能正具備這樣一種特殊的感受器,對於遠方正在形成的雲團,尤其是大面積的積雨雲,有著異乎尋常的感應能力。一旦當龍暴露在某地之後,或早或遲總會有成團的陰雲涌動而來。因此在古人的整體經驗中,「雲從龍」、「龍致雨」乃是看得見的真理,儘管有幸目睹此類奇景的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極少數。

古代居民在無法掌握自然力的情勢下,對動物界存在的「自然冥感」現象大為驚奇,因而將過高的期望投注到了某些所謂「神異動物」身上,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平心而論「龍致雨」之說確實含有科學的成分,不過那是一種被曲解的科學。而換句話說,已當時的文化水平,這個理論可能就是當時公認的科學。

墨先生認為,哪怕現在的科學發展也無法不帶有「射手假說」及「農場主假說」的映射,也許多少年後,後人一樣也會認為我們今天肯定的某種理論,是那麼的愚蠢。

(「射手假說」有一名神槍手,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個洞。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著一種二維智能生物,它們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宙進行觀察後,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會有一個洞。」它們把這個神槍手一時興起的隨意行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鐵律。 

「農場主假說」則有一層令人不安的恐怖色彩:一個農場里有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也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它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布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食物沒有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

我們發現龍往往能提前好幾天感應,但是就兆雨的準確率而言,似乎又不盡如人意。因為龍只能感知遠處襲來的雲團。卻不能控制雲團的走向,更不能隨意製造大雨,而在某一地區能否出現降雨,除了須有富含水汽的雲層以外,還要受到其它條件的制約。所以在甲地形成的雲團,是否會經過乙地,經過時又是否會降而為雨,這裡面有相當大的未知數,所謂「天有不測風雲」。

在古籍記載中,我們不是也曾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嗎?某些倒霉的龍墜地後,十天半月不見一滴雨,結果把一條「神靈之精」給活活憋死了。

生物學家告訴我們,某些魚類經常向空中沖躍、滑翔,其實就是在作離水的嘗試。因此,我們可以推想,在二億五千萬年前的登陸大革命中,那些爬上岸來的先鋒戰士,不見得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挪動的。其中有些成員,原先就已經具備了在水面騰躍的技能,它們為什麼不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技能,向陸地上發起衝擊,以盡量縮短從一個水塘轉移到另一個水塘的時間呢?而最有利於它們在水陸之間自由騰躍的,也應當是另外一種氣候條件和地貌環境,終年降雨量異常豐沛,陸地上遍布池塘沼澤。最符合這些條件並具有典型意義的,恐怕就是石炭紀了。

龍很可能是在隔離或半隔離的環境中倖存下來的某一古老物種的孑遺。這種動物魚性未泯,頗具古代兩棲類的特徵。它對於水的依賴性,更是明顯超過了後世常見的爬行綱動物。儘管地質史上屬於它的黃金時代早已逝去,它卻無法像後來興起的物種那樣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在它的肌體組織包括神經系統內仍舊保留著對於那個美好盛世的頑強「記憶」。所以每當地面空氣的濕度急劇上升時,它便會本能地不由自主地興奮起來。可惜的是,它所追逐的只是一個短暫的夢境而已。

整個地表層的實際狀況,對於這種閱盡滄桑的動物來說。已經變得越來越糟,這種曾經被人們奉為神抵、因而附會出了無數傳說的「鱗蟲之長」,其實不過是一種明顯背了時的動物。它所以受到人們特別的珍視,乃是因為它太占老,又太稀少了。

墨先生每每想到這裡,都不禁有些黯然,一種悲涼的惆悵提上心頭,也不知如何撫平。對於龍是否存在的問題,墨先生先講到這裡,當然了還有很多現象可以證明,這裡就不多費筆墨了。具體內容可見原著,和一些關於龍文化的書籍。

對於墨先生上述的內容,有些朋友可能會相信,有些朋友也許並不認同,認為太猜測杜撰。對於這一說法是否是真相,墨先生無法給與大家肯定的回答,但起碼墨先生個人堅信,一切進步的起始,都源於假設!

四、神道怪物說

提起《天龍八部》,幾乎所有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都是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巨著。該書是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俠代表作,著於1963年,歷時4年創作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而墨先生相信該詞的來源鮮有人知,「天龍八部」一詞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

天龍八部是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天眾:

佛教宇宙觀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說。欲界有六重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十八天:梵輔天,大梵天,梵眾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光天,徧凈天,無量凈天,無想天,少凈天,廣果天,福生天,無雲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天眾」就是生活在各層天的眾生,他們的生活比人間優勝得多,壽命也長得多。天眾當然也包括天王,如帝釋天主、大梵天王等,民間常稱天王為神。中文常用省略語,所以「天」字至少包括四義:一、蒼穹;二、天界;三、天人;四、天王。天眾指的就是天人和天王。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六道眾生處於輪迴之中,所以儘管天人的福報大,但他們的壽命終了之後,還是要死的。天人臨終之前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徵狀或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人最大的悲哀。帝釋是眾天人的領袖。

龍眾:

跟我國傳說中的「龍王」或「龍」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我國「龍」的歷史已經被推到8000年前,就時間來說,應該是我國的龍文化被印度吸收,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非常尊敬,認為水中生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尊稱德行崇高的人為「龍象」,如「西來龍」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這點也和我國古代文化中的龍很相近。

曆書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該年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意為海)龍王,他的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說法的靈鷲山前,聽釋迦牟尼講說《妙法蓮華經》之後,向釋迦牟尼佛進獻寶珠,即刻轉為男身,騰空而起駕祥雲往南方無垢世界示現成佛度眾。這一罕見盛況,為天龍八部所見。

夜叉:

佛經中的一種鬼神,其中首領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夜叉」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人們說到「夜叉」常指惡鬼。但在佛經中,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轉為護法善神,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

又稱為「香神」,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專管奏樂演唱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有「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隱約縹緲,難以捉摸。

阿修羅:

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往往戰敗,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

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謂有五諦,不說一事。」「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很重,在聽佛說法時,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

迦樓羅:

指「金翅鳥神」。這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顆凸起的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每天要吃一條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命終時,體內積聚諸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一生以龍(這裡的龍指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曾有舊小說稱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

緊那羅:

是歌神,是專門演奏法樂的音樂家。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

摩呼羅迦:

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在《首楞嚴經》中對摩呼羅迦有以下解釋:「摩呼羅伽,此雲地龍,亦云蟒神,腹行之類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脫彼倫類也。」也就是說,摩呼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

在實語法師《破解龍的秘密》一文中,有幾點墨先生認為很有意思。中國人普遍知道「葉公好龍」的典故,讓我們查閱現代漢語詞典,裡邊寫著:葉公好龍,見於漢朝劉向《新序 雜事》。

春秋時,葉公子高很喜歡龍,家裡的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家裡到處都畫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就來到了葉公家,把頭探進窗口。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後因以「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其實並非真正愛好。

後因以「葉公好龍」比喻……也就是說這個外表的比喻是後世才出現的,那原來是什麼意思呢?當時的漢朝應該是把「葉公見龍」這件真實的事例,由劉向這個人如實地記載到《新序 雜事》這本書中。古時侯的朝廷管理書籍的出版是相當嚴格的,如果謊說看見了龍,並寫進書里就屬於妖言惑眾,按刑律會受到嚴厲懲處的。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龍這種東西在古時候是客觀存在的呢?當然了,這個問題上一點中我們已經提過了,在這不繼續說,我們要講的是實語法師後續的幾點看法。

《地藏經》中記載有眾多的龍來聽佛講經說法,特別是在《妙法蓮華經》中不但記載有眾多的龍王、龍子、龍女來聽經,而且在第四卷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末尾處還記載,就在釋迦牟尼講法華經的法會上,娑竭羅龍王有個聰慧的龍女成佛了。天龍八部見了,心大歡喜,悉遙禮敬龍女所成的佛。

在第七卷陀羅尼品第二十六記載:持國天王和毗沙門天王在佛面前發誓願擁護受持此經的法師,並各說了一個保護法師的神咒。這是欲界第一層天——四天王天里的兩個天王,屬於天龍八部的統帥,龍要受四天王的指揮,天王誓願保護法師,其部下的龍也就有保護法師的任務。

實語法師在文中說他一次偶然發現一張龍身顯影保護僧人的照片,印證了佛經的講述。下文是墨先生摘抄出來的原話:

那是在九九年,我去天津塘沽潮音寺旁的佛教文化用品商店去買一本凈空法師講解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的講義。我在店裡瀏覽時發現有幾個玻璃櫃檯內展覽著許多張奇特的照片,是佛菩薩顯身在五台山佛剎,或是顯身在某個道場,或顯在某居士家的佛堂,佛菩薩法相莊嚴,祥雲繚繞,放大光明。我注視了許久,聯想到這可能有助於證明外太空智慧生命的存在,就索要了好幾張作為資料。

商店的於伯信經理是當地知名度頗高的老居士,常年操辦舞龍表演等民俗活動,他對於塑造大型佛像很有經驗,常被請去作顧問。他見我興趣很濃就和我攀談起來。我向他請教:「我聽說潮音寺舉辦佛事活動時,寺院上空常有異常現象出現是嗎?我正在這些問題上做些研究,請您給我講講親身體會好嗎?」於經理說:「潮音寺舉辦佛事活動時,天空常常出現彩虹和祥雲,遇上陰天、濃雲密布也是會出彩虹。至於祥雲就有多種多樣了,看到的群眾有的說象敦煌飛天、有的說象天女散花、七寶蓮華,有的象蛟龍出海、飛龍在天」

我問有沒有人拍下照片?他說信佛居士只宜研究佛經,不宜分心研究其他雜事,居士中少有喜歡攝影的,只拍照佛事活動、或與法師合影留念等。居士們對天空的異常景象習以為常,依照佛經講的道理就應該出現這些祥瑞之兆,不必奇怪。

不過到是有一位叫史純富的居士拍到一張天龍保護法師的照片,他找出來給我看。龍保護的是居中的凈慧老法師,他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石家莊市柏林禪寺的住持,中國著名的高僧。他於九六年冬天來塘沽潮音寺,當天就得回去,他與幾位塘沽的老居士暢談佛法,這種機緣十分難得,塘沽的史居士見機抓拍了一張,以作留念。等洗出相片後發現有一條大龍,居士們紛紛索要留作紀念。照片中的龍是若隱若顯的,這一段粗大的龍身沒有完全遮擋住他後面的大香爐和三位居士的下半身,好象龍身的下部還射出光彩,這也印證了天龍是神獸的說法。

龍身上的圓斑狀的鱗清晰可辨,此龍身體究竟有多大也難於估測,這龍還真的有點深不可測。對此事,居士們的態度是歡喜而不是驚詫,更沒有「葉公好龍」式的惶恐。因為在佛教界是公認有龍存在的,他們早已從學習佛經的過程中知曉了龍的問題。居士們認為這張照片印證了佛經的說法:行善守戒、真修行的信佛人,會得到天龍八

部時刻衛護。這證明了凈慧法師確實是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

於是我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麽近兩千年來,一統江山、惟我獨尊的中國皇帝惟獨不讓出家的僧人向他們跪下磕頭,這不僅是因為皇帝尊敬佛法,還因為合格的出家僧人都有天龍護衛,況且又說不定其中哪位僧人已經修行成為聖人;飲酒吃肉、六根不凈的皇帝畢竟還屬於凡夫地位的人,如果哪位皇帝不明其理,硬是讓出家人向他磕頭的話,會使皇帝嚴重地折福折壽的,實在是因為凡夫承受不起聖人向他磕頭。

上訴內容是實語法師的原文,墨先生隨後便了解了這位實語法師微博的所有文章,其中有些過於荒誕。從而對此人產生了懷疑,多方了解發現,此人還是有些問題的,所以他所訴的內容墨先生認為僅僅只能當做參考,但多少還是能夠有些收益的。

但這裡墨先生不得不提到凈旻法師。凈旻法師,俗姓楊,祖籍湖北江陵,1968年生於浙江舟山定海。1990年於浙江普陀山普濟禪寺依悟道上人剃度,法名傳照,字凈旻。1991年在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一誠長老座下受三壇大戒。畢業於普陀山佛學院天台宗進修班,專攻天台學。2000年由香港觀宗寺覺光大師傳付法脈,為傳持天台教觀第四十七世。

在一次凈旻法師的講課中,有提到龍的問題,墨先生認為是很值得思考,為什麼這樣一位法師對於龍存在這麼的確定。

(這是網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關於龍的真實記載 凈旻法師)

由於墨先生對於佛教文化並不是很了解,許多東西無法去深入分析,佛家文化也並非墨先生臨陣磨槍可以學習一二的,所以不敢妄下斷言,只能說這也可能是龍的一種形態。但對於神佛,大眾有很多爭議,有人認為是高維度的生物,有人認為是遠遠比我們發達的外星人,或者是已經完全超出我們認知的形態,這些問題墨先生都無法回答,不過對於龍是否是一種超出自然的生命,後續幾點中墨先生會接著進行分析。

五、大氣生物說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像墨先生一樣,沒事總喜歡看看天,尤其是越是能見度低的時候,越會多抬頭看看。

我們頭頂上的這片藍色的天空,是由地球的大氣構成的,而真正的宇宙太空看起來是一片純黑。包圍著地球的一層很厚的氣體被我們稱為大氣層。大氣層高度超過1000公里,雖然沒有明顯的界限,但是大氣層隨其高度的不同而顯示出不同的特點,於是我們把它分為若干子層次,大致來說0~17公里為對流層,17~50公里為平流層,50~80公里為中間層,80~500公里為暖層,500~1000公里為外層。由於一次次的難以解釋的目擊案例,人們開始猜想,在這厚厚的一片大氣中會不會生存著一種大氣生物呢?

大氣生物,顧名思義是生活在大氣層中的一種生物。鳥類雖然也能在天上飛行,但是鳥類必須在地面做巢,它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離不開地面的。而大氣生物則不同,它們完全以大氣為家,不用和地面發生直接的關係。

雖然有各種目擊案例,但是目前還沒有真正過硬的證據來證明大氣生物的存在。我們可以理解鳥類依靠翅膀在空中飛翔,但是大氣生物的行動方式顯然不是基於那樣的機制。有人認為龍,它們在雲中的飛行的姿態就像在水中遊動一樣。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大氣生物的身體密度就必須接近空氣。既是一種固體用來組成身體,同時又具有像氣體一樣輕的密度,且不說龍是什麼形態,這樣的固體物質是存在的么?

美國研究者查爾斯·福特在其著作《被詛咒的書》中曾提出一個理論:在地球半空大氣中,居住著一種奇怪的、類似水母的半透明凝膠狀生物,它們具有觸角和尖刺,專門捕食鳥類。

很長時間來,這種理論被許多科學家嗤之以鼻,沒人相信會有這種古怪生物生存在地球大氣中,直到美國科學家發明出了一種特殊的物質——氣凝膠。這是一種彷彿比空氣更輕的凝膠體物質,它的狀態介於固體和氣體之間,有時被稱做「固態煙」。

早在1931年美國科學家已製造出了一種密度約為3kg/m3的固體物質,密度僅約為空氣的3倍(0攝氏度1個標準大氣壓下空氣的密度大約為1.2kg/m3),稱作氣凝膠。

氣凝膠,又稱為干凝膠。當凝膠脫去大部分溶劑,使凝膠中液體含量比固體含量少得多,或凝膠的空間網狀結構中充滿的介質是氣體,外表呈固體狀,這即為干凝膠,也稱為氣凝膠。如明膠、阿拉伯膠、硅膠、毛髮、指甲等。氣凝膠也具凝膠的性質,即具膨脹作用、觸變作用、離漿作用。

氣凝膠是一種固體物質形態,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密度為3千克每立方米。一般常見的氣凝膠為硅氣凝膠,其最早由美國科學工作者Kistler在1931年因與其友打賭製得。氣凝膠的種類很多,有硅系,碳系,硫系,金屬氧化物系,金屬系等等。它的英文叫做aerogel,這是個組合詞,此處aero是形容詞,表示飛行的,gel顯然是凝膠。字面意思是可以飛行的凝膠。任何物質的gel只要可以經乾燥後除去內部溶劑後,又可基本保持其形狀不變,且產物高孔隙率、低密度,則皆可以稱之為氣凝膠。

因為密度極低,目前最輕的硅氣凝膠僅有0.16毫克每立方厘米,比空氣密度略低,所以也被叫做「凍結的煙」或「藍煙」。由於裡面的顆粒非常小(納米量級),所以可見光經過它時散射較小(瑞利散射),就像陽光經過空氣一樣。因此,它也和天空一樣看著發藍(如果裡面沒有摻雜其它東西),如果對著光看有點發紅。(天空是藍色的,而傍晚的天空是紅色的)。由於氣凝膠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氣,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一寸厚的氣凝膠相當20至30塊普通玻璃的隔熱功能。即使把氣凝膠放在玫瑰與火焰之間,玫瑰也會絲毫無損。氣凝膠在航天探測上也有多種用途,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和美國「火星探路者」的探測器上都有用到這種材料。

有的朋友看到這些,一時間可能無法理解,墨先生解釋一下,想弄清氣凝膠是怎麼回事,讓我們先從膠體說起。膠體是穩定性介於溶液和濁液之間的一種混合物,包含兩種物質:一種是作為主體的介質,另一種是分散在其中的粒子,分散粒子尺度一般在1nm到100nm之間。豆漿、墨水之類的物質都可以歸屬液溶膠的範疇。而當這些分散的膠體粒子互相連接,形成了某種空間網狀結構之後,整個膠體的物理性質會發生一些變化,就形成了「凝膠」,例如瓊脂就屬於一種凝膠。一般常見的凝膠中佔主體的介質部分是液體,如果介質是氣體,就稱為氣凝膠。

美國研究者相信,如果大氣中真的存在著某種不明生物,那麼這種神秘生物的肉體很可能正是由與氣凝膠相似的物質組成的。

氣凝膠中大部分由氣體構成,看起來它就像一片淡藍色的煙霧,這種藍色對於生活在藍色的天空中的大氣生物來說,可算是一種不錯的保護色。雖然很輕,但氣凝膠的結構相當堅固,可以承受其自身重量數千倍的壓力,作為身體結構,這種物質具有了必不可少的保護性。另外,氣凝膠具有極好的隔熱能力,這種隔熱能力,也對生活在寒冷的高空大氣層中的生物來說,很可能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在2013年,中國浙江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稱作「全碳氣凝膠」的固體物質,密度僅為0.16kg/m3,甚至比空氣還輕。既然人類能製造出這樣的物質,大自然中的生物也完全可能擁有用類似物質構成的身體。這樣的身體,密度就可以比較接近空氣。如果再加上一個類似魚鰾的調節機制,完全可以實現在大氣中自由地沉浮翱翔。

我們可以很自然地猜想大氣生物是透明的。如果它們不是透明的,必然會遮擋陽光,從而在地面留下陰影。我們就很容易發現,說到透明,如果一個物質可以讓可見光通過就是透明的。但是,僅僅透明並不意味著看不到。普通的玻璃就是透明的,但即使是透明的玻璃製品放在桌子上,我們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其中的道理何在呢?這就得提一下折射率的概念了。所謂折射率,是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與光在該材料中的速度之比率。折射率反映了透明物質的一種內在屬性。

即使是透明的,兩種折射率差別較大的物質放在一起,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其邊界。舉例來說,空氣的折射率幾乎等於1(實際約為1.0003),而玻璃的折射率大約為1.5,玻璃製成的生物是無法在空氣中隱形的。即使有一個極其純凈透明的玻璃生物在空中飛過,不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在陽光照射下,地上還會投下它的影子。水的折射率約為1.33,冰的折射率約為1.30,即使是冰放在水中,仍然可見,雖然不很明顯。那麼,有沒有折射率接近空氣的物質呢?

是有的,有一種折射率達到1.015的物質,雖然和空氣還有一定差距,在空氣中它可以被發現,但是這樣的物質已經幾乎不太容易被注意到了。如果距離較遠,真的有可能被觀察者忽略。它就是由氣凝膠製造的一種玻璃,稱為氣凝膠玻璃。考慮到生物在億萬年的進化中所獲得的能力遠比人類掌握的製造技術更為精巧,所以大氣生物能夠用折射率更低,更接近空氣的物質來做到真正的隱身,甚至這樣繁衍自身也不會令人感到驚奇。

墨先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凝膠流星,生活在地面的人類,經常可以觀察到流星現象。一般的解釋是來自天外的星體被地球引力捕獲,落入大氣層而形成的。這類流星,往往會以隕石或隕鐵的形式落到地面上。

但是還有一類流星在被人發現時以一團膠體一樣的物態存在,在中國古代有過不少「天雨肉」的記載,明代謝肇淛所著《五雜俎》記載了「(漢)桓帝建和三年,北地雨肉,似羊肋,又大如手。」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所著《乙巳占》中記錄了很多類似「天雨筋」、「天雨膏」、「天雨肉」的事件,並從占卜的角度來分析這類事件的發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那麼這種被人們習慣以「凝膠流星」來命名的物質是什麼東西呢?比較牽強的解釋是:當電離層或輻射帶中的等離子體含有較多的碳離子、氮離子、氫、氧離子等等時,就會複合為某種有機物或類似有機物的物體落下來。或者地面的一些物質被龍捲風之類的氣旋卷上天空,然後再落下來。姑且不去深究這些解釋的正確性,但是「凝膠流星」這一現象使我們不禁聯想到了大氣生物。

假設生活在大氣中的生物,當它們死後,是否有可能會落到地面呢?如果它們的遺骸落到地面上,會是怎樣一個效果呢?會不會就是那偶然一現的「凝膠流星」呢?

現代科學普遍認可的生物進化脈絡是生命產生於原始海洋中,然後漸漸登上陸地,並出現了會飛行的生物。按這個脈絡,我們無法想像大氣生物是從哪個環節進化而來的。

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生物進化的起點也許未必是海洋,而是大氣。也許在海洋中出現生物之前,就先出現了大氣生物。而由於某種原因,大氣生物的一個分支落入海洋,開始了在海洋中的進化。

到底有沒有大氣生物,這個問題墨先生等等再回答,先看幾個例子:

1.美國研究者認為,一些鳥類的大量死亡和突然遷徙也被認為是半空大氣中藏著神秘生物的間接證明。1948年9月11日,紐約帝國大廈曾遭遇過一次來自鳥類的「9·11」攻擊。

當時,這座紐約最高的摩天大廈遭到了成百上千隻密密麻麻、不同種類的鳥群撞擊,據目擊者後來稱,許多隻不同種類的鳥拚命地撞擊帝國大廈的玻璃窗,就好像正在逃避什麼即將來臨的危險,試圖闖進帝國大廈中避難一樣。

此外,1917年5月,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的巴頓·魯奇鎮,也曾發生過一次鳥類大規模死亡事件,許多鳥的屍身上都遭遇了奇怪的燒傷。相似的事件1960年8月又在凱皮特拉海灘發生過,無數的死鳥從天空落下,鳥類學家無法解釋它們的死因。

2.美國研究員羅伯特·加德諾對半空大氣中存在神秘生物深信不疑。他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39年的神秘事件。當年夏天,一架美國空軍運輸機從美國聖地亞哥軍事基地起飛後一小時,就攜帶12名軍人乘客返回基地,它在空中時曾向地面發出了SOS求救信號。

當飛機停靠地面,救援人員衝上去打開機艙時,被眼前的一幕徹底驚呆了。他們發現機上12名軍人已經全部死亡,飛機指揮官是惟一活著駕機回來的人,但幾分鐘後他也跟著死去了。

3.美聯社援引解密文件報道,1957年5月20日夜間,兩名美軍飛行員受命從英國英格蘭地區東南角一處英國空軍基地緊急起飛,攔截雷達上出現的不明飛行物。

「它是一個具有十分不尋常飛行姿態的飛行物體,」一名飛行員在1988年經由一名不明飛行物迷郵寄給英國國防部的口述記錄文件里說,「最初的簡報說,那個不明飛行物實際上較長一段時間沒有移動。」當時是多雲天氣,兩名飛行員受命全速飛行,其中一名飛行員說,他得到向不明飛行物連射24枚火箭的命令。

解密文件未提及那兩名飛行員的姓名,但現年77歲、居住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美國空軍退役飛行員米爾頓·托里斯告訴英國天空新聞頻道,他就是當年那兩名飛行員中接到開火命令的人,過去50年一直試圖弄清那次經歷的真相。

「雷達上的點如此集中,彷彿在屏幕上燒出一個洞,」他說,「它和我曾接收到的B-52轟炸機雷達信號類似……我鎖定範圍如此之大,如同鎖定一艘會飛的航空母艦。」接到開火命令後,當他接近目標準備戰鬥時,那個不明飛行物突然瘋狂移動,從他的雷達中消失。

「對究竟發生了什麼,我連最模糊的概念都沒有,也沒有任何人向我解釋任何事,」這名飛行員說。

他說,降落後,他被帶到一個身著平民服裝的男子那裡,男子「告誡我這將被認為是高度機密的內容,我不應同任何人談論它,甚至我的指揮官」。男子「連一句再見都沒說就離開了」。解密文件顯示,英國軍方說沒有關於那次事件的記錄,美國軍方也說沒有。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可能是發現大氣生物的例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來看看。大家也許會問墨先生中國民間傳說中的龍既可以在雲中飛行,同時又是海洋的領袖,這是否也意味著龍是一種大氣和海洋的兩棲生物呢?

關於是否存在大氣生物,墨先生個人認為應該是有的,別的且不說,空氣中漂浮的細菌及微生物本身不就是生物嗎?至於所謂真正的大氣生物是否存在,墨先生認為也是有可能存在的,不過體型可能並沒有那麼大。

我們回歸龍,是否是一種大氣生物,這也是一直以來的一個疑點,墨先生認為,大氣生物可能存在,但龍應該不是一種大氣生物。畢竟目擊到龍的事件,墨先生個人還是相信的,而龍是否可以隨意變換實體化和氣凝化,也不能斷言肯定不是,但這種觀點猜測想像成分太高了。

世界大千,我們知道的還太少了,相信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六、維度生物說

墨先生在上一篇關於「雙魚玉佩」的文章里有提到維度生物這個概念,但講的比較少,這次墨先生會再延展一些。關於是否有高維度生物,這是科學發展以來一直受到專家學者們爭論的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維度:

根據90年代提出的M理論(超弦理論的一種),宇宙是11維的,由震動的平面構成的。在愛因斯坦那裡,宇宙只是4維的(3維空間和1維時間),現代物理學則認為還有7維空間甚至21維空間,只是我們看不見。

一維、二維、三維空間最早源於數學概念研究。數學家們想使度量能規範、嚴格、整體、普適化,所以定義各種一維、二維、三維、四維空間與其它多維空間。

在其中生成了拓撲學分支,去看看最新的基礎幾何拓撲學,墨先生相信大家會有很大的收穫。

零維度空間是一個點,無限小的點,不佔任何空間,點就是零維空間。當無數點集合排列之後,形成了線,直線就是一維空間,無數的線構成了一個平面,平面就是二維空間。無數的平面並列構成了三維空間,也就是立體的空間。

三維的世界是靜止的,當三維世界以時間為基準發生變化時,四維空間就產生了,如果把時間看作一根軸線,則這個軸線上的任意一個點,都是一個三維空間,也就是說無數個三維空間依據時間軸線集合,構成了四維空間。

在四維空間中,時間呈線性進行,雖然未來不可預測,但源頭只有一個,將來也只有一個,不管下一秒將發生什麼,即將發生的未來只有一個。

同樣,忽略了三維屬性後,我們將會發現,任意一個四維物體在時間軸上都表現為一條線段,無數線段組成一個時間平面。這個時間平面就是五維空間,它是由無數個四維空間根據某一軸線集合而成的。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五維空間的物體,應該是跨越不同時間軸線的。在任意一個時間軸線上,我們只能觀察到它的一部分。假設說一個四維生命體想要跳躍到其他時間軸線上,那麼它就必須先成為一個五維的生命體,很顯然,在跳躍的過程中,它會同時出現在兩條時間軸線上,這時它已符合了五維生命體的要求。

也就是說在四維空間中,時間是線性的,方向和進程不可改變。只有在五維空間中,你可以改變時間的方向和進程。所以,與其說你改變了歷史,不如說你改變了自己當前所處的時間軸線。

空間是無限維的,如果以「維」作為空間的參照標準,我們可以想像。

一維空間是一條無限長的直線。

二維空間,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第二條維是與第一條維相垂直的直線,在紙上我們就可以畫出,而且再也無法找到第三條與這兩條垂直的直線,這就是一個平面。

三維空間,也就是我們的空間,很容易看出,其實還有一條線可以與前兩條線相垂直,那就是第三條維。

第四維空間,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了,只要再找到一條與前面那三條直線相垂直的直線,那就是第四維了。

但是我們根本不可能找到第四條與之垂直的直線,就像在紙上無法找到第三條垂直的直線一樣。

如果還不能理解,墨先生可以給大家做個試驗:

我們拿出一張紙,在紙上畫兩條相互垂直的直線,也就是一個「十」字,試著在紙上畫出第三條與這兩條相垂直的直線。大家會發現,根本就不可能畫出。

從紙上看,我們無法畫出第三條垂直的直線,因為我們把紙當成了平面,平面只有兩條維,就是我們畫的那兩條相垂直的直線。而當我們用一根筆芯或一根針,穿過十字的中心點,是不是發現穿過紙張的筆與那兩條直線相垂直了?

這就是第三維,而如果僅僅在紙上永遠不可能畫出第三維。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張紙,發現紙上的第三維就是一個點,不管這根針有多長,在紙上立著的也就一個點。用同樣的方法我們是否能找到第四維呢?

科學家根據此原理,從而誕生了人類遐想的超立方體。

這個部分如要深入研究,勢必要研究數學、物理學的相關知識,說句實話,墨先生到現在也沒能真正理解高維度的形式,所以能與大家分享的並不多,如果有的朋友還是沒有理解,後續墨先生會單獨編寫一篇關於維度的文章。大家也可在墨先生公眾號「山海河洛」中留言進行討論。

(墨先生推薦一段視頻,講訴了零維到十維的原理,內容有點燒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帶你從第1維度旅行到11維度,完全科學解說~_土豆)

大致了解了維度的概念,我們現在聊聊維度生物的事。有理論闡述螞蟻就是一種適應二維空間的生命形式。它們的認知能力只對前後(長)、左右(寬)所確立的面性空間有感應,不知有上下(高)。儘管它們的身體具有一定的高度,那也只是對三維空間的橫截面式的關聯。螞蟻上樹也並不知有高,因為循著身體留下的氣味而去,它們在樹上只會感知到前後和左右。

有過這樣的實驗:一群螞蟻搬運一塊食物向巢里爬去,我們用針把食物挑起,放在它們頭上很近的地方,所有螞蟻只會前後左右在一個面上尋找,決不會向上搜索。對於螞蟻來說,眼前的食物突然消失實在是個謎。當它們依據自己的認知能力在被長、寬確立的面上遍尋不著時,這塊食物對它們來說就是神秘失蹤了,因為這塊食物已由二維空間進入到三維空間里。只有我們把這塊食物再放在它們能感知到的面上,螞蟻才可能重新發現它。這對於螞蟻來說,卻又是神秘出現了。

科學家們對此打了一個比方:一隻螞蟻在一張紙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後走。對它來說高與低均無意義,但第三維的空間是存在的,只是沒有被螞蟻所認識。同樣,我們的世界是由四維構成的,但我們沒有覺察到所有其他的維。

根據物理學家的看法應該還有7個維。儘管有這麼多的維,但這些維是看不見的,它們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稱為壓縮的維。為了弄清這種看法,讓我們再以螞蟻為例展開我們的想像。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將螞蟻在上面行走的那張紙捲起來,直到捲成一個圓筒形。如果螞蟻沿著的紙壁走,最後它又會回到出發點,這就是壓縮維的一個例子。如果能沿著著名的麥比烏斯帶走,也會發生上述現象,當然它是三維的,但如果沿著它走過,總是會回到出發點的。麥比烏斯帶從維的角度講是壓縮的,按照物理學它有三個維,但誰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認知一個維。

墨先生認為這起碼說明了不同維度的生物可以在同一時空下生存,或者說維度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生命體之間的感受維度係數不同。那誰又敢保證在這個世界沒有凌駕於我們的高緯度生物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無法真正知道螞蟻是否能感知第三維度。

墨先生認為我們生活的空間雖然是四維空間,但對於人類來說,似乎只能算是三維半,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三維空間內,我們可以自由活動,來去自如。在科技不斷進步後,我們已經基本可以做到,在高度及深度的第三維上不受太大的約束。

而我們所說的第四維度時間維,目前對人類來講只能進,不能退,這似乎跟可以自由活動的三維空間不一樣,我們是否只是在三維半呢?在科學發展在一定程度以後,我們是否可以回到過去呢?(但墨先生認為,如按照維度理論,就算回去了,也無法改變歷史。)

對於龍是什麼樣的生物這個問題,絕大部分人認為龍是一種五維生物,而墨先生並不認同這種理論,高維度的生命有可能存在,這一點墨先生相信,而身為低維度的我們是無法看到高維度的生命的,這一點有些朋友可能無法理解,簡單的說,我們可以看到撲克牌上面的人,而他們卻我們看到我們。

所以墨先生認為,龍不可能是高維度的生命,從維度係數上看,它應該是跟我們一個維度,墨先生倒是覺得龍是外星生物這種說法,還是有可能的。

七、外星生物說

除了馬小星先生的理論外,墨先生最為推崇的就是外星生物這種說法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上一篇文章中,墨先生提到了人類起源並不是進化論,而是外星人基因改造的產物的簡單看法,了解過神話傳說的都應該知道,黃帝戰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在中國神話傳說及東方神話之父袁珂所著《中國神話傳說》中闡述的非常精彩。黃帝姬軒轅在神農跟九黎兩部落之東南。當時這三個部落是之間最為強大的,於是爭霸戰開始了,姬軒轅怕兩面受敵,所以他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突襲神農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戰中擊敗了神農部落。姬軒轅乘勝揮軍,一直挺進到九黎部落的根據地涿鹿,會戰在涿鹿郊野,這是歷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戰之一。中國神話學者將這場黃帝戰蚩尤的大戰神化,雙方都動用了神仙法力,風伯、雨師都來參戰。最後黃帝擊敗九黎部落,殺死蚩尤。

傳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夸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湧,波濤直向蚩尤衝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颳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颳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鬥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髮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衝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崙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裡,哪裡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由於篇幅的問題,我們今天不討論這場戰役的其他問題,只說一點,就是皇帝所派出的「應龍」。

應龍最早出現是在先前的黃帝時期,《山海經》和《史記》就有記載。大意是以黃帝為首的黃河流域部落與以蚩尤為首的長江流域的部落發生戰爭,雙方都使用各種神奇的動物來幫忙。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長呼風喚雨之靈物,本領較應龍更勝一籌,大雨飄向黃帝這邊。黃帝處於弱勢,就請天女「魃」幫忙止住了大雨,一舉殲滅蚩尤部落。應龍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殺了蚩尤和夸父。由於戰爭消耗能量過大,再也無力振翅飛回天庭,就悄然來到南方蟄居在山澤里。

應龍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大家會發現,這裡所說的應龍跟我們講的中華龍是有明顯區別的,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翅膀,應龍的形象更加靠近恐龍時期的翼龍,這種生物的飛翔技能跟鳥類相似,是完全可以理解,而中華龍卻不同。

墨先生比較贊同李衛東先生的理論,當時的大戰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部落戰爭,而是一場神戰。而那時的神戰如放到現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是外星人的戰爭。下訴是墨先生結合李衛東先生《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一書的看法。

傳說中的神其實就是外星人,乘坐月球這個空心的宇宙飛船來到地球上。此時月球和地球距離很近,因為月球離得太近,人類看到的是一個平面。所以人們那時說的天,其實就是在說月球,而非現在的天空。兩個星球用某些設備進行連接,這也是為什麼各個民族也都知道天上是眾神的住處,而且各民族都有通天塔、登天梯的傳說。
到了地球之後,外星人綜合各種動物的基因創造了人類,但在完全成功之前還是有很多失敗品,如傳說中的怪人、巨人、半獸人、人魚、人面獅身等等。中國的女媧造人、聖經里的上帝造人,以及其它民族的人類起源神話,講的都是這段歷史——神創造了人。

那段時間,外星人和人們生活在一起,並且教給人類很多先進的知識,例如黃帝內經,例如周易,例如如何造金字塔,例如瑪雅文明。人類的文明忽然被創造出來,並且達到了我們至今無法企及的地步。這就是各民族都通過神話記錄的黃金時代。

因為某些原因,外星人之間開始了內戰,並在地球上用了各種毀滅式的武器。我們可以想像原始人看到現代戰爭的場面,他們會怎樣進行描述?飛機就是大鳥或者飛龍,坦克就是噴火的野牛,發射炸彈就是閃電,炸彈爆炸或者聲波武器就是擂大鼓,機器人就是銅頭鐵臂的人。而恰恰傳說的神戰內容就是這麼寫的,而其它民族也有相關的諸神之戰的神話。考古學家也證明地球上很多史前文明毀於比現代武器還要先進的武器。

美國在二戰時期,把太平洋上的幾內亞作為軍事基地打日本。島上的原住民,看美軍開著飛機來,手裡拿的槍會噴火,就以為他們是神。他們把美軍和飛機的形象畫下來,成了他們的圖騰。我們不能嘲笑他們什麼,這就是科學進步和神話之間的奇妙聯繫。也許現代那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對將來的人類來說,只是一個常識,你沒辦法要求古人在當時就了解鬼火是磷這種理念。
最後戰敗方臨死前還不甘心,對月球做出了致命一擊,撞斷連接天地的不周山,天塌了一大塊,之後天與地就分開了。 月球受了重創,開始脫離地球。

月球脫離地球,也給地球帶來了致命一擊,巨大的引力,讓地軸發生很大的偏移。很多考古資料都表明,南北極以前是比較溫暖的,根本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而且易經有一個黃帝版,一個周文王版,黃帝版的乾卦在西北,周文王版的乾卦在東,就是因為黃帝版在地軸偏移的史前時代,地軸偏移之後,周文王根據新的地軸方向修正了易經,此謂周易。到了這裡我們已經多次提到黃帝了,黃帝不是人類,而是外星人中的一個,應該是外星人的領頭人,或者經常和中國人接觸的一個外星人,黃帝內經、易經,都是他教的。還有造人的女媧,教人類造兵器的蚩尤,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等。總之,中國上古時期的領導者全部是描述的非人的長相,炎帝為牛首人身,蚩尤是獸身人面,銅頭鐵脖子,頭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劍戟,能吃砂石,這些都絕對不是人類能夠做到的,就黃帝長相正常些,可生命也太長了。

而地軸偏移最大的影響是海水全世界範圍的倒灌,諾亞方舟的故事就從這而來。各個民族都有類似大洪水這樣的傳說,並且有神警告人類,馬上要發生大洪水,讓人類造船,並且帶著家人和動物逃命。隨後大洪水來了。
這場大洪水除了造成無數人的死亡之外,最慘的就是毀滅了外星人創造的史前文明。倖存的人,都是居住在高山上的人們,僅僅保留了一小部分外星人教會的文明,同時還流傳了這一切的神話。例如至今流傳的易經,可是懂的人很少,所以後世還有偃師造人,還有木馬流車,但是這些東西漸漸失傳了。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讓人不可理解的史前文明的原因。
接著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月球受了重創,當然要修理,先是跟人類已經混熟的這幫外星人在修理,但由於損壞巨大,所需材料要求高。有一天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晝夜皆在。這十個太陽是什麼?極有可能是其他的宇宙飛船或者超高科技的修理工具,在工作時產生的高溫發光現象,他們帶來各種材料用高溫補月或補大氣層。

根據神話記載,女媧補天用的是七色石,而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某種合金或者更高的材質填補月球受損的外殼。因為距離地球近且熱量過大,給地球造成了旱災。最後月球補好了,后羿把太空飛船開走或者讓外星飛船飛走,造成了射日的傳說。

墨先生之所以要說這麼多好像跟主題沒有關係的內容,就是為了給所為的「應龍」做鋪墊,既然當時的神可能是外星人,那「應龍」也極有可能是一種飛船,或者是高基因技術改造的戰爭怪物。我們天天都在想,這個宇宙是否有外星人,他們到底在哪裡呢?外星人真的有這麼厲害嗎?會不會科技比我們還要低呢?

這些問題墨先生無法回答,只能說在這個世界,我們人類絕對不是唯一的高智慧生物。

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叫做「戴森球」,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融合反應堆。

戴森球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他認為,地球這樣的行星,本身蘊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足以支撐其上的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而一個恆星行星系統中,絕大部分能源來自恆星的輻射且都被浪費掉了,目前我們太陽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陽輻射能量的大約 1/10^9。戴森認為,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將太陽用一個巨大的球狀結構包圍起來,使得太陽的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只有這樣才可以長期支持這個文明,使其發展到足夠的高度。

曾經擔任愛因斯坦的副手的戴森,當時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他提出了一個方案,根據這種方案,一種先進技術幾乎可以產生無限的燃料供應。他設想一個足夠發達的文明通過建造一個由接受器和能量轉換器構成的球,就可以利用他們自己那顆恆星的全部能量輸出。

這些球被稱作「戴森球」,它們當然可以提供巨大的能量,但也會輻射與之相當的熱量。這種熱量可以在許多光年以外在光譜的紅外範圍內探測到。還有一些人把這種想法發揮得更進一步,他們主張比我們的文明先進幾百萬年的文明可能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甚至整個星系團的能量。我們在宇宙深處看見的許多類型的能源中有些是這類過程的廢棄產品。這就使參與SETI的研究人員把潛在的文明分成三種類型。

Ⅰ型文明

(包括我們星球在內)是已經發展到以下水平的那些文明:他們能夠開發利用自己棲息的那個世界的自然資源。(人類目前為0.7級,未達Ⅰ型文明)

Ⅱ型文明

應該能夠建造像戴森球那樣的東西,並且能夠處理他們那個恆星的全部能量輸出。文明發展到這個水平幾乎可以肯定有能力進行星際旅行。這樣的文化也許已經研究出繞過光速藩籬的方法。一種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文化要比我們先進幾千年甚至於幾萬年。

Ⅲ型文明

領先我們成百上千萬年,並且已經掌握利用它們星系的全部資源的技術,這種能力對我們說來就像是屬於上帝卻又在物理定律允許的範圍內。在宇宙的意義上,這不過是一種生命形式之開始進化相對來說比我們稍早一些而已。在我們看來,這樣的生命似乎具有神一般的力量,其實,他們也是在某顆遙遠的行星上,在單細胞有機體的泥漿里形成的。只不過他們發展的時間比我們更長而已。

這種分類最初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它們很快就被國際上接受成為標準。這個時期也是蘇聯尋找地外文明的研究工作最活躍的時期。

至於到底有沒有外星生物,這個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墨先生想表達的是,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存在這種比我們人類科技絕對發達的生命體,甚至當初降臨並創造我們的外星人就在某處看著我們。

有人認為,龍是一種基因密碼極其不穩定的生物,可以隨時改變身體結構。當然,對於這點墨先生並不太贊同,也無法理解其原理。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龍生九子的內容,有網友認為龍之所以生下的兒子許多都不成龍,正是符合其基因不穩定的特點,而墨先生認為這種說法太過臆想,且可以用龍性至淫來解釋,但終歸都是猜測,我們就不深入討論了。不過應許多網友的要求,還是講講九子的問題。

首先,我們常說的九,並不是現在真正意義上的九個。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至於到底是哪九子,民間有許多中說法,比較大眾的說法是: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又名鴟尾或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龍生九子」在明代以前並沒有記載,直到明弘治年間,才開始出現。

傳說明孝宗因弄不清九子的名字,就令中管去問內閣。當時的內閣大學士李東陽,接到皇帝的「御書小帖」,下問「龍生九子名目」,彷彿記得少年時曾在「雜書中」見過,但倉促之間又答不上來,就問編修羅玘,羅玘說曾聽老師說過,只記得其中五六個名目;於是又問吏部劉績。劉績說家中有一本舊冊子,「冊面上備錄此語」,取來一看上面果然記有「九子」之名,但卻未記出自何書,無從查考。皇帝的垂詢不能拖延太久,李東陽無奈,只得湊合「據以復命」回答說: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紐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足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贔屓,平生好文,今碑兩旁龍是其遺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李東陽的門生楊慎曾聽他老師談過「龍生九子」的事情,很欽佩老師「不蔽下臣之美」的「賢相之節」,根據自己的印象記下了九子的名目說:「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鐘上紐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六曰趴蝮,性好水,故立於橋柱。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於刀環。八曰金猊,形似獅,性好煙火,故立於香爐。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鋪首。又有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魚有兩翼,其性通靈不寐,故用巡警。」

楊慎所記的「九子名目」與李東陽有很大不同:一是在名目上,他去掉了囚牛和嘲風,增加了饕餮和椒圖,並改「性好坐」的狻猊為「性好煙火」的金猊。二是在排列次序上,他把位列第八、九的、螭吻提為第一、二。三是在龍子的形狀上,增加、蒲牢、螭吻等的形體特徵。楊慎是明代著名的學者,《明史》說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為明代第一,在當時知識界影響很大,因而後人論及「龍生九子」,多引述楊慎之說,早於楊慎的李東陽之說反倒不為人知了。

受皇帝和李東陽、楊慎的影響,「龍生九子」的故事便不脛而走,盛傳一時。而且添枝加葉、愈傳愈奇。說什麼「龍性淫,無所不交,故種獨多耳」。龍「遇牝必交,如得牛則生麟,得豕則生象,得馬則生龍駒,得雉則結卵成蛟」,「不特九種已也」;且雲其中一子名「吉,蓋與鹿交,遺精而成,能壯陽治陰痿」等等。

至此我們應該可以知道「龍生九子」原無其說,墨先生認為其僅僅只是因明孝宗提問「九子名目」,由大臣們拼湊出來的「假貨」。但因出自名人之手,其後又經許多名人傳播,名人效應使它弄假成真,逐步為人們所接受,最終成為一說了。不過許多東西也不能說絕,墨先生認為起碼明孝宗為何會提到「龍生九子」,還是可以再向前推敲的,只是無依據可查而已。

關於九子個體的詳細內容,墨先生就不贅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在網路上尋找。

墨先生在開篇就表示了,個人認同馬小星提出的珍惜物種理論及外星生物理論,為什麼這麼說呢?墨先生認為這兩者其實是可以做結合的。假設,龍這種生物是外星人基因工程的產物,不管出來的龍對於外星人來說它是成功的,還是失敗品,最終都因為當時的戰爭或者其他原因被忘卻了,隨後這種本就少數的生物,漸漸淡出了人類的視野。

說了這麼多,相信對於龍沒有什麼認識的朋友看了墨先生的文章之後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有了自己的看法。墨先生並不是要大家接受這種理論,只是想要表達個人對於龍的看法及情緒而已。

最後墨先生想用2007年9月6日發生在江蘇高郵的龍吸水事件進行結尾。

首先大家都應該知道,龍吸水僅僅是一種形容詞,並非真的是龍在吸水,它屬於龍捲風的一種。

龍捲風形成的原因是地面上的水吸熱變成水蒸氣,上升到天空蒸汽層上層,由於蒸汽層上層溫度低,水蒸氣體積縮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於蒸汽層下面溫度高,下降過程中吸熱,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覆氣體分子逐漸縮小,最後集中在蒸汽層底層,在底層形成低溫區,水蒸氣向低溫區集中,這就形成雲。雲團逐漸變大,雲內部上下雲團上下溫差越來越小,水蒸氣分子升降幅度越來越大,雲內部上下對流越來越激烈,雲團下面上升的水蒸氣直向上升,水蒸氣分子在上升過程中受冷體積縮小越來越小,呈漏斗狀。上升的水蒸氣分子受冷體積不斷縮小,雲下氣體分子不斷補充空間便產生了大風,由於水蒸氣受冷體積縮小時,周圍補充空間的氣體來時不均勻便形成龍捲風。

而墨先生要說的並不是龍捲風的本身,在2007年2007年9月6日15時左右,江蘇高郵出現了龍吸水事件。在國內多家媒體播出,並引發熱映。最先播出的是東方衛視,看過此視頻的網友都發現,視頻前十幾秒,發現疑似龍形物體快速從雲層游過。因此這一視頻立即在網上引起轟動,被廣泛傳播。
隨後央視新聞頻道和CCTV4分別報道了此次事件,新聞頻道的畫面中原有的龍形物體沒有了,而CCTV4的畫面中原本的龍形物體變成了快速飛過畫面的三隻鳥。

這幾段視頻被傳上網後,引發了大眾的爭議,有的人認為東方衛視的龍形物體是由於視頻不清晰造成的,其實就是三隻鳥。絕大多數人們覺得是視頻被動了手腳,掩蓋了事實。

從而開始有不少網友開始關注此事件的相關視頻,進行幀數解析。得出結論是三隻鳥是後期修改而成的,從視頻的前半段可以看出,無關視頻清晰與否,CCTV的三隻鳥是在雲層外邊,東方衛視的條狀飛行物是在雲層裡邊。從視頻的後半段可以看出,在接近畫面左側的地方,CCTV的三隻鳥呈三角形排列,東方衛視的條狀飛行物是一條曲線;而且,CCTV在三隻鳥沒有飛出畫面已經切換掉,東方衛視的條狀飛行物一直飛出畫面;關鍵是,仔細看的話會發現,CCTV三隻鳥飛行的位置與東方衛視條狀飛行物的位置不同。

對於此事許多網友問墨先生其真假,因為墨先生並非專業人士,對於視頻的真假無法做出判斷,且這其中還有些不便說出的內容,墨先生無法給與大家肯定的某些答案。

但如要墨先生大膽的猜測,墨先生認為——那就是龍!  

整篇文章到這裡墨先生已經全部寫完了,由於文章洋洋洒洒近5萬字,確實花了一些時間,以至於更新等會比較慢,墨先生在這裡必須對一直默默支持等待的朋友們說聲不好意思。

其實會選擇「龍」這個主題也是因為墨先生當時下了承諾,選取廣大網友推薦最多的話題,但因為「龍」跟「UFO」有些類似,這種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及領域實在太大,墨先生要搜集了解相關的所有內容且彙集到文章之內,難免有些粗糙的地方,可能並不能讓所有讀者都滿意,不過墨先生在這裡還是要感謝所有幫助及支持過墨先生的人。謝謝你們!萬分感謝!

最後,還是一樣,大家可以關注墨先生的微信公眾號「山海河洛」,提出你們想要知道了解的課題,墨先生將選取推薦最多的課題,作為下一篇文章的內容。

也十分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墨先生將根據大家親身經歷或聽說的離奇、恐怖、神秘的事件,改寫成精彩的短片腦洞故事,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再次感謝!


蛤蛤蛤,終於有機會回答萌妹子的問題了!待我平復一下激動的心情先。
先回答一下龍飛行的原理。首先大家知道有一種動物叫電鰻吧,大一點的電鰻可以電死鱷魚。其實龍也有這樣的能力,只不過它釋放的電流遠大於電鰻。
那麼看過十萬個問什麼的人一定知道地球是有磁場的。而學過高中物理的人也一定知道洛倫茲力。
所以啊,龍只需要首尾相接形成一個感應線圈,然後釋放強大的電流,當龍體內的電荷在地球的磁場中運動的時候就會受到洛倫茲力,於是龍就可以飛起來了呢!
---------------------科普物理分割線-----------
看了評論中提到的安培力,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安培力只不過是洛倫茲力的宏觀體現罷了。它們的計算公式都可以互相導出啊
還有那個誰誰提到的磁通問題,龍是活的啊,改變一下身體姿態就可以了啊。
---------------------占樓分割線-----------------
其他的等有空了慢慢編


最近實在是研究一個東西研究的太專註了,這個東西叫龍。你沒聽錯,就是龍,頭上長角,身上長鱗,有爪子的龍,不知道為什麼知乎上最近貼出了更新好久的龍到底存在不存在的喜劇貼,當然了,大家可以看看什麼叫認真的胡說八道,但是我確實認真研究了這個東西,而且用了足足一個多月的時間,當研究這個東西的時候,簡直讓人慾罷不能,光筆記就足足做了五六萬字,它的內容涉及古生物學、氣象學、地理學、考古學和新聞學,本來是圖好玩的一件事,做著做著只能說最後事實說服了我,龍可能真的真的存在,只是這個生物是太特殊被人賦予太多文化象徵的生物了,甚至可以說它是至今為至唯一一個被「荒誕」到人們認為它是不存在的生物。

人們認為龍不存在的原因

  1、至今沒有發現龍的化石。

  2、龍的身體構造很難實現飛行。

  3、沒有一種生物能製造氣象現象,這和我們一直傳說的「噴雲吐霧」相悖。

  4、我們對龍的生存方式是什麼,比如吃什麼,生活習性等等一無所知,而且很難理解我們口口相傳的龍的生活習性。

龍如果不存在我們無法解釋的文化現象

  1、十二生肖中為什麼單單龍是想像的生物?

  2、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民族的圖騰崇拜都是真實存在的生物,而只有中國人崇拜這種不存在的生物那?

  3、統治階級為什麼用龍來指代自己,如果人們都不知道龍是什麼,都沒有見過龍那所謂「真龍天子」真的比「真虎天子」「真狼天子」能讓人產生敬畏嗎?

沒有化石就能說明一種生物不存在嗎?

  首先只有存在化石才能說明一個生物存在的理論是現代生物學,特別是進化論的一大基石,這也是西方科學方法論的一大特點,也就是實證法,東西要看得見摸得著可探測才能證明一個東西的存在,但是現代生物學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例如威脅其理論基礎的「無中間物種化石現象」,到今天還困繞著達爾文進化理論的根基。

  其次,化石存在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以前大範圍很普遍的存在這一物種,而且此物種存在的區域恰好為人類存在的地方,這樣化石遺留後才容易被人類發現。我們都知道,一個物種想留下自己的痕迹是很難的,所以用化石證明遠古生物的全部是不可能的,哪怕能證明到百分之一的物種那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最後,我們現在可以回想人類發現恐龍化石是什麼時候,我們進入近代文明之前貌似並不知道恐龍這種生物的存在,特別是遠古生物或者種群更加稀少的生物,發現它本身就有一個技術積累和手段完善的過程。

龍會飛怎麼解釋?

  龍的體型和飛行聯繫到一起實在是一件很讓人難易理解的現象,我也不理解,開始的時候簡直覺得不可思議,龍沒有翅膀,體型這麼修長,怎麼會飛那,更不用說騰雲駕霧了。這個問題足足佔用了我研究的一半時間,期間我查閱了大量飛行生物的資料,最終終於在一個蛇類生物那裡找到了答案。他就是飛蛇,其屬於黃頷蛇科,看看下面的圖,你是不是感覺到與自己印象中的一種生物十分相像,特別是飛行時彎曲的動作。

  看到飛蛇後我很難不把飛蛇和龍聯繫到一塊,我覺得飛蛇是龍的一個分支物種基本確鑿無疑了。但是結合飛蛇的飛行原理又有一個問題講不通,因為飛蛇的飛行要藉助一個高點,它必須要在一個高點飛向低點,與其說它是飛行,不如說它是滑翔,那龍在天上飛怎麼解釋那?

  在反覆的查閱龍的描述信息後,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所有的關於龍的目擊報告和描述中,都離不開一個現象,雨和劇烈的天氣,其中最特殊的,也是以龍命名的一個天氣現象就是註明的,龍吸水。

  我們都知道,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飛蛾撲火等等,而且每種生物都有自己喜歡的特性,當某種天氣加劇一個環境的特性的時候就容易引起一種生物的聚集,這裡我幾乎可以推斷,龍很可能是靠這些極端的天氣現象把自己送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然後通過飛蛇的方式,在空中實現了飛行。這裡可能還有人質疑,龍怎麼會飛那麼遠,飛蛇的飛行距離可是很近的,這裡我們就要提到另外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現象了,那就是「魚雨」。這種現象在今天的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還屢見不鮮。

  綜合以上我們似乎就可以解釋龍是如何實現飛行的了,即因為龍這種生物比較喜歡龍捲風或龍吸水這種極端天氣,而龍捲風等等的天氣會把他們送到高處,在高處他們藉助自然的力量和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實現了飛行。所以晴朗天氣我們不可能在天上看見龍,因為條件不允許,而在極端天氣比較容易看到龍,其中最能為我的理論證明的就是2007年發生的江蘇高郵湖龍吸水見龍事件,現在大家百度還能看到視頻。

龍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徵

  我們從對龍的描述文獻中可以知道,龍為:


  鯉魚須,牛鼻,馬臉,虎睛,牛耳,鹿角,蛇身,鷹爪,魚鱗,獅鬃,狼口

  其實我並不認可這種龍的形象,我當然也不會認為龍生活在天上,因為這種龍並沒有出現在更遠古的文獻中,我更相信這是後人根據自己的想像和文化傳統對龍的臆想,而且那個時候我也可以斷定,人們已經不常能見到龍了,所以大家以訛傳訛,為什麼說龍「荒誕」到大家不相信了那,就是因為我們給與了它太多的文化添加和想像。

我認為龍首先是一種深海生物,首先能確定的恐怕只有蛇身和魚鱗,而他的一個近親也許是流傳已久的大海蛇。

  從大海蛇的形象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有魚的很多特徵,那麼魚鱗就很好解釋了,龍很可能是介於爬行動物和魚類之間的一種生物。

研究古生物特別是中國的古生物,不能不看《山海經》,書中龍出現過很多次,其中龍的記載大荒東經中最為傳神,也最有參考價值。


夔龍:
《山海經 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經》相傳為古代部落祭祀所著,那時恐怕龍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物,他們的描述也最能體現龍的真實面貌,其所說的龍並沒有角,可能是流線型的觸鬚讓人誤認為角(龍的角不利於其飛行,特別是頭上的角),龍的顏色大多為青色,出入水必有風雨也驗證了我們上節的推論,其聲如雷我認為則可能是當時氣象為風雨交加的劇烈天氣,光如日月則可能是閃電等現象。

  現在我們再回想龍的其他細節性特徵,特別是需要非常近的距離才能看到的特徵,我覺得都沒有準確證據來證實其正確性,那大部分可能就是想像了。至於其頭部我認為比較有可能有觸鬚,其爪子和狼口也有依據,不過我認為其爪子更像現在的兩棲動物的爪子,而口則比較像現在蛇類的口,比較像的圖可能如下。

  龍的體型我覺得應該比較大,因為局限在考證,遠古生物因為當時地球環境的影響,都比現在我們地球上的生物要打,因為當時地球的含氧量是現在的三倍多,而氣候地球重力等等都要比現在更能適合生物的大型化,而龍作為一個深海生物其體型恐怕不會小,經過深海生物的比對,我認為它的體長應該在5m到15m之間。龍的生活環境我認為很有可能根據不同的門類分為淡水龍和鹹水龍,只要空間足夠大,實物充足就能生存。龍的生殖方式我認為可能是像魚類一樣,其發育也為變態發育,所以我們民間有句話,說「龍其性最淫」,這樣恰恰說明人們對龍的生殖方式的不了解,而且對龍的生長發育過程看認為其是與其他生物交配產生的後代,然後人們就對其生殖方式進行想像,如果龍像爬行動物一樣卵生,那麼不可能沒有龍蛋這樣的傳說,而且也不會激發出人們對它生殖方式的這麼多想像。

中國龍和一些龍的文化現象解釋

  為什麼中國的龍和西方的龍不一樣,其實這裡並沒有不一樣,中國的龍和西方的龍完全是兩個東西,只不過西方的dragon恰恰被翻譯成了「龍」而已,中國的龍和西方的龍的原型生物本來就不是一種,西方的龍更像發現不久的恐龍,而中國的龍恐怕是還沒有被發現,而且像大熊貓一樣只生活在中國近海範圍內的遠古生物。西方龍意味著邪惡,東方龍意味著吉祥也就好理解了。

  我們以前常聽說一個成語「龍鳳呈祥」,比喻婚姻幸福,但是為什麼能有這樣的成語那?一個兩棲動物和一個鳥怎麼會在一塊?我認為這句話原來應該是「龍風呈祥」,因為我們前面也知道,龍一般都是和陰雨天氣大風天氣在一起的,而中國作為一個很古老的農業國家,龍來了往往意味著要降雨,這就有助於作物的生長,所以就會有「龍風呈祥」的說法,只不過時間長了成語卻變了意思和寫法,亦如「花山」和「華山」。

當代龍作為一種物種的研究和一些目擊事件

  說到龍不會不提一本書《龍:一種未明的動物》,這是一本對龍這種生物具體而詳實的著作,其劃時代性可以說前無古人,但是它對龍的舉證並不能解釋我們的一些目擊事件和事實推斷。例如其認為龍生活在深層地下水網,這樣的話就不能解釋為什麼人們總是把龍和飛行放到一起,也不能解釋把龍和雨聯繫到一起,至於其所說的龍的體態特徵就更是與人們想像的差距甚遠了,不過他所搜集的很多歷史事實,卻從一定程度印證了龍的存在性,而且其對龍真實性的認識也是具有啟蒙作用的。

  我們現在最知名的無疑是「營口墜龍」,我對這次事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其實我不認為這是龍,我比較認為其為小鬚鯨的遺骸,因為如果有墜龍事件不會如此稀少,古代文獻也沒有記載。龍作為一種王權的象徵,如果有墜龍事件,肯定會被史家大書特書,但是我們並沒有見到類似描述。我相信龍這種生物的飛行高度和對飛行的操控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墜龍事件基本不可能發生。但是我認為2010年9月1日的西安見龍事件比較可信,因為這確實比較符合我們對龍的認識,大雨天和飛行方式。而2007年7月6日的四川小白龍事件,我認為很可能是光影效果的產物,這樣不符合解釋的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而且現象並不明顯,現場影響因素也太多,不足為證。

結語

  兩天前我剛剛結束對龍的研究,當關上筆記本電腦的一瞬間,我彷彿一個剛剛從電影院走到大街上的人,從波瀾壯闊的電閃雷鳴到熙熙攘攘的人世間,當我仰觀天空,彷彿有一條龍正在看著我,我許我並沒有查明龍的全部,但是我覺得最少龍作為一種生物已經前進了一大步。

  最後用《龍:一種未明的動物》裡面的結語結束吧。

  「某些動物的客觀存在是一回事,將這些動物賦予何種人造的意義則是另一回事 如果說古代社會有關龍的種種傳言帶有夢幻色彩,那也只是『一個半醒半睡的夢』」。

我是分割線

………………………………

沒想到大家這麼喜歡這個話題,後面還有很多資料,如果大家喜歡,會持續為大家呈現更多東西的,有問題的知友也可以留言,能解答就解答哈。

………………

看到同學們這麼多問題,甚至這麼多誤解,我覺得要先回答幾個問題:

1、這篇文章是我在「濟南羅友服務平台」首發的,粘貼過來的時候,圖丟失了,所以沒有顯示圖片,大家要看可以去那邊看。

2、我一再說龍的飛行方式不是全部依靠自身,而是更多的依靠劇烈氣象條件來飛行的,所以說所謂不可能達到扭動頻率什麼的根本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

3、科學是什麼,科學到現在只是一種方法論,就算用科學來看這個問題,我提出假設,根據現實的視頻影像來提出假設,我認為也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哪個科學結論不是先形成模型再證明論證的?

4、我不想否定我們現在的科技認知水平,但是我們不知道的確實也很多,曾經我們認為海底是生物禁區,曾經我們認為火山口是生物禁區,但是我們沒有被打臉嗎?

5、我開始就說,龍是一種被添加了太多"文化內涵"的生物,所以不要抱著自己固有的龍形象來評論我的觀點。請仔細閱讀後再下結論。

………………

今天晚上再更新一點

首先我想說扣帽子是一個很阻礙自己認知的行為,它不但妨礙你對世界的認識還禁錮你自己的思想,所以這裡先不要先入為主的看問題。

其次,其實我特別崇拜民科,說句實在的,這個世界早晚有一天會完蛋,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有些人就是像邪教教徒一樣維護自己都不怎麼了解的所謂科學,科學再牛逼也是人玩的啊,不是嗎?

最後沒有見到龍之前沒有人能下結論,說龍存在,目前為止只能說按一些推斷,如果這些推斷沒有問題,那龍可能存在。蟲洞存在嗎?他不也是推斷出來的嗎?


我來說一個被多數人認為是地外文明UFO的轟動全國的94年貴陽空中怪車事件,央視做過專題。相關資料以及紀錄片各位朋友可自行百度。
個人覺得這是一次跟龍有關的事件,猜想如下:
事件概述(引用自央視2004年紀錄片):
1994年12月1日凌晨3時許,貴陽市北郊18公里處的都溪林場附近的職工、居民被轟隆隆的響聲驚 空中怪車醒,風速很急,並有發出紅色和綠色強光的不明物體呼嘯而過。 幾分鐘過後都溪林場馬家塘林區方圓400多畝的松樹林被成片攔腰截斷,在一條斷續長約3公里、寬150米至300米的帶狀四片區域里,只留下1.5米至4米高的樹樁並且折斷的樹榦與樹冠大多都向西傾倒,長2公里的4個林區的一人高的粗大樹榦整齊排列在林場上。
一、突然颳起的大風。說明龍飛行過程中主動或者被動攪動了周圍的空氣。
二、所有目擊者均看到兩道強光,說明龍的眼可以發出光線。
三、寬150至300米,長3公里,樹木離地1.5至4米折斷。反映出這條龍直徑接近150米,離地蛇形飛行3公里中毀壞了近四百畝的樹林,破壞力極強。
四、前期飛行過程中,行經路線中人造建築(大棚、煙囪)均被繞過未做破壞,說明此龍具有一定智能,有選擇性。
五、車輛廠發現爪印!爪印!爪印!(關鍵證據說三遍)當事人覺得像焊槍作業的痕迹。
六、一輛自重24噸,載重50噸,合計74噸且車輪被鎖死的小火車往「怪車」行駛的反方向移動了20米,加之上方提到的爪印,個人認為是龍借力往前時造成的。如果知道車輪鎖死的具體數據,應該可以大致計算出這個力。
手機打字好累,休息一下。


現代所指的龍肯定是不存在的,但先秦以前的龍應該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生物,龍的概念一直在變化,時間離現代越近它的想像成分也就越多,就不必談什麼存在的生理基礎了。龍就是一個框,什麼都往裡邊裝,每朝每代龍的形象都會出現變化,龍的技能和神通也一直被增加,且龍變成中華民族的圖騰不過是繼承了古代對帝王的崇拜。由於帝王的需要將其從一個普通的神獸變成了至高無上的符號。


偶然讀過一些研究中國古文化的書籍,書中作者以上古時期中華文明的圖騰崇拜為切入點對龍的實質進行了闡釋。有一種觀點認為龍崇拜其實為胚胎崇拜,當時覺得這個觀點很有說服力,剛好看到題主的問題,這裡把這個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下。

/*腦洞大開:

——設想你走過上古時代,面對身邊無數奇幻的自然現象,好奇的同時又心生敬畏,一路走來最終穿越到今天:

「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咦,好像我也是一種動物呢。」

「誒!這樣做居然會產生新的動物!」

「新的動物從哪裡來呢?讓我挖粗來看看…」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一開始竟然都長這個樣子!」

「這個東西好厲害,生命的起源呢!我要把它做粗來讓大家好好拜一拜!叫他什麼呢?『龍』好了」

「這種東西在羊水裡包著,看來是個水物,水是不是歸他管啊?等等,什麼是羊水。。。」

「這種東西是不是天上也有啊,要不下雨是怎麼回事?難不成下雨就是龍管的?「

「龍管水的話我整個農業社會豈不是都要靠他,認他作爹好了,這樣統治方便些。」

」龍是不是該長得更加威武雄壯一些?聽海上回來的人說,那天在暴風雨中看到他是長這個樣子的。對就是這樣的。」

(網圖侵刪)

或這樣的: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O(∩_∩)O)

「這麼厲害!我懂了一些科學知識,那麼龍真實存在的物理,生物合理性解釋是?」

*/


幾個Fact

Fact 1.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的概念貫穿華夏文明。

Fact 2. 龍的形態是富於變化的,常表現為多種動物的幻化和綜合。

Fact 3. 龍是一種神化的抽象概念為人們所崇拜。


圖片與部分觀點來自參考文獻

王小盾,《龍的實質和龍文化起源》,《尋根》 2000年01期


墜龍 - 文章
那年家裡接到當地公安部門的通知,說是發現最近江湖上有很多異動,特別是家裡這個圈裡的異動最為頻繁,希望家裡面幫忙配合一下,在江湖上打聽一下,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

其實公安部門想知道這些異動的緣由,也不是出於什麼安全因素,現在這個年代,江湖上的人早就知道惹誰都不能惹政府這條鐵律,以前還有什麼以武犯禁的事情發生,但到了民國,面對長槍子彈的,你再大的本事都是無用,江湖上早就不是那個熱血的時代了。要論起來,王五憑自己的大刀要護著譚嗣同逃出重軍封鎖的北京城,那可能就是江湖那個時代的謝幕演出了。所以公安部門也不是擔心這些江湖人會建個天地會,也做一場「反清復明」的勾當出來,他們主要是怕一群身懷異術的江湖好漢在自己的地盤上犯下什麼大案,到時候被媒體一曝光,這可是會影響自己仕途的。前幾年就有一個銀行的金庫,莫名其妙丟了一大筆錢,結果金庫的門都沒有被碰過,銀行里先是懷疑出了內鬼,後來又懷疑是來了國外有前進技術的盜竊團伙,結果查了半年才找到,原來就是一群魯西南沂蒙山裡的老農乾的案子,這群老農拿了錢也沒亂花,全給自己村裡人修路建水庫給用了。但是這些山裡的老農是怎麼進去銀行的金庫的?這個就不能亂說了,只是知道他們是「三香教」的人,當年日本人佔領東北的時候,就是三香教的人連燒了日本人幾個軍火庫,這才引來日本人的圍追剿殺,後來三香教在東三省漸漸就絕了跡,沒想到這過去幾十年,三香教的人一露面就幹了這麼一樁沒頭沒腦的案子,簡直讓人哭笑不得。案子雖說是破了,但那個銀行從省里到市裡,一串的官員都被撤了職,銀行所在地的公安部門的領導也有好幾個受了處分。雖說這些處罰著實有點冤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畢竟是誰也料不到,更不能提前準備好應對方案的,但這卻給其他地方的相關部門給提了一個醒,從那時候起,對於江湖上的這種監控舉措,就已經放到了各地相關部門的日常工作列表裡。所以公安部門總體來說,對於江湖上的人員流動,算是放任但絕不放鬆警惕的一種狀態,換句話來說,就是在各地的公安部門心裡,這些江湖人你們愛幹嘛就幹嘛,只要你們別在我的地盤上搞事,我就不管你。

於是在最後得知,這些江湖人的目的地基本都是靠北的方向,並沒有沖著我們沿海這邊過來,這裡當地公安的人算是送了一口氣,也就不再在這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了。但是現在對這件事充滿不安的人卻變成了家裡,很多話家裡人也不會跟官場上面的人說得太清楚,所以這些公安的人並不知道,江湖上到底有多少人參與到了這次異動的事件里,他們也更不會清楚這些人在江湖上的名望和地位。別的先都不講,就僅僅廣東那邊,就有好幾個已經宣布歸隱,金盆洗手的江湖老人又重新在江湖上走動了。而且所有的人這一次都動作得格外謹慎,一點都沒有讓外界知曉的意思,這麼多家各行各門的人,不約而同得都如此機密行動,實在是讓人摸不到頭腦,沒人能猜測出究竟是出了什麼大事。照理說,家裡在南邊也不是沒人,這次那邊的人竟然也都沒有發覺任何異常,更沒有往家裡上報,那隻能說所以參與到這事裡面的人都把自己的行跡和動作隱藏的很好,要不是這次被公安方面的人提醒,家裡面說不定到現在還沒發覺這次江湖上面的異常舉動。

後來家裡面還發現,這次事情各家的行動時間都是不同的,基本是越南邊的越早,越往北邊各家行動的時間就要晚上幾天。家裡的老頭子當即就明白過來,這次所有人都是隨著某種消息的傳播而行動起來的,江湖上面的信息傳播不靠網路和電信,基本和以前一樣,靠得還是人口相傳,因為現在假消息實在太多,在家裡這行當里也是,每天真真假假的消息多得要命,所以很多家裡都選擇的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無論網上或者電子郵件里說什麼,一概不去理會,只信從自家人或者相熟的人家裡嘴裡說的。從這次眾人的行動時間上來看,估計那現在還不知內容的消息應該是從廣東那裡往北一路傳播開來的,按照消息在江湖上的傳遞速度,傳到家裡這邊估計還得四五天的時間,可是現在就算有了警方的預警,但家裡面最多也只是知道江湖上有事發生,可是發生了什麼,卻根本探聽不出來。

就在家裡面為這事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山西太原那邊有家裡外放出去的老頭子電話回來,說是最近不知道是怎麼了,山西境內突然間出現了很多江湖上的人,有些是家裡這個圈的,有一些卻是其他行當里的,走鏢打鐵,撐船跑馬,幹什麼的都有,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和風水圈裡的那些熟人打探,也沒人正面回答他,有人甚至直接說,不是不想告訴他,而是家裡上面的人發過話了,所以不能如實相告。他在電話里說,看來這事一定相當的機密,各家對此保密的功夫做得也很到位,所以只能問問家裡面是不是知道些什麼。

接到了太原那邊的電話之後,家裡人這才反應過來,原來之前各地的那些江湖上的朋友往北而動,這個動的目標地就是在山西。於是老頭子們連夜開了一個會議,當場決定立即派人趕往山西,不管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就算干看著,什麼都做不了,那也必須家裡有人在場去看。而且當年的火車還沒提速,更別說什麼動車高鐵了,買機票又壓根來不及,所以家裡面是連夜湊了三輛車,租了一個車隊,沒等天亮就讓六七個人開著車往山西那邊趕了過去。家裡老頭子的想法是,儘管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可是知道了那事情的發生地,不妨就先派人趕過去,按照之前推算的消息傳播時間,過個幾天,家裡面就應該知道山西那邊究竟是怎麼了,到時候再電話通知一下已經達到山西那邊的家裡人就好了。總比得到消息再派人過去好,說不定那時候再去人,黃花菜都涼了。就算山西那邊的事和家裡面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麼最多也就是來回幾千里白跑一趟而已,也不算吃虧。

家裡那群人走後的第三天,那消息終究是傳到了這邊,家裡面的老頭子也就知道了,為什麼這次江湖上會有如此大的舉措。原因這有一個,那就是,江湖上相傳已久的楚家人回國了。

關於這個楚家人一脈,說起來也是傳奇,有些類似曾經我提到過的凌家。凌家在我箇舊玉璽那個故事裡說過幾句,這裡也不再重複了。而這個楚家,最早也都能追溯到盛唐時期,是當時江寧一代的大戶,後來屢陷各代的廟堂政治鬥爭,元氣大傷,最終在晚清的時候,隨著太平天國起義的失敗,舉家遷徙到了如今的美國。那時候美國剛剛結束了南北內戰,楚家人憑藉著多年來的殷實家底趁機搞起了實業,後來逐步坐大。其實像楚家人這樣的並不少見,可是為什麼要說他們家是江湖上的人?而且又為什麼說他們家是相傳已久的呢?因為楚氏一族,千百年來,都以一個縹緲的目標為己任,曾經還一度淪為江湖上的笑話。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做「葉公好龍」,當年江湖上提到楚家人,不說他們是什麼江寧楚家,都戲謔得稱呼他們為「江寧葉家」。也許看到了這裡,你就明白了楚家人這麼多年一直在以什麼為目標而奮鬥了吧,沒錯,那就是「尋龍」。

關於龍這個物種到底存在不存在,以前我也曾大篇幅的說過,重複起來也是無趣,感興趣的自己翻著找找看吧。總之在科學上,這個物種絕對是不存在的,因為它並沒有被世人發現過。但是在玄術圈和江湖上,認為它真實存在的人,也不過是二三之數,大部分人也是認為這是一個虛構的物種。家裡面就是這大部分人中的一員,但家裡又不是那麼堅定的相信它是絕不存在的,相反倒是有一絲的希翼,期盼這個世界不會如此的單調,說起來倒算是中間派:沒看見我就說不信,看見了我就信,你問我到底想不想看見,我當然是想看到的。

而這個楚家,自然就是那十之二三裡面的少見的堅定派,他們一家子從唐朝的時候就在各地遊走,尋找龍這個物種存在的痕迹,據說也曾有過什麼大的發現,只是年代實在過於久遠,江湖上的人都覺得那些發現就像神話傳說一樣,根本不足信。楚家人卻堅信自己家的先人才是正確的,龍存在與否只能靠人去努力發尋,難道要等著如此神聖的動物主動出現在凡人面前不成?兩邊一直爭論不休,吵了幾百年,也沒有哪一邊服輸。當然,這些矛盾也都是百年之前了,自從楚家人從中原遷移去了美洲之後,兩邊就徹底斷了聯繫。特別是後來中原這邊戰禍連綿,又是民國又是北伐,後來又是鬧日本和內戰,內戰完了沒幾年緊接著開始了幾乎沒有休止的政治運動。干這行的人全都忙著自保去了,哪有功夫再去理會那搬去美國的同行過得怎麼樣。所以楚家人這一支人馬,幾乎算是被人遺忘了,也就一些圈裡的老人還記得曾經有這麼一門尋龍的人家存在,更多的年輕一代,哪裡還知道江寧楚家的名號呢。

但是這次楚家人的突然出現,完全是讓人始料不及的。他們是打著回國投資的幌子而來,現在廣州那邊下了飛機。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幾十個人,大部分人真的是楚家在美國那邊的企業各級的外姓負責人,所以楚家留下了這些人和廣東那邊政府負責招商的官員周旋,自己家裡的那幾個人就推說想要遊歷祖國的名山大川,謝絕了當地政府的陪同人員,離開了廣東,一路往北而來。可是楚家人這次在官面上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但他們自己卻在江湖上散布了一個消息,那就是讓各家派人跟著他們一起去看「龍」。楚家人這次也沒有直奔他們的目的地,從廣東先去湖南玩了幾天,挨家邀請了之後才去了湖北,然後四川江西的各省都玩了一個遍,也將這消息在那幾個地方給傳遞了一個遍。和楚家人這種輕鬆自在的狀態不同,接到他們這個消息的各家人都覺得這事毫無頭緒,但是楚家畢竟是以前的江湖大家,他們既然邀請了,又不好不做什麼回應。可是如果你是這些家的負責人你要怎麼回應?難道和別人說,我跟著「江寧葉家」去北邊看龍了?那你豈不是就成了新一代的江湖上的笑話?擱在以前就沒人相信龍的存在,更別說是當今這個社會了。但是楚家人又沒說看龍的地方在哪裡,只說是在北邊,無奈之下,各家人只能跟著楚家四川江西的到處走。雖然各家的目的都不相同,有些是充滿好奇,有些則是礙於情面,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各家之間互相認識的偶爾也是會遇見的,兩家之間遇見了,只能尷尬的相視一笑,誰也不好意思說是跟著去看龍的,遇到了不知情的人就說,自己是去北邊玩的。也正是這樣,家裡人在南邊的哪個點,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一來楚家人不會去找他們,二來知道這事的人都覺得不好意思,也說不出口。所以這事家裡人一直毫不知情,被瞞在鼓裡,直到楚家派來的人到了這邊,找上門來家裡人才知道。

家裡的老頭子一看到楚家的這個架勢,就明白了,這哪裡是來找以前江湖上的老朋友敘舊的,楚家這次明擺著就是借著看龍這事來向各家施壓討回面子的,畢竟自己家的先人被江湖上笑了這麼多年,如今他們就要拿一條真龍來堵上各家的嘴。但如今所以的問題都已經不再是家裡或者說除了楚家的各家人所關注的重點了,大家所有人的關注重心都集中到了一個問題上:楚家從哪裡能搞來一條真龍?

這時候,家裡在山西的人傳話回來,說是山西這邊已經有幾百個人了,全是從全國各地趕過來的,而且因為楚家的名頭輩分擺在那裡,各家的人都不敢怠慢楚家,全都派得是各家裡數得著的人物。而且因為這麼一群人實在是太過顯眼,太原的警方已經明盯暗哨的安排了不少人手日夜不停的跟著,估計要不是礙著楚家人背後在美國的那層身份,早就將眾人驅散趕回原籍了。所有的人都在暗地裡盤算,這楚家到底是要幹嘛?難道又想搞一次滿洲里事件?可是當年那滿洲是日本人的地盤,各家派過去參加大會的也都是各家的精英,所以日本人那次背信棄義,痛下殺手確實讓中原各門受了很大的損失,好幾年都沒緩過勁來。可是這次到處都是中國政府的人,楚家又沒有軍隊控制在手裡,想一下子做掉這麼多江湖人,實在無疑與是痴人說夢,而且就算是真讓楚家人得手了,那他這麼做也是毫無意義的。現在這個年代,你殺一群算命看風水跑江湖的,又能對你自己的背後勢力有多大的幫助?於是就在各家對楚家人的目的產生疑慮的時候,家裡這邊突然接到了山西那邊的來信,說是一群人要去內蒙草原了,原來楚家人的最後那地不是在山西,但是去了草原,怕是想再聯繫就麻煩了,於是就提前說一聲。那時候手機還被叫做大哥大,遠沒有現在普及,家裡聯繫全都是固定電話,所以也難怪家裡那幾個人有所擔心,哪裡像現在,聽說東南亞的一些同行都用上了衛星定位系統,外出做活兒的時候,全程都是及時通信,簡直就和軍隊打仗一樣。

家裡在接到這幾個人的電話之後,一連十多天就再沒有聯繫上,一打聽其他各家的也都一樣,全部都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於是家裡就忙向警方那邊的熟人打聽,一問才知道,山西這邊的警察只跟著那群人去了內蒙就全都返回了,畢竟是超出了自己的管轄範圍,那邊已經由內蒙的警方所接手。但是他們讓家裡面放心,這麼一大群人,又有警方的監控,絕不會出了什麼事。但是家裡人卻聽著那個警方熟人話裡有話,再去相問,那人卻怎麼也不肯多說,無奈之中,家裡人也只好繼續等了下去,果然沒有幾天,家裡人就接到了先前派出去的那群人的電話,那電話卻是從河南鄭州打過來的。家裡的老頭子一接到電話就發火了,罵那幾個去山西的人,質問他們既然已經從內蒙回來了,怎麼不早點打電話報一個平安,別說他們是一直走到鄭州才找到電話的。

那幾個外派出去的人在電話也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用暗語表示,什麼都等回到家再說,這次事情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的。

老頭子這邊一聽,也馬上反應過來,他們定然是遇到了什麼事情,不然從內蒙到河南,這麼遠的距離不可能他們會一直找不到機會往家裡面打一個電話的,一定在是這段路程中,他們被人控制住了,失去了自身的自由。可是剛剛那個電話,卻又表明他們已經被人安然釋放了,想來同行的那幾百個人都是如此,遭受到了相同的遭遇。是誰有這麼大能耐,能把幾百個人幾天時間全部都內蒙帶到河南,還全程看押監禁?而那幾百個人里不乏有身懷絕技的江湖高人,各個絕不會是甘願束手就擒的角色,但能同時讓這麼多人乖乖聽話,不做絲毫抵抗的,又會有誰?想到了這裡,那個答案簡直就是呼之欲出的,除了政府,誰還能有這麼大的本事?

家裡的老頭子湊在一起,商量到了凌晨,都沒有想出其中的原由,這次看龍,為什麼會把政府給牽扯進來,是楚家的人和政府有了什麼衝突?還是看龍這事原本就在政府的掌控之中?商量到最後,家裡人決定現在家裡所有人都按兵不動,外面的商鋪的人也全部回來,一切都等那幾個人回來再說。只有把此事的來龍去脈,全部都搞清楚,才能進一步的做好下一步的打算。

在第二天的傍晚,家裡的那幾個人就趕了回來。一進家門,所有人就被傳到了家裡祠堂的議事廳那邊。原本裡面有好幾個人是不夠資格進議事廳的,但那時候也沒有人在顧忌什麼規矩了,所以知道和參與到這事的人全都都到了祠堂之中,等待著傳喚。那幾個去山西的人更是全部入了議事廳,一點點的講述自己去到內蒙之後的遭遇。

原來一群人一進內蒙,就被楚家人通知,這次他們的目的地楚家人自己也不知道。在場所有的人當即就都炸了鍋,有些脾氣暴躁的甚至對楚家人大罵,說是別看楚家在江湖上的輩分高,但現在江湖上早不看這些了,敬他們是給楚家面子,但楚家要是敢拿這些人開玩笑,他必然要把楚家的人都打斷一條腿,讓他們爬回美國去。

楚家顯然也料到了自己的話會產生怎麼樣的後果,幾個人在等眾人發泄完怒火之後,只是輕輕的對大家說,地方雖然說現在還不清楚,可是保證這次不會讓大家失望,答應過眾人的東西一定會出現在大家的面前。所有人都知道楚家人說的是龍,可是沒有人把這事捅破。江湖向來如此,就算一些事情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但你要是把那事說破了,就立刻沒意思了,反而會遭來無窮無盡的麻煩。於是就在眾人全都保持沉默的時候,楚家人又對大家表示,之後的衣食住行,楚家全都包了,也許這次會很辛苦,但是會盡量讓眾人在旅途中舒適一些的。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家裡的那幾個人都感覺自己似乎是進了一個旅行團,每天就是坐坐車,到了飯點就下車吃飯,而飯菜也是早就提前備好的。到了晚上也有住宿的地方,有時候是一些小縣城小村落,有時候就是一個帳篷蒙古包,可是儘管這旅途是異常的簡單,但這畢竟是幾百人,如果不是楚家的財力,換成任何一家,光這幾百個人的每日吃喝住行就能把你的家底給耗光了。

可是這畢竟不是一筆小數目,就算楚家現在是富可敵國,也不能這麼糟蹋錢啊,很多人這時就暗地裡想,要是楚家就為了戲弄眾人,那花費如此一筆巨資,實在是有點得不償失。如果楚家不是為了拿南北的各家開涮,那隻能證明「看龍」這事是確有其事了。可是龍誒?這龍真的是存在的嘛?楚家又是怎麼找到這龍的呢?

就在眾人都已經開始對內蒙那些草原荒漠牛羊群的景色有所厭倦的時候,這一天,楚家人忽然就把大家召集到了一起,說是龍的蹤跡他們已經找到了,明天就可以帶領大家去看了。

在眾人的追問之下,楚家人這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大家交代清楚。原來這麼多年來,楚家人早就掌握了一套追蹤龍的方法和手段。當時楚家人說到這些的時候,下面還有人發出了笑聲,顯然是嗤笑楚家的這些話過於異想天開,但是楚家那幾個人也沒有做什麼回應,滿臉都是一副「明天看見你就知道了」的表情,見楚家人根本都不做什麼辯解,那些嘲笑楚家的人也自覺沒趣,漸漸也就都安靜了下來。楚家的人就接著對大家繼續講述起來。

楚家除了尋龍的手段,還有一套完善的資料體系,上面詳細描述了歷朝歷代和龍相關的訊息。雖然由於這麼多年的戰火,那些資料也都殘缺不全,但最早的資料都可以追溯到宋代。楚家人發現,龍這種東西果然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東西,不只是為何原由,只有東方有這種動物的傳說,西方雖然也有龍這種物種傳說的存在,但明顯不是一個類別。後來楚家人覺得龍騎士就和其他的動物一樣,也有他的區域性,它對生長的環境和地理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需要,並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有龍可以生存的。就像是非洲的斑馬不會在亞洲出現,南極的企鵝不能在美洲生存一樣,龍也是有自己的生活環境的苛刻需求的。於是楚家就發覺龍其實也就是一種生物,只是有一些獨特而已,他們也不是無所不能的。明白了這一點的楚家人,就突然轉換了自己的尋龍目標,因為這麼多年以來,楚家人一直都在尋找一頭活生生的龍,換句話說,他們家一直找尋的是一頭活著的龍,但如果龍死了呢?一具不會移動的屍體的總比活著的動物容易尋到吧。於是在民國那時候起,遠在美國的楚家人就修改了自己家那幾百年的尋龍方式,他們開始不間斷的往處於戰亂的中國大陸派來一批又一批的人,打著考古或者考察團的名義,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目的只是為了找尋一具龍的屍體,來證明自己家族這千百年來的使命並非是無稽之談。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34年的時候,楚家人在當時還處於偽滿控制下的營口,發現了一具龍屍。可惜楚家人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晚了,等他們趕往營口的時候,那龍屍已經被日本人秘密運走了,下落不知所蹤。但是楚家卻在當地的藥店,收來了數片「龍鱗」,據說都是從那具龍屍上取下來的,足有兩筐之多。楚家人迅速把這幾塊巴掌大的龍鱗送回美國的大學研究所檢測,結果得到的結果是,那確實是某種未知生物身上的鱗片,根據鱗片的大小推測,這種生物已經在十米到十五米之間,就現在已知的大陸生物中,沒有如此龐大體積的生物存在,唯一可能的就是某種未知的海洋生物。當時那所美國大學的研究人員,還想繼續對這些鱗片進行研究,但那個時候戰爭的陰雲一直盤旋在西方各國的頭頂上空,掌權者壓根就沒當這是一回事,楚家也不想節外生枝,不然他們要想再去中國大陸,怕就要遇到麻煩了,於是他們要回了鱗片,派更多的人手前往了中國各地調查類似的事件。雖然這次楚家人並沒有拿到什麼確鑿的證據,說明龍這種生物是真實存在的,但他們畢竟是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展,而且他們也正式確定了他們現如今的找尋方向是正確的,從那時候起,楚家的尋龍方向就完全從尋活龍轉移到了尋龍屍上面。

之後又是很多年,楚家人也是偶然探聽到一些消息,卻無法驗證這些信息的真偽,畢竟龍這種動物不常見,龍屍也更不會是每天會遇見的。到了1939年的時候,在美國本土卻發生了一次疑似事件,一架軍用飛機在弗羅里達墜毀,飛機上連同飛行員十二個人全部死亡,但有一個當時在勞作的農民卻目擊了飛機墜毀的整個過程,他說在飛機落地之前,有一種奇怪的生物從飛機中鑽出,消失在雲層里。而美軍時候的驗屍報告里,也記載著在兩具屍體的胸前都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爪印,具體是何種動物的,他們也不清楚。而且那架飛機的殘骸上也顯示這些飛機里的人曾用手中的槍彈在飛機艙內進行過猛烈的射擊,但卻又不是相互對射,只能證明機艙內曾經有過什麼東西,這才引起了這些人的射擊。楚家當時從美軍內部探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曾趕往弗羅里達尋找到了這個老農,結果這個農民被美軍下了封口的命令,什麼也不肯多說。楚家拿出傳說中龍的畫冊時,那個老農才目光一閃,顯得有些激動。立刻楚家人就斷定,那老農所見的神秘動物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龍,最起碼,在外形上,兩者是相符的。但是這一次楚家還是沒有拿到什麼鐵證,只是訥訥個從側面證明,之前自己家裡人猜想的關於龍的出沒地,也並不是完全正確,至少在美洲也有類似生物的存在。結果這次調查之後,又是很多年,沒有什麼發現。

可是到了1944年,在黑龍江流域的一個名叫肇源的小縣城,又發生了一次墜龍事件。這次楚家有人就在哈爾濱,當他們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連夜就往肇源趕過去了,可是這次他們依舊沒有什麼收穫,原來這次的墜龍和營口那次不一樣,這次那條龍只是受了傷,並沒死,就在那龍落地的當天夜裡,肇源下了暴雨,第二日,這條龍就已經不見蹤影,想來是隨著松花江的江水入了海。可是這一次事件,目擊者眾多,楚家人在出事的附近幾個村落到處打聽,還根據眾人的描述畫了相,最後終於確認這次那條二十多米的龐然大物,必然是龍無疑。除非是有誰能讓這附近幾個村子的幾百名村民都齊口說這個謊。而且楚家人還專程到了那墜龍的地點去查看了一番,雖然肇源當時下了一夜的暴雨,但那條龍因為疼痛用爪子和腹部的鱗片在地面上刨開的大洞,依然觸目可見。特別是那一周圍,始終瀰漫著一股子濃郁的魚腥氣,聞上去,真的和他們之前買到的那幾片龍鱗上的氣息有相似之處。楚家人不僅有些懊惱,沒想到這次他們好不容易離出事地點這麼近,結果還是晚來了一步。可是沒等著楚家人對這事再做什麼詳細的進一步調查,日本兵卻突然出現了,好幾個卡車估計有幾個連隊之多。原來他們也是聞訊而來,他們在到來之後,迅速將那個龍坑給填滿,然後就是對外封鎖消息,又對周圍幾個村落的農民威脅誘騙,當地的村民立即就嚇得沒人敢在討論這事。楚家人一看已經不能再拿到什麼有用的信息,而且再待下去恐怕還會招來日本人的注意,於是楚家也就連夜從肇源離開,回到了哈爾濱。

楚家在之後的幾年了,已經沒有什麼再大的發現了,倒是戰爭的走向卻越發的明顯了起來,後來日本被蘇聯人從滿洲趕走,楚家靠著在美國政府的關係,搭上了國民黨這條線,但沒多久內戰爆發,楚家跟著國民政府一路從南京跑到了台灣,到最後逼不得已,楚家只能選擇返回去了美國。隨後又是因為各種政治原因,楚家的人始終沒有機會再踏上大陸的土地,但楚家絲毫沒有閑著,一直在東南亞各國尋找龍的蹤跡,卻一直進展不是很大。直到中美的關係解凍,楚家這才漸漸得又回到了中國的土地上,繼續履行著自己家族的使命。

後來又有兩次分別是在天津和襄陽,都是類似的事情,楚家趕過去的時候,發現都被政府把所有的痕迹給清掃乾淨了,也都被下了封口令。但在楚家的金錢利誘下,還是有人說出了自己所見。這裡為了保護當事人,我也就不多做描述了,畢竟時間都沒有過多久,還是不要給人家惹麻煩的好。但是通過這兩次和之前的幾次墜龍事件,楚家人竟然發現出了一條墜龍與星相之間的關聯。雖然這觀星之術已經由來已久了,如今由於社會上不定的因素變化太多,觀星的準確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約,行裡面大多數人已經認為這個觀星其實就是很單純的天文現象了。但是楚家卻一直認為這星相和墜龍之間有某種特殊的聯繫,而這個墜龍又和豢龍人有關。可是我要說幾句這個豢龍人的話,估計說到半夜也說不完,以後再表吧。

之說楚家從觀星上面能夠預知這個墜龍的發生和地點,但僅僅都是在一個大致的範圍之內,不能過於精確。於是楚家就日夜不停的派人觀測這個天相,為了這事楚家人還專門出錢在江西建了一座天文台,這間民用的天文台所用的設備一些政府所掌管的天文台都比不上,但可笑的是卻比楚家專門用來找龍,這說出去也算當今天文界的一樁笑話。

只是聽說楚家人之前曾經成功觀測到了一次墜龍的天相,地點是在山東昌樂附近的一個村子,楚家人那是第一次親眼看見了活生生的龍的存在,可是他們都沒有什麼做下記錄和拍照,就被隨後而來的政府人員全部圈禁了起來,所有的相機攝影機之類的一概都被沒收。過了好幾日,他們才被放了出來,可是再到那墜龍地查探的時候,那地方已經乾乾淨淨,什麼都沒剩下了。那墜龍的生死更是不得而知,他們又試著向周圍的村民打聽消息,沒想所以的村民全都閉口不談此事,想來也是被下了封口指令,不敢亂言。

屢遭失敗的楚家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們突然又換了一個思維,原本他們也不是想弄一條龍來證明什麼,楚家如今家大業大,金錢上面全然已經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的。他們之所以那麼急著尋找到一條龍的存在,無非就是為了給自家的先人討回一個公道而已。既然每一次出了這種事情,政府的人都會幹預,那就不妨多帶一些人親眼去看這龍。就算之後龍又被政府給藏覓起來,反正其他人也都自己看見了,自家這個千百年的使命也算是愛了他們這一代給了先人一個很好的交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故事一開始的那一幕。而江湖上的一干人等,也都明白過來,為什麼他們這行人身後一直跟著一群公安部門的人,原來根本就不是怕他們會聚眾打架,所為是另有目的的。

人群里有人問楚家,那次在山東你們真的看見龍了?

楚家人道,也算不得是龍,只是一隻蛟吧,之前一直藏在一個水庫里的,當地污染太重把他給逼了出來。

有人立刻問道,不是說墜龍嘛?不應該是從天而降的龍,或傷或病嘛?怎麼是從水庫里游出來的?

楚家人解釋道,那蛟原本應該是順河入海的,只是不幸碰到了人力建壩蓄水,擋住了他的去路,他這才無奈在水庫里生存了下去。不過好在有他,當地這些年也算是風調雨順,不過自從他消失之後,聽說那附近是連遭乾旱,也真是可惜。而且墜龍也不是僅指龍從天墜亡,龍族的一傷一死都能在星相上有所體現,這也是我們家最近這幾年才總結出來的。

楚家人話音一落,人群里立刻有人道,那麼這次你們說的這個墜龍,也是從水庫里跑出來的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楚家人道,都不是,原本我們也不知道這回墜龍會以何種方式現身,但是剛剛我們外派打探的人傳回來消息,說是西北方向有一條河水已經接近乾涸,我想明日我們順著那條河沿岸一路尋過去,就能發現那墜龍的行跡。這次應該是河龍沒了水,所謂的龍困淺灘吧。

眾人又是一陣喧鬧這才散開,約定明日清早就一起分散開,沿著那河岸找尋。

家裡去往山西的那幾人把這些天的經過一口氣講到了現在,但家裡老頭子的耐性卻已經被耗得精光,於是有一個老頭直接就問,你們不要再扯別的了,先告訴我們,你們看到龍了沒有!

那幾人聽了問話,先是沉默了一會,後都搖頭,齊聲道,沒有。

老頭子一愣,又問道,怎麼沒見到,是楚家的人算錯了日子和地方嘛?

幾人又是搖頭,語氣中頗帶著幾分遺憾的意味,道,也不是。

老頭子聽了半天沒說話,他顯然是想到了什麼,好一會兒,他才說,是不是場子上的人沒讓你們看?

幾個點了點頭,繼續講述起自己的遭遇。那一大群人,沒等著天亮就收拾好了行裝,浩浩蕩蕩得朝著楚家人指出的方向開了過去,一行人中每一個人都顯得格外的興奮,雖然依舊沒有人相信這次他們會有什麼發現,但那種帶著期盼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是每個人都不能無視的。但是就在一行人沿著河岸沒走出多遠,他們就遭到了阻攔,一見前面擋去眾人去路的正是軍方的人。軍隊的人說前面正在軍演,一概閑人不能靠近。楚家的人當場就急了,對著來人大叫,昨天這裡還沒有什麼事情,為什麼今天你們就軍演,你們到底要幹什麼。

楚家人的話音一落,從對面就走出一個人來,只見他一身黑衣,四五十歲上下,明顯不是軍方的人,但他的身份一定是不用尋常,對面的大頭兵全部都以他為首,言語里更是顯得恭敬萬分。那黑衣人對著楚家人道,不是我們想幹什麼,而是你們楚家到底要幹嘛?

沒想楚家人還和這黑衣人認識,楚家一個老頭當場罵道,上次在山東就是你,這次又是你!你們瞞得了一時,想瞞這一世?

黑衣人那眼一掃眾人,並沒有理會楚家人,只是道,你們哪裡來的,就都回哪裡去吧,以後這種事就別跟著別人瞎起鬨。

這時候眾人里有一個眼力好的人突然大聲說,我看見了,他們在那邊拿著布在蓋東西,沒多遠,我們衝過去吧。說著那人一指對面軍隊的人背後的一個方向。

眾人隨身帶著望遠鏡的都連忙掏出來朝著那邊看過去,很快,很多人都說看見了有人在拿著布往什麼東西上蓋,那東西體積巨大,怕是能有十幾米長。

這一下子人群就都躁動起來了,全然不顧前面軍方人的阻擋,全都想開著車往哪個方向衝過去。結果可想而知,你拳腳再厲害,能是子彈的對手,在軍方鳴槍之後,立刻沒人敢再鬧騰了。又有大批的軍人從各個方向趕了過來,將眾人幾人一組,押到實現準備好的軍用卡車上,分批帶離了現場。家裡那幾人對老頭子們說,楚家的人應該是最晚走的那一批,在那期間,楚家人一直在和那黑衣人爭吵,具體說些什麼也沒人聽見,只是家裡有個人會看唇語,儘管楚家人背對著他,說些什麼他看不出來,但那個黑衣人說了什麼他卻看到了一兩句。

之「聽」那黑衣人對楚家人道,再一再二不再三,國家很感謝你們家對祖國的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但是請你們以後不要再回來了,你們不受歡迎……後面說了些什麼,家裡那人就再沒看見了,那時候他已經被推進了軍用卡車裡。

然後他們就被日夜不停的送出了內蒙,其他人不知道去了哪裡,楚家人更是不知道他們的下落,只是家裡這幾個人和其他兩三家的人都被關押在鄭州看守所里,關了四五天,也沒有人前來問詢或者探望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要被關到什麼時候,突然這麼一天,他們就被帶出了看守所,送他們出來的獄警始終是一眼不發,只是把他們進來前上交的鑰匙錢包什麼的歸還給了他們。家裡人一出看守所就看見了自己的車停在外面,拿著鑰匙開門一發動,發現裡面的油還都是滿的。很明顯,把他們放出來的人的意思就是,送客,讓他們越早離開越好。家裡人和另外兩家人互相告了一個別,就各自開車離去。車到了鄭州的郊外,幾個人才在路邊找到了一個公話,往家裡打電話報了一個平安。然後故事就回到了之前。

家裡老頭子把整個故事聽了下來之後,也拿不定主意,楚家人這次怕是真的是最後一次回大陸了,政府向來說到做到,他們既然那麼說不想你們再來,那麼你們就是來不了的,語氣客氣但立場堅定。這是龍到底存在不存在,卻到了故事最後也沒有搞清楚,這是在是讓人覺得可惜。可是家裡的老頭子卻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種意見,他說,說不定是楚家人和政府一起合夥演得一場苦肉計呢?這龍壓根就是不存在的,只是楚家想給自己還有歷代先人找個台階下?那這個老頭的話一說,立刻又被人給反駁了,道理很淺顯,楚家如今都不在中國的土地上活動了,有這個必要費如此周章來演這麼一齣戲嗎?要不是他們突然間出現,大家誰還能想起這個江寧楚家來?他們這麼做完全是沒有道理的。倒是家裡管事的老頭子一句話讓家裡人都有點不寒而慄,他對眾人說,如果一切都是楚家自編自演的假戲倒也是罷了,可萬一不是,那我們就得想想,頭天夜裡那裡還什麼都沒有,明顯政府對這次的墜龍是毫無頭緒的,但是第二天那裡就被軍隊封鎖住了,很顯然是那天在場的幾百人里有人或者是有幾個人在暗地裡給政府通風報信了。這可是在江湖裡犯了大忌的!而且所有在場的幾十家裡,無一不是在江湖裡名聲顯赫的大家大戶,但這種狗腿的行徑真的不敢相信會發生在這種大家裡面。老頭子最後對家裡人說的話里,有一句話說得好,守住本分,萬事小心。

故事的結局我給大家補兩條關於墜龍的消息吧,墜龍此事自古有之,南宋太白明代新會清朝樂亭,全都是有明文記載的,其他野史縣誌上有所描述的更是多不勝舉。我還是只拿兩個離現在最近的出來給大家看一下好了,也就是我文中提到過的兩個墜龍,想來也早有很多人知道這兩次的墜龍,大家就隨便看一看不要當真,知道這個故事不是空穴來風就好了。關於這兩次墜龍,還有更加詳細的資料和文史,我只是隨便選了兩個放上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自行查詢更進一步的信息。只是營口這次墜龍央視後來專門派人調查和闢謠過,但是結果越描越黑。先是說那是擱淺的鯨魚,但是後來遭到了生物界的斥責,有專業人士從技術角度上分析和駁斥了央視的這個「鯨魚說」。而我們普通人都知道,鯨魚哪裡有什麼鱗片?所以這個節目在再次播放的時候,就被改成了「某種未知的海洋生物」。我只是想說他們這也太此地無銀三百兩,難道說出實情的真相就真的那麼難嗎?廢話不再多說,資料供上。

其一:

1934年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神秘生物未死之前,當地的居民曾經兩次見到它,並與其有過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
在《營口市志》第一卷中記述:「(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余,脊骨共29節。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這個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距離入海口20公里處。
肖素芹老人:當年9歲,她爸爸是給地主趕馬車的,當時很多人都說在田莊台上游發現一條「活龍」,於是趕到那裡。爸爸就把她放在馬背上,扶著她看。她所看見的「龍」方頭方腦,眼睛很大,還一眨一眨的,而身體為灰白色,彎曲著蜷伏在地上,尾巴捲起來,腹部處有兩個爪子伸著,而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覺這條「龍 」有氣無力,眼半睜半閉,再加上眼睛有些發紅,很多人都說是天氣太熱的緣故,於是在龍的上面搭了個棚子為它避暑,還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澆,讓它得以「解暑 」。後來,下了很長時間的大雨,這條「龍」就不見了。
當時,老百姓認為天降巨龍是吉祥之物,人們有的用葦席給怪獸塔涼棚,有的挑水往怪獸身上澆,為的是避免怪物身體發乾。據說,人們都非常積極,即便是平日里比較懶惰的人也都紛紛去挑水、澆水。而在寺廟裡許多百姓、僧侶每天都要為其作法、超度,此舉一直持續到又一次的數日暴雨過後,這隻怪物神秘地消失了為止。
然而,連續二十多天大雨後,這個怪物第二次又奇異地出現了,這次出現是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此時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難聞的屍骸。
據楊義順老人回憶:在發現「龍」骨之前,曾聽大人們說蘆葦盪里總有噼里啪啦的響聲,而且還有「嗚……」像牛一樣的叫喚聲,聽起來很沉悶,還能聽到掙扎的聲響,後來就沒有動靜了。當時,營口地區已經連續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進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後,隨著北風吹過,空腥臊味很大,看管葦塘的一名盧姓工人順著怪味尋找,發現大片大片蘆葦倒伏,撥開後進去一看,嚇了一大跳:裡面赫然躺著一個已經死去的龐大動物!該工人嚇得轉身就跑,回到家裡大病了一場。百姓們聽說之後,結伴前去觀看,並且報告給了當時的政府。當時西海關附近的一家防疫醫院人員穿著白大褂,給已經生蛆的動物屍體噴射了消毒水。「龍」骨被抬出來後,有人用4個船錨繫上繩子將骸骨圍成一圈,供大家參觀。
孫正仁:光骨頭不是原來的龍型,畫的那個、描得那個不是那個型,就是挺長的,挺大的頭,兩個大角一米多長,不止一米三、四尺,長兩根。趴在地上,身上彎彎曲曲的,能有十幾米這麼長。
原營口市著名正骨醫生馬子臣(曾親眼見過「龍」骨)的兒子馬國祥記得父親曾對他說過,骸骨被發現時,肉還沒有完全腐爛,看上去特別像「龍」。
記者翻閱1934年8月12日《盛京時報》時驚奇地發現,此「龍」竟然有「爪」,而且還用「爪」挖了一個近17米長,6米多寬的土坑,說明「龍」後曾經掙扎過。
相關記載:「……該龍體氣參天,頭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寬三寸余,附於脊骨兩側為肋骨,每根約五六寸長,尾部為立板形白骨尾,全體共二十八段,每段約尺余,全體共三丈余,原龍處,有被爪挖之寬二丈長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該龍骨尚存有筋條,至皮肉已不可見矣。」
這些特徵也進一步驗證了是龍的看法。

據幾位老人講,當年有關方面曾邀遍老漁民辨認,但沒一個人認識怪物屍體。人們議論紛紛,普遍認為是「龍」。
營口偽第六警察分署組織人力,將其屍骨分解後運到南岸,在西海關前空場上按原狀擺放,任人參觀。
當時的《盛京時報》派人採訪,也稱之為「龍」、「天降龍」、「營川墜龍」、「巨龍」等,同時還配以照片,圖文並茂。營口市民爭相觀看,附近城市專程來參觀者也絡繹不絕,購買往返營口的火車票因此緊張起來。後又有報道說,營口水產高級中學校漁撈科張老師判定「確系蛟類」。
當時的營口美大照相館和英明照相館洗印了大量「龍」骨展覽的照片,在二本町衚衕附近沿街販賣,一些從外地來營口參觀「龍」骨的人,爭先恐後購買「龍」骨照片帶回去給家人欣賞。
李濱生:記得那一年我十歲,在70年前,在西海關露天展覽圍的一圈是錨,舢板下固定船的錨用那個間斷著圍起一個圈,用繩子攔著,地下灑著白灰,因為人很多也擠不進去。隨著人流的移動才能到前邊看,人都有一個好奇心理去看,只是傳說中有龍,實際生活中沒有見過的機會,都很好奇,去看。重點都看頭,它很長,有兩三丈長,十米左右,立著。脊梁骨朝上不像魚。奇怪的是頭上有角,任何水族沒有角。
翻閱相關資料,記者看到了1934年8月14日《盛京時報》刊登的「龍」骨照片複印件,雖然年代久遠,加上受當時攝影技術以及種種因素制約,只能依稀看出頭戴草帽觀看「龍」骨展覽人群的模糊身影,然而畫面中一具長長的動物骸骨及其頭上生出的兩隻長角依然清晰可見。
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社會秩序混亂,水產高級中學也幾經搬遷,偌大的骸骨就這樣遺失了。
1939年,16歲的孫正仁來到大連給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營口商會會長的弟弟。孫正仁深得主人的賞識,1941年離開大連時,女主人把一段「龍」 骨當作獎賞給他。據介紹,女主人手中的龍骨大約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條狀,骨頭底端約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來越細,直至最尖端。骨頭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說是『龍』牙。女主人告訴他,這是曾經在營口展覽的龍骨。
6月16日上午,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志辦公室,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鑒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營口墜龍事件和龍骨現世的經過大概如此。對此,多方媒體進行過報道,也有各種質疑的聲音:
中央電視台還拍攝了專題片,片中得出的結論認為,這是鯨魚擱淺,然後骨骼拼錯。
遼寧省研究員傅仁義根據《盛京時報》的照片斷定「龍」骨是出土的「原始牛」的化石。
董為副研究員認為,這有可能是一種象的化石,而那兩個「角」,是長齒。
有專家研究孫正仁老人捐贈的龍骨後初步認為是第四紀野馬的化石。
這些解釋顯然都不圓滿:
鯨魚不會有角和四爪,根據剛腐爛活體拼裝的骨頭不太存在長度體形和特徵嚴重擺放錯誤的可能。
牛馬象都不可能有十多米長的蛇形骨骼。
而且考古學者都忽視了最重要的問題:當時是活體腐爛得到的骨骼,而並非古生物化石,新鮮骨骼也不可能成為化石。
由於孫老的龍骨來源問題,加上化石和新鮮骨骼的差異,不免使人懷疑這是不是當時的營口龍骨。
雖然有大量目擊者,非常詳實的記載照片,由於缺乏實物,營口墜龍仍然成了難以解開的歷史之謎。

其二:

1944年8月(具體哪一天記不清了),我父親任佰金領著我(任殿元,當時27歲)和漁民叢來順(43歲)、謝八(38歲)等駕船出江打魚。我們出江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幾天,和我們一同出江的還有4隻船、10多個人。

  這天早晨,我們的船隻行進到了牡丹江(為松花江某段的舊稱)南岸(當時這裡歸肇源縣管轄,位於肇源縣城偏西北15公里處),突然發現陳家圍子村後頭圍了許多人,估計要比陳家圍子全村人還要多4倍。我們將船靠了岸,向岸邊的一個人打聽,那人小聲地告訴我們:「黑龍江里的黑龍落到沙灘上了!」一聽這消息,我們既興奮又緊張,我父親說:「魚上不上網也不差這一會兒,走,看看去!」5隻船上的10多個人就全上了岸,我們幾乎是跑著趕到的。

  一看那場景,把我父親那樣的老「魚鷹子」都嚇呆了。但見一個黑色的巨型動物卧在沙灘上,它太大了!陳家圍子的人用柳條子在它身上搭了個棚子,算起來得有20多米長。它有10多米長,頭頸比身子細,頭像牛犢子腦袋那麼大,略呈方形,上寬下窄,頭上沒有杈角,只是在前額上長了一個扁鏟形狀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約10厘米。臉形和畫上畫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長須子,又粗又硬,還直抖動,嘴形特像鯰魚嘴,又扁又寬,嘴有30多厘米長,閉著,看不到它的牙和舌。它閉著雙眼,眼角圍了一團蒼蠅,它的眼皮一動,蒼蠅就「嗡」的一聲飛開了。它長著4個爪子,但看不準爪子有幾個趾,因為爪子深深地插進了沙灘里,小腿比小夥子的胳膊還粗。它的身子前半部分粗,由於是趴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麼高,估計直徑得有1米多。後腿以後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細,但很長,足有八九米。整個形象就像個巨型4腳蛇(東北土話叫馬蛇子,即蜥蜴類動物)。它通身是鱗,脊背上的鱗是鐵青色的,足有冰盤那麼大,形狀和鯉魚鱗差不多。肚皮和爪子上的鱗是粉白色的,瞅著比脊背上的鱗鮮嫩,並且略小於脊背上的鱗。脊背上的鱗乾巴巴的,像晒乾的魚坯子(乾魚)。大群的蒼蠅在它身上飛來飛去,它不時地抖動身上的鱗,發出乾澀的「咔咔」聲,每響一次,蒼蠅就「嗡」的一聲飛起來;聲音一停,蒼蠅就又落了下去。它身上的腥味兒極大,相距幾百米遠就能聞到。它身下卧著的地方已經卧出了一條長溝,身邊的嫩雜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腳印是什麼樣子。

  陳家圍子只有20多戶人家,總共60多口人,而在場卻有300多人,原來,附近的任家亮子、瓦房子、尚卧子等好幾個村的人全來了。他們有挑桶的,有端盆的,都拿著盛水的工具,統統由陳家圍子偽村長陳慶指揮。陳慶不許大家管它叫「龍」,只能稱「水蟲」。聽陳慶講,昨天下午他還來過這裡,什麼也沒有,今天早晨就有人看到了這個「水蟲」,說明它是昨夜卧在這裡,今早被人發現的。陳慶組織陳家圍子人搭起了棚子,然後讓人挑水往「水蟲」身上澆,水一澆上去,「水蟲」身上的鱗就隨之一抖,人們就這樣一桶桶地往「水蟲」身上澆水。謝八說:「快看,它的脖子多像馬脖子!這傢伙肥啊,要是宰了吃肉該多好。」

  看了一個多時辰,我父親說:「走吧,明天再來看。」就這樣,我們戀戀不捨地上了船。在船上大家還直議論,叢來順說:「如果這個『水蟲』沒有尾巴的話,那它就是黑龍江里的禿尾巴老李。」謝八說:「這一定是黑龍江里的黑龍,你沒看它通身都是黑色的嗎?」大家連魚都沒打好。

 當天下午下起了大雨,到夜晚變成了暴雨,整整下了一夜,時緩時急。第二天一早轉為牛毛細雨。我們5隻船直奔陳家圍子村後,趕到那兒一看,心涼了!曾經趴卧「黑龍」的地方現在只剩一條深溝,沙子里還留有濃烈的腥味兒。據當地人講,「水蟲」是半夜走的,怎麼走的,到哪兒去了,誰也不知道,因為下暴雨的夜晚不可能有人守候它。但我們清楚地看到,距它趴卧的沙溝東北處還有一條深溝,明顯能看出是它站立起來時弄成的,這說明它極可能是朝東北方向走的,怎麼走的,卻是個謎。會不會是像飛機那樣行進一段距離後鱗甲張開、騰空飛起來了呢?這隻能是猜測。

  再後來我們打魚到那裡時,聽當地人悄悄地講,日本人封鎖這消息,不準人們到處亂講。以後就很少有人提起了,到如今已經40多年了,那動物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仍然不知道,但40多年前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恍如昨天發生的一樣……

這段往事被刊登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1989年12月《中外書摘》第3卷第4期的《人間奇事》專欄里,題目為《我所看到的黑龍》,杜爾伯特對山奶牛場退休幹部任殿元口述,杜爾伯特博物館任青春整理。任殿元老人於1994年3月初辭世。《中外書摘》在刊登這篇文稿的同時,還發表了任青春寫給編輯部的一封信----編輯同志:

  想寫這篇文章是我10年前的想法,因為我父親親眼看到了「龍」這件事對我震動極大,我總覺得應該把它記錄和整理出來,這將是一份極珍貴的資料。事情已經過去40多年了,許多當年的目擊者都去世了,如拙稿中的叢來順、謝八等都早已去世,就是我父親也已經73歲了。但他精神好,一點也不糊塗,講起這件事情就如同昨天發生過的一樣。

  我不知道肇源縣誌是否記載此事,但我相信陳家圍子附近還有與我父親一樣的目擊者存在。我這是第一次向報刊披露這件事,儘管我很早就聽我父親講這件事,但當時我也懷疑此事的真實性。1986年,我去肇源縣出差,住在縣委招待所對面的一家個體旅社內,夜晚同屋的一位老頭和我閑聊時講起了此事,其經過和我父親講的完全一樣。我問他是哪裡人,他答是陳家圍子的,當年77歲(可惜的是我忘問他叫什麼名字了),他也是目擊者之一,還親自挑水往黑龍身上澆過水。通過這件事我相信,我父親講的是事實。

任青春1989年5月17日

四次調查:這是事實嗎   

這一切是真的嗎?為了證明這段經歷的可靠性,任青春提出了4個論據:一、自己第一次聽父親談及此事時,才六七歲,母親臉上那不耐煩的神情表明,此事早已是老生常談,如果不是真實事物強烈地刺激了老人,他不會把這個故事一講再講;二、父親是一個老黨員,為人誠實厚道,絕非信口開河之輩,他不信鬼不信神,思想開明,上個世紀40年代,他第一個帶領群眾拆廟砸神像,若不是親眼所見之事,父親斷不會反覆陳述;三、當年自己在肇源縣的小旅社中住宿,一老人談及同一起事件;四、任殿元老人在松花江南岸看到的那條身長10多米的黑龍「像一個大馬蛇子」,馬蛇子為蜥蜴的俗稱。令人驚訝的是,甲骨文中某些「龍」字的寫法,看上去酷似蜥蜴,新石器時代的一些彩陶紋飾也是如此形狀。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了「龍」,文化程度只有初小的任殿元,怎麼可能認識「龍」字的甲骨文字形?古籍中不止一次記載了古代的「墮龍」事件,其描述與父親所講的大同小異,父親又怎麼可能知道那些連專家、學者都未曾提起過的散布在古籍中的關於「墮龍」的具體描述呢?

許多人都在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此事。為了考證任殿元老人所述的真實性,以《上海灘》雜誌社編輯馬小星為代表的一些人還進行過實地調查。

1992年,馬小星列了一個科學調查提綱,委託任青春對任殿元的陳述進行了詳細考證,結果又確認了「掉龍」事件的一些細節。任青春給任殿元看了許多種類的恐龍、鱷魚的圖片,結果老人對異齒龍(一種恐龍)的圖片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他認為,如果把這個動物背上的帆狀物去掉,看它趴在那裡的樣子倒有幾分像自己見到的「黑龍」,只不過「黑龍」的嘴是閉著的,嘴形像鯰魚,嘴邊有須子,頭上聳起角,脖子還要略長一些,極像馬脖子,且全身長滿了魚鱗。1992年10月,哈爾濱出版社的戴淮明受馬小星的委託,到任殿元家中、松花江南岸的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區(陳家圍子後歸此市管轄),大致確認了已於上個世紀60年代被遣散的陳家圍子村的原址。

1994年春,馬小星親自到肇源縣調查,收穫頗豐:找到一位目擊過「掉龍」事件的大娘,但她所說的事件與任殿元所說之事的時間、地點不同;在被訪問的數十人中,有不少老人證實松花江南岸確實發生過「掉龍」事件,而且確實發生在偽滿時期,也確有偽村長陳慶其人,一位當年與陳慶同住一村的老大娘甚至作證,當年陳慶本人就親口說過他率眾救龍的事;類似任殿元所說的「掉龍」事件,在肇源、扶余境內不止發生過一兩次。

同是1994年春,肇源縣古恰鄉文化站站長崔萬祿受馬小星之託到扶余區風華鄉調查,又找到一位自稱目睹過「掉龍」事件的老大爺,而且許多人都證實了陳慶組織大家救龍的事。


我不知道龍是否存在。但是我知道,龍會啪啪啪。

之前我在寫十二生肖之啪啪啪的時候,很多人就在期待,龍要怎麼寫,那今天我就寫出來咯~你們還不快來點贊呀!不點不是中國人!


你們說的大多是西洋龍,長翅膀,會吐火。但是既然我們是中國人,當然要說中國龍了。我們中國龍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這哥們根!本!不!存!在!當然你們西洋龍也不存在嘛。所以就開腦洞咯。

但是,開腦洞也是有跡可循的。龍在中國八千年前就有了。可是龍的形象一直在變。我們現在看到的龍是明清時期才最終形成的。


首先要說明,所謂龍生九子,龍都有兒子了,那肯定可以啪啪啪噠。又有書說,龍的品行最淫蕩了,想啪誰就啪誰,啪了馬就生龍馬,啪了牛就生麒麟,啪了豬就生大象……簡直不能再淫。

古人云,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虺我估計就是指壁虎這種小蜥蜴,蛟龍就是鱷魚。龍就是龍了,但是沒有角。角龍就是長了角的龍。應龍又多了翅膀。龍就是這麼個發育過程。

應龍。和西洋龍相似嘛。


古人云,龍有九似,角似鹿、頭似駝(馬)、眼似兔(龜)、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我就從這九似寫起。

龍有角,角像鹿。那鹿角是幹嘛的?顯而易見,可不是擺著好看的喲,人家那是打架用的。所以龍肯定也是要打架的。為了什麼打架呢?肯定不是覺得,哎呀你也有角?來咱倆打一架玩玩……我去這麼無聊的事也就人幹得出來。人家龍長角肯定是為了爭媳婦的嘛。雌鹿一般是沒有角的,我們也沒見過母龍是不是?(別跟我說奧妮克希亞,那不是中國龍)可見,中國龍全是純爺們!他們天天在天上打架,就是為了下界和別的動物啪啪啪!龍沒長角的時候肯定就沒法打架沒法下界了。可見,龍得兩千年才能性成熟呀,真長……畢竟是神物嘛。不過打架的時候肯定是……喂!這頭牛是我的!天哪。龍真淫。

龍的腦袋像馬。像馬有什麼用呢?可以聞味嘛。龍鼻子肯定好使,隔著十萬八千里就能聞到哪裡的動物發情了,立馬就飛過去。而且龍嘴巴大還可以咬人,看到不是自己孩子就咬死啊咬死。

龍的眼睛像兔子或者龜。眼睛嘛,主要就是暗送秋波用的。你看龍的眼睛圓圓的,肯定挺有神。看到漂亮妹子肯定就眨巴眨巴,放射出電波~然後妹子就上鉤了。

龍的脖子像蛇,說明可以像蛇一樣互相蹭脖子親昵。

龍肚子像蜃,蜃長的像蛟龍,而蛟龍就是鱷魚,那蜃也可能就是指鱷魚。而且蜃龍是蛇和雉雞的後代,跳到海里就是蜃。說到肚子,那就得說丁丁了。說起來,鱷魚是沒丁丁的,只有泄殖腔。啪啪啪的時候就是兩個眼對起來,精子射過去,算完。而蛇有倆丁丁。我覺得這也有個發育,蛟龍的時候是泄殖腔,真龍的時候是烏龜那樣一個球,到了角龍長出一個丁丁,到了應龍肯定就能長出倆丁丁了。至於虺龍那還是未成年呢。

龍的鱗像魚。鱗這個東西主要是為了好看。每到繁殖期,各種魚身上就會換上更好看的魚鱗。比如加點金屬色彩的彩帶啦,斑點啦。估計龍也有這能力。就跟你見妹子得換點好看的衣服一樣,龍也得換點好看的鱗啊。

龍的爪子像老鷹。爪子有蝦米用呢?其實也沒蝦米用,也就是站在母鷹背上的時候可以站的穩當一點。可見,龍也是用後入的。到時候就不管趴在什麼動物背上,直接就把丁丁塞進去了。要是沒丁丁么……那就把泄殖腔湊上去唄。

龍的手掌像老虎。按說有爪子了吧,怎麼還有手掌呢?龍就是這麼奇葩,指甲特別長,還有肉掌。鳥的爪子上就沒多點肉了。老虎的掌是幹嘛的捏?肯定是抱住母老虎的小蠻腰啦~龍的爪子一般也是四個。不過龍的身子比較長,啪啪啪的時候估計還得弓著背。不然夠不著。前爪抱著腰,後腿抱著屁股,就這樣……

最後一個是耳朵像牛。牛耳朵有啥特別?我也寫過牛。牛的視力是不太好,但是牛牛的聽覺也比人類強,能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超聲波和次聲波。可見龍也是全音域可以聽到。果然是神啊,什麼聲都能聽。某隻母牛要是自己一隻牛撒個牢騷說,哎呀最近老公腎虛不行了……龍立馬就來了。翻雲覆雨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呀!


總結一下,龍啪啪啪就是這個樣子滴。先用角打架,打贏了才能下界,因為下界肯定有名額。打輸了只能自己在天上打飛機。打贏的先換身漂亮的鱗,然後耀武揚威的下來,先聞聞味,看看哪裡有發情的動物呀?然後豎起耳朵聽聽,誰家的怨婦在埋怨老公呢?之後就跑到妹子窗戶底下或者門外,對著妹子眨巴眨巴大眼睛,送幾個秋天的菠菜,如果妹子同意了,那就趕快跑去趴在妹子背上,褲子都不脫(龍還穿褲子?),提槍就上,高等級的龍還可以打完左邊打右邊,兩個丁丁都打爽了,再心滿意足地回到天界。這就是龍啪啪啪的過程啦。

你以為二龍戲珠真是戲珠?人家在打架爭下界去啪啪啪呢!!!

據說龍有九個兒子。大兒子囚牛特別喜歡音樂,特別喜歡音樂,我估計這是和蛇生的。君不見蛇經常跟著音樂起舞?(其實蛇的舞動和音樂沒什麼關係好像)

老二睚眥(yázì)總是做在刀劍吞口上。說是有個豹子頭,那就是豹子生的咯。畢竟中國沒獅子。反正肯定是食肉動物。

老三嘲風喜歡探險,這一點是和一種好奇心強的動物生的,我估計是和貓生的,貓的好奇心多強啊,就喜歡看貓奴蹲馬桶。好奇害死貓嘛。

四哥蒲牢(púláo)就喜歡瞎嚷嚷,沒事就吼兩嗓子,特別害怕鯨魚,我估計吃肉的就是虎鯨了。虎鯨最喜歡吃海豹海狗啥的,估計就是它們的後代了。

五哥狻猊(suānní)說是長的像獅子,那肯定就是母獅子生的。也有說狻猊就是獅子的古代稱謂。那不管了。反正是龍的兒子。

小六贔屓(bìxì)長的像龜,那就肯定是和龜生的了。看起來還有爪子,那是和陸龜生的。

小七狴犴(bì"àn)這是母老虎生的。要說龍口味夠重的,母老虎也敢要。不怕被撓啊。

小八負屓(fùxì)長的特別像他爸。龍的樣子比較多。估計是跟別的龍生的。大概是蛟龍(鱷魚)吧。母龍肯定比公龍性成熟早啦。

螭吻(chīwěn)喜歡東張西望,據說是和魚生的。

除此之外,龍還有三個私生子。(上面哪一個不是私生子?)貔貅據說像大熊貓,長了四個爪子也肯定是從哺乳動物來的。那就當是大熊貓和龍苟且出來的吧。

麒麟說了是牛生的。而饕餮據說也是從老虎來的,額頭上也經常有紋路,可見和狴犴恐怕是親兄弟呀。只不過因為太能吃了,被龍爹爹嫌棄了……

你看看,這個龍也真是太淫了,光我們知道的就12個兒子,女兒還不知道有多少。而且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魚類海獸都上了,尤其喜歡貓科動物,獅虎豹貓全搞定了。龍絕對是貓奴一個。而且龍那樣子……會不會還有丁丁崇拜的成分?這麼長得插誰去啊……

想第一時間看到大白的文章,請關注大白的微信號:生命體。vita-force


http://weixin.qq.com/r/8kPu9rHECOx3rfWV9xbg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問題下的答主們對於學界研究看來關注度還不夠(此文僅討論西方龍,關於東西方龍的比較參見另一個回答)。

早在1976年,約克大學教授彼得·賀加斯(Peter Hogarth)就在《英國生態學學會通訊》上發表了「Ecology aspects of dragons」(Bull. Br. Ecol. Soc. 7, 2–5 (1976))一文,對於龍這一物種進行了描述。而隨後,羅伯特·梅(Robert May, Baron May of Oxford,牛津大學墨頓學院教授,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英國政府前首席科學顧問)則在世界著名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文章「The Ecology of Dragons」(Nature 264, 16–17 (1976)),對其進行了回應和批判(詳情請見我在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龍的生理結構是什麼樣的? - 知乎)。

而2015年4月1日,《自然》雜誌在線發布過一篇文章,預言了全球變暖將導致在接下來的數年間龍的活動頻率大大上升。該文章表明,我們看不見龍主要有兩個原因:

1. 1400年以來的小冰期導致了龍的休眠,以及隨後龍最喜愛的食物——騎士在火槍等熱兵器出現後的減少使得龍不願從休眠中醒來。

2. 魔法部使用的神經轉移魔咒,它通過將腦中所有關於魔法現象的信息轉移到大腦皮層中負責虛構的想法的腦葉中使得人(麻瓜)們即使見到龍也只認為那是幻想。

還好我時常閱讀此類文獻並對該種問題非常關注,才不至於讓這些通過魔法部的重重阻礙終於得以見諸報端的文獻被埋沒於信息的洪流中,以下是我在兩年前所做的翻譯(校:欽可),現與各位分享。


惡龍出沒[I]

Andrew J. Hamilton, Robert M. May Edward K. Waters

Nature 520, 42–43 doi:10.1038/520042a


關鍵詞:動物行為學 動物學 氣候變化


新證據表明,龍可能不能再被看做僅僅是傳說或者是幻想中的生物了。現今人為的氣候變暖也可能在不經意間為這些野獸的復甦鋪平道路。


在各個地區和各種文化中,龍始終被認為是傳說中的事物。但一直以來,人們對不同文化對其描述的共通性都少有注意。直到最近,其不詳的意味才被注意到。從古希臘文學和斯拉夫神話中的描述,到東方的龍或者是瑣羅亞斯德教手稿中的典故,這些描述之間常有共通之處。如果這些神話實際上是根植於事實呢?龍形象的差異——有些沒有雙翼,有些有多個頭顱,而有一些則不會噴火——曾被認為是反映了地方的傳統,但也可以使用物種形成的理論輕易解釋。

圖1 龍不知怎麼就進入了奇幻的領域,這掩飾了它們在21世紀可能造成的威脅。

(圖片來源:Anderson, Wayne/Private Collection/Bridgeman Images)


對1215年簽署的《大憲章》的800年紀念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對早期中世紀文獻的大調查。而一份意外從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II])深處的一個碗櫃中的一摞燭台下發現的文獻,標名「佚史[III]」,強有力地證明了人們急需對神奇生物這個領域進行重新評估。出自埃克斯茅斯的戈弗雷(Godfrey of Exmouth)這名僧侶之手的這份文獻不僅討論了許多已被證實的英國歷史,然而至關重要的是,它也為千年以來龍是人類文明面對的周期性災難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

圖2 文學作品中『龍』一詞出現的相對頻率(粗紅線,用一元分詞概率計算[4])與兩種不同的北半球溫度的歷史重建(藍線[5]和紫線[6])的比較圖。自1855年來有記錄的全球溫度用粗黑線表示[5]。溫度反常展現的偏差以1961-1990年作為參考期。文學中龍的出現率也與溫度的升高相吻合,表明這些能噴火的蜥蜴被越來越頻繁地目擊到了。因此,大規模的「第三次覺醒」估計迫在眉睫。


進一步的工作則表明,早期中世紀是名副其實的龍類天堂。這可能要歸因於當時不同尋常的溫暖氣候(圖2)和大量騎士的存在,而後者是龍最愛的對手和食物。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用金銀來衡量財富和地位的時代,而這則是西方龍最喜歡的築巢材料。因此,中世紀早期滿足了龍對於居住、進食以及——最重要的是——休閑的要求,使其種群得以繁衍壯大。烤肉、不加區分的對於城堡和茅舍的破壞成為了司空見慣的事。


埃克斯茅斯的戈弗雷(Godfrey of Exmouth)證實,這是一個人類充分意識到龍以及其他魔法生物存在的時代。很可能就是龍持續的反社會行為,以及看上去強大的魔法生物面對這些災厄的無力導致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敵視心態:女巫們被綁上了火刑架,而膽敢宣揚日心宇宙學說的巫師們則遭到了嘲弄和審判。


大約在十五世紀初期,氣溫的逐漸降低以及騎士數量的劇減導致了龍族「大沉睡期」的到來。這個現象很容易解釋:很多變溫動物將在不利的食物或者氣候狀態下進入冬化期(類似恆溫動物的冬眠)。這個「大沉睡期」正好與公認的「小冰期」(圖2)重合。歷史記載證明,這段時間是相對和平的年代(至少對於惡龍攻擊而言)。許多人相信龍——至少是能噴火的那種——在十三十四世紀就基本滅絕了[1]。這種想法隨後被放大到了令人困惑的地步,就比如現在仍存留的一些傳統的觀點,認為龍以及其他的神奇生物都僅僅是想像罷了。不過這樣的想法對龍而言其實是好事,因為這也意味著對它們的迫害的終止。現在,女巫們被認為是瘋掉了但是無害的女人,而巫師們則是除了晃悠在民俗節日、頭頂滑稽的帽子以外就沒啥事乾的糟老頭子。


但這種平靜在從1586到1597年的「第一次蘇醒」中被暫時的打破了。龍和其他的變溫動物在冬化時期的習性並沒有什麼不同,也會周期性地從它們的蟄伏中醒來看看外界環境是否適合結束休眠期。對於這些需要保持它們口腔和鼻腔中高溫的生物而言,在打破休眠前確認環境情況是否有利——必須要溫暖而食物充足——是至關重要的。幸運的是,「第一次蘇醒」正值「小冰期」最冷的時候,而騎士也令人奇怪的少。因此,龍族立刻就做出了繼續蟄伏的決定。儘管只有很少的的人目擊到了這次覺醒,那些人(包括一些很受尊敬的哲學家)還是在作品中記載下來了他們的驚異(圖2)。不過,他們很快就遭到了同僚們的嘲弄,他們的作品也被譏諷為不值一提的那類小說故事。


「第二次蘇醒」大約是從1680到1690年。儘管公認為其規模較第一次小,但也產生了相似的影響。不過相信龍存在的基本上都是些常常被忽視的年輕人,還有少數堅定的哲學家(科學家)。但他們很快的記起了他們在一個世紀之前被放逐的先輩們,並因此保持了沉默。相較於第一次,這段時期在文獻中對龍的提及要少得多這一現象也證實了這一點(圖2)。


某些人將社會上對於龍的觀點從現實變為想像看作是某種魔咒的影響。紐特·斯卡曼德(Newt Scamander[2], [IV])認為在「魔法圈」內一定有某種約定的制度來刻意隱藏這種生物。很有可能是通過施放一種神經轉移性的魔咒,來將腦中所有關於魔法現象的信息轉移到大腦皮層中僅用於虛構的想法的腦葉中。因此,所有目擊幾乎都被安全地當做虛幻的信息處理。(但是這一觀點也受到了其他神秘動物學[V]現象比如說雪人或者是尼斯湖水怪的挑戰,儘管證據至今仍未有定論,而支持者也常被指責為不適合身處要職)


要不是過去數十年間的一系列事件,人類對於龍的這種無視很有希望繼續保持下去。首先,世界經濟的下滑導致了搜尋遺失的財富的熱潮,而棲息著巨龍的城堡看上去則是振興已顯頹勢的經濟政策的理想方法。但這種量化盜竊(quantitative thieving[VI])的方法則可能激起龍的報復——它們醒來後發現自己的巢穴已被搬了個空。


更糟糕的是,加諸在人們對龍這些生物上的知覺阻礙也時有失敗。比說說1976年,一位科學家(諷刺的是,也是一位騎士,一位男爵)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龍的非虛構稿件[3], [VII]。對全球變暖遲緩的反應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化,而澳大利亞出台的一系列關於恢復爵士制度[VIII]的政策可能會使問題進一步惡化——這將提供持續而美味的食物供給。現在,「第三次蘇醒」其實只是個時間問題。而這一次,用埃克斯茅斯的戈弗雷的話說,將會是個「碩物[IX]」。氣候環境很快就將達到龍族繁衍的最佳點而神經轉移魔咒的完全失效也指日可待。因此,加緊投入防火衣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避免被封爵也是。


作者單位

Andrew J. Hamilton,澳大利亞聯邦大學以及墨爾本大學的昆蟲學教授,害蟲控制專家;

Robert M. May,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教授;

Edward K. Waters,澳大利亞聖母大學數學生物學家。

附註

這篇文章在2015年4月1日首次上線;其中的一些內容應受到一定程度的懷疑。


參考文獻

[1]. Hogarth, P. J. Bull. Br. Ecol. Soc. 7, 2–5 (1976).

[2]. Scamander, N.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Bloomsbury, 2001).

[3]. May, R. M. Nature 264, 16–17 (1976).

[4]. Michel, J.-B. et al. Science 331, 176–182 (2011).

[5]. Mann, M. E. et al. Science 326, 1256–1260 (2009).

[6]. Moberg, A. et al. Nature 433, 613–617 (2005).


譯註

[I] 原文「Here be dragons」為一習語,常指危險或者是未經探索過的區域。此用法是對於在中世紀地圖上未知的區域畫上惡龍海怪這一行為的戲仿。關於這個,美國著名科幻奇幻作家羅傑·澤拉茲尼有很萌的小故事《Here there be dragons》(中譯:此處有龍)一篇,可供讀者參考。——譯者注

[II] 牛津大學主要的研究圖書館,歐洲最老的圖書館之一,建於1602年。——譯者注

[III] 原文為「loste propertie」,為拉丁語化的詞。——譯註者注

[IV] 紐特·斯卡曼德為著名的神奇動物學家,生於1897年。他於1965年推動通過了《禁止為實驗目的而餵養》,這道禁令有效地遏止了不列顛境內創造新的不可馴服的動物的盛行。並在1974年差不多一手創辦了狼人登記處。由於他對神奇動物學方面的貢獻,他在1979年被授予梅林爵士團二級君主魔法師的稱號。此書《神奇生物在哪裡》現在已經出到了第五十二版。

(此書作者實為J. K. 羅琳,紐特·斯卡曼德為《哈利·波特》系列的虛構人物,也是電影《神奇生物在哪裡》的男主角。)——譯者注

[V] 原文為「cryptozoological」,自希臘語(Greek κρυπτ??, kryptos, "hidden")。——譯者注

[VI] 量化盜竊(quantitative thieving),是在玩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的文字遊戲。——譯者注

[VII] 此文本打算用來紀念Robert M. May的文章「The Ecology of Dragons」(即參考文獻[3],一篇發在Nature上嚴肅論述龍、天使與半人馬等神奇物種的分類的評述)發表40周年。後來May表示他也願意當共同作者。——譯者注

[VIII] 原文為「Knighthood」。——譯者注

[IX] 原文為「bigge one」,同為拉丁化的詞。——譯註者注


此文為2015年愚人節Nature的特別稿件。

以上


今天的中國人一提起中國的象徵,或者圖騰,第一反應多半是「龍」。

而且我們經常很驕傲地說我們是龍的傳人。

那麼問題來了。龍在中國,自漢代以來,大多數時候是皇家專用,是皇權的象徵,一個老百姓張口閉口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就不光是「你也配姓趙」的問題,而是要連累全家掉腦袋的問題。

為什麼中國的象徵是龍?為什麼不是熊貓或者小白兔?

說起來,這個鍋還得一大半甩給外國人。

接下來你將看到:

● 這個怪物不認識,不如叫蛇吧

● 中國龍的好日子

● 不斷挨打,讓龍的形象深入人心

這個怪物不認識,不如叫蛇吧

1556年,葡萄牙修士加斯帕·達·克路士(Gaspar da Cruz,1520-1570年)來到廣州,回國後寫成了一本《中國志》,據說它是16世紀歐洲人記錄中國最全的報告文學。

在書中,克路士說他見到了穿著龍圖案衣服的省長。

每省有五位最高的官。五位大員及其助手胸前和背上有皇帝權力的記號,那是用金線織成的一種蛇形,其中許多到了葡萄牙,常常被交給教堂作裝飾之用。」

這段話信息量很大:一是說「蛇形」的龍圖案代表了皇帝的權力;二是說傳教士見到了龍圖案,不過描述時用的是「一種蛇形」;三是說這種龍圖案在他之前已經流行到了歐洲,成為了教堂裝修的圖案。

● 當時歐洲書籍中描繪的中國龍舟

受克路士的影響,西班牙的歷史學家門多薩隨後寫就的《中華大帝國史》,在碰到有龍的地方,都用蛇來背鍋。

譬如描寫省部級官員時,這樣說,「總督坐在一把用象牙和金製成的十分富麗的椅子上,上有一張華蓋,其中織有皇帝的紋章,那是些盤繞成一團的蛇(serpientes)」。

● 說起來,當時的中國人將官服上這種四爪的龍稱為「蟒」(龍為五爪),官員會穿著「蟒袍」,所以說這是蛇,也誤打誤撞的不能算全錯……

該書無論是1585年的初版西班牙本,還是1588年法文版,所使用的「serpientes」抑或「serpens」,對應的意思都是蛇,可以表示「巨蛇」,不過,絕非「龍」。

想想也是,外國人到了異域風情的國家,碰到了一種古怪的動物圖案,知識一下子不夠用了,沒法子,只好用多多的形容詞來描述。

將中國龍對譯成dragon,最初的靈感來自於「孔子加耶穌」宣教方式的利瑪竇(Matteo Ricci,1522-1610年)。他在中國呆了近三十年,成績斐然,為了討好中國把中國畫在了世界地圖的中央(想看這個故事的請戳《地球是圓的,但不符合中國國情》)。

利瑪竇寫了一本書,叫《利瑪竇中國札記》(實際上這本書的原名是「基督教遠征中國史」,非常霸氣)。利瑪竇觀察入微,他注意到皇家服飾、瓷器、傢具、建築等物件上都有龍的圖案,又發現大臣行君臣禮時,「供著雕有皇家標誌的金龍和其他圖飾的寶座」。

● 明代龍袍的龍紋

他還收集過與龍相關的風水知識、民間故事。這些涉及到龍的地方,利氏用的詞是「dragoni」或「dragone」。在1616年出版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法文版中,這個詞被一律譯成「dragon」。

這是中國龍與dragon的首次對接。

不過歐洲「dragon」在它們的活動區域名聲一般不太好,以吐火噴毒邪惡著稱。而且dragon有兩個翅膀,中國的龍則細長無翅。

不過,中國龍和歐洲龍還是分享了一些基本的特徵,比如巨大的,像蛇一樣的,能夠入地或潛水,並永遠有神奇的傳說。

● 聖喬治屠龍圖,1435年,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

要說利瑪竇及其後的傳教士用「dragon」來抹黑中國龍,大概是冤枉他們了。

利瑪竇就曾說過,「龍在中國是皇權的象徵,除了皇室之外,誰都不準用龍來作為徽記。在皇宮裡,一切傢具都飾有龍形,有的是浮雕的,有的是繡的或畫的」。

這說明,利氏知道龍在中國後台很硬、背景很強大。他向歐洲同道介紹時,盡量語氣平緩、內容平實。他的有關龍形象的論述,也確實影響了西方人的最初認知。

當然,利瑪竇的同道中也有人質疑中土龍的真實性。明末崇禎年間,來華傳教的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年)就說:「中邦之龍可得而見乎?抑徒出之載籍傳聞也?

又說:「中邦之言龍也,謂其能屈伸變化,詫為神物。敝邦向無斯說,故不敢妄對耳」。這位仁兄骨子裡壓根就不相信有真龍的存在。

中國龍的好日子

利瑪竇的書在歐洲流傳之後,中國的龍被翻譯成「dragon」基本就是定了。

之後一個詳細介紹龍的西方著作,是《中國圖說》。

書的作者是17世紀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年)。

這哥們壓根就沒到過中國,卻於1667年用拉丁文寫了這部圖文並茂的暢銷書。

英譯本的翻譯工作者稱頌說,「該書出版後的二百多年內,在形成西方人對中國及其鄰國的最初印象方面,《中國圖說》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最重要的著作」。

由於道聽途說,這部書的靠譜程度跟百度百科差不多。

該書集成了眾多教會兄弟的智力成果,在對中國龍的解說上,除引用利、曾兩人的觀點外,還參考了湯若望、衛匡國等人的著作。書里中國龍的樣子,完全以西方龍來描摹↓

● 《中國圖說》中的江西龍虎山,畫中有長翅膀的龍(1667年)

這哥們還配過大清順治皇帝的畫像↓

● 《中國圖說》中的順治皇帝像(1667年)

畫像幾近歐洲君主的扮相、歐洲人物的面孔,龍袍上的龍更像一頭長著鳥嘴的野豬。

對中國龍描繪得比較靠譜的,得說一位名叫李明(Louis Le Comte,1655-1728年)的傳教士。他稱頌康熙帝是「聖明的皇帝」、「亞洲最偉大的君主」、「宇宙間最強大的君主」,直至語無倫次。1696年這位老兄出版了兩地書《中國近事報道》,扉頁即康熙皇帝像,像框用四條大龍和兩條小龍作為裝飾,表達對聖明皇上的敬服傾慕之意↓

這本書還介紹了不少有龍裝飾的氣象儀器,比如黃道渾儀↓

李明說,「儀器由四個龍頭托舉,龍身經幾番盤繞到達兩根呈十字交叉的青銅柱的頂端,以承受機器的全部重量。選擇龍這種動物,因為龍是組成皇帝紋章的動物。根據中國人對龍的概念,四龍在雲的環繞中,龍角上覆蓋著毛髮,下頜有濃密的鬍鬚,雙眼圓睜,牙齒長而尖利,龍嘴大張並不斷噴射著火焰」。

可以想見,他對中國龍下過一番觀察功夫。

上面說的這幾位傳教士老兄,都曉得了龍是皇家的標配,是帝王龍,並不是國家或者全體中國人的象徵

不過,要說把專屬皇上一人的龍升華為全民享有的龍——「國龍」,還得感謝一位外國人。

他叫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1674-1743年),儘管生平未曾來過中國,但該先生朋友圈很廣,很多到中國傳教的兄弟,給他寫信,介紹中國的情況。這些信件涵蓋了中華大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知識,從而成就了由杜赫德編纂的,於1735年面世的四大卷本的《中華帝國全志》。

該書自從出版以來,至19世紀末,都是歐洲關於中國知識的標準著作,很受大眾的歡迎,並推出了多個語種的版本。這本書中明確說,龍無疑是中國人的國家象徵,正如鷹之於羅馬。

於是,龍是中國人的國家象徵的事,就這麼被硬點了。

老實說,那時的歐洲,政治尚未民主,經濟尚待發展,技術有待突破,當突然發現一個有儒家民本思想治國、科舉公平取士、並有一位禮賢下士的英明帝王來管理的國家時,內心沒有不觸動乃至崩潰的。

● 《中華帝國全志》中描繪的中國人物形象,非常端莊高大,跟後來猥瑣矮小的中國人形象對比鮮明

東方的月亮比西方圓。中國的服飾、瓷器、傢具乃至建築,凡有龍圖案的,都得到了歐洲人的追捧。本來西方人視龍為兇惡不吉之物,彼時卻對這個東方dragon產生了一種欣賞的美感。

● 當時流行的、用中國龍紋裝飾的英國瓷器

在17-18世紀,歐洲這股「龍時尚」的拉風的程度,比今天的「星條旗」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斷挨打,讓龍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直到19世紀,鴉片戰爭之前,歐洲貴族們依然非常迷戀中國風格。

比如英國的攝政王喬治四世(George IV,1762-1830年),他把宮殿裝修成中國風格,使用了大量中國風的傢具、龍紋的吊燈。

由於遲遲不能從中國貿易中賺到錢,英國平民正對中國不爽,就拿他的中國情結開涮。有兩幅漫畫借用中國元素來諷刺這位英國統治者↓

● 漫畫家喬治·克魯克香克畫作《在布萊頓的中國行宮》,約1816年作品

● 羅伯特·西摩的《偉大的喬斯和他的玩偶》,作於1829年

這兩幅圖上方,都有模樣古怪的龍在盤旋,中國龍的形象開始堪憂了。

之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兩次鴉片戰爭。面對中國官員的愚昧腐敗,英國人開發出了豐富的「辱華表情包」。蓄辮的「滿大人」(指清朝官員)和歐洲惡龍的形象攪和在一起,畫風就變成了這樣子↓

● 1860年英國《笨拙》(Punch)雜誌的漫畫《我們在中國應該做什麼》

約翰牛的後裔們把中國龍從帝王神壇趕下來,還踹了一腳。不過霉運還遠遠沒有結束。十年之後,山姆大叔也加入了整龍的行列。起因是大批中國勞工到美利堅去,搶了白人的飯碗。於是,瞅瞅下圖,龍一下發配成了「群眾」↓

● 美國《黃蜂》(The Wasp)雜誌所刊《移民,東方與西方》(1881年)。左圖色調明亮,描繪白人舉著「農業」、「勞工」、「資本」、「工業」等牌子滿懷希望地走向東方;右圖背景黯淡,猙獰的龍頭上甩著辮子,身上寫著「中國移民」,長白斑的地方有「天花」等字樣,正恐怖地向西方白人女性撲來

再後來,甲午戰敗,日本也加入了踩龍一腳的行列↓

● 日本漫畫雜誌《團團珍聞》刊登《征服黃龍》(1895年),龍頭是面黃肌瘦、蓄辮的中國人面孔

● 《笨拙》雜誌上,日本武士砍向中國龍的漫畫

龍的「苦逼」日子還沒到頭,四年後義和拳民砍殺洋人和教民的行為,讓西方人勾連起了他們信仰中的惡龍形象,而他們自己變成了屠龍的聖喬治。於是,群毆的場景出現了。

● (德軍明信片《列強征服中國》,1990年。左上角為「來自北京的問候」)

在這樣一連串痛苦的打擊中,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與龍的形象緊緊聯繫在一起。中國人有句話,叫「知恥而後勇」。近代的中國文化人,比如聞一多,也接受了這個設定,將龍視為中國的圖騰,希望通過對龍的認同,來凝聚大眾,救亡圖存。

龍的「中國代言人」地位,終於開始轉正,並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通過歌曲、電視深入人心。中國人全盤接受了「龍是中國的代表,中國人是龍的傳人」的設定。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西方哪一個國家不要看我們龍的眼色?

參考資料:

李奭學:《中國「龍」如何變成英國的「dragon」?》,載《讀書》,2007年第5期施愛東:《中國龍的發明:16-20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張國剛:《從中西初識到禮儀之爭:明清傳教士與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03(法)李明著、郭強等譯:《中國近事報道》,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


=======================12月5日更新=======================

侵告刪


龍這種動物一直很神秘,記得小時候經常聽老一輩人講有關龍得傳說,大部分都是說這種生物帶有一定得神話色彩,比如龍是通過蛇修鍊而來,大蛇在深山老林或者懸崖峭壁得山洞裡入定修鍊幾百上千年,一般情況下人根本看不到,萬一有人看到其真身會折損一定修為,重新開始,待修為達到一定境界他們的驅身會有大油桶那麼粗,在雷電交加得天氣會飛天成龍,而心術不正者會被雷劈得粉身碎骨。
好啦,切入正題,小時候聽媽媽講得一件事情於我印象深刻,我們是湖北武漢周邊一個小鎮,被長江環繞,類似孤島,那時候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那小地方怪事不斷,其中以水中巨型生物傳言頗多,1968年,長江發起洪荒,我們那地方水位急劇上升,險些決堤,媽媽那氣候還小,虎里虎氣得,天不怕地不怕,聽說大水把一條巨莽給衝出來呢,膽子大的都去看,媽媽也趕緊跟小夥伴感到現場,就在我們家鄉得防洪堤一處,站在堤上,此時已聚集上百人觀看,在離堤五十多米得地方有三棵兩人合抱得大樹,三棵樹上一條巨莽繞了兩三圈,蛇到底有多大我不得而知,但據媽媽回憶有臉盆那麼粗,可想而知有大到多麼誇張,堤上的人都不敢大聲喧嘩,怕驚擾到它,如果當然它動一動,那種地動山搖得力量估計決堤是沒跑的,在場得人都活不了,很可惜,在那個年代我們老家得那種環境沒有留下一點影像資料,更不用說將其捕獲呢,如果是現在隨便用手機拍一張照片肯定轟動世界,後來聽媽媽說這就是一條修鍊的蛇,卻意外被大水衝出,還好它本性是好的,沒有傷害人群,在樹上待呢一天晚上的氣候潛遊走呢,第二天更多的人去看都看不到呢,後來因為覺得太離奇,跟媽媽的朋友求證過,確認是真實事件。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的世界還是比較局域性,有更多隱密的無法解釋的事件可能我們一輩子也遇不到,永遠不要小看世界的神奇


坐等題主編段子解答…在線等,挺急的…


居然還有人邀過我這個……蟹蟹。

開個腦洞,結合都市奇談里的水怪和鱷魚、原產中南美洲的巨型水獺,搞出來的一個東西。

聲明:以下內容全都是假的,假的,假的。

隱龍獸(Lutrisaurus fluminis)擁有矛盾的名字,「龍」似乎暗示著爬行動物的身份,但它又是一種貨真價實的哺乳動物。其祖先可能是水獺。


修長、油滑的身軀,上下覆蓋鰭條的尾巴,長有利爪的短腳,滿口尖齒的狹長頭顱,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鱷魚。但隱龍獸游泳時,波及全身的左右擺動,給人曲線優美之感,與蛇更加類似。這種移動方式在哺乳動物里,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鯨的移動是上下起伏),其進化方向至今成謎。成年雄性隱龍獸平均有3米長,重110公斤,雌性體重是雄性的60%。


隱龍獸的毛皮從背部泥灰色過渡到腹部的米黃色,成獸兩腮和頷下有特別豐厚的銀白毛叢。鼻端生有六到八根極堅韌的感覺毛(須),是哺乳動物中最粗的毛髮之一,根部密生神經,用來感應水流的變化。為了適應低亮度的水中,眼睛極大,瞳孔縮放幅度也很大,瞬膜發達。細察這樣一張臉,不得不說,它的俗稱「河龍」、「水虯龍」、「狗子龍」是相當準確的。


隱龍獸是食肉動物,可以說是超級機會主義者。水鳥、魚、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陸地大型動物,以及腐肉都可以成為它的食源。它最為惡名昭彰的一種捕食方法,是匍匐在水裡,只把鼻孔露出水面,等待來飲水的大型有蹄類動物,咬住鼻子將頭按下水中溺斃。它可以用這種辦法殺死小牛和人。因此成為許多蛟龍傳說的主角。有假說認為,「河童」和「無支祁」都是對隱龍獸的誤識。 隱龍獸的近親,生活在熱帶淺海中的潮龍獸,體型更大(全長能超過五米),但幾乎只以魚為食。


由於缺乏保溫的脂肪層,隱龍獸只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終年不凍的淡水水域里。雖然高度適應水中生活,在岸上行動比人跑還緩慢,但只有捕食和行進時,隱龍獸才會下水。平時它喜愛在岸上晾曬毛皮,以節省寶貴的熱量。


這種動物的社會和繁殖充滿了謎。隱龍獸一般獨居,有嚴格的領地性,但宣示領地所有權的辦法至今未知,可能是依賴音頻大多為次聲波的叫聲,偶爾在河面上可以聽見,它發出的,低沉而憂鬱的聲響,由此延伸出許多傳說。


在繁殖期雄獸會暴躁不安地越出自己領地,尋找雌獸。交配後可能同居一兩天或分開。交配在陸地完成,像狗一樣,有一個「鎖合」的階段,雄獸用以保證自己的精子能完成受精。它們互相腹部貼緊,盤繞成環形,持續超過一小時。民間俗稱「盤龍」,賦予其各種含義。


雌獸妊娠期150天,每胎1-3隻幼獸,藏匿在土穴或蘆葦叢中生仔和哺乳。幼崽生下來就可以睜眼,肌肉動作協調,一個月內就能與母親同遊了。這在食肉目里並不常見,可能是為保證幼崽安全的適應。奇特的是,幼崽游泳的速度不及成獸,但跑得很快,善於攀爬,因此有假說認為其祖先屬於鼬亞科。幼獸兩歲至三歲性成熟,在此之前,亞成體會跟隨母親,協助捕食和照顧弟弟妹妹。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隱龍獸的壽命可以長達25年。


我祈禱這世上的龍永遠不會滅絕。我說這句話完全是出於真心誠意,雖然我曾經在某頭巨龍之死當中扮演了一部份的角色。龍是我們最典型的大敵,是我們無法克服的危害人間之物的縮影。比起其他任何生物來說,龍都更能在我們心中喚起一幅壯大的模糊景象:巨型怪物蜷縮睡在巨大的寶藏堆上,甚至地獄來的惡魔也比不上。它們是對一個英雄最終的試驗,是讓小孩們最懼怕的東西。它們生存的年代比精靈更久遠,對土地比矮人更親近。這些巨大的龍是不可思議的動物,是野獸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我們想像中最恐怖的部份。
  巫師們說不出它們的起源,然而他們相信一位偉大的巫師——巫師之神,一定曾經在它們最初誕生時參與其中。精靈間流傳著許多很長的故事,來解釋世界每一個層面的創造,也有許多古老傳說提到了龍的起源,但是他們私下也承認,他們其實不知道龍怎麼來的。
  我本身的想法是更單純,但也更複雜了許多。我相信在第一個有理性思考能力的種族產生之後,龍也馬上跟著出現在世界上。我並不會將它們的創造歸在巫師之神身上,而是認為最初的有理性的活人,因為對看不見的東西最根本的想像創造了它們。
  我們創造了諸神的同時也創造了龍,因為我們需要它們,因為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覺得沒有龍的世界是不值得我們在其中生活的。
  在這塊土地上有許多人希望找到生命中,甚至生命結束之後,每一件事確定的答案。他們反覆研究試驗,而只因為其中一些人找到了某些簡單問題的答案,他們就假設每一個問題都必須要有答案。在人們出現之前,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日月星辰出現之前,世界上除了黑暗只是一片虛空嗎?那時有任何東西存在嗎?我們每一個人出生之前是什麼樣子?而所有問題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死後又是什麼樣子?
  出於同情,我希望這些提出疑問的人永遠找不到他們的答案。
  一個自稱先知的人來到了十鎮,他否認了死後仍有生命的可能性,宣稱那些死後被聖職者復活過來的人們事實上根本沒有死過,他們死而復生的經歷只是他們的心用盡辦法在欺騙自己,這是為了讓他們面對死後的一無所有時稍稍舒坦一些。他說在那裡只有虛空和虛無。
  我一生中從來沒有聽過一個人這麼拚命地要求別人證明他的錯誤。
  如果世界上沒有了神秘的事情,那我們還剩下些什麼呢?如果我們知道一切事情的答案,我們還會擁有什麼希望呢?
  那我們心中為什麼還這麼拚命地希望否認魔法,並且想解開所有的神秘?我猜是生命中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恐懼,特別是對死亡的不確定所造成的。我希望人們能將這些恐懼拋開,不被這些恐懼鉗制地活下去,因為如果我們向後退一步,看看這世界的真相,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身邊有許多的魔法,是不能用數字跟公式來解釋的。背水一戰的指揮官動人演說所激起的熱情,不是魔法是什麼?躺在母親懷裡的嬰孩所感覺到的安詳,不是魔法是什麼?愛不是魔法又是什麼?
  不,我絕對不希望活在一個沒有龍的世界上,我也不希望活在一個沒有魔法的世界上,因為那是一個沒有神秘的世界,一個沒有信仰的世界。
  而我害怕這對任何一個有理性、有自覺的生命來說,將會是最殘酷的欺騙。
  ——崔斯特·杜堊登


江蘇高郵,直播龍吸水,尼瑪,結果還真的在雲端出現了一直游弋的長龍,後來再還時間重播的時候,那段視頻就被呵呵了。
那些說過是光影的,飛鳥的,我只能說,你們看到的只是被修改或是的視頻吧(修改的視頻我也看過,給改成鳥了)
————————————
先度娘!

《述異記》的描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

古書很好解釋了龍為什麼能飛!!
因為他有翅膀!有翅膀!有翅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假設角通假蛟!那麼就說通了,角龍就是蛟龍!之前在水裡的時候,是蛟龍形態,進化出翅膀之後,是應龍形態!有翅膀了,自然就可以飛了!

至於為什麼在水裡,我覺得陸地上應該沒有這麼豐富的食物來源!

至於「龍游過的地方會跟著一群魚類」,估計是龍的體積太大,而且遊動速度太快,會產生吸力(就好像等地鐵時,站得太近,很容易給吸過去)!

而且,成為應龍階段後,有翅膀,在水下滑動的時候,吸力更大!

螭龍無角,蛟龍(角龍)有角,但是無翼,應龍有角有翼!

進化應該是螭龍進化成為蛟龍,蛟龍進化成應龍!

而且還有一個證據表明龍有多種進化形態,「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興許是龍在不同的進化形態中繁衍出來的呢?


別忘了自然界中還存在者很多擁有進化過程的生物!舉個例子,卵—幼蟲—繭—蝴蝶

至於為什麼我要說龍是存在的,因為我找不到龍不存在的證據!

以前古人還認為地球是平的呢……

沒有發現猛獁標本之前,大家還以為猛獁是大象和鳥類的抽象結合體呢……


不同意贊同數最多的回答。竟然認為龍是噴氣式的?!那龍的身軀完全不符合空氣動力學造型,敢問它是怎麼飛起來的?難道它只能像火箭一樣筆直地往上飛直到太空?而且噴氣式效率極其低下,現代飛機都是使用渦扇發動機的好么!
唯一呢可能就是,龍能夠彎曲空間,通過改變空間位置來移動,這才是高級的飛行好么!
我再補充一下,光是龍能在空中懸停這一點就不是尾部噴氣所能解決的。誰能就尾部噴氣為龍設計一套完善的方案的請來盡情打我臉。


推薦閱讀:

TAG: | 民間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