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過聖誕節?
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為何如今中國年輕人特別熱衷?
(原問題過於個人情緒化,不利於理性討論,已刪除,如需查看請翻閱問題日誌。)
不太認同上面這些回答,說買買買或者打炮的機會啥的我覺得有點太隨意了。確實我會買買買,也會紅酒法餐住酒店,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今天呢?
我覺得購物和消費只是快樂心情的體現。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受:每年聖誕臨近的時候,看城市火樹銀花,偶爾北京會下雪,看白雪覆蓋的城市,想到年末臨近,就會特別開心。
那麼我們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會覺得比平時開心?
不知是不是特例。小時候我特別喜歡過春節。我奶奶家比較傳統,喜歡從除夕前好久就開始準備:春聯、貼紙、腌制食材、購買年貨、安排年夜飯食譜,也會做一些平時不做的難度大的好吃的。
但是你們知道嗎?我最快樂的時候不是除夕那天晚上,反而是除夕將要來臨之前的臘月二十三「小年」。為什麼呢?
我想這是期待在產生作用。人類的共同心理特性是:真正讓我們快樂的有時候不是事實本身,而是事實將要來臨前我們那種充滿期待的狀態。
有了期待,我們就有了設想(當然很多時候是幻想),我們開始憧憬將要到來的美好未來。這,有時候比未來本身更讓人快樂。
這就是我每年小年夜最快樂的原因:對除夕的期待與設想;甚至還有對新一年的期待。
同理我們也能解釋人為什麼每周五晚上比周日晚上開心得多;為什麼party前的準備和採購這麼吸引人;為什麼放假的前一天我們心浮氣躁;旅行的前一晚我們睡不著 ---- 這一切都是「期待」在作用啊!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那麼回過頭來說聖誕節,為什麼聖誕節讓人快樂?
聖誕節是12月25日,平安夜是12月24日晚。
對我來講,聖誕的到來,意味著一年的末尾:忙碌的一年將要過去,回首一年,感覺收穫良多;元旦假期馬上來臨,對三四天的短期旅行充滿期待;新一年來臨了,同樣充滿了計劃和期待;年末有很多聚會,可以看到很多老朋友,冬日裡圍爐夜話寒暄敘舊也讓我感到特別期待。
所以聖誕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過聖誕?
聖誕是一個標誌,它標誌著年末來了,而年末,從聖誕一直到正月十五春節過去,這段時間對很多人來講,都是單調的工作生活中的一段相對不一樣的生活。
而我們總是對不一樣的生活充滿期待,不是么?
-----
洋節日多了,復活節我們不過、萬聖節我們基本不過、感恩節我們也不喝酒打炮吃火雞。很多可以炒作的題材,為什麼我們只專註於聖誕節?
在我來講,是因為聖誕節讓我們更快樂。
因為期待。
-----
可能我的答案過於主觀。
每年聖誕我們一家四口總要聚會去唱歌,年年如此
所以也可能我的聖誕蘊含了太多:與家人團聚的願望 (平時我都很少見他們)
其實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天都蘊含了無數喜樂與悲傷,沒有哪一刻可以讓所有人都快樂。
不過我們還是要儘力快樂,不是么?
Merry Christmas to everyone~
- 因為開房虐狗狂歡剁手啊!!!!(好押韻)
- 我是支持過聖誕節的,和崇洋媚外沒一毛錢關係。實名反對某些回答,過個節都能站在民族立場,還非遺都扯上了,也太過了!
- 因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沒有真正自己的節日:春節回家,清明祭祖,公曆假期休息旅遊,難不成讓我七月十五去嗨皮?????
- 團員、傳統、祭祖,很多時候對年輕人來說已經成了一種負擔。小爺我一年下來997,過年回家就像葛優躺十來天休息一下,結果百十來號長輩等著我拜年,還不給我紅包,想想都累。反過來頂倆月工資的年終獎,都不夠熊孩子的紅包的。圖啥?
- 春節、上元、清明、五一、十一、重陽,哪個是我自己的節日?
- 反倒是聖誕節,有這麼個借口讓我可以去開房虐狗狂歡剁手,還比雙十一雙十二都有節日氣氛,老闆還會給半天假,不過個聖誕節我都覺得對不起祖宗把基因傳到我這。基督徒過不過聖誕、怎麼過聖誕、基督教和聖誕節的關係、聖誕老人長得像不像雷神他爹,我不信基督教,所以不care,所以才能沒有負擔地去過一個聖誕節。
- 別跟我扯什麼外國的節日,我就知道聖誕節我去開房papa不回家我爸不打我,和朋友party通宵我爸也不打我。春節呢?不用試,想想就知道,肯定揍!
- 外國人可以七月十五去狂歡,因為沒有忌諱。同樣我過聖誕節,我也沒有忌諱。我就不信那些高喊民族口號的人也能號召全民七月十五大半夜在外頭嘚瑟!那揍他的就不光是他爸爸了,還有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了!
再貼個網上的回答吧,出處找不到了,找到了在更新。
一、「西風壓倒東風」,聖誕節為何來勢漸猛近年來,以聖誕節為主打菜的洋節攻勢越來越猛,而中國傳統節日相對於洋節則越來越冷清。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年輕人一提到過聖誕就眉飛色舞,而傳統的農曆春節卻越來越覺得「老一套、單調、冷靜、越過越沒意思……」。聖誕節這種咄咄逼人的局面的出現有其特定的原因:
1、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過聖誕節,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徵。經濟越發達,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質基礎就越雄厚,對閑暇的追求也就越強,假期和節日就越多。
2、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強勢經濟的作用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歐美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為數眾多的西方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西方的很多傳統習慣也被更為廣泛的帶入併產生深遠影響。
聖誕節在中國日漸盛行,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中國這樣一個根本沒有基督教傳統的國家,聖誕節這麼風靡,西方的經濟、文化的相對強勢起了微妙的作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區興起過聖誕節的歷史比中國要長,主要就是因為經濟更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的擴散和傳播。
3、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對聖誕節形成了特殊定位
春節是中國人習慣了的重溫親情的時間,講的是團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時間,居民只想著舉家出遊,或乾脆休養生息睡懶覺養精神;而對於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中國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義,已經把它變成了聚會瘋狂開心狂歡的盛宴了。如果從民俗學的角度上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因此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反倒顯得是一種負擔,而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聖誕節更像是為自己過的。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洋節日更加能夠張揚一種自由的心情。
也就是說,年輕人難得有一個自己的節日。
4、商家和媒體推波助瀾的宣傳
商家和媒體從各方面推波助瀾的宣傳攻勢引領了普通大眾對節日的幻想和渴望,從而產生出波瀾壯闊的聖誕節大軍。正如現在的國慶黃金周,民眾本來不一定非要出去旅遊,但當大環境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行為的條件,當媒體和商家又做好這樣一個「美麗的」陷阱後,民眾就不得不往裡面跳了。當然,讓更多的人跳這種陷阱並無壞處,這也是一種節假日經濟。
二、中國聖誕節消費的特徵
聖誕節作為一種舶來品,在中國有其特定的適用主體和時空條件。從當前來看,中國的聖誕節消費存在以下特徵:
1、聖誕節消費的主體是青年人
調查發現,70%過聖誕節的人為38歲以下的青年人,而他們中的45%都有相當的經濟實力。
學生和一些比較開放的、直接與腦力相關的行業的從業人員是聖誕節的主要買單者。學生能夠迅速接受新鮮事物,而一些比較開放的、直接與腦力相關的行業,比如網路、商務、教育等等,容易接觸到外來的新事物,在這些行業中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被職業帶進了平安夜,其中突出的是外企白領階層。
2、發達開放城市是聖誕節消費的集中區域
一個城市是否過聖誕節,怎麼過聖誕節,這與城市的文化構成、經濟發展、開放程度緊密相關。在北京、上海、廣州這種發達開放的城市,聖誕節已經成為尋常百姓都知道的洋節日,但是西北一些內地城市平安夜的熱鬧空氣十分稀薄,尤其是一些經濟並不發達的中小型城市,聖誕節形同虛設。再到城鎮、農村,聖誕節更沒有蹤跡了。
3、聖誕節娛樂消費時間集中於平安夜
因為沒有假期,所以慶祝活動100%都聚集在夜晚進行,忙碌了一天的學生、白領,這些活躍在時尚前沿的人群,都趁著這個機會好好放鬆一把。因為聖誕節也是「第二個情人節」,所以高校里的學子們最為熱衷於此,尤其是那些熱戀之中的情侶,都會選擇在平安夜裡聚眾狂歡。同樣因為沒有假期,聖誕節完全沒有闔家團聚的意義,聖誕節也就止於聖誕夜。
4、聖誕節娛樂消費強調其特有的情調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喜歡聖誕的年輕人的理由是「因為浪漫」、「是一個快樂的借口」等等,其實他們喜歡的是的聖誕節特有的一種情調。
消費者對西餐廳、酒吧、咖啡館和迪廳情有獨衷,據新華社報道,2002年聖誕平安夜,廣州市幾乎所有的西餐廳、酒吧、咖啡店都人滿為患。另據統計,上海城裡70%的14-30歲的年輕人在平安夜選擇走出家門,狂吃狂歡,其中90%的人會選擇像JJ、紐約客等可容納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廳,去參加通宵達旦的化妝舞會,發泄旺盛的精力。情侶中則有88.3%去排場不大的西餐館享受一頓浪漫的西餐。年輕人嚮往的是在節日的氣氛中,感受到他們所嚮往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另外一種文化氛圍。
5、聖誕節禮物不可或缺
在聖誕節互贈禮品,很有人情味,對人際關係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因此聖誕節禮物被青年人認為是不可或缺的。對於聖誕賀卡,電子賀卡正在對傳統賀卡發起強有力的衝擊。
她(他)們一年要過十二個情人節,兩次生日,N次購物節,說真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今晚刷到的每個長答案背後,都有一個令人心疼的靈魂。
不同意前排的答案。
我在小學的時候異常的喜歡過聖誕節,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童年就被聖誕節吸引。即便現在我依然覺得聖誕節是個迷人的節日。
難道我們小時候就懂得娛樂約泡聚會轟趴?想問題也不能這麼淺吧。
因為氣質。
因為聖誕節有種不同於中國節日的氣質。
中國的節日大多追求喜慶熱鬧,卻沒有聖誕節這般閑適溫暖。
聖誕節的歌,聖誕節的裝飾,聖誕節的故事,都透露著它的迷人情懷。
而這份優雅的溫暖,在中國的節日中卻是少有的。
所以它吸引我們,即便是孩子也能感受到這不一樣的氛圍。
沒有煙花,鞭炮,沒有超標的pm2.5,沒有擁擠的熱鬧,而是靜謐的聖誕樹,安逸的沙發,經典的聖誕歌,溫暖人心的壁爐。
首先是被這個節日吸引,而後各位怎麼過,那就是後話了。。。
因為聖誕節的符號好看、可愛,聖誕節的故事更快樂、更有意思、更有希望。
聖誕樹,聖誕老人,麋鹿,雪橇,六角雪花,星星,禮物,壁爐,襪子,棍子糖……
最重要的是有禮物!這是一個送禮物表達愛的節日~
內心溫暖的人會一直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聖誕老人會給這一年表現的好的小朋友禮物~美劇里的小孩兒,童年過得不幸福而早熟,標誌性表現就是不再相信聖誕老人了。
萬聖節有南瓜小蝙蝠,可以裝模作樣,還可以去扮小鬼去要糖果,也是很可愛的儀式。
反觀中國節日的一些符號性的東西,誰要知道放鞭炮是為了趕跑怪物的故事啊,一到鬼節滿大街燒紙,那種對節日的期盼完全出自於物質匱乏,最後真的只剩不幹活兒和團圓是讓人期待的了。但這跟節日有什麼關係呢,不就是放假嗎。
中國的節日都不太浪漫,也沒有選擇的權利。過年就是要房鞭炮,串親戚,拿旺旺大禮包和腦白金都是廣告灌輸的。端午是紀念一個死亡,勞動節、建軍、國慶那種色彩太濃了,總是提醒我們好日子不容易……
中國也有好多浪漫的節日啊,看花燈,七夕,中秋賞月,玉兔的故事……但是沒有形成一種文化風潮,沒有相應的好看的節日物料,越來越土。那種古典主義的浪漫徹底沒了。不該忘的本都忘光了,該拋棄的卻全留著~
晚上就去混演出啦,五道營school,拒絕黃賭毒,有去的跟我說一聲啊~可以打個招呼~
我國文化兼容並包嘛,據說隋唐時期,老子和孔子的生日都要放假哩,那時候要是有基督教,說不定聖誕節也要放假……
來個正經一點的吧,傳統節日都是要回家和家人一起,西洋節日父母是肯定不過的,可以自己出去怎麼玩都可以。
以吃蘋果的名義騙妹子去吃香蕉而已。
今天,聖誕節終於到了。聖誕快樂!
我想中國人之所以看重這個節日,可能是因為在這一天,大家的時間都過得特別充實吧。因為他們內心孤獨,需要喧囂掩飾自己
因為聖誕節女孩子有禮物收,有聖誕大餐吃,有浪漫可以享受。
然後男性就可以博得女生好感關係更近一步然後在夜深之後帶去酒店進行人類繁衍行為。
這樣共贏的節日大家都願意干不是么?
我個人極少過什麼節日、紀念日。
有那麼一些人或幾些人,痛恨廣電總局對影視劇腦殘的控制,痛恨工信部對互聯網的扭曲管制,痛恨國家對傳統節日不夠重視,痛恨有關部門對文化發展的忽視,更痛恨韓國奪走了端午節…
然而,他們卻在那裡或嫉妒別人的節日活動,或無法融入節日氛圍,或借口捍衛傳統節日的狹隘心態,或背負對本土文化發展低迷的悲憤心情…
從而忘卻「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無端抵制著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200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聯合國大會隨即在其57/429號決議中歡迎這一宣言,還歡迎其所附的執行宣言的《行動計劃》的要點,並宣布5月21日為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來加深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和學會更好地生活在一起。為慶祝一年一度的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不同文明聯盟發起了一個基層運動,「為多樣性和包容做一件事」。2012年的活動中,鼓勵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和組織採取具體行動,支持多樣性,旨在:為了提高全世界對文化間對話的重要性,多樣性和包容性的認識。要建立國際社會對個人的承諾,以支持實際日常生活形態的多樣性。要消除兩極分化和成見,以提高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合作。
題主火氣這麼大?_?是聖誕節沒人給你送禮物么
題主,請對高中初中語文閱讀題文章保持清醒的獨立的態度,請對在網易新聞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等地方出現的所謂專家的態度保持清醒的獨立的態度。
有些文科專家真是可謂不食人間煙火,一天到晚保護傳統文化,一天到晚留住文化的根。這種對經濟學,心理學乃至生物學進行批量無視的言論非常明顯的表現了這些人狹窄的視野跟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
我個人只把中國的聖誕看做一種純粹商業事件和群體狂歡罷了,因為中國沒有任何可以讓聖誕生根發芽成為傳統文化內容的土壤。中國的傳統文化跟聖誕完全不能相容,中國既沒有基督教氛圍的熏陶,在漫長的歷史上也沒有任何時期有對西方文化的全民性認同。這麼說吧,我現在不讓你過年跟我現在不准你過聖誕你覺得哪個比較慘?
中國某些專家總是對某些事做危言聳聽式的評論,說的好像明天中國的文化市場就會被外國文化佔領似的,說的好像我們的傳統文化脆弱得搖搖欲墜一觸就破似的,說的好像中國人都蠢的隨便洗洗腦就洗成ABCD了似的。我**就告訴你了,市場經濟就是這麼強勢,因為市場的本質就是利己的人性,經濟學的基礎就是假定所有人都是會考慮利益理性人。
市場要往哪走,就你這點破呼籲也想擋住,笑話!
我們公司聖誕節放假。
我也特別想知道答案!!!
我是大學森,我周圍的人有給好基友好閨蜜送蘋果的,有給部門的幹事或者是上級送蘋果的,有給戀人送蘋果的。
而我因為覺得這種西方的節日,所以從不準備蘋果送人。
但是有朋友會送啊!
送了是不是要回送啊!!
可我真心覺得好麻煩啊!!!
到底為什麼要過聖誕啊!
說白了就是窮啊都是淚只是因為期待美好吧。
也許生活依舊重複單調,也許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可這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日了啊。心裡深切而又熱烈的在盼望著什麼:盼望窗外飄雪、盼望朋友的祝福、盼望家人來年幸福平安。甚至,只是盼望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周,每天都能睡個好覺,每天都能看到朝陽。
無論洋節與否,人們都想借節日的名義而更快樂,多一個期待明天、期待美好的機會,僅此而已。
平安夜,裹在被窩裡重溫《真愛至上》,好像自己也幸福了許多。
朝著空氣描出一個笑臉,期待夢中會有聖誕老人,心裡默默對所有人說一句:Merry Christmas.
晚安,聖誕快樂。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盜聽圖說(ID:daotingtoshuo)」
許多老古董,老夫子說,堂堂中國人過什麼洋鬼子的聖誕節。
中國人都有崇洋媚外的奴性?
如果按照這些衛道士的說法,喜歡洋人的東西,都是崇洋媚外,都是丟失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
那麼,我想請問這些人,什麼才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東西,恰恰正是洋人的東西,是舶來品。
我們就來看看這一長串的名單:
1、小麥這個物種被證明來自西亞,經中亞、我國新疆傳入內地,而今造就了我國麵食文化的繁榮。
同樣來自洋鬼子的物種包括:
西瓜、甘薯、土豆、葡萄、苜蓿、辣椒、花生、馬、綿羊等。
2、許多中國的文人雅士拿來裝B用的摺扇,其實是日本人發明的。
朕就是這樣漢子
3、現在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其實都和佛教有關係,而佛教正是從印度、尼泊爾傳過來的。這個我們都知道,《西遊記》說的就是這個事兒啊。
臘八節,又名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鬼節,又名佛歡喜日、盂蘭盆節
臘八粥
佛教的影響不僅僅是幾個節日:
類似相聲、快板、快書這樣的說唱藝術,正是僧人在傳道的過程中創造的藝術形式,目的是為了讓普通人能聽懂佛教教義。
佛教對中國的繪畫、雕塑藝術有著重大影響。
受佛教的影響,中國人逐漸喜歡上了黃色這種顏色。皇帝的龍袍最開始主要是黑色和紅色的,差不多到了唐代,黃色才成了皇帝的象徵。
諸如此類,不再贅述。
4、舞獅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但中國並沒有獅子,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見到獅子。舞獅應該是從中亞傳入的。
5、銀行,有一個銀字,之所以產生銀行這個詞,正是因為白銀是中國最重要的貨幣。然而古代中國長期以黃金和銅錢等金屬貨幣,以及使用絲綢等實物貨幣為主,直到元朝,受西方影響,才開始使用白銀作為貨幣,並在明清隨著海外的大量白銀流入,才成為主要貨幣。
舉以上例子,是想說明,過度維護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反而沒好處。之所以到今天,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正是因為廣泛吸收外來文化的結果。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一個民族閉門造車、閉關鎖國,那麼只會越來越落後。
中國的孩子們過聖誕節無非是想放鬆一下快樂一下聚一下,吃一點喝一點玩兒到一點。看把那些五毛糞左急的,又是「西奴」又是「滲透」的,你們丫一天不寫社論就渾身痒痒吧?我從不過聖誕節,為了讓你們難受,今天過一回。
——摘自崔永元微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