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怎樣信基督的同時保持好奇心和創造力?

作為好奇心旺盛的一個基督徒,深感當今基督教的整體風氣之保守,基督教作為一個信仰,其延伸的生活及其世界觀早已經定型,普遍沒有對這日益變化的世界好奇,再加上很多人有反智傾向,很多問題他們根本不願去聽。這樣下去深感在融入的過程中被多少影響,請問各位,這是個無解的問題嗎?若有,怎麼破?

———————————————————————————————————————————

感謝大家的回答,受益匪淺。作為基督徒我忽略了一點是好奇心和創造力也是造物主所賜予。但是問題來了,好奇心和創造力往往伴隨著質疑和反思,那麼在信耶穌的同時,這樣對信仰以及它所引申出來的三觀可被質疑的界線在哪?舉個例子,比如是否存在著靈魂呢?中文聖經上很多靈魂這個詞出現的地方在馬丁路德德語版聖經里沒有靈魂對應的德語詞(當然也不是全部),當然我不懂希伯來語所以。。。。在德語聖經里的靈魂出現的時候,所有都伴隨著肉體這個詞,即德語版是「肉體與靈魂」,其實表達的意思是全身心,那麼是不是也有可能性是語言本身的表達方式呢?比如中文裡的「晝夜」這種詞也是一種表達方式。那麼,這樣可懷疑和可質疑的界線在哪?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先帶著很多當今普遍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傳統去看聖經,還是迄今為止的聖經的很多推論「真理」需要他們呢?就此問題我又新開了一個問題,煩勞大家去新問題回答。
哲學思想和文化傳統會導致對聖經理解的偏頗嗎?


你的問題已經預設信基督就一定會、甚至一定需要失去好奇心和創造力,一定會思想僵化和反智。這樣的預設跟無神論者認為「宗教信仰本身就是跟好奇心和創造力相悖」的看法一致,但真正相信上帝的基督徒卻不需要這樣。

「信基督」不是好奇心和創造力的終結。基督是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主,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造,信基督的人是新造的人,對上帝的真信仰恢復了我們身上上帝的形象,當然包括創造力。因為上帝是創造的上帝,所以我們的創造力也來自上帝。正因為上帝是創造的上帝,我們才可能有創造力。(即使一個不相信上帝創造的人,他的那點兒聰明智慧最終還是上帝所賜予。)所以信基督的人其實比不信基督的人應該更有創造力。

「信基督」本身也不意味著我們就「全知」了。信仰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恩典中長進」(包括知識上的成長)的過程,一個「以信求知」的過程。信基督的人對大自然(上帝的創造)、對上帝的啟示(神學)其實應該比不信的人更有好奇心。歷史上有很多對上帝的信仰激發人更有熱誠地探索科學和神學的例子。

上面講的是「應該」這樣。現實當中當然還是有很多基督徒反智、消極、缺乏創造力,等等。但那不是「應該」的,也不是必然的。反過來不信基督的人同樣可能反智、消極、缺乏創造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同樣可能迷信、教條、思想僵化、被洗腦而不自知。


你就放心好了。你知道宇宙都是神造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甚至全世界加起來,都沒有神這樣奧秘且奇妙。歷史上也沒有任何一門學科被研究得好像聖經這樣多,你若去看關於聖經的論文,光是馬丁路德一個人的,就整整一大圖書館,而歷史上這樣的聖經教師還有好多。你作為一個基督徒,裡面住了這樣一位奇妙的神,手上又有這樣一本奇妙的聖經,即便你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比最好的科學家再多出一倍,窮盡一生也很難研究透徹這位神和這本聖經。
今天許多的基督徒說實在話並不是沒有東西可以研究,而是根本不知道去研究,也不想去研究。我相信對於這件事,主是不滿意的,因為聖經說,神願意萬人得救,並完全認識真理。就怕你不研究,很多人就是這樣,因此就覺得聖經好像沒有太多味道,也不能說沒有吧,但總是缺少那種愛不釋手的感覺。你越是花功夫在聖經上面,就會越發覺其中的奧妙是無窮無盡的,你的享受也就越豐富,這一點我完全可以保證。


我的回答可能不是百分之百切題,但是樓上幾位弟兄已經回答的非常好,我就做個片面的修補工作好了。

好奇心分為許多種,一種是對聖經對信仰本身的好奇,一種是對大自然對科學的好奇,還有一種是對世界上其他新鮮事物的好奇。

第一種好奇,我們當然是支持的,有問題說明很追求嘛,前人對聖經對信仰做過的思考與解釋浩如煙海,就怕大家不去看呢。第二種好奇,其實也非常重要,除了聖經之外,大自然也是神送給人類的一本書,探索自然研究科學的人也值得我們欽佩。而第三種好奇,這是很多基督徒從來不提的一件事,那就是對於某些雖然「不屬靈」,但又被人類社會認可的事物的愛好。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藝術。藝術與創造力直接相關,而且它不一定是屬靈的,那麼,基督徒又怎麼看待藝術創作與藝術鑒賞呢?

有一篇文章就專門講到這個問題,我就直接貼過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而且很多類似的問題,可以由此觸類旁通。 《基督徒的藝術觀》作者:薛華博士(Dr.Francis Schaeffer)
---------------------------------------------------

(1)、藝術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佔有什麼位置?


解答:在基督里,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我們不僅靈魂得贖,身體、思想也同樣脫離了罪的捆綁,要改變、更新和再造。身為基督徒,我們每天都要仰望基督,讓基督借著我們結果子;真正的屬靈就是全人活在基督主權之下。在這樣的信仰基礎上,我們才能明白藝術在基督徒生活里所佔的地位。基督徒被基督救贖後,在聖經的規範中,並聖靈的引導下生活,他對藝術的興趣當然也包括在基督的主權內。基督徒應該運用藝術來榮耀神、頌讚神,而不單只把藝術用在宗教宣傳品上。一件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首讚美詩,也是一件美麗的供物,用來榮耀神。

(2)、藝術在聖經中,被怎樣看待?


解答:神自己指示會幕的樣式,聖殿的樣式。聖經何等美麗,崇拜的音樂何等輝煌。


至聖所的藝術:要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來,安在施恩座的兩頭。(出25:18)——神命令 他們創造一件藝術品,放在聖殿中極富表徵性的藝術作品。——這似乎是一個宗教主題的藝術品,但——

「要用精金作一個燈台。燈台的座和干與杯,球,花,都要接連一塊錘出來。燈台兩旁要杈出六個枝子,這旁三個,那旁三個。這旁每枝上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那旁每枝上也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從燈台杈出來的六個枝子都是如此。」(出25:31-33)


我們又多了一件藝術品,燈台,它用大自然中的花朵等有天然美的受造物來表現。——這是有實物可臨摹的,但是,想像呢?——


「袍子周圍底邊上要用藍色,紫色,硃紅色線作石榴。」(出28:33)這裡的石榴是藍色、紫色、硃紅色的,可根本沒有藍色的石榴,顯然,神允許我們從大自然中取材,然後自由的加以藝術想像,作成一些與實物不同的東西,把它帶到神面前。


神喜愛美,「大殿的牆都用松木板遮蔽,又貼了精金,上面雕刻棕樹和鏈子。又用寶石裝飾殿牆,使殿華美。」(代下3:5-6)使用寶石,單單是為了「華美」。


聖殿中也有音樂,「有四千人作守門的,又有四千人用大衛所作的樂器頌讚耶和華。大衛將利未人革順,哥轄,米拉利的子孫分了班次。」(代上23:6)——四千人的大合唱!大衛還把歌手分部了。

聖經中有兩段歷史記載,說明神喜歡人跳舞,一處是出15:20,米利暗女先知「拿鼓跳舞」,另一處是撒6:14-16,大衛「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


戲劇在聖經中也有提及:「人子啊,你要拿一塊磚,擺在你面前,將一座耶路撒冷城畫在其上,又圍困這城,造台築壘,安營攻擊,在四圍安設撞錘攻城,又要拿個鐵鏊,放在你和城的中間,作為鐵牆。你要對面攻擊這城,使城被困。這樣,好作以色列家的預兆。」(結4:1-3)

藝術可以放進聖殿中,但不一定放在聖殿中才能讚美神。聖經中最「世俗化」的詩歌是雅歌。神運用強而有力的應答方式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情,並把它放在聖經里。當然,它描繪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因為所有正常的男女關係都可以用來表明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這詩是對神多麼美麗的讚美!基督徒多麼慣於把性事看為次等,但按著神的話語,我們實在不該如此,全人是受造去愛神的;人性的每一面都有其恰當的位份。在基督的主權和聖經的規範下,我們是享有自由的。我們生命中的創造才能是否也委身於基督?基督是我們整個生命的主,所以基督徒的生命不單要彰顯火熱的真理,還要流露美。


(3)、基督徒怎麼鑒賞和評價藝術品?


解答:


A、藝術品就是藝術品


藝術品本身就有其價值,我們不能單單把藝術分析,或按其理性的內容而予以評價,卻要好好地欣賞它。藝術品為何有價值?——


首先,藝術品是一件創作品;因為神是創造主,故創作便有其價值了;

其次,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故人不但能愛、能思想、能感受、還有創作的能力。創造和創作能力是神部分的形象;我們永遠找不到能創作出來藝術品來的非人類。當然,神是無限的,所以能借著他的話語,從「無」中創造;而我們因為是有限的,只能從現存的事物中創造。但是,並非所有創作都是偉大的藝術,即使創作力是美善的,卻不等於人的創作全是好的。


我們常常認為只有把藝術品弄成福音單張那樣才有價值,這種觀念與把藝術品看成傳達理念的工具沒有什麼分別。


關於藝術品本質的三個基本論點——

第一, 為藝術而藝術——有誤,因為從來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只在為藝術而藝術的層面上工作。

第二, 藝術是傳播信息的工具——有誤,藝術淪為理念的陳述。

第三, 藝術家嘗試創作出一系列作品,透過這些作品來表達他的世界觀。——對的,但請注意是一系列作品,不是一件作品。

當一個藝術家要開始他的創作時,他要對自己說:我將要創作一件藝術品。


B、藝術形式強化世界觀


藝術形式能強化任何世界觀,無論錯謬與正確。任何命題,若用詩歌或散文來表達,它的效果一定比用單調俗套的敘述更為優美,令人滿意。


C、藝術品並不全是神聖的


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明白藝術家雖然借著文字或畫布來描繪他們的世界觀,但這並不意味我們要自動的接納它。藝術能提高所表達之世界觀的衝擊力,但藝術不能令任何東西變為真實,所以,我們不能以藝術成就來衡量藝術家所傳達的世界觀是否真確。


D、標準定義,標準句法


所有寫作體裁,包括詩歌和散文,會因為有否一貫地採用標準句法和標準詞義,而產生不同的結果。語言運用是有常規的,如固定的詞義和標準的句法,很多現代作家都齊心合力地把他們的作品從常規語言中分離出來,但語言的運用若沒有固定的規則,讀者和觀眾便無法了解作者在說什麼。對造型藝術而言,所有人(包括藝術家和觀賞者)都公認的象徵辭彙,就是我們周圍的世界,也就是神所造的世界。


所以,我們評估藝術作品的四項基本原則是:

技術的卓越性;忠實性;理性內涵,即所流露的世界觀;內容與形式的融匯結合。


假如我們只因為某個藝術家與我們有不同的人生體驗,就認為他的創作是劣等的,那麼我們便沒有公平的把他視作一個人了。基督徒學校、基督徒父母和牧師往往在這一點上令年輕人厭煩。

忠實性是指藝術家有否忠於自己的世界觀,抑或他是為了金錢或希望博取別人接納而創作。如果藝術家只為了主顧而創作,他的作品便沒有真實性可言了。


對基督徒而言,一些列作品所呈現的世界觀最終還是以聖經為根本,藝術家的世界觀不能免於神話語的審判。


所以,身為基督徒,在觀賞一件藝術品時,若覺得他在技術上確有卓越的表現,而且又忠於自己,我們便得承認他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了,當我們已公平地待他如一個人及藝術家時,我們才可以批評他的世界觀是錯誤的。一些不真實或不道德的內容,若以超卓的藝術來表達,所引致的結果,將會比以劣等的藝術或平庸的敘述來表達,更具破壞性,更加可怕。當藝術表現越優秀,就越需要有意識地把藝術品及其中所表達的世界觀帶到基督和聖經的審判台下。


(4)、有所謂敬虔或不敬虔的風格嗎?


解答:沒有,所有的藝術都應該是希伯來式的嗎?顯然不是。語言會變,藝術風格也會變,今天傳道人所傳講的道必須是二十世紀的語言,否則人們就聽不懂,如果基督徒的藝術不是二十世紀的藝術,就很難使人明白。而且,基督教藝術也應因國籍不同而有異。但風格與內容絕不是毫無關係的。當詩人艾略特成為基督徒後,他修改了之前「現代人」艾略特創作《荒原》割裂的題材,以適應現在傳達的信息。


因此,若我們真要使用二十世紀的風格,就不可讓其中的世界觀支配了我們的作品。基督教信息是有獨特主題的,不是一堆頭腦上的「宗教」真理,它對全人說話,包括人的心思、感性和美感。所以,任何不能傳意的藝術形式或風格,都不能用來傳遞基督教信息。完全割裂的散文,詩體,(忐忑體),不能用來傳遞基督教信息,因為它們不能裝載理性的內容,福音是有內容的。


觀賞者對藝術家所選擇之風格的觀感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假如你預備進入一間咖啡屋,用搖滾樂來傳福音,那好極了!但是你一定要留意聽眾的反應,當你演奏完畢,你要問問聽眾是否明白你在幹什麼,是否只像平常聽搖滾樂一樣,覺得沒有什麼不同。有時候,信息能傳達出去,有時候不能,總要記著自己身處什麼環境,想達到什麼目標。


即使觀眾或讀者不能每次都好好分析那含有世界觀的藝術形式,但它確實可以加強或減弱藝術作品的內容。基督徒採用或修改某些現代藝術技巧時,要仔細考慮清楚,仰望聖靈的幫助,知道何時創作、何時採用、何時修正,或何時完全不用某種風格。這是藝術家畢生都要細思的問題,不能一勞永逸。

簡言之,如果你是一個年輕的基督徒藝術家,你應該採用二十世紀的藝術形式(但要經過思考,不可讓它歪曲了我們基督徒的獨特信息),併流露你出身地區的文化特徵,反映你的國家、你的時代,同時體現著基督徒立場所目睹的世界特質。


(5)基督教的世界觀是什麼?


解答:基督教的世界觀可以劃分為主題和副題。


首先,副題表現叛逆世界的無常,可分成兩部分:A、背判神而又不歸向基督的人永遠沉淪滅亡;他們察覺眼前的一切是毫無意義的,而他們是對的。B、基督徒的生活有失敗和罪惡的一面。今世沒有完全得勝的生活,我們每人都有犯罪和自欺;儘管我們得到實際的醫治,我們今生還是難臻完美。


主題則肯定人生的意義和目標。從基督徒的觀點來看,又分為兩大項:形而上學的和道德性的。

形而上學範疇(包括存有、存在),神是存在的,所以一切並非荒謬。而且,由於人是神按著自己的形象創造的,故此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由此,愛存在;真正的道德也存在(相對於條件作用);而創造力(相對於機械結構)也是存在的。所以主題是存在範圍內(area of being)的樂觀主題,人唯一切並非荒謬,都是有意義的。最重要的,這種樂觀主義具有足夠的基礎,兩腳沒有抽離地面,而是安穩在無限的、有位格的神之上。


道德方面,就道德來說是有絕對可言的,因為神有位格,這位格藉著宇宙的道德律得以反映出來。人身處維谷,因為在聖潔的神面前,人是個罪人。但他後來知道神藉著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復活,把他拯救了。人本墮落無可挽回,但在基督里得贖了!這實在太好了,這種樂觀主義是有根有基的。


(6)如何在藝術創作中表達基督教的世界觀?


解答:副題在基督徒及其藝術里佔有一個地位,因為人已經失喪,而基督徒也有失敗的時候,故人生不儘是勝利的凱歌。可是,基督徒及其藝術並不止於此,他要往前走,進到主題去。如果基督教藝術只強調主題,不足以把基督教完全表現出來,它只是浪漫的藝術而已。我們多年來的主日學文字只是浪漫的藝術,幾乎未窺真正基督教藝術的殿宇。為何孩子們那麼討厭它,答案很簡單,因為這種藝術純粹建基於基督教只有樂觀的調子這個概念上。


另一方面,基督徒也可能因太集中於副題上,強調人的失喪和世界的無常,同樣犯上不合聖經原則的弊病。在全面走向毀滅的世界中,基督徒藝術家應該常常牢記愛的誡命,基督徒商人如果不按憐憫行事,他就沒有遵守聖經在經濟方面的規範;同樣,如果我們只集中描繪世界的反常,就沒有遵守愛的誡命。

基督徒與人的交談是雙線發展的,要同時帶出律法和福音。


基督教藝術不一定是宗教性藝術,也不一定要處理宗教問題。神的創造,如山嶺、樹木、小鳥的歌唱,也同樣是非宗教性的藝術。這點值得我們深思,如果神創造了花,花便值得我們去花,去寫。在神的創造大工的基礎上,人的創作便很有價值了。現代藝術常常把人壓扁了,用非常抽象的方法把人表現出來,人人眼裡只有群體,沒有一個個的生命。但我們基督徒卻有不同的觀點,因為神按自己形象造了不同的個體,他了解每一個人,也關心每一個人的需要,所以單單一個人,也值得我們給他繪畫和寫作。


基督教藝術應表達基督徒全人的生命,基督徒在藝術品中描繪的,是生命的整體。基督徒無需害怕幻想和想像,他的想像力該飛躍星際之外。


其中一些值得深思和借鑒的觀點【每一點我都覺得非常非常寶貴,我們太需要這樣的聲音了


1、 當我們明白基督教在現實里是真實的,甚至在終極上——那無限的、有位格的神之所在,也是真實的,我們的思想就會得到釋放,可以在追索任何問題而肯定不會在地球的盡頭處掉下去。

2、 這誡命並不是反對藝術,而是反對人敬拜神以外的東西,尤其反對人敬拜藝術;所以藝術的存在並沒有錯,錯的只是把它誤用了,藝術的創作並沒有什麼不對,錯的只是把藝術當作偶像來拜。

3、 神喜愛美,美在敬拜神中佔有一席之地位。

4、 如果藝術是神所吩咐的,藝術的主題就無須與宗教有直接關係了,令藝術基督教化並不一定要採用宗教題材。

5、 並非所有藝術品都是神的靈借著藝術家而說的話,例如詩篇,人性賦予人創作力,藝術家的才思不能脫離個人而獨存。

6、 波西米亞式自由:盧梭所追求的自主的自由衍生了一群「超人」,他們的生活超越理性,也超越社會規範。長久以來,波西米亞式的生活被認為是藝術家的理想生活方式。可是,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這種生活方式是不能接受的,因為神的話語約束的所有人——包括科學家和普通人,皇帝和藝術家。

7、 在藝術領域共有四種創作者:

第一, 得救重生的人,他們按照基督教的世界觀來創作;

第二, 非基督徒,作品中表現了他們的非基督教世界觀;

第三, 本身不是基督徒,但因受到基督教共通思想的影響,以此為創作的基礎;(若許多真正成為基督徒的人,有著共通的思想;當這種思想融入作品中,一時便成為風尚,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甚至非基督徒有時也受到感染,在這種思想範疇內繪畫和寫作。例:傑佛遜和富蘭克林寫道:人擁有一些別人無法剝奪的權利。)

第四, 重生的基督徒,但他們不明白基督教的世界觀是怎樣的,所以,他們的作品中體現了非基督教的世界觀。這是最悲慘的。

8、 宗教主題可以是非基督教的,非宗教主題可以是基督教的,在聖靈的引導下,藝術家在基督里是有這個自由的。

9、 要做一個藝術家,便要窮一生之力,創作既廣泛又深刻的一系列作品,何必因為不能把所有基督教信息放進去,就懼怕單單去寫一首情詩呢?

10、 基督徒生活本身便是最偉大的藝術品,沒有一種藝術比基督徒的生活更重要,在這層面,每個基督徒都是蒙召作藝術家的。在這個失喪絕望的世界,基督徒的生活就是真和美的結合。【讚美主,真的是這樣】


謝邀。

信基督和保持好奇心是沒有衝突的。正如胡楊弟兄所說,好奇心讓他更深入鑽研《聖經》,發現有更加多東西他不明白,使他繼續追尋。神創造人類之時,讓我們有聰明智慧,讓我們有創造力,就是讓我們工作、思考、管理萬物、生養眾多遍佈全地(《創世記》1:26-29);只是人類墮落後,我們這些能力都無可避免受到損害。

提出和《聖經》有關的問題本來是堅固信仰的一部分,其實就是我們這樣的尋跟究底我們更認識神和我們所信的;研究這個世界其他的東西,也是神給我們智慧去明白的,神不單以特殊啟示(special revelation,即《聖經》)讓我們認識衪,也透過自然啟示(general revelation)讓我們認識衪。(《羅馬書》1:18-21)神也曾吩咐約書亞對律法要晝夜思想(《約書亞記》1:8),而不單單是膚淺地明白。

我也確實認為海內外華人教會普遍有反智的傾向,以為篤信《聖經》是盲信,具體原因不在這裡探討。誠然不是每一位信徒都是學者,對《聖經》思考程度有別,但每一位基督徒都該「晝夜思想」《聖經》,而不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這不是對神委身,反而是對神委身的不足。為什麽在教會中那麽多人的那種反同性戀婚姻運動讓人反感?不是反同本身而是反同的信徒中那種不問緣由、牽動情緒的那種反同,這種反同不是因為對神委身,反而是因為參與可使自己在群體中得到認同。(我覺得面對同性戀,教會在反對但又牧養同性戀者之間的張力還沒辦法拿捏得好,這很大情度跟媒體渲染、門徒訓練工作缺失和基督徒在公共事業缺席而無法參與塑造文化有關。)

近年改革宗在中國城市教會興起,但願這種以知識分子為主的家庭教會可以改變這一情況。


信仰基督教和擁有好奇心,創造力並不矛盾,聖經里有這樣的語段允許基督徒對事物保持一定的質疑之心,對事物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質疑往往是創造的開始。那些覺得信仰了基督又感覺出現了很多矛盾,也許是了解的淺顯了。


我個人的體驗是,信了上帝後求知的慾望更強烈了。想通過各種角度去了解祂,感知祂。你的好奇其實能更好的認識上帝。


基督可以讓你相信童話世界,因為有了神,我才堅信小時候我想的一切都是對的。推薦你看一本書,切斯特頓的回到正統。願你也能發現基督的浪漫,英勇,和絢麗!需要電子版,請私信我。


「我們保守的並不是一個博物館,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茂盛花園」——某位樞機主教(通常說的紅衣主教)在談及教會時這麼形容。
天主教會一直形容教會是個有機體——有活力、有生命、會成長,現在的教會相比2000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教會相信,作為耶穌的奧體——教會在聖神(聖靈)的帶領下,不斷發展、不斷成長。
回答的可能不是很切題,請見諒。


信基督難道會失去好奇心和創造力嗎?你自己說「作為好奇心旺盛的一個基督徒」,不就是說明基督徒不見得會失去好奇心和創造力嗎?你自己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來解答你自己的疑問嗎?


神創造走獸鳥類昆蟲各從其類但是都讓亞當幫忙起名字哎、人類還不發起你的想像力感謝神給你的恩典

聖經上有個人叫拿八、是該隱後代、是一切彈琴吹蕭人的始祖、所以、人類還不發起你的創造力善用神給你的恩賜
想像力和創造力是神給人的恩典所以並不是基督徒就失去了
你想表達的大概是對聖經記載的懷疑和探索求知,
對於神的真理神從未禁止這些反之有很多的外邦知識人查考聖經要知道這經是與不是在聖經的使徒行傳17:1-11
對於生活帖前又有經文、要凡事察驗 ,善美要持守各樣惡事警戒不做
如果你擔心成為基督徒就會變成一個清教徒思想的人、那是不會的,思想不會因為聖經而禁錮反之因神的話讓人看到更廣闊的恩典天地
願神祝福你哦


「林前2:15」:"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這個問題恰好和我今天看的愛因斯坦的自傳里提到的一點內容有關,也許你可以看看。愛因斯坦提到他在12歲之前非常信奉宗教,但是在偶然看了一些自然科學的書之後,態度發生了改變。也許你能得到一些啟發。
當時,我還在想這兩者有什麼衝突?也沒有仔細讀。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

特圖良被尊為「第一位拉丁教父」,可見他的思想對基督教的影響。對於真正仔細研究過基督教思想的人,這個名字相當有分量。他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雅典與耶路撒冷何干?學院與教會何干?異教徒與基督徒何干?

一句話,哲學和神學沒有關係。不要把這裡的哲學當作當今那種哲學,在他那個年代(公元2-3世紀),雅典的哲學是研究世間一切的,亞里士多德就是哲學家。總結一下,就是特圖良覺得,你要研究神學,就別管那些非神學的東西。

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神在對我們說話,那麼思考就沒有必要了。(Since God has spoken to us,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for us to think)。這是由奧古斯丁總結出來的,然後兩千多年來很多人一直以為這是奧古斯丁的觀點,結果鼓吹理性的奧古斯丁被當成反智主義者。什麼是神的話語?基督徒手裡的經書,就是「神的話語」。特圖良所說,其實就是「讀經書就夠了,管別的作甚」。

在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里,好多教徒侃侃而談,說如何在信了基督後還保持對經書的研究熱情。也許他們自己還在為自己的好奇心點贊。但是,世界之大,可不是一本兩千年前的古書能包括的。


如果沒記錯的話,改變時代的人物很多都是基督徒。這個問題從哪來?


兩者完全不衝突。我本身就是個保持批判精神和高度好奇心的基督徒。我也是從慕道友到基督徒的。我也還沒能接受創世紀的很多內容。可是這不影響我被上帝與耶穌的魅力所折服。而且身邊的弟兄也說,批判著往前走,腳跟往往是最紮實的。
當我保持批判與創造力時,心中的聖靈完全沒有波動,我覺得神是默許的。關鍵是,所謂基督徒最重要的不是樓主所說的衝突的東西。你感覺到聖靈了嗎?你願意把耶穌代替你放在你心裡的椅子上嗎?你感受到愛了嗎?當你有了這些,你自然願意追隨律法,遵守律法,成全律法。而並不是把律法看成是一種保守。因為我感受到這種愛,所以我不願講粗俗的話來破壞這種感覺,所以我不願碰煙和酒。所以我不願碰罪。而創造力和批判則完全沒被禁止。不過也可能是「祖傳」和自己選擇作基督徒的不一樣吧。
總而言之,樓主不必瞎操心。


雖然題主已經對答案很滿意了,不過還是很想從感性的層面來回答一下。我是基督徒,在成為基督徒之前也曾想過會不會思想被禁錮封閉,不再寬容其他思想,不再對其他事物充滿好奇了。成為基督徒之後,很奇妙的出現了兩件事:一是我確實對很多以前感興趣的事物不感興趣了,因為已經接受了一個堅固的信仰價值觀。曾經我在書海里迷茫過,一家一言,誰說的都很有道理,我就選喜歡的看看,但給不了我安定感。但信主後,在上帝所啟示的世界裡,我有完全的滿足,對所有事物都有了新的看法和感情,這就引出了第二點。二是我在神所給的"新世界"里驚奇而安定。在信主後,整個世界變的嶄新,很多以前沒想過沒想通的事情轟然打開,而且不斷的打開。從前在其他思想里找到的隻言片語的共鳴,在聖經里給的不僅是共鳴,而是整個世界的真理。我所認識的身邊的弟兄姊妹五彩斑斕,充滿生命力(即使面對苦難)。還有以前所不理解的C.S.路易斯,你看他的思想世界,充滿了深思和童趣。反而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懶得思考了,是不是沒活出真正活潑的生命來。上帝是活的,我們也該是活的,耶穌在世上被恪守律法的法利賽人稱作貪食好酒的人,說明他是開朗親切的。如果對這個世界有深深的愛意(不是指愛世界),花草樹木,最不理解的事物也會啟示你上帝的深愛。以馬內利


聖靈在我們心中 被蒙蔽 被忽視 被視而不見
若能擦亮心中的聖靈 道自現 何事不可解 何理不可得
事理變換 心若明 自能明 心若暗 越求越惑而已


推薦閱讀:

詩 37:29 是否規定了基督徒在未來,即使技術做得到,也是不允許移民其他恆星系和行星呢?

TAG:創造力 | 好奇心 | 基督信仰問答 | 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