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懷舊,是不是因為現在過得不好?


說我們喜歡懷舊,其實只是事實的一半。更貼近現實的,是我們一方面喜新厭舊,討厭一成不變,另一方面卻在不斷地懷舊

未來,往往伴隨著刺激和風險;而過去,則意味著安全。我們總願意把過去看過好看的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 每次到KTV都點著那幾首「飲歌」,聽電台特別愛聽到自己熟悉的歌,正是這種由熟悉而來的安全感,讓自己感到舒適。

我想起一個人,那是一位中年的父親,教育程度不高,社會地位也不高的他,在家庭里也得不到尊重。當他向子女講述自己年輕時的故事時,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孩子的不耐煩。在那次面談中,那位父親每當聊起自己年少、年輕時候的事情時,整個人精神煥發,雙目炯炯有神,而在談起現在面對的問題時,卻時常露出頹態,不感興趣。他似乎一直活在過去的歲月中,而對現在的生活處於抽離的狀態。而兒子卻相反,每當父親講起過去,總會一臉的不屑並且旁敲側擊地打擊父親。

「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爸爸不想你走冤枉路」

「我就是想自己碰碰釘子,你不能剝奪我碰釘子的權利!」

這對父子就是如此維護著自己的立場。他們在不同的角色里深陷且對立,恰恰也是對過去的沉澱和對未來的期待之間的碰撞。兒子再三強調對未來的渴望並抨擊父親逃避現實沉湎過去自我滿足,其實也是希望把父親從沉湎過去的狀態拉回來,希望父親變回家裡從前那個頂天立地的男人。而父親又何嘗不是希望自己能夠為稚嫩的孩子保駕護航,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子因過於年少輕狂,自我膨脹而碰壁受挫。只是當父親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很自然會依賴自己過去的經驗去構築一個更高大更權威的形象,使兒子信服。他們的出發點本身沒有衝突,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沒有選擇一個合作的姿態,呈現出的樣子更接近於新舊權力的鬥爭。若他們以一個合作的姿態去對話,又將會如何呢?

其實,懷舊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非常懷舊的。

有時候懷舊也體現在一些對舊人舊事的情結,那些承托著共同記憶與感情的物件,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因為他們共享著不同人的相同經歷。這正是人們對同路人的需要,共同經驗能使大家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內心的歸屬感。那一點點的歸屬感,能使自己在路上不孤單。

人從陌生到熟悉,到產生好感,甚至戀愛,就是從分享自己的過去,發現共同點開始的。一樣的過去,一樣的記憶,就是那所內心大門的鑰匙。我們的過去似乎也是一張標籤,見證著自己的獨特性。

以敘事治療的觀點去看,每個人的獨特性都植根於自己的故事,而這又是一個豐富且連貫的故事。之所以現在和未來有意義,是因為有過去;如果我們若是痛恨自己的過去,希望抹掉過去,那無論去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未來,都很容易感覺不適合自己,或者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改變。

我的來訪者在諮詢結束的時候跟我說過一段話:我曾經不知道自己想變得如何,甚至不知道該往哪裡走,這一度讓自己很苦惱。當自己明白到原來這種絕望感源於對自己、身邊人和過去的厭惡,然後慢慢重新去看這段日子,重新去接觸這些親人和朋友,才明白原來這些年,自己的故事是如此豐厚。未來的路,便自然而然地浮現了,不需要刻意去尋找。

我們懷舊,也是在尋找我們自己的足跡,從而看到自己的的遠方。緬懷過去和擁抱未來,本身就是一個事物的兩面。


可能有部分原因是這樣。

我們懷念過去,不僅是懷念某段記憶本身,也是在懷念曾經自己的某些狀態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總是很懷念學生時代,也總是很羨慕那些還在學校讀研究生的朋友。還有一些已婚的朋友,總是很懷念單身的日子。

發生的事情無法逆轉,曾經的時光無法倒流。相對於現在,過去是一種永恆的喪失。

長大後的我們,失去了小時候那種無憂無慮、不必為未來打算的輕鬆感覺;工作之後,失去學生時代的寒暑假,和那些跟朋友們在校園裡無所事事閑逛的時光;結婚後,我們也會失去單身和戀愛時的自由,扛起許多必須負擔的責任。

當我們喪失了所愛之人或所愛的事物,就很容易沉浸在關於他們的回憶中。

常常回憶過去有多美好的人們,也是在以這樣的方式,緬懷著已經不會再來、且被我們的大腦美化過的過去。

而這,也正是那些反對回憶的人們所警惕的,微博@里八神寫道:

李若彤帶雕上電視了,朱茵牽驢也出來了,《我愛我家》要拍大電影,心情複雜。不想見美人遲暮,不想見冷飯再炒,已離開的的九零年代就讓它離開。

我們對於過去經歷和事件的記憶,被稱作情節性記憶(episodic memory)。人們往往認為,自己回憶起的情節性記憶,都是準確、真實的。

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從我們開始記住一件事,到事後去回憶它,在整個過程中,差錯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一個環節。

重構記憶(reconstructive memory)理論告訴我們:回憶是我們在對某一段情節性記憶進行重構,而這一過程會受到很多影響,比如個人感知、想像、對外界客觀事實的記憶、信念、社會影響,等等。

例如,大眾文化總是告訴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和周圍人更難以交心,所以,我們在回憶小時候的友誼時,記起來的全是和朋友吃著薯片喝著可樂打遊戲的日子,會想像當時的關係比現在更加「純粹」。

我們的大腦會選擇性地遺忘小時候關係中幼稚的爭吵、不加掩飾的惡意,而強化那些「分享零食就是好朋友了」的美好時刻。

此外,當我們只真正記得過去發生某事的某些方面時,我們的大腦會進行虛構(confabulation),即通過已有的、與事件本身無關的知識,來「自動補完」這段記憶,讓重構的記憶更加完整連貫。

所以我們在重構記憶的過程中,經常會「記岔了」,甚至出現與事實相差甚遠的情況。

沉浸過去需謹慎

既然我們的回憶是不真實的,過去是已經失去的人生,那麼問題來了:總是懷念美好的過去,是不是就一定是不好的呢?會有什麼好處嗎?

好處是有的,但是需要謹慎對待。

1. 留意你懷念過去的方式

南安普頓大學心理學教授Constantine Sedikides及團隊的研究發現,當我們將回憶過去作為思考人生的一種方式,問自己過去的經歷給人生帶來了怎樣的意義的時候,回憶過去對我們就會是有益處的。

但是,許多人懷念過去,是在和當下做對比,不滿於現狀,認為「過去比現在好多了」、「舊時光才是生活」。研究者們指出,這樣緬懷過去的方式,並不會為身心健康帶來任何好處。

2. 留意你懷念過去的頻率

回憶過去的頻率也需要控制,以達到回憶與現實的平衡。在同一研究中,Sedikides教授甚至具體地提到,緬懷過去最好不超過每周3次。

3. 留意你是否在依戀關係中感到不安

在過去,有研究表明,懷舊可以緩解一些負面情緒,例如孤單感、空虛無聊,等等。

但是,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懷舊是否能夠緩解負面情緒,與個體所處的社會關係也有一定關聯。

以悲傷的情緒為例,對於那些沒有安全感、在社會關係中信心不足的人而言,懷舊並不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走出悲傷。

那麼,如果發現自己沉浸在對於過去的追憶中,難以自拔,又要怎麼辦呢?

我們或許需要一些正念(mindfulness)練習

正念是一種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思緒會從無法倒回的過去和不確定的未來,被帶回到此時此地。我們會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是活在當下的。

我曾經也很喜歡懷舊。後來忽然發現,記憶中的老北京糖葫蘆可能難找了,但街邊新開的火鍋店也很好;小時候炎熱的夏天吹著風扇吃西瓜很美好,但現在,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只要讓我開空調,我覺得吃什麼都很美好。

緊緊的抱著回憶,也許你會得到短暫的安慰和溫暖,但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次擁抱,都將以鬆手告終。

歡迎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問者擔心,懷舊是因為現在過得不如以前好, 所以才一直在想念著從前,但其實懷舊是在提醒我們學會向前看。

是不是很驚訝咧?且來聽心理學家們怎麼說~

① 懷舊增強趨近動機和探索慾望:堪比狼人變身

實驗室中被要求寫下一段懷舊經歷的人,比寫下普通事件的人更想努力做自己想做的或好玩的事,更願探索從未去過的地方。

你不妨也靜下心來寫一段你最懷舊的經歷,說不定剛寫完以後會執行力上身、靈感大發、或是跑去嘗試新事物。

② 懷舊提高樂觀,every shalalala~

2010年春晚,「小虎隊」十餘年後再聚首引爆了70後、80後的懷舊熱潮,彷彿時光倒流回那個永遠乾淨爽朗的青春時代。

也有可能,你是一位過去積極時間導向的孩紙。不過,太過沉溺於過去導向帶來的情緒,長久來看也是有負面影響的。

③懷舊激發靈感、促進創造性:點亮頭上燈泡

研究表明,啟動了懷舊感的被試在完成有主題的創造性寫作上得分更高(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主題的話,它們是「公主、貓和賽車」或「寒冷冬天晚上的神秘噪音」)。

④ 懷舊引起親社會行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研究發現,懷舊條件下的人更願意和別人坐近點,幫別人撿起更多灑落的鉛筆,或給慈善機構捐更多的錢。

此外,懷舊既增加了對自己團體的認同支持,也增加了對肥胖、心理疾病患者等特殊群體的信任交流。

懷舊記憶中「我們」仍在一起,於是TA讓你更有能力覺察身邊的友誼、支持和愛,更有人際關係的勝任感。

所以說啊,懷舊也不一定是現在過得不好的表現噠。

懷舊為什麼有這麼強的力量呢?

用一句拗口的話就是,懷舊阻礙自我不連續性,並恢復自我連續性。(下面是用人話解釋)

自我連續:
是一個人過去和現在相聯繫的感覺,你的過去、現在、未來感覺都是有聯繫的,可以理解過去到現在的變化,以及預測未來自我的發展,是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的重要積極因素。

自我不連續:
後果很嚴重…… (好吧也沒有啦)……只是那樣的話,你體驗到的身份不穩定和斷裂會給生活各方面帶來麻煩,也就是說,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自己怎樣變成了現在的自己,也感覺完全無法預測現在的自己未來又會成為怎樣

懷舊,這個大boss,就是心理空間中對上述兩種狀態進行調控的樞紐,在負性經歷引發了自我不連續感之後,懷舊可能會敏感地發現bug,馬上進入「調試模式」,抵消不良影響,並令你逐漸恢復好狀態。

而「懷舊」能做到這一點,都是因為它促進了我們的「社會聯結感」,即感到自己與所愛的人相聯繫,是被保護、被愛的,可以充分的信任他們。作為社會動物的我們,無論是古代圍著星點火苗呲牙傻笑,還是微信里頻繁出鏡的「抱抱」,都需要互相溫暖和聯結,共御艱難,懷舊便是其中的一段鏈條。

總的來說,懷舊並不代表你現在過得不好,反而時刻提醒著我們,要珍惜眼前人呀~

---------------------------------

本文節選自「假如能夠回到往日時光,哪怕只有一個晚上」|「懷舊感」讓我們湧起無窮力量點擊標題可查看原文。

友心人(yosumn),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因為懷舊其實可以給我們帶來正面的心理利益,也就是說,會讓人爽。

雖然我們大家都覺得懷舊讓人無端傷感,是一種消極負面的情緒,但實際上,懷舊給人帶來的心理效用卻是積極正面的。

從長期來看,懷舊對於我們處理現實情境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在懷舊過程中,人們可以獲得較為積極正面的情緒體驗。而這種積極情緒更多的出現在所謂的「集體懷舊(collective nostalgia)」中。當人們回憶起過去跟喜愛的人一起經歷的印象深刻的事件時,人們對這個集體其他成員的評價會提高;而根據社會認同理論,我們會因為提高了對集體的評價,而提升對自我的評價。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懷念「當年哥幾個blablabla」的原因。

其實,就算一個人過得再好,他也很有可能懷舊。不僅僅只有「我現在過得不好」「現實情況真糟糕」,我們才會懷念以前,現實情況糟糕只是觸發我們懷舊的一個原因。還有很多其他原因能夠觸發懷舊的自我。

待更。


與過去的美好記憶有關。記憶總是美麗的,不好的被篩掉了。


我們喜歡懷舊,是因為我們喜歡原來那份易得的快樂。
前一段時間和同學憶童年,說到了小時候的四驅車。後來我把這事放到微博上了,大圖,大家將就著看吧。


假設命題為真:因為現在過的不好,所以我們喜歡懷舊。

那麼假如現在過得好,還會懷舊嗎?

其實還是會。錦衣玉食會懷念食不果腹,金榜題名會懷念十年寒窗。是的,懷念,讓你再來一遍你未必願意,可你就是會記著或者說想念那樣的時光。

所以懷舊並不都是因為現在過的不好,本質上懷舊與你現在和過去的生活的好壞沒多大關係。

你只是想念從前的自己,無論她曾經歷了什麼或者正在經歷什麼。


過去從未過去,過去甚至尚未結束! ——福克納

縱使當我們沒有回憶過去時,我們的「現在」依舊籠罩在過往的餘暉當中,因為當下無一例外地總是從歷史深處走到當下的並為這一路走來的路徑所限定著! 回憶過去或懷舊是人類最自然不過的一種情感表現,有關「逝去」主題的各種祭奠、哀悼與追思儀式我們可以找見於各種文明! 這種做法里我保持對過往來路的聯繫,而它在情感方面的意義又無不是保持或重拾與自身的內在生命與深層情感的聯繫統一性的關鍵!

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那些保持著多年未改但實際依然與當下時代不合拍的習慣的人,他們其實下意識當中相當的一部分其實依舊活在過去!對這點我並非是否定的態度,因為如果強迫他們改變以符合「時代」時,他們又像是在與自己的內在生命斷開了聯繫一般,惶惶不安!「習慣」一詞說的正是一種來自歷史裡的慣性,而這慣性的改變或消逝也有著自身的節奏。 為什麼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抱怨過得惶惶不可終日,好像自己活得已是那麼地麻木、那麼地內心再難被觸動。是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依靠刺激才能有所感受,變得越來越理性而深思而內心的強烈情感卻再難上涌了? 這似乎不應該成為生命的常態啊!而在那些彷徨無助之餘,人們也不免也會陷於懷舊或被過往的情感籠罩

不經意地總是想起或者是在心口徘徊縈繞無疑是某些事情及其相關情感尚未在自己的心裡真正地結束與消逝(否則它不會依然有明顯的生命力),也許它太過強烈深刻、也許是因為過去對與之相關的情感地抑制正在面臨著瓦解,而唯有這些情感的獨特意義被解讀及我們對它們充分深刻體驗才能最終地讓它們整合進我們的生命里!從這些意義上說,能記起總歸是好事,清楚著我們的來路使我們更不容易在當下迷失!當你不經意地回首過去時,也許在某個偶然的瞬間會突然莫名地崤然淚下,而這種悲傷甚至悲痛上涌時的深刻體驗當中人們其實才真正重建了自己與內心由於各自原因而一度失去的聯繫! 這些在內心深處的對那些不可挽回的過往做哀悼的過程才是正式地與過去道別的過程!

人們說:「未曾哭長夜者,不足與語人生!」 這並非無病呻吟的矯情,而是能夠對深切悲哀體驗的能力其實正是我們與自身生命建立深刻關係的原因!事實上是由於我們與自身的情感體驗往往由於心理上的防禦與否認的原因彼此之間是常常多是隔離的狀態,而這些防禦與否認都會隨著年月漸漸地造成我們自身的或多或少的虛假與不真實之處。 矯情即意味著造作與刻意,它們時常是因為自己在內心有著過深的無意識妥協與否認而失掉了與自己的真實自我之間聯繫的原因。 刻意出來的情感無法真實,因為它並非來自內心深處,而它們與麻木僵化一道,都是內心創傷的一部分! 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些真實且深刻的情感卻為我們因種種原因而下意識地壓抑、掩蓋、否認與冰封著,只有經由對包含於其中的痛苦與悲傷的深切體驗與面對我們才能逐漸地令這冰封般的心防漸漸化開、消融流淌……唯有如此我們漸漸才能逐漸地顯露出來自我們靈魂的最真實的一面,以及找回我們一度擁有卻又失去了的情感力量,那些真實的情感與自我! 君不見多少人帶著一個僵硬的軀殼與虛假的面具虛度了一生! 而在這也許漫長的過程當中,對過往的回憶幾乎必不可少

讀文學作品時我們總能輕易發現那些過於「回憶」、「過往」、「早期經歷」、「故鄉」以及「悲傷痛苦」等等元素,因為與這些元素相連的其實都是人們內心深刻的情感及其體驗。 我注意到,那些作家在描寫他的故鄉與童年時,往往都會以他最柔和的筆調,而柔和無疑又來自深情。 詩歌與音樂我們知道,它往往是表達這些深刻、隱秘強烈情感的通道,一度在靈魂深處隱秘而無形的情感藉助這些藝術的形象與符號,終於得以顯現出了它們的容貌,如此才有了將之表達與宣洩的可能。音樂與詩篇的撥人心玄之處,無非因為情感上的共鳴,這本毋庸多言! 這些藝術上創造性的活動,不管是文學還是其它類型的藝術創作,往往都是與人們心底強烈的情感與深度體驗相關,或者說,那些內在的關於深層情感表達與溝通的強烈渴望正是催生人們去進行創作的動力,而它們都無不與回憶有未解而難分的纏繞!曾經那些我們在嘴邊哽咽下去而未能說出的話都將長久地徘徊在我們的心頭,它們與我們曾經在內心克制壓抑下去的強烈情感一道,在多年之後竟能幻化作我們滿腹痛苦與哀怨的詩情畫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有滿懷深情的人,才會對過往做著追憶,哪怕這追憶會帶來令人悲愴不已的痛苦! 所謂「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

如此我們才可以毋庸諱言地說,回憶絕非無來由的,它們是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靈魂與強烈情感重建聯繫的必不可少的通道!


生病在家聽了范曉萱的眼淚,rain,辛曉琪的領悟,張宇的曲終人散,李翊君的痛,動力火車的當,張國榮的沉默是金。全部是初中高中時候聽的,淚流滿面。原因是,原來我最終還是成為當年不喜歡的,看不起的那種人,沒有堅守自己的夢想,也無力支撐自己的夢想,終於成為了一個大俗人,世故的人,我最討厭的那種人。我很無奈,想擺脫,卻深深的知道我不能。因為我再是學生,不再是活在自己喜歡的書本里,故事裡,浪漫不能填飽肚子。

我希望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喝一杯咖啡,打開音響聽一首歌曲,讓自己神清氣爽的看一本書。然後吃自己烤的麵包,看著窗外的風景,發會兒呆。然後把家裡打掃乾淨,下午出門看看太陽。我想要的不是錢,不是物質,而是自由自在的空氣和生活。。。然而,這是最奢侈的,我卻膽怯的不能得到。



不是現在過得有多不好,是現在的不好我們看的很清楚甚至在誇大,又在不停地美化過去。馮小剛說過一句話:「 記憶就好像是一塊被蟲子蛀了許多洞的木頭,上面補了許多的膩子,還罩了很多遍油漆。日久天長,究竟哪些是木頭哪些是膩子哪些是油漆,我已經很難把它們認清了。甚至還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我認為記憶中有價值的部分其實是早年就補上去的膩子,而被我忽略的部分卻有可能是原來的木頭。 」我們以為的過去,很多都是現在的腦補,只要沒人能對證,想把它想成怎樣就是怎樣。


懷舊是一種習慣,和現在過得好不好沒什麼關係。
我就是一個特別懷舊的人
我很不能理解有些人怎麼捨得刪掉所有的朋友圈或者微博呢?
我總是隔一段時間,就從自己第一條朋友圈開始通通翻了一遍。裡面有我旅遊的遊記,和閨蜜家人聚會的合影,有感而發的段子和一些心情小記。要是可以的話真想給自己的朋友圈買個保險,雖然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但是裡面的每一張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種心情於我都是無價之寶。因為好時光都應該寶貝寶貝,因為有限。
不管是難過的心情還是快樂的心情,我都認為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未來的日子裡,再也不可能遇到這樣相同的時刻,有一樣的人陪著你擁有同樣的感受。我相信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有它出現的意義。所以我格外珍惜一種叫做回憶的東西。
懷舊唯一不好的地方在於,丟了東西會特別懊惱,尤其是對於我這種丟三落四的人來說。什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安慰對我都是沒用的。我永遠不相信能有一樣相同的東西能夠替代它,就算長得一樣,它也不是那個時刻我擁有的它(oh我不知道你聽不聽得懂這種感覺)因為它承載的意義不一樣啊,是一個特別的人在特別的時刻因為一個特別的原因送給你的呀,或者是你懷著特別的心情買下它的呀。
這就是懷舊的原因,因為過往的不可替代性。而那些過去了的事情,站在今天來回頭看,大多都可以釋然了。生物的趨利避害性會本能地幫你過濾掉一些難過的回憶。然後懷舊往往就會變成一件美好而享受的事情。
你過的好也好,過得不好也罷。只是決定了你懷念過去的時候,是帶著悔恨的心情還是感恩的心情罷了。但是懷舊的習慣是戒不掉的。


以前看過一句話:
我們之所以懷念過去,其實是懷念過去歲月中的自己。

後來聽說一句詩:
世人謂我戀長安,其實只戀長安某。

最近聽到一句歌詞:
人若變記憶便迷人。


是因為現在過得太好。不然馬上就要出門討飯,哪裡顧得上懷舊。


人嘛 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回不來的才會好好去懷念。像是對曾經的記憶的一份致敬吧。


現在過得好了我們會懷念舊時的艱辛不易,就算過去充滿危險和痛苦人也會不斷回憶不斷向周圍的人訴說(戰友之情是深於一般朋友的),因為人要通過現在證明自己的過去;同樣人也需要用未來證明自己的現在,所以你現在依然在為了未來而努力!

我們懷念舊時那一塊麵包的美味,懷念舊時一個小禮物帶來的驚喜,其實大腦只會記住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但由於海馬區的存在,同樣一件事情對你帶來的刺激會越來越小,所以我們對現在唾手可及的一頓豐盛大餐的印象可能都比不上當年的一塊麵包。


這樣來分析,20歲的你懷念15歲的時光,由此證明你20歲過的不好,待到你21歲的時候,你又想念你20歲的曾經,由此證明你21歲過的不好,
待到你22歲的時候,你又回味你21歲的過往,由此證明你22歲過的不好,以此類推,所謂的「不好」成幾何形式遞增,暮年之時,我們的人生該有多麼的悲慘。
一個百萬富翁最喜歡告訴別人他創業初期的辛酸,他懷念浴血奮鬥的那段段時光,但是真正讓現在的他再回到那「苦不堪言、壓力山大「的日子裡,他真心愿意嗎?他的精力允許他重來一次嗎?
懷念,在我看來,是人對年輕自己的嚮往,那時的」我「不怕挫折,不怕失敗,沒有更多顧慮,敢愛敢恨。還有重要的是,你所作出的一切,你都已經知道了最終的結果,站在更高處看,一切都是自己作為主角曾編織過的美好故事,這樣第一人稱的故事,又有誰不想念呢?


是因為回不去。
無論是過得好或者不好,都回不去了。


記憶是美好的,懷舊便是幸福的,


前幾天跟朋友喝酒聊到這個話題,我的觀點是這樣,

回憶無需成本,對於已發生的事,一切都已塵埃落定,不用思考不用執行,只需挑一些美好的事情出來回憶就行了;
而對於現在正在發生的,其實大部分事情都不那麼美好,剩下一小部分美好的事物也是轉瞬即逝,很快就變成了回憶的一部分;
關於未來,如果想什麼是什麼就好了,關鍵你接下來要為之付出努力和代價;
這麼看來,還是回憶比較妙。


推薦閱讀:

情懷黨是什麼類型的人?
如何評價恐龍戰隊電影版?
你兒時最喜歡一件玩具是什麼?

TAG:心理學 | 心理 | 懷舊 | 心理學現象 | 懷舊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