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女教育和性格培養方面你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對於我接觸到的多數人來說,投資兒童教育的優先順序都高於投資成人教育。
我周圍的朋友一般會給孩子報美術、舞蹈、鋼琴、游泳、英語、跆拳道、擊劍。隨便一個文體學習班,都要100-500一節課。
相對而言成人學習的重視度就低得多,買書、上課、進修的比例遠低於兒童,即使有這方面的預算也是精挑細選、反覆權衡。
這種現象背後,其實是多數人默認的一個假設,投資子女比投資家長回報率更高,事實是這樣么?
- 投資家長的回報分析
- 家長的投資回報更可預期。經過一段時間的職場磨練,多數家長處在一個需求相對明確的體系內,更容易確認自己的目標客戶,更容易確認客戶需求,更容易確認知識技能提升方向和預期回報。
- 職場提升是個正反饋系統。無論如何強調非隨機因素,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長期來看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不缺變現的機會。所以,投資在家長進修上的預算會逐漸轉化為職場中的競爭力,伴隨競爭力提升而來的是收入提升,可以有更多預算用來進修。反之,如果缺少必要的知識技能提升,中長期來看競爭力肯定逐漸降低。即使專業非常紮實,今天還有有多少人可以驕傲的聲稱自己不會用電腦。
- 投資子女的回報分析
- 子女的投資回報難以預期。很多家長的心態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學有所成,一方面又清楚的知道,在學校教育高考成績面前,這些一錢不值。所以,對於這項投資,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投資回報,持有的心態只是學了就比不學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 兒童學習是個賭博系統。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文藝體育都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學成郎朗、姚明當然很好,學不成呢?學不成的話也就只剩下,所謂給孩子增加一點文化素養,提升一點身體素質。
經過以上分析,結論顯而易見: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投資家長進修的效果是遠遠好於子女教育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傾向於兒童教育?
在我看來原因主要有三點:
- 兒童教育天然政治正確。無論成果如何,很容易獲得道德上的優越感。
- 兒童教育是無責任投資。成人如果投資失敗需要承擔責任,但是兒童教育,效果好是英明偉大,效果不好是兒童不求上進。無責任投資決策,更容易做出。
- 兒童教育機會成本為零。成人進修投資回報測算非常複雜,機會成本巨大,還要考慮時間和精力。
所以,家長進修的回報更高,卻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思考、意志和勇氣。
如果預算無限,投資教育仍然是回報率最高的一種投資方式。
如果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投資家長的回報要遠遠好於投資子女的回報。
歸根到底,是家長的社會地位而不是教育投入決定了子女的未來發展。
- 不要有一切都是為了他這種言語或心態。
- 讓他做選擇的時候,不要施加任何壓力。(舉個栗子:我一朋友,初中成績不太好,父母問他要不要繼續讀高中,他本來是想繼續讀的,他父母又補了一刀,說要是你繼續讀得話我們就為了你繼續在這裡工作,然後他放棄了讀高中。)
- 當別人給自己的子女貼標籤的時候(比如內向、外向、多動症),子女也在場的時候,盡自己所能的幫著解釋一下,不要默認更不要附和,中和的解釋一下,比如孩子不都這樣一會好動、一會安靜。
- 別對他訴苦,他幫不了你什麼,這樣只會增加他的痛苦。(如果你真的很苦,你不用張嘴,他會感受到的。)
1、不要讓孩子認為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哭可以,但是不能為了得到什麼而哭;
2、不能打別人,但是別人打你了你一定要反擊,記住反擊的時候手上不能拿東西,因為持械傷人要判刑事責任的;
3、想要什麼要自己想辦法努力,努力中包括尋求別人的幫助;
4、對於每個幫助過你的人都要表示感謝,包括送快遞的小哥、樓下的保安大叔、餐廳收盤子的姐姐;
5、可以不看新聞聯播,但是每天一定要抽出一點時間看新聞,也許你現在太小還不能理解新聞在說什麼,但是你要保持對社會的敏感度;
6、從小培養對錢的概念,學會儲蓄、對花出去的錢要心裡有底;
7、不要求你次次考試都拿100分,只要你儘力了就好;
8、愛好是一件很認真的事,如果你喜歡一件事並且想把它作為愛好那麼你要堅持要認真對待
沒什麼事不能好好說。
如果不能,等會再說。
家有小女,年方四歲,談不上經驗和教訓,算是和大家分享。
一、一定要有足夠的陪伴。記得有人說過,孩子和你最親密的時間也就最初的幾年,等她上了小學,有了自己的同學、老師、朋友,以及繁重的課業,你會懷念當初她對你撒嬌、整天纏著你做這做那的時光。如果有足夠的陪伴,她會把你當成生命中最重要、最可信任的人,那麼隨著年齡增長,你的建議、看法她才能聽得進去;
二、要重視家長自身的成長。《零吼叫養出100%好孩子》中說得好,家長的怒火其實來自於對自己無法控制孩子的恐慌,但是為什麼你想要控制他的思想和行為呢?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的任務是引導和樹立榜樣,不是強制把她塑造成我們希望的那樣。就像書里說的,你自己成長為一個獨立、負責、積極向上、態度溫和的人,對她的幫助會更大,中國人不是也說過身教勝於言傳嗎?
三、愛是無私的,不要在他面前抱怨。是的,你上班辛苦,下班還要照料小孩,等她睡了還要收拾家裡,但是這一切不能成為你向他傾訴的理由,因為這不但不會讓她立刻學會體諒,還會讓她今後有問題首先想到指責別人(這一點我和孩子媽媽做得不夠好,正在反思並改進中)。要相信你的付出和辛苦她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總有一天她會用行動回饋你無私的愛。
四、關於教育。讓她多點興趣愛好固然是好的,不過不要強迫,我看過舞蹈培訓班有孩子非常抵觸整節課都在裡面哭,相信這種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另外我覺得講故事非常重要,從她1歲多到現在,幾乎每天晚上都要講2到3個故事,事實證明這對她的語言發展和表達是很有幫助的,關於這方面的書籍已經很多了,家長可以自己學習下。
第一次在知乎發這麼長的答案,感覺知乎在育兒這一塊不是很熱,可能和用戶的年齡層次有關係。上面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歡迎各位交流、指正!
一、不要讓小孩輕易跟著熟人離開你的視線
二、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三、如果不止一個孩子,請不要對某個偏愛的過分
四、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五、孩子對大人的感覺很敏感,對你的朋友如果有很大意見,請多聽聽他們的話
六、要讓他們有些要好的小夥伴
七、如果他們願意,請多多培養他們的興趣
八、培養獨立能力,動手能力
九、多和孩子保持溝通,不要錯過孩子原本跟你最親近的時光
十、不要逼婚
這都是我媽不曾做到或做的不好的,以後我要對我的孩子做到
我覺得我的教育是個另類,我家孩子十歲,七歲開始陸續每天必做做以下事情:做家務,關心別人一次,看新聞,打打拳,畫畫,彈吉他,讀雜書,學英語,寫日記總結每天得失和明天計劃,到大街玩,上網半小時,每一項時間都不長,在於培養一個習慣,我不會的就讓他上網查方法自學,除了英語從不關心他學習,要求不能進前班裡三名 (目前正好),至今,博學,活潑。
1、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2、早早為孩子樹立好學習的榜樣。我小的時候,老爸告訴我最好的職業是記者,這讓我牢記於心,在根本不懂記者是做什麼的時候,我就設定未來的職業一定是這個。同樣也是在小時候,他告訴我上大學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這也讓我對大學充滿了渴望。但遺憾是在中學階段,他工作太忙,忽略了對我的引導,我在學業上走了大大的彎路。直到成年成家,我深深地認為在人一生中,遇上一位可以是指路明燈的人是何等的幸運,這也是我一定要為孩子做到的。
3、早早地讓孩子明白,人生需要一個漂亮的履歷。工作以後需要填太多的表格,每次填表,我就發怵,再也不想讓孩子經歷這樣的尷尬和痛苦。
看到有一些知友點贊,感覺還是有人看的,就再更一點吧。
我父母對我不差,但是總覺得差點啥。比如小時候基本不買玩具,從來不買新衣服,不給一點錢買零食,學習方面就是你玩什麼玩?考滿分了么?全會了么?全會了怎麼沒看你考滿分呢?你全會了不能預習預習么?你看那書有啥用?諸如此類。我要是那麼屌我還讀個XX書,當老師去得了。
後來長大了才懂自己缺的是快樂,我爸從來就不懂這一點,總是不知道一個人聽從自己的意志是多麼重要的。童年一直是黑暗史,現在還有心理陰影,小時候說長大了把父母全殺了,雖說不懂事,但是自己也被逼的差點跳樓,孩子認死理對某些人來說就是錯的。
我高中的時候學校離家遠,從來自己走,根本沒人接。有一次下雨路上全是水,一下被絆了一趔趄,結果被書包砸在後腦勺上直接砸倒了。起來瞬間說不出話,憋了半天喊出來一個「媽」音,結果回家我媽跟我說的是她上學時候自己走夜路男生嚇她的故事。
還有一次考試,吃飯的路上修路,水泥剛鋪好用塑料布蓋住,下面有一塊磚頭我沒看見,直接崴了腳站不起來了。當時肯定傷了骨頭,一動就是鑽心的疼。打車回家之後我爸不給請假,逼我回去考試,後面也就是擦藥吃藥,沒去醫院。第二天中午我媽說送飯壓根沒來,據說忙,我爸拎著個肘子蒜醬過來了?我瞬間就爆炸了,結果後面幾天還是被逼著繼續上課,班級在六樓,上廁所就像上刑一樣,至今右腳踝還是有一塊腫起來一直這樣了。
考完試成績出來,我爸問我 ,你為啥成績下滑這麼多
我說英語炸了,他問為啥炸了,我說腳崴了。
腳崴了就能考不好啊?
我沒啥好說的。
感覺自己上學的時候真就是折磨,小學最難受,初中還好,高中也湊合。intj的性格本來就獨立難以相處,小時候簡直就是孤僻。有興趣可以移步之前的答案,看看我那神奇的小學老師們。
以下是難過的分割線--------------------------------------
獨立自立不是吃苦練出來的,更不是受了委屈沒人理練出來的。
獨立選擇獨立生活是一種能力,但是如果從小到大一直被父母告訴,我們沒法照顧你保護你,社會又現實又殘酷,生活就是一場折磨,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你必須要一直自己照顧自己,從小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無論吃多少苦受多少罪遭多大委屈都得一個人扛著,估計你也會有心理陰影。
孩子就是孩子,沒有能力在社會上獨立存活,即使是在學校里一樣有恃強凌弱仗勢欺人的垃圾,這也是我為什麼再也不見小學同學的原因。當我摔了跤吃了虧心裡難受的時候我只希望父母請幾天假照顧我,就這麼簡單,然而直到上了大學都從來沒有過安全感,也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1,別給孩子下結論。Ta會把這個結論當成是事實,可能連改變的慾望都沒有。
2,讓Ta在充滿愛和包容的環境中長大。這樣Ta長大之後才會有強大的內心和安全感,這是幸福生活的基礎。
1,從小送孩子去練形體,不求做移動的希臘雕塑,但求養成決不含胸駝背的日常習慣;
2,培養閱讀習慣和閱讀品味,「一個人只要學會了閱讀,就擋不住他/她的成長」;
3,言傳身教,嚴格執行禮貌待人,「人無禮,無以立」;
4,運動習慣。該跑就跑,該跳就跳,健康第一;
5,自理能力,絕不能慣成皇帝公主;
6,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目前就這些,其它答案也寫的挺好,等什麼時候想起來了再補充】
不要對他直接許願。
不要!不要啊!
我做為子女是深受其害。
帶給孩子這種無力感沒準是終生的精神殘疾啊。
所謂許願----
正向的比如:
「我希望你能成為一個小淑女」
「我的寶貝應該是個勇敢/大方/...的孩子」
負向的比如:
「你怎麼能這麼做/想呢?」
退一萬步說,即便你相信求神許願的靈驗,你家娃也不是神佛啊。
希望小朋友有風度,請你為身後的人拉住門。
希望小朋友善良,可以帶他去你做義工的地方。
希望他有恆心能承擔,帶他健身。
希望他心靈充盈,和他一起閱讀。
想要小朋友什麼樣,靠家長策略的智慧、踐行的努力。
小丫頭給我布置的作業,說是學校要求,獲獎可以得游泳票。想了三天,寫了三天,最後校方表示感謝參與。
以下正文
我不是個啰嗦的家長
算起來我們三口之家已經共同生活了十三年又6個月,如果加上你在老媽肚子里的10個月,那就是十四年零4個月,也許等到出稿那天又變成了十四年零6個月,我說過我不是個啰嗦的家長。期間我們搬過2次家。我印象當中我們第一次搬家你的玩具就收拾了5個箱子,我們稱之為大件,都是過家家物件和花樣各色的娃娃,它們現在還在奶奶家的儲藏室里;第二次搬家就簡單了,你的東西以女生各色飾件小筆記本小文具包包為主,我們稱之為小件。大件可以隨意擺在儲藏室,但是小件你要日常倒騰,你就名正言順地佔用了家裡絕大部分的抽屜,然而你還不滿意,還要強調這是你的隱私權。於是我和你老媽只剩一條路,那就是個人物品搬遷至辦公室,這還包括咱家過季的衣服。這些大件到小件的變化,正折射出小女孩到小女生的過渡,反映著作為一個父親的觀察和引導。原諒老爸老媽的局限性,我們努力站在最高處修正你的成長軌跡,最大化的發揚你自己的天性,給你最保險的建議,給你最安全的陪伴,但是個體命運性格迥異,正如我無數次的提及:所有的路都是你自己走的。
1、 關於美
美的定義範圍自古美學家定論很多,那是哲學的範疇,我說不清楚,你也聽不懂。我向你介紹台灣蔣勛教授,關於美,他曾經有個很好舉例,我也給你做過:一朵剛從苗圃摘下淌著露水含苞待放的玫瑰與一支永遠怒放艷麗堅挺的塑料玫瑰,你會選擇哪一支。很自然你選擇了前者,代表著我們共通的審美取向。鮮活玫瑰盛衰短暫,終歸塵土,但生命之美永印人心;塑料玫瑰長久艷麗,輾轉如常,卻無法激起心中愛憐。兩者區別就是真實和虛假,進而引申出美的時效性和殘缺性。我們對於這些個看似光鮮靚麗實則作偽而成的事物應該持排斥態度,接受那些真實自然本身持有時間痕迹的事物。具體來說大到我們的生命過程,小至烹飪一道菜肴,無不體現著真實自然,美,就蘊含其中。我特別喜歡帶你去菜場,尤其是類似瓦市殿巷馬路菜場,尤其是陌生城市,菜場是最集中反映百姓生活、人情百態、市井風貌、社會規則等等最接地氣的學習場所。你所需要的就是帶上一雙會觀察的眼睛。兩家相鄰都賣田雞的一定是相互抨擊的;傍晚菜價便宜;判斷一條魚是否新鮮不是小販叫賣而是切開看有否血絲;盡量選擇挑扁擔進城賣蔬菜的阿公阿婆那裡做生意等等不勝枚舉。也就是說你要是把菜場混明白了,恭喜,你已經找到了解決各種問題的不二法門。何況菜場蘊含著一個基本的人生真相:做飯是家庭生活最重要的,而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核心。來吧我帶著錢,你帶著微笑,我們去菜場上課吧。
從象徵愛情的玫瑰到夾雜各種氣味的擁擠菜場,看似不搭界,實則包含我們對自然真實的理解追求,這就是美。
2、 關於愛
用樹的年輪來形容你跟這個世界的關係,中心一個圓是你自帶的小宇宙;其次是你和家人的關係,這是生活的基石和核心;你和同學的關係是外圍一個圈,你和你的學業又是一個圈;你以後會有自己的事業,會有合作夥伴;你或者會養寵物,會交往男朋友,在不太久的將來還會建立新的家庭······;你或者選擇你的信仰,當然這就要求你處理好和神的關係,這一道道不斷向外延展的年輪構成你的人生內容,顯示出你的生活狀態和社會活動。你只要學著用「愛」來處理這些紛繁複雜的關係,那麼一切迎刃而解。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因愛產生的還有責任、寬容、理解、善良、尊重等等,這也正是我們作為人類肩負的使命。正如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的電影《人工智慧》,講述一位機器人小孩大衛,他被植入基本程序就是:我愛媽媽。只要啟動程序,大衛就會對啟動者報以至死不渝的愛,後來他和媽媽失散,大衛開始一生跨越2000年的旅程,就為了去尋回「讓媽媽愛我」。電影為何要選擇用2000年讓大衛去尋找愛?因為在這條道路上誰都不能說已經到達金字塔尖,所以需要我們陪伴著一起追尋。
3、 關於學
有一天在一個飯局我和朋友聊起「教育的目的」。經討論整理我們一致認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大道理說傳統文化塑造民族性格,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是因為性格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對於國家民族又何嘗不是呢?!小處著手就是個人存在感,中國傳統文化造就你之於其他民族差異之處。老外常說神秘東方,我們祖先藝術精品有一半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這一方面會引發我們的抵觸,另一方面那是他們承認我們祖先的文化。還記得你在越南西貢讚歎女學奧黛學生服真漂亮嗎。這就是他們的傳統服裝,素凈修身簡單,記住修身。自然地女生追求美就要加強鍛煉,映襯服裝更具人體線條美感。(反觀你的校服,黑灰結合,背後一看分不出男生女生。當然你們現在以學業為重,校服差不多就這樣吧。)貝克漢姆的肋下用漢語紋身,這是我們傳統人生哲學例句,貝克漢姆引用刻在身體上那就是贊同我們的文化,對我們而言就是成功的輸出文化。漢語文字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你不是經常說古詩詞文言文難讀嗎?要知道在五四白話文運動前,這就是我們書寫的文字。你不是說溫州話不好聽嗎?要知道溫州話能輕易分別作業和做事的字眼,在一些不方便的場合可以用溫州話和我溝通,有鄉音才會有鄉愁才會有月是故鄉明。我已經看到你的興趣,正如臨睡前你纏著讓我講那些個歷史故事,從晚清上海開埠成立百年租界到胡適為什麼不留在大陸到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到谷歌為什麼退出中國,我看到你求知的眼睛。學習傳統歷史就是了解自己的前身往事。
上周我有幸參加你們小學同學家庭聚餐。餐後你和同學下樓逛街,我注意到只有你不緊不慢的拉開雙肩包拿出錢包握在手裡,回頭朝媽媽點下頭轉身離開。我注視著你的背影,思考著終究有天你會成為你想要的女人。
南浦實驗中學七二班 吳天天家長
2015年7月16日
多擁抱孩子,多跟孩子說我愛你等類似積極的表達情感的話。讓孩子在童年時候得到足夠的愛,他長大以後才會對愛有適當的需求。不知道有沒有人碰到你無論如何愛他/她都不夠的人
教育子女方面有一句精髓:「身教大於言傳」!同樣的道理給孩子講十次不如你自己當著孩子的面做一次效果好,你在父母面前說話都不能和顏悅色,表現的極為不耐煩,你指望孩子以後會對你好好說話嗎?你成天手機不離手,連給孩子輔導作業都要間隙著和別人微信上聊天,你指望孩子能專註的做功課嗎?能愛學習嗎?你在公共場合打電話聲音很大,你指望孩子長大後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嗎?你自己從不讀書,指望孩子喜歡讀書,可能嗎?~~~~
所以,親,孩子性格就是做父母自己的鏡子而已。教育沒那麼複雜,身教比什麼都有力!
我的經驗就是,父母做好榜樣。
無論你願意不願意,你孩子就是以你為榜樣,事事模仿你的。
帶孩子出門進門,見到長輩就主動打招呼,孩子到五歲,天然的叫爺爺奶奶。孩子五歲帶他去動物園玩,遇到一對父女來向我問路,我熱心的為父女兩指路,孩子七歲時遇到同樣的情況,天然的為人家指路。孩子六歲時一天早上遇到兩人在路上打架,我主動上前勸阻,二年級時聽老師說,兒子見到不文明的行為能勇敢的上前指出別人的不文明。平時我經常會把我的上課內容錄成視頻,並放到網站上,過了幾個月,我兒子也把他自己錄的視頻給我,讓我放到網站上。
平時經常抽時間去參加各種學習班,兒子也會主動來鬧著要去參加他的興趣班。
俗語云,人在做,天在看。我說,我在做,兒子在看。來看看我們的特約作者「熱愛一生」的經驗:
兒子放了暑假,由於我們夫妻都比較忙,便把他送到老家,跟著他的爺爺奶奶過了8天。
離開之前,我跟他約好,先把自己能寫的作業寫完,不會的回來再寫,他滿口答應了。他離開的時候,帶了幼兒園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和iPad。
在他住了2天的時候,我給他打電話,被告知作業不會做,等回家再寫。我答應了,讓他在奶奶家好好玩幾天,回到家就馬上開始寫作業。
哪知道,兒子回家以後,我發現他變成了一個「野孩子」,渾身充滿了「自由」的氣息,從頭到腳只寫著一個字「玩」,腦子裡根本沒有寫作業的想法。
他每天一睜開眼睛,就琢磨著如何玩得更好,不是捧著iPad玩個不停,就是在大床上自己拿著玩具打打殺殺,兩個項目輪換著玩,樂此不疲。
你似乎總是能看見他在那兒笑眯眯地玩,彷彿他有著用不完的精力。
然而,你讓他寫字,他總是能像兔子一樣從你手下逃脫。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故意和你對著干。
這樣的狀態,又持續了幾天。我一想,壞了,他在老家被奶奶溺愛得無法無天了。
天氣炎熱,我的心更燥熱。同事的女兒連下學期的課文都預習了好多,他的暑假作業卻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給他報了一個國畫班,也不願意去,寫幾個字就覺得有功,要求玩iPad。
勸說無果,我決定實行高壓政策,大聲地斥責他,強行收走他的iPad,拖著他到寫字檯前。
一開始兒子奮力反抗,越是不讓玩iPad,越把它看得如性命般重要,對寫作業也產生了排斥心理,就坐在那兒應付。
情況漸漸惡化,他對我有了怨氣,也學會了發脾氣。
有時,我剛開始說他,他就在那兒神情鬱郁、開始掉眼淚,說不要媽媽陪,要爸爸陪。
我再說話,兒子就捂上耳朵,大聲地吼,我不聽我不聽。
我的心受到打擊,曾幾何時,兒子脾氣很溫和,現在竟也變成暴脾氣了?
直到讀了《0-12歲給孩子一個好性格》,才發現以前我的教育太粗暴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越是粗暴地教育孩子,遭遇孩子的反彈力度越大。很多時候,孩子的壞脾氣都是家長給逼迫出來的。
要想培養出好性格的孩子,可以用以下6種方法引導:
1.孩子就是孩子,允許孩子犯錯
初為人母,也曾母愛滿滿,也曾立下宏願,一定要好好照顧孩子,不讓他受到傷害。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日月消磨,家長的耐心磨得也差不多了。
總覺得孩子都5歲多了,很多事情他都應該知道了。
但孩子就是孩子,我們不能拿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否則孩子從內心深處就會抵觸你。因此,想發怒的時候,想想那句話「我不過是個孩子」。
2.給孩子一個堅定的標準
作為成人,我們都討厭反覆無常的人,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
對同一件事情,比如孩子玩iPad吧,家長不能因為他表現好就讓多玩一會,表現不好就不讓玩,這樣孩子會知道跟家長講條件。
所以我溫柔而堅定地對他說,「媽媽支持你玩,玩的方式有很多種,但iPad每天只能玩半小時,保護你的眼睛是最重要的。」
老公每天下午帶他去球場打2、3個小時的球,他每天都玩得很高興,漸漸地知道了戶外運動的好處,iPad對他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他再也不把它當寶貝了。
3.對孩子的態度要溫柔而堅定
孩子就是孩子,難免不聽話、叛逆,甚至試圖挑戰家長的權威,這時家長們對孩子的態度不要簡單粗暴。
家長要溫柔而堅定地給他解釋為什麼不行、會有什麼後果。
之前兒子為什麼不要我陪而要爸爸陪?就是因為我的態度太粗暴了。
而老公則比我溫柔、耐心得多,慢慢跟他講,他反而聽得進去。所以,同樣督促寫作業,他選擇爸爸不選我。
4.給孩子講道理要注意方法
說教得分時機、場合,否則,效果欠佳。
比如我,就曾經在兒子玩遊戲時,給他講些大道理,現在看來,大概被兒子當成耳邊風了;又或者吃飯的時候,對他進行說教,搞得他飯都吃不好。
兒子為什麼喜歡和爸爸在一起呢?因為爸爸會寓教於樂,兒子跟他在一起輕鬆有趣。
比如,老公愛聽單田芳先生的評書,沒事的時候就聽聽。起初,兒子自個兒在床上玩他的玩具大戰,對評書還沒大興趣。
可後來老公發現,兒子嘴裡經常冒出金絲大環刀,白眼眉等許多評書里的詞,他知道,兒子愛上了評書《白眉大俠》,每天睡覺前,非得點這部書。
父子倆有了共同的興趣,共同的語言自然多了起來,兒子學習的問題也很快得到解決。
現在老公每天輔導兒子學習,每隔一天送兒子去學畫,兒子乖乖的,很聽話。
5.尊重孩子
我唯一能自詡的是一直很尊重兒子。
他上幼兒園的時候,我都是蹲著跟他講話的。
就這一點,絕大多數父母都做不到,因為在偌大的幼兒園中,我的做法引起很多人的側目。
我從不在有外人在場的時候,批評兒子,盡量保護他的面子。
這樣的結果竟然是,兒子是個很要面子的孩子,他心裡希望自己是優秀的,並願意為之努力。這一點就能保證,他將來不會走上歪門邪道。
有一種情況是,家長越是對孩子打罵,孩子越是破罐子破摔,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樣的教育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6.鼓勵孩子,讓他自己做
很多在成人眼裡的小事,在小孩子的眼裡可能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比如,有一次兒子數學考的不好,他就覺得自己腦子笨。
這時家長要給他做出解釋:誰都可能犯錯,數學並不難,只要你多練習。
在我的鼓勵之下,他按照我說的方法多加練習,又恢復了學數學的信心。
所以家長要及時聽見孩子的恐懼,鼓勵他們,幫他們分析情況,提供可行的辦法。在家長的鼓勵和幫助之下,孩子們一般都能克服生活中的困難。
即使在兒童期沒有教育好孩子的父母,也不要太過自責。
心裡學家阿博把性格的定型期延續到了青春期,青春期之前人的性格都有望重新塑造。
一個人在12-15歲的青春期,如果加以適當的培養,即便兒童期缺乏適當的教育,也能改掉其小時候養成的不良習性。
反之,如果青春期沒有適當的指引,即使兒童期接受了道德教育,也很容易變壞。
看到這個理論,我不由得感慨,學海無涯,父母之道的學習也是無涯啊。
願所有做父母的,都能保持一顆謙虛好學的心,去學習怎樣更好的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親寶寶APP,記錄寶寶成長,分享科學育兒知識,一家人的親子空間,歡迎下載哦~
剛結婚,沒有小孩,按說無法評價。但是根據我身邊人的例子來談一下:
先說學習方面:我侄子和侄女,在農村老家,由我父母帶。我父母70多歲了,日常的學習什麼的沒法教他們,但是我侄子侄女學習很好,在學校年級中都是前幾名,沒有上補習班。主要是因為沒有人在課堂以外的時間教他們,所以他們會在上課的時候集中精力學習,否則回家了沒有輔導,還是不會,不如在上課的時候集中精力學習,回家了可以照常完。還有一點是家裡的激勵機制,我哥嫂沒有逼他們一定要是第一名,但是要保持年級前20名,達成了有獎勵。他們兩個會自己激勵自己,每次都是年級前5名,落後了他們自己也不甘心。
待人接物方面:可以說,現在的很多人,尤其是農村的孩子,這方面特別不好。我小時候,父母很小就教育我們,講禮貌,看到長輩,都要主動叫人;客人來了,端茶打水,幫父母招待好客人;能自己做的事不麻煩別人。我侄子侄女是我爸媽帶的,小孩子犯錯了,爺爺奶奶不敢責罵,只去哄,息事寧人。什麼事情也不讓孩子做,怕他們做不好,還怕他們受傷呀什麼的,造成孩子們10多歲了,只會學習,別的不會,衣服不洗,飯不會做,爺爺奶奶不在家,只會吃速食麵。客人來了,只會幹站著,生活白痴。我不知道這樣的孩子以後在社會怎麼生存。可能很多人會說,那是爺爺奶奶沒教好,但是請站在老人的立場想,小孩已經是孫子輩了,打了罵了,兒子媳婦肯定不高興,說不定小孩子不會學話,跟父母說爺爺奶奶在家對自己不好,那不是造成家庭不和睦嗎?所以,爺爺奶奶只要照顧孩子吃喝,別的不太管孩子。農村裡的很多孩子都這樣。我侄女現在就覺得自己就學習好就行,情商簡直是負數,在家裡很霸道,她要得東西你不給,就跟你生悶氣,跟你倔,特別愛頂嘴。
還有就是現在農村裡也有很多的培訓班,價格還都不便宜,很多家長也不去了解,就把孩子往培訓班裡一丟,就覺得自己孩子出來就能文能武了,完全不管孩子能否適應,以為貴的就是好的,貴族學校培養出來的就是貴族了。我另外一個堂侄女,才8歲,本來小女孩就有點內向,學習也不是很好,父母不管她的意願,也沒了解她的情況,把她一個人送到離家幾百里元的地方,去讀了所謂的貴族學校,想要提高她個方面的能力,結果學習了一學期,孩子特別不適應,回來後自卑、不說話,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甚至有輕微的自閉傾向。父母現在後悔死了,看著孩子也挺可憐的。
我覺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都是學父母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孩子還是父母自己帶,爺爺奶奶輔助帶。畢竟孩子是自己的,你要為孩子未成年時間所作所為負責。
別成天想兒成龍,盼女成風,想要子女成龍鳳,首先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培育龍鳳的基礎、條件、環境等,不能聽信網上或者其他方面的片面之詞,就折騰孩子這個那個。
別出身在農村。更別在農村上學。
多和孩子一起 學習 成長 建立自己生活與孩子成長的交集
推薦閱讀:
※不小心偶遇熟人家暴,該怎麼辦?
※如何看待:「父母不經孩子同意,把孩子的東西送給別人。」這種事?
※在「家庭外」環境如此發達的現代,父母的教育功能是否被弱化了?
※如何讓父母明白何為溺愛,以及溺愛帶來的害處?
※總覺得自己各方面素質很高,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