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兩種得抑鬱症後的表現,該如何理解對待?
①有一種是社交能力很強,對別人很溫柔對自己很苛刻,完美主義,自負與自卑交加,而且儘可能努力讓自己去接觸完美的形象。(為什麼我覺得這種人很容易對別人產生同情,對別人不屑。大多數對一個人好的原因是因為保持自己完美形象和對自認為弱者的一種可憐。)
②一種是冷淡,對社交和其他事物不感興趣,迴避與他人相處,覺得生命沒有意義,生存還得繼續,感知不到美麗的事物,傷感。自我放棄,痛恨自己的懦弱無能,卻無能為力,繼續死循環。
因為我在上知乎查抑鬱症的感受和原因時,總能看到上述兩種表現形式。其中,第二種人居多。
為了更好提出疑問不被揣測,我先小小地說一聲,其實我小時候的表現型是第一種人,但並不抑鬱,後來受到連續3年精神上的衝擊,自身認知破碎重建(哎,不說了)變成了第二種表現型。
那是不是第一種表現型的抑鬱症患者是屬於輕度抑鬱?或者第一種是一種潛在形抑鬱症?
是不是我把第一種描述的太美好了?我自己看著都不覺得第一種是抑鬱,只是一種完美主義,是否有些人抑鬱只是▲夾雜著第一種的表現?
我本身是一名確診雙向兩年的人。可以說,我早就發現自己的情況了,但確診下來時,我的心情是又鄙夷又興奮的。興奮的是自己判斷沒錯,沒有人能亂說我誇張了。鄙夷的是,我自己本身對心理疾病就是一種不屑的態度,認為心理疾病只有弱者,心裡脆弱,不願拚命努力的人才會得。這是一種偏見么?反正我是不願承認自己有病,但是難受的時候被人逼迫無奈時會大吼一句「我有病,放過我!」,頂多收到的回應是「就你破事多!」。。。可能我不願面對自己的原因也是偏見太普遍了吧,我很好強的。
其實在受打擊後最困難的時候我深知第二種表現型的感受,真是無力努力,很絕望。我也不明白我原來是一個拚命奮鬥的人為啥突然就變得沒有力氣了呢?為啥沒有力氣了呢?為啥沒有力氣了呢? 我那個時候雖然抑鬱,但是還是希望自己變好,不想苟且下去,於是積極治療運動,目標明確接受現實了就感覺好多了!又有力量了!(那個時候為了配合抑鬱這個情緒,還聽了不少致郁的歌,看了不少致郁的電影,導致更加難受。這是一種什麼選擇心理?是不是很多人是自己墮落下去的?)
▲(那這麼說,其實抑鬱最困難的是解決認知偏差?如果是外在一些打擊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很好調節?只要心態積極,相信自己是正常人,就不難接受?)
▲要回到理解對待這個問題上了:
我感覺出現開頭兩種表現的人應該是突然收到了了打擊,或者是隨著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成了現在這樣。但如果是(我不開心抑鬱→因抑鬱,不努力→沒達到理想狀態→繼續懷疑人生→因抑鬱不努力)
那努力不努力其實也是一種你想要治癒的一種渴望程度?如果是現基礎上真無法翻盤我就不說了,可是有很多人,明明可以去努力奮鬥卻不去,理由是「我抑鬱」。明明是一件小事,卻讓他放棄「我抑鬱,你不懂」???這樣的人是已經把自己代入到絕境了,還是已棄療?
(那這種抑鬱還真消極,感覺有些人就是在病態的自我享受墮落的感覺,覺得墮落輕鬆舒服,觸底時或者突然發覺自己在下墜,才大喊求救。)▲雖然我也是患者,但我可不可以鄙視這種人?
真正的比較具體的抑鬱症表現是什麼呢?
除了一些人真的無路可走和一些有極端性格的人,我感覺抑鬱就像一種敏感化常態,自己努力就可以克服?抑鬱只能是消極的么?那積極的抑鬱症患者,努力改變自己,那他還是定義上的抑鬱么?或者抑鬱症本身就是一種病,是一種自身的缺陷或偏執。它不需要有特殊的含義,只是需要自己去調解自己。完美主義只是自己對自己的不滿而去改變現狀,而抑鬱是對自己的不滿和消極而在現狀里碰壁。
哎,那這麼說來?完美主義的人對自己的定義很清楚,只是追求極致。而有些抑鬱是對自己定義不清,對自身的產生的幻想沒達到而覺得失望,無助!
我哪裡理解出了問題嗎???
該怎麼對待這兩種人呢?
(不要介意啊,我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退化了)
你能力很強,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包括排版能力都非常強,看你問題的頁面,我甚至有種美的感覺
但如果你想擺脫困境,顯然走錯了方向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能準確的理解問題,能確切的知道「我就應該這樣才能……」,但世界的現象是我們就是無法行動,無法按照自己的理解、期望、預期去前進。
這種「知道」與「做到」的差距,成了永不停歇的自我評判依據
在這種評判中,我們越來越無力,越來越迷茫,直到最後成為習慣,徹底喪失了向上的力量和勇氣
你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對待兩種表現?好奇是人的天性,也是我們擺脫困境的決定性力量之一。但如果好奇的方向不是觀察、接納,而是讓我們沉思,讓我們遠離行動,那這種好奇不如沒有。你對抑鬱表現的好奇與沉思,不如換成「我如何帶著雙向迎接生活,追逐自己想要的一切?」
是的,你可以帶著雙向的診斷正常生活,只要你接納自己並堅持行動
你問題里講了兩件自己的經歷,幫你簡單說下:
1、為了配合抑鬱這個情緒,還聽了不少致郁的歌,看了不少致郁的電影,導致更加難受
一些腦損傷案例表明,人是情緒動物而非理智動物。大多數時候,我們是帶著情緒去思考,甚至我們的大部分決定都與理智無關,只與情緒有關。
所以,當你陷入抑鬱情緒時,會不由自主的尋求各種吻合情緒的刺激——所有與情緒對抗的活動,都需要我們耗費大量的意志力去完成,而這是我們習慣了自動思維的大腦最厭惡的。
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你就可以看到行為改變的契機:去接納自己的抑鬱情緒,但避免被它掌控了自己的行為——是的,我抑鬱了,這會讓我想要聽致郁歌曲,看致郁電影,我注意到了這種衝動,我可以接納這種衝動,但這不意味著我要遵照執行!我可以繼續遵循自己的目標和價值,做對自己人生長遠有益的事情。
如此,你能有效避免情緒自動的下行螺旋。
2、其實抑鬱最困難的是解決認知偏差?如果是外在一些打擊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很好調節?只要心態積極,相信自己是正常人,就不難接受?
抑鬱最困難的不是認知,而是行動,對自己長遠有益的行動。
外在的打擊,對抑鬱中的人群或健康人群都是傷害,它的調節並不容易,因為傷害是現實存在的。但如何對待傷害,處理傷害,卻是每個人可以選擇的。你可以選擇躲避,也可以選擇迎接並找到收穫,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但在這裡,不能涉及到強迫,對困境中的人來說,強迫自己積極,強迫自己接納,否認自己的感受,都只會帶來傷害。
困境中,認知可能會帶來感受及行為改變,但這個難度非常大,有時短暫的改變後,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與此相對,行為改變,可以即時影響感受,也會長遠影響認知。你可以慢慢體會這一點。
也許對你來說,把腦中的喧囂考量打個包,存放在文件櫃中,然後放下思考,會是一件更輕鬆、更有益於康復的事情。
祝好!
在黑暗的對面是光明 光明後面是陰影
第二種吧 放棄了 行屍走肉 一天自己都不知道腦子裡想些什麼 喝可樂比較快樂
喝酒睡的踏實
離題一下…
今年的四五六七四個月我完全處於第二種狀態 也出現了相當多的抑鬱傾向 包括一些軀體化癥狀 當時無數次想去醫院然而一拖再拖
至於為什麼不去看醫生好得出個結論
其實我對抑鬱症大概是百分之90的恐懼和百分之10的期待…
首先說明一下我不是無病呻吟之人(至少在出現明顯的抑鬱傾向之後不是)
所以完全不存在什麼通過讓別人知道自己有抑鬱症博取同情 或者讓自己與眾不同的念頭
我覺得我的這些情緒都是來自於自己過高的自我要求和配不上自己野心的能力
完不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也會自怨自艾
曾經我也是個極度爭強好勝之人…
然而大三這一年是真的無力了 記憶力大幅減退 精神狀態渾渾噩噩 專業成績大幅下滑 無望感和無價值感爆棚 客觀來說可以說是碌碌無為了
所以我那百分之十的期待 大概是源於這種為自己有心無力的狀態找一個可能且合適的理由
因為即使現在已經如此不堪了 我還是拒絕承認自己能力極其有限…
很難過吧,抱抱你~
題主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非常強,但是,給我一種很強烈的感覺:一個難以接受自己情況的人,在努力地給自己做著分析,看似是幫助自己,其實是遠離自己。
不知道在平常的生活中,當你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時,你是不是會急切地想要把情緒壓下去,或通過分析或其它方式,努力地讓自己遠離這些情緒、感受呢?
在你的文字中,有很多的「努力」,努力讓自己完美,努力去理解雙向、理解抑鬱症,努力去分析自己,努力治療……
這麼努力奮鬥的你,面對現在這無力的狀況,該是多麼痛苦啊。
可是,好像你沒法直接地表達自己的痛苦,沒法直接地言說自己的感受,你需要進行理性地分析。可是,這理性的分析,似乎讓你離自己更遠了。
建議你,放鬆自己,放空自己,放下分析,放下思考,跟自己這抑鬱、無力的感受待著,認識它,看到自己。不管你怎麼抗拒,它就存在那裡,與其奮力去抗拒它,不如正面它。
放鬆自己,不用強迫自己去積極、強迫自己去接納、強迫去努力。
如果陷入抑鬱中,很絕望,一點都不想動的話,可以每天或每周給自己制定行動計劃,比如跟朋友打多長時間的電話,出去散步多長時間等,一些簡單的小事情,一些小行為,能助你慢慢從抑鬱中走出來。
但願能幫到你。
我不太同意第一種是抑鬱的表現。
我完全同意第二種是抑鬱的表現。
先談談對抑鬱的理解,然後再從另一個角度談談第一種和第二種的相同之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抑鬱就是一种放棄的反應,
因為認為自己所做的任何行為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人的解釋方式就是一個人已經習慣的對外部事件發生的原因解釋。
人的解釋方式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抑鬱,
樂觀的解釋方式避免抑鬱,
悲觀的解釋方式造成抑鬱。
當所有好事發生的原因是長期的、廣泛的、個人的,
當所有壞事發生的原因是暫時的、具體的、非個人的,
恐怕沒有人可以逃脫抑鬱。
抑鬱源於自己的負面思考,
抑鬱源於自己長期的負面思考習慣,
如果能改變這種思考習慣,
那麼我們就能治癒抑鬱,
請與負面思考作鬥爭,
請與負面解釋戰鬥。
- A(困境):當前發生的事情
- B(想法):自己對困境的立即解釋
- C(結果):自己的心情,自己的行為
- D(爭辯):有證據證明自己的想法嗎?有其他的更輕的破壞力的解釋方法嗎?即使想法是對的,這些想法造成的結果是什麼?這些結果有多大的可能發生?有什麼行動和計劃來提高自己呢?
- E(新的結果):
第一種和第二種其實都屬於固化思維,
固化思維,
智力和能力是天賦,
一種判定和被判定的世界,
所以逃避挑戰(有挑戰說明自己沒有天賦),
所以面對困難很快放棄(有困難說明自己沒有天賦),
所以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需要努力說明自己沒有天賦),
所以不接受他人的批評(反正自己又沒法改,批評沒有用,批評只是說明自己不行),
所以他人的成功是對自己的諷刺(他人的成功說明自己沒有天賦)。
(第一種):
當他人比自己低級時,
自己就感到高興。
(第二種):
或者是因為自己不想改變,
或者是因為自己認定自己無法改變,
此時就不會努力,
此時就不會接受他人的建議,
因為所有的努力和建議都是在被判定,被判定為死刑。
抑鬱症的很多人特別喜歡做你說的第一種人,那種興奮的狀態。而恰恰心境大部分時間處於第二種狀態。
很多抑鬱的人處於第一種狀態會描述自己美好的感受,並且認為如果天天那樣就是正常。實際也是一種誤區。
你的思維很深入,而且是個很愛探索的人,這對你的病情會有很大的幫助。但過度的思考,而且自己的推理也會有陷入死局的情況。所以建議是你先可以廣泛的查看資料,問問專家,然後再去思考。這也是改善認知的一種模式。
推薦閱讀:
※歡樂頌2里安迪寫給應勤的郵件想要說明什麼?分析一下?
※INTP 如何停止重複思考的反芻,不停地提高自己,而不是在原地踏步,千百次地輪迴?
※如何打敗基督教的邏輯?
※如何與不講理的人講理?
※如何正確理解木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