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太過溫和是否需要改改?
我是一名高三畢業生,資質平平,相貌平平,屬於班上路人甲一名。最大的特點是脾氣溫和,難聽點事懦弱,好聽點是善良。高三一年,太多次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做了無數我不情不願的事情,對於任何傷害到的事,別人只要道歉就會原諒,別人不道歉我自己內心絕大多數時候也氣不起來。容易掉眼淚,別人對我凶一點就覺得他/她真是可怕,後以敬而遠之的態度相對。在班上給任何一個女生的印象是善良,易臉紅,比較2。對男生交集不多,有點友誼的是一個同樣也比較善良,書獃子型的男生。那麼,這種類似路人的脾氣,是否需要改改?
我是女生。
脾氣過於溫和的人,背後往往站著一位強勢的父親或母親。
小孩子天生弱勢,心智尚待成熟,面對強勢父母,弱小的孩子往往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不依不饒頑抗到底,要麼忍氣吞聲唯唯諾諾。
一般來講,天生脾氣很倔的孩子不是沒有,但小孩子再橫,胳膊也擰不過大腿,個性強的孩子,能幸運地保住自己的天性不至於被強勢父母破壞殆盡,個性弱一點的孩子,則會慢慢習慣於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用不得不的溫和來掩蓋自己的怯於反抗。慢慢地,溫和就從內到外覆蓋了這個孩子的身心,他會把自己都給騙了,以為自己就是天生沒脾氣,其實,他只是害怕衝突。
因為「沒脾氣」,所以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一般也會與周圍的人相處不錯,大家也會繼續誇獎他脾氣好,溫和,於是更加強化了他的自我認知,他會變得以溫和為榮,看到別人起衝突,他會慶幸自己總是那麼風平浪靜,其實,很多時候,他不過是躲在港灣里不出行,當然就遇不到風浪,可他的天地不也就僅限於平靜的港灣? 他敢揚帆出海,去經風雨見世面么?
過於溫和的人,不僅會害怕衝突矛盾,同時,也往往承受不了真正的熱情。當別人給予他非關溫和特質的讚美時,他總是不大相信自己除了溫和之外,還有別的優點。另外,他也會被自己對他人的熱情給嚇著,會不大相信自己也有能力付出極大的熱情,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持久地付出極大的熱情。
這種自我調整是需要時間的,是一個治癒的過程。
拿我來講,我並不算是一個很溫和的人,但我和媽媽的相處就經歷了一個從「過於溫和」到「有理有節」的過程。
我媽媽聰明能幹,而且是個完美主義者,事無巨細都喜歡插手,典型的蔣介石作風。這和她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小時候還不覺得,等上了中學,尤其是上了大學後,這種感受越來越明顯。幾乎什麼她都要管,她看不慣我的地方太多了。當時年輕,除了忍無可忍時怒髮衝冠一下,也沒別的法子,好些時候就只得選擇了忍讓,慢慢地忍讓多了,媽媽也就得寸進尺。我在她面前就漸漸變成了一個超級溫和的形象,好些事都由著她安排擺布。
婚後我注意到,我愛人在他父親面前和我在母親面前差不多。他有個強勢的父親,我有個強勢的母親。我們內心裡其實都相當矛盾,一方面是割捨不開的親情,一方面是這樣下去必定有礙個人的獨立成長。我愛人習慣選擇消極抵抗,比如避免和父親交流,而我呢則是憋急了就大吵一架,顯然,這都不是靠譜方式,怎麼看都是弱者心態在作怪,沒有真正地獨立起來,所以不能以平等的心態看待父母,同樣,在工作中也就不易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上級領導。——真正的獨立,意味著不再仰視權威,但也不是俯視,而是平視。
於是找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研究學習,分析自己是怎麼回事兒,爹媽是怎麼回事兒。
來,看看這個:
為什麼人人都該學點心理學
逃出你的肖申克(五):看不見的牢籠(上)
逃出你的肖申克(六):看不見的牢籠(下)
吳軍老師說過一句話:知識帶來自由。這是真理。
學習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及溝通方面的知識後,我開始在我媽媽身上做試驗。比如,開始學會拒絕老媽的提議,但是從拒絕小的提議開始。
比如,老媽長期泡在我家娃的家長QQ群里,比我還要關注娃班上的一切,我以前的做法是老媽既然在群里,我乾脆就不去群里了,躲著她。結果,老媽的確是樂此不疲,我也就漸漸地變成了甩手掌柜,每天等著老媽發給我各種群里的信息:數學老師發作業啦,作業老媽給娃列印啦,讓娃帶回家;語文老師發作業啦,提醒家長如何如何....我的郵箱里天天都會收到老媽發來的群信息,無非是作業啊,通知啊。這樣一來,老媽這個外婆就像是「篡了位」,她更像是我娃的親媽了,這可怎麼好?
我決定:不再逃避家長QQ群,而是要長驅直入,佔領這個陣地。於是,我開始在群裡面積極發言,老師一發作業,我就立刻下載,並在群里告訴老師:下載了,謝謝老師! 這樣就奪了老媽的部分權,老媽發的郵件果然慢慢減少。到如今,老媽發來的郵件里,關於孩子作業的,只有寥寥幾封了,老媽長期泡在娃的家長QQ群里的習慣也被我給改變了,她往往周末才上去看看了。而我自己接手老媽以前做的事情時,也才感受到老媽的辛苦,所以,我對老媽的「插手」不再只有抱怨,而是也有了心疼,反思自己由於軟弱而逃避了承擔本該屬於自己的責任。
以上舉的是一個小例子,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層出不窮,我和老媽相親相愛的同時也鬥智斗勇,慢慢地,我們各自找到了彼此相處的合適方式,學會了彼此尊重。
如是,我感覺我對老媽的溫和不再是被動的選擇,而是主動的包容,這才是真正走向獨立的感覺。
題主,我想,你現在意識到了自己的溫和有時候是不對勁的,是以犧牲自己的自尊為代價,那就說明好些時候你都是在被動地做出選擇。要想改變,你得學會一點點地欣賞自己,愛自己。對待同學或其他人的要求,學會從拒絕小的事情開始。
在學會拒絕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因為把握不好分寸而一下子走向反面,比如有可能突然意識到自己長期被人欺負著而生出怒氣,因而粗暴地對待他人,變得開始欺負別人,尤其是慢待那些你知道會溫和對待你的人。這依然不是真正的獨立,依然是弱者心態。但你也不要害怕出現這種情況,而是要知道這是改變中必然會有的階段,重要的是在改變中不斷保持反思的習慣,通過反思,一點點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慢慢學會把握分寸。
獨立而成熟的人,做事才會有分寸感,因為分寸感的拿捏需要的是耐心思考。過於溫和的人,其實缺乏真正的耐心,因為過於溫和,意味著懶得改變既有的習慣,得過且過。但是,題主既然來知乎提問,開始反思自己的過於溫和,這讓我看到了題主有了改變的可能,有了耐心思考的可能,如是堅持下去,走向獨立就越來越有希望。
望能堅持反思,堅持反思的一個有效方式是:寫日記。推薦:日記是解決問題的強大工具
相關回答: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厭倦做一個老好人的? - 周筠的回答
如何做到為人和善又不失強硬? - 周筠的回答
性格不強勢,關鍵時候總被牽著走怎麼辦? - 周筠的回答
總是為別人考慮的性格,是不是不好? - 周筠的回答
親,溫和,懦弱,善良是三碼事兒,不是一碼。比如說,很多出家人就很溫和也很善良,但是你會用懦弱形容他們嗎?懦弱是個問題,但是溫和善良不是。所以看看怎麼能不對他人產生懼怕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溫和與善良。
就你的問題描述來看,我覺得主要是人情的問題,還有別人對你凶的問題。人情拒絕起來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不是只有你。但是如果你持續這樣做,又很不情願,時間長了就可能會越來越埋怨自己。所以呢,有些忙幫了也就幫了,別太糾結。實在不想幫就要說,別自己難受,沒必要。然後別人對你凶。。。我能說自己從幼兒園到現在經常別人一罵就哭嗎?我希望你能意識到,別人對你凶,不代表就是你錯了,而ta是對的,只能說這人對情緒控制不太好,當然你這個年紀的人控制不好也很正常。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首先不要自責,第二要理解有些時候人是有情緒的,這種情緒未必是針對你,而是可能因為其他事心裡有氣,遇到你不小心就發出來了。當你能理解對方以後,就沒什麼可怕的了。其他的很容易原諒別人或者生不起來氣什麼的,這是好事兒啊!有這些優點應該好相處才對啊。你想,一個人,因為點兒破事兒,就記仇了,別人道歉還不原諒,這種人長期怎麼會有朋友呢?
再多說兩句。首先遇到事兒不要下意識覺得是自己的問題。遇到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兒,靜下來想想,有多少是因為你的原因,而有多少是因為對方做的不合理。想不明白,或者哪怕想明白了,去問問自己信任的長輩,可以是家長親戚,也可以是老師。畢竟他們活了那麼多年,經驗會更豐富。等想明白以後,自己的問題慢慢去改。性格的事情改起來會花一些時間,別著急。不是自己的問題,不要自責,也不用改。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好~1~ 你是害怕人際衝突的人嗎?
生活中你是不是這種人?
在表達意見和面對利益時,特別害怕會與人衝突,為了避免與人衝突,會主動犧牲掉自己的利益,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以求與別人保持和諧一致的關係。但是這樣的行為一次可以,二次可以,次數多了起來後,似乎你就在群體中完全喪失了表達意見和爭取利益的資格,別人會越來越更加不考慮你的感受,把你當成透明人,甚至當你有時被壓榨的厲害試圖有那麼一點利益爭取或意見表達的意圖時,都會遭受到別人的拒絕或無視。
結果就是你在群體中越來越被邊緣化,無價值化,久而久之,你的境遇比剛開始時變得更加糟糕,你開始覺得很難忍受,你終於提出了抗議,但這種抗議是以劇烈的衝突和反抗表示出來的,結果當然是你慘敗了,所有的人都覺得你不可理喻。
然後你換個環境,又周而復始,最開始你總是小心翼翼的融入群體,不敢有衝突,委曲求全,最後卻又是因為劇烈的衝突而和群體決裂。
最後,你變得有些害怕群體生活。
或者你勉強在群體中生活,但是你活的很累,在群體中,你不敢表達不同的意見,不敢和別人有矛盾,你明明覺得別人說的不對,但是你怕提出了反對意見,他會不高興,會來攻擊你,為了避免與人有衝突,你整天附和討好別人,唯恐別人不高興或對你有意見。
這樣的你活的好卑微,私下裡你會問自己,還要不要繼續這種行為?為什麼我是一個這樣的人?無數次告訴自己不能再這麼卑微,過於怯懦的活下去,但是第二天你又繼續了以往的模式。
表面的你和真實的你如此矛盾,這種矛盾讓你整天內耗,疲憊不堪又焦慮重重。
啊,到底應該怎麼辦啊,怎麼辦?
~2~ 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是害怕與父母發生衝突模式的遷移
害怕與人發生人際衝突的根源在於認為人際衝突會對自己帶來災難化的影響,而這種災難化的影響是自己無法面對和應對不了的。其本質來源在於在幼時習得的害怕與父母發生衝突的模式的遷移。
在害怕衝突者的幼年親子模式里,父母對孩子可能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力,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做,不準表達不同的意見,當孩子提出抗議或者不遵守父母的要求時,就會遭遇嚴厲的斥責或者暴力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表達不同的意見是一個不被允許的事,它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樣的認識,父母的管教行為直接讓孩子把表達不同意見與情緒里的恐懼進行了關聯,所以孩子以後就自動習得了不敢表達意見的行為習慣,因為害怕一旦表現出此種行為,會引來父母的懲罰。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會把孩子不遵守其要求提出不同的意見賦予非常糟糕的含義,比如當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見對父母的要求有異議時,父母會告訴孩子,孩子這麼做是自己不夠好的表現,比如「你不夠乖」,「你不是個好孩子」,「你不遵守媽媽的要求,媽媽不愛你了」,「你怎麼這麼差勁」「父母讓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誰讓你頂嘴了?不準頂嘴」等等負面的標籤和訓斥,父母用「如果孩子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做,提出反對意見就威脅孩子會失去他們的愛」等方式強迫孩子遵照他們的要求來。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把表達不同的意見和自己不夠好,或喪失愛,被懲罰等信息進行關聯,所以長大後遇到與人意見不一致可能會有衝突時,就極力避免衝突。
害怕衝突的人本質上是害怕面對自己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同時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一個不好的評價,同時認為一個人不應該讓別人對自己產生不好的評價,一個人在交往中不應該惹別人生氣,和別人不一致,如果讓別人不爽或讓別人產生敵意了,那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的原因導致的。
~3~ 不夠好的父母榜樣和錯誤的示範
很多害怕與人發生衝突者的父母往往也具有在與人交往時害怕與人發生衝突的行為模式,在這種父母的內心裡,與人發生衝突是一件容易帶來嚴重焦慮和無法應對的事情,關係的不和諧會讓他們極度不安。這種父母一般具有低自尊的特點,即自我價值感極低,把別人的評價看的過於重要,甚至會為了別人的評價而活著,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上,無法體驗到自己和別人相處時的平等,潛意識裡總認為自己比別人低一等,有討好別人的傾向。
在這種低自尊家庭長大的孩子,也容易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而習得跟父母同樣的行為模式,把父母低自尊的評價納入到自我的評價體系里,而認為跟人衝突是件風險極大的事情,對於關係來說,最重要的是維持和諧,而不是正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合理維護自己的權益。
但是往往在他們這麼做到時候,長期的收益並不好,因此這類父母就會產生諸多的抱怨-----認為自己付出很多但別人並不領情的怨恨,這種糾結和怨恨也會內化到孩子的行為模式里,讓他們養成了一個表面老好人但背地裡並不舒服的非常彆扭的生存姿勢。
影響更壞的一種榜樣是,在外不敢與人發生衝突的父母轉身會在家裡對孩子提出各種專制的要求,因為無法在外邊表達自己的需求,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父母會轉而把這種需求放在孩子身上,即讓孩子必須聽他們的話,在孩子身上尋找他們在外面找不到的心理滿足點----「我在外事事聽別人的,所以在家你就必須t聽我的」作為補償,而意識不到這樣做的壞處。
經常出現的一類案例是,在外面害怕與人衝突,不敢表達自己意見唯唯諾諾的父親,回家之後馬上就能換個面孔,變成一個專制的暴君,要求妻子和孩子必須什麼事都聽他的,一旦不聽,就開始指責打罵。
這種模式其實也是把在外需要解決和面對的衝突的能量轉移到了家裡,因為在外不敢面對衝突,在家裡就可以發泄這種不敢導致的壓抑,把衝突的能量帶到家裡,同時把恐懼傳遞到對自己無害的人身上,以保持自己身心的平衡。
還有一類父母往往是母親,把控制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人生要務,這類母親可能本身在夫妻感情中無法得到滿足,轉而就去控制自己的孩子,從對孩子的控制中獲得滿足。要求孩子必須聽他的話,不聽就不是好孩子,不聽就是不孝順她等等。
幼年的孩子沒有好壞是非觀念,除了父母,他們什麼都沒有。為了讓父母開心,孩子就會一切圍繞父母的需求構建自己的行為,他們會特別在乎父母的心情,並且會承擔起照顧父母情緒的責任,一旦父母表現出了情緒不好,或對他們不滿的傾向,他們就會極度自責和恐懼,認為是由於自己不夠好,才讓父母如此不開心。
很多父母意識不到這樣做對孩子造成的危害,很多情況下,這種父母在個性和生活中就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生活和自身成長問題,根本沒有精力意識到其他,他們本身已被生活中解決不了的事件或面對的問題所席捲,而無法擁有超脫自身或反省自身的能力,不可避免的會把孩子帶入問題的漩渦。
~4~ 越害怕衝突,衝突就越會來
相信很多害怕與人發生衝突的人對此深有體會,當你越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時,衝突並不會消失,很多時候是越害怕,衝突越多,越逃避,問題越來。
第一,人際交往中,很多人本來就有一種擴張自己邊界的意識,當你表現的害怕衝突,以別人需求為中心時,別人就會趁機擴張他的邊界,直到蠶食掉你所有的地盤。尤其是那些有不良傾向的人群,他們需要擴張邊界帶來心理的優越感和價值感,而你的退縮恰恰迎合了他們這種心理,這種情況的極端表現就是欺負和霸凌。
很多情況下,霸凌和欺負選擇的對象都是那些害怕與人發生衝突,迴避衝突的人,正是因為霸凌的人和欺負者看穿了被霸凌者在面臨衝突時存在嚴重的自責傾向和害怕傾向,才會讓他們在欺負別人時沒有後顧之憂。因為被欺負者會發生「都是自己不好,才會被人欺負」的歸因和內心語言。
所以當你表現出害怕衝突的行為時,越會招惹到那些擅長欺負,製造衝突從而從你身上撈取心理能量的人。
第二,人際衝突是關係的常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獨特的成長環境,這決定了他們在面對問題時都會有或多或少獨特的看法,人們在看法和行為上不一致是一種絕對的現象,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看法,就像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生命一樣,當你正常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需求時,這種權力是正當的,別人也是會理解的,因為它是天然存在的,不需要被懷疑的。
但是一個害怕衝突的人對人際衝突的認識卻存在嚴重偏差。他會把因為表達跟別人不一致的意見和自己將收懲罰及恐懼聯繫起來,把別人不滿跟自己不夠好聯繫起來,這就導致了他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壓抑自己的意見。但這些不同的意見或想法也可以說是生命的能量並不會因為壓抑就會消失,它們會繼續存在甚至比原來更強烈,這樣就會導致害怕衝突者自己本身陷入嚴重的衝突,當衝突越演愈烈,自己無法控制時,就外化為和別人的衝突,導致嚴重的衝突爆發。
所以逃避衝突最終並沒有解決衝突,相反會引來更大的內心衝突,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衝突。
第三,一個人的在群體中的價值是跟他自身的能力有關,而不是跟討好別人有關。害怕衝突的人會有無意識討好別人的傾向,是因為他們以為只要跟別人保持和諧,無原則的聽別人的話別人就會喜歡他們,但其實這是個誤區,人們不會尊重一個毫無主見,膽小懦弱的人,這樣的人在群體中往往得不到重視,會被人認為是缺乏能力的一種表現。
所以久而久之,即便你有能力,但因為你的不敢表達,別人也不認可,你就在群體中變得毫無地位,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最後導致的結局就是,越害怕什麼,最後就越會收穫什麼。
你沒有解決問題,最後你就會成為問題。
~5~ 如何改變自己害怕衝突的心理模式
由以上可見,一個人之所以害怕衝突,是因為他們對人際衝突有很多不合理的認識,在這些不合理的認識中,他們把和別人衝突和自己不夠好進行了關聯,並且認為一個人不應該和別人有衝突,一個人如果表達相反的意見或不同的看法,即代表著一種敵意,代表著對別人的攻擊。正是這些不正確的關聯導致了一個人會害怕衝突,迴避衝突。
要改變害怕與人衝突的心理模式,必須更正自己內心關於衝突的錯誤信念。
首先,合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不同看法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力,不代表是對另一方的反對和敵意。一個人之所以把這跟敵意聯繫起來,是因為早年的父母給這賦予了敵意的標籤,但這是一個歪曲的標籤。
其次,人與人的正常交往中本來就是不同意見、觀點的撞擊,大家求同存異,在衝突中尋找一種適合彼此的動態的平衡,這樣既可以守住自己的觀點意見又可以做出適當的妥協,來與別人互動,最終取得一個折中的方案和交往模式,這種模式是雙方非常舒服的並且相互尊重的又可以有不同意見的。
所以衝突是正常的,沒有錯的,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健康的人際模式里並非沒有衝突,而是大家都認為衝突是很正常的一種存在。
再次,技能提升。提升自己正確表達不同意見的能力。
把表達不同意見和由此帶來的情緒分離開來。一個人之所有在表達意見時,會引發很多情緒,比如敵意或攻擊,是因為他們潛意識會認為表達不同意見是不對的,會帶來風險,是敵意的表示,但是他們意識層面不得不這樣做,所以潛意識就會表現出情緒,比如敵意,不爽等等。
而另一方的人在接受信息時,首先會接受到這種情緒,而不是信息,所以這種被感受到的敵意就會引發新的敵意,新的情緒,最終真的因為表達不同意見而上升到了人際衝突的高度。
但其實上意見就是意見,情緒就是情緒。覺察自己表達不同意見時,是否帶著情緒,需要去覺察為什麼會有情緒,要把這種情緒去掉,心平氣和的表達問題,就是傳說中的不帶敵意的堅決。
很多人之所以在現實中真的表達意見時引發了衝突,就是因為他們在意見表達時攜帶了潛意識的敵意,所以你表面在表達不同意見,但實際上是在傳遞衝突信號,最後就真的收穫了衝突。
最後,理清自己,也就理清了別人和外界,所有的迴避都是對自己的迴避,所有的不清都是對自己的不清。一個人越是能心平氣和的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越會被尊重採納,且越不會引發衝突。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和作者介紹。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遠遠的看,你的描述好像是八年前的我自己,高三的我和你一樣普普通通,給班裡所有女生的印象無一例外的是不愛說話,愛臉紅,因為事實上,班裡一共七十多個人,近四十個女生,我真正說過話的也不超過十個。生氣的閾值高,且淚點較低,至今如此。 我認真看了周筠的回答,細緻入微,感謝知乎上一直有這些肯耐心分享的人。
下面是我的回答
溫和的脾氣並不是不好,相反我覺得很nice。解決問題的方式從來就不是強勢一種,溫和的人可以有自己溫和的方式,這樣事情不但可以解決,而且有時候還能贏得別人的敬佩。
但是,溫和不是沒原則,溫和不是委曲求全,溫和不是"老好人"。
你說你不會拒絕,那麼你為什麼不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接受?""我接受了之後對我自己的影響是什麼?""為什麼這事要我來幫助你",你明明已經很累,明明不情願,卻還是默默的接受了,因為你怕衝突,怕傷和氣。換個角度,當這件事發生在別人身上讓你評判時,你會不會問"她為什麼要接受呢?"
對啊,你為什麼接受呢,你可以拒絕啊,而且你有充分的理由拒絕啊。更何況,即便沒有理由,直接拒絕又能怎樣!幫助別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拒絕不是你的錯。
你說你愛臉紅,經常不好意思。你是不是在想" 是不是剛才我說錯了什麼,別人聽了我剛說的會怎樣怎樣想我? "何必這麼在意別人呢?你這樣扭扭捏捏的,別人才會看低你。試想讓你評價一個唯唯諾諾的人的時候你自己會怎麼想?
突然想起一個小故事,講的是在國外你穿的衣服可以各式各樣可以千奇百怪,無論多麼殺馬特也不會有人說你,事實上根本沒有人太關注你。但是,如果你要穿著這身殺馬特走在大街上表現的十分不自然,就會有人過來問你"Are you all right?"
姑娘,當別人要求你如何如何,你卻不知如何拒絕的時候,are you all right?
你的問題根本就不是性格太溫和,是你自己還不能很好的正視自己,不能學會自我獨立,不自信。關於自我獨立我自己也理解的不太好,大概說一下吧,獨立的人格,不依附於他人,與人平等相處,不因為對方不如自己就自豪感爆棚,不因為對方優於自己而自卑,不要因為在某一個方面的不足而否定自己或他人(尤其是自己)。比如你可以比我學習好,但是我不覺得我比你差,你更不能因為自己學習好在其他事情上對我頤指氣使。這點上題主可以參考其他答案。
給你一些建議:去學點自己喜歡的或者是擅長的,培養自己的一門愛好。給自己多一些的鍛煉機會和表現機會,比如可以多給自己機會在大家面前發言,可以申請當班幹部等。自信心的培養可以由內而外,也可以由外而內。遵從自己的內心,堅持自己的選擇,鍛煉自己能力,強化自己的信念。
不要看輕自己,他們很笨的,相信我。曰「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有些人裝著沒有脾氣是在不明白裝明白。人該有脾氣的還是應該有脾氣,因為我說過,你做你自己,你才不會破壞掉你本來的際遇。算世間事那麼多,唯獨發現脾氣性格不能改變,但是有一點記住,認知的高度決定你什麼事有脾氣,認知低的人很小的事發光了脾氣,而脾氣也是你的一種努力的元氣,要蓄勢待發著。
脾氣溫和當然也不用改,先天的,看到長遠吧。做自己就好。
(繁體輸入是為我與人打賭搞實驗,茲請諸君「視若無睹」,不要問。過幾天改回。)
不改,堅決不改。
你是脾氣溫和的臉,這裡一勸,就不由自主想改變。但是,這仍舊跳不出「逃避」的框架:實是別人與社會為你決定,該成為怎樣的人。你所厭惡的,乃是社會,而非自己;你所不習慣的,乃是鼓勵外向與理智,嘲笑內向與善良的社會。本性不可改易,哪怕你當真強迫自己「削足適履」,就一定會受到歡迎麼?你有把握,能複製周筠老師並他人的成功?萬一畫虎不若呢?萬一失去僅存的朋友呢?《商君書》載杜摯駁公孫鞅,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變得理智無情,真能有百倍十倍好處?
我的建議是,你好好讀書,遠走高飛。以一人為例,他在家裡是格格不入,一朝進了學校,卻易尋覓朋友了。漸漸進了大學,學生以興趣分,就很難保持孤獨。漸漸走入社會,差不多的人,於差不多的工作環境裡,差不多隨處皆是。
世界之大,多有和你脾氣相近的人。接受你所厭惡之人的價值觀,為此改變自己,未免太可惜。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定早改!一定早改!一定早改!
做人一定要強硬!不要怕!別人不會因為你人好尊重你!只會因為你強尊重你!一個軟弱的人不可能強大!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做好自己的事!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乾的勾當。
我覺得你這個不叫溫和,只能叫老好人
一直覺得溫和屬於中庸的範疇,是老祖宗給我們莫大的智慧,是對人對事用包容之心去看待,是用一種更大的格局去看這個世界而不拘泥於小事。
但並不代表溫和的人心裡沒有原則,有些事情觸及到了自己的原則,那就應該說出來,讓別人也知道。對於不觸及底線的事情,能幫就幫,不能你就遠離。
根據你的描述,那些事情顯然已經困擾到了你讓你不開心了,那不叫溫和,應該說屬於正常人,一個人的範疇。
既然都是普通人,有些小情緒也是正常的嘍,其實我覺得不需要改,改性格對一個人來說太難了,你可以慢慢往溫和上面靠呀,
把事情分類,一類是在你接受範圍內的,另外一類就是你原則之外的,第二類就是不能觸碰的,真的有人讓你去做第二類事情的時候你就去拒絕。
對於第一類事,鑒於你覺得拒絕別人很難,那就試著找到更多的幫助人的樂趣嘛。如果覺得真的太煩了,你就定一個原則:我一天只能幫助一個人多少次,或者一天只能幫助多少人,超過這個限度就是讓我自己不快樂,那我就只能拒絕。
祝好^_^
我的觀點是一定要改,一定要改,一定要改。參見我的簽名「沒有能力的謙遜總被視為懦弱」。我原來啊在大學的時候(上個月也還是大學生好嗎)曾經和前任異地,當別人想要挖我牆角的時候啊,我信奉的是我父親教導我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大丈夫情懷,我覺得我可以和很多人坐下來泡杯茶慢慢講道理,也許是我的還會是我的,可是現實真的會很殘酷啊。別人從不會太多的顧及你的感受。最終因為我的「消極」「怯懦」或者是「大度」導致了我和前任成功分手,其實和她走過很多坎坷之後最後是這樣的結果給我的打擊其實是蠻大的(這件事造成的陰影我用了四年才緩過來,此處略過不表)。我私以為題主和我是一樣的人吧,到目前(我的當時)為止沒有受過太大的挫折,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也比較正向,很少(幾乎沒有)看到現實的殘酷。 其實在這件事後,我大學的四年成績上的進步並不大,更多的是一個對自己內心的完善和自省:第一步是承認自己內心的軟弱,這種性格不僅僅導致我們不會拒絕別人,更多時候是背負太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而逃避屬於自己的責任。第二步就是節省自己的善意,不是每個人都懂你的付出,你所有的付出只有對那些在乎你的人才重要。學會拒絕無謂的人的要求。你不是人民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第三步是去「爭」,人內心的善和惡是不容易改變的,沒必要為了適應所謂的社會把自己改的面目全非。但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爭取想要的或本就屬於你的。第四步就是去做那些你原來怕的事,你的軟弱會在不斷的學會承擔責任中被抹去,最終會成為一個大人的。 忘記了在哪看到的一句話,與你共勉「面對炎涼世界,保持溫熱之心」。 最後的最後是我對自己說的,回過去看四年前處理某些事的軟弱,也許換到現在我會更激進,一搬磚能解決的事非要那麼費勁。哈哈哈。略激動,可能還跑題,還會有現實中的好友看到,但我不匿,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然後尋求解決方法也很重要。
從高中到大學,現在畢業一年,身邊人都說我脾氣好,溫和。不同的是,慢慢建立自己的原則,不要違心,有自己的主見並且堅持,就好。
脾氣溫和的另一個特點,是很少生氣,經常開導別人,因為生氣這件事,只能是 "然並卵"
題主你好,我先說自己的核心觀點:
1.是否需要改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能回答,但知友們的經驗能給你提供參考。
2.另外一個問題是,你需要改變性格嗎?還是在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上做一個調整?我的建議是先從細節上做出改變。
首先說下自己的故事,我小時候的性格一直很溫和,女性朋友遠遠多於男性朋友。那個時候更要命的是自己還是戰鬥力渣渣的白胖子。所以不僅僅有您說的各種委屈自己給別人幫忙,也會被同學們開涮,或者帶有一定惡意的戲弄。
我那時候不僅僅是溫和,甚至有些怯懦。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小學5年級的時候體育課老師讓我們跳山羊(就是一個小夥伴彎腰做橋墩,別的人從他背上跳過去)。全班男生都跳過去了,大部分女生也跳過去了,只有我,嘗試了4次,每次助跑跑到跟前就急剎車了。那時候我內心真的惶恐,同學們都在嘲笑我,老師說:你連女生都不如。這句話深深刺激了我,我今天依然記得老師的臉和當時的場景。後來我決心變得強悍,從性格上改變自己。然後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減肥,訓練演講,培養自信等等,果然變得越來越生猛了。後來就一直是擔任學生幹部,大學是校會主席,性格和以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通過這個例子我想分享的是,如果真的討厭一個過於平和甚至怯懦的自己,一定會在某一個時間點爆發從而改變。
但是題主今年已經高三了,改變性格肯定不像小學的我那麼容易。回到第二個觀點上,我認為有些小的細節改變能幫助到題主。
比如:
1.塑造一個「我脾氣好但我不好惹」的形象,比較粗暴的方法是找個機會發一次飆。
2.遇到你不想做或者沒時間做的事,嘗試拒絕。一開始拒絕很難,但可以讓同學、朋友、閨蜜、家人幫助監督你。也可以自己做個改變習慣的日誌記錄。
3.改變自己可以從運動開始,當你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時,你會發現無論性格還是意志你都以前更強悍。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主觀認為一個性格溫和的妹紙一定會很可愛很幸運。如果要說最後有什麼建議:
對那些你認為不夠朋友或者不是發自內心對你好的人試著拒絕他不合理的要求,對你認定的朋友來說吃點小虧不可怕,有能力對人好又包容的人能慢慢擁有很廣的人脈。
題主,我跟你一樣有個很強勢,並且不時罵罵咧咧的父親,對於你的成長環境我感同身受。
但有一點讓我和你不一樣,我非常喜歡鍛煉,兩次破過校記錄,舉起過152斤的杠鈴。
如果你迫切的盼望改變目前的遭遇,就要立志剛強做大丈夫,成為有勇力的男人。
多看點美國的動作片,裡面很多男的為了去做某件事會先練一段時間肌肉。這個真是很科學的生活態度。
當你立志以後,就要努力操練身體。要練出點肌肉並不難,在家也能,也不用管什麼訓練方法。腰腹部力量是基礎,先練仰卧起坐,再練深蹲,再用腳倒立練俯卧撐。七天休息一天,其它日子每天練,肌肉越酸越是練。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為了增加鍛煉的效果,建議每天喝濃的奶粉。
吃苦可以讓心裡力量剛強,心裡力量剛強人就剛強。
在聖經中膽怯是罪,是屬魔鬼的。
你信 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 (雅各書 2:19 和合本)
因為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提摩太後書 1:7 和合本)
願上帝除去你心裡的膽怯,為你造一顆剛強、仁愛、謹守的心。以耶穌的名求,阿門!你可以脾氣溫和,但你要溫和而強大。
去年剛上高一的時候,所有人對我的印象都是溫柔,羞澀,善良,沒有存在感。有人沒帶飯卡或飯卡丟了,一定都是來找我借。有人作業沒做完想找本抄一下,一定都是來拿我的。有人沒錢了,一定都是來找我借錢並且從不還…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我至今都記得有個男生急匆匆的來找我借錢,說錢丟了沒錢吃飯,我借他飯卡,他不要,把我的錢包拿過去抽了100塊錢走了,我後來才知道他是為了去泡妹子。
我做過很多不情願的事,受過很多委屈,但是性格懦弱從不鬥爭,被人形容成善良,其實就是傻,好騙。
高中第一個聖誕晚會,每個班都要籌辦一個班級節目,我主動要求負責這個節目,我原來從不敢上台表演,哪怕是在班會課上發表演講都緊張得全身發抖,我原來不敢大聲唱歌,我不敢指使別人。為了完成節目,我逼著自己適應這些原來我想都不敢想的事,節目也非常成功。
後來我跟那個一直在背後中傷我的朋友絕交,那個男生再找我借錢堅決不借,直到他把那100塊錢還我…
他們沒有因此而討厭我,反之我的朋友比以前更多了,他們還是覺得我很溫和性格好,但是我再也不需要做那些我不情願做的事情。
我覺得不用改,但是你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對於自己不想做的事(當然不包括不得不做的事),一律說「不!」
性格脾氣不是說改就能改的,但一定要學會拒絕!學會拒絕!學會拒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從剛開始 溫順懦弱中庸 那時就總聽到這種性格不行的混不開 到 入社會種種包羅萬象刺激後暴躁無耐心無懼傷人 在到發現原來溫柔平和才是一種很難能可貴的個人素養品質與力量,兜兜轉轉還是選擇努力成為一個平和溫暖有力的人。最近又開始聽到這種老實人易受欺負不行的言論,感覺這種說辭是什麼結論已經不重要了,從開始再回到開始,差別在 內心不為外在言論而波瀾起伏,也明確了很多吧。
想起一段話
在森林裡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不想選擇兔子 溫和可愛卻任人宰割
也不要鬣狗豺狼 窮追緊逼卻滿身泥濘熏臭
我想我應該想成為漫步森林的大象。
01
前幾天一個朋友問我,「你和你爸媽都不發脾氣的嗎?」
看了這個問題,我笑了笑,彷彿問的很多餘,也微微發愣,腦海里突然蹦出多年以前那個毛毛躁躁的小女生,和父母大吵哭哭啼啼固執的要這要那任性的亂髮脾氣,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自己真真是無賴一個。
我想了想,回復他,「不是沒脾氣,只是學會了剋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學著收斂脾氣,學著不再那麼任性,學著不頂嘴不發火,學著溫柔的接受現實的掠奪與給予。
朋友總是問我脾氣怎麼那麼好,說我大大咧咧從不與人為惡,我笑笑,這都是時間的功勞。
我不是沒有脾氣,我也不相信世界上有沒脾氣的人,只是他們學著用溫和的態度去面對事情的爭議和人性的善惡。
之所以沒脾氣不外乎三點,一:不在乎不在意,任憑你胡言亂語我也不予回應,看小丑似的看你嗤牙咧嘴的表情,好是有趣。二:發脾氣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員工犯了錯,老闆批評他打罵他問題就能解決了嗎?如果不能,還不如靜下心來去想應對的方法。三:因為你是我在乎我的人。因為把對方看成重要的人,所以對他能夠寬容忍讓以及壓制自己內心想要爆發的情緒。
我一直認為,沒脾氣的人比有脾氣的人更能成事,因為他們遇事從容與人為善沉著穩定,不隨意發泄自己的爛脾氣。
總聽見有人這麼說,「我脾氣就這樣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就不能讓著點我嗎?」
excuse me?我為什麼拿自己的底線去忍讓一個毫不在乎別人感受的人?
現在社會上已經把忍讓這個詞賦上了不一樣的含義,什麼人都可以拿著這個詞去控訴別人的不對,認為我就是這樣你必須讓著我。可是凡事都是相對的,你脾氣差就可以隨便欺負人,別人脾氣好就活該被欺負?
別人脾氣好是別人有教養,你脾氣差是你沒學會成長。
02
我曾經的脾氣也是很差,動不動就與人爭與人吵,但凡遇到別人說我一點壞話,恨不能撕了她的嘴那種。也因此,上學的時候總是和人合不來,結下了很多恩怨。
因為不想被誤會,討厭有人扭曲我的人品,討厭被人議論紛紛,所以據理抗爭,誓要維護自己的尊嚴。看不得自己受一點誣陷,蒙受一點委屈。
吵得最狠的一次是有一個女生到處說我壞話,到處挑撥我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但表面上又裝得和我格外親切。我不知道沒關係,可知道了就不能善罷甘休,於是天天吵,教室吵宿舍吵甚至連朋友圈也不放過,就恨不得讓全天下都知道我們兩人不合。當時也是年輕氣盛,吵完也攛掇著別人一塊討厭她,甚至逼著別人把她QQ刪掉。
後來畢業之後,都沒了聯繫。有一天她突然加上我,像老同學一樣的聊天,我們就像從來沒吵過沒鬧過沒有彼此撕破臉皮過。
她也好我也罷,都褪去了高中時期的毛燥,褪去了年少輕狂,褪去了身上那股張揚,竟然也能安靜的好好的聊聊天了。
如今,我脾氣越來越好,容易動怒的事情越來越少,受了委屈也不再到處嚷嚷,受了傷也不再到處訴苦,能扛得住打擊也能受得了誤解,不再到處爭辯不再試圖告訴每個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有人說時間是把殺豬刀,還是無情的殺豬刀,我卻覺得挺好,殺去了浮躁殺去了幼稚殺去了我們曾經以為熬不過去的事情,也殺去了脆弱殺去了依賴,殺去了那個到處嚷嚷到處抱怨的自己。
我一直相信,時間會抹掉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暴戾,所有想不開的事情,也會放過那個總想把所有人留住的自己。
03
這幾天微博熱搜上的一個女主播的視頻我想大家可能有所耳聞,當被人嘲笑胖嘲笑這樣的身材不配當主播不配站在電視上,而她又是如何回應的呢?她心裡肯定也會委屈會難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不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看呢?可是,別人好看是別人的事,你站在你的角度上去評判別人的錯誤,又是正確的一個做法嗎?
可是哪怕如此,這位女主播也沒有破口大罵,也沒有人身攻擊,而是從容不迫的長篇大論,站在另一角度上,告誡這位寫信者的做法可能會引起孩子們的效仿,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這位女主播也因此獲得一致好評。
但是如果這位女主播受到嘲笑之後也同樣的回擊寫信者,咄咄逼人,又和寫信者有什麼區別呢?反倒還因此讓人喪失了對她的好感。
真正有本事的人,受得了誤解,扛得住嘲笑,剋制得了脾氣,在眾人否定的眼光里活出絢爛的自己。
04
我很喜歡聽蔡康永老師說話,不急不躁,總是一副淡然如水的狀態。但他卻總能用溫和的語氣,講出震撼人心的大道理。
有人說,「脾氣總這麼好會不會讓人覺得好欺負?」
溫和而不失底線,容忍而不失準則,剋制而不失順從,是我心目中對於好脾氣真正的定義。
也有人說,「脾氣總這麼好會不會顯得太老成太世俗?」
心智越成熟脾氣越溫和,不是什麼事都激不起心裡的漣漪,不是喪失了對一切美好的嚮往,脾氣好的定義是我越來越能接受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不公平的人生,也能容納毛躁不安的你和不完美的自己。
你有本事,那叫寬容。
你沒本事,那叫懦弱。
推薦閱讀:
※如何讓內在情緒不表露到臉上控制自己表情?
※怎麼改變自己愛說泄氣抱怨話的習慣?
※敏感的人如何提高「鈍感力」?
※怎麼解決因《黑客帝國》引發的胡思亂想的焦慮狀態?